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效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名片效應(Calling Card Effect)
目錄 |
名片效應[1]
名片效應指在交際中,如果表明自己與對方的態度和價值觀相同,就會使對方感覺到你與他有更多的相似性。恰當地使用“心理名片”,可以儘快促成人際關係的建立, 掌握“心理名片”的應用藝術,對於人際交往以及處理人際關係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
名片效應是指,在兩個人交往時,向對方傳播一些他們所能接受,並喜歡的觀點或思想,讓對方認為你跟他是同類型的人,從而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
名片效應的要點[2]
名片效應指的是要讓對方接受你的觀點、態度,你就要把對方與自己視為一體,首先向交際對方傳播一些他們所能接受的和熟悉並喜歡的觀點或思想,然後再悄悄地將自己的觀點和思想滲透和組織進去,使對方產生一種印象,似乎我們的思想觀點與他們已認可的思想觀點是相近的。表明自己與對方的態度和價值觀相同,就會使對方感覺到你與他有更多的相似性,從而很快地縮小與你的心理距離,更願意同你接近,結成良好的人際關係。具體的操作方式是,在交際中先向對方傳播一些他們所能接受的和熟悉並喜歡的觀點或思想,然後再悄悄地將自己的觀點和思想滲透和組織進去,使對方產生一種印象,似乎我們的思想觀點與他們已認可的思想觀點是相近的。其要點在於:
- 首先,要善於捕捉對方的信息,把握真實的態度,尋找其積極的、他可以接受的觀點,形成一張有效的名片。
- 其次,尋找時機,恰到好處地向對方出示自己根據“名片”打造出的形象,這樣,你就可以達到目標。掌握名片效應,對於人際交往以及處理人際關係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
名片效應的優勢[3]
任何兩個陌生人之間見面,陌生感是在所難免的,可是為什麼很多人在第一次和別人見面的時候總是能和對方打成一片呢?很重要的一點,他們善於尋找彼此心靈之間的契合點。這種契合非常簡單,比如老鄉、校友、曾經在同一個公司上過班、認識同一個人、曾經在同一支部隊服役過等,這就等於兩個彼此陌生的心靈之間有了一一個共同的領域。兩個人立刻就會覺得親近很多,彼此之間的話題、熱情也就多了許多。
(1)打破陌生感,找到兩者之間共同熟悉的一面。任何兩個陌生人在一起都會有所戒備,而要打破這個戒備,最好的辦法就是尋找兩者共同熟悉的一面 ,比如說同一個學校、同一支部隊、同一個人、同一部電影等。這就相當於在兩者之間找到了一座橋梁,通過這座橋梁,兩者之間就可以毫無障礙的交流。
(2)找到共同話題,縮小心理距離。陌生人在一起交流,最怕的就是出現冷場,沒有話題可以交流。而一旦有了“名片效應”, 那麼他們所熟悉的一切都可以當作工作話題,這樣一來,就能縮小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
- 案例1[1]:
里根迎合選民的手法就變化多端,富有吸引力。在向一群義大利血統的美國人講話時,他說:“”每當我想到義大利人的家庭時,我總是想起溫暖的廚房,以及更為溫暖的愛。有這麼一家住在一套稍嫌狹小的公寓房間里,但已決定遷到鄉下一座大房子里去。一位朋友問這家一個12歲的兒子托尼:‘喜歡你的新居嗎?’孩子回答說:‘我們喜歡,我有了自己的房間。我的兄弟也有了他自己的房間。我的姐妹們都有了自己的房間。只是可憐的媽媽,她還是和爸爸住一個房間’。這個笑話明顯地拉近了他與當選民的心理距離,有效地推銷了他的形象。他所使用的,就是一種名片效應。
- 案例2[2]:
有一位求職青年,應聘幾家單位都被拒之門外,感到十分沮喪。最後,他又抱著一線希望到一家公司應聘,在此之前,他先打聽該公司老總的歷史,通過瞭解,他發現這個公司老總以前也有與自已相似的經歷,於是他如獲珍寶,在應聘時,他就與老總暢談自己的求職經歷,以及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慨,果然,這一席話博得了老總的賞識和同情,最終他被錄用為業務經理。這就是所謂的名片效應。也即兩個人在交往時,如果首先表明自己與對方的態度和價值觀相同,就會使對方感覺到你與他有更多的相似性,從而很快地縮小與你的心理距離,更願同你接近,結成良好的人際關係。在這裡,有意識、有目的地向對方所表明的態度和觀點如同名片一樣把你介紹給對方。
- 案例3[2]:
日本松下電器公司總裁松下幸之助出身貧寒。年輕時到一家電器工廠去謀職,這家工廠人事主管看著面前的小伙子衣著骯髒,身體瘦小,覺得不理想,信口說:“我們現在暫不缺人,你一個月以後再來看看吧。”
這本來是個推辭,沒想到一個月後松下真的來了,如此反覆了多次.主管只好直接說出自己的態度:“你這髒兮兮的是進不了我們工廠。”於是松下立即回去借錢買了一身整齊的衣服穿上再次面試。負責人看他如此實在,只好說:“關於電器方面的知識,你知道得太少了,我們不能要你。”
不料兩個月之後,松下再次出現在從事主管面前:“我已經學會了不少有關電器方面的知識,您看我哪方面還有差距,我一項項來彌補。”
這位人事主管緊盯著態度誠懇的松下看了半天才說:“我幹這一行幾十年了,還是第一次遇到像你這樣來找工作的。我真佩服你的耐心和韌性。”
正是松下幸之助這種不輕言放棄的精神,在主管的心目中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名片效應,從而使他得到了這份工作。而他自己了也最終通過不斷努力。逐漸成為電器行業的英雄和日本的“經營之神”。“名片”效應有助於消除別人的防範心理,緩解他們的矛盾心情,也有助於減少信息傳播渠道上的障礙,形成傳受兩者情投意合的溝通氛圍。
- 案例4[3]:
不久前,張老闆出差住在一家旅店, 一個先他入住的年輕人悠閑地躺在床上欣賞電視節目。張老闆放下旅行包,稍稍洗了一下,沖了一杯濃茶,對那位先他而來的小伙子說: “小伙子來了多久啦?”“沒多大一會兒呢。” “聽口音是河北人吧?”“噢,保定的!”
“啊,保定是個好地方啊!我在讀小學時就在《平原槍聲》的連環畫上知道了。三年前去了一趟保定,還頗有興緻地特意到白洋澱玩了一次呢,白洋澱雁翔隊的故事我可喜歡看了!”
聽了這話,那位保定的小伙子馬上來了興趣,兩人從白洋澱和雁翔隊談開了,那親熱勁兒,不知底細的人可能還以為他們是一道來的。
還有一次,張老闆去一家公司銷售電腦的時候,偶然看到這位公司老總的書架上放著幾本金融投資方面的書。張老闆剛好對於金融投資比較感興趣,他就和這位老總聊起了投資的話題。結果兩個人聊得熱火朝天,從股票聊到外匯,從保險聊到期貨,聊人民幣的增值,聊最佳的投資模式,結果,聊得都忘記了時間。直到中午的時候,這位老總才突然想起來,問張老闆:“你銷售的那個產品怎麼樣 ?”張老闆立即抓住機會給他做了介紹,老總聽完之後就說:“好的 ,沒問題,咱們就簽合同吧!”
案例中的張老闆就是恰當地使用“心理名片”, 不僅和第一次見面的小伙子很快打成了一片,而且成功地做成了生意。兩個陌生人之間能取得這樣的進展,“心理名片” 功不可沒。它不僅可以儘快促成人際關係的建立,還能讓對方在最短的時間里接納自己。
名片效應的操作實務[3]
1.瞭解對方,製作自己的“心理名片”。
要善於捕捉對方的信息,把握真實的態度,尋找其積極的、你可以接受的觀點,“製作”一張有效的“心理名片”。
2.尋找機會,自己的“心理名片”。
尋找時機,恰到好處地向對方出示你的“心理名片”, 這樣,你就可以達到目標。掌握“心理名片”的應用藝術,對於人際交往記憶處理人際關係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
3.和對方“步”, 找共同語言。
交流就好比談戀愛,必須要有共同語言,否則戀愛就不能成功。和人交往的時候,同樣是這個道理。在和人家交流時,你得找到與對方共同的語言, 和對方發生共鳴,這樣和對方的交談才能夠愉快進行。比如說對方是搞電影藝術的,如果你對電影也有所瞭解,那麼關於電影的話題就是你們之間的共同語言。
4.巧妙地借用彼時、彼地、彼人的某些材料為題,藉此引發交談。
有人善於藉助對方的姓名、籍貫、年齡、服飾、居室,甚至是牆上掛的畫、櫥子里放的擺設、台板下的照片、書櫥里的書等等,即興引出話題,而這些話題說不定就是交談雙方的共鳴點。和其他的共鳴點想必,這些共鳴點靈活自然,就地取材,其關鍵是要思維敏捷,能達到由此及彼的聯想。
5.縮短心理距離。
尋找共鳴點的最大困難就在於不瞭解對方,因此同他人交談首先要解決好的問題便是儘快熟悉對方,消除陌生。這就要求我們在縮短心理距離上下工夫,力求在短時間內瞭解得多些,縮短彼此的距離,以便在感情上融洽起來。
當然,縮短心理距離可以從對方髮型、服飾、領帶、煙盒、打火機、隨身帶的提包、說話時的聲調及眼神等等入手。
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