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社会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社会(Society)

目录

什么是社会

  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其中形成社会的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微观上,社会强调同伴的意味,并且延伸到为了共同利益而形成联盟。宏观上,社会是由长期合作的社会成员,通过发展组织关系形成团体,进而形成机构、国家组织形式

社会的概念

  人类学

  人类社会常常被按照其首要生产方式来分类。社会学家据此也分有的社会有:狩猎采集社会,游牧的畜牧社会,园艺种植或低级农业社会,以及高级农业社会(也被称为文明)。有人认为工业后工业社会本质上不同于传统农业社会。

  现代人类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强烈反对这种文明发展的严格阶段的分类方法。事实上,更多的人类学研究数据证明复杂性(文明、人口增长和密度、专门化等等)并不总是采取分等级或者分阶层的组织形式。

  另外,文化相對論作为普及的途径/伦理已经广泛代替了关于文明的原始概念,「较好/较差,或者发展过程」(包括物质文明、科技社会组织)。

  人类学家莫里斯·古德利尔认为, 与人类的生物近亲(其他灵长目动物)相比,人类社会的一个关键性的不同之处在于,雄性默认的父亲角色。在人类近亲那里,雄性的父权并不是一定的。

  社会学

  美国社会学家格哈德·伦斯基根据科技、信息交流经济几个方面把社会分类为:

  • (1)狩猎和采集社会;
  • (2)低级农业社会;
  • (3)高级农业社会;
  • (4)工业社会
  • (5)特殊社会(比如,渔业社会和海洋社会)。

  这种分类与人类学家莫顿·弗里德和综合理论家埃尔曼·塞维斯的早期分类相似。塞维斯又根据社会不平等的变革和国家制度的地位,创建了人类文明通用的社会分类系统。这个分类系统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捕猎采集者的组合,通常人人平等;

  2、部落或种族形式,有一定地位权力的高低分别;

  3、有首领的分级形式;

  4、文明社会,拥有不同级别的政府机关和制度,复杂的组织和级别;

  此外还有:

  人性社会,建立在人类本身之上的社会,包括信仰。

  虚拟社会,一种在信息时代发展起来的基于网络身份的社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文明朝着更为复杂的组成形式发展。这种文明的发展变革对团体的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捕猎和采集为主的部落定居下来成为农耕村镇,而村镇又会逐渐发展为城市,城市最终成为城邦,或者国家。

社会的起源

  人类从一万年前就已学会群体生活,渐渐形成原始部落。在这个原始部落里,他们因环境影响,会迁居或是定居,并慢慢养成共同生活方式,进而演变成独特的文化。当这个文化变得比邻近部落较为先进或强大,并与他们互相影响时,便形成了文化圈。当这个部族变得壮大或人数众多时,他们就会在某个地方定居并建立起一个聚居区,形成文明社会和城市文明。

  社会一词并没有太正式明确的定义,一般是指由自我繁殖的个体构建而成的群体,占据一定的空间,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由于社会一般被认为是人类所特有的,所以社会和人类社会一般具有相同的含义。在科学研究和科幻小说等领域,有时亦将社会指称“生物社会”和“外星人社会”等。

  狭义的社会,也叫“社群”,指群体人类活动和聚居的范围,例如聚居点、村、镇、城市等等。广义的社会,则指一个国家、一个大范围地区或一个文化圈,例如英国社会、东方社会、东南亚或西方世界等,也可以引申为其文化习俗。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叫做社会学。

社会的特征

  ①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是由人群组成一定的文化模式组织起来的。

  ②生产活动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进行生产

  ③任何特定的历史时期,都是人类共同生活的最大社会群体

  ④具体社会有明确的区域界限,存在于一定空间范围之内。

  ⑤有连续性和非连续性。任何一个具体社会都是从前人继承下来的一份遗产;同时,又和周围的社会发生横向联系,具有自己的特点,表现出明显的非连续性。

  ⑥有一套自我调节的机制,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能够主动地调整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条件。

社会的类型

马克思的分类

  卡尔·马克思物质生产方式为依据提出:“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并预见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出现 。后来人们将社会基本形态概括为5种: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为其初级阶段)。

  社会学对于社会类型还做了其他区分。从社会赖以生存的方式上分为:

  ①狩猎的与采集的社会。

  这是最早的和最简单的社会,特征为:靠狩猎和采集果实生存,社会群体较小,生活区域变动不居,几乎没有专门的劳动分工,建立在血缘和亲属联系的基础之上。

  ②畜牧社会。

  通常出现于不适于耕作而适于放牧、饲养牲畜的地区。特征是:开始出现剩余产品私有财产,以及等级、阶级、群体间的冲突和战争,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制度开始形成。

  ③初民社会。

  是在适于耕作的地区,随着人们初步掌握耕作方法而出现的。特征是:种植农作物上升为主要生产方式,狩猎与采集果实降为次要方式,出现了较大规模定居的社会群体,与畜牧社会一样,不平等和阶级分化开始出现。

  ④农业社会,又称前工业社会。

  是随着“犁”的发明而发展起来的。犁的发明,铁具的使用,畜力、风力、水力的应用,为较发达的农业生产和小作坊手工业生产奠定了基础。社会剩余产品大量出现,社会阶级体系和分层体系更加巩固,官僚制度、官僚阶层有很大发展。

  ⑤工业社会,又称现代社会。

  是自17~18世纪的工业革命以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蒸汽机、电力等机械动力代替人力、自然力之后,大规模的工业体系开始形成。出现了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城市化和劳动分工体系的专业化,形成了现代的官僚制度,以及教育、医疗、保险服务等现代化社会机构与制度。同时,不具人格的社会关系逐渐取代了血缘的、亲属的社会关系。80年代以来,一些社会学家提出后工业社会的概念。认为在这种社会中自动化、信息技术将得到普及和发展。其特征是:从生产产品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专业与技术人员居于主导地位;理论知识处在中心地位,并且是社会革新与制订政策的源泉;控制技术迅速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以及创造出新的“智能技术”。

滕尼斯的分类

  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从社会组织形式上区分社会类型,提出的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前者又称共同体,指传统的社会。后者又称交往社会,指现代工业社会。

伦斯基的分类

  美国社会学家伦斯基(Gerhard Lenski), 根据科技、信息交流和经济几个方面把社会分类为:

  • (1)捕猎社会;
  • (2)低级农业社会;
  • (3)高级农业社会;
  • (4)工业社会。

  捕猎和采集为主的部落定居下来成为农耕村镇,而村镇又会逐渐发展为城市,城市最终成为城邦,或者国家。

  这种分类与人类学家Morton H.Fried 和综合理论家Elman Service的早期分类相似。而后者又根据社会不平等的变革和国家制度的地位,创建了人类文明通用的社会分类系统。这个分类系统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捕猎采集者的组合,通常人人平等;

  (2)部落或种族形式,有一定地位权力的高低分别;

  (3)有首领的分级形式;

  (4)文明社会,拥有不同级别的政府机关和制度,复杂的组织和级别;

  (5)人性社会,建立在人类本身之上的社会,包括信仰。

  现代人类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强烈反对这种文明发展的严格阶段的分类方法。事实上,更多的人类学研究数据证明复杂性(文明、人口增长和密度、专门化等等)并不总是采取分等级或者分阶层的组织形式。另外,文明相对论作为普及的途径/伦理已经广泛代替了关于文明的原始概念,“较好/较差,或者发展过程”(包括物质文明、科技和社会组织)。

  此外,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还从文化角度将社会区分为无文字社会或曰文字前社会与有文字社会,以有文字作为社会进步的标志。

社会的功能

  整合的功能

  社会将无数单个的人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合力,调整矛盾、冲突与对立,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统一的局面。所谓整合主要包括文化整合、规范整合、意见整合和功能整合。

  ②交流的功能

  社会创造了语言、文字、符号等人类交往的工具,为人类交往提供了必要的场所,从而保持和发展人们的相互关系。

  ③导向的功能

  社会有一整套行为规范,用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规定和指导人们的思想、行为的方向。导向可以是有形的,如通过法律等强制手段或舆论等非强制手段进行;也可以是无形的,如通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进行。

  ④继承和发展的功能

  人的生命短暂,人类一代代更替频繁,而社会则是长存的。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通过社会而积累和发展。

  任何种群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监视和守望。羊群如此,牛群如此,一些野生动物的种群例如大雁等等也莫不如此。人类社会当然和动物的种群不能相提并论,但是同样也需要随时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监视和守望。而且,由于人类社会组织结构的极其复杂性,对环境监视和守望的重要性就更为突出。

社会的历程

  1、原始社会

  2、奴隶社会

  3、封建社会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近代社会

  6、资本主义社会

  7、国家资本主义社会

  8、社会主义社会

  9、共产主义社会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4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Frawewdccder,Lin.

评论(共1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社会"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223.104.95.* 在 2017年10月8日 19:09 发表

这是照抄书上的内容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