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真效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失真即失去本意或本來面貌;跟原來的有出入。在信息傳遞過程中,輸出信息與輸入信息不一致,出現差異的現象。有圖形失真、語音失真、語義失真等。
失真效應是以失真的信息為真,為其“真”所惑,得假而不知的狀況。
有一個秀才去買柴,他對賣柴的人說:“荷薪者過來!”賣柴的人聽不懂“荷薪者”(擔柴的人)三個字,但是聽得懂“過來”兩個字,於是把柴擔到秀才前面。 秀才問他:“其價如何?”賣柴的人聽不太懂這句話,但是聽得懂“價”這個字,於是就告訴秀才價錢。秀才接著說:“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你的木材外表是乾的,裡頭卻是濕的,燃燒起來,會濃煙多而火焰小,請減些價錢吧。)”賣柴的人因為聽不懂秀才的話,於是擔著柴就走了。 秀才的話本身無可厚非,然而在賣柴人面前,他選擇了一種錯誤的溝通方式,其結果就是溝通失效:賣柴人以為秀才不會買。管理中的溝通更是如此,面對不同的受眾,需要應用不同的溝通表達方式。
有一個老闆告訴其秘書:“你幫我查一查我們有多少人在華盛頓工作,星期四的會議上董事長將會問到這一情況,我希望準備得詳細一點。”於是,這位秘書打電話告訴華盛頓分公司的秘書:“董事長需要一份你們公司所有工作人員的名單和檔案,請準備一下,我們在兩天內需要。”分公司的秘書又告訴其經理:“董事長需要一份我們公司所有工作人員的名單和檔案,可能還有其他材料,需要儘快送到。”結果第二天早晨,四大箱航空郵件到了公司大樓。
“以假亂真”對藝術作品來說是一種贊譽,而對信息傳遞來說,卻是一種失敗。在信息傳遞過程中,“失真”意味著輸出信息與輸入信息不一致,出現差異的現象。有這麼一個游戲,讓100個人排成一隊,由第一個人告訴第二個人一句話,再讓第二個人像傳口令一樣,一個接一個傳遞到最後一個人。結果,最後一個人所聽到的話,居然沒有一個字與第一個人說的相同。失真效應就是這種在傳遞的各個環節中,以失真的信息為真,得假而不知的狀況。
對企業來說,失真效應是造成經營管理損失的一個可怕因素。2001年,中國某著名網路公司因為“誤報”財務數據,在美國股市險些被摘牌,最終付出了435萬美元的代價,首開中國公司被美國股市停牌的先例。而在內部溝通中由於信息失誤造成困境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誠然,許多論證有效溝通的文章都指出過,龐雜的組織機構是導致失真效應的罪魁禍首。但是,在分工日益明確的現代企業運營中,要實現信息的點對點二元傳遞並非易事。而且,失真效應也與信息傳遞過程的載體、接收方式、渠道通暢度密切相關。就像上述傳話游戲,如果傳遞信息的方式是口頭傳達與書面記錄相結合,如果每個信息接收者都與傳遞者進行細節確認,如果信息傳遞者在傳遞之前能夠進行詳細分析整理,那麼最後的結果必然不至於信息面目全非。所以,如何在一個組織機構複雜的企業中建設清晰的信息管理與傳達系統,才真正考驗管理者的領導智慧。
其一,必須做好對多種信息傳遞渠道的管理與控制。比如,把握好正式與非正式的信息溝通渠道的互補作用。在組織中,通常非正式的信息傳遞較快,但淪為 “謠傳”的風險也很大。由此現代管理理論將正式溝通與非正式溝通結合,提出了 “高度的非正式溝通”。它指的是在組織內部建立一種機制,利用各種場合,保持組織成員之間經常不斷的信息交流,從而在企業中形成一個不拘形式的開放的信息溝通系統。由於信息傳遞有團隊各個層級人員的參與,既保證了權威性,杜絕 “小道消息”,又節省了時間,減少了團體內人際關係的摩擦。
其二,著力於雙向 “反饋”渠道建設,形成信息環流。比如規定無論信息接收者是上級還是下級,都要把信息加工處理的情況定期反饋給信息提供者。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提高信息需求的針對性;另一方面可以加強信息發送者和接收者之間的心理溝通。
當然,領導者自身的溝通素質也非常重要。領導者必須不帶成見地聽取意見,鼓勵下級充分闡明自己的見解,這樣才能做到思想和感情上的真正溝通。領導者在向下傳遞信息時,也必須區分不同的接受對象以及不同的信息種類,對所傳遞信息的背景、依據、理由等作出適當的解釋。假如信息的中心意思是分配任務,那麼領導者必須對任務進行全面分析,才能讓接受者對任務有明確認識;假如傳遞的信息是紀律問題,領導者應對情況進行全面瞭解,無論是批評還是處罰,都會取得圓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