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意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意识

  意识是指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感知或五感感知、思维(脑中所想事物)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通过身体接收到声音、味道、颜色、触感等信息被意识知道的过程,称之为意识过程。大脑里出现的各种想法、记忆情绪,都会被意识观察到。而被观察到的意识过程,在心理学里称之为意识流。当大脑空白时,没有想法时,意识依然存在,能感觉到身体的僵硬,思绪的空白。信息被意识观察到,表现为“我看到”,“我知道”,但这不是意识本身。对意识研究中,往往出现把意识过程,当成意识的现象。

  意识原意为精神活动。意,既是自我的意思。识,就是认知,认识。意识,代表个体的独立性。是主观存在的独特坐标。意识,代表了人可以认识自己的存在,可以知道发生的事情。可以对立与不同于自己的存在进行对比。意识的定义非常简单,就是认识和知道事物的存在的那个。意识本来就是精神同一种用法。理性从意识而来,真理是观念等同,跟心理无关。

  意识,是人类大脑的一切活动及结果,即作为具有自觉性的思维。意识的本质,是人脑与客观世界的矛盾,其规律即自觉性。自觉即能动地认识及指导人类的自我自由的实现。意识是随着人类诞生而诞生,是人类发现及创新活动的结果,人类实践合乎人类自由发展的方向即发展人的意识。意识是实践的结果,并随着生命遗传给后代。

  新生儿继承前辈人类的实践结果,与生俱来的感知能力是意识形成的基础。任何生物都有感知能力,最重要的感知能力就是吸收营养的能力。比如吃就是与生俱来的一个能力,胎儿时期就已经有吸吮的能力

  意识是一种生命的能量,生命的能量必须流动,就像电脑硬盘必须在电流作用下转动,电脑才能工作。所以,意识就是意识流,就是生命流。

  意识是生物进化得来的,从简单的有机生化进程到复杂的大脑生化过程,此过程随着生命进化最终从自发的自然行为,进化为自觉的人类行为。而思想,是在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我们的感知能力帮助我们记忆,经过记忆和分析就产生思想,动物也有思想,但是它们的思想是自发的,只有人的思想是自觉的,丰富多彩的。意识在人的实践中分为各种形式,包括记忆、思想、情绪、念头、观念等。从表象的直观到一定现象的集合念头,最终逻辑地发展为观念,通过思考最终形成思想。

  意识就是海水,思想就是海水中的漂浮物,观念就是海水中的冰块,情绪就是身体对思想的反应。观念决定反应的方向,积极反应或负面情绪。念头是思想的初期,就是潜在海水里的物体,浮出水面以后就是思想。

  意识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不完整的、模糊的概念。一般认为意识是人对环境及自我认知能力以及认知的清晰程度。研究者们还不能给予它一个确切的定义。约翰·希尔勒通俗地将意识解释为:“从无梦的睡眠醒来之后,除非再次入睡或进入无意识状态,否则在白天持续进行的,知觉、感觉或觉察的状态”。现阶段,意识概念中最容易进行科学研究的是在觉察方面。例如,某人觉察到了什么、某人觉察到了自我。有时候,“觉察”已经成为了“意识”的同义词,它们甚至可以相互替换。现阶段在意识本质的问题上还存有诸多疑问与不解,当前意识本质研究的困境,一方面在于自然主义认识模式无法对大脑结构和社会语境做出完全等效的模拟,另一方面在于缺少相应的哲学命题和范畴。例如在自我意识方面。对意识这一概念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多个学科的研究对象。意识问题涉及到的学科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哲学等,这些领域在不同的角度对意识进行的研究,对于澄清意识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

意识与记忆

  一般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主观反映。然而“反映”一词过于被动,无法显示意识主体的地位和主动性,更谈不到什么创造性了。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意识是人脑对刺激的反应。

  当锤子敲击到钢板时,钢板会变形。钢板变形而产生的力,一部分通过弹性的方式以反作用力的形式作用于锤子,剩余部分因挠性而使钢板本身产生永久性变形。这就是钢板对锤击的反应:有对外(锤子)的,也有对自身的。

  意识也是人脑对刺激的反应。意识的结果一方面通过人体器官作用于外界,另一方面也通过改变人脑本身的结构而形成记忆。

  同无机质的钢板相比,人脑的结构要复杂得多。人脑由140多亿个脑细胞构成,每个脑神经细胞都有许多神经树突,通过神经突触与其它脑神经相连。[3] 这些神经连接互相交织,形成一个庞大而繁杂的神经网络。人脑的这种结构决定了意识这种反应的对外形式和对内改变的复杂性。

  神经细胞的结构与一般动物细胞结构没什么不同,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在脑细胞中找到思维和记忆组织。当感官接受刺激时,这些刺激转化为电或化学信号,通过神经纤维传导到大脑,在大脑中沿着相连的神经网络通道进行传导。直到对外界刺激形成有效反应时输入终止。传导的过程,即意识的过程。

  在传导中,神经通道上受到信号刺激会处于活跃状态,使附着的血管扩张,接受更多的氧气的营养,促进通道上的神经细胞和神经树突生长,使通道中的神经树突更加粗壮。下次遇到相同或相类似的刺激时,信号通过这些通道会更迅速,使过去的意识再现:这就是记忆

  例一。设想有个简单的大脑,有A~Z26个脑细胞,A细胞有A1~A25共25条神经连接,其它细胞的连接与此类似,那么这个大脑共有325条连接通道。当A受到刺激,z可以输出正确反应,那么在所有的通道中,A25直接连接Z细胞,反应时间最短,则此次反应中,在其它通道信号未完成之前,A25通道己优先完成,被刺激生长。下次再受到这种刺激时,信号通过这条通道将更加快捷。(当然这样的大脑是不存在的,任何生物的大脑都不可能有这么简单,这个假设只是为了说明记忆和意识形成的过程。事实上的记忆通道并不只通过一条神经通道,而是通过一整套相关的神经网络。)

  所以说,记忆不是存在于脑神经细胞中,而是存在于神经网络中。记忆就是脑神经网络中生成的“短路”连接状态。体育锻炼可以使人反应敏捷,反复朗读有利于加强记忆,其实就是在促进这类短路通道的生长。

  例二。仍以上面的简单大脑为例。当A到刺激,X可以输出正确反应,那么在所有的通道中,A23或许不是连接Y细胞反应时间最短的通道:因为A25通道已经被短接,A信号优先到达Z,Z再通过Z24通道连接到Y。如果A23的连接时间或强度没有A26-Z24快捷、强大,则信号优先从后者中通过,除Z24被加强外,A25被进一步强化。所以说,意识是信号在原记忆网络基础上重构短路的过程。记忆通道的存在是意识形成的基础。

  记忆通道的生长并非只有通过强化通道才能得到生长,也可以通过强化通道中的神经细胞而得到。现有一条记忆经过C、H、P、K,有另外3条记忆分别通过H、P、K。这时回忆后三条记忆,在强化这些记忆本身的同时,也刺激了这三个神经细胞所有相关通道的生长,第一条记忆通道也被分段强化,使记忆得以加固。可以说,神经细胞是记忆通道中的交叉点。理解可以加强记忆,论据可以加强论点的说服力都是这个道理。读过议论文后,论据可能记不清楚,而论点和论证的记忆却在阅读中逐步深化,就是这个道理。

  引发意识和记忆的并不一定非得有外界的刺激,只要大脑中有电或化学信号通过就可以。大脑中有一点细胞处于活跃状态,然后在意识过程中激活相关的记忆,信号就会被放大、加强,形成新的思维。人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时候也可以进行回忆、冥想等思维活动,也是这个原因。

  大脑中的电或化学信号的大小并不是固定的。在平静的时候,大脑中的信号流也是平静的,自由联想、理性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最有效。如果遇到紧急的或突发情况,接收的信号超出了原通道的输送力,则信号也会从其它通道溢出,使人感到六神无主。信号溢出并不一定是坏事,在例二中如果溢出信号从A24中到达X,就会形成新的意识通道,这也是人为什么会急中生智的原因。

  记忆通道除了可生长,也可消退。脑神经细胞只有在不断地刺激中才能生长,如果已建立的记忆通道长时间未受到刺激,其组织的营养就会被输送转移到其它树突部位或其它细胞中,记忆通道就会消退到原始状态,这种过程的外在表现即遗忘过程。

意识与行为

  人类的思想意识,主要有在清醒状态和休眠状态下两种联想意识结构。人类大脑的神经系统处于日常清醒状态时,可通过自然界的各种信息对感官的不同刺激作用,形成对信息的传导、存储、运算和加工处理,然后实施对肢体不同的运作和语言表达方式。人类一生的各项活动信息,主要依赖于大脑的高容量存储功能,并对人类一生的活动轨迹进行信息的存储、刷新和逻辑运算,以实施大脑中枢神经对身体各项功能的反映和支配。大脑的神经存储单元也称作记忆细胞,占大脑神经细胞总量的20%左右。另外,大脑细胞的逻辑分析功能和对信息的处理作用与大脑所记忆的信息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关联性。

  人类的思维意识主要建立在对自然信息的存储上,逻辑运算和比较形式是对事物的联想延伸,而它每时每刻都要调用大脑存储单元的信息。不然的话,逻辑运算和思维联想都不会成为有机体的脑部功能。记忆是人类脑功能的主要成分,思维联想是大脑潜意识的特殊功能。人类大脑的开发量只占大脑总量的4%左右,而大脑分为两个半球,也称为左右半脑,对右脑的开发主要是提高人类脑智商。实施人类左右半脑的平衡性开发则导致人类脑智商水平的总体提高。

  在大脑清醒状态下,人类的思想意识主要来源于大脑对自然界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存储记忆,在这一期间,人的身体运动始终处于休息状态下。也就是说,大脑的思维逻辑联想是在肢体和感觉器官处于静止和无感觉刺激的状态下进行的,这也是人们常说的“静思”“沉思”“思考”“入静联想”等等。

  劳动思维是一对相互对立的矛盾。在身体的运动状态下,大脑支配的却是简单的肢体操作,而思维则处于简单的信息处理状态下。当肢体的运动结束后,大脑进入思维的延伸过程。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坐下来思考思考”,“停一下,好好想一想”,“别干了,想想招”,“闭眼,好好想想”,“别忙,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好好干,别胡思乱想的,”“把工作停下来,我们好好研究研究”等等,皆反映了二者的此消彼长。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身体若始终处于活动阶段,大脑的思维延续很难建立,只有身体和感官处于休止状态下或半休止状态下,思维活动才能敏捷地无限延续下去。人类在夜间休眠期,肢体停止工作,部分感官休眠,由于脑部细胞没有完全被抑制,部分神经仍然在思维的活跃状态,对日常生活轨迹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同时产生思维联想的深刻延续。

  工作中如果走了神,一边工作,一边思考问题,这种工作状态为身体的半休眠状态,俗语叫作“发愣”“愣神儿”等。这种状态,工作没有干好,而思维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肢体运动不到位,摆幅不大,而大脑却进入到了半深思状态。“愣神儿”代表肢体活动的间断性停止,思想进入到半深度的思考期。当然,这也是人类大脑总体日常功能的一部分。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5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咚咚咚,Tracy.

评论(共3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意识"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192.168.1.* 在 2018年10月21日 21:58 发表

意识就是对大脑对大脑自身的错觉 而人类正是因为对大脑的不够了解,无法准确描述其机制。所以找个这么个概念。

回复评论
58.144.156.* 在 2019年1月10日 22:58 发表

192.168.1.* 在 2018年10月21日 21:58 发表

意识就是对大脑对大脑自身的错觉 而人类正是因为对大脑的不够了解,无法准确描述其机制。所以找个这么个概念。

回复评论
M id 28166fa24b59ac790a0cec19ff569d99 (Talk | 贡献) 在 2020年7月5日 06:42 发表

mark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