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6个条目

諸葛亮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诸葛亮
放大
諸葛亮

目錄

諸葛亮簡介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被追謚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諸葛亮的生平

  1.躬耕南陽

  諸葛亮父親諸葛珪早逝,諸葛亮與其弟諸葛均便由叔父諸葛玄撫養。後來漢廷選朱皓代諸葛玄職,幸好諸葛玄與荊州牧劉表有舊交,便帶諸葛亮同往依附。諸葛玄去世後,諸葛亮和弟弟在南陽郡隱居晴耕雨讀。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的自評多不以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韜相信他的才幹。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中原地區軍閥混戰,士大夫大批來到荊州避戰。諸葛亮與當時荊州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結交。黃承彥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聽聞你選擇妻子;我有一醜女兒,黃頭髮、黑皮膚,而才華堪相配於你。)”諸葛亮答應這門親事後,立即迎娶黃氏。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鄉間有諺語為證:“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2.隆中決策

  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於新野。後來司馬徽與劉備會面時,表示:“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為俊傑。此間自有卧龍、鳳雛。(那些儒生乃見識淺俗之士,豈會認識時勢事務?認識時勢事務者才能成為英俊豪傑。此時間自然有卧龍(諸葛亮)、鳳雛(龐統)。)”亮又受徐庶推薦,劉備希望徐庶引亮來見,但徐庶卻建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此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使他屈就致於此。將軍宜枉屈尊駕以顧望。)”

  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史稱“三顧茅廬”)。與亮相見後,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他提問:“漢室傾頹,姦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機可乘,而且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天下;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後世稱之為《隆中對》。劉備聽後大贊,力邀諸葛亮相助,於是諸葛亮便出山入幕。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係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

  諸葛亮於208年時,所提出的《隆中對》是此後數十年劉備和蜀漢的基本國策。

  3.聯吳抗曹

  當時,劉表因妻家所影響,對長子劉琦漸漸不悅。劉琦十分敬重諸葛亮,數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的辦法,迫使諸葛亮授以對策,諸葛亮便反問劉琦:“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劉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江夏的黃祖被孫權討死,劉琦便自薦為江夏太守,出走江夏。

  208年八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劉備在樊城知道後,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阪坡追上劉軍,徐庶之母被捉,徐庶只好向曹操投降。劉備到達夏口,而孫權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亮主動請纓出使向孫權求救。到達柴桑後,諸葛亮面見孫權,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原抗衡,不如早與之絕”,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若不能當,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孫權反問諸葛亮為何劉備不投降,諸葛亮便抬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絕不投降,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也擔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鬥。諸葛亮最後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後肯定的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諸葛亮便隨軍回到劉備處。十一月,曹操在赤壁之戰大敗,回師北還。

  4.計取西川

  赤壁之戰後,劉備於十二月平定荊南四郡,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駐於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211年,益州牧劉璋派軍議校尉法正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蕩寇將軍關羽、討虜將軍張飛等鎮守荊州。至下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雲等入蜀助陣,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並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至214年,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並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每每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漢中之戰時,諸葛亮在成都替前線屢敗屢戰的劉備提供資援。220年,魏王曹丕稱帝。221年,群臣聽聞漢獻帝被害的消息,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耿純游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於是劉備才答應。劉備稱漢中王後,諸葛亮官拜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同年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張飛被部下暗殺,再領司隸校尉。

  5.托孤之重

  222年八月,劉備在東征孫吳,意圖奪回荊州,失敗,撤退至永安(詳見夷陵之戰)。諸葛亮反對東征計劃,主張與孫吳結盟對抗曹魏,大嘆可惜法正逝去,認為法正若在,必能制止劉備東征,即使劉備東征,若有法正跟隨,戰局也不至如此頹喪。223年二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尚書令李嚴一起托付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涕泣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劉備又要劉禪和其他兒子“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延至四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設相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本來南中地區因劉備大敗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君甫逝,先不發兵,而派鄧芝及陳震赴東吳修好。

  6.南征北伐

  225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60人。後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討伐雍闓、孟獲,諸葛亮採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打敗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蜀漢以南中的豐富資源為國家提供軍用,充實國庫,同時訓練士兵,準備北伐。

  227年三月,諸葛亮向劉禪上《出師表》,表明心跡,發兵沔陽,準備北伐。228年春天,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漢中,開始第一次北伐。數次北伐期間和魏軍互有勝敗,但多數因運糧不繼而無功而返。

  234年春,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魏大都督司馬懿對渭南對峙。諸葛亮每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南河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諸葛亮自至,數次挑戰。司馬懿亦表固請戰。使衛尉辛毗持節以制之。薑維對諸葛亮說:“辛佐治仗節而到,賊不復出矣。”諸葛亮曰:“彼本無戰情,所以固請戰者,以示武於其眾耳。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邪!”諸葛亮使人至司馬懿處,司馬懿問諸葛亮寢食及其事之煩簡,不問戎事。諸葛亮使對司馬懿說:“諸葛公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攬焉;所啖食不至數升。”司馬懿說:“亮將死矣。”相持百餘日。其年八月,諸葛亮患疾病重,於軍中逝世,享年五十四歲。楊儀等整軍而出,百姓奔走相告司馬懿,司馬懿追出。薑維命令楊儀反旗鳴鼓,若將向司馬懿者,司馬懿乃退,不敢追逼。於是楊儀結陣而去,入谷然後發喪。司馬懿之退,百姓為之諺稱:“死諸葛走生仲達。”或以告司馬懿,司馬懿說:“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諸葛亮的人才思想[1]

  (一)重視德才,以德為首

  諸葛亮選人的標準是德才兼備,在德才二者中,他又把德放在首位,他最喜歡用的是“忠直之士”。他說:“柱以直木為堅。輔以直士為賢”。他在《出師表》中向後主推薦了一批人才,這些人才經歷不同,才幹各異,但均為忠實、厚道,有情有義之士。

  (二)不論親疏,量才錄用

  在三國鼎立急需人才的形勢下,諸葛亮對於劉璋部下的智能之士或是投誠歸降的,只要有才幹又肯為蜀效勞,他從不歧視,排斥,而是親近信任,委以相當的官職,有的還予以重用,真的能不計前嫌,“外舉不避仇”。

  (三)不論資排輩,能者先上

  諸葛亮在看待人才時有句名言:“直木出於幽林,直士出於眾下。”留意思是說正直有才幹的人出於下層群眾之中,他認為基層官吏中有才能者很多,不能因其出身卑微而不用,相反,在他的“取人不限其方” 的思想指導下,他破格起用了一批忠於職守、廉潔奉公而又有才幹的地方官吏。

  (四)不求全責備,用其所長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加之蜀國地小人少的現實,故諸葛亮很愛惜人才。有的人雖然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只要他願意為蜀主出力,諸葛亮均能容忍、原諒,並根據其特長安排合適的職務,用其所長,讓他發揮應有的作用。

  對於諸葛亮的用人,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把他與曹操、劉備、孫權作了比較:曹操是以權術相馭,劉備是以性情相契,孫氏兄弟以意氣相投,以權術相馭可以說是機,合性情與意氣可以入於誠,而能兼i者之長者惟孔明。這就是說,諸葛亮在用人時能把用權駕馭人和以情感化人,以誠取信於人結合起來,所以他才能廣攬天下人才為我所用。

諸葛亮的軍事管理思想

  諸葛亮在東漢末年混戰時期,躬耕於隆中,探討治國用兵之道,在《隆中對》中為寄寓荊州的劉備籌劃復興漢室大業的戰略。任蜀國丞相時,主持蜀國軍事,指揮攻魏戰爭。據《三國誌·諸葛亮傳》著錄,有文集24篇,10.4萬餘字,今多已亡佚。《三國誌》及唐、宋類書中有反映其軍事思想的記述:

  ⒈戰略思想

  諸葛亮認為,弱者所從事的戰爭只要是正義的,就可能戰勝強者。"據道討淫(邪偽),不在眾寡"。劉備雖然力量寡弱,但由於據有興復漢室的正道,信義名聞四海,完全可以贏得百姓簞食壺漿的歡迎,消滅邪偽,實現統一。

  註重人謀,認為名望低微、兵力寡弱的曹操所以能夠戰勝袁紹,以弱為強,不僅是靠"天時,"也是靠"人謀"。為發揮"人謀"的作用,建議劉備分階段實現興復漢室大業。先避中原之實,擊南方之虛,奪取力量薄弱的荊(約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二州,同曹魏、孫吳三分天下。然後據險防守,西和諸戎,南撫夷越,修明政治,積蓄力量。一旦天下有變,則揮軍北上,一路從荊州指向宛、洛,一路由益州出師秦州,鉗形攻魏,占有中原。為完成這兩個階段的戰略任務,他主張並堅持兩弱結盟、共抗強敵的策略。認為孫吳長期據有江東,國險民附,賢能為其所用,與劉備集團有共同抗曹的利害關係,具備充當同盟者的條件。與之結盟,可免除兩面受敵的威脅,牽制、分散強者的兵力。否則,兩弱結仇用兵,將會頓兵相持,坐而待疲,使強者得志。為實現兩弱結盟,主張抓住強者對兩弱進攻的契機,對孫吳曉以利害,以必要的讓步為代價(如承認荊州被孫吳攻占的既成事實),"略其釁情",以"求犄角之援"。

  ⒉治軍思想

  為了用有限的兵力抗衡和戰勝大國,諸葛亮主張把建軍重點放在提高軍隊質量上,從多方面增強戰鬥力。

  ①重視部隊的節制和訓練。認為有節制的部隊,即使將領無能,也不會被打敗。街亭失敗後,主張精簡將士,實行變通之道,強調"若不能然者,雖兵多何益"(《三國誌·諸葛亮傳》裴松之註)。為使蜀軍戰術勝人一籌,他作八陣圖,演練部隊。

  ②主張以法治軍。認為蜀地過去威刑不肅,失之過寬,應當糾之以嚴,"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三國誌·張裔傳》)。強調高級將領既要嚴於執法,又要以身作則,講究信用。當部下違反節制導致街亭失守時,他遵循《春秋》古訓,勇於承擔責任,主動自貶官職。

  ③講究為將之道。要求將帥志慮忠純,曉暢軍事,為人表率,善於捕捉戰機。要求主將與各將領同榮共辱。鼓勵部屬"勤攻"自己的缺點失誤,以求集思廣益,事業有成。

  ④重視改進武器裝備,改善後勤工作,一方面講究武器質量,發現質量不好,追究主管者責任;一方面進行技術革新,力圖以技術競爭優勢彌補兵力的寡弱。他所改革的連弩,成為極具威力的遠射武器,並以此裝備5000連弩士;又發明木牛流馬,以節省人力,提高軍糧運輸效率。為支持長期作戰,主張積極發展農業生產。北伐中,在漢中黃沙和前線敵境屯田,建立糧倉,同時通過收割魏境麥田等措施,就地籌糧,以縮短運輸線,保證供給

  ⒊作戰指導思想

  用兵力主審時度勢,謹慎從事。其南征,雖然是以強擊弱,仍然堅持以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爭取服南人之心,為下一步攻魏創造安全可靠的後方。北攻魏國是以一州之地攻擊數倍於己的大國,由於荊州已失,改由一路出兵。反對採用懸危的作戰方案,主張安從坦道,十全必克,乘敵無準備或兵力東下、關中空虛的時機出兵,並交替變化各次進軍路線,隔絕隴道,動搖敵境夷、漢人民。鑒於遠離本境作戰,每戰力求速決。魏軍堅壁不戰,企圖疲弊蜀軍時,改在敵境久駐屯田,以求戰略上持久作戰。攻城受挫後,轉變為以野戰為主。每次退卻,都十分慎重,採取在山地設伏等手段,以掌握主動,保證安全。

參考文獻

  1. 胡文琴,胡俊.論諸葛亮的人才思想及其實踐(A).宜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6,5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0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Frawewdccder,Mis铭,咚咚咚.

評論(共2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諸葛亮"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23.16.54.* 在 2016年4月26日 15:11 發表

東方飯店

回複評論
世间再无王安石 (討論 | 貢獻) 在 2019年12月19日 10:17 發表

一代偉人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