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9个条目

从众效应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从众效应(bandwagon effect),也称乐队花车效应

目录

什么是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也称乐队花车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也就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 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

  “乐队花车”直接翻译自英文的bandwagon,也就是在花车大游行中搭载乐队的花车。参加者只要跳上了这台乐队花车,就能够轻松地享受游行中的音乐,又不用走路,也因此,英文中的“jumping on the banfwagon”(跳上乐队花车)就代表了“进入主流”。

从众效应的实验分析及启示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从众倾向,总是倾向与跟随大多数人的想法或态度,以证明自己并不孤立。研究发现,持某种意见的人数的多少是影响从众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人多”本身就是说服力的一个明证,很少有人能够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

  在研究从众现象的实验中,最为经典的莫过于“阿希实验”。

  1952年,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设计实施了一个实验,来研究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违心地进行明显错误的判断。他请大学生们自愿做他的被试,告诉他们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视觉情况的。当某个来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的时候,他发现已经有5个人先坐在那里了,他只能坐在第6个位置上。事实上他不知道,其它5个人是跟阿希串通好了的假被试(即所谓的“托儿”)。

  阿希要大家做一个非常容易的判断---比较线段的长度。他拿出一张画有一条竖线的卡片,然后让大家比较这条线和另一张卡片上的3条线中的哪一条线等长。判断共进行了18次。事实上这些线条的长短差异很明显,正常人是很容易作出正确判断的。

  然而,在两次正常判断之后,5个假被试故意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错误答案。于是许多真被试开始迷惑了,他是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眼力呢,还是说出一个和其它人一样、但自己心里认为不正确的答案呢?

  从总体结果看,平均有33%的人判断是从众的,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的判断,而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判断错的可能性还不到1%。当然,还有24%的人一直没有从众,他们按照自己的正确判断来回答。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压力是从众的一个决定因素。在一个系统内,谁作出与众不同的判断或行为,往往会被其它成员孤立,甚至受到严厉惩罚,因而某个系统内的成员的行为往往高度一致。美国霍桑工厂的实验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工人们对自己每天的工作量都有一个标准,完成这些工作量后,就会明显的松弛下来。因为任何人超额完成都可能使管理人员提高定额,所以,没有任何人去打破日常标准。这样,一个人干得太多,就等于冒犯了众人;但干得太少,又有“磨洋工”的嫌疑。因此,任何人干得太多或者太少都会被提醒,而任何一个人冒犯了众人,都有可能被抛弃。为了免遭抛弃,人们就不会去“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只会采取“随大流”的做法。

  巴菲特贝克夏·哈斯维公司1985年的年报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石油大亨正在向天堂走去,但圣·彼得对他说:“你有资格住进来,但为石油大亨们保留的大院已经满员了,没办法把你挤去。”

  这位大亨想了一会儿后,请求对大院里的居住者说句话。这对圣·彼得来说似乎没什么坏处,于是,圣·彼得同意了大亨的请求。这位大亨拢起嘴大声喊道:“在地狱里发现石油了!”大院的门很快就打开了,里面的人蜂拥而出,向地狱奔去。

  圣·彼得非常惊讶,于是请这位大亨进入大院并要他自己照顾自己。大亨迟疑了一下说:“不,我认为我应跟着那些人,这个谣言中可能会有一些真实的东西。”说完,他也朝地狱飞奔而去。

  一味盲目地从众,可以扼杀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否减少盲从行为,运用自己的理性判断是非并坚持自己的判断,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分水岭。

  小泽征尔有一次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进行前三名决赛时,评委交给他一张乐谱。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地方,以为是演奏家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结果仍觉得不自然。

  这时,在场的权威人士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而是他的错觉。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权威,他不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但是,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没错,于是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喊声一落,评委们立即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试探指挥家们在发现错误而权威人士又不承认的情况下是否能坚信自己的判断。

  大多数都认为从众行为扼杀了个人的独立意识和判断力,因此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但实际上,对待从众行为要辨证地看。

  在特定的条件下,由于没有足够的信息或者搜集不到准确的信息,从众行为是很难避免的。通过模仿人的行为来选择策略并无大碍,有时模仿策略还可以有效地避免风险和取得进步。

为什么会出现从众效应

  1.群体因素

  群体的规模,群体的一致性,群体的凝聚力无一不在说明着人数越多,个体所感受的心理压力越大,就越更倾向于从众

  2.个体因素

  (知识经验)个体的知识经验越多,就越不会从众;

  (个性特征)性格软弱,暗示性强的人就越容易表现出从众倾向;

  3.文化差异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成员从众的程度存在差异。米尔格莱姆(1961)对法国和挪威的大学生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挪威人比法国人更趋于从众。他认为部分原因可能是法国文化鼓励独立和个性,而挪威文化则鼓励忠诚于集体,重视社会责任。后来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们所表现出的从众行为是有差异的,说明文化差异对从众现象确实存在影响。

从众效应的表现形式

  对从众效应也要具体分析。一般有这样几种表现形式:一是表面服从,内心也接受,所谓口服心服。二是口服心不服,出于无奈只得表面服从,违心从众。三是完全随大流,谈不上服不服的问题。就从众心理的客观影响来看,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主要看从众行为的具体内容。由于中学生的知识、经验都不足,自制能力又不强,因此在多数情况下,从众行为不同程度地带有盲目性。中学生中既有口服心服的"真从众",也有口服心不服的"假从众"。"真从众"往往是所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正合本人心意,或者自己原无固定意向,或者是"跟多数人在一起不会错"的随大流思想。"假从众"则往往是碍于情面或者免受群体的指责和惩罚。例如有的同学不吸烟,也不想吸烟,但伙伴中许多人都抽烟,为使自己与大家协调一致也只得抽上了。这种违心的从众现象,在学生中还是比较多的。

从众效应的具体体现

  从众效应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在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在认知上或行动上以多数人或权威人行为为准则,进而在行为上努力与之趋向一致的现象。从众效应既包括思想上的从众,又包括行为上的从众。从众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从众效应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其作用取决于在什么问题及场合上产生从众行为,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从众正效应;

  二是具有消极作用的从众负效应。

  积极的从众效应可以互相激励情绪,做出勇敢之举,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并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反之亦然。

  通常从众行为的结果有三种可能性:一是积极的一致性;二是消极的一致性,三是无异议的一致性。

从众效应的相关案例

  一个老者携孙子去集市卖驴。

  路上,开始时孙子骑驴,爷爷在地上走,有人指责孙子不孝;爷孙二人立刻调换了位置,结果又有人指责老头虐待孩子;于是二人都骑上了驴,一位老太太看到后又为驴鸣不平,说他们不顾驴的死活;最后爷孙二人都下了驴,徒步跟驴走,不久又听到有人讥笑:看!一定是两个傻瓜,不然为什么放着现成的驴不骑呢?

  爷爷听罢,叹口气说:“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咱俩抬着驴走了。”

  这虽然是一则笑话,但是却深刻地反映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习焉不察的一种现象--从众效应。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2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Angle Roh,沙漠之鹰,Vulture,Dan,Caijing,Zfj3000,黄金通,陈cc,Tracy.

评论(共7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从众效应"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113.74.3.* 在 2010年9月8日 16:56 发表

了解大众心态,即可顺势而行,打击敌人,有可逆流而上,脱颖而出

回复评论
117.22.180.* 在 2010年9月19日 01:24 发表

意义深远

回复评论
61.141.193.* 在 2010年10月8日 13:27 发表

皇帝的新装,但是如本文结尾所说,很多时候这样做是必须的或是更好的选择。因为逆众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承担的个人风险太高,对个人及其不利,虽然从长远看对群体是有利的。

回复评论
Just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7月12日 16:19 发表

《乌合之众》

回复评论
125.126.174.* 在 2013年8月1日 21:18 发表

从众是融入社会,融入圈子最好的办法。也是最合适最明智的举动

回复评论
121.33.248.* 在 2013年9月16日 14:27 发表

在情报量不对称的前提下,从众可以有效地保护自身。

回复评论
刘明琪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1月24日 13:17 发表

思维跳动的太快了 ,要缓和一下,都自己定自己的价值观,天下大乱啊,还是有点东西约束着比较好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