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暗示效应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反暗示效应是指反语或过分夸大产生相反结果的效应。与暗示效应相反,这是指在有一定心理对抗的情况下,用夸张或者激将的间接方法影响别人的行为,从而诱导别人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或者发生想得到的事件。
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15万大军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也没有多少军队。在众人都大惊失色的情况下,诸葛亮对众人说自有妙计可使司马懿退兵。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口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司马懿来到城前看后,疑惑不已,就下令撤退。别人不解,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广告商可利用之推销产品,例如,香烟商有意在广告上写:“抽烟有害,请勿抽烟,其中包括××牌香烟。”而人们便偏要去买这种香烟尝尝。这与逆反心理不同,而与调动人们注意力有关。但有时候广告过头,也造成了反暗示效应,如油嘴滑舌的小贩,把商品说得天花乱坠,反而使人产生怀疑而不去买其商品。
这就是高手说的“再推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