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效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連鎖效應(Chain Effect)
目錄 |
連鎖效應是指一種因素的變化引起了一系列相關因素的連帶反應,如因素A的變化引起了因素B的變化,而因索B的變化又引起了因素C的變化等等。
連鎖效應是分析問題和進行決策時常常要考慮的重要方面。勞動需求是派生需求,因此在分析勞動力的供求變化時,常常要分析某一變數的連鎖效應。例如工資的增加雖然其直接的效果是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工作,但工資增加又會引起企業成本的增加,成本的增加又引起產品價格的提高,進而使產品需求減少,企業雇佣的人員減少。通過對連錟效應的分析,企業就可以用更長遠的觀點,更全面的觀點去分析問題,做出決策。連鎖效應是因素之間的一種因果效應,而不是簡單的一種前後順序關係,因此在分析連鎖效應時,必須註意揭示各因索之同內在的聯繫。
利益的“連鎖效應”,是指經過人們的努力,若幹相互聯接的利益目標接續性地實現所產生的效果和反應。利益的“連鎖效應”所以會發生,是因為某些大的利益目標是由若幹個小的“利益目標鏈節”所構織而成的“利益目標鏈條”,各個“鏈節”之間存在著因果傳遞關係。如果某個環節上的利益目標經過人們的努力率先實現,它就會成為一種條件或契機,如同多級火箭中偽自燃自推機能,引發最鄰近的利益目標的實現,這個被引發的利益目標實現以後,又會循序引發下一個目標。這樣,實現與未實現的利益目標、引發與被引發的利益目標相互承接傳遞,慣性推進,就實現了利益的“連鎖效應”。
利益的“連鎖效應”有以下一些基本的表現形式:
1.縱向演進式。這種“連鎖效應”表現為:各個相繼實現的利益目標相互排列,呈現出向縱深延伸挺進的趨勢。比如,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期我國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成功實踐,拉開了農村改革的序幕。這一率先實現的改革目標,又成了農村第二步改革的契機和先決性條件。農村改革的深入,緊接著對城市改革提出了挑戰和機遇。當城鄉兩股巨大的經濟體制改革洪流彙集到一起的時候,又對政治體制改革發出了大聲的呼喚。這些改革目標,也正是社會各個階層所熱紉期待的利益目標。這些目標接連實現,呈現出勢不可當向縱深挺進的趨勢,其“連鎖效應”是令人鼓舞的。
2.良性迴圈式。這種“連鎖效應”表現為:某一先期實現的利益目標,在引發和促成其他利益目標實現時,又反轉過來成為鞏固和擴充自身發展的條件,形成一個又一個良性發展的迴圈周期。這種“連鎖效應”形式又可稱作“滾雪球式”。最近幾年間,我國的一些沿海開放地區和具有歷史名勝古跡的地區,出現了“旅游熱”,來這些地區游覽觀光的中外游客日益增多。這些地區不失時機地利用“旅游熱”所帶來的有利條件,積極發展旅游產品的生產。旅游產品的生產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以後,他們又從創收中提取相當數量的資金,用於增添和改善各種旅游沒施,以創造吸引游客的良好環境,從而帶來了更大規模和更加持續的“旅游熱”。這就是良性迴圈式的利益“連鎖效應”。
3.相互引髮式。這種利益“連鎖效應”表現為:相互聯繫的兩個利益目標,互為引發實現的條件,相互制約、相互依存。就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這兩個利益目標來說,一方面,物質文明為精神文明的發展提供物質條件和實踐經驗,另一方面,精神文明又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兩個文明建設是互為條件、互相依存的。它們之間的“連鎖效應”,只能是相互引髮式的,是通過橫向交錯,而不是通過縱向演進來實現其“連鎖效應”。不能設想,等到物質文明建設的目標完全實現了,再去搞精神文明建設。也不能先抓精神文明建設,而把物質文明建設當作二期工程”。必須堅持兩個文明建設同步進行,在“一起抓”的過程中實現“連鎖效應”。
為了保證“連鎖效應”的通暢性和適用性,有一個問題需要註意,就是要按照封閉原理保證系統內利益目標的銜接和推進,防止“連鎖效應”出現“阻塞”現象和“嵌入”現象。有些時候,由於同一利益目標系列中插進了另外的利益目標系列的成分,這一利益目標系列的“連鎖效應刀便不那麼順暢了,出現了阻抗和梗塞,即“阻塞”現象,或稱“短路'現象。社會生活中的“名目繁多的“卡、索、攤、敲”等現象,都屬於“連鎖效應”實現過程中的“阻塞”現象。要消除這種現象,必須對同一利益目標系列中的插入成分進行清除,或者將其同化兼併在自己的利益目標系列中,這樣才能通暢地實現利益的“連鎖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