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合效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磨合效應(Running-in Effect)
目錄 |
在群體心理學中,人們把新組成的群體相互之間經過一段時間磨合而產生更加協調契合的現象,稱之為磨合效應。
這一效應來自於:新裝機器通過一定時期的使用,把磨擦面上的加工痕跡磨光而變得更加密合的現象。這一現象在新的自行車、汽車等使用上都會發生,使用一段時間後,必須加以整合車輛 ,這樣就更加磨合了。
為什麼會產生磨合效應呢?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新群體的磨擦作用。新組成的群體,其中每一個個體相互間都是陌生的,互不瞭解對方的特點,因而在新的群體中難免會產生一些磕磕碰碰的事情。經過一段時間的磨擦衝突,相互間得到了瞭解,得到了諒解,並逐步適應了對方,也適應了新的群體。即使不是新的群體組建,是一個個體進入另一個群體,這種磨擦也會有的,只是不直接表現出來而已。因此,組建一個新群體或是加入一個新群體,都可能產生磨擦,磨擦的結果就可能是磨合效應,另一種可能即是游離效應或衝突狀態。
二是新群體的溝通不善造成的。一個新群體相互都是陌生的,而平時習慣了的溝通方式雙方會經常自覺不自覺地表現出來。這種溝通方式也許對方很不喜歡、很不適應,礙於不熟,因此就壓抑下去,但經常性的溝通,又導致經常性的壓抑,從而導致心理衝突,衝突的最佳結果就有可能是磨合效應。
三是新群體構成要素的複雜性也是產生磨合效應的因素之一。一般來說,新群體構成要素越複雜,其磨擦程度就越大,那麼磨合期就越長,磨合效應就越不易產生。例如,我國大學的合併,其複雜程度一般都較高,有不同學科特色的合併,如工科院校與藝術院校合併的,兩種特點十分懸殊,要磨合成新大學的特點,還真需要一些時日,否則磨合效應就難以產生。又如有些是大學、大專、中專合併的,這磨合期就可能更長。難怪有人說,磨合期總要經過物理磨合、化學磨合、生物磨合這樣三個階段,只有這樣才會真正產生磨合效應。
從上可見,一個新群體的組合能不能產生磨合效應?效應有多大?都不是一個常數,有待於我們去引發與開發。磨合效應是我們期望的,游離效應是我們要杜絕的,衝突狀態也是我們所不喜歡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