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9个条目

蚁群效应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蚁群效应

  蚁群效应是人们从蚂蚁群体组织分工中总结出来的灵活的组织建设和运转方式。蚂蚁有严格的组织分工,但它们的分工能够迅速根据环境作出调整。蚁群效应之所以成为 “高效”的代名词,正是在于通过组织结构岗位设置发挥了团队成员的组织能力

蚁群效应的现象描述

  蚂蚁的世界一直为人类学与社会学者所关注,它们的组织体系和快速灵活的运转能力始终是人类学习的楷模。蚂蚁有严格的组织分工和由此形成的组织框架,而它们的组织框架在具体的工作情景中有相当大的弹性,比如它们在工作场合的自我组织能力特别强,不需要任何监督就可以形成一个很好的团队而有条不紊地完成工作任务。

  蚂蚁做事很讲究流程,但它们对流程的认识是直接指向于工作效率的。比如,蚂蚁发现食物后,如果有两只蚂蚁,它们会分别走两条路线回到巢穴,边走边释放出一种它们自己才能识别的激素做记号,先回到巢穴者会释放更重的气味,这样同伴就会走最近的路线去搬运食物。

  蚂蚁做事有分工,但它们的分工是有弹性的。一只蚂蚁搬食物往回走时,碰到下一只蚂蚁,会把食物交给它,自己再回头;碰到上游的蚂蚁时,将食物接过来,再交给下一只蚂蚁。蚂蚁要在哪个位置换手不一定,惟一固定的是起始点和目的地

蚁群效应的优势表现

  可见,“蚁群效应”的优势集中表现为:

  弹性——能够迅速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强韧——一个个体的弱势,并不影响整体的高效运作;

  自组织——无须太多的自上而下控制管理,就能自我完成工作。

蚁群效应的案例

  有一家大型零售连锁店就运用了这个模式来调整其物流仓储中心工作流程。以前,该仓储中心用区域方式捡货,如果上一手没有完成,下一手只能等着。由于每个人的工作速度有差异,而且因为仓储中心的商品品种很多,即便同一个人对不同商品的工作捡货速率也存在差异,这种区域方式捡货容易造成老是有人在等待别人完成工作以便接手的情况。蚂蚁模式则是:一个人不断捡出商品,一直到下游有空儿来接手工作后才再回过头去接手上游的工作。为了提高这一工作链的整体效率,他们把速度最快的员工放在最末端,速度最慢的放在最上游,运用蚂蚁模式,使生产效率比以前提高了30%。要在团队工作的情景中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工作链上的脱节和延迟,不同岗位之间的替补与支持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

蚁群效应在公共组织管理中的运用[1]

  (一)良好的团队分工合作

  良好的团队分工合作是提高组织绩效的重要保障。团队战斗力、凝聚力的增强和竞争力的提高是组织和个人互动的结果,团队精神也是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团队的凝聚力来自于员工的凝聚力,来自于员工对组织目标组织文化的认同感和专注度,来自于员工对事业的忠诚度。首先,要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必须充分调动团队中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员工的有序分工与良好合作.能使团队整体的协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次,优秀的团队需要强有力的领导者,才能把分力转化为合力,才能贯彻和执行团队目标,使团队成员保持对外的灵敏度,并迅速作出反应,同时也使团队成员更加团结合作。再次,优秀的团队需要有统一明确的组织目标。最后,优秀的团队必须具有良好的组织文化,让员工对组织文化和组织愿景有极大的认同,才能让员工主动参与到组织中来,团队成员的努力才能得到协调整合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公共组织中员工的潜力是巨大的,他们的潜能如同光能.既可以各行其是,像单个的电灯泡一样散发着自己的能量,也可以集合所有能量,如同- -束激光,穿透所有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因此,必须充分重视组织中的每一个员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加强每一个员工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努力增强每一个员工的责任意识。与此同时,要普于发现团队中每个成员的优缺点,主动发现团队成员中的积极品质

  (三)适当的竞争

  竞争与协作也是现代公共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适当的竞争可以优化产品、优化组织、优化市场;可以更好地调动组织及其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可以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组织竞争力和战斗力。因此,公共组织管理引进市场机制.运用市场竞争机制实施公共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市场竞争提供绩效信息,并最终对绩效结果作出评价,既可以引导公众作出正确选择,也可以帮助决策者根据实际绩效水平选择理想公共服务提供者,还可以在公共组织内部形成竞争氛围.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公共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四)责任机制

  公共管理是一种权力,同时也是一一种责任,它表现为在处理个.人对国家、对行政机关以及对人民的利益关系时应履行的义务。首先,公共管理组织与i公共管理者承担著为民尽责效力.谋取公共利益的义务。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公共管理者必须维护民主制度,必须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其次,公共管理者必须在法律的指导下执行组织命令,将维护宪法的秩序作为其基本责任,其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制约。再次,公共管理者还负有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晶和公共服务的责任和义务,承担著管理社会和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责任。因此,建立责任机制是公共组织实施绩效管理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许英凤.论“蚁群效应”与公共组织绩效管理(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2:38-39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5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9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蚁群效应"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218.75.123.* 在 2009年11月7日 14:56 发表

我对案例有点疑问,首先如何评判处理速度快慢 以及对于他们的绩效如何考核 长此以往 要是处理速度快的得不到合理的激励 定会慢下来;处理速度慢的人反正认为有人回来接应 也更加会慢慢悠悠。

回复评论
113.15.48.* 在 2012年1月12日 14:03 发表

是的。工作效率快的和工作效率慢的需要进行调整,不能慢的在上游或下游。比如食物是大块的,慢的应该在食物处内分解大块食物,并分好一块块小的,好让工作效率快的进行上下般运!实现一个帕累托最优。蚂蚁是靠嗅来进行运动,工作效率是成正比的。而人不同,靠的是脑筋和四肢来进行工作的。我觉得蚂蚁这个效应在现实中需要在进行分配。

回复评论
boa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6月13日 17:15 发表

搞不懂 把速度最慢的放上游 這樣不是拖累整條產線的速度了 末端速度在快也沒用阿?

回复评论
122.96.154.* 在 2012年8月1日 15:08 发表

"把速度最快的员工放在最末端,速度最慢的放在最上游" 我理解, 目的是 让下游快去带动上游。 如果有很多人在等待,上游的会因为有压力而加快; 如果下游都在忙,上游慢一些也没关系。

回复评论
221.1.211.* 在 2012年9月19日 10:22 发表

人是复杂的,要是绩效工资做的不到位的话,时间长了会影响整体效率的!

回复评论
125.24.83.* 在 2013年1月18日 18:15 发表

218.75.123.* 在 2009年11月7日 14:56 发表

我对案例有点疑问,首先如何评判处理速度快慢 以及对于他们的绩效如何考核 长此以往 要是处理速度快的得不到合理的激励 定会慢下来;处理速度慢的人反正认为有人回来接应 也更加会慢慢悠悠。

我们的观点一样。这样很难让员工信服,反而会大乱。

回复评论
113.142.17.* 在 2013年6月10日 20:29 发表

boa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6月13日 17:15 发表

搞不懂 把速度最慢的放上游 這樣不是拖累整條產線的速度了 末端速度在快也沒用阿?

其实这个效应挺像流水线作业!快前慢后就会产生物品积压使慢者产生压迫感时间长了会使人消极直至崩溃效率当然也就起不来,

回复评论
ivanpeng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12月26日 10:19 发表

125.24.83.* 在 2013年1月18日 18:15 发表

我们的观点一样。这样很难让员工信服,反而会大乱。

这个效应肯定不有直接拿来用的,需要加以改造.

既然中心问题是'解决工作链上的脱节和延迟,不同岗位之间的替补与支持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各位看官可以根据自己所在行业特性和公司实际情况,再多看看其它的案例,应该很容易找到方案.

回复评论
119.147.225.* 在 2014年9月29日 19:14 发表

感觉这个效应只能用于短时间的流水线,如果长时间使用这个效应,效果就会逐渐失去,所以个人认为用于缓冲比较好。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