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加尼克效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齊加尼克效應是指:因工作壓力導致心理上的緊張狀態。它源於法國心理學家齊加尼克曾經作過的一次很有意義的實驗。
法國心理學家齊加尼克曾作過一次頗有意義的實驗:他將自願受試者分為兩組,讓他們去完成20項工作。
其間,齊加尼克對一組受試者進行干預,使他們無法繼續工作而未能完成任務,而對另一組則讓他們順利完成全部工作。實驗得到不同的結果。
雖然所有受試者接受任務時都顯現一種緊張狀態,但順利完成任務者,緊張狀態隨之消失;
而未能完成任務者,緊張狀態持續存在,他們的思緒總是被那些未能完成的工作所困擾,心理上的緊張壓力難以消失。
結論:一個人在接受一項工作時,就會產生一定的緊張心理,只有任務完成,緊張才會解除。如果任務沒有完成,則緊張持續不變。
1888年,美國第23屆總統競選之日,候選人本傑明·哈里森(1833—1901年)很平靜地在等候最終的結果。他的主要票倉在印第安那州。印第安那州的競選結果宣佈時已經是晚上11點鐘了,一個朋友給他打電話祝賀,卻被告知哈里森在此之前早已上床睡覺了。
第二天上午,那位朋友問他為什麼睡這麼早。哈里森解釋說:“熬夜並不能改變結果。如果我當選,我知道我前面的路會很難走。所以不管怎麼說,休息好不失為是明智的選擇。”
- 學會自我調適
緊張以及充滿壓力的工作很容易讓人滋生孤立的無助感。這個時候就應該及時的放鬆自己,保持心理的平衡和寧靜。
針對精神長期高度緊張,白領應學會自我調試,及時放鬆自己。如參加各種體育活動,下班後泡泡熱水澡,與家人、朋友聊天;雙休日出游;還可以利用各種方式宣泄自己壓抑的情緒等等。
另外在工作中也可以放鬆,如邊工作邊聽音樂;與同事聊聊天;在辦公室里來回走走,伸伸腰;打開窗戶,臨窗遠眺,做做深呼吸等等。
- 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
制定切合實際的追求目標,正確處理人際關係。在工作中,我們之所以精神高度緊張,一方面是由於工作量確實大引起的,另一方面也和我們自身處理問題的態度和方法有關。
如眾多白領比如有的人以為只有拼命乾,才能得到上司的賞識和加薪、晉升;還有的工作缺乏信心,常常擔心自己被抄魷魚,或被別人超過等等。
在工作方法上也有問題,如工作不分輕重緩急,事無巨細都親自乾,工作效率低等。
對此,我們應該學會應用統籌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
在工作和生活上,應有明確界限,下班後就應充分休息,而不應還惦記著工作,多參加體力活動,以做到勞逸結合、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
如果長期感到力不從心,我們就要重新為自己進行角色定位,重新評估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價值目標,如目標過高,就應調整目標,以使自己的目標切合實際。
- 把你的壓力記錄下來
“把煩惱寫出來。”美國心理協會倍加推崇寫作減壓這種方式。把你的壓力體驗,你生理、心理上的一切煩惱都寫出來。
早在1988年,美國就有一些心理學家做過測試:
一組人員專寫壓力和煩惱;
另一組人員則只寫日常淺顯的話題。
每4天一個周期,持續6周後,結果前一組人員心態更加積極、病癥較少。
另一項測試則是將失業8個月的白領分成3組:
一組只寫對失業的想法以及失業對個人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
第二組寫今後的計劃以及如何找新工作;
最後一組什麼也不寫。
結果在連續5天每天30分鐘的寫作試驗之後,在接下來的1個月內,研究者發現那些寫自己如何不幸的失業者更容易找到新工作。
這些測試都說明瞭一個道理:寫作是一種效果顯著的減壓辦法,只要一支筆一張紙走到哪裡都可以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