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5效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米格—25效應:整體能力大於個體能力之和 。
目錄 |
前蘇聯研製生產的米格—25噴氣式戰鬥機,以其優越的性能而廣受世界各國青睞,然而,眾多飛機製造專家卻驚奇地發現:米格—25戰鬥機所使用的許多零部件與美國戰機相比要落後得多,而其整體作戰性能達到甚至超過了美國等其他國家同期生產的戰鬥機。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米格公司在設計時從整體考慮,對各零部件進行了更為協調的組合設計,使該機在升降、速度、應急反應等諸方面反超美國戰機而成為當時世界一流。這一因組合協調而產生的意想不到的效果,被後人稱之為“米格—25效應”。
米格—25效應是指,事物的內部結構是否合理,對其整體功能的發揮關係很大。像木炭和鑽石,同樣的碳原子因為結構不同構成了完全不同硬度的東西。結構合理,會產生“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功效;結構不合理,整體功能就會小於結構各部分功能相加之和,甚至出現負值。
恩格斯講過一個法國騎兵與馬木留克騎兵作戰的例子:騎術不精但紀律很強的法國兵,與善與格鬥但紀律渙散的馬木留克兵作戰,若分散而戰,3個“法”兵戰不過2個“馬兵”;若百人相對,則勢均力敵;而千名法兵必能擊敗一千五百名馬兵。說明法兵在大規模協同作戰時,發揮了協調作戰的整體功能,說明系統的要素和結構狀況,對系統的整體功能,起著決定性作用。
從哲學高度看,“米格—25效應”是質量互變規律的生動體現。事物的質變有兩種基本形態:一是量的積累;一是結構的變化。兩者都能使事物發生質的飛躍。碳(C)原子的空間排列不同,其物理性質也就截然不同:金剛石堅硬無比,石墨則柔軟細膩。田忌與齊威王賽馬,是結構變化引發質變的一個經典。田忌三戰三敗後,請軍事家孫臏點撥,以同樣三匹馬複賽,結果二勝一負,反操勝券,獨因排序的調整,即結構的變化。
人類思想和觀點上的交流與碰撞,是結構變化促成質變的高級形態,是“米格—25效應”價值的高層體現。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所提煉的“集思廣益”思想。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對此給予了極高評價,他認為,“集思廣益”是人類最了不起的能耐,不但可以創造奇跡,開闢前所未有的新天地,還能激發人類的最大的潛能。常見的情況是,人們在思想的交流與碰撞中,一次就有可能產生獨自一人10次才能完成的思考和聯想。
尊重差異是腦力合作、集思廣益的本質。只有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智能,以及個人眼中所見、腦中所想的不同世界,才能相互吸收有益的東西,彌補各自的不足,做到資源整合,發揮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重要作用
評論(共24條)
這個和木桶原理是不是又產生了矛盾呢?
根本兩者就沒關係。。
米格—25效應英文是什麼
M I G-25 effects
米格—25效應英文是什麼
M I G-25 effects
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