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7个条目

人際交往心理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人際交往心理學

  人際交往心理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自有人類以來就有人際交往人際交往可以說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事物,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我國古代文獻中有這樣的記載:“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意思是說,連鳥都要尋找朋友和知音,何況人呢?而人類要生存和發展,就離不開人際交往。人,既是自然實體,.又是社會實體,但更重要的是社會實體。所以,人的存在既是作為個體而存在,更是作為社會成員之一而存在。這樣一來,人際間就構成了個體與,個體個體群體群體與群體、群體與個體等錯綜複雜的交往關係,.猶如千姿百態的萬花筒一樣。同時,人際交往既可以給人帶來無窮的幸福號陝樂,也可能給人造成無盡的悲傷與煩惱。因此,探索人際交往的奧秘顯得越來越迫切,心理學的發展也為這種探索提供了一定的條件。於是,人際交往心理學的研究就蓬勃地開展起來,形成了一個專門的研究領域。

  當代科學發展的重要特征就是從單學科研究發展為多學科綜合性研究:很多新學科多處於各門學科之間的邊緣地帶,往往需要兩門或多門學科的知識來回答和解決有關問題。近年來,在自然科學之間、社會科學之間、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出現了許多交叉學科,甚至還出觀了一些多學科的交叉科學,如創造學管理學公共關係學等。

  人際交往心理學也是這樣一門多重交叉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的學科主要有:社會心理學普通心理學社會學公共關係學行為科學等。人際交往心理學就是運用以上多種學科的知識和方法,研究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人的心理和行為活動規律的學科。它屬於將心理學應用於社會實踐的分支學科。所以,人際交往心理學涉及很多具體的內容,比如,人在人際交往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的個性心理差異和A際交往、人際交往的動機、人際知覺、人際交往過程中存在的心理障礙與調適、人際交往技巧、人際交往的心理衛生等。

人際交往心理學的研究內容[1]

  (一)人際交往的個性心理

  “個性”一詞,英文為Personality,來自於拉丁文Persona,原意是舞臺上演員戴的面具,後來演變為一個人與他人不同的特征,它是通過個人的生活道路而形成的,是一個人的總的精神面貌。

  個性的心理結構包含著極其複雜的成分:個性心理特征個性傾向性自我意識。人際交往的個性心理特征是指人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形成的某些穩固而經常出覡的心理特性,它是人際交往心理學的重要內容。

  人際交往的個性心理特征包括人際交往能力、人際交往氣質和人際交往性格。

  人際交往能力包括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等。有的人善於侃侃而談,有的人與他人交談時就結巴;有的人能察言觀色,有的人卻不能——這就是人際交往能力的差別。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有的人比較溫柔,有的人比較粗暴;有的人穩重,有的人急躁——這是人際交往氣質的差別。

  有的人謙虛謹慎,有的人狂妄自大;有的人畏畏縮縮,有的人積極進取;有的人懦弱,有的人堅毅——這是人際交往性格的差異。

  人際交往的個性傾向性是推動人際交往的動力系統,是人際交往個性結構中最活躍的因素,主要包括人際交往需要、動機價值觀等。人際交往動機的基礎是人際需要,人際交往價值觀的基礎也是人際需要。如果說人際需要是人際交往的個性傾向性的基礎,那麼價值觀則處於個性傾向性的最高層次,它制約和調節著人際需要、交往動機等人際交往的個性傾向性成分。

  人際交往自我意識是個人對自己的人際交往自覺因素,它是。一種多維度、多層次的心理系統。從心理形式上看,自我意識表現為具有認識的(自我觀念、自我概念、自我認定、自我評價等)、情緒的(自我感受、自愛、自尊、自卑、責任感、義務感、優越感等)、意志的(自立、自主、自製、自強、自衛自信、自律等)三種形式。

  (二)人際知覺

  知覺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於人的感官,併在頭腦中產生的對事物整體的反映,是人對感覺信息進行組織和解釋的過程。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對知覺進行分類:

  根據知覺對象,可以把知覺區分為社會知覺和物體知覺;

  根據事物具有的空間、時問和運動的特性,可以把知覺區分為空間知覺、時間知覺、運動知覺;

  根據知覺中占主導地位感受器的活動,可以把知覺區分為視知覺、聽知覺、嗅知覺以及視昕知覺、觸摸知覺等。

  人際知覺就是對人與人之間所表現出來的人際關係的知覺,它包括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是否融洽、自己在某個群體中是否受歡迎等。比如,由張三的外貌、舉止而認知“他是個熱情好客的人”;由某人怒發衝冠、摔東西、大喊大叫等而做出“他生氣了”的判斷;從李四和王五兩人整天都形影不離,談到對方都.是眉飛色舞的樣子而認知“他們倆是一對好朋友”;等等。這些都屬於人際知覺,是人際交往心理學的重要內容。

  (三)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與調適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對愛、關心、尊重等交往性活動的需要,在重要性上並不亞於食物、性等生理性需要。如果這類需要得不到滿足,人就會像因吃不飽飯而營養失調一樣,導致心理上的失調,即產生心理障礙。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有的人自高自大,不可一世;有的人卻+自卑、羞怯,缺乏自信;有的人疑神疑鬼,猜疑心重;有的人忌妒他人……諸如此類,都屬於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

  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是指在人際交往中引起人際排斥的各種心理因素。它是可以調適的,比如,及時地加強人際溝通,求同存異,相互瞭解,相互尊重和體諒,這樣就可以使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消除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

  消除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是增強人際魅力、改善人際關係的必要條件,也是人際交往心理學的主要內容之一。

  (四)人際交往技巧

  前面我們談到,人際交往很重要。也就是說,無論你是學生,還是老師;無論你是商人,還是學者;無論你是領導幹部,還是普通老百姓……只要你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不可避免地要與周圍的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換言之,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如同我們不能沒有空氣和水一樣。人際交往不僅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

  人際交往有很多技巧。比如,微笑是一種很文明的經營哲學,也是一種很高明的人際交往藝術。正如李白在一首詩里所言:“眉語兩目笑,忽然隨風飄”,可見,微笑對於人際交往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又如,聞名於世的希爾頓飯店從20世紀20年代創業到70年代擴展到七八十家,現在已遍佈於世界各國。集團的總裁經常不斷地到各地視察,他向高級人員詢問得最多的一句話正是:“你今天對客人微笑了嗎?”

  (五)人際吸引

  人際吸引,即人際魅力,是指人與人之間在情感方面相互喜歡和親近的心理關係,是心理距離縮短的表現。它是人際交往中人與人之間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形成人際吸引主要有外在條件和內在因素,例如空問距離、外貌吸引、相似吸引、互補吸引等。

  (六)青年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心理衛生

  心理衛生主要探討人們如何維護和保持心理健康的原則和措施。在人際交往中,青年大學生要特別註意其中的心理衛生。以大學生所處的人生階段來說,交往需要在其心理構架中占有極為重要的位置。青年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比以前更複雜、更廣泛,獨立性更強,更具社會性。他們開始嘗試獨立的人際交往,並試圖發展這方面的能力。他們已經學會運用其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並深知人際交往的重要性。他們渴望愛與被愛、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渴望得到社會的承認、渴望得到人們的理解。’正是因為如此,青年大學生在建立健康的交往心理的時候,要力爭避免由第一印象光環效應投射效應等造成的認知偏差,剋服激動易怒、焦慮恐懼、憂郁苦悶等情緒障礙,彌補自己的人格缺陷,註重培養自己的人際交往技能。,使自己的人際交往心理更加衛生、更加健康。”

人際交往心理學的特點

  1.客觀性

  客觀性是指不因人而變或隨意而變的科學特征,它既不能憑研究者個人主觀意見而改變既定准則,也不能按研究者個人好惡而隨意曲解事實。人際交往心理學客觀地研究人際交往_過程中人的心理和行為是完全可能的,因為任何一種心理、行為的產生都是由客觀刺激所引起的。

  在人際交往心理學的研究中,由於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各種心理活動的經驗,所以很容易把自己的主觀體驗和客觀觀察的事實混淆起來。

  為了更好地體現人際交往心理學的客觀性特點,我們研究人際交往心理學的時候應註意記錄客觀、分析客觀和結論客觀。即在收集資料時,必須如實地、詳盡地記錄作用於個體的外部刺激和他的行為反應,包括口語報告,切不可用研究者自己的主觀體驗、主觀感受來代替客觀觀察到的事實,或附加在客觀觀察到的事實上面;在進行資料的處理、結果的分析整理時,應儘可能用某種客觀的尺度來評定,切忌主觀偏見的影響;在做結論時,要根據客觀的事實下判斷,不要做過分的推論。例如,所研究的對象是大學生,就不能把結論推廣到中學生或小學生身上;研究的是女學生的交往心理,就不能把結論推廣到男學生身上。

  2.綜合性

  人際交往心理學是研究人際交往過程中人的心理和行為規律的科學,是一門多重交叉的綜合性學科,它綜合運用了多種學科的知識和方法,但絕不是多種學科知識與方法的簡單堆積,而是根據本學科的研究對象、研究性質等,進行有機的結合,有選擇地吸取有關對人際交往心理有指導作用的知識,從而去構建一個新的體系。這體現的正是人際交往心理學的綜合性特點。

  3.系統性

  所謂系統,是指由若幹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部分組成的具有一定的結構與機構的整體。人際交往心理學具有系統性,因為在人際交往過程中。

  人的心理是具有各種機能的有機整體,而且是活動的,它總是處於一種相對的靜態即絕對的動態中。人際交往心理學的系統性要求我們要把人的交往j心理作為一個開放的、動態的、整體的系統來加以認識。

  4.實用性

  人際交往心理學是研究人與人交往的心理。行為規律的科學,是應用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它的許多原理、方法,都可以直接應用於我們的人際交往實踐,使我們有一含更和諧的人際關係,從而達到生活的美滿、事業的成功。

  例如,運用人際交往心理學中個性心理的理論,我們可以優化自.己的性格,增強人際交往能力;運用人際知覺的知識可以靈活利用第一印象暈輪效應等,游刃有餘於人際交往中;運用人際交往技巧,.可以讓我們在言談、舉止等方面吸引正在交往的對象,拉近相互的心理距離,使人際交往的環境更加寬鬆。

人際交往心理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1.人際交往心理學與心理學

  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的科學。曾有人進行過這樣的1比喻:在心理學的發展過程中,哲學是父親,生理學是母親,而生物學是媒人。以生物學為媒介;哲學與生理學結合,其生育的“新生兒”就是以後脫離傳統哲學範疇而獨立門戶的心理學。

  心理學的正式誕生,一般公認始自德國人馮特(Wilhelm Wundt,1832-1920)的實驗工作。他於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實驗室,正式從事系統的心理物理學的實驗工作。因此j馮特被譽為“心理學之父”。

  心理學的基本任務是探索心理現象的本質、機制。規律和事實,並應用這些規律為人類的實踐服務。它最起碼的一項工作是在質上和量上確定心理生活的具體事實;它還揭示心理的規律、心理的機制、心理的本質。心理學既研究人的一般心理過程及規律,例如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註意等認知過程,情緒、情感等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同時還研究個性心理規律,如需要、動機、興趣、信念理想世界觀等個性傾向,性格二氣質、能力等個性特征。因此,心理學的一般理論、原則和方法對入際交往心理學都有積極的指導意義;比如,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離不開人情感的好惡.、性格是否相投等因素。

  2.人際交往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是心理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形成於19世紀末,經歷了哲學分析、經驗描述、實驗分析三大階段。它是系統地研究社會心理與社會行為的科學,研究的是社會心理的基本過程及其變化發展的條件和規律。具體說來,它既研究大團體中的社會心理現象,如社會情緒、階級和民族心理、宗教心理、社會交往與人際關係;又研究小團體中的社會心理現象,如心理相容、心理排斥、團體氣氛、領導與被領導等;還研究社會認知社會動機社會態度以及時尚、風俗、輿論、流言等。,可見,人際交往心理學的研究必須運用社會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方法,但是它卻比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更微觀、更深刻。

  3.人際交往心理學與公共關係學

  “公共關係”一詞譯自英語Public Relations,是公共關係、公眾聯繫等意思。公共關係學於1903年在美國產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西方蓬勃發展。它是研究如何使企業和社會之間建立並保持良好的社會關係狀態,以促進事業成功的一門科學。它運用大眾傳播媒介為主要工具。由於公共關係學一般要涉及與公眾建立良好關係的問題;所以人際交往心理學要吸取其有關知識。

  4.人際交往心理學與組織行為學

  組織行為學主要研究的是個體行為群體行為領導行為以及組織發展等問題。實際上,這些問題和人際交往心理學是密切相關的,因此,人際交往一曲里學的許多理論和實踐也來源於組織行為學。

  5.人際交往心理學與教育學

  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以揭示教育規律的科學。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而人際交往心理學研究人和人之間如何交往,它總是離不開一定的交往原則、經驗、技巧等,而這些東西可以通過教育來獲得。所以;人際交往心理學還要吸取教育學中有關的知識和理論。

參考文獻

  1. 桑作銀,汪小容.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學[M].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5.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KAER,方小莉,林巧玲,y桑,Tracy,Lin,刘维燎,苏青荇.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人際交往心理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61.148.191.* 在 2013年9月20日 07:29 發表

不怎麼可以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