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暗示效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反暗示效應是指反語或過分誇大產生相反結果的效應。與暗示效應相反,這是指在有一定心理對抗的情況下,用誇張或者激將的間接方法影響別人的行為,從而誘導別人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或者發生想得到的事件。
三國時期,諳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15萬大軍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也沒有多少軍隊。在眾人都大驚失色的情況下,諸葛亮對眾人說自有妙計可使司馬懿退兵。於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口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司馬懿來到城前看後,疑惑不已,就下令撤退。別人不解,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於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
廣告商可利用之推銷產品,例如,香煙商有意在廣告上寫:“抽煙有害,請勿抽煙,其中包括××牌香煙。”而人們便偏要去買這種香煙嘗嘗。這與逆反心理不同,而與調動人們註意力有關。但有時候廣告過頭,也造成了反暗示效應,如油嘴滑舌的小販,把商品說得天花亂墜,反而使人產生懷疑而不去買其商品。
這就是高手說的“再推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