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即好效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美即好效應(Beauty Means Nice Effect)
目錄 |
美即好效應:對一個外表英俊漂亮的人,人們很容易誤認為他或她的其他方面也很不錯。
提出者: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麥克尼爾
點評:印象一旦以情緒為基礎,這一印象常會偏離事實。 看不到優秀背面的東西,就不能很好地解讀它。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當一個人在某一方面很出色--如相貌、智力、天賦等,人們往往認為他們在其他方面也會自然而然的出色。更有甚者,只要認為某個人不錯,就賦予其一切好的品質,便認為他所使用過的東西、跟他要好的朋友、他的家人都很不錯。
在與別人的交往中,我們並不總是能夠實事求是地評價一個人,而往往是根據已有的對別人的瞭解而對其他方面進行推測,從對方具有的某個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關的一系列特性上,從局部信息形成一個完整的印象,一好俱好,一壞俱壞。固然,有些人確實可以在很多方面都很優秀,但現實中這種人畢竟不多。現實中多的是有所專長,但在許多方面都很平庸的人。古語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要是以貌取人,或是對一個人的能力以偏概全,你可能會丟失很多寶貴的東西。
戰國時候,哲學家楊朱和弟子有一次來到了宋國邊境。天氣很熱,他們找到了一家小客棧休息。弟子不久就發現,店主的兩個老婆長相與身份地位相差極大:一個長相一般的在櫃臺上掌管錢財進出,而一個長得很美的卻乾著洗碗拖地的雜活。弟子很困惑,就忍不住問店主人是什麼原因。主人回答說:"長得漂亮的自以為漂亮,不聽管束,舉止傲慢,可是我卻不認為她漂亮,所以我讓她乾粗活;另一個認為自己不美麗,凡事都很謙虛,我卻不認為她醜,所以就讓她管錢財。"
在企業裡面,有多少管理者能像這位旅店的老闆一樣公允分明地用人呢?有很多領導,一看見艷麗出眾的女孩子,不管她才能如何,都要盡收門下,給其最輕鬆的工作和最優厚的待遇。而能幹、謙遜,但長相平凡的員工,卻得不到多少施展才能的機會,報酬也相應的低。
以貌取人的領導,最終會傷透下屬的心,長期下去,務實之人定會悄然離別,而花瓶也不可能為你帶來效益,最終企業只有等著關門。
麥哲倫是近代航海事業的開拓者之一,帶領自己的船隊成功地完成了環繞地球一周的壯舉,向世人證明瞭地球是圓的。他之所以能夠成功,得益於獲得了西班牙國王卡洛爾羅斯的幫助。當時,自哥倫布航海成功以來,許多投機者或騙子為求得資助頻頻出入王宮,要求得到國王的資助進行新的航海探險。這使得爭取到資助的難度增加了不少。麥哲倫為表明自己與這些人不同,在覲見國王時特地邀請了著名的地理學家路易·帕雷伊洛同往。
在當時,帕雷伊洛久負盛名,是公認的地理學權威,國王對他也相當尊重。進宮後,帕雷伊洛將地球儀擺在國王面前,曆數麥哲倫航海的必要性及種種好處。國王看到帕雷伊洛都如此推崇麥哲倫的計劃,於是爽快地答應了資助這次航行,向麥哲倫頒發了航海許可證。其實,在麥哲倫等人結束航海後,人們發現了帕雷伊洛當時對世界地理的錯誤認識及他所計算的經度和緯度的諸多偏差。由此可見,勸說的內容無關緊要,卡洛爾羅斯國王只是因為那是"專家的建議",就認定帕雷伊洛的勸說是值得信賴的。正是國王的美即好心理效應--專家的觀點不會有錯--成就了麥哲倫的環球航行的偉大成功。
當界面被設計得足夠美觀時,用戶往往會容忍一些較為輕微、影響較小的可用性問題。
1995 年,日立設計中心的研究員 Massaki Kurosu 和 Kaori Kashimura 通過 26 種不同的 ATM 交互界面對 252 位參與者進行詳細的用戶體驗測試,並對界面中表觀可用性的決定因素(比如數字鍵佈局、操作流程等)進行了評估。結果發現,這些因素中很大一部分對真實可用性的影響微乎其微,反而界面美觀度對真實可用性的影響出乎預料的大。
註:文獻中的數據表明,表觀可用性的決定因素對真實可用性的影響繫數大多在 0.000-0.310 之間,而界面美觀度這個數據達到了 0.589。
在生活中,其實我們都在無意識地、執拗地利用著美即好效應。大多數人只要一聞到權威的氣息,便會立即放棄自己的主張或信念,轉而去迎合權威的說法;一看到某些人長相出眾,就認為他們能力也不錯,從而給他們很多機會。其實,美即好效應是一把雙刃劍。在對人才的甄別上,我們應從本質上去認識,真正選中有真才實學的人;在面對權威人士的觀點時,要通過理性去進行鑒別,從而避免受到誤導。只有這樣,才不會有礙於你的成功。同時,在日常管理中,我們也要採取理性的態度去合理的安排工作,不能因為美即好的效應,影響了部門的整體工作,最終受影響的肯定是部門和自己。
心理學里的“美即好”效應:即美麗的東西在人們的心目中很自然地跟好的東西聯繫在一起。有關這個效應,即便是聖人孔子也難以避免。其老人家就說過這麼一句話: “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
此話的來源是這樣的,話說他老人家有兩個弟子,一個叫宰予,又帥又能說會道,一見面孔子就對他的印象不錯。還有一個弟子叫子羽,身材矮胖得像個球,相貌也是如車禍現場,孔子認為他資質低下,難成大器。然而假以時日,孔子發現宰予好吃懶做,不思上進。而子羽卻學習刻苦,作風正派,完全跟當初的判斷有所出入,隨即有以上感嘆。
眾所周知,在人生的長期理想和短期利益的追逐過程中,需要有很多的籌碼。外貌這個分量不輕的籌碼其實是一個組合拳,拳法中包括天生的長相、外包裝後的形象還有個人的氣質。
也就是說,如果不能指望咱們父母,那就得好好指望一下自我了。形象包裝這裡就沒必要說了,至於提高氣質的方法則有很多,比如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當然,這是一個比較直接的辦法。此外還可以考慮建立一個積極向上、樂觀健康的正能量價值觀,帶有一種好奇心地見多識廣,遇百變而不驚,日夜修煉氣場,直到哪天霸氣側露,“拳法”精湛,實現理想。
“印象一旦以情緒為基礎,這一印象常會偏離事實。 看不到優秀背面的東西,就不能很好地解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