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性格(Character)
目錄 |
性格(Character)的意思是指“特征”、“標誌”、“屬性”或“特性”是指由人對客觀現實的穩定態度和行為方式中經常表現出來的穩定傾向。它是個性中最重要和顯著的心理特征。
性格可以標誌事物的特性,也可標誌人的特性。人的性格既定的有核心意義的個性心理特征。性格是一個人對現實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的行為。性格是個性心理特征中最重要的方面,它通過人對事物的傾向性態度、意志、活動、言語、外貌等方面表現出來,是人的主要個性特點即心理風格的集中體現: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顯現出的某些一貫的態度傾向和行為方式,如大公無私、勤勞、勇敢、自私、懶惰、沉默、懦弱等,都反映了自身的性格特點。
性格的特征[1]
(1)性格的態度特征。即表現個人對現實的態度的傾向性特點。例如,對社會、集體、他人的態度,對勞動、工作、學習的態度以及對自己的態度等。
(2)性格的理智特征。即表現心理活動過程方面的個體差異的特點。例如,在感知方面,是主動觀察型還是被動感知型;在思維方面是具體羅列型還是抽象概括型,是描繪型還是解釋型;在想象力方面,是豐富型還是貧乏型;等等。
(3)性格的情緒特征。即表現個人受情緒影響或控制情緒程度狀態的特點。例如,個人受情緒感染和支配的程度,情緒受意志控制的程度,情緒反應的強弱、快慢,情緒起伏波動的程度,主導心境的性質等。
(4)性格的意志特征。即表現個人自覺控制自己的行為及行為努力程度方面的特征。例如:是否具有明確的行為目標,能否自覺調適和控制自身行為,在意志行動中表現出的是獨立性還是依賴性,是主動性還是被動性,是否堅定、頑強、忍耐、持久等。
性格的類型是指一類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獨特結合。按一定原則和標準把性格加以分類,有助於瞭解一個人性格的主要特點和揭示性格的實質。由於性格結構的複雜性,在心理學的研究中至今還沒有大家公認的性格類型劃分的原則與標準。現將有代表性的觀點加以簡介。
一、以心理機能優勢分類
這是英國的培因(A.Bain)和法國的李波特(T.Ribot)提出的分類法。他們根據理智、情緒、意志三種心理機能在人的性格中所占優勢不同,將人的性格分為理智型、情緒型、意志型。理智型的人通常以理智來評價周圍發生的一切,並以理智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動,處世冷靜;情緒型的人通常用情緒來評估一切,言談舉止易受情緒左右,這類人最大的特點是不能三思而後行;意志型的人行動目標明確,主動、積極、果敢、堅定,有較強的自製力。除了這三種典型的類型外,還有一些混合類型,如理智一意志型,在生活中大多數人是混合型。
二、以心理活動的傾向分類
這是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G.Jung)的觀點。榮格根據一個人里比多的活動方向來劃分性格類型,里比多指個人內在的、本能的力量。里比多活動的方向可以指向於內部世界,也可以指向外部世界。前者屬於內傾型,其特點是處世謹慎,深思熟慮,交際面窄,適應環境能力差;後者為外傾型,其特點是心理活動傾向於外部,活潑開朗,活動能力強,容易適應環境的變化。這種性格類型的劃分,在國外已應用於教育和醫療等實踐領域。但這種類型的劃分,仍沒擺脫氣質類型的模式。
三、以個體獨立性程度分類
美國心理學家威特金(H.A.Witkin)等人根據場的理論,將人的性格分成場依存型和場獨立型。前者也稱順從型,後者又稱獨立性。場依存型者,傾向於以外在參照物作為信息加工的依據,他們易受環境或附加物的干擾,常不加批評地接受別人的意見,應激能力差;場獨立型的人不易受外來事物的干擾,習慣於更多地利用內在參照即自己的認識,他們具有獨立判斷事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應激能力強。可見這兩種人是按兩種對立的認知方式進行工作的。
四、以人的社會生活方式分類
德國的心理學家斯普蘭格(E.Spranger)從文化社會學的觀點出發,根據人認為哪種生活方式最有價值,把人的性格分為六種類型,即經濟型、理論型、審美型、宗教型、權力型、社會型。
經濟型的人;一切以經濟觀點為中心,以追求財富、獲取利益為個人生活目的。實業家多屬此類。
理論型的人:以探求事物本質為人的最大價值,但解決實際問題時常無能為力。哲學家、理論家多屬此類。
審美型的人:以感受事物美為人生最高價值,他們的生活目的是追求自我實現和自我滿足,不大關心現實生活。藝術家多屬此類。
宗教型的人:把信仰宗教作為生活的最高價值,相信超自然力量,堅信永存生命,以愛人、愛物為行為標準。神學家是此類人的典型代表。
權力型的人:以獲得權力為生活的目的,並有強烈的權力意識與權力支配欲,以掌握權力為最高價值。領袖人物多屬於此類。
社會型的人;重視社會價值,以愛社會和關心他人為自我實現的目標,並有志於從事社會公益事物。文教衛生、社會慈善等職業活動家多屬此類型。
現實生活中,往往是多種類型的特點集中在某個人身上,但常以一種類型特點為主。
五、特質論
特質是指個人的遺傳與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對刺激發生反應的一種內在傾向。特質既可以解釋人格,又可以解釋性格,因為性格是狹義的人格。
美國心理學家奧爾波特最早提出人格特質學說。他認為,性格包括兩種特質:一是個人特質,為個體所獨有,代表個人的行為傾向;二是共同特質,是同一文化形態下人們所具有的一般共同特征。美國另一位心理學家卡特爾根據奧爾波特的觀點,採用因素分析法,將眾多的性格分為兩類特質,即錶面特質和根源特質。錶面特質只反映一個人外在的行為表現,是直接與環境接觸、常隨環境變化而變化的,不是特質的本質。經研究,他把性格概括為35種錶面特質。根源特質是一個人整體人格的根本特征,每一種錶面特質都來源於一種或多種根源特質,而一種根源特質也能影響多種錶面特質。它通過多年的研究,找出16種根源特質,它們是樂群性、聰慧性、穩定性、支配性、懷疑性、興奮性、有恆性、敢為性、敏感性、幻想性、世故性、憂慮性、實驗性、獨立性、自律性、緊張性(具體含義詳見閱讀材料)。根據這16種各自獨立的根源特質,卡特爾設計了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問卷,利用此量表可判斷一個人的行為反應。
1.性格和氣質都屬於穩定的人格特征。
2.性格和氣質互相滲透,彼此制約,兩者相互影響。氣質對性格的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氣質影響到一個人對事物的態度及其行為方式,因而使性格帶上某種氣質的色彩和具有某種特殊的形式。第二,氣質影響到性格的形成和發展。性格對氣質的影響:性格可以掩蔽和改造氣質,指導氣質的發展,使他服從於生活實踐的要求。
性格與職業的關係[2]
性格決定著職業發展的長遠,事業的成功與否,與性格與職業的匹配密切相關。我們知道“馬跑得快,牛會犁田,狗能看家”。如果讓馬去“看家”,肯定不能盡職;如果叫狗去“犁田”,肯定沒法完成任務 這是因為天生特性決定其具有某方面的功用與特長。簡單地說,如果你是一位典型的性格內向的人.選擇營銷工作,很難取得好的業績:如果你的情緒易激動,控制力較弱,最好不要玩股票。每個人都有其特定的優勢長處。如果一個人從事的職業與他的性格相適應.並有能力相支撐時,工作起來就會得心應手,心情舒暢,提高了自身工作滿意度.增強了工作績效,容易取得成功。如果性格與職業不適應,性格就會阻礙工作的順利進行,使從業者感到被動,缺乏興趣,力不從心,精神緊張.給個人發展和組織造成不良影響。
美國著名的職業生涯指導專家霍蘭德將職業選擇看作一個人性格的延伸。他認為,職業選擇也是性格的表現。個人的性格與職業之間的適配和對應是職業滿意度、職業穩定性與職業成就的基礎。職業發展的過程中,職業技能和相關資質固然重要,但是,充分挖掘自身的個性,找到性格特點、能力素質與職業需求之間的匹配度,才是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潛能,並儘快達到成功彼岸的關鍵,是確保職業可持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影響性格與職業匹配的因素[2]
現今職場中,因性格與職業發生錯位而導致職業的失敗.已逐漸成為職場人士面臨的嚴峻問題。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因素影響著性格與職業的匹配: .
1.個人對自己的性格類型、興趣愛好和潛力等瞭解不夠充分,對目標職業的需求和特點認識不清,從而無法選擇合適的職業
2.由於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人們追於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在擇業時考慮各種現實因素如薪酬、福利、工作環境等而忽視了性格是否與職業相匹配。
3.受個人知識、技能和學歷水平的限制而無法根據自己的性格和興趣選擇合適的職業。
4.社會輿論導向在人們擇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許多人不顧自身的性格特征而一味地從事所謂的熱門行業。
5.家族傳統職業或新朋好友的觀點意見對於人們擇業有重要的影響。
性格與職業匹配建議[2]
1.瞭解自己的性格,選擇合適的職業個人應根據自己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等選擇合適的職業。可以藉助科學手段瞭解自己的性格類型,以及興趣愛好、價值觀、理念,分析自身的優劣勢,並結合自身專業知識、技能等能力,合理設定職業目標,r解該職業的需求,做好職業規劃.實現性格和職業相匹配。
2.完善自己的性格,讓性格適應工作性格不是一成不變的,具有可塑性,受社會生活環境的影響,通過後期的實踐活動,人的職業個性可以隨著職業的需求作適當調整。我們一方面講究“人職匹配”、“先天優勢”,同時也強調註重“職業適應性”,以提高生存能力。在適應社會過程中遇到性格與職業選擇錯位的問題是非常普遍和正常的。關鍵是如何針對自身的弱點,彌補不足。對於內向型的職業人,從職業發展的角度看,性格與職業匹配是最佳選擇。但隨著社會開放度的日益加大,適當鍛煉交際能力對自己職業發展有很大幫助。
3.該跳槽時就跳槽職場中有些人的性格特征不適合現在的職業,但為了現有的薪金狀況或者職業安全感,仍然很努力地去適應工作。這樣的人身處職場中,無法感受到工作的快樂,只會日益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如果重新客觀地審視自我,明晰自我性格的適應範圍,找份合適的工作來完成,感覺肯定會不一樣。
4.利用他人性格的長處,發揮不同性格的作用我們生來就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就好像是不同種類的石頭,我們有些是花崗岩,有些是大理石。這些不同的材質都各有其用途,並不能說有優劣之分。比如,花崗岩更堅硬些.大理石更華麗些.他們各自可以被派E不同的用場。我們的性格也是如此:力量型更適於做有推動力和開創性的工作.他們更有領導人的特質;活潑型更適於做公關和打開人際關係.他們更能夠製造輕鬆愉快的氛圍、與人打成一片:完美型更適於做規劃和研究的工作,他們如果加E力量型將是非常難得的領導人.而且他們更有藝術天賦、更能深人人的內心;和平型的人安靜從容,他們是一流的傾聽者、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受人喜歡、又可以博採眾長。所有這些性格都有其獨特性,這樣才構成了豐富多彩、剛柔相濟、和諧協作的美好社會對企業而言,在招聘新員工時,應充分考慮員工的性格與職業匹配問題。根據員工不同的性格為其安排合適的工作 同時根據不同工作對性格的要求選擇適當的人才,真正做到崗有所需.人盡其才,實現人力資源配置的最優化,體現其在企業中的價值。組織管理者掌握和瞭解員工的性格類型與特征,實現員工性格與職業的相匹配,對組織提高績效,實現組織目標以及提高員工滿意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企業在經營運行過程 中也可以通過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與氛嗣.培養員工良好的性格,使員工性格上不利於企業文化或者具體工作的方面隱藏起來,引導員工向與職業匹配的方向發展。
人的性格完全可以通過自己努力去進行改造,完全取決於自己。 只要你願意,你可以把自己塑造成任何你想要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