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味品效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在人際交往心理學中,人們把看似廢話的“調味品”起到了增加人們心理交融作用的現象,稱之為調味品效應。
這種調味品效應原意是指,夫妻之間由於說些“廢話”、“閑話”而產生心理交融的現象。這種廢話、閑話起到了“調味品”的作用,所以說它並非 “廢話”。[1]
其主要作用表現在兩個方面;(1)起到了感情的交流和點綴作用;(2)通過它,使夫妻不斷地、一點一滴地增加相互之間的瞭解,相互默契,不大會產生誤會。
總之,夫妻之間說說這種調味品的“廢話”,可使兩顆心挨得更近,更增進相互之間的心理交融,使雙方思想更加諧調,感情更加融治,生活更加協調。[2]
調味品效應的原因[3]
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大的調味品效應?是什麼原因影響它的發生?據研究,影響調味品效應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幾個:
一是調味品的調味作用。顧名思義,調味品是起調味作用的。它不是主食,也不是主菜,只是用來調調味而已的。如果主菜中少了調味品,那麼,不僅這主菜不好吃,就連整個正餐都吃不好了。可見,調味品還真起到了調味的作用。但別小看這種調味作用,它具有促進胃口開、飯量增、美餐的作用。它能把各種味道整合好、配置好,發揮 1+1>2 的作用。
二是調味品的潤滑作用。調味品既不是主食,又不是主菜,不易為人註意,也不太會成為問題的主要矛盾。因此,一般人對此都不會扭住不放,而會對它給以諒解,因此,它一經出現往往會被當作潤滑劑,使整個尷尬局面得到松馳,緊張的關係得到解除,彼此心理得到舒解,不快的氣氛煙消雲散。這主要是這種調味品具有潤滑劑的作用,它能使大家產生歡笑,而這種歡笑恰似一種解除消悶氣氛的潤滑劑和清涼劑,使以後的人際關係更為圓滑、順暢。
三是調味品的煽情作用。調味品的一些話語往往都具有煸動、挑逗的作用,能激發人的情感,能鼓動人的心情,能活躍人的氣氛,能增強人的興奮性,能啟發人的智慧,能陶冶人的情操。一句話它能對整個局面加以左右。因此,別小看調味品,它有時能調節整個方向。
學校中師生之間的關係,在某種意義上說,與家庭中的夫妻關係頗為相似。夫妻倆白天都忙於緊張而認真的工作,回家後如果也是像上班那樣過於正經地說話,那麼家庭就不會有朝氣活力。師生之間也是這樣,每天都有很多的課要上、工作要做,不得馬虎,如果下課後或活動的時間里,教師也同上課、上班那樣正兒八經,非常精煉地說話,一點語言的多餘度也沒有,那麼,師生之間的感情就不易溝通。
因此,在認真緊張的課堂學習之後,不妨來點“廢話”、“閑話”,調調學生的胃口,同時也可以放鬆一下大家的心情。可見,調味品效應是有積極作用的。
調味品效應的另一啟示是,在教育學生改變不良心理和行為時,可以引進“調味品”機制,讓學生在言談“閑話”中明白大道理,主動改變其不良行為。
例如,有這樣一位班主任,恰到好處的運用了這一心理機制。在他們班上,來了一名叫李冰的“調皮生”。有一天,男生宿舍傳來了一陣哄笑聲。他過去一看,嘿,李冰神氣極了。他站在同學中間,手舞足蹈的在發表“就職”演說:“我就要當鄉黨委書記了,當書記後,我就把……我將……我還把……”。這位班主任“噗嗤”一笑,然後認認真真、畢恭畢敬的上前向他道喜:“李書記,祝賀你啊!”圍著的“聽眾”都木然了,李冰卻居然還以“書記”自居,從容不迫的答道:“謝謝你的祝賀,你有什麼困難我會幫助你的。”“我倒沒什麼要求,問題是全鄉老百姓有求於你啊!”“什麼事?快說”。“是,是全鄉老百姓要求解決‘靠天田’的問題,你知道全鄉有多少這樣的田嗎?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和財力?”“當書記的哪裡管得這麼細,有我的秘書掌握就行了!”“現在搞改革,黨中央一再要求各級黨委幹部要當內行,難道你這位書記還要當門外漢,靠別人過日子不成?”“這個……”李冰啞了,臉也紅了,這時,這位班主任認真地說:“李冰啊,當書記,或者乾其它事,都要有文化。現在你不好好學習,行嗎?”
這是多麼有效的“廢話”!如果運用那種一本正經的說教,恐怕根本收不到如此大的效應。但是,並不是說“調味品”放得越多越好,要適可而止。顧名思義,調味品只能當調味品,不能充當主菜、主食,否則就起不到它調味品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