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熱水效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一杯溫水,保持溫度不變,另有一杯冷水,一杯熱水。當先將手放在冷水中,再放到溫水中,會感到溫水熱;當先將手放在熱水中,再放到溫水中,會到溫水涼。同一杯溫水,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感覺,這就是冷熱水效應。
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因為人人心裡都有一桿秤,只不過是秤砣並不一致,也不固定。隨著心理的變化,秤砣也在變化。當秤砣變小時,它所稱出的物體重量就大,當秤砣變大時,它所稱出的物體重量就小。人們對事物的感知,就是受這秤砣的影響。人際交往中,要善於運用這種冷熱水效應。
人處世上,難免有事業上滑坡的時候,難免有不小心傷害他人的時候,難免有需要對他人進行批評指責的時候,在這些時候,假若處理不當,就會降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如果巧妙運用冷熱水效應,就不但不會降低自己的形象,反而會獲得他人一個好的評價。
當事業上滑坡的時候,不妨預先把最糟糕的事態委婉地告訴別人,以後即使失敗也可立於不敗之地;當不小心傷害他人的時候,道歉不妨超過應有的限度,這樣不但可以顯示出你的誠意,而且會收到化干戈為玉帛的效果;當要說令人不快的話語時,不妨事先聲明,這樣就不會引起他人的反感,使他人體會到你的用心良苦。這些運用冷熱水效應的舉動,實質上就是先通過一二處“伏筆”,使對方心中的“秤砣”變小,如此一來,它“稱出的物體重量”也就大了。
魯迅先生說:“如果有人提議在房子牆壁上開個視窗,勢必會遭到眾人的反對,視窗肯定開不成。可是如果提議把房頂扒掉,眾人則會相應退讓,同意開個視窗。”
當提議“把房頂扒掉”時,對方心中的“秤砣”就變小了,對於“牆壁上開個視窗”這個勸說目標,就會順利答應了。冷熱水效應可以用來勸說他人,如果你想讓對方接受“一盆溫水”,為了不使他拒絕,不妨先讓他試試“冷水”的滋味,再將“溫水”端上,如此他就會欣然接受了。
一位哲人看見一位生活貧困的朋友整天愁腸百轉,一臉苦相,他就想出了一個辦法讓他快樂起來。他對這位朋友說:“你願意不願意離開你的妻子?願意不願意丟棄你的孩子?願意不願意拆掉你的破房?”朋友一一答“不”。哲人說:“對啊!你應該慶幸你有一位默契的伴侶,慶幸有一個可愛的後代,慶幸有一間溫暖的舊屋,你應該為此高興啊!”
於是,這位朋友的愁苦脫離了眉梢,憂郁離開了額頭。在這個寓言式故事里,哲人運用冷熱水效應,縮小了朋友心中的“秤砣”,從而使他對自己的拮据生活感到快樂。一個人快樂不快樂,通常不是由客觀的優劣決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態情緒等決定的。運用冷熱水效應,可以使一個人從困難、挫折、不幸中挖掘出新的快樂來。
一架民航客機即將著陸時,機上乘客忽然被通知,由於機場擁擠,無法降落,預計到達時間要推遲1個小時。頓時,機艙里一片抱怨之聲,乘客們在等待著這難熬的時間渡過。幾分鐘後,乘務員宣佈,再過30分鐘,飛機就會安全降落,乘客們如釋重負地鬆了口氣。又過了5分鐘,廣播里說,現在飛機就要降落了。雖然晚了十幾分鐘,乘客們卻喜出望外,紛紛拍手相慶。
機組人員運用了冷熱水效應,首先使乘客心中的“秤砣”變小,當飛機降落後,對晚點這個事實,乘客們不但不厭煩,反而異常興奮了。
蔡女士很少演講,一次迫不得已,她對一群學者、評論家進行演說。她的開場白是:“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自然不會說出精彩絕倫的話語,因此懇請各位專家對我的發言不要笑話……”
經她這麼一說,聽眾心中的“秤砣”變小了,許多開始對她懷疑的人,也在專心聽講了。她的簡單朴實演說完成後,臺下的學者、評論家們感到好極了,他們認為她的演說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對於蔡女士的成功演講,他們抱以熱烈的掌聲。當一個人不能直接端給他人一盆“熱水”時,不妨先端給他人一盆“冷水”,再端給他人一盆“溫水”,這樣的話,這人的這盆“溫水”同樣會獲得他人的一個良好評價。
評論(共7條)
冷熱水效應最先由英國哲學家洛克提出,發表在其名著《人類理智論》一書中,1984年出版的《影響力》一書,對此效應更有明確的敘述,高興宇是誰?沽名釣譽亞。。。。
當秤砣變小時,它所稱出的物體重量就大,當秤砣變大時,它所稱出的物體重量就小。(這句話沒有毛病嗎? 物體的本質重量是沒改變的...)
其實你們發沒發現一個問題? 就是很多類似的定律原理都差不多 有的只是名字不一樣而已! 就像西紅柿和番茄 角瓜和西葫蘆
冷熱水效應是高興宇提出,這篇文章由高興宇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