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約定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梅約定律是由美國行為科學家D·A·梅約提出,他認為只有從人的行為的本質中激發出動力,才能提高效率。切乎最大利益,才能激發最大熱情。
一隻獵狗追逐一隻兔子,跑了很久,卻依舊沒有追到,這個時候一個轉身,兔子溜掉了,獵狗停止了追逐。
牧羊看到這一幕,嘲笑獵狗道:“連一隻兔子都跑不過,你還真弱小。”獵狗回答道:“你根本不懂我們兩個跑的意義是不同的,我僅僅是為了一頓飯而跑,而兔子卻是為了性命而跑呀。”
獵狗的這句話剛好被獵人聽到了,他略有所思:“獵狗說得很對,如果我想得到更多的獵物,就必須要想個更好的辦法了。”
於是,他又買來幾隻獵狗,並逐步地進行訓練:凡是能夠在打獵中捉到大兔子的,就可以得到幾根骨頭,捉到小兔子的,比大兔子的骨頭少一些,捉不到的就不給骨頭。獵狗們為了能夠得到賴以生存的食物,都在拼了命地追逐兔子。
相信方法總比問題多,要有尋找方法的決心。使用方法時要懂得權衡利弊,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獵狗是為了一頓飯而跑,兔子則是為了性命而跑,就是因為奔跑的理由不同,結果本該跑得更快的獵狗居然沒有追到兔子。而當政策改變之後,獵狗也為了性命而奔跑的時候,就追到了兔子。可見,做事的理由不同,擁有的動力也不同,做事的效率和結果就不同。
最初捕捉兔子並不是獵狗最迫切的需要,因為就算它們沒有抓到兔子也會得到獵人的食物,生命受不到威脅;而當獵人改變規定後,即沒有捕捉到兔子的獵狗就沒有食物可吃,倘若捉不到兔子獵狗就可能被餓死,此時捕捉兔子就成為它們最迫切的需要,工作的效率也就大大地提高了。
風電行業領先的專業咨詢公司 GH 公司在它的福利體系中就運用了類似的方法。
首先,GH 公司除了政府規定的各項福利之外,絕對不搞全員福利。因為“人人都有”等於“人人沒有”。因為在這種情形下,員工們並未感覺到來自企業的特殊關懷,反而將其視作一種“當然權利”而安然受之。
其次,福利要與員工的績效掛鉤。福利分為若幹檔次,結合發放期間員工的個人收入水平。因為個人收入是與崗位、績效掛鉤的,這樣,福利自然也與績效、貢獻聯動起來。誰的貢獻高、績效高,誰就可以享受高的福利。
GH 公司讓福利與員工的工作績效掛鉤,有利於激發員工多為公司作貢獻
有人為了房貸車貸,有人為了消遣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