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管理会计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

该条目对应的页面分类是管理会计

目录

什么是管理会计?

  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与财务会计并列的、着重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企业会计分支。

  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CMA)2008年定义:管理会计是一门专业学科,在制定和执行组织战略中发挥综合作用。

管理会计的起源

  管理会计的萌芽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第一次世纪大战后在美国许多企业中推行,泰罗的科学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与工作效率;为了配合科学管理“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和“预算控制”等方法开始引进到会计中来,成为成本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时有学者提出了“管理的会计”这个词汇,并主张将管理的重心放在加强内部管理上,但当时没有受到会计界的普遍重视。到了20世纪40年代,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广泛实行职能管理与行为科学管理,借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扩大企业利润。与此相适应,“责任会计”与“成本一业务量一利润分析”等专门方法也应运而生,并加入到原有的会计方法体系中来。1952年会计学会年会上正式通过了“管理会计”这个名词,标志着管理会计正式形成。于是,传统会计被称为“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师

  管理会计师是管理团队的成员,工作在组织中的各个层级,从高层管理者到支持层面的会计和财务专家。管理会计师应该具备在会计和财务报告、预算编制、决策支持、风险和业绩管理、内部控制和成本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管理会计

  一、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

  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

  在西方,所谓执行性的管理会计,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形成的会计信息系统,其占主导地位的时期,是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

  历史背景:从本世纪初到本世纪50年代,中间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这个时期内,资本主义世界总的说来社会物资缺乏,供不应求,企业的产品生产出来以后不愁没有销路,是以卖方市场居主导地位。企业之间的竞争并不激烈,企业对客观外界经济环境的分析、研究并不十分重要。因而企业与外界关系的有关问题在执行性管理会计体系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反映。

  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泰罗科学管理学说的核心,是强调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要求企业把生产经营中一切可以避免的损失和浪费尽可能缩减到最低限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它在管理上要求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度”。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度”当时在会计上主要是通过科学地制定“标准成本”,严格地进行“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 来体现,这是会计为配合泰罗制的广泛实施,在计算和监督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特别是它把严密的事先计算引进到会计体系中来,实行事先计算、事中控制与事后分析相结合,可以看作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会计直接服务于企业管理开创了一条新路。其基本点,是在企业经营方针基本决策等重大问题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协助企业在执行中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经济效果的问题。

  执行性管理会计在中国:在我国,执行性管理会计这个阶段始于新中国的建立,终于本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新中国建立之初以至在以后较长的一段时期,产品的生产都是供不应求;而在管理上,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权力高度集中化的管理,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领域,是一种典型的执行性管理,不需要企业研究市场的需求问题。在这种条件下,在企业内部,以前苏联经验为借鉴,结合我国实际,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为提高企业生产和工作效率服务,如编制全面的生产技术财务计划和月度财务收支计划;建立流动资金归口分级管理制;推行以班组核算为基础的厂内经济核算;开展经济活动分析,等等;虽然当时还没有使用“管理会计”这个名称,它们都可看作是我们自己原有的管理会计,总的说来,也是实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相结合,比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形成的会计信息系统,内容更加全面、丰富,方法上也更加多样化。它构成我国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历程中的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

  二、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

  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

  决策性管理会计是一种全局性的、以服务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管理会计,它包含了执行性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

  决策性管理会计是以“决策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并把决策会计放在首位。而预算(计划)是以决策为基础,是决策所定目标的综合表现和对它作进一步的分解、落实与具体贯彻实施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决策性管理会计体系中,预算(计划)是从决策会计执行会计的中介。

  三、管理会计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的新动向

  (一)信息经济学的引进与应用

  1.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三个特点决定了它同信息经济学具有天然“血缘”联系。

  2.信息经济学特别是其中关于信息经济性的理论、概念和方法,完全可以运用于管理会计信息的研究。

  3.管理会计的研究在相应范围内实际上也是信息经济学的研究。

  (二)行为科学的引进与应用

  1.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的现代管理会计的行为方面

  在行为科学基础上形成的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依然包括“决策会计”和“执行会计”。

  在决策会计方面,适应决策目标从单一化向多样化的转变和决策方法从最优化准则向满意性准则的转变,决策会计则必须协助企业在总体上正确地进行目标多样化决策,达到切实可行的满意解,并协助做好各层次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多目标之间的协调配合。

  在执行会计方面,在决策的执行上,认真分析多种激励因素的“相对作用度”的大小,找出“激励─贡献”之间的最佳关系,采取最有效的激励措施。同时,在业绩的计量、评价和监控要采用多样化的指标体系,从而在“目标一致”的原则下,使局部与整体相互协调,充分调动企业整体的积极性。

  2.行为科学在预算、成本控制中的具体应用
  (1)预算
  • 预算的重要性。

  从行为科学的观点来看,作为现代管理会计中“决策会计”和“执行会计”中介的预算,其重要性集中表现七个方面:

  a.预算是企业有关成员在企业未来经营目标上所达成的共识

  b.预算是企业成员行动的路线图

  预算是企业成员行动的路线图,既反映了高层经理对企业经济资源分配的重点,又表明企业内部各级、各单位以至各个成员怎样工作才能达成企业的总体目标。

  c.预算是企业内部沟通工具

  预算是企业内部沟通工具,将企业内部各级、各单位以至各个成员和高层经理连接为一体。从高层经理到基层经理的预算信息包括业绩考核指标或标准,从基层经理的预算信息包括业绩实际达成水平以及与标准的比较分析,而不同层次、不同单位之间的预算信息又可用于协调和引导企业的整体活动等等。

  d.预算是企业业绩评价的基础

  预算用定量的形式说明业绩标准,因而可以用来同实际达到的业绩水平比较。这是对企业内部各级、各单位以至各个成员进行业绩评价的基础。

  e.预算是企业的控制工具

  预算是控制工具,使高层经理能够据以洞察企业经营的强点和弱点,进而采取适当的修正措施。

  f.预算对企业成员具有影响和激励作用

  g.预算还可以导致“功能紊乱”。

  所谓参与性预算是指预算执行者参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结果评价的过程。

  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看,参与性预算是满足组织成员受尊重和自我完成需要的手段,它有助于增强组织凝聚力,同时又可以降低与预算相关的压力和担心。

  与传统预算明显不同,以古典管理理论为指导,以行为科学为指导,以M型组织结构为依托的行为观预算在“预算编制与预算责任委派”和“预算的计量、评价与控制”两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点,它有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

  (2)成本控制

  行为观的成本控制并没有推翻传统的运用标准成本系统进行成本控制的技术方法,而是在行为科学的基础上加以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在标准制定上,除必须依据严密的科学计算外,还实行广泛的“参与制”,制定出切实可行且更易使执行者接受的成本标准。

  对成本标准制定来说,“参与制”的意义在于:由“严密的科学计算”制定标准通常只有在执行者尽了最大努力,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未超出计算者预料的情况下,才能完成。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标准不一定与现实情况相符,必须在这个基础上留有一定的余地,即所谓松驰。“松驰”是保障标准执行者顺利完成标准的“润滑剂”,但“松驰”的幅度以多大为宜,很难找到客观的衡量标准,从而需要“参与制”,使标准制订者与执行者共同协商,面对面地沟通各自的处境和想法,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成本标准。对执行者来说,通过“参与制”制定的成本标准则是现实的而不是强加的,因而更容易接受,即使完不成标准而受到惩罚,也会“心服口服”。

  b.在成本差异分析方面,强调经常、及时而具体,以便于执行者能够经常而又及时地了解到自己的成本标准的执行情况。

  c.在奖惩制度上,强调综合而有效地运用各种激励因素。

  d.重视积累定期性差异分析的资料,为下个期间制订切合实际的成本标准提供指导性依据。

  应当指出:将成本控制区分为“传统”和“行为观”两类,并不意味着传统成本控制不涉及当事人的行为,不属于行为会计的范畴,而是说,传统成本控制在考虑如何“驱动”当事人行为时,使用的是经济手段,而且是唯一手段,而行为观的成本控制则既考虑经济手段,又考虑非经济手段。

  在现实的成本控制中,究竟利用什么手段“驱动”当事人的行为,应该取决于当事人在一定条件下的客观实际需要。

  (三)“代理人说”的引进与应用

  代理人说发源于美国,以科斯产权理论为基石形成了微观经济学的“代理人说”,借用其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及行为科学和信息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决现代管理会计的问题,就形成了现代管理会计的“代理人说”。

  1.管理会计“代理人说”的基本框架

  该框架由12个要素和3个相互联系的模型组成。

  管理会计

  • 基本模型是在既无私有信息又无公有信息的假定下独立建立的数学模型,不直接依赖通用模型和分类模型,并且在基本模型中,委托人的主要作用是根据实现的结果(生产成果)设计代理人的报酬函数,从而使他自己的效用函数最大化。结合一些设定条件,将公有或私有信息加入基本模型便可演绎出各分类模型。
  • 通用模型描述了契约的时间结构和信息结构,一方面概括了这些具有不同假设的研究,另一方面也为未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参照系。在通用模型中,委托人的主要作用是为代理人设计报酬函数。
  • 分类模型是对通用模型的具体化。它依据通用模型建立的时间结构,重点说明流动着的信息在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分布以及确定代理人报酬时所使用的变量。在模型中,信息分布用私有信息和公有信息来表达。
  • 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数目与特征

  在大多数研究中,委托人与代理人通常各为一人,但委托人或代理人为一个群体,并在研究过程中考虑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行为,当然允许,而且这会更贴近现实。代理人提供劳动力或努力(e),达成生产成果(X),并取得报酬(R)。委托人提供资本,享有生产成果扣除代理人报酬之后的剩余(X-R),并确定代理人报酬(R)。委托人与代理人如果订立契约进行合作则是为了实现各自的预期效用。委托人的效用函数为Up(X-R),而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为Ua(R,e)即代理人的预期效用取决于报酬水平和努力水平两个因素。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合作是在不确定性环境中进行,他们对待风险的态度通常被假定为:代理人厌恶风险,委托人为风险居中。

  • 信息分布

  信息分布是指信息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分布,有平衡与不平衡两种状态,需要考虑四种情况下的四类信息:

  a.订立契约之前的契约前信息;

  b.订立契约到代理人开始执行契约之间的决策前信息(之所以称“决策前”,是因为代理人开始执行契约时,他必须选择自己的努力水平,决定如何执行契约);

  c.契约开始执行到达成生产成果之间的决策后信息;

  d.达成生产成果到披露生产成果之间的结果后信息。

  • 期间数目

  研究代理人问题既可以在单一期间内进行,也可以在连续的若干期间内进行。如果是后者,上一期间的决策后或结果后信息,将影响下一期间的契约前信息或决策前信息。在一个研究期间的情况下,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签约和履约用到博弈论思想,在连续的若干研究期间情况下,运用博弈论思想还可以得到许多新的顿悟。

  • 公司的生产成果

  通过代理人的努力,公司取得生产成果。生产成果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但必须与代理人报酬保持一致,如报酬为货币,生产成果也应用货币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决定生产成果的因素因研究的问题不同可多可少,但代理人的努力水平(e)和外生的不确定性环境的因素(θ)是必不可少的。换句话说,生产成果至少是e和θ的函数即,X=X(e,θ)。

  委托人与代理人都能自由地接近市场,按照一定的期望效用销售自己的劳动力和资本。代理人将自己的劳动投入公司的机会成本等于在劳动市场上销售自己的劳动力所获得的期望效用(K),委托人将自己的资本投入公司的机会成本等于在资本市场上销售自己的资本所获得的期望效用(C)。

  • 可供选择的信息系统的集合

  选择信息系统至少考虑三个问题:

  a.信息系统选择权的归属。委托人、代理人还是双方协商?

  b.信息系统中包括的子系统种类。为委托人和代理人服务的信息系统由四类组成,即契约前信息系统、决策前信息系统、决策后信息系统和结果后信息系统。

  c.信息系统发出的信号的种类及其用户。一个信息系统可以发出若干种类的信号,当信号种类确定之后,还应当明确信号用户。对于某一信号,报告还是不报告?如果报告,是公开地报告给委托人和代理人,还只报告给其中一方?对于所有信号,是全部地报告给委托人与代理人,还是一部分报告给委托人和代理人,而另一部分只报告给其中一方。信号用户选择直接影响到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分布。

  • 可供选择的代理人行动的集合

  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可供代理人选择的行动是多种多样的,但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中,一般重点考虑选择努力水平,并假定努力水平为非负有界的矢量,简化为高中低三种水平。另外要特别注意,代理人的行动不是孤立的,它是在一定环境下影响委托人又受委托人影响的结果。

  • 法律制度

  代理人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雇佣契约,包括代理人报酬和信息系统(特别是监控系统)。契约受法律机关的保护。法律机关对于契约双方是否违约的裁决取决于契约双方所能提供的证据。法律制度规定哪些证据是合法的,从而影响契约类别的选择。在最严格的代理人问题研究中,假定只有委托人和代理人共同观测到的数据才能纳入契约,否则,很可能发生道德风险。法律制度也规定非法行为的种类,例如代理人是否可采取既损自己利益又损委托人利益的行动?如果委托人不同意对代理人最有利的雇佣合同,代理人是否可采取蒙骗或恫吓行为以迫使委托人“就范”?在代理人问题研究中,通常假定法律制度既不允许代理人采取有损自己利益的行动,也不允许代理人为影响委托人而采取蒙骗或恫吓行为。

  • 可行报酬水平的集合

  通常委托人确定代理人报酬和监控系统,以回报和激励代理人。可行的报酬水平一般要兼顾三个方面:

  a.法律限制。如果法律规定最低小时工资为2元,那么低于2元的小时工资是不可行的。

  b.报酬水平与监控系统的关系。如果某类信息或信号不能由监控系统公开报告,那么,基于该信息订立的任何契约无法得到法律保护,由此确定的报酬水平也不可行。

  c.技术限制。例如高等院校,在“多劳多得”的原则下确定教师的工资水平。由于人们无法直接计算教师实际付出的劳动量,只好用课时数替代,即上课时数越多,报酬水平越高。但教师的劳动量不仅仅表现在上课方面,还有科研。上课与科研不具有正比例关系,而且同是一课时,对不同的教师来说所付出的劳动量也是不等的。因此,按课时确定的工资水平是不可行的。其根源是不能计量教师的劳动量,属技术限制。不言而喻,委托人确定代理人报酬的过程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要受到代理人的影响。

  • 代理人问题的解

  代理人问题的解由两个因素组成:

  a.雇佣契约,其中包括代理人报酬水平的确定,信息系统选择和代理人对本身行为的承诺;

  b.代理人的实际行动。由于报酬水平和信息系统的选择都基于合法的、双方都能够观察到的数据,因而雇佣契约受法律保护。

  据此假定: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实际行动都符合契约的要求,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但代理人实际选择行为的过程,如果不能为他人直接观察,那么,代理人不可能采取有损自己利益的行动而维护他人利益,产生道德风险问题。

  按照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每个个体都是为了个人利益(包括经济、非经济),个体的行动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每个个体的每一项选择都是内在的,而不是外部强加的。在代理人说中,个人利益被看成一股稳定的和可预见的力量。据此,研究者很容易断定特定个体行为的特定动机和特定取向,使特定问题的解决有一个基本思路。其次,在用最严格的数学模型来研究代理人问题的场合中,抽象的数学符号和干巴巴的数字之所以能够表达活生生的人类行为,也是因为利用了个人利益这股力量。符号、数字的变化是相关当事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而求解模型又无非是对个人利益的协调。

  • 最佳契约及其特征

  代理人问题研究的目的是从若干可行的契约中选择出最佳契约。契约,在绝大多数场合是指雇佣契约。最佳雇佣契约至少符合两个条件:

  a.必须是自我约束性的。对代理人来说,在雇佣契约和信息系统既定的前提下,他能够实际地提供一定的劳动量,使自己的期望效用最大化;对委托人来说,他能够在雇佣契约中为代理人规定的劳动量,必须是代理人承诺提供并在事实上能够提供的劳动量。简而言之,自我约束是说代理人能够做委托人期望他所做的事情。

  b.必须符合帕累托优化原则。帕累托优化原则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改变财富的分配方法已经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一人的处境变坏的情况下使任何一人的处境更好”。在这种状态下各当事人的个人期望效用和总体期望效用均达到最大。按照帕累托优化原则选择最佳雇佣契约意味着:如果放弃选定的最佳雇佣契约将导致委托人或代理人以对方处境变坏为代价而使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好。

  应用帕累托优化原则所选择的最佳雇佣契约具有两个特点:

  a.最佳雇佣契约是生产效率与共担风险效率互相替代的结果。

  b.最佳雇佣契约肯定是事前最佳,但不一定事后最佳。

  2.管理会计“代理人说”的应用

  应用提示:

  以完善、拓展和应用委托代理会计基本理论框架为目的的研究,对会计理论的建设和实务的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应用过程中,应掌握下列几点:

  a.面临的问题与管理会计相关,并至少涉及具有委托代理关系的两位当事人。

  b.具有委托代理关系的诸位当事人均受个人利益的驱使。

  c.具有委托代理关系的诸位当事人的个人利益通常是相互冲突的。

  d.按照代理人说、按照委托代理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的要求,能够找到一种方法使得委托人与代理人的预期效用同时最大化。从应用的角度看,必须分析各种会计方法对诸位当事人利害得失的影响,然后进行选择,有时可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具体应用:

  它涉及到的内容有:责任会计预算制度参与预算差异调查成本分析转移价格业绩评价激励机制等多个方面。

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

  一门科学或学科的对象,是其特定领域有关内容的集中和概括,是贯穿于该科学或学科的始终的。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是现金流动,因为现金流动贯穿于现代管理会计的始终。

  从近代西方企业会计重心的转移进行论证:

  近代西方企业会计重心的转移,大致上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阶段:

  一、传统会计阶段(19世纪中叶以前)

  这个阶段的企业会计,是以独资、合伙会计为其主要形式,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对会计提出的要求不高,通过期初、期末资产与负债差额的对比,就能确定一定期间的盈亏,并简易地进行盈利分配。因而在传统会计阶段,企业会计是把重点放在资产、负债的平衡计算上,资产负债表是这段时期最重要的会计报表

  二、近代会计阶段(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

  这个阶段的企业会计,是以公司会计为其主要形式,它把“收益决定”放在首位,并把损益表看作是最重要的会计报表。即着重于如何通过收入与成本的配合来正确地确定定期的经营成果,并以此为基础来合理地进行盈利分配。这是因为,股份公司的经营管理和上述独资、合伙企业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其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是分离的。一般是由公司聘请管理专家任经理,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而为数众多的买股票股东(投资人),则远离企业的实体,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他们自然很关心他们所投资的公司经营的好坏,特别是盈利的能力和盈利的分配情况。因为这是其切身利益所在。同时,由于公司组织集资能力强,可以创办大规模的企业,从事复杂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样,公司的经济活动及其同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就越来越复杂化了,对会计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它把正确地确定经营成果放在首位,以适应企业内外各方面的需要。在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复杂的条件下,为把一定期间内实现的收入和相应的成本有经济根据地进行配合,正确地确定各期的经营成果,就有一些专门性的会计理论问题须进行研究,如收入实现理论、折旧理论、权责发生理论、跨期收支摊配理论等等。以这一系列理论为指导建立的核算体系,是以“收益决定”为中心,着重于企业经营过程的核算。

  三、现代会计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

  这个阶段的企业会计还是以公司会计为其主要形式,为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企业会计的内部职能大大地扩展了,重点转移到了现金流动的分析,并把全面反映企业现金流动的报表──现金流量表看作是最重要的会计报表。这种以现金流动为中心的企业会计核算,具有更大的综合性,可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生产经营中成本的耗费水平、资金的占用水平和经营盈利水平这几个方面总括起来进行统一评价,为企业改善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提供重要的、综合性的信息。

  1.企业生产经营中现金流出与流入数量上的差别,制约着企业的盈利水平。

  2.现金流出与流入时间上的差别,则制约着企业资金占用的水平。

  3.现金流出与流入数量上的差别和时间上的差别还可综合起来进行考察。时间上的差别,可通过“货币时间价值”进行换算,转化为在同一个时点上看问题,使时间上的差别也通过数量上的差别来表现。

  综合以上各方面,以现金流动为中心的核算,具有更大的综合性和敏感性。通过把握现金流动的动态,就可以全面、系统、及时地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过程与主要方面,在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各个环节发挥积极的作用。

  由此可见,管理会计以现金流动为对象,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相适应,反映了现代会计学科最新的发展水平。

现代管理会计的方法

  现代管理会计的方法属于分析性的方法,它是根据所研究问题的具体特点,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被研究对象进行比较精确的定量描述,找出存在于有关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建立相应的经济数量模型。借助经济数量模型可以确定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最优数量关系,了解其运动变化的趋势,预测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情况与问题,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做出最优决策提供客观的、科学的依据。

  在基础性管理会计中,思维过程运用的具体化专门方法,是属于分析性的方法,它们从动态上来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差量分析”作为一种基本的分析方法贯彻管理会计的始终,具体表现形式有:

  一、成本性态分析法

  它是将成本表述为产量的函数,分析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然后按照成本对产量的依存性,最终把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两大类。它联系成本与产量的增减动态进行差量分析,是构成基础性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本·量·利分析法

  它是将成本、产量、利润这几个方面的变动所形成的差量相互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其核心部分是确定“盈亏临界点”,并围绕它,从动态上掌握有关因素变动对企业盈亏消长的规律性的联系,这对帮助企业在经营决策中根据主、客观条件有预见地采用相应措施实现扭亏增盈,有重要意义。

  三、边际分析法

  它是增量分析的一种形式。它涉及的增量是指自变量的微量变化。由自变量的微量变化所形成的函数的精确变化率,就是边际的概念,在数学上用导数来表现。边际分析的最大特点,是可用来作为确定生产经营最优化目标的重要工具。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确定其最优的边际点,使企业管理部门具体掌握生产经营中有关变量联系和变化的基本规律性,从而有预见地采取有效措施,最经济有效地运用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各有关因素的最优组合。

  四、成本─效益分析法

  它是适应不同的情况形成若干独特的“成本”概念(如差别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等)和相应的计量方法,以此为基础,对各种可供选择方案的 “净效益”(总效益与总成本之差)进行对比分析,以判别各有关方案的经济性。这是企业用来进行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

  五、折现的现金流量法

  它是将长期投资方案的现金流出(投资额)及其建成投产后各年能实现的现金流入,按复利法统一换算为同一时点的数值(现值终值或年值)来表现,然后进行分析对比,以判别有关方案的经济性,使各方案投资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建立在客观而可比的基础上。这是企业用来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方案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

现代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现代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从财务会计单纯的核算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

  • 解析过去:

  管理会计解析过去主要是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作进一步的加工、改制和延伸,使之更好地适应筹划未来和控制现在的需要。

  • 控制现在:

  管理会计在控制方面的作用是通过一系列的指标体系,及时修正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企业的经济活动严格按照决策预定的轨道卓有成效地进行。

  • 筹划未来:

  预测与决策是筹划未来的主要形式,现代管理会计在这方面的作用在于: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丰富资料,严密地进行定量分析,帮助管理部门客观地掌握情况,从而提高预测与决策的科学性。

  现代管理会计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这三方面的职能紧密结合在一起综合地发挥作用,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职能。

管理会计的特点

  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在服务对象方面。财务会计主要是为企业外部有关方面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因而属于“对外报告会计”;而管理会计着重为企业管理部门有效地改善生产经营进行最优化决策及时地提供有用的财务与管理信息,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因而属于“对内报告会计”。

  (2)在工作重点方面。财务会计主要面向过去,提供并解释历史信息,因而属于“报账型会计”;管理会计则是面向未来的,要能动地利用有关信息来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经济活动,因而属于“经营型会计”。

  (3)在程序与方法方面。财务会计采用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比较固定的程序与方法,并受有关会计规范的约束;管理会计对企业自身服务,所采用的程序与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具有较大的可选择性不必全受统一的会计规范约束。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1、同属于现代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源于同一母体,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会计系统的有机整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补充。

  2、最终目标相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所处的工作环境相同,共同为实现企业和企业管理目标服务。

  3、相互分享部分信息。管理会计所需的许多资料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因而受到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约束。同时部分管理会计信息有时也列作对外公开发表的范围。

  4、财务会计的改革有助于管理会计的发展。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1、会计主体不同。管理会计主要以企业内部各层次的责任单位为主体,更为突出以人为中心的行为管理,同时兼顾企业主体;而财务会计往往只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

  2、具体工作目标不同。管理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内部管理系统,其工作侧重点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财务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在于为企业外界利害关系集团提供会计信息服务。

  3、基本职能不同。管理会计主要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属于“经营型会计”;财务会计履行反映、报告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职能,属于“报帐型会计”。

  4、工作依据不同。管理会计不受财务会计“公认会计原则”的限制和约束。

  5、方法及程序不同。管理会计适用的方法灵活多样,工作程序性较差;而财务会计核算时往往只需运用简单的算术方法,遵循固定的会计循环程序。

  6、信息特征不同。

  a.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时间特征不同:管理会计信息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态;而财务会计信息则大多为过去时态。

  b.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载体不同:管理会计大多以没有统一格式、不固定报告日期和不对外公开的内部报告为其信息载体;财务会计在对外公开提供信息时,其载体是具有固定格式和固定报告日期的财务报表。

  c.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属性不同:管理会计在向企业内部管理部门提供定量信息时,除了价值单位外,还经常使用非价值单位,此外还可以根据部分单位的需要,提供定性的、特定的、有选择的、不强求计算精确的,以及不具有法律效用的信息;财务会计主要向企业外部利益关系集团提供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信息,并使这些信息满足全面性、系统性、连续性、综合性、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原则和要求。

  7、体系的完善程度不同。管理会计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体系尚不健全;财务会计工作具有规范性和统一性,体系相对成熟,形成了通用的会计规范和统一的会计模式。

  8、观念取向不同。管理会计注重管理过程及其结果对企业内部各方面人员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影响;财务会计往往不大重视管理过程及其结果对企业职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44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8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管理会计"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云云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1月5日 21:16 发表

很有用的资料。

回复评论
218.65.156.* 在 2013年7月3日 16:44 发表

谢谢~多谢啦,辛苦了

回复评论
222.222.30.* 在 2013年11月20日 08:51 发表

讲得好

回复评论
183.246.20.* 在 2017年11月16日 21:34 发表

回复评论
111.30.142.* 在 2018年1月5日 09:44 发表

不只是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管理者通用。

回复评论
60.220.209.* 在 2018年1月5日 09:45 发表

不只是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管理者通用。

回复评论
123.151.77.* 在 2018年1月5日 09:47 发表

60.220.209.* 在 2018年1月5日 09:45 发表

不只是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管理者通用。

学会这个就去创业吧,当个董事长也不一定?

回复评论
222.222.36.* 在 2019年11月21日 11:06 发表

基本上是行业领军人物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