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商品運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商品運輸 [1]

  商品運輸是指商品藉助於動力在地區之間的位置轉移。它是生產過程在流通領域的繼續。是商品流通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商業企業聯結生產和消費、聯結城鄉、聯結購銷、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的重要組成部分。

  組織商品運輸應堅持“及時、準確、安全、經濟”的原則,做到儘量縮短商品運轉時間,及時滿足市場供應的需要;防止差錯事故;保持商品的完整無損;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財力節約地完成運輸任務。

  為了有效地提高運輸工作質量,要實行科學管理,建立一整套適應現代化建設要求的商品運輸管理程式。正確編製運輸計劃,選擇最優運輸路線、合理的運輸方式和運輸工具,提高運輸效率。

商品運輸的特征 [2]

  運輸是一種特殊的物質生產活動,它具有很強的服務性。在社會再生產中的地位、運輸生產過程和產品的屬性等方面,運輸和工農業生產相比,又有很大的差別。

  (一)運輸聯繫的廣泛性

  運輸生產是一切經濟部門生產過程的延續,通過各種運輸方式,可以把原材料、燃料等送達生產地,又能把產品運往消費地,它貫穿於整個社會再生產過程。因而,運輸和其他活動的聯繫要比生產活動更為廣泛,它幾乎和所有的生產經營活動都發生直接或間接的聯繫。運輸線路是否暢通,對企業的連續生產,充分發揮生產資金的作用以及加速商品流通等方面,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

  (二)運輸不創造新的產品

  在正常條件下,運輸生產的產品只是貨物在空間上的位移。其他生產活動是通過物理、化學或生物作用過程,改變勞動對象的數量和質量,從而得到新的產品,以滿足人們的需要。運輸生產則與此不同,它雖然也創造使用價值與價值,但不創造新的產品,它創造的是一種特殊的產品。它把價值追加到被運輸的貨物上,實現貨物場所的變更。基於這一點,在滿足運輸需要的前提分考慮節省運輸能力、降低運輸成本,就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三)運輸生產的非實體性

運輸產品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和被運輸的實體產品結合在一起的產品,它只是實現空間的位移。因此,運輸產品的生產和消費是同一過程,它不能脫離生產過程而單獨存在。也就是說,運輸過程對從業者來說是生產過程,而對用戶來說是對運輸能力的消費過程。凶此,運輸的產品既不能儲存,做到以豐補歉,又不能調撥,在地區間調劑餘缺,只能通過調整運輸能力來滿足運量的波動和特殊的需要。

由於運輸生產是在廣大空間範圍內進行的活動,各種運輸線路和港站集散能力一旦形成,也就形成了該地區的運輸能力。因此,對這種運輸能力在地域上的佈局應力求與貨物的分佈相適應。

另外,運輸生產不需要原料,因而運輸部門也就不需要原料儲備和半成品、成品儲備,與工業部門相比,在生產資金構成中,它的固定資產所占的比重較大,這就決定了運輸部門的生產資金和運輸成本具有特殊的構成,燃料費、折舊費在運輸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充分發揮運輸設備及工具的作用,對降低運輸成本和節省運輸費用具有重要意義。

  (四)運輸生產的連續性

運輸生產是在一個固定的線路上完成的,它的空間範圍極為廣闊,好像是一個大的“露天工廠”。而且貨物運輸往往要由幾種運輸方式共同完成,而不像工農業生產那樣在一定範圍內即可完成其生產任務。因此,在物流規劃中,如何保證運輸生產的連續性以及根據運輸需求,按地區和貨流形成綜合運輸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也正是由於這一特點,物流規劃必須充分重視自然條件,運用有利因素,剋服不利因素,提高物流活動中的運輸效率和經濟效益

  (五)各種運輸方式產品的同一性

  各種運輸方式雖然線上路、運輸工具以及技術裝備上各不相同,但生產的是同一種產品,即貨物在空問上的位移,對社會具有同樣的效用。而工農業生產各部門,由於生產工藝不同,產品規格有很大差別。產品的同一性是運輸生產的又一特征。在物流規劃中必須研究各種運輸方式在運輸網中的地位和作用,促使各種運輸方式合理分工與綜合利用,形成綜合運輸網。

  (六)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代替性較強

  實現貨物的位移,往往可採用不同的運輸方式。由於各種運輸方式下的同一個產品都產生相同的“位移”,因此,某種運輸方式都有可能被另一種運輸方式所代替。這種運輸需求在運輸方式之問轉移的可能性產生了各種運輸方式之間一定的替代和競爭關係,而jJ:二農業部門的生產內部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的生產一般是不能代替的。例如,工業內部的冶金、機械不能代替紡織、食品加工等。運輸方式的這種代替性,使得有可能通過調節不同運輸方式的供求關係,使運量在各種運輸方式之問合理分配,形成較為科學的綜合運輸體系。作為運輸的需求者,可以根據貨物運輸的具體要求,合理選擇適當的運輸方式。當然,由於各種運輸方式的經濟、技術特征不同,在完成同一運輸任務時的經濟效益存在差異。所以,對運輸生產者來說,應該在滿足用戶的運輸需要的前提下,形成適應性較強的服務能力,以提高運輸產品的競爭力。

認真研究運輸的這些基本特點,是物流規劃、運輸合理佈局和運輸決策的前提條件,在此基礎上才能為實現物流管理目標提供最佳的運輸服務。

商品運輸的地位 [2]

  (一)運輸是物流的主要功能之一

  由物流的概念可知,物流是指物品實體的物理性運動,這種運動不但改變了物品的時間狀態,也改變了物品的空間狀態。運輸承擔了改變物品空間狀態的主要任務,是改變物品空間狀態的主要手段;運輸再配以搬運、配送等活動,就能圓滿完成改變物品空間狀態的全部任務。在現代物流觀念誕生之前,甚至就在今天,仍有不少人將運輸等同於物流,其原因是物流中很大一部分責任是由運輸承擔的,運輸是物流的主要功能之一。

  (二)運輸是社會物質生產的必要條件之一

運輸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和先行。馬克思曾將運輸稱為“第四個物質生產部門”,是生產過程的繼續。這個“繼續”雖然以生產過程為前提,但如果沒有它,生產過程就不能最後完成。雖然運輸這種生產活動和一般生產活動不同,不創造新的物質產品,不增加社會產品數量,不賦予產品以新的使用價值,只改變其所在的空間位置,但是這一變動能使生產繼續下去,使社會再生產不斷推進,並且是一個價值不斷增值的過程,所以將其看成一個物質生產部門。

  (三)運輸可以創造“場所效應”

  場所效應的含義是:同種物品由於空間場所不同,即使用價值的實現程度不同,因此其效益的實現也不同。物品由於改變場所而發揮出使用價值,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產出投入比,這種效應被稱為“場所效應”。通過運輸,將物品運到場所效應最高的地方,就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物品的潛力,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運輸提高了物品的使用價值

  (四)運輸是社會生產領域和消費領域的中介、紐帶和橋梁

  運輸需求幾乎是所有經濟主體都具有的普遍需求,運輸是生產過程在流通領域的繼續,是屬於流通領域的物質生產過程。在經濟活動中,它連接著生產和生產、生產和交換、生產和消費、交換和消費等各個環節,因此,運輸在社會再生產和經濟生活中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與國民經濟各部門有著密切的關係,是解決眾多經濟問題、社會問題、生態問題和其他問題的重要途徑,是社會生產領域和消費領域的中介、紐帶和橋梁。

  (五)運輸是“第三個利潤源”的主要源泉

  首先,運輸是運動中的活動,它和靜止的保管不同,要靠大量的動力消耗才能實現,且運輸又承擔大跨度空間轉移的任務,所以活動的時間長、距離遠、消耗大。既然消耗的絕對數量大,那麼其節約的潛力也就大。其次,從運費來看,它在物流總成本中占據最大的比例,一般綜合分析計算社會物流費用,運費在其中占近50%的比例,有些產品的運費甚至高於其生產成本,所以,節約的潛力非常大。再次,由於運輸總里程遠、運輸總量大,通過體制改革和運輸合理化可大大減少運輸噸千米數,從而獲得比較大的節約。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會計大辭庫 第二捲.黑龍江北韓民族出版社,1990.11.
  2. 2.0 2.1 孫秋菊.現代物流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7.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ears~,东风,HEHE林,Yixi,KAER,Da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商品運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