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職業適應性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職業適應性(Occupational Aptitude)

目錄

什麼是職業適應性

  職業適應性是指一個人從事某項工作時必須具備的生理、心理素質特征。它是在先天因素和後天環境相互作用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職業適應性包括很多容,但由於場合不同,可能會有不同的強調要點:工作效率;無事故傾向;最低能力和特性要求;熟悉工作速度;意願適應;個人背景。

  職業適應性測評(Occupational Aptitude Test)就是通過一系列科學的測評手段,對人的身心素質水平進行評價,使人與職業匹配合理、科學,以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事故。職業適應性測評一般不具有強制性,僅作為人才選拔和留用的參考。另外,職業適應性不僅反映安全要求,而且還有效率要求。因此,職業適應性格念涵蓋面比事故傾向性概念相對寬一些。

職業適應性的分類

  職業適應性可分為一般職業適應性(General occupational Aptitude )和特殊職業適應性(Special occupational Aptitude)兩大類。

  一般職業適應性指從事一般職業所需的基本生理、心理素質特征。特殊職業適應性指從事某一特定職業所需具備的特殊生理、心理器質特征。對個人從事某項具體工作的職業適應性測評包括一般職業適應性測評和特殊職業適應性測評兩方面。

職業適應性的研究狀況

一般職業適應性研究現狀

  一般職業適應性研究的歷史較為久遠。1934年,美國勞工部就業保險局組織有關專家進行了為期10年的專門研究。他們對美國2萬個企業中的7.5萬個職務進行了調查分析,確定了20個職業模式和10種能力傾向,由此形成了很有影響力的“一般能力傾向成套測驗(General Occupational Aptitude Test BatteryGATB)”。1947年GATB被美國勞工局人力資源部正式採用,併在以後的研究中日趨完善。其後,世界上許多國家,如日本、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國,也使用了GATB系統,並根據本國情況作了修訂,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對一般職業適應性的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展。1993年金會慶等發表了應用日本1983年修正版GATB,對我國合肥地區初、高中學生進行測試的研究成果,並初步建立了中國合肥地區常模。1994年戴忠恆發表了以日本1983年修正版為藍本,根據中國國情對GATB進行修訂的研究成果,並通過對全國17中等以上城市2148名初二至高三學生的測試,制訂了GATB中國常模。這些研究工作為GATB在我國的使用提供了經驗與依據。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用工制度和用人策略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人才的職業能力測評與咨詢已成為急需。近幾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和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浙江大學的心理學系等已開展了人才測評的研究,開發了一系列的一般職業能力測評量表和專項能力測評量表;各地的人才市、勞動力市場也開始開展人才素質測評服務。

特殊職業適應性研究狀況

  特殊職業適應性研究根據各個特殊職業的不同有其特殊性。20世紀初,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對飛行員選拔的需要促進了飛行員職業適應性的研究,同時帶來了心理測量學的發展。繼飛行員職業適應性研究後,又相繼開展了宇航員、駕駛員、潛水員、外科醫生和音樂家等特殊職業適應性方面的研究。在工業領域,由於有些特殊工種對作業者本人及周圍的人與環境具有重大的危害性,因此,有必要對特種作業人員的職業適應性進行研究。國外從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對焊接工、電工、起重工、司爐工等特種作業人員的職業適應性研究。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在駕駛適應性方面開展了系統的研究。金會慶等通過研究發現並證實在中國存在事故傾向性駕駛員,並通過對事故傾向性駕駛員和安全駕駛員的病例對照研究發現,在人體形態、生理機能、視覺機能、心理、神經生化5個方面,事故傾向性駕駛員和安全駕駛員在某些生理、心理特征方面存在顯著意義的差異,揭示了事故傾向性駕駛員具有易發事故生理、心理特征。駕駛適應性檢測系統在全國的推廣應用,對篩檢事故傾向性駕駛員,訓練在職駕駛員的生理、心理素質,從而降低我國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率等方面發揮了較重要的作用。

  在我國國家標準GB5306—85《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考核管理規則》中明確規定了10種特種作業,即:電工作業、鍋爐司爐、壓力容器操作、起重機械作業、爆破作業、金屬焊接(氣割)作業、煤礦井下瓦斯檢驗、機動車輛駕駛、機動船舶駕駛和輪機操作、建築登高架設作業。20世紀90年代初,浙江省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與浙江大學心理學系合作,較系統地進行了起重機械作業人員的職業適應能力要求和測試方法的研究。安徽三聯事故預防研究所通過近10年的努力,對起重機械作業、鍋爐司爐、壓力容器操作、金屬焊接(氣割)作業、電工作業等5種特種作業人員的職業適應性進行了系統的研究,提出了特種作業人員職業適應性檢測的指標體系,建立了各檢測指標的參比值及綜合評價方法,為特種作業人員職業選擇提供了科學依據。開發了特種作業人員職業適應性檢測硬體系統和電腦信息管理系統,為工礦企業及其他有關部門的特種作業人員選擇提供了新的高科技手段。

職業適應性的研究意義

  1、科學選擇與合理使用稱職作業者。根據不同的職業特點,確定評價標準及指標,並對求職者進行測定,評價其職業適應性等級。對已上崗的作業人員定期進行測試和評價,建立職業適應性的動態資料庫,以進行人員的動態管理。

  2、為制定合理有效的職業培訓計劃提供科學依據。

  3、指導人們選擇適合自己特性和條件的職業、職務。通過對求職者的生理、心理屬性進行綜合測試、評價,對照不同職業或工種的要求,分析被試者適合於何種職業,以利於個人能力的充分發展。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fj3000,Cabbage,Angle Roh,鲈鱼,y桑,Tracy,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職業適應性"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