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2个条目

《苦難是金:從一貧如洗到億萬富豪》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苦难是金:从一贫如洗到亿万富豪
  • 作 者:單寶 何宗思  
  • 出版社: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02-01
  • ISBN:7806880899

  他們,曾赤手空拳,一文不名。最終,卻憑藉自己的遠見和膽識,登上了財富的巔峰!他們,是一群勇於向艱難困苦宣戰的鬥士,以競爭的心態參與市場的角逐。他們,靠主動進取來改變自身的命運,最終,成就了自己,造就了未來!現在,就讓我們追尋這些大師的足跡,共創生命的奇跡!只要想出類拔萃,你就一..

目錄

引言

  財富究竟是什麼?有人說,財富就是取之不盡的物質;有人說,財富就是用之不完的金錢;等等。這些說法都沒錯,但都忽視了一點,那就是財富是靠人們創造出來的。一位著名的百萬富翁說得好極了: "任何人都與財富有緣,只是大多數的人沒有自己創造財富而已。"

本書億萬富豪簡歷表

姓名學歷開始謀生年齡創業資本創業年齡
安德魯·卡內基小學13歲200美元20歲
凱蒙斯·威爾遜中學6歲50美元17歲
拉里·埃里森大學肄業22歲1200美元33歲
皮爾·卡丹 小學14歲朋友助款28歲
格蕾特·拉赫納初中15歲加盟丈夫企業31歲
松下幸之助小學9歲195.20日元23歲
本田宗一郎小學15歲<100日元22歲
鄭周永小學16歲接手老闆米店23歲

目錄

  引言:你也能成功--獲取財富的八大要素

  1.安德魯·卡內基:從童工到美國鋼鐵大王

  2.凱蒙斯·威爾遜:從窮小子到假日酒店大老闆

  3.拉里·埃里森:從棄兒到世界首富的有力競爭者

  4.皮爾·卡丹:從小裁縫到時裝帝國大亨

  5.格蕾特·拉赫納:從學徒女工到德國郵購女王

  6.松下幸之助:從小學徒到日本"經營之神"

  7.本田宗一郎:從汽修工到日本汽車巨頭

  8.鄭周永:從農夫之子到企業巨子

你也能成功--獲取財富的八大要素

  財富究竟是什麼?有人說,財富就是取之不盡的物質;有人說,財富就是用之不完的金錢;等等。這些說法都沒錯,但都忽視了一點,那就是財富是靠人們創造出來的。一位著名的百萬富翁說得好極了: "任何人都與財富有緣,只是大多數的人沒有自己創造財富而已。"

  是的,你也能夠成功致富,關鍵是:創造財富,一定要找到靠自己獲取財富的途徑。

  獲取財富的要素之一:勇於創業

  世界上的確有一批幸運兒,他們毋須歷經創業的磨難,輕而易舉地獲得大筆財富。但是,我們也看到這樣不爭的事實,財富使許多富家子弟越來越窮困。這是因為富家子弟只會守業而不善於創業,缺乏先輩的創業精神,並且常出現揮金如土的"二世祖",或許等不到先輩過世,其萬貫家財便揮霍一空。更重要的是,不勞而獲的財富,是最容易消磨一個人的意志、智慧和品質的。

  靠自己獲取財富的首要途徑,就必須勇於自己創業!

  創業的意義非同尋常。創業是拼搏精神的體現,與其一個人庸庸碌碌度過一生。倒不如轟轟烈烈乾一番事業,那麼創業就是最好的選擇:創業是經營才幹的體現,紙上談兵算不了好漢,只有真槍實彈地幹才能分辨是驢是馬;創業是知識價值的體現。知識創造財富,你擁有知識成果,千萬不要賤賣,若想完全實現知識的價值,最佳途徑就是自己創業。

  比如,安德魯·卡內基在鐵路行業正幹得十分紅火之際,卻提出了辭職。他認為: "美洲大陸現在是鐵路時代,鋼鐵時代!需要建造鐵橋、火車頭和鐵軌,鋼鐵將是一本萬利。"於是他創立了鋼鐵公司,併發展成為美國最大鋼鐵企業。沒有拿過大學文憑的拉里·埃里森,以1200美元起家,創建了甲骨文公司。他從開發關係資料庫的商用軟體系統產品起步,20年後就成為矽谷首富,併成為世界首富的有力競爭者。 "香港首富"李嘉誠也是以7000元港幣起家,創辦了長江塑膠廠,在經歷了幾乎是絕望的失利後,還是挺起腰桿頑強地走了過來,終於以塑膠花打開市場,被譽為"塑膠花大王"。20世紀60年代,李嘉誠轉向投資房地產業,剋服種種困難,不斷發展壯大,成為香港最大的地產發展商和物業擁有者。

  創業應該選擇什麼業種呢?選擇業種必須遵循三大原則:第一。不熟不做。也就是應在自己所處的職業範圍選擇創業,因為你熟悉這個行業的經營方式,你在工作中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這樣你創業時就可以少走彎路。在許多成功的創業者中,他們所選擇的業種都是老行當或與所從事職業密切相關的行業。第二,選擇有市場前景的行業。概括地說,就是選擇朝陽行業,選擇市場的空白點,以及在尚未飽和的行業選擇創業。第三,不要脫離自身的條件。比如房地產開發,需要大資金運作;選擇軟體開發,需要較高的知識技術背景。如果脫離自身的條件進行創業,草率行事,那麼等待你的很可能是失敗。當然,條件不具備,並不等於你不能創業,你可以創造條件:積累資本、學習技術、掌握經驗,準備越充分,你創業的勝數就越大。如何籌措創業資金呢?對創業者來說,要邁出創業第一步,最困難的莫過於籌措創業的資金。籌措創業資金的渠道有多種。一種是向銀行融資。銀行一般不會資助無產者白手起家創業的。 "空手套白狼"的戲法在銀行家面前行不通。你必須先籌措一部分創業的啟動資金,把企業的架子大致搭起來,比如租下廠房、店面或寫字樓,把該買的設備先買一部分進來。這樣銀行就會認為你是動真格的,因為銀行家總是喜歡實幹家,而討厭空談家。一種是向親戚朋友融資。一般來講,向銀行貸款是要創立較大的事業,如果是小本經營,一般不需要到銀行去貸款。倘若你的資金仍然不夠的話,你最好到親戚朋友處去融資。親戚朋友不比初次打交道的銀行家,他們對你實在是太瞭解了,你肚子里有幾條蛔蟲他們都知道。所以說,講信用的人比較容易借到錢,借錢還錢,再借不難。另一種是從企業家或投資家那裡融資。如果你有專門技能或發明專利,那麼你就可以從企業家或投資家那裡融人風險資本,賺了錢大家都有份,虧了錢是虧風險投資家的。但這裡要強調是,凡是需要他人提供風險資金的創業者,自己最好拿出少部分資金。這是因為,如果不拿出自己的錢來乾,其認真程度就不同。由於是別人的錢,即使虧了也不心痛。

  創業啟動後最渴求什麼呢?那就是第一桶金。第一桶金是創業者的及時雨,有或無,早或遲,所產生的後果是大不同的。創業者與成就大事業的企業家不一樣,這類企業家已經贏得巨大的財富,或許他們更看重榮譽。而這一筆在別人眼裡或許不怎麼起眼的第一桶金,對創業者來說意義非同小可,它可以有助於改善新創企業財政狀況,增強創業者的信心,還可以幫助創業者驗證並確立經營模式,爭取更大的成功。

  獲取財富的要素之二:抓住機遇

  有人說: "機遇是上帝的別名。"那麼,機遇究竟是什麼呢?其實機遇是一種有利的環境因素,讓有限的資源發揮無窮的作用,藉此更有效地創造利益。具體地說,機遇就是指在特定的時空下,各方面因素配合恰當,產生有利的條件。誰能最先利用這些有利條件,運用手上的人力、物力,從事投資,誰就能更快、更容易地獲得更大的成功,賺取更多的財富。

  機遇之所以成為社會主體成功與發展的因素,有一種理論是這樣解釋的:任何系統的演化一方面取決於系統內部運動,同時必然受到環境的影響和制約,系統能不能達到目的,是系統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同樣或類似系統在不同環境中會形成絕然不同的演化方向,有的達到目的,有的沒有達到目的,一個特別有利於達到目的的環境對於該系統來說,就是系統優化的一個機遇。

  首先要善於發現和抓住機遇。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說的是事業成功取決於兩方面的因素,一是主觀努力,二是客觀機遇。因此,一個成功企業家必須具備的重要素質就是"是否善於發現和抓住機遇"。假日酒店的創始人凱蒙斯-威爾遜就是其中的一個。當初威爾遜身上沒錢,卻喜歡看電影。在看電影時,他發覺該劇院不出售供觀眾邊看電影邊消遣的食品,便認為這是一個機會,可用來為自己開闢一個市場。於是,他說服劇院的經理和老闆,讓他在劇院門前放一臺爆玉米花機。他開始出售爆玉米花,每周能夠凈賺四五十美元。威爾遜抓住了第一個機遇,獲取了第一桶金。儘管賺到的錢不算太多,卻是一個良好的開端。1951年夏天威爾遜在進行了一次令人沮喪的全家度假後,卻發現了一個最大的市場機會:我為什麼不開個汽車旅館呢?他想:在我開設的新型汽車旅館里,要給旅客提供理想的住宿條件,旅客能夠獲得許多享受和樂趣;新型汽車旅館里對孩子絕對不收另外的費用,還要為孩子提供游玩的地方;還可以把汽車旅館辦成連鎖公司,到處都有自己的汽車旅館......開設這種新型汽車旅館肯定大受歡迎,這不是一條生財之道嗎?於是,威爾遜抓住了最大的機遇,創辦了世界上最大的連鎖旅館--假日酒店公司。

  怎麼才能發現和抓住機遇呢?威爾遜說得好: "機遇是經常有的。對於機遇,只要你學會經常用耳去聽,用眼去看,用手去摸,用腦去想,你就會感覺到它會來敲你的門。"為什麼有的人機遇會在自己的手裡白白溜走,而有的人機遇會在自己手裡變成財富?這是因為,機遇總是給有準備的人。 "有準備的人"是指什麼人呢?就是像威爾遜這樣的人。

  人們不僅要發現和抓住機遇,更需要千方百計駕馭機遇。機遇每個人都會碰到,但要把機遇轉化為財富,關鍵在於行動,就是要及時把有利時機轉化為行動,這樣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威爾遜一旦發現機遇就敢做敢為,迅速採取行動,不怕千難萬險,朝著自己的目標大踏步前進。他創辦假日酒店之初,遇到瞭如何發展假日酒店連鎖店的困難,他在合伙人華萊士的幫助下,終於找到了特許經營這個好辦法。他們向人家出售假日酒店的特許權,代價是先付500美元,以後每間客房每個晚上付一個鎳幣的特許使用費。特許經營人建造假日酒店的費用由自己支付。他們在本行業率先採用了特許制度,有報紙刊登了長篇文章,分析假日酒店公司爆炸般發展的奧秘。該報說,對假日酒店特許經營權的需求是如此巨大,以致該公司不再像出售有關假日酒店怎樣賺錢的知識那麼多地出售其特許經營權。假日酒店公司還進行了一次全面的篩選,除掉一些缺乏發展前途的假日酒店。到威爾遜退休時,假日酒店的總數達1759家,分佈在全美國50個州和全世界的50個國家,假日酒店終於發展成為世界歷史上分佈最廣、最為龐大的旅館。

  獲取財富的要素之三:磨煉意志

  俗話說: "有志者事竟成。"這句話對投身創造財富活動的人士來說,無疑是極大的鼓舞。不過, "有志"雖然可以轉化為"事成",但是"有志"卻不直接等於"事成"。若想成功還要看你有沒有堅強的意志,能不能下決心一干到底, "有志者事競成"指的正是這個意思,有志者的"志"就是要具備堅強不屈的意志。

  那麼, "有志者事未成"時又怎麼辦呢?那就是不要害怕挫折和失敗,不要因此而灰心喪氣、一蹶不振。人運用意志去剋服的困難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客觀條件造成的困難,另一種是人自身思想意識中出現的困難。如果客觀條件不具備,我們可以積極創造條件,所以有時成功的關鍵在於戰勝自身思想意識中出現的困難。

  戰場上沒有常勝的將軍,商場上也沒有永遠的贏家,失敗是常有的事情。例如,日本松下公司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創業之初,生產出來的電燈插頭賣不出去,與松下幸之助一起創業的兩個伙伴森田延次郎和林伊三郎立即覺得前途渺茫,重新做公司雇員去了。而松下幸之助變賣了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憑藉頑強的意志堅持下來,終於柳暗花明,賺到了平生第一桶金,奠定了日後發展的基礎。

  美國著名企業家亞科卡對待挫折、失敗的態度,令人回味。1984年《亞科卡自傳》的出版轟動美國和世界,再版16次。他在自傳的序言中說:失敗"把我刺激到要殺人", "我真的感到心煩意亂不能自製了"。那時亞科卡在為福特公司工作了38年後被解雇了,從一個年薪97萬美元的高級雇員一下子成了一個失業者,他簡直氣瘋了,差一點自殺,堅強的意志使他迅速地振作了起來。他東山再起,出任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總裁,卻遇到經濟危機,企業瀕l臨破產,然而由於他的掙扎、奮鬥、拼搏,戰勝險惡環境,使企業扭虧為盈,起死回生。這就是一個創造者的失敗觀:知恥而勇,知恥而勝。他說: "有時一個人的建樹是在逆境中產生的。有時候,當你時乖運蹇,你不能聽天由命,要振作起來,與自己的命運搏鬥。""在艱難困苦之時,最好是埋首工作,將怒火與精力變成積極的行動。"亞科卡這樣說的時候顯得似乎非常平淡,可是這樣做的時候卻並不輕鬆。在人的一生中,意志是一筆巨大的財富。黎明前最黑暗,勝利前最絕望,成功前最渺茫,就是在這些緊要關頭決定了你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許多財富巨子的成功經驗也一致表明:你之所以沒有獲得成功,恰是因為你失敗得還不夠。他們認為,失敗只不過是尋求新的挑戰所付出的代價而已。

  意志力是人獨有的心理動力,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種強大的推動力,也是創造財富的力量源泉。拿破侖的體驗是: "勝利,屬於最堅強的人。"哥倫布的感悟是: "堅韌之心,是成功的根基。"著名的發明大王愛迪生更是一語中的: "偉大人物最明顯的標誌,就是他堅強的意志。"

  獲取財富的要素之四:敢於冒險

  現代社會,充滿競爭,要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風險意識是必須具備的一種現代意識。只有敢於冒風險,樂於冒風險,才能開拓嶄新的事業,創造出一番新天地,獲取巨大的財富。

  李嘉誠是香港最強、最富、最光芒四射的人物,近幾年來他在香港十大財團的排次中高居榜首,在香港經濟界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一個很大的成功者,是一位名揚四海的超級富豪。對於超人李嘉誠的成功,其意志的果斷性起了重要作用。能進則進,不進則退。20世紀50年代,歐美興起塑料花熱,他迅速投資生產塑料花。60年代後期,香港經濟起飛,地價開始躍升,他迅速投資購買大量土地。70年代後期,香港股市熱得燙手,他迅速投資人市炒作,毫不手軟。就這樣,李嘉誠的資產像吹氣泡一樣膨脹起來。但若遇到棘手的事,他又能果斷地抽身而退,毫不拖泥帶水。

  然而,冒風險並不等於蠻幹,它是建立在正確的思考與對事物的理性分析之上的。克勞塞維茨說: "只有通過智力的這樣一種活動,即認識到冒險的必要而決心去冒險,才能產生果斷。"創業者在進行決策時,應依據所掌握的資料、信息,結合客觀規律,掃除個人的情緒、偏見等主觀因素,權衡利弊得失,估計其可行性,儘可能地進行理性分析與科學決策。須知,卓越的勇敢與智慧缺乏的勇敢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勇敢,前者叫勇敢。而後者被稱為莽撞。

  美國甲骨文公司創始人拉里·埃里森可能是世界電腦業中在進取精神、膽識魄力、堅強果斷、高傲自信等方面,惟一能與比爾·蓋茨媲美的企業家。兩人都是白手起家,領導自己的公司不斷擴展壯大;兩人都以技術專家自居,但卻以強硬的企業戰略家聞名於世。埃里森這方面的特征,甚至從他的業餘愛好中就可以斷定:賽艇、飆車,還曾經自己開著一架戰鬥機在太平洋上空和別人進行模擬空戰。他藐視傳統,挑戰權威,開發了關係資料庫的商業價值。連IBM這樣的業內巨頭都認為商業前景暗淡的事,名不見經傳的埃里森卻敢大膽嘗試,這或許就是他能夠成功的最大秘訣。其實這是埃里森進行理性分析與科學決策的結果。現在他創建了一套以網路為依托、以團體機構和企業為顧客的應用軟體,與其資料庫軟體結合,使信息處理更為簡便。這將是一種難以匹敵的創造性的結合,甲骨文能夠以此把它的競爭對手擠出市場。

  獲取財富的要素之五:善於管理

  對白手起家的創業者來說,賺取第一桶金也許不是難事,但是要把最初的成功拓展成大事業,就不那麼容易了。有許多人很早就創業了,可就是做不大,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善經營管理恐怕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在很長的時期內,人們普遍有這樣一個錯誤觀念:經營管理憑藉經驗就行,即所謂"做得多,經驗就多"。經驗固然重要,但僅僅憑經驗是不夠的,還需要出色的經營管理。管理是生產力,它表現在通過經營管理者的預見性及合理的計劃組織協調,可以完成散兵游勇所無法完成的生產作業,可以以較少的資源耗費,獲取較多的物質財富。管理也是一個組織生存發展的重要條件,管理的作用猶如組織的神經系統,眾所周知,離開了神經系統的聯絡、指揮、控制,有機體便無法在複雜變化的環境中生存發展。如果沒有管理,企業就會變成一盤散沙。

  被譽為日本"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只念過4年小學,他在創業和經營的過程中總結出一套科學的經營管理方法。他創建的"事業部制"頗具特色,從而有效地解決了大型企業分治與集中的矛盾。他提出的"自來水哲學"的經營理念極其深刻,即企業要實現大批量生產降低成本,要使產品像自來水一樣豐富廉價,從而實現企業服務社會的崇高使命。

  臺灣塑膠公司創始人王永慶也只念過小學,他非常重視經營管理,被譽為中國"經營之神"。他不僅精心管理好自己的企業,而且於1985年在臺塑集團總管理處下成立了一個輔導小組,組織下游中小企業負責人及主管人員成立培訓班,以講習方式指導他們如何有效利用現代化管理手段,用電腦做好財務、生產、物料、採購等管理工作,使得這些中小企業的管理效益大幅度提高。

  客萬樂郵購公司女老闆格蕾特·拉赫納提出了公司"管理哲學",即"爭取到儘可能多的表示滿意的老主顧,方法是只能以最好的質量和最便宜的價格向他們提供商品,並從而贏得他們的支持和信任。"此精辟論述,對今天的經營者也頗多啟示。

  獲取財富的要素之六:知人善任

  從傳統企業發展到現代企業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如何認識人才在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企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尤其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信息、智力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最重要的資源,人才則是企業的第一資本、第一資源。那麼,企業經營者如何用好人才呢?要用好人才,一定要堅持以下原則:用其所長,避其所短;量才適用,人盡其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明責授權,賞罰分明;珍惜時機,合理流動。

  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特別善於用人。他認為,在企業各種要素中,人是最可貴的。用人的恰當與否,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發展和效益。不會用人的企業家,不能算是一個好的企業家。卡內基不僅能發現和使用人才,而且能千方百計留住人才。在卡內基向鋼鐵業大規模進軍的時候,他四處搜羅人才,終於找到了兩位製造鋼鐵的奇才。一位是年僅30歲的亞歷山大·霍利,有高超的製造鋼鐵技術,發明瞭酸性轉爐煉鋼法,這種方法是使設備和人員高效率運轉以求得最大效益,而在設備過時之前就將它廢棄,以便用新的技術水平更高的設備來取代;另一位是36歲的瓊斯,是霍利的助手,光是鋼鐵生產技術方面的專利就有十幾項,並一手籌建了位於布羅多克地區的鋼鐵廠,被卡內基破格任命為廠長,給了他和當時美國總統同樣的年薪--25000美元。這兩個人才對於卡內基鋼鐵事業的發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卡內基就是這樣,有才能者必受重用,不會因為此人有弱點就棄而不用,而是揚長避短,充分發揮一個人的長處,使他們更好地為企業工作。同時,這部分人因為得到信任,勢必會加倍努力來證明和實現自己的價值。卡內基曾經說過一句名言: "將我所有的工廠、設備、市場、資金全部拿去,但只要保留我的組織人員,四年之後,我們將是又一個鋼鐵大王。"

  創造"本田神話"的本田宗一郎極為註重招攬各方面的優秀人才,這是本田公司始終充滿活力與生機的原因。他特別用心於發現、培養和使用年輕人才,甚至從年輕人身上去發現自己的不足,虛心向年輕人學習,即使這個年輕人比自己年輕得多。他風趣地說: "我只有小學文化程度,我不用擔心向別人討教有失體面。"公司里設有研究所,每年支出大批經費讓科研人員和設計人員進行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研究開發,並鼓勵公司員工提合理化建議,凡是被採納的好建議,可視效益多少發給重獎。在這麼一種人人動腦筋、出謀獻策的工作氣氛里,人才不斷涌現,有力地促進了公司的生產和經營的發展。本田宗一郎還非常重視企業領導班子的年輕化和專業化,1973年他辭去了本田技研工業總公司董事長一職,就任公司最高顧問,把公司最高領導的寶座讓給45歲的河島喜好。他不把社長的位置讓給自己的兒子,甚至連他的弟弟也與他同時引退。這種做法,在日本的其他公司不要說找不到第二家,連美國的公司也是罕見。

  獲取財富的要素之七:打造誠信

  西方發達國家流傳著一句話: "誠信是最好的競爭手段。"眾多企業家和學者也普遍認為,世界經濟已經進入了"信用經濟時代"誠信不僅是企業發展之本,更是企業在社會上樹立信譽、展示形象的無形資產。企業欲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應該嚴格恪守誠信原則。誠信經營,既可以給消費者帶來利益,也能給企業經營者帶來利潤和財富。

  南韓現代集團創始人鄭周永非常重視信譽。他認為,信譽就是企業的生命。正是因為鄭周永有著良好的信譽,高利貸商人可以不用任何抵押物借錢給他。正是因為鄭周永註重信譽,鄭周永的現代建設公司在伊拉克獲得殊榮,以至於伊拉克總統海珊說: "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在戰爭爆發後仍留在伊拉克繼續施工的那家外國公司。"最突出的是鄭周永為了維護信譽,寧可自己虧損甚至賣房賣廠也要保證高靈橋工程按時完工的例子。1953年,鄭周永獲得了高靈橋工程的施工權,並簽定了合同,規定工期為26個月,預算資金為5478萬元。可是在施工期間由於通貨膨脹,現代建設面臨財政危機。許多人認為,鄭周永這次一定栽了。他的競爭對手也在幸災樂禍地等著他失敗的消息。鄭周永一直以"信譽就是財產"為座右銘,他寧可自己承擔一切損失,也要在合同期內將工程完成。為瞭解決資金問題,他賣房賣廠,籌措了必需的資金。1955年底,高靈橋工程如期完工,最後結算其赤字達 6500萬元。高靈橋工程雖然使鄭周永傷了元氣,但是,鄭周永也獲得了用金錢買不到的東西,那就是信譽。鄭周永寧肯自己背上巨額赤字,也要使工程保質保量地按時完成。對他的這種做法,南韓政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並對他及他的現代企業表示絕對的信任。這對鄭周永以後承接政府的更多的項目起了很大的作用。

  溫州正泰集團創始人南存輝對誠信經營的重要性更有深刻的體會。溫州柳市鎮曾是假冒偽劣低壓電器的發源地,導致國人群起抵制柳市鎮低壓電器。當一批違法經營者或被依法取締、或自行倒閉時,南存輝始終踏踏實實地狠抓質量,主動採用了國家標準生產,並拿出巨資450萬元,引進國內外一流設備,建立了全國首家民營企業低壓電器檢測實驗中心,全面控制、提高企業產品質量。不久,南存輝經營的企業便在同行中脫穎而出,受到國家和當地政府的支持和扶持。如今,柳市鎮已經成為"中國低壓電器之都",南存輝功不可沒!已退出舞臺的一位"大業主"不無感慨: "當年產品好壞都有人要,我們只圖眼前利益,沒想到這是條末路。南存輝看得清,為了將來他拼命學習。他勝我衰,誠信是關鍵。"正泰集團在南存輝"不賺昧心錢,質量求生存"的經營理念下獲得了企業初始創業的成功,形成了質量第一的企業文化,提出了"寧可少賺億元產值,不讓一件不合格的產品出廠"的質量宣言。南存輝視誠信為生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營造出一支在電器行業攻無不克的"正泰"集團軍。

  獲取財富的要素之八:開拓創新

  在工業經濟時代和知識經濟興起時期,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產品更新換代日益頻繁,經營方式不斷推陳出新。誰因循守舊,誰就會落伍;誰不創新,就意味著誰將衰亡。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王安電腦公司欣欣向榮、如日中天,誰會想到它會迅速走向衰退,直至最後破產呢?根子是王安先生的思維仍停留在辦公電腦時代,沒有看到個人電腦蓬勃發展的前景。公司沒有推出創新產品,市場必然會對落伍實施無情的報複。與此同時,創新卻使一些業界無名小卒如微軟康柏蘋果戴爾等脫穎而出,使他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重新洗牌的過程中贏得頭籌,最終成為Pc機軟硬體領域的巨人。

  在創新領域,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只有專心致志和堅持不懈的人,才能剋服在通往任何目標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危機和障礙。颳起"本田旋風"的本田宗一郎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從修理汽車到生產摩托車,從生產摩托車到生產汽車,他一直不斷探索和不斷創新。本田宗一郎能夠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別人的智慧融合起來,從而達到自己的奮鬥目標。他於1952年到世界各地參觀考察、博採眾長,回來後悉心對各國的先進樣品鑽研了兩年,集中各種樣品的優點,然後向全公司員工宣佈: "本田要吸納萬國之長,不步他人後塵,要創世界第一技術水準。"全公司上下,為實現這一目標,致力於技術的研究和開發。1954年參加了世界摩托車T·T 大賽,這次大賽雖未奪取好成績,但起到了火力偵察的試探作用。1959年本田公司再次參加T·T大賽,獲得了第6名。到了1961年,本田公司的產品質量更上一層樓,當年的T·T競賽中,在125CC級和250CC級的競賽項目里,囊括了第1名至第5名,可說獲得了全面大勝利。從此,本田摩托車名聲大噪。本田宗一郎也因此被稱之為"當代著名技術專家"、"日本摩托車之父"。

  必須強調的是,創新必須立足於市場,創新如果脫離市場,再好的創新產品。未必能夠帶來經濟利益。企業的經營者與純粹的科研人員不同,經營者如果賺不到錢,就意味著經營失敗或受挫。經營要想成功,推出新產品是一條勝數較大的途徑,而衡量新產品成功的標準,不是看產品的"創新成分"或"科技含量"有多大,而是看它是否迎合了市場。世界上最早採用機械化鑽採技術打出第一油井的德雷克上校並沒有由此成為富豪,石油業賺錢最多的是洛克菲勒。電影是9世紀末的重大發明,對電影技術作出傑出貢獻的分別是美國的愛迪生和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他們都未能建立起成功的電影公司,也沒有靠出售電影技術專利獲得相應的財富。即使是在視創新為企業生命的高科技企業,成功人士大都不是技術上的頂尖人士,而是善於把科技成果市場化的人。為什麼我們會發現在科技產業有許多黃金搭檔呢? 如個人電腦的開創者喬布斯與沃滋、創建資料庫軟體霸主地位的埃里森與邁因納、馬賽克瀏覽器的開發者安德森與比納等,每對黃金搭檔的靈魂人物,不是他們中的技術尖子,而是富有商業頭腦和經營理念的人如喬布斯、埃里森和安德森,世人把他們分別稱之為"蘋果之父"、"資料庫大王"、"馬賽克之父"。

安德魯·卡內基

從童工到美國鋼鐵大王

  一個飽受苦難的童工,一個毫不起眼的小紡織工,移民美國的窮小子,一個善於抓住的小伙子,命運唯獨青睞於他,幾十年後成為美國鋼鐵大王,創造了美國鋼鐵時代的一個又一個神話,這就是安德魯·卡內基。還記得卡內基說過的名言: "將我所有的工廠、設備、市場、資金人部拿去,但只要保留我的組織人員,四年之後,我們將是一個鋼鐵大王。"這是何等的魄力!

  一、闖蕩美國的窮孩子
  ☆降生在英國的蘇格蘭

  在北緯560和子午線附近,有一座名叫鄧弗姆林的古城。這裡地理上屬於寒溫帶,遍地是粗硬的岩石,惡劣的氣候條件容不得嬌貴的闊葉喬木的生長,只有矮松和杉木從岸石縫隙里掙扎出來,抗拒著嚴寒。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的是蘇格蘭人,如同矮松、杉木一樣不懼風寒,頑強地生存著,不斷地繁衍壯大,演繹著蘇格蘭人的古代文明。與鄧弗姆林隔岸相對的是愛丁堡城,在它的北方一帶是著名的產煤區,在南方一帶是農場。南方的農產品和北方的煤為鄧弗姆林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因而這裡成了蘇格蘭的古都和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安德魯·卡內基,叱吒風雲、震驚寰宇的一代鋼鐵巨子就降生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

  1836年,安德魯·卡內基誕生在英國蘇格蘭鄧弗姆林的一個貧民的家裡。父親威爾·卡內基不喜歡農事,加之鄧弗姆林家庭紡織業時興,故自己經營了家庭紡織廠,他設置幾台紡織機,雇佣幾名工人。當時正值政治與經濟的轉型期,新興的機器紡織企業排擠家庭工廠,家庭作坊日漸衰落,工人陸續被解雇,大多數紡織業主都變賣紡織機,改行種田或者乾起別的生意。但威爾·卡內基卻固執地守著他那幾台破機器,收入自然很微薄,難以支付全家人的生活開銷。卡內基的母親瑪琪便以縫鞋為副業,幫助丈夫掙錢貼補家用。

  這種拮据、艱難的生活,一方面使卡內基從小就體會到世事、生活的艱辛,另一方面也磨煉了他的意志和性格。卡內基的母親瑪琪,是一位傑出的蘇格蘭女性,她對卡內基的成長起了決定性的影響。這位五官扁平、喜歡穿一條細方格長裙的女性,處事果斷幹練,眼光實際而長遠。與母親相比,卡內基的父親則顯得謹慎有餘,保守戀舊。家裡的重大決策往往都是由母親瑪琪拍板敲定。卡內基自小就對母親十分欽佩與崇拜,在不知不覺之中繼承了母親的性格和氣質,這對於他日後成為聲名赫赫的鋼鐵大王起著重要作用。

  ☆移居闖蕩美國

  1492年哥倫布踏上美洲以前,印第安人部落寧靜地生活在廣闊而富饒的土地上。1492年後,歐洲各國的探險家、殖民者紛至沓來,用屠刀打開了神秘大陸的大門。緊接著,歐洲的移民潮滾滾而來。

  1848年歐洲發生革命風暴,又掀起了一個移民高潮。僅這一年,單是蘇格蘭就有近20萬人移民美國。這時候安德魯·卡內基的其他親戚相繼離開了鄧弗姆林移民美國,移居匹茲堡的安妮姑媽又來信告知: "現在似乎是空前的大好機會,這裡的工作機會很多,大可一展巨集圖。"經過認真商量,卡內基的父母即決定離開久居的鄧弗姆林,移居美國的匹茲堡。

  卡內基一家乘坐維斯卡塞特號帆船出航了。 "西方!西方!自由樂土在西方。氣勢雄渾的密蘇里河滾滾流向加勒比海。縱然付出辛勞的代價,也在所不惜。在那裡,貧窮的人至少可以摘取地上長出來的果實......"剛上船的旅客們精神抖擻,放聲歌唱。卡內基和父親站在船舷邊,一句話也不講,不時地回望駛離的方向。是啊!誰會忘記生他們養他們的地方。月是故鄉明,人是同鄉親。此一別,何日是歸期!告別了蘇格蘭,別了鄧弗姆林,經過50天艱難的旅程,他們終於踏上了美國的土地。再經過長途跋涉,從紐約到達了目的地匹茲堡。

  到了工業都市匹茲堡,卡內基一家暫時借住在舅父霍甘家裡。卡內基的父親為了養家糊El,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只得乾起了老本行,搭起織機織起布來,並挨家挨戶去推銷。母親也以縫鞋為副業,而且經常縫到深更半夜。即使這樣,家庭的窘況依然如此,沒有改變。父親開始發牢騷了: "早知如此,何必不遠千里跑到這種地方來!"一旁的母親裝做沒有聽見,依然埋著頭縫著鞋,其實她的心中何嘗好受?卡內基和弟弟湯姆則呆在母親旁邊幫忙穿針引線,默默地工作。一家人每周只能掙到5塊錢,這樣的日子實在難熬。

  ☆熱愛學習的童工

  移居美國那年,安德魯·卡內基才13歲。他看到家境窘況,就開始為生計奔波。他和父親一起在一家小紡織工廠找到一份工作。父親討厭機器,受雇後不久就辭職回家,又開始乾起家中的手工紡織工作;卡內基則在陰暗狹窄的鍋爐房裡拼命工作,周薪從1.2美元調到2美元。

  有一天,雇主問卡內基: "你會寫字嗎?"於是,卡內基提起筆寫給他看。 "挺好的,你願意不願意幫我記賬?"雇主停頓了一會兒,又補充說: "管賬的人辭職了,我又不擅長記賬。"卡內基一直想離開鍋爐房的工作崗位,他聽到有這麼好的事興奮地說: "當然願意,讓我試試看。"雖然雇主對他所記的賬已經很滿意,然而他自己卻並不滿足這種簡單記載收支情況的單式簿記。在一個小伙伴的鼓動下,他每天晚上都去夜校學習那種借貸與損益可一目瞭然的複式簿記

  卡內基自小聰明好學,喜歡讀書,卻沒錢買書。聽說詹姆斯·安德森上校的私人圖書館里有很多書,而且可免費借閱,他欣喜若狂,立即前往那裡借書。除了讀許多文藝書籍、歷史和人物傳記類書籍外,還借閱有關技術方面的書,特別是煤與鋼的專門書籍,這對他以後的事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卡內基後來回憶說: "這個圖書館,是我一生獲益最多的地方。我當時就像一根長在貧瘠荒野里的小樹,突然獲得好的營養,否則,我只能做燒火的材料了。"

  卡內基在發達之後,十分感懷安德森圖書館對他的幫助,為此,他在該圖書館原址上出資蓋了一個新的大型圖書館。在圖書館牆壁的銅製紀念碑上鐫刻著: "獻給西賓夕法尼亞免費圖書館的捐獻者詹姆斯·安德森上校。他賜予眾多青少年求知的機會。此一紀念館,乃勤勉少年安德魯·卡內基,為感懷其深恩大德而建。"

  ☆當上送電報的小信差

  安德魯·卡內基在那家紡織廠工作幾年了。一天,舅父霍甘帶來了電報公司正在招收送電報信差的消息,卡內基決定去應聘。第二天一早,他穿著嶄新的衣服,與父親一同前往電報公司。到了電報公司門口,卡內基對父親說 "我想一個人進去試試看!"他讓父親留在門,獨自一個人走了進去。公司老闆面試時並沒有為難卡內基的年齡和體格,相反,卡內基的語言卻贏得了老闆的好感。老闆問: "匹茲堡熟悉嗎?"卡內基毫不膽怯,反應敏捷,語氣誠懇: "不熟,但在一個星期內,我可以記熟,我會使勁強記。我個子雖小,但比別人跑得快,這一點請你相信。"於是老闆錄用了他,周薪2.5美元,卡內基就成了這家電報公司送電報的信差。

  電報業在當時是新興的產業,卡內基謀到了送電報的信差工作,非常讓人羡慕。卡內基對這一新工作也很賣力,他年齡小、體格小、個子矮,跑得卻非常勤快,很快受到公司上下的好評。卡內基進電報公司一年後,就成為管理信差的監督者。按規定,每天早晨大家輪流提前一個鐘頭到公司打掃衛生,但卡內基每天都提前一個鐘頭到達公司,打掃完衛生之後,他就進人電報房偷偷地學習收發電報。

  一天早晨,像平常一樣,卡內基一早到達公司,便走進電報房,只聽見話筒里正呼叫道: "緊急電報!這裡是費城電報公司,一位叫沙利邦的人去世了,誰能收下這份電報?"卡內基顧不得多想,即刻收報,並錄在紙上,趕忙送到收報人家裡。老闆到了公司後,聽到卡內基搔著頭作的彙報,相當贊許。

  ☆敬業盡職總有厚報

  就在安德魯·卡內基17歲那年,匹茲堡與費城之間的鐵路通車了。鐵路方面在匹茲堡設立西部管理局,其局長名叫斯考特。斯考特一上任就來拜訪電報公司,還沒到上班時間,正在掃地的卡內基放下手中的掃帚,一個人出來接待這位新來的貴賓。斯考特局長溫文爾雅,英姿勃發,待人和氣,一見到他,卡內基就有了好感。斯考特對卡內基說: "能不能幫我把這15封電報儘快拍發出去?"卡內基回答: "是,立刻照辦。"卡內基立即拍發了這15封電報。"謝謝!安德魯,我還會再麻煩你的!"第一次合作愉快順利,斯考特再三致謝離去。後來,斯考特來電報公司發報,總要特別指明: "請安德魯拍發!"

  卡內基一如既往地工作,斯考特也一如既往地進出電報公司。一天早上,斯考特和往常一樣來到電報公司,與電報公司老闆進行會談。他們的談話內容恰巧被卡內基在無意中聽到--斯考特說: "乘客的數量直線上升,因此我想在阿勒格尼科坡地帶鐵路的山麓下單軌線路終點,與匹茲堡的管理局之間,架設專用的直通電報線。"

  電報公司老闆愉快地回答: "沒問題,我們當遵照辦理。"

  "這條專線設備的特設費預算書,請天黑以前提出來,能行嗎?"

  "是的,沒問題。"

  "還有,專線的報務員人選,我想指定......""誰?"

  "安德魯·卡內基......"這是斯考特先生的聲音。"要把他弄到鐵路?"電報公司老闆問。

  "是的。"

  "你想要挖電報公司的牆角?""是的。"

  接下來,是斯考特與電報公司老闆關於卡內基去留的談判。一個求賢若渴,一個視才如命。電報公司極力輓留卡內基,同意每月付薪33美元,但斯考特願意給35美元。這位年輕的鐵路管理局長意志堅決。

  淺水藏不住大魚。卡內基就這樣進入了鐵路公司,他有了新天地,而且是與斯考特共事。卡內基在給堂弟的信中談到了他的興奮之情: "最新消息!我已經辭去電報公司的職務,轉往賓夕法尼亞鐵路。這是從大西洋延伸到大西部的三大鐵路之一。斯考特先生非常好,我的月薪35美元。在鐵路管理局的斯考特事務所內,不僅新設的電報收發裝置全屬於我所有,斯考特先生還授權給我監督公司內的會計。以前學的複式會計派上了用場,前途一片光明!斯考特先生在他自己房間隔壁的小屋內,給我弄了一間辦公室。晚上也是6點鐘下班,他鼓勵我在工作之餘多讀些書,努力充實自己。"

  命運總是青睞努力學習、勤奮工作的人,卡內基的辛勤付出終於有了第一個好的回報。

  二、抓住機遇的小伙子
  ☆借雞生蛋,賺得第一桶金

  安德魯·卡內基進入鐵路公司工作非常出色。有一天,他收到一封緊急電報: "貨車在阿爾圖那附近的鐵路上被堵塞。"他拿著電報趕忙去找斯考特,可斯考特外出未歸。卡內基迅速查看貨車的配點陣圖,馬上看出了堵塞的原因。但是,對列車下達調度命令,除了局長斯考特以外,其他人在任何情況下,都是被禁止的。誰若是違反了禁令,不管你有什麼理由,都將被立即革職。卡內基猶豫了,但禁不住內心的衝動,他輕嘆了一口氣,躊躇了兩三分鐘,然後毅然提起筆來,寫了一個處理堵塞的電令,簽上了斯考特的名字,發了出去。斯考特回來後,發現了桌上那封先前的電報,他立即寫了電令,其內容與卡內基已經拍發的電報簡直一模一樣。這時候,卡內基只好把實情如實說出。斯考特沒有責備,也不肯贊許,卡內基的越權行為實際上被預設了,這充分顯示了他的非凡才幹和應變能力。

  在鐵路上工作的這段時間,卡內基開始動賺錢的腦筋。1856年,亞當斯捷運公司的一個股東要賣掉她的股份。當時由於父親去世,卡內基在支付了昂貴的醫葯費和喪葬費後,家裡的錢已所剩無幾,他的全部儲蓄加起來也不到50美元。但是,經營鐵路運輸的亞當斯捷運公司業務正蓬勃發展、蒸蒸日上,公司的股票升值在望。卡內基看準了這一點,毅然向人借了600美元,買下了這個股東的股份。股市的行情證明卡內基的抉擇是正確的,時隔不久,600美元的股票就升值為數千美元。卡內基抓住了機遇,取得了第一次投資的成功,並從此走上了發達之路。

  ☆創建多家公司

  安德魯·卡內基尊敬的斯考特先生步步攀升,1856年秋天,升任阿爾那圖事業總部部長。卡內基跟隨赴任,擔任總部秘書,月薪55美元。

  有一天,一位名叫伍德拉夫的男子來找他。卡內基問: "你有什麼事嗎?"伍德拉夫從提袋中拿出一輛模型卧鋪車說: "請你看看我發明的東西。今後鐵路將邁人長途時代,不久鐵路就將延伸到俄勒岡及加州,這種車可供旅客夜間之用,非常方便。"這輛模型車造得相當精緻,車內兩側各有一組面對面的木製座位。伍德拉夫問卡內基:"有沒有意思合伙做這筆生意?"卡內基立即同意了,他去匹茲堡銀行繳納了200美元申請貸款。這家卧鋪車廂製造公司成立後,訂單真是絡繹不絕,生意十分紅火。卡內基當初投資200美元,一年之內就賺取了5000美元的紅利

  1859年,斯考特先生又升任賓夕法尼亞鐵路的副董事長,卡內基則升任匹茲堡管理局長,年薪1500美元。

  1862年,美國的南北戰爭激戰方酣,南軍頻頻攻擊北方的運輸線--賓夕法尼亞鐵路。由於當時的鐵路架設的都是木橋,橋梁被燒毀的事件層出不窮。卡內基遂聯合了弟弟湯姆及朋友比波、林維爾、席夫拉5個人,每人出資1250美元,創立了鐵橋建設公司。卡內基還準備請鐵路董事長湯姆遜和已經擔任陸軍部助理次長的斯考特參加,滿懷希望把這家公司發展成為稱霸全美的大企業。最初的訂單是俄亥俄州的一家地方公司訂下的。俄亥俄鐵橋建成了,沉重的火車頭拖著三節貨車安全地通過了鐵橋。這一成功,為其擴大了影響。不久訂單大量涌來,這家鐵橋建設公司也賺了大錢。

  ☆進軍鋼鐵業

  正當安德魯·卡內基在鐵路行業幹得十分紅火之際,他卻提出了辭職。他認為: "美洲大陸現在是鐵路時代,鋼鐵時代!需要建造鐵橋、火車頭和鐵軌,鋼鐵將是一本萬利的。"

  鐵路是賺錢的事業,也是需要鋼鐵最多的地方。鐵路造得越多,對生產和經營鋼鐵者就越有利。但用什麼方法來壟斷用於鋪設橫貫美國的鐵路的鐵軌和鐵橋呢? 帶著這個問題,卡內基渡過大西洋,到歐洲作了長達280天的旅行和考察。此行,他取得了事業上的重大收穫。在倫敦,他參觀了鋼鐵研究所,買下了工程師道茲兄弟的鋼鐵製造法的專利。卡內基在給弟弟湯姆的信中寫道: "這種新方法將會給今後的路軌製造帶來革命。目前使用的這種鐵軌,含有相當多的碳,缺乏彈性,極易產生裂紋。而倫敦所發明的這種鋼鐵,採用一種特殊方法,在爐中以低溫還原礦石時,除去了碳和其他雜質,可以提高三分之一的純度,大大延長鐵軌的使用年限。"他說: "這項專利的價值至少值五千磅黃金。"同時,他還買下了焦碳洗滌還原法的專利。卡內基又一次抓住了機會。毫無疑問,由於運用了新技術,鋼鐵業的發展將一日千里。回國後,卡內基就像是重新上了發條的機械一樣,迅速行動起來,向鋼鐵進軍。1968年,卡內基建立了聯合制鐵廠,並建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座高 22.5米熔鐵爐,並以弟弟湯姆的未婚妻露西的名字命名。

  在此之前,亨利·貝塞麥發明的轉爐煉鋼法,是煉鋼技術發展的里程碑。貝塞麥在為鑄造炮身進行的煉鋼實驗中發現,強化鼓風不僅可以提高爐溫,而且可以減少鐵水中的雜質和含碳量。他認為這是充分供應空氣,使鐵水中的碳和硅、磷、錳等雜質氧化,而氧化過程又放出熱量之故。為使煉好的鋼水易倒出,他又將煉鋼爐改進成可轉動的形式,所以叫"轉爐"。貝塞麥這一發明,不僅大大提高了煉鋼效率,而且把煉鋼費用降低到革新前的十分之一。但是,貝塞麥發明的是酸性底吹轉爐,轉爐內部耐火材料是硅酸鹽物質構成的,不能解決脫磷問題。而歐洲90%的鐵礦都含磷,這個問題一直很難解決。然而,卡內基還是不顧老上司斯考特和弟弟湯姆的反對,大膽決定引進這個新穎的轉爐煉鋼法。也許機遇總是伴隨大膽的人吧,密西根,蘇必略湖畔的礦山中發現了無磷的鐵礦石。1872年,卡內基在匹茲堡的南面建起了一座貝塞麥法和道茲法並用的鋼鐵廠。

  三、名垂青史的鋼鐵大王
  ☆名副其實的鋼鐵大王

  1873開始的經濟恐慌,對美國經濟,尤其對剛剛開始興起的鋼鐵業衝擊很大。由於不少地方銀行倒閉、證券交易所關門,各地的鐵路工程支付款項中斷,致使現場施工戛然而止,鐵礦及煤礦相繼停業。股票大幅度下跌,鋼鐵製造業破產倒閉時有所聞。但是,安德魯·卡內基毫不動搖、雄心依舊,他斷言: "在經濟恐慌的不景氣

  下,才能廉價買到鋼鐵廠的建材工資也比較便宜。其他制鐵公司相繼倒閉,向鋼鐵挑戰的東部企業家也不再插手,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為了保住鋼鐵業,在猛烈襲來的大恐慌中站穩腳跟,實施上述理想,卡內基不得不忍痛賣掉卧鋪車廂製造公司及鐵橋建設公司的大部分股票。他又投資100萬美元,建造了2座轉地利用機會吞併別的企業。他曾經先後吞併了普爾曼皇宮車公司、霍姆斯特德鋼鐵公司、狄克仙鋼鐵公司等。卡內基為了打敗競爭對手英國鋼鐵,積極向議會建議增加關稅,從而使關稅法通過。至此,卡內基的公司發展便更加興旺發達起來。後來,卡內基把公司名稱改為"卡內基鋼鐵公司",成為世界最大的鋼鐵公司,他本人也成為名副其實的鋼鐵大王。

  ☆趁合併機會猛賺2億美元

  就在安德魯·卡內基在不斷地利用機會吞併別的企業之際,號稱"華爾街大佬"的金融大王摩根也想吞併卡內基的公司。於是,卡內基與摩根之間爆發了一場沒有硝煙的"鋼鐵大戰"。

  摩根首先利用號稱"百萬賭徒"的蓋茨,答應了他的融資請求,合併了美國中西部的一系列中小鋼鐵公司,成立了聯邦鋼鐵公司,並拉攏國家鋼管公司和美國鋼圈公司人網。摩根野心勃勃,一心想主宰全美的鋼鐵工業。接著,聯邦鋼鐵公司的關係企業及摩根控制的全部企業,一起停止對卡內基鋼鐵企業的訂貨。但是,卡內基胸有成竹,冷靜地對待這一切。他很清楚自己的鋼鐵公司在美國所占的市場。這些市場如果沒有卡內基鋼鐵公司的支持,勢必會有許多相關企業因此而蒙受損失。所以,卡內基不愁他的鋼鐵沒有出路,你不想要自有別人會要。面對摩根的進攻,他絲毫沒有感到恐慌,他相信自己的實力。

  摩根很快發現事情不妙,立即轉變方式,採取了第二個步驟,即談判合併。在分析了形勢,權衡了利弊之後,卡內基終於作出如下決定: "告訴摩根,大合併相當有趣,不妨參加。"他提出的條件是:"對於卡內基鋼鐵資產的時價評估額,要以1元對l元5角的公司債。"這就是說,股票要以時價賣掉,他不要合併後的聯邦鋼鐵公司的股票,而要具有黃金保障的公司債,並且要以1:1.5的比率兌換。對於卡內基來說,這決不是吃虧的交易。問題是摩根會接受這苛刻的條件嗎?

  經過鬥智鬥勇,雙方談判達成了協議,卡內基的鋼鐵公司歸了摩根,卡內基從新公司那裡獲得3.5億至4億美元,超過了當時美國的國防預算。卡內基看到了摩根的弱點,同時抓住了摩根的心理,並根據鋼鐵業的發展趨勢,以1:1.5的比率兌換了卡內基鋼鐵公司資產的時價額,使他的資產從2億多美元一下子飛躍到近4億美元,又翻了一番。

  卡內基鋼鐵公司和摩根財團的聯邦鋼鐵公司合併後,於1901年組成了美國鋼鐵公司,形成了當時全球最大的鋼鐵托拉斯

  ☆捐巨資贊助公共圖書館

  作為一個企業家,安德魯·卡內基不僅認識到人才的重要,也充分認識到知識的重要。他自己一生幾乎沒有受過正規的學校教育,他的知識主要來源於安德森上校的私人圖書館。為此,他通過大量的捐款,對發展自己的第一故鄉英國、第二故鄉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公共圖書館做出了巨大貢獻。

  1874年,卡內基和母親來到闊別多年的家鄉鄧弗姆林,他捐款8000萬英鎊建立了一座巨集偉的公共圖書館。隨後,他又陸續向蘇格蘭、英格蘭和愛爾蘭許多當局提供資助。他原則上只負責館舍的建設,而把藏書建設和工作人員的配備留給地方當局去完成。實際上,他是以地方當局採納"圖書館法"作為捐款條件的。他認為,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對象。應是勤勉而有雄心的自尊自愛者。而不包括酗酒、懶漢和可悲的裹足不前者。卡內基在建立"卡內基聯合王國基金會"以前,就已向英國和愛爾蘭的地方當局捐款興建了大約260個館舍。同時,他還向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提供了同樣的大量捐款。

  1913年,80高齡的卡內基退出了企業界,設立了擁有2000萬英鎊金額的"卡內基聯合王國基金會",專門用於改善公共福利事業,以捐款為起點,鼓勵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他一生共出資興建了2811座圖書館,其中英國和愛爾蘭就有660座,總共耗費5000多萬美元。有人批評他沒有同時為這些新館購置圖書,其實這正是他的聰明所在。因為儘管他擁有巨額資產,但若為每個圖書館提供書籍和人員,則只有減少興建圖書館的數量。因為他深知,只要把圖書館的館舍建起來了,當地政府和社會就不難解決購置圖書的經費。實踐也證明卡內基的設想和做法是正確的。

  ☆花錢比賺錢更不容易

  晚年的安德魯·卡內基將主要精力轉向著書立說,成果豐厚。他的人生觀發生了很大變化,對於財富看得很淡。他曾經在給一位好友的信中說: "人死而富乃是最大的恥辱。"1889年,卡內基出版了《富豪的福音》一書,對他關於財富的認識作了系統的闡述。在該書中,提到他對財富的兩種假定的分配方法:一是將遺產分贈親戚,這是一般人最常選擇的方法;二是依照遺言,捐贈社會。卡內基死後,其遺產基本按這兩種方法分配。其中,卡內基基金會占絕大部分 (美國2.88億美元,英國6200萬美元);卡內基公司(殘餘財產管理法人)擁有2000萬美元;剩下的的1000萬美元作為給家鄉鄧弗姆林的親戚、友人每年1萬美元的年基金,以及給原美國總統塔夫脫、原英國首相勞埃德·喬治的年金各1萬美元的基金;剩餘的小額金錢作為佣人的年金。 +

  1919年8月11日,一生轟轟烈烈的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於馬薩諸塞州的"夏之家"逝世,終年84歲。過了一輩子多彩多姿的生活,卡內基臨死時仍有兩件最大的憾事:一是他沒有買到世界永久和平,二是他臨死時並沒有如他想像的那樣窮。 "在我的感覺里,花錢比賺錢要困難得多!"這是這位鋼鐵大王留給世人的最後遺言。安德魯·卡內基的一生是輝煌的一生,憑藉著他那聰明的才智,敏銳的目光和遠見卓識,以驚人的毅力和頑強的鬥志,最終鑄就了鋼鐵王國,從而在美國曆史乃至世界歷史上都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安德魯·卡內基獲得成功的法寶

  有人稱安德魯·卡內基是企業界的怪傑,的確是很有道理。因為他的一生,充滿了強烈的個性色彩:在做生意方面,他不僅眼光遠大,思維敏捷,而且在同業中,他始終想站在第一名,不肯屈居人下;在生活方面,他在變成大富翁之後,在享受上極盡奢侈之能事,在同時代中,沒有人能和他比擬;在思想方面,他突發奇想,要由世界上的最大富翁之一,變成世界上最貧窮的人。不可否認的是,卡內基創業成功了,卡內基發跡了,成為一個鋼鐵大王,成為一個億萬富豪,也成為一個大慈善家。總結卡內基的成功經驗,主要是他掌握了以下幾個法寶。

  第一個法寶:善於抓住機遇

  機遇往往就是這樣:如果你善於捕捉,就會獲得很大的收益,但一旦錯過,那麼就很難再追回來。卡內基取得創業的巨大成功,是因為他善於抓住機遇。

  1856年亞當斯捷運公司的一個股東要賣掉股份,卡內基就抓住這個機會,毅然向人借了600美元,買下了這個股東的股份。時隔不久,600美元的股票就飆升至數千美元,取得了第一次投資的成功,並從此走上了發達之路。接下來,一位發明瞭新型火車車廂的伍德拉夫的男子來找他,與他合伙做生意,他又抓住了這個機會。這家卧鋪車廂製造公司成立後,生意十分紅火。卡內基當初投資200美元,一年之內就賺取了5000美元的紅利。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戰爭的發生,鐵路橋梁屢屢被毀,卡內基與其他人一起成立鐵橋建設公司,賺了大錢。

  卡內基29歲那年,在他面前出現了空前的良機。此時美國南北戰爭尚未結束,戰爭給他提供了大量的機會。正值青春年華的卡內基,巧妙地抓住了這一大好機會。他果斷地辭去了在鐵路公司供職的高級職位,準確抓住發展鐵路時期的重大機遇。他發現鐵路又是耗費鋼鐵最多的地方,他立即在鋼鐵領域學習新技術和購買新專利,進軍鋼鐵業。卡內基不斷擴大投資,不斷戰勝競爭對手,沒有多長時間資產就翻了好幾番,他的公司幾乎壟斷了美國的鋼鐵市場,最終成為一個赫赫有名的鋼鐵大王,他也一下子成為美國最有錢的富豪之一。

第二個法寶:密切關註成本

抓住了機會並不等於抓住了成功。如果僅僅滿足於對機會的把握,而不去把它運用於實踐中,機會依然是沒有用的。卡內基的精明之處就在於:他既能抓住機遇,又善於付諸實踐,還得益於他那行之有效的競爭要訣--密切關註成本。

  當時,在美國鋼鐵工業中成本會計還根本沒有市場,人們採用的依然是複式簿記。有些工廠只是按總產量來分攤全部費用開支,以決定利潤的多少。這樣做的弊端是沒有說明特定工序、設備或人員方面的成本,因而經營管理的改進就無從人手。然而,在卡內基的鋼鐵廠內,卻採用成本會計制度,使生產者知道工序的成本,以取得最大的利潤。1875年其他鋼鐵公司生產1噸鋼軌的平均成本約110美元;而卡內基的工廠生產1噸鋼軌需要的原料費為40.86美元,石灰石和燃料費等6.13美元,勞務費8.26美元,專利費1.17美元,合計總成本只有56.6美元。

  19世紀末年,為了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卡內基購進了採石場和鐵礦,以保證原料的穩定供應。他既採用轉爐煉鋼法,又採用比早期的轉爐煉鋼法更經濟、可以用大量廢鋼鐵和劣質煤作原料的平爐煉鋼法。他不斷開發新產品,擴大銷售渠道--滿足當時在美國如雨後春筍般聳立起來的摩天大樓和大批橋梁所用的鋼材。生產技術的改良、設備的更新和經營管理的有效改進有機地統一起來,使卡內基鋼鐵廠的生產經營效益大大提高,卡內基在鋼鐵市場競爭中的霸主地位進一步增強。他不無自信地對一些同行說: "我能使我的鋼的售價比你們任何一家的都低,用低價出售來搶掉你們的生意。什麼時候我需要市場,市場就是我的。"

  這一切都與卡內基那"密切關註成本,就不用擔心利潤"的競爭要訣有關。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成本低了,利潤就自然上來了,這是一條永恆的經濟學規律。卡內基正是掌握了這一規律,才超過了眾多的同行,發展了他的鋼鐵事業。

  第三個法寶:惟才是用

  作為一個傑出的創業者,卡內基特別善於用人。他認為,在企業各種要素中,人是最可貴的。用人的恰當與否,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發展和效益。不會用人的企業家,不能算是一個好的企業家。卡內基不僅能發現和使用人才,而且能千方百計留住人才。

  在卡內基向鋼鐵業大規模進軍的時候,他四處搜羅人才,終於找到了兩位製造鋼鐵的奇才。一位是年僅30歲的亞歷山大·霍利,有高超的製造鋼鐵技術,發明瞭酸性轉爐煉鋼法,這種方法是使設備和人員高效率運轉以求得最大效益,而在設備過時之前就將它廢棄,以便用新的技術水平更高的設備來取代;另一位是36歲的瓊斯,是霍利的助手,光是鋼鐵生產技術方面的專利就有十幾項,並一手籌建了位於布羅多克地區的鋼鐵廠,被卡內基破格任命為廠長,給了他和當時美國總統同樣的年薪--25000美元。這兩個人才對於卡內基鋼鐵事業的發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卡內基對於年輕的後起之秀,也是不遺餘力地培養和提拔。一位年僅18歲的許瓦布才華橫溢,在受雇6個月之後就擔任了副廠長。後來,卡內基鋼鐵公司的董事長辭職,卡內基又提升他為公司的董事長。佛里克在39歲時被提任為公司董事長,他是一個企業經營管理的行家,在就任董事長的第二年,公司純利即達350 萬美元,第三年就升到535萬美元。

  卡內基就是這樣,有才能者必受重用,不會因為此人有弱點就棄而不用,而是揚長避短,充分發揮一個人的長處,使他們更好地為企業工作。同時,這部分人因為得到信任,勢必會加倍努力來證明和實現自己的價值。卡內基曾經說過一句名言: "將我所有的工廠、設備、市場、資金全部拿去,但只要保留我的組織人員,四年之後。我們又將是一個鋼鐵大王。"

卡內基談商戰成功的秘訣

  ☆加倍付出。工作超能力地發揮

  現在讓我來告訴你們成功的訣竅。關鍵只有一點,不要問這樣的問題: "我能夠為我的老闆做什麼?"而是要問, "我能夠做什麼?"能夠勤勤懇懇、一絲不苟地完成交給你的任務當然好,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你所得到的評價僅僅是當前的任務完成得非常不錯、盡善盡美,所以你最好一直這麼做下去。可是,年輕人,僅僅這樣是遠遠不夠的。對於未來的合伙人而言,你僅僅能夠做到這一點是絕對行不通的。你的能力必須能夠遠遠超出這些。在我們的社會中有職員,有書店管理員,有出納員,有工人,但是他們可能一輩子都呆在自己的崗位上,自始至終兢兢業業地完成著自己的任務,沒有任何改變。☆ 力爭上游,興趣超專業地關註

  然而力爭上游的人必須乾出一些非同尋常的事情來,而且要超出自己的專業領域之外。他必須想方設法引起別人的註意。要做到這一點,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方法和途徑。對於一個運輸公司的職員來說,可能他會在一張與他沒有任何瓜葛的發票上發現有差錯;而對於一個主管過磅稱重的小職員而言,也許他會因為懷疑計量工具的準確性而提出質疑併進行修正,從而為公司輓回巨額的損失,儘管計量工具的準確性屬於總機械師的職責範圍。對於一個送信的小伙子來說,他可能為了滿足客戶的需要讓他的客戶滿意而做一些遠遠超出他職責範圍之外的事情,但這也許會為他未來能夠得到提拔與晉升撒下希望種子。社會服務的職位不分高低,無論你身處哪一行哪一業,都不要因為自己的職位低微卑賤抑或是自己身居高位而放棄追求前進。任何有能力有抱負的青年都應當時刻準備著證明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的價值,證明自己是值得肩負更大使命的。

  ☆全心全意,尋找機會出人頭地

  同樣不能忽視的是,要顯示出你堅定的決心,決心力爭有朝一日出人頭地。如果有一天在你自己的部門之內,你的上司吩咐你去完成一項任務或是讓你傳達某些命令和指示,而你卻發現這樣做會大大不利於公司的利益,那麼你的機會就來了。理直氣壯地站起來,說出你的想法。大膽地說出來,並將你的道理和原因頭頭是道地分析出來,讓你的上司明A,當他的意志與命令在其他事情上暢通無阻之時,在他以為你們在刻板地執行他的命令、昏昏欲睡之時,你一直都在斟酌考慮,考慮怎樣做才能夠更好地維護公司的利益,維護他的利益。你的道理也許是對的,也許是錯的。無論對與錯,你已經贏得通向成功的第一個必要條件,因為你已經引起你的上司的註意。你的上司就會意識到,這個人不是一個單純為了薪水而兢兢業業勞作的機器,而是一個能動的人;他不是一個頭腦簡單的雇員,僅僅滿足於付出大把的勞動時間又因此而拿到高額的薪水回報,而是一個樂於工作之外也處處留心,不停地鑽研自己業務的人。像這樣的一個職員就會不可避免地受到上司的青睞,上司會留心觀察你,對你的表現頷首稱贊。過不了多久,你就會發現,上司對你的職責範圍內的業務征求你的意見和建議,而你給出的建議如果十分合理可行的話,上司可能就一些超出你職責範圍之外的問題征求你的建議,這就意味著一種合作關係正在逐漸形成。即便這種合作關係不是與你的上司之間,也會是在你與其他的人之間的一種合作關係。在這種情況下,你的一隻腳已經踏上了向上攀登的梯子的第一級,你是否能夠沿著梯子一步一步往上攀登就全在於你自己了。

  ☆打破常規。敢於違背上司的指揮

  你可能經常會聽到一句常說的道理: "如果你沒有完成上司的任務,最好的辦法是循規蹈矩,乖乖聽從他的命令。"我要告訴你的是,這樣做是錯誤的。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和做法。在你前進的路上沒有固定的規律可循。沒有必須遵守的規則不可打破。要維護上司利益而勇於不斷地違背上司命令。一個人如果不能夠勇於時時打破原有 .

  的陳規舊俗和條條框框,勇於制定新的規則,他就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個非凡的人。固有的規則與條條框框只適合那些沒有遠大志向的庸人。你要時刻記得你是註定要成為別人上司的人,你註定要成為一個發出命令的人,成為一個不遵循別人指定的規則、不遵守別人命令的人。一旦你確信你所做的決定就將有利於維護你公司的利益和你的老闆的利益,確信你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麼,確信你會勇於也樂於承擔責任的話,你就不要猶豫彷徨,徘徊不定,放手去做吧。只有你確信你所在部門的業務比你老闆所經營的要遠遠好得多的時候,你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好的合作伙伴。一旦你有機會單獨採取獨立行動,就要積極地、不遺餘力地向他展示出你的才華與能力將會給公司帶來什麼樣的利益與好處,並且要告訴你的上司,你早就預料到了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向他證明他發出的指示與命令是多麼的愚蠢和錯誤。盡你最大所能超越你的上司,而且要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做到這一點。如果他是一個合格的上司的話,他就不會討厭或是反對你的做法;如果他阻撓你這麼做的話,他就不值得你再為他效勞--儘早離開他,哪怕會有一點暫時的犧牲和損失也在所不惜。然後去尋找一個真正能夠欣賞你的才華的上司。在卡內基公司里,我們年輕的合作伙伴們就是這樣來展示自己的能力與才華,贏得自己前進的動力的。他們向我們展示出的比我們對於自己所要做的事情和所要求的結果所知曉的,幾乎要多出一半。他們其中有些人在某些情況下的做法是如此的果斷和勇敢,看起來似乎不是我而是他們擁有這家公司,而我則像一個愚昧無知、傲慢十足的紐約人一樣對著自己其實一竅不通的事情指手畫腳。當然了,,他們現在就不會像原來那樣手腳受到很大束縛了,因為他們現在已經成為了真正的老闆和上司,因為他們正是我們公司需求的那一類人才。

  ☆積蓄本錢,看準項目以一博十

  未來的合作伙伴,未來的百萬富翁臉上都沒有什麼明顯的標誌,也沒有什麼能夠顯示他們將來一定是高人一等的人。但是,這些人一定是那些進項與收入永遠大於消費與支出的人。這樣的人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積蓄自己的錢,可以說,在他剛剛開始賺第一分錢的時候他就開始存錢了。無論你能夠存起的錢有多麼的少,也要堅持把它存起來-然後開始謹慎地進行投資。你不一定非得把這些錢投資到證券上,但是你所投資的方面必須是你有足夠的理由認為你這筆錢在此所進行的投資是有極好回報的。要記住,永遠不要冒險把錢當作賭註一樣壓在賭博上。終會有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出現在你的面前,這樣你就可以大膽地進行投資了。你積蓄的那一丁點錢可能由此為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它所帶來的回報甚至會讓你大吃一驚。商業投資者一般都十分信任能夠節約自己每一分錢的年輕人。因為你一點一滴的積蓄司能由此而產生的結果是你會贏得100美元,而有了這100美元。冥冥之中那點石成金的邁達斯國王就會幫助你賺得1000美元,而你的這1000美元就會又生成5000美元,你最初那少得可憐的資本就這樣不斷地發展壯大起來。你的上司真正需要的並不是你為他賺取的邢氈有限的資本財富,而是一個像你這樣能夠證明自己是一個具有商業潛質的人,因為你有創造資本財富的習慣。而以各種可能創造資本財富的最佳方式裡面,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調整你的這種習慣適應他的方式。先生們,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由於你所積蓄的第一個100美元而產生的。所以,現在就行動起來。積蓄點什麼吧。未來的百萬富翁是那些能夠像蜜蜂一樣善於從不同的花朵上採集花粉來釀造蜂蜜的人。當然,我們還要看到,我們不應該僅僅局限於積蓄錢財和資本。我們應當有比這更高更遠大的目標。將單純地獲取財富和資本作為最終的目標是極端可恥的。讓我們這樣來想吧,你不停地積蓄自己的財富和資本。不停地渴求更多的財富,這隻能作為一種手段,而不是作為一種目的。你可以通過這種手段和方式來積蓄財富,從而為你同時代的同胞們做一點有益的事情。但有一條規則要時刻牢記,時刻遵循,那就是,永遠不要讓你的支出大於你的收入。

  ☆積極樂觀。人生遍佈成功機會

  你可能年復一年地在一個低等的職位上徘徊,於是你就開始變得不耐煩起來,或者變得消沉低落,感覺倍受冷落打擊。毋庸置疑,在目前這樣一個商業吸引了越來越多人註意的社會環境里,對於一個沒有任何貨幣資本的年輕人來說,要開創他自己的事業是極其艱難的,更何況是在這樣一個必須有巨額資本才能夠立足的大都市裡,其困難程度就又加深了一步。然而,我仍然想告訴你們,有一點你們會感到振奮鼓舞,那就是,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像美國一樣能夠讓所有精力充沛、才華橫溢的年輕人有機會充分地展示自己,奮力向上攀登,也沒有哪一個城市能夠像美國的城市一樣給雄心勃勃的青年在最高層留有充分發揮自己的空間。可以這麼說,即使市場的需求只是精明強幹的一流書店管理員,這也永遠不可能得到滿足。(在此請大家註意我所使用的形容詞)這裡的供求關係從來就沒有平衡過。年輕人總是在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在不停地抱怨說,他們之所以失敗主要原因是由於他們所處的環境和當時的情況十分地特別,在那種情況下任何人的成功都是不可能的。甚至根據一些人的說法,他們從來都沒有碰到過一個機會。可是,我要說,這純粹是一派胡言。從來不可能有這樣的年輕人,只要他曾經有過工作的經歷,曾經受雇於某一家公司的話,在他的生活中就不可能從來都沒有任何一丁點的機會。也不可能從來就沒有碰到過一個極好的時機。事實上。任何一個人在他踏入工作崗位的第一天起就在他的頂頭上司頭腦中留下了一個印象,上司就會對他進行評價。等過一段時間,如果這個年輕人是一個德才兼備的人的話,公司的董事會就會對他進行全面的評估,反覆地權衡分析他是否有能力,是否誠實可靠。他的習慣、他的關係、他的品行以及他的性格脾氣都會在評估分析的範圍之內。如果說這個年輕人從來就沒有過任何的機會,那隻能說明經過他的上司與老闆一再地分析與評價,發現他缺乏必要的素質與能力,認為他不值得公司與他建立更加密切的關係,因為他們通過這個年輕人的一些令人討厭的行為舉止、習慣和社會關係看出了這一點,而這個年輕人卻以為自己的上司非常的愚蠢,沒有看到這些。

  ☆顯現智慧,天生我才必有大用

  還有一類年輕人,他們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自己的上司總是提拔那些他偏愛的人或者是與他有關係的人。他們還振振有辭地說自己的上司不喜歡比自己更聰明更能幹更有能力的人,他們總是設法挫敗那些雄心勃勃的年輕人的銳氣,看到這些年輕人在自己的手下乖乖聽命時便洋洋得意。其實根本不會存在這樣的事情。事實正相反,再沒有比找不到合適的人來填補職位空缺更讓人心焦的事情了,也沒有人會比老闆更加渴望能夠找到這樣的人了。目前在匹茲堡沒有一家公司不是在到處不停地尋求商業奇才,他們會告訴你說目前市場上始終都最為缺乏的商品就是這樣的人力資源。智慧與才華永遠都是大受歡迎的,你要埋下這樣的種子等待它生根發芽,不斷地成長。因為這樣的一種商品無論你積蓄多少,在這兒都會有最好的市場。不要將你的智慧與才華這些商品囤積起來,你能夠賣出的智慧與才華越多,你能夠索要的價格就會越高。與種植燕麥相比,它們可能不會像燕麥一樣,永遠都會保證你大豐收,但是它們比起種植燕麥的優點來就是你永遠都不用為找不到市場而發愁。在碰到任何生意時,只要是合法的,你都要毫不猶豫地放手去做,因為當時在美國沒有什麼生意可做。不要考慮結果是什麼,也許你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精力。而這樣的生意結果也許是這個勤勉能幹的人付出了自己所有的資本都沒有得到任何的回報。各行各業都會有自己的蕭條時期,都會有特定的衰落時期,在這個時期內製造商貿易商都會經受嚴峻的考驗。在這個時期內,工廠要照常運轉,即使不能贏利,甚至是在虧損生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使整個公司和工廠的員工得以保住工作,使他們能夠齊心協力,讓自己的產品始終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從另一方面說,任何能夠滿足人們需求的製造業和貿易最終也應該是贏利的,前提是你能夠合理經營。

  ☆目標專一,三心二意難有收穫

  接下來我要說的就是成功的首要條件了,這是最大的秘密所在:將你所有的精力、所有的思想、還有所有的資金都集中投入到你所從事的一件事情上去。你開始在某一個行業中起步,慢慢地努力在這一行業中站穩腳跟,然後奮力向前,爭取成為這個行業的佼佼者;你要聽取並接受每一種可能有利於改進自己完善自己的方法,使用最先進的機器,盡你最大的可能瞭解你所從事的這一行業,爭取做到瞭如指掌。

  有些人失敗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他們分散了自己的資金,這也就意味著他們同時也分散了自己的精力。他們將自己的資金或是投資在這裡或是投資在那裡,要麼投資在這一方面,要麼投資在那一方面,將自己的投資搞得到處都是。人們常說"不要把你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句話完全不對。我要告訴你們的是,要把你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而且要緊緊地盯住這個籃子。要四處看一看,不時地保持警惕。這樣做的人很少會失敗,因為要看住一個籃子或者是挎著一個籃子都是比較容易做到的。實際上,人們卻經常是儘力挎著幾個籃子,結果卻打碎了大部分的雞蛋。想一想吧,如果一個人要挎三個盛雞蛋的籃子的話,他就得把一個籃子放在頭上,而這個籃子在頭頂上會很容易搖搖晃晃,他走起路來就極有可能摔跤。現在許多商業界人士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他們沒有將自己的精力與資金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

  ☆苦難是金。自古紈絝少偉男

  對於那些生來一無所有的年輕人。我想向他們表示祝賀。因為他們出生在一個令人榮耀的境地,這種環境註定了他們必須孜孜以求、不懈努力才能夠改變自己的處境。才能出人頭地。對於一個年輕人而言,他要挎的最重的籃子莫過於一個盛滿了各種證券的籃子。他通常會讓這個籃子壓得搖搖晃晃、站立不穩。在我們的這個城市裡有無數的青年,他們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拼搏,站在了最優秀的人群的前列,成為對社會有用的公民。他們無愧於授予他們的所有榮譽。而大部分富豪的子孫們卻難以抵制住先輩們留給他們的一大筆財富的誘惑,淪落為對社會沒有任何價值的寄生蟲。如果我能夠選擇的話。我寧願給一個年輕人留下一些磨難讓他去承受、去磨礪,而不是留給他萬能的金錢,讓金錢成為他的負擔和重壓。值得你們害怕的競爭對手不是來自這個富有的階層,不是你的那些富有的合作伙伴的後代子孫們,你要時刻警惕的競爭對手是那些來自貧窮家庭的青年們。那些比你還要貧窮的青年人,他們的父母甚至沒有能力負擔他們在這個學院里上一門課的費用,而你們卻擁有這個能夠讓你們在自己的同類中有了立於前排的決定性優勢。你們要重視這些看來不可能在你這一個職位上向你挑戰或是超越你的年輕人。不要輕視那些從普通的學校里走出來,一頭扎進工作中的年輕人,也不要輕視那些在辦公室里乾諸如端茶掃地一類最低等的活的年輕人,他很可能就是一匹黑馬,你最好還是密切註意他,終有一天他會向你挑戰的。

  我再總結一下我剛纔所講到的幾點:要有一個遠大的目標。向著最高處攀登;一定不要去酒吧喝酒;不要去沾烈性酒,如果非要喝的話那隻能是在你吃飯的時候;永遠不要投機;不要批准使用超過你現金餘額的錢;把公司的利益看作是你的利益;要維護上司利益勇於不斷地違背上司命令;集中所有的精力與資金乾好一件事情;將你所有的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並且要緊緊盯住它;讓你的消費與支出永遠低於你的進項與收入;最後一點,要有耐心,不要迫不及待,不要焦躁不安,因為正如愛默生所說的那樣: "除了你自己之外,沒有人能夠欺騙你,將你阻擋在成功之外。"

從窮小子到假日酒店大老闆

  自1952年創建第一個假日酒店,不到20年間,他就把假日酒店開到了1000家,遍佈全美國高速公路可以通過的地方,並走向全世界,從而使假日酒店集團成為第一家達到10億美元規模的酒店集團。回想假日酒店創建及擴張的歷程,令人激蕩不已。

  儘管取得瞭如此驕入的成就,凱蒙斯·威爾遜仍孜孜不倦,不斷改進,永不滿足。正如他的好友所說:"他到了哪裡哪裡就會有發現。"

  一、貧困的家庭
  ☆剛出生不久便成了孤兒

  1913年1月5日,凱蒙斯·威爾遜誕生於美國南方孟菲斯市西北的奧西奧拉小城鎮。他的父親查爾斯·凱蒙斯·威爾遜曾在海軍服役,當一名司爐工和辦事員,後來離開了海軍,在國民人壽和意外事故保險公司工作,推銷保險。由於工作出色,於1912年接受公司的委派,前往奧西奧拉,在那裡開設一個辦事處。他的母親多爾·威爾遜出生在孟菲斯市一個十分貧困的家庭,她10多歲時就去當賣雜貨的營業員。他們的小男孩出生了,這時對於這位年紀輕輕又有雄心壯志的保險代理人及其新娘來說,前途看來一片燦爛光明。他們給兒子取名為小查爾斯·凱蒙斯·威爾遜。

  可是,僅僅9個月後,悲劇突然襲來。

  29歲的老凱蒙斯患了重病,是得了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的不治之症,支配肌肉運動的神經細胞出現病變衰退,非常痛苦。1913年10月4日,他還來不及看到自己的兒子過1周歲生日便去世,並留下多爾--年方18歲就成了寡婦和單身母親。

  老凱蒙斯有預見,生前買了一份保價為2000美元的保險單,死後賠款付給多爾。這筆錢在1913年時是一筆可觀的金額。可是.一名沒有道德的喪葬用品銷售商在同多爾打交道時,利用了年輕寡婦的悲痛心情,勸說她給亡夫大辦喪事,從而把根據保險單得到的全部款項耗用殆盡。老凱蒙斯的墓葬頗有氣魄,但喪事過後,多爾幾乎分文不剩。

  正是在那個年代、那個地方,一個年方18歲的寡婦幾乎身無分文,卻下定主意:任何艱難困苦都阻擋不住自己撫養兒子,並把他培養成將來在世界上有所建樹、留下印記的人。

  多爾帶了她的嬰兒回到了孟菲斯市,遷往沃特金斯北街336號自己的母親處居住。在取得政府補助之前的那段日子里,多爾別無選擇,只有走出家門去工作,以養活自己和年幼的兒子。威爾遜後來回憶說: "我的母親找到了一份工作,給一位牙醫當助手,每周工資11美元。後來,她當上了一名簿記員。可是,她一個月的收入從來沒有超過125美元。此情此景,你能想像得出嗎?迴首當年,那是何等艱難的歲月,真是度日如年啊!"

  ☆小小年紀就開始幹活掙錢

  正當凱蒙斯·威爾遜逐漸成長之時,美國曆史上最嚴峻的時期之一達到其艱難困苦的頂點。雖然20世紀20年代末美國股市的突然崩潰標志著大蕭條的開始,但艱難的時期實際上在此多年之前就已開始露出端倪。早在1923年,美國平均一天就有兩家銀行倒閉。在經濟危機最嚴重的那幾年,全國有三分之一的職工找不到工作。在孟菲斯和全國其他的大小城市中,常見到人們排長隊、等候領取救濟食品的情景。

  威爾遜在年幼時就開始幹活掙錢了。他的第一次工作是給"奶油麵包房"做廣告,掙了5美元。他6歲時找到了比較穩定的工作,就是賣《星期六郵報》,每份售價5美分。沒幾個月,他發覺《婦女家庭雜誌》每份售價為10美分,而且還可以讓他當該報的地區經營人,雇佣別的孩子替自己代賣。威爾遜很快從其住處的鄰近地區中找到十幾個孩子替他賣雜誌。該雜誌每售出一份就能獲利3美分,其中替他賣雜誌的人得2美分,他得1美分。他在這麼小小的年齡就能盤算、計劃,並能鼓動別人為之工作。

  後來,威爾遜又找到一些掙錢活,如利用晚上時間在一位大伯家的地下室里製作搖椅、幫食品雜貨店把食品裝袋的工作等。他自己說: "凡是你能想到的種種臨時工作,我都乾過。我是世界上最差的學生,因為我一有時間便工作,從而總是感到疲勞。我一到學校,便昏昏欲睡。"

  ☆送貨途中不幸遭遇車禍

  凱蒙斯'威爾遜14歲時,在麥迪遜大街和貝爾維德爾大街的彎角處的瓦格納雜貨店找到了一份工作,當一名送貨郎兼冷飲櫃售貨員。這項工作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自己想吃多少就能吃多少冰淇淋。一天晚上,他正在這家雜貨店工作時,接到指示,要送貨到紐約巨人的第一守壘員、傑出的棒球明星比爾·特裡處。特裡住在威利特大街,在這家雜貨店之南,隔了幾個街區。他跳上自行車,騎向目的地。威爾遜剛剛騎到貝爾維德爾大街和聯合大街相交的十字路,就感到有一股力量向他猛烈撞來,把他擊倒在大街中央。威爾遜躺在地上,茫然不知所措。他的左腿受了重傷,有5處骨折。第一次看到他的醫生都說他以後再也不會行走了。但後來,一位很高明的矯形外科醫生威利斯·坎貝爾博士給他作了檢查,然後說: "凱蒙斯,我將使你能重新行走。"果然,這位醫生不虛此言,說的話兌現了。

  當時,威爾遜感到很害怕。不過,坎貝爾醫生滿懷信心,使他剋制了恐懼心理。他在醫院住了4個月,身體上的石膏敷了11個月。母親多爾利用在肉類包裝廠工作期間的休息時間前往醫院,到兒子的病房內,照顧兒子,輔導功課。在她充滿了愛心的關註和真誠的祈禱之下,在坎貝爾醫生的精心治療下,威爾遜終於能重新行走了。雖然他的一條腿在治愈後仍比另一條腿短2英寸,但車禍後只過了一年名威爾遜認為,經過這次艱難的磨煉而能重整旗鼓,東山再起,這對自己今後的一生有重要意義,也大大鍛煉了自己,以致後來當經濟大蕭條的艱難歲月使無數美國人恐慌時,他不僅能經受得住,而且還顯示出一名天生的企業家應有的敏銳的洞察力和不屈不撓的奉獻於事業的精神。

  二、創業的艱辛
  ☆17歲開始經營爆玉米花與彈球機

  凱蒙斯同他當初賒購的那台售價為50美元的爆玉米花機。他著手創業時的全部資產僅此而已。

  1930年頭幾個月,經濟危機的災難很快遍及全美國。多爾·威爾遜也加入不斷擴大的失業大軍。當時,凱蒙斯·威爾遜在中央中學讀最後一年,他作出決定:現在應該由自己去找工作掙錢,肩負起養家糊口的重擔了。就這樣,17歲的他下定決心,要擺脫貧困。"我不知道我要去乾什麼工作,我只知道我要擺脫貧困。我知道我必須設法掙錢。"

  威爾遜離開學校後,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家經紀公司內把股票的最新價格寫在木板上,每周工資12美元。不久當上了簿記員,每周得到的報酬仍然是12美元,而其他簿記員每周工資為35美元。他要求加工資,但給他一星期只增加3美元。於是,他便離職而去。威爾遜說: "我為別人乾全日制工作,這是我一生中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年輕的威爾遜不打算為別人工作,他就不得不開動腦筋想辦法。他一直喜歡看電影,常常去孟菲斯劇院乾一些雜活,這樣可以免費看故事片。有一天,一個念頭出現在腦海,他發覺該劇院不出售供觀眾邊看電影邊消遣的小吃,便認為這是一個機會,可用來為自己開闢一個市場。於是,他去找孟菲斯劇院的經理談,經理又去跟他的老闆談,他們最後決定讓他在劇院門前放一臺爆玉米花機。威爾遜用分期付款的方法,花50美元購買了一臺爆玉米花機。他開始出售爆玉米花,每袋賣一個鎳幣,生意非常紅火,每周能夠凈賺四五十美元。孟菲斯劇院的經理每周只掙25美元,經理前來計算出售爆玉米花的數量,他眼紅了,他覺得自己吃虧了,他要威爾遜讓出這個場地,他要自己乾。威爾遜不得不離開,心裡憤憤不平: "我要自己開一家電影院,這樣,就再也不會有人把我的爆玉米花機攆走了。"幾年後,威爾遜果真做到了這一點。

  威爾遜在放棄爆玉米花之後,首先搞的是經營彈球機。他被迫把爆玉米花機賣給該劇院經理後,便用這筆錢買了5台已經使用過的彈球機,每台的價格是10美元。他把這些彈球機分別安置在雜貨店、旅館的休息廳等熱鬧的地方。威爾遜不停地忙碌著,他一旦積滿了10美元,就去再買一臺彈球機,再找一個安置彈球機的場所。他曾說: "我自己並不喜歡玩彈球機,我喜歡的只是彈球機賺的錢。"這裡介紹一個小插曲。威爾遜有一臺彈球機安置在威廉·萊恩旅館,他一個星期大約來這裡兩次,查看彈球機,收取貨款。一天,威爾遜又來了。在那裡有一位擺香煙攤的名叫薩拉·博斯韋爾的年輕婦女對他說: "凱蒙斯,我知道你過得不那麼富裕,不過,假如你願意再花一個鎳幣,我將給你介紹一位女孩子,她定將是你見過的最伶俐聰明的女孩子。"威爾遜便說: "好,我願意花這一個鎳幣。"於是,她為威爾遜介紹給多蘿西·李,這位女孩子後來成了威爾遜相親相愛的妻子。

  ☆經營電影院

  凱蒙斯·威爾遜一直想自己辦個電影院。他獲悉有一家電影院正待出售,就發揮了其迅速成長的創造能力和能言善辯的口才,籌措到了必需的資金,終於辦起了屬於自己的電影院。這家電影院坐落在孟菲斯市郊區密西西比河畔的一個社區內,它叫德索托電影院,已關閉了多年。威爾遜前往觀察後,就去找該電影院的業主。業主要價2000美元,威爾遜認為可以接受此價,條件是在他將電影院重新開張後才能付款,每周付25美元,直至2000美元付清。該電影院業主表示同意。

  緊接著,威爾遜前往全國劇院供應公司,該公司的經營者是鮑勃·博斯蒂克,在威爾遜經營電影院時,提供了極其寶貴的幫助。那一天,博斯蒂克向威爾遜出售了價值4000美元的設備,全部賒銷。就這樣,威爾遜又一次在沒有做出什麼初次付款的情況下,搞起了一項新的經營。

  威爾遜經營的第一家電影院,由於管理得當,營業相當紅火。於是,他在博斯蒂克的大力資助下,在孟菲斯市通往機場和拉馬爾大道的彎角處建造了一家嶄新的電影院,這家電影院又獲得了成功。此後,威爾遜開出了一家又一家電影院,幾年裡一共開辦了11家電影院。

  這個時期,威爾遜一天工作至少15個小時,經營爆玉米花,經營彈球機,經營電影院。另外,他又搞起了其他多種早期經營最贏利的生意,一是經銷西伯格牌留聲機和沃利策牌留聲機,二是經營香煙機出售香煙。威爾遜後來回憶說: "世界上最令人興奮的事莫過於創業。奠定基礎,再在上面建造大樓。"

  ☆20歲涉足房地產

  凱蒙斯·威爾遜的母親一直對他說,她多麼嚮往有一幢自己的房屋。到1933年威爾遜20歲時,他積蓄的錢已足夠給母親造一幢房屋。於是,威爾遜付出 1000美元在波普拉大街買了一塊地,又花了1700美元造了一幢房屋,一共花去2700美元。那個地方當時還未開發,實際上還是農村,可後來該地區已經成為孟菲斯市最繁忙、最稠密的商業地帶之一。他曾用這幢房屋作抵押,得到6500美元貸款。這件事給威爾遜很大啟示,房產行業蘊藏著無限商機。他說: "如果說,能以1000美元買一塊地,以1700美元造一幢房屋,然後以此作抵押借到6500美元,那正是我所嚮往的經營。"於是,那一天開始,威爾遜當上了一名房地產商

  威爾遜對這樣建造住宅,幾乎一竅不通,但他對此沒有發愁過。他說得好: "只要你善於找到別人為你辦事,那就沒有什麼太難的工作。你找一個能造房的人。找另一個能鋪設管道的人。你要做的,只要把每一件事包出去。"

  雖然威爾遜不是住宅建造專家,但他不久的發現使他多年來在住宅建築業中占據穩固的優勢。這個發現就是:幾乎在任何地方,房屋所圍繞的中央空間並不像房屋外的空間那樣貴,可以利用中央空間來擴大房屋的面積,使增加的面積的平均每平方英尺的造價下降到約2美元。既然要造1000平方英尺的房屋,單是使所有的房間擴大些,就有可能使該房屋達到1500平方英尺,而鋪設管道、安裝電線與門窗等費用幾乎沒有什麼變動,增加的每平方英尺的房屋造價之所以比較低,其原因就在於此。

  威爾遜的這個發現,還導致他一看到某個房地產是一筆好交易,就趕緊把它全部買下。在20世紀30年代,這種機遇是很多的,遍地皆是。到了30年代末,威爾遜先後購買坐落在孟菲斯市的房地產,總值達400多萬美元。他已不再是只有一臺爆玉米花機的窮小子了。☆28歲婚後應召入伍

  凱蒙斯·威爾遜在而立之年以前,已經創下龐大的事業,其中包括經營房地產,經營電影院,經營彈球機、香煙機,經銷留聲機,等等。他已經成為孟菲斯市最堅定不移、蒸蒸日上的青年企業家之一。他為了照料各個企業,駕駛一輛雪佛萊牌小卡車,無論白天或晚上,在該市來來往往,忙忙碌碌,成為當時孟菲斯市的一道風景線。

  1941年12月2日,威爾遜與年輕的姑娘多蘿西正式舉行了婚禮。婚禮後,兩人前往皮博迪,舉行一個晚會,直到當天晚上約11點。隨後,他們啟程前往奧爾良,去參加沃利策牌留聲機會議,一邊度蜜月,一邊仍在工作。

  威爾遜新婚沒幾天,日本襲擊珍珠港事件發生,太平洋戰爭爆發了。威爾遜知道自己將會應召服兵役,他會開飛機,因此希望參加空軍,當一名飛行員。後來他的願望實現,經過考核,成為美國空運指揮部的一名飛行官。威爾遜呆在孟菲斯市的第四空運大隊約有兩三年。在這期間,他駕駛過各種不同類型的飛機,飛臨過美國本土各地。

  1944年,美國空軍派威爾遜飛越半個地球,前往那裡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艱巨的空運。這場空運被稱為"飛越駝峰空運",其目的是使中國在大戰中繼續站在美國及其盟國一邊,同日本作戰。然而,日本占領了中國的許多地方,實際上控制了幾乎所有的進入中國的通道。能夠進入中國的惟一途徑是駕駛飛機,從英屬印度的上阿薩姆地區起飛,飛越喜馬拉雅山脈,跨過緬甸的熱帶叢林,進入中國的西南部。這條空中走廊後來被稱為"駝峰",是非常危險的航線。威爾遜是飛越駝峰飛行員中的一名。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在飛越駝峰中,總共有600多架運輸機墜毀,1000名飛行員喪生。威爾遜在飛越駝峰中幸運地挺了過來,經受了考驗,得到了鍛煉,意志也更堅強了。

  三、抓住了機遇
  ☆一次不愉快的度假,抓住一個異想天開的契機

  戰後,凱蒙斯·威爾遜繼續經營房地產、電影院等諸多產業,生意做得紅紅火火。1951年夏天的一天,威爾遜帶著母親、妻子和5個孩子,駕駛著汽車,興緻勃勃前往華盛頓特區,打算在那裡過一個愉快的假日。他們一行進入一家汽車旅館,旅館破舊簡陋,不堪人目,沒有洗澡地方,沒有娛樂場所,租金卻貴得驚人。而且,每到一家汽車旅館,旅館對同大人合住一間客房的每一個孩子總是要額外收費,每個孩子加收2美元。當時,一間客房的宿費大約是6至8美元,威爾遜有5 個孩子,這樣一來,他住8美元的客房變成了要付18美元。威爾遜認為,這是不應該的。旅途中的種種遭遇,使愉快的度假變成不愉快了,因此未等假期屆滿,威爾遜一家就打道回府。在回家的路上,商人的本能使他的思緒像飛轉的車輪那樣,轉個不停。他想:我為什麼不開個汽車旅館呢?

  威爾遜想的是要開一個最好的汽車旅館,這一追求使他突破了原來那些汽車旅館老闆的思想障礙,想像力簡直是長了翅膀。他想:在我開設的汽車旅館里,不但要給旅客提供理想的住宿條件,而且還要成為旅客獲得許多享受和樂趣的場所。還有,在我開設的旅館里對孩子絕對不收另外的費用,還要為孩子提供游玩的地方......汽車在繼續向前賓士,威爾遜也繼續在想。他想,現在乘坐火車外出的人越來越少,而駕駛汽車的人越來越多,何不開個汽車旅館連鎖公司,專門經營汽車旅館,為那些喜歡沿著公路觀賞風景、消磨時光的旅客提供食宿方便?開設這種旅館肯定大受歡迎,這不是一條生財之道嗎?......威爾遜越想越多,越設計越得意。

  這一次不愉快的度假,竟成為威爾遜開創新事業的契機。

  威爾遜在構思其理想的汽車旅館的過程中,還做了大量的測量工作。早在許多年前,他就開始養成一種終生的習慣,出門無論到什麼地方,總是隨身帶著一把卷尺。因此,他在那次度假旅游開始後,每到一家汽車旅館,總是對自己住宿的每一問房問的每一個角落進行認真的丈量。經過無數次測量,他已確切地測出,要使客房既能達到高效率使用,又能符合舒適的要求,其理想的面積應該是多少。他得出的結論是,汽車旅館的理想的客房面積(不包括盥洗室)應該是18英尺長、12 英尺寬。這樣的面積可供擺兩張雙人床、椅子和一些別的傢具,餘下的空間仍可供人在房間內方便地走動。他由此而得出的房間公式,在5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是被旅館業引用得最廣泛的公式。

  威爾遜很快畫出了汽車旅館的草圖,接著請求他的一位專業製圖的朋友埃迪·布盧斯坦,為他建造汽車旅館畫出工程圖紙。一天晚上,大概在上述圖紙即將完成之時,布盧斯坦觀看電視,恰巧看到電視在播放《假日酒店》。這是一部老影片,由平·克羅斯比和弗雷德·阿斯泰山爾主演。布盧斯坦一時心血來潮,就在其圖紙上潦草地寫了幾個字: "假日酒店"。威爾遜看到這個很有吸引力的店名後說: "這個名稱好極了。我們就用它!"

  ☆第一家假日酒店開張

  至於說到第一家假日酒店建在何處,凱蒙斯·威爾遜決定把它建立在孟菲斯市薩默大街4941號,他所擁有的貯木場前面的那塊土地上。今天,薩默大街的一條延伸線是一條6車道的大道,穿越繁忙的商業區。但在1952年,當威爾遜在那裡開辦第一家汽車旅館時,它還只是一條兩車道的高速公路。

  在興辦第一家假日酒店時,威爾遜首次採用了一種籌集資金的方法,叫做"取得承諾"。協助威爾遜籌集資金的是孟菲斯的一名經紀人,姓名叫杜克·波因德克斯特。他帶著威爾遜的計劃,找到國民通用人壽保險公司,這家保險公司同意:在威爾遜的汽車旅館建成時,該公司貸款給威爾遜32.5萬美元。這就是所謂的從他們那裡"取得承諾"。威爾遜"取得承諾"後,向第一田納西銀行借32.5萬美元。j陔銀行知道能收回貸款,因為他已"取得承諾",就同意貸款。儘管建造第一家假H酒店借了32.5萬美元,但他只花了28萬美元就把它建成了。 。

  在建造第一家假日酒店的過程中,豎立在屋外的招牌如同假日酒店的其他任何一種要素那樣,也許對威爾遜有著重大的意義。他從經營電影院時起,就懂得招牌的價值,懂得招牌要引人註目,要能亮出一個品牌。他希望假日酒店的招牌能達到:在高速公路上的車輛無論朝哪個方向行駛,即使相距較遠,也能看到假日酒店的招牌。於是,威爾遜花了1.3萬美元搞了一塊大招牌,高50英尺,招牌上的字母能變動,以便歡迎各種人、各個集團來住宿旅館。這第一塊招牌上寫著"假日酒店汽車旅館",沒過幾年,招牌名稱改為"美國假日酒店"。隨著假日酒店一家家開起來,這塊招牌成了美國最著名的標誌之一。凡是駕駛機動車的人,在很遠處就能一眼望到它。即使是不識字的小孩子看到了這塊招牌,就會聯想到這是一個有趣的逗留地方。對小伙子來說,這黃綠兩色的大招牌的延伸意義是:一個游泳池,種種售貨機,一臺免費取用的製冰機,餐廳有專為兒童設計的菜單,房間寬敞可以跑來跑去。對此,威爾遜的孩子們甚至哼起自己創作的歌曲: "我看到了招牌,招牌看到了我。上帝保佑招牌,上帝也保佑我。"假日酒店的標誌在汽車旅館內像那塊大招牌那樣眾所周知,它的形象複製在假日酒店的餐巾、杯子、酒瓶、托盤、火柴盒、塑料袋、明信片、鐘等上面。

  威爾遜聘請赫爾穆特·沃格爾擔任第一家假日酒店的經理。沃格爾14年前從德國移居到美國,在歐洲學過糕點手藝,曾在皮博迪賓館受重用。他在得知威爾遜興辦假日酒店的計劃後,對此極感興趣,以致辭別皮博迪賓館去假日酒店工作。這個小伙子幹得非常出色,他的工作成績給假日酒店未來的經理們樹立了標準。

  1952年8月1日,威爾遜的第一家假日酒店正式開張了。這一天給威爾遜的幼子凱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 "我當時只有6歲,但記得大家都穿戴得整整齊齊,可是並不充分理解那天像過節日那樣熱鬧究竟是為了什麼。我還記得這家汽車旅館同我們以前曾經住過的那些汽車旅館相比,看上去像個巨人。我確實清清楚楚地記得他們關照過我,我要在別人念一、二、三念到'三'時剪彩,但當念到'二'時,我就迫不及待地提前剪彩了。"

  這家新的汽車旅館的大廳四周的牆為深綠色,配上淡黃綠色的帷幕和橙紅色的傢具。客房總共用了約30種不同的色彩圖案,也就意味著,至少在四五間客房的範圍內,看不到重覆的色彩圖案。

  假日酒店開張後,住宿費價格最初定為:單人房一天4美元,雙人房一天6美元。而且,正如威爾遜所承諾的,跟父母同住一室的孩子不額外收費。威爾遜說: "要是說我從未在世界上做過其他事情的話,那麼,我在這方面使人們作了改變。今天,每一家汽車旅館對跟父母同住的孩子都是不收費的。"

  在威爾遜那次去華盛頓旅游度假後僅僅一年,第一個假日旅館就誕生了。自那以後,這個旅館網已經發展到美國50個州以及全世界各個地方,擁有1750個假日酒店。威爾遜從不滿引發的想像力,為他帶來了37億美元的財富

  ☆假日酒店遍地開花

  第一家假日酒店剛開張營業不久,凱蒙斯·威爾遜便著手建造更多的假日酒店。1952年9月,他在報紙上刊登整版廣告,宣佈第一家假日酒店已開張營業,同時列舉了接著將開張的三家假日酒店及其地址:一家定於下月開張,地址在第51南高速公路,另外兩家都定在1953年開張,分別位於第61南高速公路和第 51北高速公路。威爾遜提出了一家家假日酒店開張的時間表,結果表明其雄心壯志多少有些過分,但並不嚴重。他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在孟菲斯一地建成、投入營業的客房共計448間,從而使他在當地的旅館業市場上成為一名主要的經營者。當他的第三家假日酒店開張時,孟菲斯的一家日報《商業呼聲報》利用這個機會,出版了一份共l6頁的專刊。封面是一張夢幻般的栩栩如生的圖像,描繪在孟菲斯上空的雲中隱約可見假日酒店的一塊巨大的招牌。專刊內十幾頁的內容儘是介紹新開張的假日酒店的材料,以及各行各業的一些公司為祝賀假日酒店開張或為促進同假日酒店的業務聯繫而刊登的廣告。

  威爾遜在經營上有三大愛好。第一個愛好是購買土地,併發揮想像力,設想買來的土地派什麼用場;第二個愛好是開發並建造跟別人不同的建築物;第三個愛好是買東西買得比別人便宜。

  1953年,威爾遜與住宅營造商全國聯合會副主席華萊士·約翰遜成為合作伙伴,共同經營假日酒店。威爾遜把這一點看作是向全國鋪開假日酒店的一條途徑。他們商量決定:迅速同成百上千家已經在營業的旅館取得聯繫,使假日酒店當時就能採用各家旅館已經實行的預訂製度和營銷計劃;通過向其他的住宅營造商兜售建造假日酒店的計劃和許可證,他們在本行業率先採用了特許制度,把它推向了全國。

  過了一年多,1954年6月14日,第一家特許經營的假日酒店在密西西比州克拉克斯代爾市開張了。它是由該市的威廉·霍爾庫姆建造的。同年8月12 日,假日酒店公司收到了霍爾庫姆寄來的一張115.6美元的支票,作為第一筆特許使用費。這是一個新的開端,到1954年底,已經有了11家特許經營的假日酒店,分別位於亞拉巴馬州的伯明翰、俄克拉何馬州的俄克拉何馬城、得克薩斯州的阿比林和阿馬利洛,密蘇里州的堪薩斯城,等等。大多數的假日酒店一開張,幾乎馬上就生意興旺。

  隨著經營假日酒店的特許經營人越來越多,而且這些人的能力又是參差不齊,這就要求假日酒店公司對他們進行質量監督。公司為了經常要對假日酒店進行突擊性的明查暗訪,還成立了調查組,'對每一家假酒店一年至少要檢查4次,對於檢查不合格而不糾正問題的假E1酒店,可以辭退其管理人員,情況嚴重者,可以撤消該假日酒店的特許經營權

  1954年,威爾遜當選為孟菲斯市住宅營造商聯合會主席。1955年,威爾遜聘請一名有成就的律師比爾·沃爾頓出任假日酒店的首席執行官。為了使假日酒店的牌號和它所代表的獨特的服務項目進一步制度化,黃綠兩色的大招牌和"全國旅館大王"之類的口號也獲得了專利權的保護。假日酒店特許經營權的合同文本寫得非常嚴密,不容對最根本的服務項目和具體規定作任何的偏離,從而使假日酒店成為"一個令人信得過的品牌名稱"。沃爾頓擬訂了一份操作手冊,具體規定了每一位假日酒店特許經營人所必須滿足的種種要求,他還擬訂了一份培訓計劃,讓特許經營人接受培訓,以便按照被稱為"假日酒店發展的道路"的方式方法來運作。

  從1954年起,假日酒店的招牌名稱改為美國假日酒店旅館。到1957年,其招牌名稱簡稱為美國假日酒店。

  ☆假日酒店的股票一路飛升

  1957年,假日酒店公司的股票第一次在證券交易所場外市場亮相並交易。第一天,上市12萬股,每股9.75美元,上市不久,全部被買方爭購一空。這就給假日酒店公司提供了一百多萬美元的現金

  假日酒店的股票在證券交易所的場外市場交易後,發展一年比一年快,建造速度之快達到驚人的程度。1958年,第50家假日酒店在田納西州的戴爾斯堡開張。1959年,第100家假日酒店在佛羅里達州的塔拉哈西市開張。1961年,第200家假日酒店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棕櫚泉開張。1960年,就全公司而言,平均每個星期有一家新的假日酒店開張,而到1962年,新開張的假日酒店平均一個星期達兩家。

  1962年2月,第400家假日酒店在印第安納州的溫森斯開張。凱蒙斯·威爾遜曾向妻子多蘿西作出要開辦400家假日酒店的預言之後,僅僅過了10年就實現了預言。 "好啦,把第400家假日酒店開張之事告訴給多蘿西,這大概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樂趣之一吧。"

  假日酒店經過60年代的飛躍發展,成了美國華爾街的寵兒,它的股票於1963年9月30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開盤價24.5美元。這一天,威爾遜帶了母親多爾和妻子多蘿西一起去紐約,祝賀假日酒店股票正式上市。多爾還做了該股票的頭筆交易,買了100股假日酒店股票。

  首席執行官比爾·沃爾頓這樣敘述假日酒店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情況: "我們的股票在開始時是不通過交易所進行的,一般情況下,這樣的股票要經過十年八載,當其交易量達到足以表明能列入紐約證券交易所時,才被獲准上市交易。可是,凱蒙斯一旦有了一種想法,就會像一條鬥牛狗一樣。他本意就是要使本公司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當然啦,假日酒店的股票獲准在該交易所上市,比一般的股票花的時間縮短了約三四年。"隨著時間的推移,假Et酒店股票成了紐約證券交易所最熱門、最活躍的股票。

  1964年,電腦剛剛進人企業界,是市場上的一種新技術、新產品。當時,威爾遜就有一種預感:電腦會給假日酒店帶來很大的好處。於是,他就同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公司)達成協議:由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給假日酒店設計、安裝一套電腦系統,可以為旅客即時找出或預訂在任何一個地方的任何一家假日酒店的可供投宿的客房。這種電腦新技術為假日酒店的起飛,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到了1970年,假El酒店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年營業額達10億美元的提供膳宿服務的連鎖旅館。1971年,隨著一家新的假日酒店在阿拉斯加州的安克雷奇開張,假日酒店公司又成了全美國第一個在50個州都有提供膳宿服務設施的連鎖旅館。1972年6月出版的美國《時代》雜誌,封面刊登了威爾遜的照片,藍色的眼睛,目光炯炯有神,在他的身後顯出一塊假日酒店的招牌,封面上方的標題寫著: "這是一位擁有30萬張床位的人。"封面上的背景是一名藝術家畫的一條高速公路,它似乎延伸到無限的地方。《時代》雜誌估計,當時威爾遜擁有的財富已超過2億美元。

  威爾遜雖然發了財,但在物質生活上的要求依然那樣令人驚奇地普普通通、平平淡淡。他住的依然是他開始創辦假日酒店時的那幢老房子。他坐的是款式過時的水星牌汽車,舒適而一點也不豪華。威爾遜製圖公司總裁比爾·霍爾庫姆說,威爾遜甚至連自己究竟擁有多少財富,也並不清楚。威爾遜自己說: "在你所知道的擁有像我這麼多錢的人中,我的生活大概是最簡單的。我一點也不關心昂貴的東西。我的5個兒女,每個人擁有的住房比我好得多,乘坐的汽車也比我高級得多。"

  四、事業的頂峰
  ☆把假日酒店開辦到世界各地

  黛娜'肖爾向凱蒙斯贈送《財富》雜誌,其中有文介紹獲得榮譽獎的全國傑出企業的新秀。

  凱蒙斯·威爾遜在美國取得驕人的業績後,就把視野投向全世界了。他開始經常飛往國外,把假日酒店開辦到世界各地。1960年,假日酒店公司在美國國外的第一家假日酒店,在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開張了,邁出跨國經營的第一步。1963年,在波多黎各開設了美洲大陸以外的第一家假日酒店。1968年,在荷蘭的萊頓建造了歐洲第一家假日酒店。第二年,假日酒店公司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設立了歐洲辦事處。在以後的幾年中,在比利時、英國、奧地利、義大利、德國、葡萄牙、希臘和盧森堡也開設了假13酒店。不久,有更多的假日酒店分佈在歐洲的景點上。也就是在1968年,假日酒店公司開始在加勒比海地區和南美洲開設假日酒店。1969年,非洲第一家假日酒店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開張。1970年,在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建成了第一家假日酒店,這家旅館是28層圓形建築,氣勢巨集偉。不久,在澳大利亞、紐西蘭、薩摩亞、斐濟群島、印度尼西亞、泰國、香港、印度、塔希提島、黎巴嫩和以色列也出現了假日酒店。在70年代,假日酒店在亞洲開設了分佈最廣的連鎖酒店,其中包括在日本、新加坡、泰國、香港、柬埔寨、菲律賓、印度、斯裡蘭卡、巴基斯坦、馬來西亞和塔西提島等地。

  1969年,公司名稱從美國假日酒店公司改為假日酒店公司,公司的國際身份得到越來越多的正式認可。"全國的旅館業泰斗"的口號也被"世界的旅館業泰斗"所取代。

  到1970年,除南極洲外,威爾遜已訪問過世界各大洲。他會晤過的世界各國的領導人中包括:教皇保羅六世、摩納哥蘭尼埃大公、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伊朗國王以及多位世界各國首腦。所到之處,受到熱烈歡迎,更歡迎把假日酒店辦到那裡去,這樣可以促進本國旅游業的發展。威爾遜說: "由於他們希望在自己的國內也有假日酒店,因此;我免費得到了土地。我在歐洲免費得到的土地至少有十幾處。這些地塊可能很值錢。歐洲的地價比美國高。"

  1972年,假日酒店公司在各地開設的假日酒店共有1405家,分佈在美國的50個州以及20個國家和地區,一年服務的旅客達7200萬人。假日酒店供應的膳宿超過了除美國陸軍之外的世界上的任何一個組織。威爾遜的觀點是將汽車旅館辦成為大眾服務。他已經把這個觀點轉變成普遍存在的現實。假日酒店已經發展成為世界歷史上分佈最廣,從而也就是最為龐大的旅館。

  ☆願意嘗試任何行業

  凱蒙斯·威爾遜生涯中最一貫的主題就是,他在任何時候對任何行業任何經營都願意試試。他自己說: "世界上的各行各業,我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幾乎都參與過。我喜歡看看我自己能否比別人幹得更好些。"

  威爾遜在經營假日酒店期間,一直堅持他的房地產業、建築業、保險等的經營。他在孟菲斯、達拉斯、辛辛那提、堪薩斯城等城市建造了住宅小區、公寓大樓、分套購置的公寓、購物中心倉庫、辦公樓和其他建築物。他在這個時期從事的行業還有:一家製造自來水筆的公司,幾家生產塑料製品的公司,一個高爾夫練球場,一個商業性的鯰魚和牛蛙養殖場,幾家電臺,一家活動房屋製造廠以及一家煤、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等等。

  多蘿西有一次對威爾遜開玩笑: "你要是死了,你的合伙人來參加葬禮,不可能都到全。"

  以假日酒店而言,在威爾遜的推動下,增設了許多分支機構子公司,從事運輸業、製造業、食品加工業、建築業、金融業、保險業和服務業。搞這種種經營的首要目的,是向母公司和假日酒店特許經營人提供他們可能需要的任何一種東西,而且,由於是大批量購進的緣故,也就能以較低的價格向他們供應,此外還能向他們提供專門技術。不過,這些分支機構和子公司同時也向其他的企業和個人出售商品、提供服務。威爾遜說: "有一個時期,幾乎各行各業都有我們的經營。我們幾乎是應有盡有,自給自足。"

  1974年,威爾遜更新了假日酒店公司的管理層,但自己仍擔任董事長,一直擔任到五年後退休為止。

  ☆閑不著的"老爹"

  1979年春,凱蒙斯·威爾遜打算退休時,假日酒店公司的年收入達到了高峰,全年為10億美元。整個公司總共有1759家假日酒店,遍及五十多個國家,擁有的客房總數比其最大的競爭對手多一倍。

  這一年的5月16日,在假日酒店公司召開的股東大會年會上,威爾遜正式宣佈退休,並從同年6月30日起生效,時年66歲。他感到可以在28年來第一次從假日酒店工作中擺脫出來,自由行動,休息休息。可是,他和他的家人馬上意識到,退休對威爾遜來說,其意義跟大多數人不一樣。他的兒子鮑勃說: "我認為他真正過退休生活,只有半天左右,事情確是這樣。"

  威爾遜辭去假日酒店公司的職務後不久,前往佛羅里達州薩拉索塔。在那裡有他一家公司,多年來一直在建造住宅。他在那裡還有一位多年之交的伙伴比利·斯普林傑。威爾遜在斯普林傑的陪同下到附近的薩尼伯爾島風景區游玩,斯普林傑在不久前按照分時購買法,花了1萬美元購買了一年有兩個星期在該風景區一幢兩卧室住房的居住權。威爾遜第一次聽到分時購買法,他突然驚奇地感到有一種啟迪:"我們有了一種新的經營。"

  於是,威爾遜在附近有迪斯尼樂園的奧蘭多購買了357英畝土地,開始在那裡建造住宅--橘湖鄉村俱樂部,1982年正式開張。它在經營上的主要特色是,在那裡建成1100多幢別墅後,以分時出售的方式賣給了4.5萬名買主。橘湖還包括:一幢價值650萬美元的俱樂部建築,一個有27孔的可供比賽的高爾夫球場,11個網球場,一個小高爾夫球場,一個80英畝的湖及湖濱區,多個游泳池等。橘湖別墅在上市後的第一年,按照分時購買法,賣了約2800萬美元。買主遍及全美50個州,以及世界上81個國家。威爾遜認為,橘湖是他開發不動產項目中最出色的一個項目。

  威爾遜在離開假日酒店後,還搞了其他一些經營,主要有:他在離迪斯尼樂園大門僅一英里的地方開辦了一家旅館,取名"威爾遜世界";他在孟菲斯市外的正東面建造了一家工廠直銷商場,商場生意非常興隆;他還經營"老爹"牌辣味玉米餅加沙司,沒有幾年,最初10萬美元的投資發展成為全年1200萬美元的營業額,後來在1987年把它出讓了,賣了950萬美元,等等。

  1982年春,在匹茲堡舉行的一次宴會上,威爾遜接受了發給他的獎狀,這令人回想起當年假日酒店那光榮的歲月。黛娜-肖爾授予他最近成就獎,對威爾遜的祝賀詞是這樣寫的: "他白手起家,開始搞幾分錢買賣的爆玉米花,在種種行業辦起了一家家企業,飛黃騰達,以極其卓越輝煌的業績,載入美國企業的史冊。" 《財富》雜誌祝賀他的姓名放進美國企業界巨頭的名人廳。《財富》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扼要述評了威爾遜和其他幾位在當年其姓名放進名人廳的企業家。這篇文章寫道: "在別人看不到機遇的場合,有些企業家無論年老年少,卻能認出存在著一生中的機遇。不管別人怎樣說,說他們是不合常規的人、投機商人也罷,或者說他們是有眼力的人或天才也罷,嚴峻的事實是,這種人太少了。"文章還說,凱蒙斯。威爾遜和華萊士.約翰遜以其合辦的假13酒店, "在競爭中獲勝,改變了本行業,建立起世界上分佈最廣的連鎖旅館"。

  著名的倫敦《星期日泰晤士報》把凱蒙斯·威爾遜列入"20世紀1000位創業者之一"。該報的這一選擇,便把威爾遜納入了溫斯頓'丘吉爾、富蘭克林·羅斯福、威廉·福克納等這樣一些人物的行列。該報寫道:"汽車旅館發展成為假13酒店,達到了完美的地步。"

  假日酒店儘管在1989年出售給英國的一家大企業--巴斯PLC公司,但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連鎖旅館。假日酒店的創辦人威爾遜在年逾八旬之後,也就是從假日酒店正式退休了約20年之後,他用來消磨歲月的,仍然只是工作,舍此以外,別無他事。

機遇就是財富

  凱蒙斯·威爾遜從一個身無分文的窮小子,成為一個大名鼎鼎的假日酒店的大老闆,他的坎坷經歷令人感嘆,他的奮鬥精神令人欽佩。那麼,威爾遜取得偉大成就的奧秘究竟是什麼呢?很簡單,就是機遇!機遇就是財富!

  一、善於發現和抓住機遇

  事實表明,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企業、一個人的成功與發展同機遇有密切關係。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說的是事業成功取決於兩方面的因素,一是主觀努力,二是客觀機遇。因此,一個成功企業家必須具備的重要素質就是"是否善於發現和抓住機遇",威爾遜就是其中的一個。

  當初威爾遜身上沒錢,卻喜歡看電影。因此常常去孟菲斯劇院乾一些雜活,這樣可以免費看故事片。在看電影時,他發覺該劇院不出售供觀眾邊看電影邊消遣的食品,便認為這是一個機會,可用來為自己開闢一個市場。於是,他說服劇院的經理和老闆,讓他在劇院門前放一臺爆玉米花機。他開始出售爆玉米花,每周能夠凈賺四五十美元。威爾遜抓住了第一個機遇,獲取了第一桶金。儘管賺到的錢不算太多,卻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1951年夏天威爾遜在進行了一次令人沮喪的全家度假後,卻發現了一個最大的市場機會:我為什麼不開個汽車旅館呢?他想:在我開設的新型汽車旅館里,要給旅客提供理想的住宿條件,旅客能夠獲得許多享受和樂趣;新型汽車旅館里對孩子絕對不收另外的費用,還要為孩子提供游玩的地方;還可以把汽車旅館辦成連鎖公司,到處都有自己的汽車旅館......開設這種新型汽車旅館肯定大受歡迎,這不是一條生財之道嗎?於是,威爾遜抓住了最大的機遇,創辦了世界上最大的連鎖旅館--假日酒店公司。

  威爾遜說得好: "機遇是經常有的。對於機遇,只要你學會經常用耳去聽,用眼去看,用手去摸,用腦去想,你就會感覺到它會來敲你的門。"

  二、及時把機遇轉化為行動

  機遇每個人都會碰到,但要把機遇轉化為財富,關鍵在於行動,就是要及時把有利時機轉化為行動,這樣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威爾遜一旦發現機遇就敢做敢為,迅速採取行動,不怕千難萬險,朝著自己的目標大踏步前進。

  創業首先是遇到資金的困難,威爾遜獲取的第一桶金是爆玉米花,一臺爆玉米花機就是用分期付款的方法,花50美元購買的。他創辦自己的電影院,需要 2000美元,也採用分期付款的方法,每周付25美元,直至2000美元全部付清。威爾遜曾用一幢房屋作抵押,得到6500美元貸款。這件事給威爾遜很大啟示: "如果說,能以1000美元買一塊地,以1700美元造一幢房屋,然後以此作抵押借到6500美元,那正是我所嚮往的經營。"威爾遜知道自己已經發現了一個公式,無論一筆交易的金額多大,幾乎都可以運用這個公式來籌措資金。只要充分利用負債這個杠桿,就能使每一個美元發揮10美元的作用。威爾遜解釋道: "杠桿就是一切。只要善於利用別人的錢。就能賺錢。你始終不必對負債擔心害怕。"後來,威爾遜又採用了一種"取得承諾"的籌資方法。他先找到一家保險公司,取得這家保險公司同意:在汽車旅館建成時,該公司貸款給威爾遜一筆錢,這就是所謂的從他們那裡"取得承諾"。威爾遜"取得承諾"後,向其他銀行借款。該銀行知道能收回貸款,因為他已"取得承諾",就意貸款。在以後的歲月里,他一再利用這種方法,其次數之多無法計數。

  威爾遜創辦假日酒店之初,遇到瞭如何發展假日酒店連鎖店的困難,他在合伙人華萊士的幫助下,終於找到了特許經營這個好辦法。他們向人家出售假日酒店的特許權,代價是先付500美元,以後每間客房每個晚上付一個鎳幣的特許使用費。特許經營人建造假日酒店的費用由自己支付。他們為在本行業率先採用了特許制度而刊登了長篇文章,分析假日酒店公司爆炸般發展的奧秘。該文說,對假日酒店特許經營權的需求是如此巨大,以致該公司不再像出售有關假日酒店怎樣賺錢的知識那麼多地出售其特許經營權。假日酒店公司還進行了一次全面的篩選,除掉一些缺乏發展前途的假日酒店。到威爾遜退休時,假日酒店的總數達1759家,分佈的在全美國50個州和全世界的50個國家,假日酒店終於發展成為世界歷史上分佈最廣、最為龐大的旅館。

  三、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

  為什麼有的人機遇會在自己的手裡白白溜走,而有的人機遇會在自己手裡變成財富?這是因為,機遇總是給有準備的人。 "有準備的人"是指什麼呢?就是像威爾遜這樣的人。

  美國有一檔賽伯系列電視節目叫《成功人士簡介》,曾經剖析了威爾遜的成功"要素"。 "簡介"的結論是,威爾遜是大家都能向他學得到的一位在事業上成功的典型人物,理由是:

  --威爾遜從幼年起就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立志要擺脫貧困。不再挨餓。這就促使他一生努力工作。他當企業的領導,不是為了要去指揮別人,而是把它作為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去實現自己的志向。

  --另一個要素是他堅持不懈。他從年輕時最初兜售《星期六晚郵報》之日起,經過創辦假日酒店,一直到建立威爾遜世界和橘湖,始終致力於實現自己的目標。即使到了今天,威爾遜仍在實現自己的夢想。

  --瞭解自己長處和短處的自知之明是威爾遜最大的特點之一。他坦然承認自己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但他彌補了這一短處,辦法是任用恰當的人為他工作。威爾遜說,善於發現這些關鍵人物是他事業成功的一大要素。

  --威爾遜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人的工作方式方法懷有永不滿足的好奇心。他把自己的一些最好的和最有價值的想法歸因於這種好奇心。

  --首要的是,威爾遜真正熱愛自己的工作。他說自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他很快提醒我們,說如果你是在做你喜歡做的事情,那麼,做這種事情確實一點也不感到是在幹活。

  --威爾遜有一種天賦的才能,能通過發揮領導氣質(如果說不是一種權力的話),去吸引人,鼓動人,團結人,同他一起邁向一個共同的目標。他早在童年時期,就很快召集到10名男孩為他售報。而且到今天,他滿腔熱情地給大家鼓幹勁,使人人都認識到自己是整個組織的一個組成部分。

  --威爾遜的一個顯著特征是他同別人交往的能力,他的知人善任。他認為領導是人的一種技能。他能同人們打成一片,共用同樂。--當面臨風險,需要作出抉擇之時,威爾遜是一名敢於下大賭註的人。例如,當初,當假El酒店設法為購置一套電腦訂房設備而籌措資金時,威爾遜為了得到800萬美元的貸款,簽字同意以個人財產作擔保。他知道,就他對旅館業發展前途的看法來說,這套電腦設備至關重要。他說,他有可能傾家蕩產,喪失一切,但他並不害怕。威爾遜在回顧當年時,清楚地記得那一天是假日酒店掌握自己命運的轉折點。

  --威爾遜之所以能敢於冒風險,是由於他對待成敗的態度。他對待暫時的挫折,不是把它看作為錯誤,而是把它看作為長期學習過程中取得的一種經驗。事實上,威爾遜無論在工作或游戲中都不會認輸。

  --威爾遜的取勝之道,除了上述能力外,還有能認識到社會需要並想方設法賺錢。回顧20世紀50年代美國開始建造全國性的高速公路系統時,威爾遜就認識到全家外出旅游度假時,需要有一種旅館,一眼看到其招牌,便能相信其質量,並相信住得起。

  --在促成威爾遜作出種種創造的潛在要素中,還有他的常識極為豐富。他能很快把自己的經驗同別人的經驗相比較,並對因接觸和對付正在變化中的環境而得到的種種信息進行比較,予以評估。

  --至於說到生活的意義時,那麼,家庭就是威爾遜生活的中心。他是一個擁有26名成員的大家庭之長,同家庭成員密切交往,衷心感受到越來越興旺的大家庭中溫暖和持久的人際關係所給予的回報。

  根據賽伯電視節目的說法,威爾遜之所以能取得偉大的成就,是由於他具備了所謂的力量的四要素,即:第一,有預見性。威爾遜在進行了一次令人沮喪的全家度假旅游後,就預見到要為一個正在變化中的世界建造一種連鎖旅館,使其不再向與家長同住一室的兒童額外收宿費,而且還要豎立起一種招牌名稱,能使旅客一看就信得過。第二,信息交流。威爾遜必須把自己的預見傳播出去,讓別人知道,成為別人也能相信的一個目標,並通過交換意見而予以改進。第三。正確定位。威爾遜為了促使自己的預見得到實現而創造一種環境。他把自己的計劃付諸行動。首先,他確定質量要高標準,還確定了要努力工作。其次,他為自己公司爭取成功而作出定位,如:對每一家假日酒店實行特許經營制,要按照相隔一天的汽車路程的距離來設置假日酒店,為連鎖旅館的未來發展而制定一項易懂的規劃。第四,自我管理。威爾遜對待生活非常積極樂觀。他能把這種樂觀帶進他的公司,創造一種氛圍,使人人都希望作出最大的努力。

威爾遜談"事業成功的20點心得體會"

  1.只工作半天,無論是前12小時或者後12小時工作,都一樣。

  2.工作是一把關鍵的鑰匙,它可以打開一切機遇的大門。

  3.對一個人的成敗來說,精神狀態遠比智力更重要。

  4.要記住:我們大家都是一步一步爬上成功之梯的。

  5.登上橡樹之頂有兩種辦法:一是坐在橡樹的果實上等待機會;二是爬上去。

  6.不要害怕去抓機遇。要記住:一隻壞表的指針所指的時間在每24小時內,至少有兩次是準確的。

  7.幸福的奧秘並不在於喜歡什麼就乾什麼,而在於乾什麼就喜歡什麼。

  8.應從你的用語中去掉以下的話: "我想我不行",而代之以"我知道我行"。

  9.在估計一項事業的前途時,首先要考慮利用機遇,然後再考慮穩妥可靠。

  10.要記住:成功一半靠運氣,一半靠動腦子。

  11.一個人要有成就,就得敢於冒風險。

  12.那些儘量只願按酬付勞,從來不願多做工作的人,除了工作報酬外,永遠也得不到一點別的報酬。

  13.只要你獨具慧眼,能物色到人為你工作,那麼,世上就無難事。

  14.機遇是經常有的。對於機遇,只要你學會經常用耳去聽,用眼去看,用手去摸,用腦去想,你就會感覺到它會來敲你的門。

  15.切莫拖拖拉拉,否則,只消拖兩天,明天就將成為昨天。

  16.賣掉你的手錶,買一隻鬧鐘。

  17.一個成功的人認識到個人負有自我奮發的責任。他之所以能啟動自己,是因為自己的去向和前途的關鍵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18.莫發愁。過去的已經過去了,無法改變,而對未來發愁,肯定會對現在不利。要記住:我們擔憂的未來之事,其中半數是始終不會發生的,另有半數無論如何是會發生的。因此,有什麼可愁?

  19.幸福並不在於擁有多少財富,而在於享有多少樂趣。

  20.相信上帝,恪守十誡。

品茶談富豪

  當凱蒙斯建造第一家假日酒店時,人們說他發瘋了,因為在此之前,沒有一個人在這裡開辦過一家汽車旅館是擁有120間客房的。然而,我知道他無論想做什麼,都能做成。

  --凱蒙斯·威爾遜的母親 多爾·威爾遜開始時,這條路不是用黃金鋪的。但凱蒙斯用黃金那樣寶貴的個人天賦、堅持不懈的毅力和不顧疲勞的工作來鋪路。我從未看到過像他那樣有幹勁的人。他有這種能力,整天只是工作而又是一直自得其樂。

  但是,凱蒙斯·威爾遜的動力並不是萬能的金錢。不錯,他必須有本錢去賺錢。可是,他的本性中還有某種東西,像一名恪守本職的化學家所說: "我作為一個人來到這裡,我要有所發現。"這正是凱蒙斯其人。他孜孜不倦,不斷進取,永不滿足。我曾同許多人打過交道,他是我一生中看到過的最不會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成就的人之一。--凱蒙斯·威爾遜的老朋友薩姆·菲利普斯工作就是凱蒙斯。他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喜歡工作,就像別人喜歡玩高爾夫球或釣魚一樣。

  --凱蒙斯·威爾遜的老同事查爾斯·庫尼奧這個人在開始時只有幾美元和一些想法,僅此而已,他需要以此在經營上創造出一系列驚人的成就。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在國際範圍內建立了稱為假日酒店的連鎖汽車旅館。這種成就表明瞭像他那樣靠自己奮鬥的人,即使在當前這種複雜的經濟中,也能白手起家,積累起巨大的財富。

  --美國著名節目主持人默夫·格裡芬我很欽佩凱蒙斯·威爾遜。我們使這家公司取得很多成就。但,凱蒙斯·威爾遜是這樣一種企業家:白手起家,辦起一家公司並把它發展成世界上這一行業中最大的公司。世界上像他這樣的人寥寥無幾,屈指可數。

  --假日酒店公司總裁 羅斯成堆的研究材料表明,凱蒙斯·威爾遜此人正在飛黃騰達,他是體現從一個窮小子如何成為一名富翁這種發展過程的典型人物,因此,我們必須把所有的介紹內容圍繞這一點,突出這一點。

  --美國《展望》雜誌總編比爾·阿瑟這是因為現代的汽車旅館業實際上是他開創的。他將路旁簡陋的小客棧改變為受大眾歡迎的離家後的又一個家。......威爾遜是戰後美國最有遠見卓識的人之一,他預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個人收入的迅速增長將導致經商出差旅游和休閑旅游這兩者的迅速上升。他還預感到離家外出的人在下榻時,將優先選擇這樣的旅館:它向旅客提供的客房又整潔又舒適,提供的食品達到標準化的水平,客房和食品的價格適中,此外,還設有停車場,方便旅客停車。

  --美國《時代》雜誌在競爭中取勝,改變了本行業,建立起世界上分佈最廣的連鎖旅館。

  --美國《福布斯》雜誌

拉里·埃里森

從棄兒到世界首富的有力競爭者

  在界,埃里森以個性張揚、桀傲不馴而著稱,批評競爭對手毫不留情。在矽谷,人們這樣形容:"他的每一句話都讓對手和新聞界目瞪口呆。"

  埃里森生就一副鬥士模樣,事實上,在很多人眼裡,他就是IT領域勇於向業界老大挑戰的鬥士之一。在甲骨文公司發佈的第一個廣告的畫面上,畫了兩架飛機,一架是標有"IBM"字樣的雙翼飛機. 後面是一架寫著"Oracle"的噴氣式飛機在積極追趕。 "羅馬帝國都會垮掉,憑什麼微軟不會?"這就是埃里森的"驚世宣言"。而在2001年,埃里森曾一度取代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

  一、獨來獨往的孤僻棄兒
  ☆一齣生就被拋棄了

  作為俄羅斯猶太移民的後裔,拉里·埃里森1944年出生在美國紐約曼哈頓,他的母親當時只有19歲,沒結婚就當了媽媽,而他的親生父親則不知跑到哪裡去了。出生僅9個月時埃里森得了肺炎,這幾乎要了他的命。年輕的母親知道自己照顧不了孩子,把他托付給舅舅。舅舅正式收養了他,並給他起了名字。埃里森在芝加哥西南部的街區中一座沒有電梯的公寓中長大。養父路易·埃里森本來在房地產業中幹得相當出色,可是經濟大蕭條使他一貧如洗。埃里森太早品嘗到生命的苦果,孤僻高傲、桀驁不馴的個性在幼年時就初露端倪。他的一位童年伙伴回憶說: "埃里森從小就是愛頂嘴、個性固執的家伙。"

  到了12歲時,埃里森才知道自己的身世,感到十分悲傷,他說:"我不知道我做錯了什麼,為什麼我一齣生就被拋棄了。"這大概也是他性格非常獨立的原因。埃里森與養父關係不太好,他認為養父"幾乎是一位絕對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的長者,認為政府說的事總是對的"。而且,養父不會放過任何機會來奚落他,說他這一輩子必將一事無成。埃里森說: "天哪!那對我真是一種強有力的刺激。我想,我父親對我有一種奇妙的影響力。......我並不想建議每個父母都以這種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應該有更好的辦法,但這麼做肯定行。"

  埃里森童年時受美國夢的影響很深,那時人們的信念是: "你可以做任何事,去任何地方。只要你想得到,機會就在那裡等著你;只要你努力,你就可以做成你想做的事、成為你想成為的人。"埃里森也有自己的夢,就是想做一個建築師,因為他特別喜歡造東西。

  在青少年時代,埃里森沒有顯示出特別優秀的素質,學習成績一貫不好。在學校里他顯得有些孤僻,喜歡獨來獨往,既沒有什麼特長,也沒有得過什麼獎。埃里森中學同學希拉·梅黛·格特曼後來回憶說:"那時,班裡哪個同學從哪裡來,一目瞭然,但是埃里森似乎與世隔絕一樣,你根本看不出來他是哪類人。他那時個子很高,有著橄欖色皮膚,經常會有幾顆青春痘,大家對他並不友善。"埃里森喜歡讀書,但讀的多數不是老師指定的書,他說: "我從來不接受傳統的智慧,這給我帶來不少麻煩,雖然這畢竟使我一生受益不少。"除此以外,他還喜歡帶著一伙追隨者東游西逛,乾一些惡作劇。埃里森經常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從10歲時起,他就是一個故事大王,他的故事講得有聲有色,一邊講,一邊還編出一些逗樂的情節,常常讓小朋友大笑不止。

  埃里森讀書時經常逃課,被罰留校,大部分老師都不太喜歡他。到現在,埃里森還不時地把老師和自己的養父相提並論,認為他們都阻礙了他的成功,他說: "老師們只要求你按他們的意志行事,只有這樣你才會討老師的歡心,但是墨守成規的結果是你永遠不會在生意場有所作為。"

  埃里森與女友卡倫·盧卡奇的交往是他青少年時代最難忘懷的一段感情。埃里森15歲就認識她,但盧卡奇的父母一直不喜歡他,埃里森為此消沉。在他們相處的5年中,盧卡奇兩次拒絕了埃里森的求婚。後來盧卡奇回憶說: "埃里森曾經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但是他不止一次對我說謊,我不能像偵探一樣,分析他說的每句話。"☆讀了三所大學卻未得到一張學位文憑

  1962年,拉里·埃里森高中畢業後,進入伊利諾斯大學就讀。他還是和高中一樣,對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非常刻苦,不喜歡的課程則置之不理。大學期間他有一項壯舉,在一次"搗車"比賽中,身強力壯的他,用一把大木錘把一輛車砸得粉身碎骨。大二臨近結束的時候,養母莉蓮·埃里森患腎病去世,這對他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因為養母莉蓮·埃里森是他最親愛的人,是他惟一的精神支柱。在極度的失落中,埃里森離開了伊利諾斯大學,從此再沒有回去。

  過了一個夏天,埃里森進入芝加哥大學,同時還在西北大學選修一些課程,但一學期未滿,他再次退學,並且永遠離開了這座對他來說不再有什麼意義的城市。

  就這樣,拉里·埃里森雖然經歷了3個大學,但很遺憾,最終他沒有得到一個學位文憑。埃里森這樣說: "大學學位是有用的,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去獲得一個或者更多,但我在大學沒有得到學位。"值得一點的是,在大學時埃里森在電腦編程上已經顯示出了自己的才能。

  ☆32歲了還一事無成

  離開校園後,拉里·埃里森利用多年的積蓄買了一輛二手車,開始了獨自闖蕩天涯的流浪生活。他開著這輛車到加利福尼亞的時候,

  兜里剩下的錢只夠給汽車加油和買快餐了。不過加利福尼亞矽谷自由、開放、向上的氣氛一下子將他吸引住了。埃里森決定到加州的伯克萊大學,準備就讀研究生,同時開始工作賺錢。埃里森先在舊金山一家銀行謀到一份管理電腦的工作,後來他不停地更換工作,一連換了十幾家公司。比如,在一家保險公司管理電腦,在一家銀行訓練技術人員,但時間不長都被炒了魷魚,老闆們對他的評價如出一轍:"同環境格格不入,經常口出狂言,愛發表聳人聽聞的高論。"

  埃里森甚至飄洋過海,到日本京都呆過一段時間。他喜歡說話,與每個人似乎都談得來。但他覺得自己不適合做程式員,不願意整天呆在機器旁邊,忍受不了程式員的那種苦行僧似的生活,儘管別人都認為他有編程的天賦。最後,埃里森終於落腳在一家公司,開始從事比較原始的大型電腦資料庫工作。

  埃里森掙錢不多,花錢卻很大方,甚至借了3000美元購買一條34英寸的帆船,同時還在分期付款購買另一條小帆船。埃里森與一個名叫愛塔·昆妮的姑娘結婚了,後來又離婚了,分手的理由是妻子無法容忍埃里森的一事無成。那年埃里森已經32歲了,在窮愁困頓之中,他常常自問:"我的未來將會如何?"

  二、我行我素的勇敢創業者
  ☆把握住機遇

  成功需要機遇,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然而許多人常常感嘆自己生不逢時,抱怨運氣不好。其實更多的情況是當機遇降臨時,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他們未能及時把握住,而讓機遇悄悄地從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走了。

  拉里·埃里森在一家公司的工作,主要是為IBM大型電腦開發軟體,他並不想投身高科技,只不過想賺點生活費而已。可就在這時,他偶然讀到的一篇文章,從此改變了他的人生。1976年,IBM公司的研究人員特德·科特發表了一篇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論文《R系統:資料庫關係理論》,埃里森非常仔細地閱讀了這篇文章,併為之震動,這是第一次有人用全面一致的方案管理數據信息。埃里森看完後,敏銳地意識到,在這個研究的基礎上可以開發商用軟體系統。IBM的研究人員大多是學者出身,他們最感興趣的是理論而不是市場,這讓埃里森撿了一個大便宜。

  自20世紀60年代起,就開始有民航、劇院的預訂、售票等工作由電腦來完成。70年代,資料庫技術廣泛應用於商場,成千上萬種商品的品牌、價格、生產日期等複雜信息都通過資料庫存人電腦,每一種商品都被編碼標號,出納員只要用掃描機識別這一號碼,就可以快速列印出商品的名稱、數量、價格等信息,大大節省了人力和時間。正是資料庫技術使超級市場變成了今天的模樣。資料庫的核心是軟體,科特的論文更是提出了有關檢索工具的問題。但由於當時電腦速度較慢、記憶體容量等限制因素,科特的研究成果並未引起IBM公司的重視,更沒有作為產業開發。那時大多數人認為關係資料庫不會有商業價值,因為速度太慢,不可能滿足處理大規模數據或者大量用戶存取數據。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當年引發個人電腦革命的斯坦夫·喬布斯不就是一位長髮披肩、喜歡搖滾樂、骨子裡充滿反叛精神的"嬉皮士"青年嗎?喬布斯的志向就是徹底打破電腦被少數專業人員所壟斷,讓每一個人都能擁有一臺屬於自己的電腦。而同是棄兒出身的埃里森雖然在年齡上比喬布斯大了許多,但在精神上他們卻是相通的,那就是藐視傳統,挑戰權威。連IBM這樣的業內巨頭都認為商業前景暗淡的事,名不見經傳的埃里森卻敢大膽嘗試,這或許就是他能夠成功的最大秘訣。埃里森曾說: "雖然這種自信在外人看來也許毫無根據,但這一切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1977年6月,埃里森與兩位合伙人鮑勃·邁納、愛德華·奧茨出資2000美元成立了軟體開發咨詢公司,他一個人出資1200美元,擁有60%的股份,占的股份最大。公司完全是由於埃里森的鼓動成立的,目標是在R系統的理論基礎上,開發通用商用關係資料庫系統--甲骨文公司,這個名字來源於他曾給中央情報局做過一個項目的代號名。埃里森為新公司取名為"奧克拉"(Oracle),在英文里是"智慧、聖賢"的意思,或者是"用來占卜的甲骨文"的意思。因此,甲骨文公司就是Oracle的別稱。IBM雖然發表了R系統論文,卻沒有很快推出關係資料庫產品,這個失誤不但成就了甲骨文公司,也造成了Et後上千億美元財富的流失。

  ☆在艱難創業的日子里

  拉里·埃里森的甲骨文公司成立幾個月後,就開發出了,但這隻不過是個玩具,除了完成簡單關係查詢,不能做任何事情。早期的0raclel版無法正常工作,程式充滿了錯誤,用戶抱怨不斷,新公司面臨著諸多困難,承受著很大壓力。

  一個偶然的機會,埃里森獲知美國情報局需要一個情報管理系統。他立刻往返奔波於中央情報局官員的府上,向他們介紹0racle軟體的種種優點。中央情報局的電腦系統都是由IBM公司提供的,這些官員根本不相信埃里森的小公司能做IBM都做不了的事。不過埃里森的執著和自信最終還是打動了他們,他們同意讓埃里森試試,和他草簽了合同。但是由於抱著懷疑的態度,中央情報局並沒有按照慣例預先支付研製費用,而且是否購買還要等產品出來後再說。

  依照合同書中的要求,埃里森和同伴通宵達旦地工作,很快編寫完成了Oracle3.0版軟體,並把完成的軟體送到了中央情報局。中央情報局答應購買,但採購程式實在拖得太長,他們等了一月又一月,手頭的錢都快花光了,最後埃里森甚至將準備購買房子的錢都拿出來了。就在快支撐不下去的時候,中央情報局的貨款總算到了,埃里森邁出了艱難的一大步。

  同中央情報局的合作,為埃里森贏得了小小的名聲。不久,他又爭取到了海軍情報所的一個項目。這次埃里森感覺輕鬆許多,因為產品是現成的--為中央情報局開發的那套軟體稍作修改就可以賣給海軍。可是當正式簽約時,埃里森大吃一驚。原來美國中央情報局和海軍情報所各自使用完全不同的硬體和軟體:中央情報局用的是IBM大型機,海軍情報所則用的是DEC製造的VAX小型機。這意味著賣給中央情報局的那套軟體在海軍情報所的機器上根本不能用,必須重新開發,更要命的是交貨時間是按照當初僅僅修改軟體所需的時間制定的。那時甲骨文公司仍在初創階段,資金和人力資源都十分緊張,而要在這麼短的時問內拿出一套新產品來,困難可想而知。但埃里森還是作出了重要而關鍵的決定:將0racle3.0全部用C語言改寫,因為C語言是所有機器支持的。

  "我們幾個人躲在一間小房子里,幾個星期沒日沒夜地苦幹,成天對著電腦,臉色發青,眼睛紅得像兔子。在寫完了成千上萬行代碼後,最後是像鼴鼠般從房子里鑽出來......"儘管後來埃里森和公司的員工回憶起這段日子仍覺苦不堪言,但也正是從這時起,甲骨文公司開始嶄露頭角,作為軟體業的一支新生力量而為業界所矚目。

  ☆甲骨文股票上市

  甲骨文公司開發的0racle軟體逐漸流行起來,各種訂單雪片般飛來,銷量開始穩步上升。但它真正的風行,還是在拉里·埃里森決定將其核心部分重新編寫,以使之兼容於所有主要的電腦操作系統之後。他不失時機地雇用了一大批充滿活力、富有開拓精神的年輕人做銷售。此後的5年問,甲骨文公司的銷售額達到了1270萬美元。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Oracle成為矽谷有史以來最成功的資料庫軟體之一,特別是1986年推出的0racle3.0版,成為關係資料庫里程碑式的產品。甲骨文公司一支獨秀,傲視群雄,開始獨霸全球資料庫軟體市場的大部分份額。

  1986年3月12日,甲骨文公司股票上市,開盤價為15美元,當天的收盤價就達到20.75美元。埃里森在公司持有的34%的股份升值到9300萬美元。就在第二天,微軟公司的股票上市,開盤價為21美元,收盤價為28美元,比爾·蓋茨所持股份上升到3億美元。埃里森這時發現了他一生中最強的競爭對手。

  1985年,IBM發佈了關係資料庫db2,採用了數據查詢語言SQL,SQL在1986年成為正式工業標準。 "跟著藍色巨人,永遠不會錯",拉里·埃里森抓住了這個市場機會,到處宣傳甲骨文和IBM的兼容性,結果從1985年到1990年甲骨文公司每年增長率超過100%。

  1989年,甲骨文公司的員工達到了4000人,它的總部也搬到了舊金山以南25英里的一座圓柱形玻璃建築里,樓外還點綴著水池,在矽谷千篇一律的米色寫字樓中,埃里森的公司被稱為"綠寶石城",也叫"拉利園"。公司停車場里有賓士寶馬,甚至還有勞斯萊斯轎車,埃里森則開一輛法拉利車。

  ☆安然渡過了危機

  從1990年起,甲骨文公司開始大力增加支付給銷售人員的佣金,只有處於鼎盛時期的公司才會採取這種高成本運作的舉措。由於制定優惠的銷售價格以及寬鬆的審計政策,甲骨文公司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收益額。1990年,拉里·埃里森的公司的銷售額達到了9.75億美元,這還不包括一些計劃外的訂單。1990 年,甲骨文公司被命令重新申報收益,之前的10年公司每年的銷售額都翻番,但1991年公司卻出現了虧損,虧損了0.12億美元。埃里森解雇了好幾個項目經理,還有幾個高層經理和執行官被迫辭職。甲骨文公司的市值從38億美元跌到了7億美元。1991年11月公司的股價跌到了有史以來的最低點4.88美元,埃里森在公司的股票值也從前一年初的10億美元降到了1.64億美元。

  當時隋況很糟糕,有一次甲骨文公司的總會計師史蒂夫·英伯樂到埃里森的辦公室,告訴他公司很快就無法運營下去了,公司很可能會破產,而且只能按拍賣方式賣出公司。幸運的是,史蒂夫·英伯樂的結論是錯誤的。這是埃里森職業生涯中最困難的一段時期,他說:"當時我很沮喪,因為我讓每個人都失望了。"

  埃里森勇敢地接受了挑戰,他沒有賣掉自己的股票。甲骨文公司發生的問題並不嚴重,以往埃里森在技術問題上花費很多精力,而忽視了公司的財務和日常運營。經過一段時間的思索後,埃里森決定對公司進行重組,辭掉了3500名員工,改進了銷售和財務的管理,保持足夠的現金流量,銷售合同必須得到確認,等等。1992年,埃里森任命雷·萊恩等資深執行官來監管他公司的業務,在萊恩和新的財務主管傑夫·亨利共同努力下,甲骨文公司終於回到了健康的軌道上。就在當年,公司銷售額就增長了15%。另外,埃里森經過精心準備,於1992年推出了技術先進的Oracle7.0,取得極大的成功,銷售額從1992年的 15億美元增長到1995年的45億美元。埃里森安然渡過了這次危機。

  三、自高自大的矽谷首富
  ☆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料庫軟體公司

  拉里·埃里森和比爾·蓋茨一樣看到了Pc機上的巨大潛力,甲骨文公司很快就有了一個PC機上的廉價版本,雖然它幾乎沒有任何用處,可是埃里森和他的銷售人員卻有了有力的宣傳武器:0racle能運行在PC機上。

  1997年6月25日,甲骨文公司通過27個衛星頻道向全球直播了Oracle8.0發佈會的盛況。而在此之前於1992年7月推出的 0ra.cle7.0版,則是甲骨文公司醞釀多年重拳出擊的產品,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成功。0racle的產品在商場、銀行、政府部門等各個領域遍地開花,銷售額成倍增長。到1999年甲骨文公司22歲生日時,營業額達到88億美元,2000年甲骨文的年銷售額達到100億美元,其中營業利潤為30億美元,年增長率超過40%。甲骨文的股票也成為熱銷品,2000年股市收入為70億美元,股價從1998年9月以來已經上漲了10倍,公司市場價值高達 1890億美元。甲骨文公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料庫軟體公司,也成為僅次於微軟的世界第二大軟體公司,與英特爾惠普思科太陽微電子公司一起成為信息產業的巨頭。當你從自動提款機卜-取錢.或者在航率公司預定航班.或者在家中將電腦連上Internet,你就是在和0racle打交道。0racle的客戶大多是赫赫有名、名列《財富》500強的大型公司。

  埃里森2000年11月13日在拉斯維加勞動保護Comdex會議上致辭埃里森在1995年巴黎舉行的歐洲信息技術論壇會議上,介紹了網路電腦 (NC)的觀念,挑起了一場網路風暴。所謂NC指的是配置簡單卻能充分利用網路資源的低價電腦,不需要不斷更新硬體設備和操作系統,沒有軟盤硬碟,只要打開電源用瀏覽器連上網路,就可以獲得信息和存儲文件,售價不高於500美元。埃里森四處點火他的"NC"新概念,聽眾從普通百姓直到美國總統。在他的竭力鼓吹下, "NC電腦"的確紅火了好一陣。

  2001年,甲骨文公司的Et子非常艱難,首先是低迷的經濟環境和不景氣的IT產業,在經受了"9·11"恐怖襲擊後,各大公司紛紛削減了技術方面的預算。根據美林公司2002年1月份公佈的報告,歐美公司的信息技術支出額在2001年下降了1.1%,而2002年也沒有起色,這直接影響了甲骨文公司的銷售業績。不過無法否認的一點是,甲骨文公司在2002財年(從2001年6月1 至2002年5月31日)總收入為97億美元,利潤為23億美元,年度運營利潤達到37%,而此前甲骨文公司這一指標的最高紀錄是35%。在美國《商業周刊》評出的"2002年全球信息技術百強"企業中,甲骨文公司排在了第53位--前一年是66位。公司的賬簿上還有56億美元現金,足以支撐其度過目前的經濟低谷。在市場份額不斷被蠶食、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紛紛離職的情況下,這家資料庫軟體的巨人能取得如此成就決非易事。

  2002年3月,埃里森公佈了增加收入的下一步計劃:客戶應該停止為購買新的應用軟體所需的昂貴費用而爭論,取而代之的辦法是將他們的數據中心交給甲骨文管理並每月付費。埃里森信誓旦旦地對客戶保證: "你們將不再為另一次升級付錢,不再為另外的軟體、另外的硬體付錢。"他估計客戶將節省一半的費用,而在未來的幾年中,這項業務將可能給甲骨文帶來10億美元的收入。

  ☆世界首富的最有力競爭者

  如果有人問這世界上誰對世界首富的寶座覬覦得最久?那麼這些垂涎者排起來會繞地球好幾圈。然而站在最前面的那位,一定是拉里·埃里森。

  埃里森十分奇特的個人經歷為電腦界自學成才樹立了榜樣。他以1200美元起家創辦企業,憑著自己的勤奮和努力,終於躋身著名軟體專家和頂級企業家行列。美國《財富》雜誌將埃里森的大幅照片作為封面,人們已經在談論他何時能夠問鼎世界首富的寶座, "拉里能否擊敗比爾?"的句子被印在美國《商業周刊》封面,一時成為全世界的焦點。

  2000年4月28日,對比爾·蓋茨來說無疑是黑色的一天,不僅美國司法部提出了分解微軟的詳細方案,而且根據來自股市的消息,蓋茨也不再是世界首富,他的頭把交椅被甲骨文公司的拉里·埃里森搶走。當天美國股市的收盤價,微軟股票的價格跌至每股69.75美元,這樣蓋茨持有7.4億股微軟的股票,總價值為517億美元;而埃里森持有的甲骨文公司股票上漲至每股79.94美元,他擁有公司的6.6億股股票,總價值為530億美元,因此世界首富的頭銜第一次落到埃里森的頭上。

  比爾·蓋茨與拉里·埃里森的世界首富之爭最近一直十分激烈。兩人的私人關係不是很好,蓋茨住在西雅圖,而埃里森在矽谷創業,他十分支持對微軟的肢解,他還把比爾·蓋茨稱作"Pc教皇",意思是由於他在操作系統的壟斷地位直接影響了Pc機的生產必須參照視窗操作系統進行設計。美國媒體一直關註這兩家公司的股票漲跌情況,希望有一位新的世界首富誕生。而根據2000年10月號的美國《福布斯》雜誌,蓋茨不僅是世界首富,而且個人財產高達850億美元,當時埃里森的財產只有130億美元,遠遠不能與蓋茨相提並論。但2001年由於情況發生巨變,受反壟斷案的影響,微軟股票大幅縮水,直接影響了蓋茨的個人財產,而埃里森的個人財產卻急劇膨脹,一度成為世界首富。

  在此過程中,拉里·埃里森獲得了許多令人羡慕的殊榮,包括世界最著名的哈佛商學院授予的"年度企業家"稱號,並多次成為美國《商業周刊》、《財富》雜誌封面人物。埃里森以強硬著稱,在接受美國《新聞周刊》的採訪時,他狂

  妄地說: "我需要的不僅僅是成功,所有其他人都必須失敗。"☆美國矽谷最有名的花花公子

  拉里·埃里森是美國矽谷最有名的花花公子。他精力充沛,作風強硬,一張極具魅力和侵略性的臉上總是一副傲慢的神情。他靠1200美元起家,在二十餘年裡財富積累速度令常人難以想像。埃里森不是那種富了就把錢埋在地下藏起來的人,在他成為億萬富豪後,就打定主意要享受。憑什麼要聽別人指指點點?為什麼要在乎別人的看法?他說: "那些舉動都是徒勞的。我觀察,我計劃,我思考。我決策。"他隨心所欲,能夠想上哪兒就上哪兒,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埃里森喜歡航海,1998年他一次出海時幾乎喪命。那次,他駕駛愛艇"莎揚那拉"號參加悉尼帆船比賽,途中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使他奪冠的夢想成為泡影,其中有6名水手喪生。埃里森回憶風暴過後清早見到日出的情形時說: "天空呈琥珀色,那是一種藍、黃、綠色的一種混合色,船在憂郁的風笛聲中搖擺著,甲板上沒有人說話,每個人都仰望著天空,為自己能夠得以生還感到驚訝。" 到現在都留著紀念以前航海三天三夜獲勝的落腮胡。他帶領甲骨文公司就像駕馭愛艇"莎揚那拉"號,充滿強烈的戰鬥意志。

  除了賽艇、飆車,埃里森還開著一架義大利產戰鬥機在太平洋上空和別人進行模擬空戰。他身上穿的是無可挑剔、價格高昂的義大利名牌定製西服,因此上了《花花公子》雜誌。埃里森擁有一架價值3800萬美元"灣流V"型噴氣機,矽谷機場曾控告他經常違反宵禁規定,在半夜起降這架飛機,打擾了附近的居民。他還有一支豪華昂貴的車隊,車型有勞斯萊斯、本特利、賓士等。埃里森在本訂造了一所價值4000萬美元的豪宅,在舊金山南邊另有一個占地23英畝的莊園。這個離過三次婚的富有的單身漢,與年輕漂亮的女人出現在社交雜誌上的機會,幾乎同他的超常經營行為在《華爾街日報》上曝光的次數一樣多。他風流倜儻,身邊總是有美女陪伴左右,並以一齣手就送給相好女伴一輛本田名車而聞名。

  不久前有人問埃里森: "有了那麼多錢,有了那麼多事情可做,幹嘛還要繼續執掌甲骨文呢?"他回答: "因為甲骨文正在參加的這場比賽更加刺激、規模更大,它比悉尼--霍巴特帆船賽更讓人興奮。互聯網計算這場大賽比我做過的任何事情都要激動人心。"

  今天,風流瀟灑了大半輩子的埃里森"改邪歸正"要做善事了,他把大量資金投入到促進治療癌症等疾病的研究。埃里森的生母死於白血病,養母死於胃癌,悲慘的家事讓他猛醒,他說: "任何人,只要他的家人或親密的朋友有死於癌症的,都會理解我要攻剋這個疾病的決心。"可以想像,如果埃里森的這一心愿得以實現,他將會因此流芳百世。

  ☆萬里尋母

  在所有這些成功之後,拉里·埃里森感到一種深深的孤獨,一個始終困擾他的問題是,當年自己的生母為什麼要拋棄他?他說: "我常常思考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我究竟是誰?我的親人又是誰?"1991年,埃里森雇了一個私人偵探去尋找自己的母親。兩個月後,偵探回來了,告訴埃里森他的母親還活著,住在康涅狄格州的紐黑文,名字叫弗洛倫斯·斯佩爾曼。埃里森在打電話之前,盯著那個電話號碼足足看了兩周。後來他終於撥通了電話,話筒里傳出了一個老婦人的聲音。埃里森道出了自己的身份,他們談了不到5分鐘。埃里森最後說,任何人在這5分鐘後都需要休息一下。

  不久以後,埃里森飛往紐黑文看望生母。他們談了一個小時,但他關心的問題一個都沒談到,比如他是因為什麼被拋棄的?他的父親是誰?等等。他發現面談這些問題很困難,有些事只好在通信中說。他生母寫信給他,信里充滿了負罪感,那是每個親手遺棄自己骨肉的母親都會有的。後來埃里森得知,他生母把他養到9個月大,那時候他得了肺炎,奄奄一息,迫不得已才送了人。他諒解生母遺棄他的行為: "她那時很年輕,而且還沒有結婚,即使她想照料小拉里,這對她而言也是很難做到的事情。"

  之後,埃里森為生母在加州買了一套房子,還供給她的女兒上大學的學費。他們一直聯絡,直到生母斯佩爾曼1999年去世。

  四、大搖大擺的中國之行
  ☆"我有一個'金色中國'之夢"

  2002年6月11日至14日舉行的首屆甲骨文全球電子商務和新技術大會(OracleWorld北京)盛大而隆重,拉里:埃里森激情"佈道"中國,一時間引得無數工商界領袖、IT經理們"朝聖"一般匯聚北京嘉里中心。埃里森為什麼要到中國?他自己說: "IBM是昨天,微軟是今天,0racle是明天,0racle的希望在中國,5年之後中國要替代日本成為0racle的全球第二大市場。"

  6月13日,埃里森走進北京中關村軟體園,他要在這裡建設Or-acle的中國研發中心,這將是繼深圳(2002年6月1日)之後0racle在中國的第二個研發中心。"我們可能沒有微軟那樣著名,但我們比他們更受歡迎。因為早在13年前的1989年,0racle就已經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了,我是第一個進入中國的世界軟體巨頭。用你們的話說拉里是'吃螃蟹的人'。"但埃里森以這樣的開場白麵對中國記者的時候,他其實又在不厭其煩地描畫著他心中的"金色中國"之夢了l1989年,當埃里森決定進軍中國時,他對中國市場以及古老的東方文化心儀已久。1997年,埃里森來到中國,他站在萬里長城上指點"IT 江山",與東方文化進行了一次零距離的直接對話。從此,埃里森有了一個縈繞心頭的"中國結"。

  ☆埃里森的"中國結"

  在主旨演講中,拉里·埃里森反覆強調甲骨文產品的好處以及近年對中國持續不斷的大力投人,他說: "甲骨文公司將其全球電子商務大會搬到中國北京來開,這樣的實際行動,可以說是專門為了滿足亞洲企業的商業需求,以及0racle在中國11年的直接運營經驗和它對亞太地區堅定的承諾。" "過去5年裡我3次到訪中國,每一次的北京之行總是讓我驚訝,為中國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驚訝。我們早已把目光盯準了中國北京,我們為自己的明智選擇感到得意,這一次是我們進入中國的開始而不是結束。"

  素以狂放面目示人的埃里森這一次非常難得地和記者一道回想往事:1989年,甲骨文進入中國,甲骨文以其敏感的觸覺在太平洋彼岸感知到了中國市場的巨大變化,把它的關係型資料庫帶到了中國市場,直接為中國用戶提供服務,雖然在此之前,甲骨文關係資料庫軟體已經得到了一些中國用戶的認識和青睞,早在 1986年,甲骨文公司便簽訂了他們在中國市場的第一個合同,但甲骨文當初在中國投資對國外企業來說實屬"開先河"。時至今日,雖已是司空見慣之事,但對那第一批人來說,則是勇氣和膽識的最佳體現。埃里森表示:

  "Oracle希望通過進駐中國發展最快的經濟貿易區,建立甲骨文中國研發中心以及深圳市高新區的密切合作,為中國經濟的發展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過去 10年,0racle在中國的業務得到了不斷發展,同時,我們也認識到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需要0racle以及其他先進系統和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全力支持。"

拉里·埃里森暴富之謎

  Oracle(甲骨文)的董事長兼CE0拉里·埃里森,來自社會底層,出身低微,32歲前還一無所有,20年後卻成為矽谷首富、世界首富的最有力競爭者。他孤僻高傲,獨來獨往,從不接受傳統的智慧,沒有得到一個學位文憑;他凶蠻好鬥,吹牛,放空炮;他又是個典型的"好色之徒",結過三次婚卻花心依舊,身邊總有美女陪伴。絕頂聰明、姦猾的埃里森承襲了猶太人的優良因數,與他擁有巨量財富齊名的是他的"壞", "矽谷壞男孩"的綽號流傳世界。這樣一個與主流社會格格不入的叛逆者,卻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真是令人費解,可以說是一個世紀之謎。其實埃里森能夠成功致富,除了由於美國社會崇尚技術創新和信息技術發源地的大環境之外,還有他本人的主觀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敏銳的商業眼光

  1976年IBM公司研究人員特德·科特發表了《R系統:資料庫關係理論》論文,介紹了關係資料庫理論和查詢語言SQL,這是第一次有人用全面一致的方案管理數據信息。作者10年前就發表了關係資料庫理論,併在IBM研究機構開發原型,這個項目就是R系統,存取數據表的語言是SQL,文章詳細描述了他 10年前的研究成果和如何實現的方法。埃里森看完這篇論文後,敏銳意識到這個研究基礎上可以開發商用軟體系統。那時大多數人認為,關係資料庫不會有商業價值,因為速度太慢,不可能滿足大規模數據或者大量用戶存取數據,關係資料庫理論上很漂亮而且易於使用,不足之處是速度太慢。埃里森卻不這樣認為,也許是與生俱來的敏銳的商業眼光在起作用,讓他緊緊抓住這個機遇:他決定開發通用商用資料庫系統"甲骨文"!

  為什麼這個"藍色巨人"--IBM放棄了這個價值上百億美元的產品?原因有很多:IBM的研究人員大多是學術出身,他們最感興趣的是理論,而不是推向市場的產品。從學術上看,研究成果應該公開,發表論文和演講能使他們成名。還有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就是IBM當時有一個銷售得很不錯的層次資料庫產品 IMS,推出一個競爭性的產品會影響IMS的銷售和人員工作,直到1985年IBM才發佈了關係資料庫DB2,埃里森那時已經成了千萬富翁。

  埃里森曾將IBM公司選擇微軟的MS-DOS作為IBM-PC機的操作系統列為"世界企業經營歷史上最嚴重的錯誤,價值超過了上千億美元。"IBM公司發生僅次前者的錯誤,就是沒有很快推出關係資料庫產品,這讓埃里森撿了一個大便宜,為他日後的飛黃騰達奠定了基礎。

  二、冒險、刺激、挑戰的人生觀

  拉里·埃里森可能是世界電腦業中在進取精神、膽識魄力、堅強果斷、高傲自信等方面,惟一能與比爾·蓋茨媲美的企業家。兩人都是白手起家,領導自己的公司不斷擴展壯大;兩人都以技術專家自居,但卻以強硬的企業戰略家聞名於世。埃里森這方面的特征,甚至從他的業餘愛好中就可以斷定:賽艇、飆車,還曾經自己開著一架戰鬥機在太平洋上空和別人進行模擬空戰。他藐視傳統,挑戰權威,開發了關係資料庫的商業價值。連IBM這樣的業內巨頭都認為商業前景暗淡的事,名不見經傳的埃里森卻敢大膽嘗試,這或許就是他能夠成功的最大秘訣。埃里森曾說: "雖然這種自信在外人看來也許毫無根據,但這一切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埃里森常常為自己極具挑戰性的個性感到自豪,他說話盛氣凌人: "擊敗微軟,成為世界最大的軟體企業是我的一大目標。我成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他所有人都失敗了,那時我才是真正的成功。"憑著在信息領域瘋狂般的行為,他堅信互聯網就是電腦的未來,而且最終將淘汰他的死對頭比爾·蓋茨。在這個競爭極其殘酷IT行業中,各種事物的改變往往只是瞬息的事。但是以拉里· 埃里森的富有冒險、刺激、挑戰的人生觀,相信會帶領甲骨文闖過任何一道難關!

  三、始終以資料庫與網路應用軟體為核心技術

  拉里·埃里森從開發關係資料庫的商用軟體系統產品起步,在以後的發展中,0racle資料庫始終是甲骨文公司的核心技術和核心產品。20世紀80年代中期,Oracle成為矽谷有史以來最成功的資料庫軟體之一,特別是1986年推出的0racle3.0版,成為關係資料庫里程碑式的產品。甲骨文公司一支獨秀,傲視群雄,開始獨霸全球資料庫軟體市場的大部分份額。1992年7月推出的0racle7.0版,則是甲骨文公司醞釀多年重拳出擊的產品,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成功。0ra-cle的產品在商場、銀行、政府部門等各個領域遍地開花,銷售額成倍增長,甲骨文公司由此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料庫軟體公司。到了90年代中期,甲骨文公司的軟體對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甚至超出了他們自己的預料。任何人要預訂旅館房間、買賣股票、訂購商品、使用信用卡等等,都會用上甲骨文公司研製的資料庫軟體產品。Oracle在網路時代如魚得水,看一看下麵的統計數字就知道了:在全球前10位面向企業的商業站點中,有9家使用 Oracle的技術;而在面向消費者的前10位全球商業站點中,全部是0racle的技術。

  20世紀90年代,美國政府推出的信息高速公路吸引了拉里·埃里森的註意,他不久發現了更迷人的機會:www環球網,netscaDe的瀏覽器將 www推向全世界,Pc機的性能將不再是主角,連上網際網路才是價值所在。網路電腦的背後是強大的網路伺服器,所有數據和應用程式都儲存在伺服器的資料庫中,Oracle的數據技術將使網路電腦非常容易操作管理。他設想,甲骨文創建一套以網路為依托,以團體機構和企業為顧客的應用軟體,與它的資料庫軟體結合,使信息處理更為簡便。這將是一種難以匹敵的創造性的結合,甲骨文能夠以此把它的競爭對手擠出市場。與微軟公司側重PC軟體的開發不同,甲骨文則把重點放在資料庫和網路應用軟體上。目前,拉里·埃里森已經成功地把甲骨文公司從軟體設計領域轉到客戶服務軟體領域,又轉向互聯網領域。

  四、永遠將市場放在第一位

  當談到拉里·埃里森成功致富的原因,一位矽谷資深人士這樣評價: "埃里森將市場放在第一位,其他所有的都靠後,擁有普通技術和一流市場能力的公司,總能打敗擁有一流技術和只有普通市場能力的公司。"早期的0racle 版本無法正常地工作,程式充滿了錯誤,用戶抱怨不斷,但埃里森相信較早占領大塊市場份額是最主要的。他說: "當市場已建立好,你知道百事可樂要花多少錢才能奪得可口可樂1%的市場,非常非常昂貴。"Oracle直到1986年的5.0版本才是基本可靠運轉的系統,不過有趣的是早期的用戶並不在意損失金錢和數據,即使是中央情報局也沒有不高興,他們需要的是技術的發展,而不僅是一個產品,埃里森能為他們描述產品將達到的美好功能,雖然現在沒有,但他們願意支付費用。埃里森經常向他的員工宣傳只要採用他的市場策略,他們都會成為百萬富翁,事實上早期的員工基本上都達到了這一目標。他的市場策略很簡單,就是在銷售產品時強調Oracle的三大特性:可移植性,和其他資料庫產品特別是IBM的兼容性,支持廣泛網路連接。這滿足了用戶的需要,儘管他們實際得到的比期望的要少。

拉里·埃里森答中國記者問

  一、"追求不違法的壟斷"

  Oracle與IBM、SAP在中國的競爭方式與我們在加州的競爭方式是一樣的:在中國銷售更好的產品,提供更好的服務,以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價格、更好的性能擊敗我們的對手,道理就是奧妙簡單。中國就像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一樣。我們要追求100%的市場份額,無論是資料庫,還是軟體,這不成問題。實現10.0%的市場占有要花費多長時間?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們能做到。微軟搞壟斷,他是違法的,我們的目標是既壟斷又不違法。我們有通行的國際標準,在這樣一個標準中競爭,這和微軟的壟斷是不一樣的。我們提供好的產品、提供好的服務,中國的客戶不應該對此有所疑慮,可以比較一下,看誰的產品更好。 0racle的電子商務套件不存在文化差異問題,不需要不同的版本類別,可以在不同情況下,0racle尋求平衡,學會妥協。

  二、 "我代表全人類和比爾開戰"

  我從沒說過要和比爾·蓋茨比個人財富,媒體上總是會出現一些關於我的報道,我也很樂意讀那些文字,但是我經常在報紙上發現很多我根本沒有做過的事情,也就是說報紙在給我編故事!很有趣。我個人與比爾·蓋茨的競爭不重要,主要是0racle與微軟的競爭,我希望的是我們這個團隊的獲勝。就像是整個世界與比爾進行的戰爭一樣,我是站在世界這一邊,開放系統屬於全人類,開放系統屬於每一個人。比爾把世界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比爾所擁有的,另一部分不是他所擁有的。比爾想擁有比所有人多的東西,我是站在全人類這邊與比爾開戰。不是我與比爾開戰。

  三、"不投資中國是危險的"

  中國加入了WT0,GDP增長7%,這是一個發展迅速的市場,在全球經濟衰退的今天,中國已經成為亞洲經濟的引擎。因此,我們會繼續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即便是有一定的風險,但絕不會成為阻止我們前進的絆腳石,我一直認為不在中國投資的風險將會更大。如果我雇佣美國人坐飛機到中國來,這樣的投資可能不明智。但我們在中國雇佣中國人,鍛煉中國團隊,培訓這支隊伍,利用既有的開發技術、銷售技術,把產品銷售給中國,這是一個平衡的投資。只要我們不是在中國創建一個美國公司,而是在中國創建一個中國公司,我們就會做得非常好。很大的風險就是不在這兒投資,我們不會犯這種錯誤。美國的技術公司存在了五十多年,我們都是對的嗎?不是,我們也犯了很多錯誤,中國可以吸取我們的教訓,以發展得更好。我們有意推廣和中國企業的合作,幫助中國企業成功地轉型,使他們在全球的市場上競爭並得以獲勝。

品茶談富豪

  埃里森從小就是愛頂嘴、個性固執的家伙。

  --一位童年伙伴

那時,班裡哪個同學從哪裡來,一目瞭然,但是埃里森似乎與世隔絕一樣,你根本看不出來他是哪類人。他那時個子很高,有著橄欖色皮膚,經常會有幾顆青春痘,大家對他並不友善。

  --埃里森中學同學 希拉·梅黛·格特曼

埃里森做的任何事情分為兩種傾向,對那些信任他的人說謝謝,而對那些不信任他的人說滾蛋。

  --埃里森的一位老朋友

埃里森思維敏捷,他幾乎能推斷出心理醫生要說的話,我不敢跟他玩心理游戲,因為他總能贏,我想這也是為什麼他在商界如此成功的原因。

  --埃里森第一任妻子愛塔·昆妮

Oracle生逢其時。埃里森將市場放在第一位,其他所有的都靠後,擁有普通技術和一流市場能力的公司,總能打敗擁有一流技術和只有普通市場能力的公司。

  --一位矽谷資深人士

在矽谷這個競爭至上的地方,這裡的人通常把行業的規則等同於下棋。但是,埃里森卻不這麼想,他習慣把自己當成一個奮勇沖殺的日本武士。

  --原甲骨文公司執行官馬克·貝尼奧夫

埃里森希望自己被看做世界頂尖公司的領頭人,這也是他名垂青史的機會。

  --原甲骨文公司執行官 雷·萊恩

埃里森可能是電腦業中在進取精神、膽識魄力、堅強果斷、高傲自信等方面惟一能與蓋茨相媲美的首席執行官

  --美國《財富》雜誌

上帝與拉里·埃里森的區別在於:上帝認為他是拉里·埃里森。--《上帝與拉里·埃里森》傳記作者

皮爾·卡丹

從小裁縫到時裝帝國大亨

  皮爾·卡丹的名字早已風靡世界,然而中國人知道皮爾·卡丹則是近二十年的事。只要一提起這四個字,人們自然就會和那些亮麗時髦、新潮名貴的時裝連在一起,而時裝後面那些動人的故事卻知之不多。現在,我們就來揭開這時裝背後的神秘面紗。

  一、曲折的成長之路
  ☆一個痴迷服裝設計的小孩

  1922年7月2日,在義大利舉世聞名的水城威尼斯近郊的一戶貧苦農家,誕生了一個男孩,他就是後來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服裝設計師和著名的企業家的皮爾·卡丹。

  皮爾·卡丹的雙親都是普通農民,靠種植葡萄和在山裡開掘冰塊養家糊口。由於家裡收入微薄,初來人世的小卡丹就飽嘗了饑寒的痛苦。小卡丹只有2歲時,全家為了逃避貧窮和戰亂,踏上了背井離鄉的征途。幾經磨難,卡丹一家越過邊境,來到了法國,在法國小城市格勒諾布爾居住下來。從此,卡丹便具有了義大利和法國的雙重國籍。剛到法國,地生人疏、不懂法語的父親難以找到工作,家境日趨貧寒。幾年以後,父親終於在格勒諾布爾找到了工作,小卡丹在這裡度過了5年艱苦的童年生活。

  卡丹家族幾代都沒有人從事藝術工作,皮爾·卡丹卻從小對服裝充滿了興趣。1927年夏天的一個午後,小卡丹到離家不遠的街心花園玩耍,他看見一個富貴人家的小姑娘正在水池邊擺弄著一個布娃娃,就走了過去。恰在這時,小姑娘忽然拎起布娃娃,生氣地說:"我討厭這布娃娃的裙子,它的顏色太難看了。"隨即將布娃娃扔在草坪上,跑到別的地方玩去了。小卡丹拾起布娃娃,輕輕拍落沾在布娃娃身上的草葉,心裡想: "我一定要為它換一身新的衣裙,顏色要像鮮花一樣艷麗多彩。"晚上,小卡丹用了整整一個小時,給布娃娃做了一件非常漂亮的裙子。這是他的第一件作品,也使他第一次在服裝設計中體味到無比的興奮與喜悅。或許,這正是皮爾·卡丹日後走上時裝設計的原始動因。第二天,小卡丹抱著打扮一新的布娃娃再次來到街心花園玩耍,又遇到了那位富家小姑娘,就把布娃娃還給了她。

  那一年,皮爾·卡丹僅7歲。也就在這一年,由於父親在聖艾蒂安找到了一份推銷葡萄酒的差事,卡丹一家又開始了第二次遷徙,遷居至聖艾蒂安。1928 年,小卡丹進入當地一所小學就讀。但是,他的同學中很難有玩得來的朋友,學習成績也一直不好,得不到老師的賞識,父母為他的成績和前途擔心。然而,正是這種孤獨的環境下,小卡丹把原本應傾註於學習以及跟朋友交往玩樂的精力全都集中到了服裝設計方面,沒有人比他更痴迷於此。放學之後,他常常獨自一人在百貨商店櫥窗前徘徊、欣賞、比較著每一款服裝,品評它們的優劣得失。上課時,他也時常出神地想著某些新奇的服裝式樣,並把它們詳細描繪在筆記本上。在他的筆記本上,服裝設計草稿往往比課堂筆記還要多。就這樣,卡丹勉強地拿到了小學畢業證書。

  ☆一個勤奮的學徒工

  1934年,剛滿14歲的皮爾·卡丹放棄了學業,到當地的一家小裁縫店去當學徒工。他對這項工作十分滿意,工作也很投入。卡丹刻苦鑽研,心靈手巧,很快博得店老闆的賞識。因此,老闆主動將自己的技藝傳授給卡丹。他白天勤奮工作,晚上便去聖艾蒂安的一家小型業餘劇團當演員,這使他多少提高了藝術修養,而且也有機會接觸各種舞臺服裝的造型。兩年後,卡丹已不太滿意師傅的手藝和設計水平,而開始註意市面的一些流行款式,真可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到了第三年,卡丹覺得市面上流行的一般款式也不夠味,便經常別出心裁地設計一些新穎的服裝式樣,因此博得老闆家小姐的青睞。小姐非常欣賞卡丹的創作,不時請他為自己設計一些薄紗女裝,這使卡丹邁出了服裝設計的第一步。

  由於皮爾·卡丹對各種新鮮款式的服裝進行不懈地模仿和創新,他的技藝和鑒賞能力不斷提高。終於有一天,羽毛漸豐的卡丹感到聖艾蒂安再也沒有可以稱道和以之為師的服裝款式了。他已認識到:在聖艾蒂安這個狹小的地方,根本不可能培養出一個出色的設計者或上乘的演員,要想成為一名出色的服裝設計大師或一個著名的演員。只有到服裝世界的中心和法國藝術的中心巴黎去闖蕩。經過長期考慮。卡丹下決心去闖蕩巴黎。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一個揮之不去的巴黎之夢

  1938年深秋的一個夜晚,當皮爾·卡丹把自己的心愿告訴父母時,父母十分理解兒子的心情。父親和藹而又無奈地對兒子說: "孩子,家裡支持你的決定,年輕人就該到外面去闖一番天地。但是我們拿不出錢給你做路費,你就騎著我的那輛自行車上路吧。"不久,卡丹含淚告別了父母,帶上了乾糧,騎上父親那輛破舊的自行車匆匆上路了。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開始,巴黎正籠罩在戰火的硝煙之中。卡丹去巴黎的願望落空了,但他不願灰溜溜地返回聖艾蒂安,便決定去南部的維希試試。

  一到維希,皮爾·卡丹就險遭不測。當時天色已黑,還下起了秋雨,早已精疲力竭的卡丹身無分文,饑寒交迫。他正想找一個避雨處,突然幾個德國兵向他衝來,不問青紅皂白便把他抓了起來。原來,駐扎在維希的德國人為了防止游擊隊的襲擊,在全城實行了宵禁。卡丹就這樣糊裡糊塗地被關進了看守所。幸虧他不是猶太人,在被仔細盤問了兩天並挨了幾拳後,德國兵將他釋放了。

  在戰爭歲月里,人們不需要時裝。為了生計,皮爾·卡丹當過店鋪的伙計、紅十字會會計,甚至當過家庭男佣。幾十年後,卡丹在回憶起這段經歷時依然感慨萬分: "生活是睏乏的,到處是德國人的坦克。沒有水。沒有吃的,沒有歌聲,沒有歡樂。更談不上時裝。然而,我從不為生長在這個時代而後悔,因為時代教育鍛煉了我。教我懂得什麼是艱辛,使我能夠用不同於現代人的眼光看待人生。"

  有一天,皮爾·卡丹流浪到維希街頭,看到一家時裝店的櫥窗上貼著"招募學員"的廣告,便前去應試。由於他學過裁縫,因而很順利地被錄取了。正當卡丹慶幸自己找到了一個棲身之地時,一顆炸彈將那家時裝店夷為平地,老闆被炸死。幸好那天卡丹去進布料,否則難逃此劫。一連幾天,卡丹都心有餘悸。過了幾天,卡丹又來到市中心一家時裝店。老闆得知卡丹的身世和遭遇後非常同情,且看他有膽有識、手藝不錯,便同意雇用他。卡丹十分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為此,他勤學苦練,虛心求教,很快掌握了服裝設計、裁剪技術和豐富的專業知識。卡丹設計的服飾高雅大方、簡潔明快,裁剪技術也嫻熟自如、相當省料。三年之後,卡丹便成了該時裝店最好的裁縫。其問,他也時常抽空去看演員的表演,特別留心觀摩舞臺服裝,以把握那種給予觀眾鮮明印象的第一感覺,開闊自己的視野。

  自從到了維希後,皮爾·卡丹幾乎每天都在夢想去巴黎。他始終認為,只有巴黎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服裝設計大師的搖籃,只有到了那裡,才能實現自己平生的夙願。可是轉眼五個春秋過去了,戰爭非但沒有結束,反而愈演愈烈。卡丹期待在戰爭結束後便能馬上前往巴黎的夢想,看來在短期內難以實現了。什麼時候才能去巴黎呢?卡丹陷入了深深的苦惱之中。

  二、坎坷的創業之路
  ☆重闖巴黎之路

  1945年5月,殘酷的戰爭結束了,和平生活重新到來了,但皮爾·卡丹並未馬上得知這一消息。一天他在一家小酒店獨自悶飲,這時,一位老伯爵夫人過來與他交談。這位老夫人看卡丹打扮很時髦,想要知道卡丹著裝的來歷。當她知道卡丹身上穿的這套衣服是他自己設計、裁剪、製作的時候,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 "孩子,你會成為百萬富翁的,這是命運的安排。"原來,這位老夫人年輕時經常出沒於巴黎的上流社會,認識許多服裝設計大師和著名的時裝店老闆。於是,老夫人將巴黎帕坎女式時裝店經理的姓名和住址告訴了卡丹。臨走時,她拍著卡丹的肩膀笑著說: "苦惱什麼,年輕人?巴黎的仗早就打完了,你難道還不知道?"卡丹埋藏已久的生命之火被重新激起,再也沒有什麼理由能夠阻擋他去尋找失落已久的夢了。卡丹決定重闖巴黎,他說: "我當時從未想過要做個偉大的時裝設計師,我只知道我的夢在巴黎,就像所有自鄉間往大都市發展的年輕人,都懷著征服巴黎的願望。"

  皮爾·卡丹一踏上巴黎的土地,心情十分激動。這個他夢寐以求的理想之城,儘管遭受了戰爭的創傷,卻依然那樣雄偉壯觀。但此時的卡丹無心游歷巴黎的勝景,他根據老伯爵夫人所指點的方位,迫不及待地直奔巴黎帕坎女式時裝店。這家帕坎女式時裝店是巴黎一家著名時裝店,經常為巴黎等地的大劇院縫製戲裝。店老闆親自接見了卡丹,並對卡丹進行了面試。卡丹的裁縫技藝使店老闆大為驚訝,這家時裝店立即雇用了他。

  皮爾·卡丹潛心研究裁縫和設計技藝,不久為巴黎戲劇界設計了一批舞臺服裝,獲得很大成功。接著他輾轉到過瓦特維、巴昆、瑪塞、夏蒙、夏帕瑞莉、迪奧等男裝與時裝名店,技藝日臻成熟。特別是1946年到剛剛開張的著名時裝店"迪奧"工作後,學會了製作"高尚、大方、優雅"時裝的技能。迪奧是20世紀50 年代最著名的服裝設計大師,對歐美世界的服飾文化有著廣泛的影響,他在1947年2月推出以花冠線條為特色的"新風貌"時裝,立即轟動世界,使人們看到巴黎仍然是世界流行服飾靈感的源泉,喚醒了7年來一直被貴婦們遺忘的華麗之夢。人們評說: "迪奧是消除戰爭、毀滅不幸的中流砥柱。他的作品是敘述著未來、愛情和祭典的繡帷。"迪奧的"新風貌"非常具有"建築"風格,每件衣服都以胸罩調整胸型,並繫上腰帶,配合緊身衣,套上利用墊臀、襯裙來支撐的長白褶裙或下檔如花冠般敞開的長裙,成功地展現了女性的特有魅力。卡丹在迪奧的手下幹了4年,技藝的進步是可想而知的。

  ☆邁出了獨自經營的第一步

  考慮到皮爾·卡丹自己能設計、製作戲裝,而且當過臨時演員,藝術大師科克托和讓·馬雷在一次酒會上建議卡丹自己經營劇院。卡丹此時正在服裝界平步青雲,嶄露頭角,對這樣一個充滿誘惑和富於挑戰又極具風險的事業不敢貿然從事。但由於兩位藝術大師再三勸說並願意鼎力相助,卡丹決定進行這個新的嘗試。於是,卡丹在巴黎搞起了劇院經營,邁出了獨自經營的第一步。然而,年僅28歲的卡丹初涉經營,毫無理財經驗,很快便欠下一大筆債。好在卡丹明智而果斷地急流勇退。不過,這段失敗的經歷使卡丹懂得了經營的一些門道,使他學會了不少東西,為他日後的成功經營奠定了基礎。

  初涉經營圈即招致失敗的皮爾·卡丹並未一蹶不振、意志消沉,反而迸發出更加旺盛的鬥志。不久,卡丹便做起了成衣商。他加倍努力,憑著極為豐富的想象力,在成衣行業里設計出許多款式新穎的獨特時裝,很快便又恢復了元氣。這段成衣商的經歷也使卡丹認識到公眾市場的廣闊,對其日後走出專為富人訂製時裝的象牙塔影響很大。在皮爾·卡丹的成衣生意興隆之際,兩位好友科克托和讓·馬雷又鼓動他開設自己的時裝公司。他們認定卡丹日後的前途在於獨立經營時裝,便不計前嫌,勸說卡丹。卡丹心胸豁達,並沒有因劇院經營失敗而遷怒於他們。兩位好友的鼓勵又重新激起卡丹極強的成名成家欲望。經過仔細考慮,卡丹決定再度出山。 1950年,卡丹傾其所有,在巴黎開設了第一家戲劇服裝公司。這家戲劇服裝公司成為卡丹大顯身手的地方,也是卡丹帝國崛起的起點。

  1950年秋,皮爾·卡丹首次舉辦了自己設計的戲劇服裝和麵具展。廣告一打出,人們便奔走相告,蜂擁而至。卡丹的設計和製作一下子就抓住了人們的好奇心和不滿足於現狀的心態,使到場參觀的人大飽眼福。戲劇界的名流對卡丹精妙絕倫的戲裝設計和麵具製作贊不絕口,稱之為: "神工鬼斧的造作,戲劇裝飾的精品。"

  1953年,皮爾·卡丹又舉行了第一次個人設計時裝展覽。許多達官貴人、太太小姐聞風而至,展覽會門庭若市,氣氛十分熱烈。卡丹設計的第一批成套的時裝式樣,是一種紅色的羊駝毛大衣。展覽中,時裝模特配音表演,使展覽魅力倍增,參觀者流連忘返。這批色澤鮮艷、感觸柔軟、富有溫暖的感情色彩的成衣一投放市場,立即被搶購一空。卡丹的展覽和時裝上市,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皮爾·卡丹的名字赫然出現在所有的報紙上。

  ☆朝著自己的目標勇往直前

  皮爾·卡丹自1950年從迪奧時裝店獨立出來創業之後,事無巨細都由自己過問。在迪奧的援助下,他在創業之初便得到巴黎上流婦女的支持,在短期內奠定了獨立發展的基礎。為拓展自己的事業,1953年將時裝店遷到佛布格·聖哈諾街18號,在1樓開設"夏娃"女服裝店,接著又開設"亞當"男服裝店。在戰後新生代設計師中,卡丹一直處於領先地位。1954年他又推出水泡裝系列,以漂亮的造型而享譽世界。從此他介入時裝界的名流行列,與巴爾曼、卡斯僑、紀梵希、紀·龍雪、聖羅蘭齊名,成為繼迪奧之後著名的"先鋒派"服裝設計大師。

  法國時裝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其中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一貫崇尚豪華氣派、富麗艷亮。這種風格來自法國王室和貴族們的窮奢極欲,高級時裝店似乎天生就是為少數有錢人創造的。二戰後,這種傳統和特點也沒有根本改變。50年代初,整個巴黎只有23家服裝企業夠得上"高級時裝"公司的水平,其在全世界的顧客不超過3000人,有的衣服甚至只生產1套。可以說,那時的法國高級時裝業是一個離群脫俗的富豪特裝專供場所,市場極其有限,出路越來越窄。就在這時,皮爾·卡丹已敏銳地看到,戰後法國的婦女已開始走出家庭,參與活躍的現實生活,整個歐洲的社會消費大增。基於此,卡丹毅然提出了"成衣大眾化"的口號,把設計重點放在一般消費者身上,推出了一系列風格高雅、質價適度的成衣。卡丹此舉令許多人不解,為此他說: "我雖然是高級時裝設計師,但我有一股無法抑制的熱情,我要把自己設計的優良衣服大眾化,讓更多的婦女和男士能夠買得起、穿得上,使風格高雅的成衣面向人數眾多的消費者。"

  "成衣大眾化"在當時的法國是一種革命性的創造,它將徹底打破服裝界的森嚴壁壘和社會等級的嚴格限制,因而這一歷史性的創舉惹怒了皮爾·卡丹的同行。巴黎時裝界群起而攻之,說他離經叛道,有傷風化。有的甚至對他進行人身攻擊,說他"出身低下,無錢著衣"。更有甚者,巴黎時裝界的同行們居然聯手將卡丹逐出巴黎時裝女服辛迪加。面對同行的攻擊,卡丹反唇相譏,憤然宣稱: "我為什麼要只服務於公主、影星及貴夫人,而不能為普通人服務呢?我的目標是:除了面向富人,也要面向老百姓,為更多的人設計服裝。"可以說,卡丹的成功就在於他對時代發展的先知先覺和敏銳的洞察力,在於他敢於不斷向傳統和世俗挑戰,在於他對時機的及時把握。

  皮爾·卡丹被逐出巴黎時裝界辛迪加之後,仍是我行我素,朝著自己的目標勇往直前。他不但沒有從女裝成衣大眾化的創作中回頭,反而開始向男裝世界挺進。此前,法國時裝業完全是女人的天下,根本沒有男裝的立足之地,誰也無法更改這個保持了數百年曆史的法國時裝傳統。但來自義大利的卡丹不信這一套,敢為他人所不敢為,在巴黎掀起了一股男性時裝的風潮。這一次又招來了更大的非議,法國時裝界的一些保守人士紛紛攻擊他,說他破壞了夏娃獨有的風騷,打破了陰陽天設的格局,使服裝失去了本身的價值。面對傳統的偏見,卡丹毫不理會,而是沿著自己認定的方向,走自己的路。

  三、輝煌的成功之路
  ☆法國時裝業"卡丹時代"的到來

  皮爾.卡丹堅定不移地沿著自己既定的目標前進。1961年,卡丹首次設計並批量生產流行服裝。他設計的流行服裝,色澤鮮明,線條明朗,具有時代感、青春感、雕塑感。這種拋棄傳統、新穎別緻的大膽創新,給法國時裝界註入了新的活力。這次出色的設計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卡丹的名字再次遍及所有的報紙。人們對卡丹的設計風格給予了高度評價。一家報紙在頭版用《卡丹時代的到來》為題,概述了卡丹的設計風格及其歷史價值。文章說: "自50年代以來,卡丹形成了色彩明快、線條簡潔、具有強烈雕塑感的藝術風格,他把法國時裝從刻意華貴和珠光寶氣的沉重束縛中解脫出來,為邁向以後工業現代化的法國披上了輕捷的時裝。"作為新時代服裝業的弄潮兒,卡丹自然成為新聞界重點關註的對象。當一位年輕的女記者問及他的設計主張時,卡丹說: "我創作時,最重視顏色,因為色彩老遠就可以看到。其次是式樣,我喜歡純凈的線條。"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卡丹的生命活力和精神世界。法國時裝業的"卡丹時代"已經到來。由於皮爾.卡丹的成功和他給法國時裝界註入的朝氣和活力,1962年法國服裝業行會在所有會員的要求下,屈駕把代表法國服裝業發展趨勢的卡丹重新請回來,並請他出任行會的主席。

  1966年,皮爾·卡丹的系列童裝問世,並很快地遍及歐洲市場。他所設計的童裝怪異離奇,極富想像力。那一套套童裝圖案就像一個個兒童自己構想出的神話天地和五顏六色的夢境。這不僅打破了傳統童裝單調、平淡的陳舊形式,而且使法國童裝如同高雅時裝一樣,走向了世界。60年代末,卡丹又推出了一套婦女秋季套裝,以其款式新、質料軟、做工精而成了年輕太太和時髦姑娘的搶手貨,並再次轟動巴黎。1966年,在凡爾賽宮西側的普拉斯·布威創設了7層樓面的"卡丹·歐姆"成衣店。到80年代,在世界各地設有5000個銷售店,其中男裝占總營業額的40%,1年能賣出70萬件襯衫,30萬條皮帶,10萬套男裝,領帶占法國高級領帶市場的50%。在美國,僅卡丹男裝的技術轉讓費就高達1.2億美元,這在服裝行業的經營史上也是罕見的。

  因此同時,卡丹又開始對法國服裝行業呆板的經營進行變革。他首次在法國倡導轉讓設計和商標利潤提成7。10%的經營方式。這一經營方式不僅推動了法國服裝產量的增長,而且將法國服裝設計藝術推向了一個新高潮。

  ☆"本世紀歐洲最成功的設計師"

  皮爾·卡丹是個天才的服裝設計大師,曾三次獲得巴黎時裝最高獎--金頂針獎。這一大獎對於一個時裝藝術大師來說,就像奧斯卡電影金像獎對於一位電影演員一樣,一個人能有一次機會獲此殊榮,就是無比的幸運和光榮。1991年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他名譽大使頭銜。法國總統、義大利總統、日本天皇都曾向他授勛。尤其令他激動難忘的是,1992年,在他70歲高齡的時候,被提名入選法蘭西藝術品學院院士。卡丹感到欣慰的是,他的設計被當作藝術而得到了認可。正如他在人選儀式上的發言: "過去從來沒有人正眼相待在布堆中幹活的人,我能得到這項至高的榮譽,無疑是世人已將時裝設計者認定為正統藝術表現者,是給服裝設計者的最崇高的禮贊。" 這時,卡丹想起了50年前那位老伯爵夫人的預言,他這樣說: "是的,我的名字已經傳遍整個世界,我不再奢望任何名譽,但我不會滿足現狀,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我的設計也永遠不會停止。人生的奮鬥就是要創造最美好的生活,如果一個人為了起床而等待早展,為了睡覺而期待夜晚,那麼這個人一生將是可悲而又可憐的。"

  不過,每當皮爾·卡丹獲得成功的時候,總有些人因妒忌而心裡不痛快,繼而對卡丹進行抨擊,然後又偷偷地學做他的東西。對此,卡丹曾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說: "我已被人罵慣了。我的每一次創新,都被人們抨擊得體無完膚。但是,罵我的人,接著就做我所做的東西。"卡丹在逆境中學會了抗爭,他不僅使法國成衣風靡世界,而且使它成了法蘭西文明的一個象徵。

  美國《時代》雜誌在1974年12月23日以皮爾·卡丹為封面人物,並評論他為"本世紀歐洲最成功的設計師"。在素有"時裝之都"美稱的巴黎,強手如林,時裝潮流日新月異,卡丹認為,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之下,刻意求新,獨樹一幟,是使自己的時裝長盛不衰的主要辦法。多年來,大膽的設計和用料、新穎的款式和色彩、簡樸大方和幾何效果的立體造型美的獨特風格,使卡丹時裝無數次地走在時裝潮流的前列。他還特別善於從異國風情和文化中汲取創作靈感,豐富設計構思,推出適合當地人的著裝習慣、充滿異國情調的時裝新款式。卡丹公司每年都推出800多種新款式的四季時裝,使公司的主要經營項目保持著旺盛的活力。

  1995年歲末,'96夏季巴黎國際服裝博覽會又一次隆重地拉開帷幕。一群名模頭戴"卡丹"牌遮陽帽,身著"卡丹"套裙,踏著輕盈的一字步,婀娜多姿地走來了。頓時,整個大廳沸騰起來。人們驚奇地發現,有著50年時裝藝術生涯的皮爾·卡丹依然寶刀不老,他的創作更加爐火純青,他的富有新意的設計和模特旋轉的身Stag&協調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令人目不暇接,如痴如醉。前後50分鐘的表演彙集了卡丹的近100套新時裝,展示了這位著名大師的深厚功底和卓越才華。此時,年逾古稀、滿頭銀髮的卡丹坐在臺下,望著模特們俏麗的身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是的,我永遠忘不了最初的那段日子,一根針、一根線,伴隨著我的艱難奮鬥史。"

  ☆創建"卡丹帝國"

  皮爾.卡丹並不滿足於他在服裝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總想用他的雙手開創出更廣闊的天地來,創建一個豐富多彩的"卡丹帝國"。皮爾.卡丹除了設計時裝外,還設計傢具、裝飾品、日常用品、汽車和飛機的外部造型。在一次汽車展示會上,他為美國"卡迪拉克"牌豪華轎車設計了流線型車身,廣受好評。他為美國太平洋飛機公司設計的小型私人飛機的造型和裝飾,機身漆上鮮艷的黑、紅、白三色條紋,像是一隻彩色的蜻蜓,機艙內的佈置也給人以明朗、簡潔感。在巴黎著名的福博·聖·奧諾萊街上,坐落著法國的政治心臟--愛麗舍宮。就在她的身邊,聳立著聞名於世的"卡丹帝國"。在這個由十幾家性質不同的商店構成的一組形散神聚的超級"帝國"中,有一家叫"進化"的著名商店。這家商店整整三層,全部陳列著卡丹親自設計的作品,大至柜子、桌子、沙發,小至臺燈、鋼筆、餐具,產品造型新穎,光彩奪目,獨具匠心,酷似一座現代藝術品展覽館。皮爾·卡丹這樣說: "我可以睡卡丹的床,坐卡丹的軟椅,在我設計的餐廳里進餐,用我的燈照明。去劇院看戲或到展覽會參觀都可以不出我的帝國。"

  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創業,皮爾·卡丹終於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王國。他是世界上惟一擁有自己的銀行的時裝家。他在110多個國家獲得了150多種商品的 3500多個許可證。他熟悉自己的每一個車間、每一座工廠、每一個商店、每一家餐廳,他無論走到哪裡,都能像稅檢人員那樣敏銳地把握一切。正如卡丹所說: "我對全球的企業瞭如指掌,就像母親對自己的孩子一樣清楚。"

  皮爾·卡丹不斷拓展他的"帝國",將經營觸及延伸到許多領域。1981年,卡丹以150萬美元買下了巴黎協和廣場旁邊皇家路上的瑪克西姆餐廳。他請來專家將餐廳修飾一新,恢復了19世紀的風格,牆上畫的是希臘神話中的美麗女神,體現田園牧歌式的優雅、安靜、舒適的情調。他還聘請名師精心製作食品,培養招待人員,提高飯店的服務質量。這樣,整個飯店煥然一新,很快便成為巴黎大名鼎鼎的餐廳。經過幾年的苦心經營,瑪克西姆餐廳成為卡丹手中的又一張王牌。目前,東京、墨西哥城、新加坡、布魯塞爾、北京等都開設了瑪克西姆餐廳。

  時裝業和餐飲業是"卡丹帝國"的兩大支柱,皮爾.卡丹最終實現了自己的諾言: "執法蘭西文明的兩大牛耳(時裝、烹飪),面向全世界"。"'瑪克西姆'和'皮爾·卡丹'好比是戰車上的兩個輪子,它們載著我一直通向彼岸的目標"。

  ☆卡丹中國行

  皮爾·卡丹是一個有膽有識、喜歡冒險且具有創新精神的人,作為西方服裝藝術和企業的統一體,他第一個跨人大戰後還是廢墟的日本,第一個訪問仍處於冷戰期的莫斯科,第一個踏上急待開發的越南,也是第一個闖入中國大陸......卡丹說: "我永遠是第一,我討厭當第二的角色。"

  1976年,皮爾·卡丹第一次訪問中國。對卡丹來說,中國是一個既遙遠又陌生的國家,通往北京的道路並不平坦。然而,他憑著企業家的直覺,認定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於是,他不顧一些人的反對,毅然開始了中國之行。

  十幾年後,皮爾·卡丹在他的回憶錄中,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的情景。他這樣寫道: "我第一次的中國之行雖然沒有取得進展,但我並不灰心,我堅信,中國需要時裝。1978年底,我第二次去中國。在和中國的同行見面之前,我讓我的隨行人員穿上我設計的服裝,為的是給中國同行造成一個很深的印象。會談時,我看到在場有一位漂亮的女秘書,於是會談後,我斗膽提出請這位小姐試穿一下我設計的服裝。一個男人而且是一個外國人,讓一個年輕少女在大庭廣眾之下換衣服,這在當時的中國簡直可以說是大逆不道,然而,在我的執拗努力下,他們終於答應了我的要求。由於天氣寒冷,女秘書線衣毛衣穿了好幾層,顯得鼓鼓囊囊,當她在隔壁換好衣服重又站到我們面前時,人們驚異地發現,她好像變了一個人,原來西方人設計的服裝穿中國人身上也非常漂亮。於是,中國接受了我。1979年3月,我在北京和上海舉辦了我在中國的首屆時裝展。1980年,我的第二次中國時裝展在北京舉行......"

  從那以後,皮爾·卡丹在中國的經營一發不可收,請看下麵一組統計:1981年11月, "皮爾·卡丹"北京陳列館開館;1983年9月,瑪克西姆餐廳在北京正式開張營業;1985年3月,來華舉行時裝展;1989年12月,在北京設立第一家"皮爾·卡丹"時裝專營店;1990年9月,中國第二家"皮爾·卡丹"時裝專營店在廣州隆重開業;同年11月,在沈陽設立第三家"皮爾·卡丹"時裝專營店;1991年2月,在廣東佛山設立第四家"皮爾·卡丹"時裝專營店;1993年3月,在四川成都開設第五家"皮爾·卡丹"時裝專營店;1993年5月,參加'94中國國際時裝服飾博覽會,受到江澤民主席的親切接見;1994年4月,在成都舉辦時裝並舉行新聞發佈會;1995年,參加中國"風從東方來"時裝晚會......

  早在1983年時,皮爾·卡丹就如此坦言: "我是冒險家,我製造報紙第一版新聞已經40年了,事實證明我成功了。我的目標落在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中國,中國是一個正在變革的地方。不要說很久遠,即使在5年前(指1978年),我在中國開設餐廳的想法還是不可思議的事。這裡的政府和人民對新思想是有接受能力的。做開荒牛是我的願望,我願意為他們打開通往新思想的大門。"

  從20世紀70年代末皮爾·卡丹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第一個服裝設計進修班親臨授課至今,他已經二十多次來中國。皮爾·卡丹在中國掀起的服裝旋風,將一直刮下去。

  ☆多彩的生活

  皮爾·卡丹雖是一個世界知名的億萬富豪,但一生過著嚴肅簡樸的生活。他曾與著名影星讓娜·莫羅共同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但一直沒有結婚。晚年時期,他與年邁的姐姐同住一個公寓,他家裡甚至連照料生活的佣人也沒有,卻受到越來越多的人敬仰。

  皮爾·卡丹宣稱: "幸運的是,我的生命里除了時裝之外還有其它東西!"即便已是80歲的高齡,這個時裝業的"恐龍"始終保持著飽滿精力,一直全面掌管生意。他最新的瘋狂行為是:讓人建造了一個奇異的建築"Palais--bu11e",就像一件雕塑作品、一個洞穴或一個宇宙空間站,由羅馬尼亞建築師安蒂·洛沃格在濱海泰烏勒建成。他最新的冒險行為是:經過20年的商談,終於買下了佛羅倫薩附近的一眼泉水(這個地方因曾在達·芬奇的畫中出現而享有盛名),這樣這裡每月可以出產100萬瓶"冒泡的低礦物礦泉水",貼上"馬克西姆"的商標後出售。他最新的愛好是:修複了薩德侯爵城堡,併在此舉辦了一場音樂會。他的理想住所是:威尼斯的布拉加丁宮,"卡薩諾瓦曾在這裡住過",他將此處進行了豪華修複。但無論如何,時裝對於皮爾·卡丹來說什麼時候都不可或缺。他說: "這是我的首要工作。每天早上我都要去車間,就好像染了毒癮一樣。"

  世紀之交,皮爾·卡丹又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他向新聞界宣佈,將出資7500萬美元,用以修複古埃及人的驕傲--亞歷山大燈塔。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古埃及亞歷山大燈塔,始建於公元前3世紀,塔高120米,後來在一系列地震中倒塌。此次將要修建的亞歷山大燈塔,位於埃及亞歷山大港東端,瀕臨地中海,該塔高150米,底座邊長9米,呈金字塔式的方尖碑形,於2000年建成。皮爾·卡丹說: "這不僅是我送給埃及人民21世紀的禮物,也是我獻給全人類的千年禮物。"該塔被命名為"和平燈塔",希望全世界人民和平相處,共用未來。這就是一個熱愛世界的傑出時裝設計大師和企業家向新世紀的獻禮!

財富是怎樣煉成的

  皮爾·卡丹是法國乃至世界最偉大的時裝設計大師,是創新和冒險的奇才,堪成當今世界的風雲人物。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的皮爾.卡丹,在童年時代就顯示出服裝設計的天才,7歲時就完成了他的第一件時裝作品。此後,他隻身闖蕩巴黎,在服裝行業不斷推陳出新,開創了服裝業的卡丹時代。同時,卡丹還以自己的經營天才,建立起服裝、餐飲、傢具等幾十種產業帝國--卡丹帝國,他也因此成為財富巨子。

  1988年,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一位美國記者問皮爾·卡丹:"卡丹先生,你的'卡丹帝國'實力雄厚,家財萬貫,您知道您現在到底有多少資產嗎?"卡丹聳聳肩,然後慢條斯理地說: "我這人一向對統計數字不感興趣,我的帝國如此之大,大得連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資產。"皮爾·卡丹成功致富,那麼他的財富是怎樣煉成的?

  一、百折不撓,艱苦創業闖出一片新天地

  皮爾·卡丹出身於貧困家庭,從小就培養出毫不氣餒、頑強拼搏的堅強意志。他2歲時就隨家人為了逃避貧窮和戰亂,踏上了背井離鄉的征途;他14歲時就放棄了學業,到當地的一家小裁縫店去當學徒工;他l6歲時就獨自離家闖蕩,為了生計,當過店鋪的伙計、紅十字會的會計,甚至當過家庭男佣。苦難的經歷並沒有磨滅他固有的天性。

  理想的焰火在醞釀了多年以後,終於找到了突破口。 "二戰"後,皮爾·卡丹來到了夢寐以求的花都巴黎,成了一名出色的高級時裝設計師。但是,他並沒有以此滿足,他要接受新的挑戰,那就是邁出了獨立經營的第一步,在巴黎搞起了劇院經營。現實是殘酷的,絲毫不懂經營的卡丹雖然有幾位好友的支持和幫助,可還是沒能避開失敗的重創,等他開始對商業、理財稍有感悟的時候,已是"重債之身"了,那時卡丹才28歲。初涉經營圈即遭遇失敗的卡丹並未一蹶不振、意志消沉,反而迸發出更加旺盛的鬥志。不久,卡丹便做起了成衣商。他加倍努力,憑著極為豐富的想像力,在成衣行業里設計出許多款式新穎的獨特時裝,很快便又恢復了元氣。1950年,卡丹傾其所有積蓄,開設了第一家戲劇服裝公司,這是卡丹大顯身手的地方,也是卡丹帝國崛起的起點。創業之路佈滿荊棘,只有百折不撓、頑強拼搏的人才能達到成功的巔峰,皮爾·卡丹就是這樣一個孤獨的冒險的成功者。

  二、大膽創新,把高雅服裝推銷給廣大民眾

  皮爾·卡丹取得藝術和經營上的成功,其中最重要的競爭要訣,就是奉行"讓高雅大眾化"。20世紀60年代後,新技術革命推動了生產力的空前發展,各資本主義國家新的社會政策和稅制政策相繼出台,社會兩極分化大為縮小。社會財富的分配變化為政治"民主化"傾向奠定了基礎,而這種"民主化"的風潮也波及服飾文化,對法國傳統時裝是一個衝擊。法國時裝之所以名揚四海,是由於受到路易十五時代奢華時尚的影響,而這種奢華之風又滿足了歐美上流社會標新立異的心理需求。高級時裝從來都不惜工本,大師們追求的惟有藝術效果。如夏奈爾一次設計的服裝縫製了20天,修改了35次,但最後還是在挑剔的眼光下淘汰了。至於選料的質地、數額,那更不是考慮的因素。故高級時裝的消費層只有國際上流社會的皇族貴族、演藝明星和富商巨賈。隨著貴族階層的沒落,華貴時裝的消費層就慢慢縮小了。皮爾·卡丹順應時代變遷大潮,在60年代與辜耶基、聖羅蘭一起,成為高級時裝界的三大主角,其特點是"讓高級時裝大眾化"。迎合民眾的品位。高級時裝從此走向年輕化、自由化、多元化。

  當時的服裝界的剽竊和仿製現象較普遍。皮爾·卡丹認為,與其讓自己的作品被人"抄襲",還不如轉讓技術以獲利潤,這樣又能使自己的服裝藝術為廣大民眾所享受。於是他把設計方案賣給廠家生產,把商標使用權轉讓給經營者。廠家買到專利權商標使用權後,可以生產他設計的高雅服裝,並貼上"卡丹"商標,而他則在合同中得到7%~10%的轉讓費。

  三、積極改革,推進服裝業的多角化經營

  皮爾·卡丹在經營上也是十分成功,他對傳統服裝業的經營結構進行徹底改革,使之向成衣業和多角化經營方向發展。 "成衣"一詞源於英語ReadytoWear,意即"已經製成準備穿的衣服"。年輕一代倡導個性和自由,當然不喜歡時裝的約束,他們都願意到商店裡選購不受節令和款式限制的成衣。由此成衣業開始發展起來,而皮爾·卡丹的成衣業取得巨大的成功,因為其成衣造型新穎別緻,價格又很低廉。

  皮爾·卡丹在1970年創立了"研究中心",除了創作服飾外,研究多種工業設計,為公司的多角化經營創造了條件。他在1977年開始發展傢具設計業,首次舉辦大規模的現代傢具展。1979年開始經營巴黎的瑪克西姆(又譯"美心")這一舉世聞名的大飯店,他後來把"瑪克西姆"這一金字招牌打到布魯塞爾、倫敦、紐約、蒙特卡羅、東京、悉尼、芝加哥、洛杉磯等世界大城市。皮爾·卡丹的許可事業在1974年為120項,有280家工廠,從業人員2500人,遍佈40個國家,年營業額為1.2億美元。到了1986年,他已在世界95個國家中擁有750項許可事業,相關企業達580餘家,年營業額高達70億法郎,從業人員17萬人。"卡丹帝國"的經營包羅萬象,上至飛機設計,下至小家電、魔方和巧克力。在"卡丹帝國"的多角化經營中,全冠以"皮爾·卡丹"名號。

  皮爾·卡丹在經營管理上實行集中決策、放手經營,從而保證了企業決策的效率和經營的活力。卡丹公司並不實行股份制,也沒有設董事會,皮爾·卡丹本人是企業的惟一股東和財產擁有者。他精力過人,設計、生產、經營、財務及人事的一切重大問題,全部由他一個人決定。在用人方面,他不重學歷,只重真才實學和實際能力。尤其對於年輕人,看準了他就出高薪錄用,並予以重用,讓他大膽去闖。

皮爾·卡丹談成功要訣

  1.我從頭到尾學

  我是從頭到尾學這個行業的。我喜歡把一件衣服從頭到尾地完成,從畫圖、剪裁、縫合、試樣,直到銷售。

  2.時代教育、鍛煉了我

  生活是睏乏的,到處是德國人的坦克,沒有水,沒有吃的,沒有歌聲,沒有歡樂,更談不上時裝。然而,我從不為生長在這個時代而後悔,因為時代教育、鍛煉了我,教我懂得什麼是艱辛,使我能夠用不同於現代人的眼光看待人生。

  3.工作使我愉快

  工作使我愉快,休息使我煩惱。我從來沒有停止過創新。如果需要設計兩年的服裝,我就專心致志,全力以赴。沒有任何東西、任何人能夠使我離開工作間,每天晚上我多次醒來,多次起床。一有靈感我就趕快記錄在案,免得它倏然而逝。

  4.我選擇了事業

  我喜歡孤獨,孤獨是我創作靈感的源泉。家庭和事業,二者只能擇一。如我結了婚,生了孩子,我也會成為一個好丈夫,好父親,但是我選擇了事業,這不是逃避,而是現實,我從不後悔。對我來說,工作是超乎義務之上的快樂。如果把工作僅僅看作是義務的話,那我永遠不會成功。

  5.我不會滿足現狀

  是的,我的名字已經傳遍整個世界,我不再奢望任何名譽,但我不會滿足現狀,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我的設計也永遠不會停止。人生的奮鬥就是要創造最美好的生活,如果一個人為了起床而等待早晨,為了睡覺而期待夜晚,那麼這個人一生將是可悲而又可憐的。

  6.我要把自己設計的優良衣服大眾化

  我雖然是高級時裝設計師,但我有一股無法抑制的熱情,我要把自己設計的優良衣服大眾化,讓更多的婦女和男士能夠買得起、穿得上,使風格高雅的成衣面向人數眾多的消費者。

  7.為更多的人設計服裝

  我為什麼要只服務於公主、影星及貴夫人,而不能為普通人服務呢?我的目標是:除了面向富人,也要面向老百姓,為更多的人設計服裝。

  8.成功戰車上的兩個輪子

  "瑪克西姆"和"皮爾·卡丹"好比是戰車上的兩個輪子,它們載著我一直通向彼岸的目標。

  9.我對全球的企業瞭如指掌

  我對全球的企業瞭如指掌,就像母親對自己的孩子一樣清楚。

  10.我是冒險家

  我是冒險家,我製造報紙第一版新聞已經40年了,事實證明我成功了。我的目標落在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中國,中國是一個正在變革的地方。不要說很久遠,即使在5年前(指1978年),我在中國開設餐廳的想法還是不可思議的事。這裡的政府和人民對新思想是有接受能力的。做開荒牛是我的願望,我願意為他們打開通往新思想的大門。

格蕾特·拉赫納

從學徒女工到德國郵購女王

  女人也能夠成功,格蕾特·拉赫納就是最好的例證。她從商業上的小學徒到德國郵購女王,歷經艱辛,這是常人難以想像的。這表明,付出勞動及對職業的熱愛使人創造出驕人的成績。她將塵蘭克人的開朗與機敏,與一位具有全球思維的女企業家的構思結合起來。

  一、做過學徒工
  ☆貧窮家庭的女孩子

  1911年10月20日,格蕾特·拉赫納出生於德國紐倫堡西北6公裡的菲爾特一個貧窮的家庭。菲爾特在20世紀初已經是一座初具規模的工業城市,僅生產鏡子玻璃的工廠就有一百多家,商業氣息非常濃郁。格蕾特有四個兄弟姐妹,兩個弟弟漢斯和卡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陣亡了,兩個姐姐叫瑪麗亞和貝蒂。父親因里希·拉赫納是一名鐵匠的幫工。

  由於母親必須工作,所以格蕾特主要是在外祖母家長大的。居住空間相當狹窄,她與外祖母睡在一個房間內。外祖母和格蕾特的一個舅舅住在一起,這個舅舅是一家飯館的老闆。年幼的格蕾特總是被舅舅拉到飯館里去做沖洗盆子、啤酒壺之類的輔助性工作,當然舅舅也照顧這個外甥女。

  格蕾特的家境並不寬裕,吃的東西非常匱乏,她小時候長得非常瘦弱。格蕾特上學時,金髮的小姑娘看起來很纖細,幾乎有些營養不良的樣子,她的一位任課女教師經常偷偷地送奶粉給她吃。由於家裡經常吃不飽,格蕾特還經常帶著自己的弟弟去這個地區的農民家乞討,但都是空手而歸,以至於她常常說這個地區的農民" 最壞和最吝嗇"。幾十年以後,格蕾特捐款給菲爾特共濟會的分會,因為她小時候經常在那裡得到吃的東西。

  格蕾特後來成了富有的女老闆後,她不否認自己的過去,她與姐姐瑪麗亞、貝蒂以及她們的孩子們一直保持著接觸,並一起照料著他們父母的墳墓。

  儘管生活在貧窮的家庭,格蕾特卻有良好的修養和素質,學習成績也是班級里最優秀的,這要歸功於其外祖母,是外祖母那樂於助人的精神與對宗教的虔誠塑造了她。

  ☆15歲當上學徒工

  格蕾特·拉赫納本來想當幼兒園的保育員,但沒有錢去學習,只好放棄了。1927年的一天,格蕾特聽人講,批發商古斯塔夫·希克丹茨開辦的小百貨批發公司正在招聘一名學徒女工。根據外祖母的建議,年僅15歲的格蕾特便到批發店去毛遂自薦,她給人一個活潑、機靈的印象,立即被錄用了。時隔不久,32歲的商人希克丹茨在菲爾特創辦了一家客萬樂郵購公司,客萬樂在德語中就是源頭、源泉的意思,其宗旨是以批發價格零售顧客供貨。學徒女工格蕾特也被調進了這家新的公司。

  在客萬樂郵購公司里,格蕾特與其他幾位學徒女工一起忙碌地工作,而且常常工作到深夜。據格蕾特自己回憶當時的情況: "並沒有像今天15歲的孩子那樣成熟,而且非常乖,圍著藍色的圍裙。""工作從7點鐘開始,經常在晚上9、10點鐘才結束。""那時,沒有工會詢問這樣做是否已被允許。那時說的是:你如果想得到麵包,你就在這裡留下來!"格蕾特的工資很低,每月僅得到21個帝國馬克,她把其中的15個帝國馬克交給家裡。

  老闆希克丹茨的第一個妻子安娜·希克丹茨是這些學徒女工的老師,她為她們演示怎樣將箱子包裝起來,怎樣郵寄包裹,怎樣打掃店堂,怎樣填寫郵政匯票,怎樣記賬,等等。

  客萬樂郵購公司在建立後的幾年內以薄利多銷經營原則,一米本色粗布賣9芬尼,一米白布賣18芬尼,用來吸引男士的特價商品是大沿帽、外衣、領帶、燈籠褲和長襪,都賣9.95馬克。這種特價商品的來歷是很有意思的。有一家織布廠向英國出口的商品因訂貨人失去支付能力而沒了買主,破產威脅著這家織布廠。客萬樂老闆希克丹茨在聽到了這一消息時,答應以立即支付的方式買下這座布匹倉庫,價格當然是便宜的。然後再用這些廉價布料製作成上衣和褲子作為特價商品,由此引發了一次訂貨的浪潮。

  客萬樂郵購公司還進行廣泛宣傳。格蕾特從開始起就為客萬樂刻制商品目錄,這在起初就是印在普通紙上的"價目表"。商品是畫上去的,不是照片。為了加強宣傳效果,她和其他人在一起一直乾到深夜,用毛線的樣品製作樣本。女顧客們在購買之前可以看到和摸到商品,客萬樂發展成了一家重要的毛線郵購公司。

  ☆工作之外照料老闆的孩子

  客萬樂郵購公司老闆娘安娜·希克丹茨對格蕾特·拉赫納這位姑娘的印象很好,非常關心她,並經常帶她一起到居住地達姆巴赫去。希克丹茨家有兩個孩子列奧和路易斯,見到這些可愛的孩子她欣喜萬分,孩子們給這位年輕的學徒女工帶來了快樂,因為她從小的理想就是當一個幼兒園的保育員。老闆娘安娜看到格蕾特這樣喜歡孩子,就讓她在工作之外照料列奧和路易斯。

  天有不測風雲,一場災禍突然降l臨到老闆希克丹茨的頭上。1929年7月13日,星期六,老闆希克丹茨一家去慕尼黑旅行,不幸遭遇了意外的汽車撞車事故。老闆娘安娜·希克丹茨和兒子列奧在這次汽車事故中喪生,孩子的祖父列奧·希克丹茨幾天之後也因身負重傷而死去。老闆希克丹茨和一名會計及會計的妻子在車禍中受了重傷,但幸存了下來,小女兒路易斯奇跡般地沒有受傷。

  周末去慕尼黑旅行的這次事故"是如此地不可理解",格蕾特後來回憶說: "我簡直不能相信,本來是讓我一起去的。但是對待我一直像母親似的安娜·希克丹茨在幾周以前就送給了我一張音樂會的票......這樣,她們沒有帶我,而是帶著在達姆巴赫管家的那個小姑娘去了。"

  老闆希克丹茨在醫院里躺了好幾個星期,由他的姐姐麗絲爾在此期間掌管公司的事務,格蕾特去精心照料他4歲的女兒路易斯。經過較長時間的休息,希克丹茨又來到公司上班了。前一段時間希克丹茨非常消沉, "我們都覺得希克丹茨先生不想再幹了"。是格蕾特以特有的方式使這位情緒低沉的老闆振作了起來,她說: "我很快樂,年輕而有活力,......我相信,我重新給了古斯塔夫·希克丹茨以向上的力量。"

  ☆活躍的"格蕾特小姐"

  格蕾特·拉赫納滿師以後,公司里的同事經常稱呼她為"格蕾特小姐"。她主要在會計部門工作,在那裡她和兩位學徒的女工在一起。當她能參加採購談判時,就像中了魔似的。

  客萬樂郵購公司不斷擴展,致使房子不夠用。1931年弄到了菲爾特91號至95號的房子,後來又租到了對面的業務大樓。第二年公司買下了炮兵大街一家破產鞋廠8000平方米的地皮。客萬樂郵購公司的價目表不斷地加厚,1932年出版時擴大到16版,並加上《客萬樂最新消息》的報頭。這種目錄的印刷數量同樣增長得很快,1928年的價目表印刷了3萬份,到了1932年底印刷數量已經達到了約15萬份。

  格蕾特在企業之外也很活躍。她上培訓班,學語言。她說:"我一輩子都要學習、學習、再學習。我一直欽佩科學家和研究人員們的成績,欣賞藝術家、詩人和作家們的作品。所以,學生時代我最不舒服的時刻,是不得不眼看著同學們如何升人高一級的學校去了,而我,班上最優秀的學生,卻沒有錢上大學。後來,我試圖補上這一切。我努力使自己在很少的業餘時間內掌握儘可能多的知識,包括學習外語。從很少的零用錢中我攢錢上了鋼琴課,買了鋼琴。"

  客萬樂郵購公司總部遷到炮兵大街後,格蕾特也搬了過去。老闆希克丹茨越來越多地讓她參加採購談判。公司又開始了大規模的新建工作,商品的花色品種擴大了,顧客不僅可以訂購紡織品,也可以訂購普通的日用品,如剃鬚膏、水果刀、鉛筆等。在炮兵大街公司的工房還安裝了一條包裝流水線,每天最多可包裝 15000件包裹。新的工房內有100多名工作人員在工作。在30年代初的經濟危機中,客萬樂重點加強廣告宣傳和能快速印刷價目表上。好的價目表依然是少見的,但還是有一些,如: "全德國沒有一家公司,能以這種價格向您供應具有這麼好和這麼令人驚奇的質量的亞麻明星混紡線。"還如:"客萬樂商品驚人地便宜和優質。"或"要訂貨你就要馬上去!因為價格驚人地便宜!"

  二、當上女老闆
  ☆與老闆結婚

  古斯塔夫·希克丹茨有意培養格蕾特·拉赫納,格蕾特天資聰明,學習努力,進步很快。在業務上,格蕾特越來越成為希克丹茨重要的幫手,出差經常帶上她一起去。格蕾特與老闆希克丹茨在一起工作時間長了,兩個人之間也由此產生了感情,有了密切的關係。

  公司員工們對老闆與從前的學徒女工之間的戀情並不感到驚訝,希克丹茨前妻子的親戚對這件事卻是更多的批評。潮起潮落,冬去春來,這一段老闆與女工之戀波瀾不驚地繼續著。

  1942年6月8日,當時31歲的格蕾特與老闆希克丹茨在菲爾特的聖保羅教堂里舉行了隆重的婚禮。新娘子格蕾特年輕、漂亮、自然、有活力,吸引著眾人的目光。此後,每當希克丹茨開著車內坐著格蕾特的鷹牌或賓士牌轎車駛過時,菲爾特人看到後既好奇又嫉妒,格蕾特已經成了他們這個小城市裡"大世界"的化身。

  成為古斯塔夫·希克丹茨的年輕夫人後,格蕾特就成了公司老闆的第一工作人員,並領導著採購業務的工作。1943年10月20日。在格蕾特32歲生日的那一天,也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女兒瑪德萊娜在紐倫堡婦產醫院一個防炸彈的掩蔽部內誕生了。由於有了孩子,從1943年起格蕾特與丈夫及女兒主要居住在紐倫堡以東約30公裡的中法蘭克小城赫爾斯布魯克,那裡他們有一幢周末度假用的房子。

  ☆從丈夫的陰影中走出來

  在20世紀30年代,客萬樂郵購公司發展迅速。1934年,公司自稱是德國最大的毛線郵購公司,在顧客卡片庫內列有25萬個名字。從1935年起,公司提供了分期付款的經營方式。1936年公司有基本顧客100萬,到1938年9月這個數字翻了一番。那時有工作人員600名,主要是女性。1938年,公司營業額達到4000萬帝國馬克。客萬樂郵購公司老闆希克丹茨成了當地二名著名的大企業家。但是,這時德國國內形勢發生了變化,希特勒領導的納粹黨勢力迅速膨脹。1935年10月1日,古斯塔夫·希克丹茨成了納粹黨菲爾特市委委員,後來有證據證實希克丹茨作為知名的企業家是被大工商業家--當時的菲爾特市長--弗蘭茨·雅科布強迫接受這個職務的。戰後在他的辯護詞里寫道,他沒有將納粹黨看成是政治上的危險,而只將其看成是對他企業的危險。

  對於客萬樂郵購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情況,格蕾特後來對親信講得很少,她只是說,一直到1943年8月10日夜晚炮兵大街內的企業被百分之九十破壞為止,一切運轉"正常"。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客萬樂郵購公司老闆希克丹茨卻被納粹黨的陰影籠罩著。從1945年起,希克丹茨被暫時禁止從事職業活動,因為他被懷疑是納粹分子。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49年春天。事實上,客萬樂郵購公司經歷了30年代的增長到戰爭結束時已一無所有。希克丹茨曾利用政治上的關係使企業發展起來,但他在政治上的作用和他本人的信念一直不清楚。紐倫堡歷史學家亞歷山大·施密特這樣評價: "無論如何人們可以說,客萬樂的老闆是很聰明的,因而他沒有在1944年成為納粹黨狂熱的追隨者。"在德國菲爾特出生的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也為希克丹茨辯護: "我青年時代的菲爾特是一個小資產階級的城市。誰都認識誰。我知道,我的母親總是說,希克丹茨家庭屬於菲爾特最正派的家庭,她沒有理由說他們任何的壞話。"

  1949年4月29日,巴伐利亞州資產管理局把對客萬樂、佩服公司和蓋斯曼釀酒廠的完全支配權歸還給了希克丹茨。作為希克丹茨的夫人,格蕾特逐漸從丈夫的陰影中走了出來。

  ☆負責採購的女老闆

  格蕾特又回來工作了。從1949年起,她出來負責傳統的採購業務之外,還特別負責價目表的工作。這種價目表仍然叫作《客萬樂最新消息》,1949年4 月的頭版上寫道: "我們終於又能夠向我們久經考驗的忠實顧客們提供頭等好的商品了,其價格低得如此令人吃驚,以至於真值得儘可能快、儘可能多地去訂購商品。"

  50年代初,客萬樂公司的採購部門只有三四個代理人分別負責紡織品、毛線和諸如傢具的所謂硬商品門類。格蕾特對負責採購工作十分投入,她經常把部門經理找到辦公室商量工作,也常常把採購部經理以下的員工叫來談話。

  在客萬樂公司,業務又恢複發展了。1949年6月22日,在菲爾特的內城,希克丹茨百貨公司開張了。郵購公司可以在這裡把它的商品提供給當地的顧客。聖誕節期間,在那裡曾用這樣的口號進行宣傳: "要想燈火通明,請到希克丹茨來!"格蕾特與丈夫經常去作商業旅行。提供的商品不斷增加,新的供貨商也不斷地加入進來。晚上希克丹茨經常催促著說: "格蕾特,現在我們該回家了。"

  客萬樂郵購公司在戰後的第一年就已經成為一個巨人。1950年營業額已經達到了1200萬馬克,在顧客卡片庫中已經存儲了10萬個地址。第二年以 4060萬馬克的營業額達到了戰前的最高紀錄。50年代中期,在公司貿易部門的員工約有1800人,在公司的眾多工廠里還有員工數千人,顧客達到300 萬。基本需要滿足以後,負責採購的女老闆格蕾特在不斷尋找消費者所需要的新商品。1954-1955年,啟行車和傢具進入了郵購範圍。1959年,在格蕾特的推動下,公司第一次提供縫紉機,縫紉機至今在客萬樂的商品中仍是很暢銷的。

  ☆實現自動化和電子化

  由於郵購業務的快速發展,客萬樂郵購公司很快便達到了其能力的極限。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即在業務高峰期間,在該地區的勞動力市場已經找不到足夠的女工去乾包裝工作了。於是,格蕾特與丈夫請來了一位專家,這位專家帶領著35名工程師,用了兩年時間,研究出了一個全新的運輸與後勤系統。緊接著,在菲爾特重新建造了一幢180米長、外觀巨集偉的郵購大樓,在新的郵購大樓安裝了由電腦控制的自動設備。1956年3月在新的郵購大樓隆重投入使用時,來參觀訪問的人都被帶有上千米傳送帶的自動設備弄得驚呆了,這些傳送帶就像被一隻無形的手推動著和控制著。

  工廠建立在一個水平與垂直運動的系統上。10部牆式連續單向運轉的電梯在倉庫各層之間運動,在電梯的各個格子里都輸送著郵購的商品。在一樓,商品被輸送到一條收集傳送帶上。一位記者記錄到: "通過一種很巧妙的辦法,商品落到了收集傳送帶上正確的箱子里。這樣,在收集傳送帶的末端,各個顧客所訂的不同的商品便被擺放到一起了。"許多工序都已經自動化了,一臺專門為新的包裹廠設計的機器每小時可拆7000封信。

  1957年,客萬樂郵購公司行政部門也有了電腦,這在當時是很少有的設備,它可以馬上調出重要的信息,如訂貨、計算和商品擺放過程以及顧客的流動和消費趨勢。這些數據對郵購公司來說非常重要,尤其是倉儲的數量與訂貨的數量,可以說是郵購公司的核心數據。格蕾特與丈夫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閱讀這些數據的列印件,希克丹茨說: "我仔細地看著報告中的這些數,而且主要是看財務往來、顧客訂貨和商品運行三項的控制數。如果訂貨的節律與倉儲的運行總是同步進行,那是很理想的。如果二者不一致,則必須立即作出決策。"

  三、客萬樂夫人
  ☆丈夫去世,接管公司

  1977年3月27日,格蕾特的丈夫、客萬樂郵購公司的創始人古斯塔夫·希克丹茨因心臟病去世,享年82歲。在此之前的幾年內,他還作了兩次重大的髖部手術。在菲爾特的聖保羅教堂里舉行葬禮

  時,菲爾特有數千人到大街上送別,在這座小工業城市裡,在經營管理方面大概除了無線電先驅者馬克斯·根德之外,幾乎沒有任何一個人像他幹得這樣成功。

  一直到希克丹茨去世前不幾天的時候,在企業里都可以見到他。在前幾年他就承認:"我簡直離不開客萬樂。"格蕾特在最後階段接過了她丈夫的責任,這對客萬樂創始人來說並非是很高興的。有一位記者這樣報道: "希克丹茨早上去游泳池,格蕾特先去了辦公室,並已經在那裡指揮起來。"這位記者還講到,希克丹茨有一次抱怨說: "格蕾特在做她想做的事,不再問我了。"

  希克丹茨去世後,格蕾特成了孤單單的一個人。她接管了一家訂貨渠道好的、擁有80億馬克營業額和4.2萬名工作人員的大公司。這家公司是她親自參與建立起來的,她熟悉它的每一個角落。

  格蕾特終於成為了客萬樂郵購公司的最高領導人。在1977年秋冬目錄中,她在封面處用彩色照片介紹著自己, "在這期目錄的引言中第一次缺少了我丈夫的簽名", "客萬樂夫人"向她的顧客們宣告。她似乎十分自然地在客萬樂郵購公司的名片中成了她丈夫的接班人。

  這時候,格蕾特雖然65歲了,但從業務中退下來對她來說是根本不可能的0她在丈夫死前不久說過: "有時我想逐漸地將一些任務移交給年輕一代。但我的工作人員卻不願我這樣做:我們還需要您,您必須繼續留下來。另外,說老實話,我還根本不想退下來。"她補充說, "我覺得我自己與我的工作人員及整個企業還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繼續乾,比我退到私人生活中去會給我帶來更大的快樂。這裡是我的世界。"

  ☆忙碌的"客萬樂夫人"

  在客萬樂郵購公司這家巨型貿易公司的最高領導崗位上,格蕾特是怎樣工作的呢?又如何把握全局呢?格蕾特從一開始就強調,她只是在小組工作中與一個好的參謀部一起接受這個職務的,工作人員的骨幹仍然留在他們的崗位上,相互交織的集團的領導機構也仍然保留著。公司主任法律顧問格鮑維爾說: "在這方面,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即使在發生什麼重大事件時同樣會如此。"

  格蕾特在最高領導小組中很民主,讓工作人員們在那裡放開手乾,尤其關心她從中起家的採購領域。她沒有改變自己的性格,大家仍然喜歡接近她,她像從前一樣明確地說出自己的意見。業務中的事情對她來說並不是陌生的,因為她很久就已經出現在客萬樂公司的各級領導機構中了。陌生的是她必須將最高管理人員的意見彙集起來,然後作出決策。當有人事問題懸著要解決時,她會徹底地研究新的工作人員的情況。

  格蕾特不僅順利地接管了公司的最高領導崗位,而且把公司引進到一個新的天地。就在格蕾特登上客萬樂最高領導崗位的這一年,這家巨型貿易公司取得了迄今為止最大的成功:稅前利潤翻了一番,達到了1.09億馬克。整個貿易集團1977年的營業額為70億馬克,其中郵購部門就占了將近50億馬克。

  當郵購大樓各層的燈光都點得像霓虹燈一樣亮的時候,菲爾特紐倫堡大街91號至95號格蕾特的辦公室就像一個沙龍。在一張小型的女士寫字臺上放著鮮花和鑲著鏡框的全家福照片,一個燈傘上裝裱著羊皮紙,牆上掛著靜物寫生畫,巴羅克式的小桌子和蒙有法國哥白林壁毯面料的椅子下麵鋪著波斯地毯。這位非常忙碌的"客萬樂夫人"把這裡當成了她的家。她每天早上7點半來到這裡,晚上經常是最後一個離開。

  每當顧客不滿意和投訴的時候,格蕾特都親自過問。類似於下麵這樣的信件每天都要送到她的寫字臺上: "我奶奶在世的時候就已經在您那裡買東西了,我媽媽也在您那裡買東西,現在是我在您那裡買東西。但兩年前我購置的那條褲子卻不能令我滿意,那條褲子起毛。"格蕾特讓人給那名男子寄去了一條新褲子,然後問採購主任赫貝爾特·比特林格爾: "比特林格爾先生,您總說,您穿的是客萬樂的褲子,這起毛是怎麼回事?"工作就這樣無休止地繼續下去,每天都一直工作到深夜,在周末常常也是如此。

  ☆勇敢走向國際市場

  1962年格蕾特第一次去香港,這次旅行是很辛苦的,因為飛行必須經過四五個中間站。在香港這個擁有巨大廉價商品的市場上,她與製造廠商取得了聯繫。她在這裡已經開辦了公司第一家駐外採購辦事處。香港的中國供貨商,迅速地對來自德國的新訂貨商產生了興趣,服裝產品擴大成了整個一個系列。客萬樂公司很早便開始把對商品的要求交給生產廠家,並派去質量監督員。隨著時間的流逝,從相互間的接觸中也產生出一種信任關係。去香港出差客萬樂在行話中很快成了"三明治"旅行,因為在那裡通常沒有時間吃午飯,採購員與他們的女老闆只滿足於一塊塗了黃油的麵包。在日本也是這樣忙忙碌碌。

  隨著營業額的增加,負責採購的女老闆格蕾特越來越多地跑到前臺來。採購是支撐客萬樂的一根支柱。客萬樂一位多年的工作人員這樣說: "如果採購得不好。便沒有貨供應。如果沒有貨供應,便沒有營業額。"格蕾特走南闖北,哪怕走再遙遠的路,也必須在合適的時機,以合適的價格,提供合適的商品,這就是"客萬樂夫人"所堅持的。

  在負責採購的女老闆格蕾特的領導下,進口貨在客萬樂商品中的比重在60年代急劇上升。他們在歐洲內部進行採購,如義大利的時裝、料子和諸如冰箱那樣的所謂白色商品。與包括民主德國在內的東方集團國家也同樣建立了商業接觸。在有競爭的價格戰中,進口商品起到了影響公眾的關鍵作用。從1979年起,便到中國去採購價廉物美的商品,後來在北京設立了一個辦事處。

  在銷售方面,客萬樂公司的業務同樣越出了國界。1957年,公司在美國紐約建立了第一個辦事處,美國顧客,尤其是原駐德國美軍士兵及其家屬將能靠這個辦事處很容易訂購客萬樂商品。1959年,在奧地利的弗克拉布魯克建立了一家子公司,因為這個鄰國的需求很大。1965年,在法國奧爾良建立了一家客萬樂公司。自1977年起,《瑞士客萬樂》目錄出版。1985年5月,格蕾特與匈牙利外貿公司締結了一個協作合同,合同規定,匈牙利消費者可以在客萬樂匈牙利外貿公司設在佈達佩斯和其他地方的子公司內用匈牙利貨幣福林來訂購商品。

  ☆"歐洲最重要的女商人"

  1987年2月4日,紐倫堡工匠歌手音樂廳人聲鼎沸,客萬樂家族在這裡歡聚一堂,慶祝格蕾特的75歲壽辰,同時也慶祝企業成立60周年。在用黃色的迎春花裝飾的大廳內,格蕾特激動地講道:"60年積極的工作對我來說意味著我生活的滿足。"

  祝賀格蕾特75歲壽辰的書信來自世界各地。前德意志聯邦總理穆特·科爾從波恩寫來賀詞: "她是負責著一個大而重要的公司、共同建設著我們國家經濟生活的少數婦女之一。"巴伐利亞當時的政府首腦弗蘭茨·約瑟夫·斯特勞斯以很形象的語言誇獎,格蕾特曾經陪伴著客萬樂"從涓涓細流"發展"成為大河", "這條大河在她和她1992年萊比錫客萬樂郵購公司上梁典禮左起:克勞斯·曼戈爾德、活爾夫岡·比勒爾和赫爾穆特·科爾丈夫的領導下,變成了一個灌溉巴伐利亞經濟的不可遺忘的系統"。前企業競爭對手約瑟夫·內克曼從法蘭克福寄來了問候信: "您總是要求自己拿最後的一個,並證明瞭人是可以在偉大的任務中成長的。"西方的各經濟中心,幾乎整個金融與產業系統都發來了賀詞。祝賀的人們中還有大量客萬樂的老顧客,其中來自勞恩堡的顧客羅爾夫與卡倫·貝爾克寫道: "我們已經是客萬樂公司多年的集體訂貨人了。我們從來沒有理由投訴過,因為我們或我們的共同訂貨人在客萬樂買的一切都令我們滿意。"

  由於格蕾特在外表上不像億萬富豪那樣生活,也由於她很關心幼兒園和養老院等社會公益事業,所以當美國《福布斯》雜誌公開將她稱為德國與歐洲最富有的婦女之一時,這位客萬樂女老闆非常生氣。據《哈珀斯與女王》雜誌1990年估計,格蕾特有35億馬克的資產,是繼英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荷蘭貝婭特麗克絲女王和工業家遺孀約翰娜·寬特之後歐洲第四個最富有的女人。不管格蕾特究竟有多少財富,有一家報紙稱她為"歐洲最重要的女商人",這是非常恰當的評價。

  格蕾特81歲的時候,才在1993年5月放下客萬樂集團領導機構和監事機構內一切剩餘的職務。企業中許多人在這以前已經看到她做事越來越困難了。

  1994年7月23日,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格蕾特的心臟停止了跳動。女兒在她的床邊一直坐到最後。客萬樂女老闆終年82歲。2813上午10點鐘以後,在菲爾特的聖保羅教堂前不斷有小轎車開來,穿著黑色衣服的人們走下車來,他們聚集在這座新哥特式的教堂里舉行格蕾特的追悼會,全城下了半旗。教堂前大約有200人在火辣辣的陽光下耐心地等待著。一位在客萬樂包裹流水線上幹了25年的婦女說: "女老闆總是聽得進我們所說的話。"追悼會開過以後,靈柩在最親近的家屬陪同下被安葬在菲爾特的墓地上。

  許多著名人士都發來唁電。德意志聯邦總理穆特·科爾稱格蕾特是"戰後傑出的婦女之一"。德意志聯邦總統羅曼·赫爾佐克寫道:"她從商業上的學徒工到德國最大的富有和傳統的公司之一的女老闆的生活道路,是給人以深刻印象的。它表明,付出勞動及對職業的熱愛能使人創造出什麼樣的成績。您的母親將她法蘭克人的開朗和機敏,與一位全球思維的女企業家的構思結合了起來。"前德意志聯邦總統里查德-馮·魏茨澤克作出了簡潔而中肯的評價: "她將能與熱結合到了一起。她將充滿責任心的工作要求與對人友善的愛聯繫到了一起。她要求得很多。但要求最多的總是她自己。"前企業職工代表大會代表蕾娜·施密特說道,她把每一位男女工作人員都作為一件心上的事來理解, "我感到驕傲的是,在我進行緊張談判的政治責任中認識到,格蕾特是一個令人興奮、善於深思、樂於助人和受人愛戴的人物。"

  德國郵購女王格蕾特去世了,但她永遠活在德國人民的心中!

女人也能夠成功致富

  格蕾特·拉赫納出身於德國菲爾特一個貧窮的家庭。因為貧窮,經常吃不飽,還出去乞討;因為貧窮,從小就要幹活,做沖洗盆子、啤酒壺之類的輔助性工作;因為貧窮,不能完成學業,小小年紀當了學徒女工。但由於她的勤奮努力,當然嫁給老闆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她成了客萬樂郵購公司的女老闆,丈夫去世後又登上了公司的最高領導崗位。她總共為客萬樂工作了65年,在德國的大企業中恐怕沒有一位婦女比她呆在領導崗位上時間更長了。她在公眾中是很知名的,而且得到了無數的榮譽。德國《明鏡》周刊稱她為"德國最強有力的女老闆";一家報紙稱她為"歐洲最重要的女商人";美國《福布斯》雜誌將她稱為"德國與歐洲最富有的婦女之一"等等。

  格蕾特走向成功,是一個女人經過奮鬥、改變命運的典型,是一個女人走出家庭、大展巨集圖的典型,是一個女人白手起家、成功致富的典型。從這個由學徒女工到德國郵購女王的成長實錄中,給我們頗多啟示。

  一、不斷學習的女人能夠成功致富

  20世紀是人類歷史上科技和經濟發展最快的一個世紀,如果不學習,大學生也會很快被淘汰出局。何況格蕾特由於貧窮沒有讀過大學,知識缺乏是她的一個短處。但是,格蕾特一進入企業就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因此她在下班之後上培訓班、學語言。她自己說: "我一輩子都要學習、學習、再學習。

  不斷學習使得格蕾特掌握了更多更新的知識,使得她在企業的各個工作崗位上應付自如,也使得她在公司採購部甚至公司最高領導崗位上工作得非常出色。

  二、勤奮工作的女人能夠成功致富

  由於歷史傳統的偏見,一個女人成功致富,要比男人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格蕾特也是如此,她從15歲進入客萬樂郵購公司起,就整天忙碌地工作,而且常常工作到深夜。在她登上客萬樂最高領導崗位以後,這位非常忙碌的"客萬樂夫人"把郵購公司當成了自己的家,每天早上7點半來到這裡,晚上經常是最後一個離開。格蕾特75歲壽辰時,她無限感慨地說: "60年積極的工作對我來說意味著我生活的滿足。"可以這樣說,格蕾特最終成為一個成功的女企業家,成為德國與歐洲最富有的婦女之一,是由於她幾十年如一 H勤奮工作的結果。

  三、一技之長的女人能夠成功致富

  女人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的社會立足,並且乾出一番事業來,必須具備一技之長,具有專門的技術和能力,否則,一切都是一句空話。格蕾特早在20世紀 60年代就指出: "男女之間的權利平等是不可阻擋的。但作為婦女卻必須懂得技巧,不要嚴厲和尖刻。對於我很有幫助的大概是我不那麼男人氣。"格蕾特經過幾十年的刻苦鑽研,非常嫻熟郵購公司的經營和管理,尤其是長期採購商品磨煉出來的識別商品優劣、好壞、真假的才能。她有著一雙閃閃發光的藍眼睛。對於商品有一種不會受到欺騙的識別能力。她拿手的領域是紡織品,能靠兩個手指來檢驗料子,有一回她有所發現地說: "一切料子都不能起褶子,還要容易洗滌和保養。"格蕾特還具備那種理解顧客與員工的能力,公司一個管理人員說,這對她領導企業集團是有幫助的: "這是她與人們接近的基礎,她並不十分看重數字,她常把數字推到一邊去。"

  四、勇於創新的女人能夠成功致富

  在市場經濟社會中,產品更新換代日益頻繁,經營方式不斷推陳出新。誰因循守舊,誰就會落伍;誰不創新,就意味著誰將衰亡。商界中搏殺的女人也不例外。格蕾特與客萬樂郵購公司陪伴了幾十年,它的成長和發展,它的挫折和曲折,它的光榮和輝煌,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儘管格蕾特對客萬樂感情深厚,由於時代的發展和環境的變化,企業也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改革,勇於創新。當格蕾特的丈夫在世時,他們就在行業內帶頭實現自動化和電子化,安裝了由電腦控制的自動設備,提高了工作效率。丈夫去世後,格蕾特接管了公司的最高領導權。1984.1985年公司虧損了幾乎5000萬馬克,格蕾特就在公司內實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當時她這樣說: "我一輩子呆在這個企業里。現在我們將走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對於我們整個公司,對於我們整個未來,我認為,這是絕對必要的。"她在數百名領導人員面前解釋了新的部門組織以後不久,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她宣佈了大幅度節省人事與事務性的開支。她繼續說: "我們對這全面的改革中所實行的許多辦法有多麼的痛苦,但我們不能再死抱住過去曾使我們如此成功的東西不放了。我們必須向前走,因為最終要看今天的成功和明天的成功。"格蕾特就是這樣一個勇於改革、勇於創新的"德國最強有力的女老闆",她最終於取得了巨大成功也是理所當然的。

  五、以人為本的女人能夠成功致富

  以人為本就是指以人為根本、以人為中心,這是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法則。作為一家大型郵購公司的女老闆,格蕾特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經營法則,既瞭解顧客需求,又關心企業員工。

  格蕾特對顧客的需求瞭如指掌。客萬樂的商品目錄和其中所介紹的商品,以實例的方式反映了過去幾十年許多人的生活文化和願望。郵購公司的這位女老闆很早就認識到了這些需求。有一本德國人寫的傳記是這樣評價她的: "她對顧客的感情為她鋪平了向最高點攀登的道路,引導她走向成功的是憑感覺來把握顧客歡迎什麼與不歡迎什麼的能力。恐怕很少有人像她那樣對戰後德國人的 15味有過如此深遠的影響。"每當顧客不滿意和投訴的時候,格蕾特都親自過問。正因為格蕾特瞭解顧客需求,把顧客需求看作企業的生命線,因此客萬樂的顧客都相當滿意。格蕾特與丈夫提出的公司"管理哲學"就是這樣的: "爭取到儘可能多的表示滿意的老主顧,方法是只能以最好的質量和最便宜的價格向他們提供商品,並從而贏得他們的支持和信任。"

  格蕾特對員工的關心無微不至。儘管她是公司的老闆,但她平易近人,不擺架子,大家仍然喜歡接近她。一位在客萬樂包裹流水線上幹了25年的婦女說: "女老闆總是聽得進我們所說的話。"女老闆創辦了公司的幼兒園,併在60年代末期將婦女在企業內退休的年限降到了60歲。她對公司的幼兒園尤其放在心上,客萬樂是一個"婦女企業",因為一半以上的職工是婦女。70年代中期,總共有400名兒童在紐倫堡和菲爾特5個企業幼兒園內。格蕾特自己也深有體會地說: "對於我們的管理風格,您可以愛怎麼稱呼就怎麼稱呼,但有一點我要說:在我們這裡,在一個營業額至少有80億馬克的企業里,工作著的不是號碼,而是同事。在我們這裡工作是有人情味的,在這裡每個人都可以和任何一個人聊天。比如,我就認識4萬名工作人員中的許多人,和許多人有很好的私人關係。"

格蕾特談成功經營的體會

  1.公司的"管理哲學"

  爭取到儘可能多的表示滿意的老主顧,方法是只能以最好的質量和最便宜的價格向他們提供商品,並從而贏得他們的支持和信任。

2.最重要的銷售根據

  我們最重要的銷售根據,始終是與質量和良好品種相聯繫的價格。

  3.郵購公司目錄的作用

  所有聯邦德國家庭的三分之二至少擁有一本目錄。這對市場有很大幫助,在國民經濟中對穩定價格水平也作出了貢獻。

  親愛的顧客們,您眼前的這本目錄是客萬樂歷史上最厚的一本。我認為,這本目錄對於您來說也是最寶貴的一本。因為鑒於當前的經濟形勢,它將完成一件特別重要的使命:它提供的廣泛的商品,加之客萬樂特有的便宜價格和客萬樂的眾所周知的良好質量,都會使它成為您購物時不可缺少的一個顧問。

  4.必須堅持改革

  我們對這全面的改革中所實行的許多辦法有多麼的痛苦,但我們不能再死抱住過去曾使我們如此成功的東西不放了。我們必須向前走,因為最終要看今天的成功和明天的成功。

  5.家庭企業也有好處

  有人說家庭企業只有缺點,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我認為,一個領導得好的家庭企業,在機動性與市場適應性方面與諸如股份公司等其他企業形式相比有著明顯優點。因為我們可以說是在我們自己人中問,所以在必要時我們能在星期日在最小的圈子裡閃電般地作出決策。

  6.我要用我擁有的一切來承擔責任

  作為無限責任股東,漢斯·代迪(格蕾特的女婿)和我負有全部的責任。我要用我在塔拉果納的房子和在達姆巴赫的地產來負責,我要用我擁有的一切來承擔責任。我可以向您保證,這比交易所的行情更能激發工作的動力。

  7.這裡工作是有人情昧的

  對於我們的管理風格,您可以愛怎麼稱呼就怎麼稱呼,但有一點我要說:在我們這裡,在一個營業額至少有80億馬克的企業里,工作著的不是號碼,而是同事。在我們這裡工作是有人情味的,在這裡每個人都可以和任何~個人聊天。比如,我就認識4萬名工作人員中的許多人,和許多人有很好的私人關係。

  8.一個婦女是可以呆在經濟部門的領導崗位上的

  我想,我在多年的時間內業已證明,一個婦女是可以呆在經濟部門的領導崗位上的。得到承認並堅持下來,特別是在領導崗位上,對於一個婦女來說是很困難的,但讓一些人遺憾的是,這是一個事實。

  男女之間的權利平等是不可阻擋的,但作為婦女卻必須懂得技巧,不要嚴厲和尖刻。對於我很有幫助的大概是我不那麼男人氣。

品茶談富豪

  她從商業上的學徒工到德國最大的富有和傳統的公司之一的女老闆的生活道路,是給入以深刻印象的。它表明,付出勞動及對職業的熱愛能使人創造出什麼樣的成績。她將她法蘭克人的開朗和機敏,與一位全球思維的女企業家的構思結合了起來。

  --德意志聯邦總統 羅曼·赫爾佐克

她將能與熱結合到了一起,她將充滿責任心的工作要求與對人友善的愛聯繫到了一起。她要求得很多,但要求最多的總是她自己。--前德意志聯邦總統里查德·馮·魏茨澤克她是負責著一個大而重要的公司、共同建設著我們國家經濟生活的少數婦女之一。

  --前德意志聯邦總理穆特·科爾

勇敢地決策在萊比錫建立了一個新的郵購中心,不僅在那個地區創造了生存的保障和福利,而且也為完成德國思想上的統一作出了貢獻。

  --基社盟領導人兼聯邦財政部長泰奧.韋格爾

我感到驕傲的是,在我進行緊張談判的政治責任中認識到,格蕾特是一個令人興奮、善於深思、樂於助人和受人愛戴的人物。

  --前企業職工代表大會代表蕾娜·施密特

她不像今天的企業管理者那樣有分析地處理這些事。她是講究實際的,她也是根據實際去著手處理事情的。

  --格蕾特的外甥 羅貝爾特·里格爾

她與企業已經完全成了一個整體,企業管理就是她的愛好,也是她的義務。

  --客萬樂採購主任赫貝爾特·比特林格爾

我相信她是一個特別具有說服力的人,當她頭腦里有了新的想法時,她是很強大的。

  --客萬樂前董事長 克勞斯·曼戈爾底

我們已經是客萬樂公司多年的集體訂貨人了。我們從來沒有理由投訴過,因為我們或我們的共同訂貨人在客萬樂買的一切都令我們滿意。

  --客萬樂顧客 羅爾夫、卡倫·貝爾克

她很快被人們看成是在經歷了第三帝國的道德淪喪之後,能讓德國人重塑自信的企業家之一。

  --英國《泰晤士報》

松下幸之助

從小學徒到日本"經營之神"

  在日本乃至世界企業界,松下的名字是最具有永恆魅力的,這與他傑出的財富業績和先進的管理理念相關。也正因為如此,松下幸之助被稱為日本的"經營之神"。

  晚年的他對自己一生的經驗教訓進行了徹底而科學的整理,道出了億萬人為之傾倒嘆服的一系列經營秘訣,為人們打開了通往經營成功的大門。直到今天,這些秘訣仍在世界範圍內發揮著極大的作用,造就出一批又一批巨賈富商。

  一、9歲開始學徒生涯
  ☆松下家破落了

  在日本的歌山市海草郡和佐村,住著一家古老的名門。院內有一棵800年的大松樹,一家人終年住在松樹之下。不知什麼時候,這家人的姓便叫成了松下。

  1894年11月27日,松下幸之助誕生了,排行老八。松下家是地方上很有聲望的家族,由於在一次生意中不幸慘敗,傾家蕩產,松下家開始破落了。

  松下幸之助4歲時,松下家不得不離開祖祖輩輩經營的土地,搬到歌山市內居住。父親開始經營木屐店,但由於經營不當,不到兩年就關門了。後來,他把僅有的一點點錢全拿出來,仍舊到行市去經營,過著極不穩定的生活。在少年松下幸之助的記憶中,父親總是垂頭喪氣的。禍不單行,松下幸之助的大哥、二哥和大姐都在疾病中相繼去世。父親把家人留在鄉下,獨自一人到大阪找了一份工作,收入低微,勉強維持全家生計。

  松下幸之助進入了歌山市的一所小學學習。在童年的一些令人心寒的回憶中,他卻保留了一塊樂土--小學的幾年生活。在父母親的庇護下,他度過了和別人家的孩子一樣愉快的童年。松下幸之助生得比同齡的孩子矮,但生性好強,學習認真,對老師佈置的作業完成得一絲不苟。回答問題時,他站得筆挺,聲音也比別人高。出操時,他的腿抬得比別人高,他不知道這有點過分,在旁人看來並不雅觀,但他認真做了。他擅長算數思維和發揮表述作用的能力常常令老師感到驚訝,而不擅長背誦卻又往往引來同學們的逗笑。松下幸之助富於同情心,班上有的同學比自家窮,上學時沒有飯糰吃,他就從自己帶的飯糰取出兩個給同學,儘管自己也很餓。同學們都願意跟松下幸之助玩,他說的話,同學們都聽,他贏得了全班同學的尊敬。

  松下幸之助雖然年幼時便開始吃不飽肚子了,不再有新衣服穿了。勉強念到四年級,終於有一天,父親從大阪寄來了信。母親對他說: "明天不要上學去了,父親為你找了個活兒,你要做事去了。"松下幸之助不懂什麼叫"做事",至於"活兒",我不是每天放學幫家裡做麽?為什麼要到大阪幫別人做?可他又想見父親,還覺得外邊一定很好玩,這裡除了800年的古松、山崗、水田,還有別的什麼?

  送行的路上,母親周到細緻地告訴他到大阪後應該註意的地方,松下幸之助只是一味地點頭,對他來說,這是有生以來第一次單獨旅行。火車轟隆隆駛出了車站,松下幸之助伸出頭去往回看,母親依舊站在原處,秋風吹起了她的衣襟,有兩片黃葉還沾在她灰白的頭髮上。

  這一年,松下幸之助的童年生活就這樣結束了,他過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擔。

  ☆火盆店的小學徒

  1904年11月,松下幸之助到了大阪,進人宮田火盆店當了小學徒。日本的冬季,室內又潮又冷,當時多以火盆取暖。火盆是陶制的,大小高低不等,一般以三四十釐米高、寬的居多,精緻的火盆外面還要掛釉和描畫。松下幸之助在宮田火盆店的工作,除了看孩子,主要幹些清掃的活計,有空要擦亮火盆。火盆分為上等貨和下等貨,擦亮的方法不同。先用紗紙擦,然後用一種乾草打光。好的火盆,光是用乾草擦,就得花上一天工夫。松下本來柔細的手,很快就破了,也紅腫起來。一個月下來,使用抹布的時候,水會浸人手的乾裂處,很痛。

  背井離鄉,與親人分離,對於松下幸之助來說,是很悲慘的。寄人籬下的感覺又使他更加悲傷。多少個夜晚,他望著天上的月亮,心中念著家人,在淚水的相伴下迎來第二天的太陽。

  作為一個學徒的薪水是初一和十五各發一次,每次5分錢。松下幸之助在家裡從來沒有領過那麼多的錢,所以非常高興。可是有一回,他卻犯了一次過失,用掉了l分錢,還險些釀成大錯特錯。事情是這樣的:當時有一種鐵陀螺,可以甩在盆子里打轉,是流行的一種游戲,松下幸之助很喜歡玩。有一天他背著老闆的小孩,與鄰居孩子玩起鐵陀螺。為了把鐵陀螺甩人盆子里,他一時用力過猛,竟把背上' 的小孩甩翻下去,只把小孩的腳抓在手裡,小孩的頭碰在地上,他那時才9歲,個子太矮了。小孩頭上立刻起了一個包,哇哇大可哭起來。松下幸之助嚇得臉色變青,把鐵陀螺丟掉,趕緊抱起孩子來哄,可是孩子怎麼也不肯停止哭泣。他想,抱回去一定會被罵死,不敢回去,小孩又哭個不停。正當他手足無措時,他下意識地跑進餅店買一個有餡饅頭給孩子吃。說也奇怪,一看到饅頭,大概摔得不重吧,孩子不哭了,一邊抽噎一邊吃起來,松下幸之助才鬆了一口氣。那是一家高級餅店,饅頭的價錢是每個一分錢,一分錢就是他三天的薪水。

  回到火盆店以後,松下幸之助把事情老實說出來,很意外地沒有受到老闆的責罵。

  松下幸之助只幹了三個月,還沒來得及學製作火盆的手藝,宮田火盆店關閉,遷移到別處去了。松下幸之助每個月的薪水是l角錢,他第一次拿著屬於自己的3角錢,離開了宮田火盆店。

  ☆又到自行車店當學徒

  1905年3月,宮田火盆店老闆憐憫這個勤快而又瘦弱的小學徒,把松下幸之助介紹給五代自行車店當學徒。既然要做自行車店學徒,就得學會騎自行車。他從第一天便開始學。但10歲的孩子個子矮,要把右腳從橫杠下方伸到右邊踩踏板,以彎腰半蹲的姿勢騎,這樣騎很累人。松下幸之助每天晚上勤加練習,一個星期之後,終於學會了。

  松下幸之助在自行車店當學徒的工作是:早晚打掃、擦桌子、整理陳列的商品,這些事每天至少要做一次。然後是見習修理自行車,或做助手。修理自行車的工作有一點像小鐵匠,店裡也有車床和其他設備,所以他也學會了使用這些機器。當時轉動車床並不用電,都是工人用手轉,這對年少的松下幸之助來說很難。最初十幾、二十分鐘還可以支撐,到了三四十分鐘,手就累了,沒力氣再轉,這時前輩工人就會用小鐵錘敲一下他的頭以示提醒。這種行為乍聽起來好象很粗暴,可是當時的工人都是這樣的。做學徒都是經過這樣"打成器",才能畢業。你不服氣或提出抗議都沒用。

  松下幸之助每天早晨5時起床,冬天延遲半小時。6時30分吃早飯,只有鹹菜和米飯,甚至沒有豆醬湯,但飯可以吃飽。中午飯增加些蔬菜。每個月的1號和 15號可以吃到魚。每逢這個時候,學徒們都歡呼雀躍,店堂洋溢著輕鬆愉快的氣氛。只要是店門一開,吃飯時就要輪班,飯後立刻修理自行車、補輪胎等。晚上關了店門以後,在看店的時候可以看小說。松下幸之助在讀小說中,獲得了許多知識,也瞭解了人情世故。

  也有睡不著的夜晚,那就是松下幸之助想家了,想媽媽,是想回去。是啊!這個年齡的孩子,本來還可以在媽媽身邊耍耍賴、撒撒嬌,而命運卻偏偏過早地將他推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涯。他想回去看媽媽的願望竟如此強烈,難以剋制,以致夜不成眠,常常將頭蒙在被子里暗暗哭泣。淚水沾濕了枕頭,體溫又將其焙乾。

  松下幸之助一邊當學徒,一邊兼跑腿,到顧客家去,或到主人親戚家去辦事。這時候,老闆娘會親切地教他怎樣說話、怎樣向對方道謝才有禮貌。松下幸之助在五代腳踏車店工作了7年,從當學徒開始,逐級"晉升"到修理工、營業員。由於他勤奮好學,主人對他特別鐘愛。老闆在經商方面卓有能力,且品德高尚;老闆娘又為人賢惠,容易相處。他朝夕沉浸於良好環境中,常常想到: "要做端端正正的商人,一個人應該勤勉禮讓,應守分寸,應該屈己厚人。"至今,大阪還留傳著不少關於松下幸之助在五代自行車店的佳話軼事。1910年6 月,正當老闆把年輕有為的松下幸之助視為心腹、大加依靠的時候,他突然提出辭職。人們好奇地問他,他說出了動機:"自行車漸漸普及,價格越來越低廉,它的需求量年年增加,店主早晚會放棄零售業去做批發商。現在大阪全市動工鋪設有軌電車線,等各線電車全面通車,則自行車的需要就會減少,這種行業將來是不容樂觀的。相反,電氣事業日後一定興盛起來......"原來,他已經看準了電氣事業。

  二、23歲開始艱難創業
  ☆進入電燈公司工作

  松下幸之助從五代自行車店辭職後,開始辦理進入大阪電燈公司的手續。不巧的是,當時公司沒有空位,他不得不等待補缺。在這段時間里,經人介紹,他暫時到櫻花水泥公司做臨時搬運工。松下幸之助雖然年輕,但體力不佳,在塵土飛揚的水泥廠中,將一個又一個沉甸甸的水泥包搬上搬下。乾這種苦力活,令他飽嘗艱辛。但對於他將來當企業領導者卻是好事,在如何與工人相處、怎樣管理工人、怎樣參與團體生活等方面,取得了不少寶貴經驗。

  三個月後,松下幸之助進入大阪電燈公司"幸街營業所"做室內安裝電線的練習工。正如日本諺語所說的: "喜愛的事情,一定能做好。"松下幸之助在短短的幾個月中,充分顯示了他的天賦。每當公司舉辦電線接頭比賽大會,他總是得最優等獎。公司當局知道他工作成績優異,破格提拔他為該公司新增設"高津營業所"的領班。這一年松下幸之助才18歲,他每天率領著年齡都比自己大的練習工們,到各用戶處巡視、做工。在助手們的幫助下,他得以儘量發揮技術才能,工作做得很出色,人人稱贊。優秀的工作業績,很快便贏得公司當局的信任,當時大阪電燈公司所承包的重要工程幾乎都需要他參與。幾年後,松下幸之助由安裝電線的工人提升為檢查員,得到了這一人人都夢寐以求的職位。

  繼松下幸之助的父親過世之後,1913年母親病故。此前,大哥、二哥、長姐等人均相繼病歿,他只剩下一位親人,他的惟一的胞姐,姐弟兩人自然相依為命。從小離開父母的松下幸之助,自然以姐姐的建議為最終意見。一切家務由姐姐料理,這包括處理家鄉的幾間老屋和幾畝田產,也包括自己的婚姻。

  1915年9月,松下幸之助和井植梅之小姐完成了花燭之喜。幸福的婚姻生活,光榮的檢查員職位,可謂一帆風順,萬事如意。

  ☆開始了艱難的創業

  正值春風得意之際,1917年松下幸之助卻提出辭職,開始了艱難的創業歷程。

  "我要辭職。"他找到營業室主任說。主任嚇了一跳。

  "你不要胡說!難得給你升上檢查員,大家都為你高興,不可以有這樣的想法!"

  主任嚴辭反對,但松下幸之助同樣的堅決。公司一再輓留,終於沒能阻止他的決心。

  松下幸之助為什麼要自己創業呢?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他對於配線工的工作,無法產生滿足感,加上他自幼身體贏弱,不可能堅持天天上班,從長遠之計,必須獨立工作。第二,他的父親一直希望他能夠成為傑出的商人。當他還在做學徒的時候,他父親就反對他到大阪儲金局當工友,理由是"經商如果獲得成功,你就能夠雇用有學問的人,這樣可以彌補你自己學識的不足,到大阪儲金局當工友,就會變得一生受雇於人"。第三,他發明瞭插座用燈頭。可是在大阪電燈公司的同事,都認為那種東西"賣不出去",沒有人贊成生產並銷售這種燈頭,而松下幸之助則對此堅信不疑,因此決定自立創業。創業談何容易,困難不斷襲來:資金怎麼辦?廠房怎麼辦?人員怎麼辦?沒有資金,松下幸之助拿出自己所有家當--包括離職金33元2角,公積金42元,全家省吃儉用的積蓄20元,全部資金共計 95元2角日元;沒有廠房,就把自己住的房屋當作工作場所,松下家有兩間小屋,一間7平方米,一間4平方米,在兩小屋中間的空地上搭蓋了"廠房";沒有人員,就把自己的妻子井植梅之及內弟井植歲男作為合作者。之後又來了兩位合作者,他們都是大阪電燈公司的同事,即森田延次郎和林伊三郎。

  在林伊三郎的斡旋下,又借來了100日元,1917年6月工廠終於開業了,專門從事新改進的電燈插頭的製造。但是,開業不久,他們便嘗到了失敗的滋味。抱著自信製作出來的新產品,儘管森田延次郎和林伊三郎找遍了大阪市的批發商,十天內只賣出100多個,還不到10日元。如此困難的處境,1918年松下創業時的住所松下幸之助很難把工廠維持下去,更不可能支付同事們的工資。大家商量的結果,兩位同事又各自謀生去了。

  松下幸之助急得走投無路,將家裡稍值點錢的衣物陸續送進典當鋪,換來錢買食物。井植梅之無言地從箱底找出幾件首飾,並拿下手腕上的手鐲,一起交給松下幸之助去典當。55年以後,已經功成名就的松下幸之助一次清點庫存的一包舊文書時,翻了一本賬冊。據記載,由1917年4月至1918年8月,計有十幾次將妻子井植梅之的衣服、首飾等物送進典當鋪抵押借貸。看著這賬本,心中翻涌出無限感慨,同時也衷心感激夫人在最困難的年代給予他的支持。

  此時此刻,松下幸之助想到了大阪電燈公司,只要他想回來,靠領取工資生活,仍然可以平平安安地度日,但這絕不是他要走的路。他認為,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這種努力,一定要堅持下去。

  ☆終於迎來了第一批訂貨

  松下幸之助的堅持不懈終於得到了回報。當時,電器的絕緣材料主要是使用陶瓷,但也開始使用新絕緣材料,松下幸之助已經研製出這種新絕緣材料,一家生產電風扇的川北電氣器具製造廠,對他研製的新絕緣材料頗感興趣,希望訂購1000個用這種絕緣材料製造的電風扇上用的底盤。這第一份訂單,對松下幸之助來說,真是命運的恩賜。他日夜奮戰,在交貨期到來之前,終於完成了任務,得到了l60日元的收入,扣除成本,凈賺80日元的利潤。這是松下幸之助創業後的第一筆利潤,他興奮極了,他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松下幸之助碰到了好運氣後,事情盡如人意。川北電氣器具製造廠經過試用,得出結論: "合成材料的底盤,和其他部分配合,情況良好,形成定案,繼續訂做。"接著在次年年初,又向松下幸之助交付了2000個底盤的訂單。這回省去了最初製造模具的費用,只進了一些材料,花費極少的成本,凈賺了300日元。在接到了第二筆貨款的當天,松下幸之助急忙跑向典當鋪,贖回了衣物、首飾等物,還不忘給井植梅之買了一件新衣。夫妻倆相視一笑,慶賀工廠渡過了難關。

  1918年3月7日,松下幸之助舉家搬遷到了大阪市北區西野田大開町新址,租了一棟兩層小樓,一層有三間房,二層有兩間房,此外屋前還有19.8平方米的空地。松下幸之助第一次掛出了"松下電氣器具製作所"的牌子。在這小小的街道里,工廠機聲隆隆,開始全力運轉了。松下電器的歷史,從此掀開了第一頁。

  ☆改良插頭成功

  在接受川北電器的電風扇底盤訂貨以後,松下幸之助集中主要的生產力量來完成這一任務。但他同時也開始開發新的產品,費盡心血,終於成功製造出改良插頭。松下幸之助的發明構思是利用舊電燈泡的燈口,製作出比市場價格便宜1/3的輔助插頭。當這種產品通過批發商出售之後,用戶評價很高,訂貨單蜂涌而至。接著,松下幸之助開發了兩燈共用的雙頭插座,又博得了廣泛的贊揚。

  這樣一來,即使三個人每天都工作到深夜12點,也無法完成定貨任務,於是就雇用了四五個工人。1918年年底,一個客戶來他們工作的場所參觀,那時雇用工已有20名。狹小的工廠裡加吊起一層樓板,樓板上下同時幹活。這位客戶看了以後,非常感慨地說: "這簡直像蒸汽機機船的船倉一樣,難怪價格便宜,這是理所當然的事。"這時松下電器製作的牌子掛出還不到一年。可以這樣說,後來的松下電器,就是在輔助插頭和雙頭插座的成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阪市內的吉田商店來人請求,希望能讓他們作為總代銷店,進行松下電器製作產品的買賣。是答應還是拒絕?如果答應,產品生產跟不上怎麼辦?如果拒絕,放棄這樣一個極好的發展機會豈不可惜?思考之中,松下幸之助在吉田商店身上動腦筋:何不從他們那裡借得資金、增加設備、大力擴展?如果吉田商店真想取得該商品的代銷權,一定能夠答應。不出松下幸之助所料,他很順利地從吉田商店手中拿到了3000元錢,擴大了生產規模。吉田商店也取得了總代銷權,以大阪為中心,向各地輻射。其中,東京方面的銷路是最可觀的。

  三、不屈不撓戰勝危機
  ☆火是從東京燒起來的

  由於松下幸之助的產品在東京銷路很好,在東京的同行就結夥壓低價格與他對抗。儘管這樣,松下幸之助的產品還是便宜的。因為其產品在插座上的金屬部分,是利用舊燈泡的卡口製作的,降低了成本。雖說東京的同行把自己的產品削價銷售,但幾乎沒有大有作為的餘地。外面的風浪沒有動搖松下電器製作所銷售的牢固根基,可自己的腳下卻崩潰了。一手代理的吉田商店碰到東京的對抗,認為這事難辦,於是提出解除作為總代銷店的合同

  事態發展複雜了,要收拾局面必須有高明的手腕。松下幸之助的判斷是令人吃驚的。對吉田商店,松下幸之助在答應解除總代銷店契約的同時,有關借款請求他們允許從經營所得中逐步償還。本來就理虧的吉田商店,覺得自己有責任,於是不得不接受松下幸之助意見。從這件事,表現出松下幸之助不僅是製造產品的技術天才,而且也是一位具有出色經營才能的人才。

  吉田商店退出了,松下電器製作所還存在,而且它還要繼續發展。對於各批發商來說,與其經過從中牟利的總代銷店購貨,不如直接從製作所提貨好處大些,這種結果他們當然樂於接受,問題的關鍵是東京方面,火是從這裡燒起來的,當然要先從這裡撲滅,而且東京的廣闊市場也吸引著松下幸之助。如果產品被東京排斥在外,那就稱不上是一個全國性的商品。於是,松下幸之助來到了東京。

  東京是個商業性很濃的城市,但新的產品人們很難接受,尤其是對大阪的商人有看法,認為他們都是些惟利是圖的家伙。經過幾次走訪,松下幸之助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很多商店都願意賣他的主要產品--電燈"改良插頭"和"雙燈用插頭"。後來銷路慢慢地穩定下來,他決定派內弟井植歲男常駐東京。

  ☆最好的產品卻賣不出去

  自行車作為重要的交通工具,在夜間使用很不方便,於是在1923年松下幸之助研製出炮彈型自行車燈。這種車燈性能好、耐用、價廉,是自行車的必備之物,是一種最好的產品。正當松下幸之助信心十足地看好炮彈型自行車燈的前景時,市場反應卻極為冷淡,原來在這種車燈出售以前,市場上銷售的車燈都很差,商家和用戶形成一種難以消除的不信任感。

  這次遇到了可怕的、奇怪的敵人,即市場對整個自行車燈的不信任感。對付這種特殊敵人,必須採用特殊手段,松下幸之助決定直接殺進與用戶需要相關的買賣最末端去。他帶人到一家又一家白行車零售點去,不僅口頭解說,還請顧客試用。產品寄放在自行車商店,請買主做30個小時以上的點燈試驗,如認為可行就買。一心想拒絕的自行車店主再也找不到藉口,勉強同意試一試代銷這種炮彈型自行車燈。

  松下幸之助的計劃成功了!炮彈型自行車燈首先在自行車商店"火"了起來,一個月之後,不僅收回了全部代銷燈的現金,同時追加訂貨的訂單接連不斷。這時,聽到這個消息的批發商沉不住氣了,他們最初對這種新產品不信任,甚至嗤之以鼻,而如今卻爭先恐後地說: "讓我們來推銷產品吧!"接著,新型車燈通過以新聞廣告募集的代銷店向全國出售,次年每個月銷售1萬個以上。於是建立了一個專業工廠,正式進行批量生產。

  ☆在世界經濟蕭條陰影下

  1929年底,受到世界經濟蕭條的影響,日本各行各業不斷出現破產的情況,松下電器製作所也受到打擊,銷售量銳減到一半以上,倉庫中擠滿了堆積如山的產品。在危急時刻,松下幸之助採取措施:生產減半,員工半天工作,不裁減員工和減少工資,不降低產品售價。另一方面,員工不休息,要求全力推銷,要把庫存貨物一掃而光。在松下幸之助看來,這種困境只是暫時的,如果將特地錄用的員工裁減掉,在今後的發展中,這種損失是無法用金錢計算的,這也會威脅自己的經營理念,這種事是絕對乾不得的。

  消息傳到全體員工耳朵里,頓時響起了宛如軍隊打了勝仗的歡呼聲。單靠這種聲音的力量,松下電器製作所便渡過了經濟蕭條的難關。員工們幹勁十足地到處推銷,僅兩個多月時間,便將庫存貨物全部賣光。工廠又進入了全力生產的階段。

  後來松下幸之助在回顧這段歷史時,曾這樣說: "事態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在這樣困難的時候,不但不要削弱進取心,而且要堅定意志,該做的事情要堅決做下去。"由於確立了這種信念,松下幸之助在創業階段所遇到的困難,往往成為揭開新發展序幕的契機。此時松下工廠已經能製造電燈插頭、電燈燈頭、腳踏車車燈、電爐、電熨斗、無線電收音機等多種家用電器,發展成為擁有600多名員工的中型工廠。

  1932年5月5日,已經走出世界經濟蕭條陰影的松下幸之助在電器俱樂部召開大會,號召全體員工堅定信心,去完成光輝的事業。隨著他的發言,會場內靜謐之中充滿著一種熱情。最後,松下幸之助說: "松下電器的過去,沒有制訂過創業紀念日,也沒有舉行過紀念儀式。向大家闡明松下電器的遠大使命的今天,才真正是創業之日。釋迦牟尼在母體內呆了3年3個月才出生,而松下電器從1918年開創已在母體里呆了15年,今天才真正呱呱墜地,真正懂得了自己使命的意義。今後把今年的5月5日定為創業紀念日。"

  ☆又度過了一次危機

  1935年,松下電器製作所已改名為松下電器工業公司。1938員工在上崗前聆聽訓戒,高唱公司發揚光大之歌,以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年,松下公司首次製成了一套電視機模型。到1941年,松下電器公司已發展成為有1萬員工的大企業。在公司創辦初期,松下幸之助沒有遵循日本人的傳統做法,用自己的名字做商標,而是要制訂出國際商標品牌。當新型車燈向外推銷時,應冠以什麼商標名字?他左思右想,在紙上寫出一二十個商標名,但沒有一個中意的。有一天,他偶然在報紙上看見日文音譯英文International一詞,一時有一股不可思議的靈感掠過腦際。當即翻閱字典,看到它的解釋是"國際的",如果去掉 Inter僅留下National,則作為"國民的"或"國家的"的解釋。好,太好了!我們商標名字採用這個Na.tional吧1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松下電器公司被軍方徵用來製造收音機、軍用無線電設備,後來還建立了松下造船公司。大量的資金被軍需占用,大量的員工被征兵,電器廠的機器成了廢鐵,公司負債纍纍,瀕臨破產邊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當時日本實業界人士因遭受戰敗投降的打擊而意志消沉。這時候松下幸之助挺身而出,他於8月20日發佈了松下電器公司的重建計劃: "我們面臨此世紀最劇烈的一次改革時期,松下電器公司要迅速轉換為民生工業的生產,為促進13本的重建,邁出我們的第一步。"但是,事與願違。聯合國軍占領13本後軍事當局把松下電器公司列入瞭解散單位,理由是它曾生產軍用物資。松下幸之助也遭到了整肅,即解除職務。對此,松下幸之助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他向美軍總司令部遞交的抗議材料就長達5000多頁,親自去美軍司令部交涉達上百次之多。

  正在松下幸之助進退維谷、一籌莫展之際,事情出現了轉機。根據聯合國占領軍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的命令,日本組織了全國工會。這位平時贏得人心的老闆,在困難的時候受到了他屬下廣大工人的支持。松下電器公司工會掀起了請願運動。工人們上書盟軍司令部,說自己的企業不是財閥組織,而是被徵用的;老闆也不是戰爭販子,而是平民的大恩人,對戰爭是反感的。經過長期的甄別,1947年5月,盟軍司令部終於把松下幸之助的名字從整肅名單中划去。但是,為了防止東山再起的松下電器13後可能與打進13本市場的西方國家企業競爭,盟軍司令部還是強迫松下幸之助從他的總公司中划去30多家工廠,解散了近4000名員工。戰時向軍方應收回的貸款一筆勾銷;手裡的股票因眾多公司關門而不值分文;本人又因三年整肅而不能從事經營,1948年的松下幸之助和他的公司面臨極度的困難。員工的獎金一分錢也發不出,松下幸之助自己的家庭生活費也到處告貸,真是苦不堪言。

  四、叱吒風雲重振山河
  ☆重新回到"松下王國"的寶座

  松下幸之助重新回到"松下王國"的寶座,並沒有被不幸所困擾。因為他認為這一次企業危機是因為戰爭輸了的原因,個人是無能為力的,所以應該拿出勇氣,從頭再來,使企業儘快走出低谷,重現松下電器公司的輝煌。他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生產、人事、銷售等方面,突出的是在銷售方面。

  1949年2月到10月,松下幸之助由北海道到九州,遍訪各地的代理商、經銷店,恢復戰前的聯盟店制度,並建立"國際共榮會"。經過這一次業務和感情的聯絡,聯盟店、代理店又都恢復了活力。與此同時,松下幸之助還積極建立松下電器公司的銷售網路。他在全國各地均設立營業所,下轄以縣為單位的辦事處。同時還推出了在後來松下電器公司的銷售體制中占相當地位的"銷售公司制"。1949年8月,先與高知縣的代理店合資設立"高知National牌產品銷售股份有限公司",負責該縣全部松下電器公司National牌商品的批發業務,專售National牌產品,確保了銷售額和利潤。以後這種銷售公司在其他地區也相繼建立,至1959年,松下電器銷售公司覆蓋了各個市、縣。由此松下電器銷售業務中的兩大支柱:聯盟店(連鎖店)、銷售公司(專賣店)成功地建立了起來。

  這個時候,松下電器公司因戰爭暫時停止實行的分權制度也恢復了起來,松下幸之助身體力行,直接到前線指揮。由於採取積極的措施,慢慢盤活了松下電器的銷售,還帶動了生產。松下幸之助感到:黑暗終將過去,黎明必會到來。正當松下電器公司準備重建大致就緒之日,偏偏時機湊巧,1950年6月北韓戰爭爆發了。以此為轉折點,日本實業界快速出現繁榮景象。由於北韓戰爭,美軍為就近補充軍需,大量嚮日本工商界訂購貨物。一時間,大批訂單雪片般飛來,使日本產業界高興萬分,因而松下電器公司的業績在短期內就有了顯著改善。在北韓戰爭爆發前,松下電器公司每月的銷售額只有幾千萬元,6月以後,銷售額直線上升,利潤猛增。當年松下電器公司在戰後首次分紅配息。在1950年6月中,松下電器公司接到的軍需品訂單有乾電池、蓄電池、通信機械、電燈泡等,總額將近4億元。其後這一良好的形式一直持續。到北韓戰爭結束,美軍訂貨減少的時候,日本經濟早已走過了複蘇期,進入正常的繁榮階段。而處處先人一步的松下電器公司更是收益甚豐,獲得了長足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積累的赤字,由於業務好轉,很快變成年有盈餘。

  ☆出國考察後感到不安了

  松下幸之助以重新開業的心情、從頭做起的信念,把1951年當作事業的第二期開幕(前33年為第一期)。他的第一個舉動,就是走出國門,到那些技術發達的歐美國家,吸收和引進對方的先進技術。松下幸之助初次到美國,看到過一家工廠的乾電池製造設備,據說是當時最新式的。當他第二次到美國的時候,不到半年,那台機器已經成為這家工廠最老式的機器。在市面上看到的此類機械,都是普通的貨色,並非最好的,最好的都在工廠里。這就是說,美國一流廠商不僅製造產品,而且製造"製造產品的機器",都有自己的研究結構研製這類機器。他們都不願意將此公開,所以在市面上就只能見到普通貨色。

  而在荷蘭菲利浦公司,最終吸引松下幸之助和他們合作的,正是那支龐大的、實力雄厚的科研隊伍。菲利浦公司的這家研究院,共有人員3000多名,而且大多是荷蘭優秀的人才,其中曾經有人獲過諾貝爾獎。這家研究院已經有多年的

  歷史,花費上億美元。一般來說,辦研究院是政府或大學的事情,而菲利浦公司卻獨樹一幟,在企業辦起了研究院,而且獲益良多。當然,松下幸之助也瞭解到,不僅菲利浦公司如此,美國的許多大企業也都有自己的研究機構。

  在歐美所見的這種情形,和日本國內大有不同。通過考察,松下幸之助感到不安了:要想保持巨型企業的穩固地位,要想生產出一流的產品,實現自己的使命,非增加技術研究與開發力量不可。於是,他一方面著手與菲利浦公司談判合作,一方面著手建立自己公司的研究開發機構。1953年,松下電器公司的中央研究所正式成立。為了集中人才,便於研究開發,當年5月,公司新建了一幢大樓,占地2000多坪。松下幸之助給中央研究所所確立的目標是:從事基本研究和指導;開發新產品;為適應自動化時代的到來,進行製造設備、工具的研究和開發;產品的設計也包括在內。這家研究所附設有專門的生產設備及工具的製造工廠。

  ☆集中全力抓產品質量

  為了改變世界人民心中的"東洋貨"--質量低劣的代名詞的不佳形象,松下幸之助集中全力抓產品質量。當時日本許多廠商為了爭奪市場,不是從產品質量人手,而是在廉價傾銷上下功夫。他們熱衷於推銷產品,甚至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人們一看"東洋貨"的廣告,就先警惕三分。精明的松下幸之助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他通過技術培訓等各種方法提高員工素質,促進產品的質量。他告誡下屬: "商品受歡迎是因為供應了人們生活所需的東西,滿足人們的要求。我們要講求產品的品質,而不要過分地推銷我們的貨品。只要產品質量好,價錢貴一些也會有人買。"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社會經常爆發反對美軍占領的鬥爭,由政治而及經濟,街頭常出現: "愛用日本貨,抵制美國貨"的標語。對此,松下幸之助不以為然。他說:用抵制的辦法是無濟於事的,關鍵在於迅速提高日本貨的質量。只要質量好,日本貨不僅能在日本市場上站穩,還能打到美國市場去。事實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說的那樣,松下電器公司的各型電視機、錄像機、錄音機、助聽器、電動按摩器、冷凍機、立體聲收音機、麵包機、電子電腦等產品在全世界一百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暢銷不衰。

  五、辛勤創下輝煌業績
  ☆松下電器公司大發展

  松下電器公司在日本國內聲名遠揚,但是松下幸之助不滿足這些,他又將目光投向了國外市場。他出國以後大開眼界,耳目一新,他認為美國之所以發達的主要原因在於兩方面:一是體制的民主化。二是企業的科技化。如果能夠把美國的先進經驗引人到日本,那麼松下電器定會更加發達。訪美歸來,松下幸之助立即採取行動。一方面,在"松下王國"內開展"民主"的廣泛宣傳,另一方面,強調科學技術現代化和商品化的重要性。在具體措施上,松下電器公司於1951年成立了專門負責吸收新技術、尋找技術合伙人的機構--第五事業部。1952年11月,松下電器公司與荷蘭菲利浦公司正式簽訂技術合作協議,併在日本大阪建立了松下電器公司的又一分公司--松下電子工業株式會社。日荷雙方為此共同投資6.6億日元,松下公司負責其中的70%,即4.6億日元,而松下公司當時的全部資產僅有5億日元。拿出這麼多錢,是不是風險太大了?然而,事實再一次證明松下幸之助的決定是正確的。松下電子工業株式會社很快就發展成為擁有資產110億日元、年銷售額達870億日元的超大型企業,成為松下家族的佼佼者。

  在吸收國際先進技術的同時,松下電器公司在國內也開始了一系列的合併兼併。從50年代初起,一些經營遜色但技術先進的冰箱、製冷機製造商,電視機、收音機製造商和唱片、電唱機製造商,先後並人"松下"行列,在"松下"的統一經營下,重新煥發出活力。

  通過引進技術、兼併協作等手段,松下電器公司的發展可謂十分神速。1956年銷售額為220億日元,1960年已為800億日元。公司的發展已對市場提出更大的要求,日本已經滿足不了它的發展,松下電器公司要到海外努力開拓新的市場,尋求新的進步。

  ☆"電視機全球爭霸戰"

  1953年,松下幸之助首先把公司駐紐約辦事處--美國松下電器銷售公司作為進入海外市場的強大據點。接著,又在國內組建了專門謀劃攻占國際市場的中樞機構--國際本部。在松下幸之助的親自指揮下,海外市場迅速擴展。1954年,松下電器出口額僅為5億日元,4年後,1958年發展到32億日元,增長了6倍。到1960年又猛增到130億日元,與1954年相比,增長了26倍。然而,松下幸之助並未因此而滿足,他正在籌劃一個更大的戰略部署--聯合同行進攻國際市場。其中一場激戰,便是"電視機全球爭霸戰"。

  1964年9月10日,在東京皇宮飯店,松下、日立三菱三洋夏普東芝公司發展生產電視機生產的頭面人物,召開了一次秘密會議。這就是後來聞名的、一直持續到1977年的每月"十日會"。會議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上述六大企業產品銷售的有關協議。60年代剛剛發展起來的日本電器,主要競爭對手是美國的電器產業。為了擊敗美國對手,早日占領國際市場,日本各廠家決定,電視機銷售採用兩種價格,即日本國內高價銷售,國際低價拋售。在日本賣700美元的電視機,在美國只需400美元,比美國產的電視機便宜40%至60%。

  美國電視機廠家在日本電視機的猛烈轟炸下,簡直到了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的地步,許多廠家已到了面臨倒閉的地步。美國摩托羅拉公司在電視機生產方面一直獨占鰲頭,1959年它就在日本設立了分公司。然而,日本電器業舉足輕重的松下電器公司,向摩托羅拉公司提出了一個無法拒絕的條件:用l億美元的代價買下摩托羅拉公司嚮日本銷售的電視機製造權。作為交換條件,摩托羅拉公司也同意在美國國內及臺灣等地的工廠一律停止生產電視機的生產。後來,美國的沃維克公司、美國無線電公司通用電器公司、傑尼斯公司等,不是被日本公司收購,就是不得已將電視機生產技術和專利賣給日本人。就這樣,最早控制無線電及電視機製造技術的美國電視機產業,在日本電視機的猛攻下,到70年代中期便過早地退出了歷史舞臺。

  ☆輝煌的松下

  松下幸之助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戰勝了無數千難萬險,終於建立了龐大的"松下電器王國"。1960年,松下電器公司被列為世界大公司中的第74名,第一次榜上有名。此時,美國紐約最大的百貨公司之一--瑪茜公司舉辦的商品展覽會,亮出"松下公司的世界性聲譽,素質最好,效果最高"的旗幟。松下幸之助功成名就,激流勇退,1961年把公司總經理的職位讓給了他的女婿松下正治擔當,自己就任不管實際業務的董事長之職。1963年,國際經營管理協會在美國紐約召開世界大會,松下幸之助發表了題為"經營理想"的演講,贏得與會者高度贊揚,被譽為"經營之神"。松下電器公司在2000年被美國《財富》雜誌列入世界企業500強的第26名。

  1989年4月27日,松下幸之助因肺炎去世,享年96歲。松下幸之助未能像他預言的那樣,活到21世紀,但他活到如此高齡,仍是一件值得慶賀之事。他那多彩多姿、充滿刺激傳奇的一生,令世人好奇、欽佩和追念。作為日本企業界的一代宗師,他的名字將載人日本的史冊。

  松下幸之助晚年,榮耀之極。下列所述,是1958年到1988年,松下幸之助從65歲到95歲的30年間,所獲得的重要榮譽:

  1958年6月,荷蘭女皇鑒於松下幸之助對促進荷日兩國經濟交流所作的卓越貢獻,授予"荷蘭女皇騎士勛章"。

  1958年至1962年,美國《時代》雜誌、《生活》雜誌、《幸福》雜誌《紐約時報》等報刊對松下幸之助進行專題報道。其中1962年2月23日出版的《時代》雜誌,將松下幸之助選作封面人物,這是日本企業家第一次在這樣權威性雜誌上露面。同時,《幸福》雜誌也將他的奮鬥成功史及當時松下電器公司的業務發展情況,不厭其煩地詳細介紹。

  1964年9月,美國《生活》雜誌在東京奧運會前,出版了一期日本專輯,以松下幸之助為封面人物,評價他是一位偉大的實業家、哲學家、暢銷書作家,是"融合福特(美國汽車大王)與雅幕嘉(美國牧師兼作家)為一體的先驅者"。

  1964年,日本《每日新聞》舉辦全國高中投票評選"你最尊敬的人物"活動,松下幸之助得票名列第一。

  1965年,鑒於松下幸之助對日本社會所作的貢獻,早稻田大學授予他名譽法學博士學位。

  1965年,為了表彰松下幸之助對日本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巨大貢獻,日本天皇於向他頒發了"二等旭日重光勛章"。

  1970年,榮獲日本天皇頒發的"一等瑞寶勛章"。'

  1971年,日本慶應大學授予松下幸之助名譽博士學位。

  1976年,松下幸之助夫婦赴美參加洛杉磯市日裔周慶典活動,洛杉磯市長把松下幸之助到達那天定為"松下幸之助日"。

  1979年,鑒於松下幸之助對馬來西亞產業發展所作的貢獻,該國政府授予松下幸之助"邦克裡瑪·滿克·尼瓜拉勛章"。

  1981年,榮獲日本天皇頒發的"一等旭日大綬勛章",這是日本至高無上的榮譽。

自助者天助

  松下幸之助是當今世界上最成功的企業家之一:以三名員工、資金不足100日元創業,發展到現在擁有員工幾十萬、產品一萬多種、工廠分佈在一百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電器王國,松下集團最終成為當今世界三大電器企業之一,松下幸之助也長期在日本富豪榜中雄踞首位。

  面對如此神話般的業績和博大精深的發展歷程,松下幸之助的傳奇故事跨越了國家、跨越了民族、跨越了文化,日積月累,久而久之,罩在松下幸之助頭上的光環越來越明亮,被譽為"經營之神",像神一樣高高在上,使人們感到高不可攀。其實,我們讓松下幸之助走下神壇,他同普通人沒有區別,他致富成功完全是靠自己,靠自己的不懈追求,靠自己的努力奮鬥。松下幸之助致富成功的經驗在今天也能夠給我們頗多啟示。

  第一,善於提煉、總結自己的經營理念。所謂經營理念就是指一個企業的宗旨和使命,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只有正確地規定了企業的宗旨和使命,才可能樹立明確而現實的企業目標。松下電器公司的宗旨和使命是什麼呢?這就是松下幸之助提出的"自來水哲學"。松下幸之助強調: "生產者的使命,在於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因此,有責任讓社會上的各種產品,像自來水一般廉價而豐盛", "將品質優良的製品,用消費者容易購買的價格提供出來。"這種以消費者為導向的經營哲學,構成了松下幸之助經營思想的主旋律。

  第二,重視企業的推銷和創新。松下幸之助素來享有"販賣的松下"之稱,目前松下電器公司擁有全國最大的銷售網,全日本約有家用電器推銷店5萬家,而其中約3萬家是松下電器公司的代銷店。在經營活動中,松下電器公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銷售渠道、制度和手段。松下電器公司還擁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研和技術實力,因此也享有"技術的松下"之譽。這是松下電器公司在世界家電行業激烈競爭中處於領先地位的源泉,也是松下幸之助致富成功的源泉。

  第三,嚴格抓產品質量。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為了改變世界人民心中對"東洋貨"--質量低劣的代名詞的不佳形象,集中全力抓產品質量。他告誡下屬: "商品受歡迎是因為供應了人們生活所需的東西,滿足人們的要求。我們要講求產品的品質,而不要過分地推銷我們的貨品。"他通過技術培訓等各種方法提高員工素質,促進產品質量的提高。在松下公司的工廠里,工人們分成了許多質量管理小組,每組為30人左右。這些小組每年都要聚會討論企業經營方針,討論生產、銷售和公司的盈利。各個工作的流水線每星期都要暫停15分鐘,車間管理人員利用暫停時間向全體工人傳達經質量管理小組討論過的經營方針和各小組的任務。這樣的管理方法,不僅使松下公司的產品質量迅速提高,更重要的是管理者和工人們都提高了集體經營的認識。

  第四,特別重視人的作用。松下幸之助的口號: "企業即人。"他多次宣稱: "我的成功,絕不是因為我當年製造了電燈插座,而是因為我製造了人才。"松下幸之助的用人方針是:按人所長分配工作,以便才盡其用。在實踐中培養和鍛煉人才,不斷對員工進行業務教育,這是松下電器公司的傳統。松下幸之助在退出公司管理層之後,還致力於做兩件事:一是從哲理上給現任管理人員以啟示;二是培養和造就新一代的企業家和政治家。1980年,他出資在東京附近辦了一所"松下政府和管理學校",專門培養治理國家和管理企業的人才。

  重視人的作用,尤其要增強內聚力。松下幸之助認為,企業內部的凝聚力,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存、發展和對外競爭的能力。為此,他一方面恩威並施,千方百計使員工確立"松下的優越感";另一方面又不斷給員工出難題,使員工受到各種磨煉。這樣才能使員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他有一句格言: "在我們公司里,人人是總裁。"人人是總裁,也就是人人參加管理。凡涉及公司的重大問題,他總是儘量向各方面征求意見,反覆研究,然後由自己做出決定。第五,樹立充滿活力的企業精神--"松下精神"。松下電器公司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是與松下幸之助樹立的"松下精神"分不開的。松下幸之助認為,要想激發員工的活力,只有物質刺激是不夠的,必須在精神上也有所追求。要讓員工明白生存的真諦所在,否則員工不會全力以赴工作的。何為生存的真諦?就是要讓員工有使命感,使員工們知道,公司為什麼存在,總經理在想什麼。如果員工連這些都不知道,怎麼會傾力工作呢?為此,他提出要加強對員工的精神管理和價值觀建設。公司給員工們規定的信條是: "進步和發展通過公司每個人的共同努力和協作合作才能實現。"在此基礎上,公司向全體"松下人"提出必須遵守的"產業報國,光明正大,友善一致,奮鬥向上,禮節謙讓,順應同化,感激報恩"等七方面構成的"松下精神"。

  松下幸之助要讓"松下精神"成為每個公司員工的精神支柱。他認為,只有這樣,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才能目標遠大、作風正派、團結一致、開拓前進。為了用這種精神統一員工的價值觀,松下公司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包括:(1)在13常管理活動中重視"松下精神"的教育。每天上班,松下公司遍佈各地的 8.7萬多員工都在背誦公司信條,並放聲高歌《松下之歌》。(2)建立"提案獎金制度"。公司不僅積極鼓勵員工提建議,而且還由員工選舉成立了一個推動此項活動的專門委員會,在廣大的員工中廣為宣傳、號召、動員。(3)專門開闢一間"出氣室"。通過這些措施,久而久之,松下公司便形成了上下一心、和諧相容的"家庭氣氛"。公司有了強勁的內聚力和向心力,成為員工之"家"。在解釋"松下精神"時,松下幸之助有一句名言: "如果你犯了一個誠實的錯誤,公司會寬恕你的,把它作為一筆學費i而如果你背離了公司的價值規範,就會受到嚴厲的批評。甚至解雇。"

  第六。始終保持危機感。松下幸之助認為:世界上"一切東西都無法永遠地持續長存。雖然在時間上有長有短,但所有的東西都有自己的壽命。企業儘管要複雜一些,但也不會例外。這是無法抗拒的。"正因為如此,他要求員工保持危機感,並且強調企業越大,衰落的危險就越大。他提出兩個口號:一是"饑餓精神",即不斷地對企業進行"體格檢查";二是"處處爭第一"。

  第七,順應時代變化。在他的領導下,松下電器公司由家電王國進入綜合電子王國,並加速向跨國公司發展。面對80年代日本經濟的巨大變化,以微電子為中心的技術革命的挑戰,貿易摩擦引起的國際化行動,以及日元升值的巨大壓力和家電行業面臨成熟化的危機,松下電器公司及時把握了進一步發展的機會,通過實施"A一61"行動,使公司由家電王國成功進入綜合電子王國;與此同時,加速向跨國公司發展。1979年,松下電器公司在17個國家和地區共設立了30家子公司。進入80年代以後,松下電器公司加速向海外擴張,1982年在海外投資餘額達774億日元,在日本的各大公司中居13位;海外子公司的生產額達 15.15億美元,居日本各大企業之首。

三十條經營秘訣

  松下幸之助集七十餘年經營經驗,總結出三十條經營秘訣,並以簡潔明瞭的語言概括。

  第一,生意是為社會大眾貢獻的服務,因此,利潤是它應得的合理報酬。

  第二,不可一直盯著顧客,不可糾纏不休。

  第三,地點的好壞比商店的大小更重要,商品的優劣又比地點的好壞更重要。

  第四,商品排列得井然有序,不見得生意就好,反倒是雜亂的小店常有顧客上門。

  第五,把交易對象都看成自己的親人。是否能贏得顧客的支持,決定商品的興衰。

  第六,銷售前的奉承,不如事後服務。這是獲得永久顧客的惟一途徑。

  第七,要把顧客的責備當成神佛的呵護,不論是責備什麼,都應欣然接受。

  第八,不必憂慮資金短缺,該憂慮的是信用不足。

  第九,採購要穩定、簡化,這是生意興隆的基礎。

  第十,只花一元的顧客,比花一百元的顧客,對生意興隆更具有根本影響力。

  第十一,不要強迫推銷。不是賣顧客喜歡的東西而是賣對顧客有用的東西。

  第十二,要多周轉資金。一百元的資金周轉十次,就是一千元。

  第十三,遇到顧客前來退換貨品時,態度要比出售時更和氣。

  第十四,當著顧客的面斥責店員,或夫妻吵架,是趕走顧客的"妙方"。

  第十五,出售好商品是件善事。為好商品打廣告更是件善事。

  第十六, "如果我不從事這種銷售,社會就不能圓滿運轉。"要有這種堅定的自信和責任感。

  第十七,對批發商要親切。有正當的要求,就要不客氣地提出來。

  第十八,即使贈品是一張紙,顧客也會高興。如果沒有贈品,就贈送"笑容"。

  第十九,既然雇佣店員為自己工作,就應在待遇、福利方面訂立合理的制度。

  第二十,要不時創新、美化商品的陳列,這是吸引顧客登門的秘訣之一。

  第二十一,浪費一張紙,也會使商品價格上漲。

  第二十二,商品賣完缺貨,等於是怠慢顧客,也是商店要不得的疏忽。這時應著重道歉,並說"我們會儘快補寄到府上",要記住留下顧客的地址。

  第二十三,絕不二價。減價反而會引起混亂和不愉快,有損信用。

  第二十四,孩子是"福神"。對攜帶小孩的顧客,或被使喚前來購物的小孩,要特別照顧。

  第二十五,經常思考今日的損益。要養成沒算出今日損益就不睡覺的習慣。

  第二十六,要得到顧客的信用和誇贊: "只要是這家店賣的,就是好的。"

  第二十七,推銷員一定要攜帶一兩件商品和廣告說明書。

  第二十八,要精神飽滿地工作,使店裡充滿生氣和活力,顧客自然會聚攏過來。

  第二十九,每天的新聞廣告至少要看一遍。不知道顧客正熱衷於什麼商品,是商人的恥辱。

  第三十,商人沒有所謂的景氣、不景氣。無論情況如何,非賺錢不可。

品茶談富豪

  現在,一提到松下幸之助,一定會在他的名字之前冠以一個頭銜,那就是"經營之神"。這個頭銜到底是誰提出來的?從什麼時候開始普及的?沒有定論。可以說是自然產生的,13本的社會大眾很自然的,就給松下幸之助冠以了這樣的頭銜。

一日本著名經濟評論家 池田次郎

松下先生富有大阪風味的柔韌,就像他能巧妙操縱自己纖弱的體質,以保長壽。他的經營法,也是這樣擅於使負的牌子,變成正的牌子。

  雖然是松下電器的大老闆,生活起居卻很簡樸,名片和一般職員的一樣朴素。可是,談話內容卻很豐富。即使是初次見面,他還是誠實地照自己想說的話去說,語氣淡泊而達觀。

  世人都視他為"經營之神",我覺得說他是"人生的高手"更恰當。像這樣的人物,今後可能暫時不會出現吧。

  --日本作家幫光史朗

松下先生是我最尊敬的大阪前輩之一,因為他具有三項特質:Vitality(生活力)Mentality(智力)Royalty(莊嚴)這些特質,表現在他生活的每一面。在貴賓雲集的松下大宴中,卻沒有任何俗套。在電視對談中,他在佐藤榮作先生的傲氣下,更顯得明智尊貴。而他在那種超級的忙碌中,居然還有那麼多極富先見之明的作品。對我這專門搖筆桿的,更是莫大的激勵與鞭策。

  --日本俳句詩人南本憲吉

  松下先生擅長打大算盤。在挑選繼承人的大事上,他挑選的,霓是董監事的末座,年輕的山下繼任社長。他看中的,是山下能適時地轉變、突破既定的觀念,有遠見,能掌握大局。

  同樣,在他生意尚未上軌道時,他就開始倡導PHP運動。他所考慮的,不是使生意興隆的層面,而是以推動日本政治、經濟,來使松下事業獲得繁榮。這是他一貫的經營哲學,也是被日本國人列為"受尊敬的人物"的第一個理由。

  --日本興業銀行顧問 中山素平

打開現代企業經營之書,就會發現松下先生的一整套管理措施決定他的企業以驚人的速度穩步擴張,也就是說,松下先生是一位人性化管理的成功者。

  --日本《讀賣新聞》

在日本企業界,松下的名字是具有永久魅力的,這與他傑出的財富業績和先進的管理理念相關。因此他無愧於"經營之神"、 "管理之神"的稱譽。

  --美國《時代》雜誌

隱藏在精神中最重要的兩個字就是管理,管理是革命,管理是突破。理解松下,必須以此為據。

  --美國《福布斯》雜誌

本田宗一郎

從汽修工到日本汽車巨頭

  提起日本本田,恐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本田技術研究所是當今乃至世界汽車業的佼佼者。在日本企業界,本田是技術和活力的代名詞,也是日本大學生畢業後非常嚮往的就業目標

  作為HONDA的創始人和第一任總裁,本田宗一朗以其過人的膽識和埋頭科研的精神,把本田公司從一個小小的修理摩托車的作坊發展成為世界頭號摩托車跨國公司和大型汽車生產企業。

  一、窮苦鐵匠的兒子
  ☆喜歡機器的古怪少年

  1906年11月17日,本田宗一郎出生在日本濱松鎮一個非常貧困的家庭,是7個男孩中的長子。他出生的這一天,從早到晚都颳著大風,下著大雨,這樣的情形在這個季節是相當少見的。祖父一代從事農業,到了父親這一代開起了鐵匠鋪。父親是個鐵匠,所以,本田宗一郎是伴隨著風箱和叮叮噹當的打鐵聲中長大的。

  本田宗一郎從懂事起,常常趁父親不註意時拿起打鐵工具擺弄鐵片,並用工具把鐵片巧妙地做成各種玩具,他的天賦和創造力在這時就很突出地表現出來。他在入小學前,就對機器、引擎之類的東西抱有濃厚的興趣。他喜歡機械,喜歡操作機械,喜歡聽機械的轉動聲,一齣家門,就圍著機械旁邊,母親叫他回家,他連聲也不應,與機械為伴片刻不離。本田宗一郎是一個古怪的少年,多年以後,他自己也說: "那時碾米廠發動機發出的隆隆聲、鋸木廠聲勢浩大的拉鋸聲,對我都有一種抵擋不住的魅力。"

  村莊裡剛剛裝上電燈時,本田宗一郎對腰佩鉗子、扳手工具的電工十分羡慕,成天跟著電工跑東跑西、跟上跟下。當村莊出現第一輛汽車時,他又跟在汽車後面跑,車停下來後,他便爬到車身下東看西看,用手指沾沾滴下的汽油,鼻子湊上去一個勁兒地嗅。如果是一般人,肯定耐不住那股汽油味,而他卻對此按捺不住跳動的心。他後來回憶說:"我年幼時,對汽車就非常有興趣,有一次,看見一輛J型福特牌汽車開進村莊,我立刻就被它迷住了,以後,每次看見汽車經過,我就扔下手中的一切東西,跟在汽車後面猛追猛跑。"由此看來,本田宗--tip對機械的喜愛是與生俱來的。就從那時起,他下定決心將來自己一定要造出一輛車。

  1915年12月,正值本田宗一郎念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他聽說駐扎濱松的步兵連隊里來了個美國飛行員,要公開表演飛行技術。飛行表演那天,他逃學了,躲過父親的目光,偷拿了兩枚一錢的硬幣,騎著父親的自行車,踏上了通往濱松步兵連隊的路途。

  ☆全村最淘氣的孩子

  山村裡不缺少小孩子游戲的去處:春天,登山採山菜,尋找蝙蝠巢作探險,屁股坐在樹葉上在斜坡急滑而下;夏天,跑到河裡游泳,並坐著木筏順流而下;秋天,撿慄子;冬天,玩陀螺。本田宗--tip從小就學會了游泳,他在水裡玩水,時常發現再重的石頭,只要靠著水的力量也能讓它滾動。川里漂流的巨木,也能靠著水流從上游往下游浮去。本田宗一郎從大自然中學到水力的應用,這和他後來搞水力發動機很有關係。

  本田宗一郎是一個成績糟糕的學生,常常逃學,還不時地搞出一些惡作劇,是全村最淘氣的孩子。他曾經講過這樣一件事: "父親從未對我說過要好好念書之類的話。但我也不想讓父親看到成績單上的丙字,便用壞車胎橡皮自己刻了個章。因為成績單上須蓋有父母的的印章才證明確實給家長過目了。我就偽造了印章,瞞過父母,自己蓋上後還給老師。但畢竟兒時的智慧有限,沒註意到印章的字體必須反著刻,不過我的印章沒事兒,因為'本田'兩個字均左右對稱。我朋友也不想讓家長看成績單,讓我給他刻個章,自己蓋到成績單上,結果因為字體左右顛倒壞了大事,挨了好一頓罵......"

  少年時代的本田宗一郎,毫無保留地將自己那份淘氣勁兒發揮了出來。他的和服袖管上因為擦著鼻涕,老是像塗了層合成樹脂般硬邦邦的,且咔嚓有聲。小學後面有個瓜田,他經常悄悄鑽到田裡,偷吃西瓜,他在西瓜上開個小Vl,插上麥管,把瓜汁吸得乾乾凈凈,然後將西瓜上的小ISl朝下放回原處,仿佛什麼也沒發生似地溜回去了。從吃法上,也能看出這個好玩機器的少年,鬼點子還挺多的。

  學校附近的清海寺廟,每日正午時分必敲鐘鳴示,到田裡工作的村人,都憑鐘聲來認定用午飯的時間。某日,本田宗一郎又逃學到後山閑逛,玩著玩著肚子餓了,可是離吃午飯還有一段時間,情急之下,他心生一計,悄悄登上了清海寺鐘樓,擅自敲響了鐘聲。隨後急急忙忙趕回家,見母親也聽見鐘聲開始準備飯菜,他因此如願提早吃到午飯。

  本田家附近有個石材店,工作的場地上放了一尊剛完工的地藏王菩薩石雕。本田宗一郎對那尊地藏王菩薩石雕的鼻子形狀不甚滿意,趁石材店老闆不在之機,便用鐵錘開始對其"整形"。不料在敲擊時用力過猛,本該修整的鼻子一下子給敲掉了。這段故事,與其說是惡作劇,倒更像是一段熱衷"修理"的本田式插曲。

  本田宗一郎少年時代的淘氣故事,多得簡直不勝枚舉。☆到東京當汽修學徒工1922年,本田宗一郎15歲,那時原本開鐵匠鋪的父親改行做起了修理自行車的生意。因為這個緣故,本田家裡就定期地有《輪業的世界》這本專業雜誌寄來。本田宗一郎非常喜歡讀這本雜誌,常常翹首期待每一期雜誌的到來。有一天,他正在瀏覽這本雜誌,突然發現一則招聘啟事: "亞特商會招聘汽車修理工。"僅"汽車修理"幾個字,就讓他心馳神往了。他決定去應聘,趕緊寄信給亞特商會,大致內容是想拜師學藝。沒過多久就來了迴音,說是雇佣你了,請儘快到東京來。但與父母一商量,卻遭到反對。母親的態度尤為堅決: "絕不能讓長子去東京。"他竭力說服父母:"今後是汽車時代,無論如何我也要去乾汽車這一行!"最後父親還是同意了:"既然你講到這一步了......" 於是,本田宗一郎小小年紀就獨自到了東京,隨身的行李就是一隻柳條箱。他來到亞特商會,當了一名汽車修理學徒工。他到了那裡乾的頭一件活是替主人家領孩子,他後來回憶說:"背上一熱,便知小孩撒尿了。於是師兄們便會挖苦我本田背上又畫地圖羅'。我咬緊牙關默默忍受,心想拜師學藝最初都是如此。"他接著說: "每天都是看顧孩子,手裡捏的不是夢寐以求扳手之類的修理工具,而是抹布。失望之餘使我幾次想收拾行李,從二樓放下繩索逃走。這時,眼前就會出現遠在故鄉的父親怒容和母親吹口琴的身影,我也只好打消離開的念頭。"

  這樣的情況大概持續了半年。某日,老闆總算說話了: "喂,小子,今天太忙了,這邊來,幫一下。"那是個大雪紛飛的日子,本田宗一郎第一次得到的工作就是修理線路斷了的底板,他忘了寒冷,往汽車底下鋪張席子就鑽了進去。當時的興奮情景久久難以忘懷。

  1923年9月,東京地區發生了大地震。大地震引發的火災也殃及亞特商會。 q陝把汽車弄出去!會開車的每人開一輛,把它們運到安全的地方去。"老闆大聲吩咐雇工們。那些都是客戶為了修理而寄放在商會裡的貴重汽車。當時汽車的零件大多是木製品,所以即使自己家燒了,也要保住車輛,這是商人特有的性格。

  本田宗一郎心裡想:太好了,平日里時時刻刻都想著能早日開車。當然,這些客戶寄放的汽車,老闆不可能交給一個小學徒來駕駛的,不過,今天就不同了。他跳上一輛正在修理的汽車,儘管動作生疏,還是把它駛上了混亂擁擠的街道,並設法把它停到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他回憶那日初次駕車的情景時,這樣說道: "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比這更誘人的了。"

  關東大地震後,在亞特商會裡做事的十五六個修理工幾乎都回到老家,留下來的只有本田宗一郎和師兄兩人。而另一方面,由於亞特商會承接了因芝浦工廠被燒而轉來的汽車,修理任務繁重,本田宗一郎也就徹底從看管孩子的困境中解脫了出來。從那時起,他總是騎著摩托車到各處跑,上門為客戶服務,修理各種汽車。維修工作給他帶來了樂趣,使他逐漸瞭解汽車的構造及發動機的原理。他工作勤奮、聰明能幹,很快就成了一名優秀的汽車修理工。

  二、白手起家的青年
  ☆自己開辦汽車修理行

  就這樣,本田宗一郎在亞特商會學了6年的汽車修理技術,他不僅學到精湛的修車技術,而且學到了許多人生哲理。1928年,他22歲了,老闆決定讓他以同一店號回到家鄉另立門戶,開了一家亞特商會濱松分店。分店開業之初的規模,不過是本田宗一郎和小學徒兩個人而已。當時,濱松還有另外兩三家汽車修理行,汽車用戶不多,加上本田宗一郎又太年輕,所以很少有顧客上門,生意非常清淡。

  但不久,由於本田宗一郎肯鑽研技術,尤其能修理棘手的汽車故障,亞特商會濱松分店逐漸獲得了用戶的好評:"只要拿到亞特商會去,什麼樣的故障都能修複。"由此,本田宗一郎開辦的汽車修理行慢慢步上正軌。回想那時的情景,他如是說:"那年12月31日,結賬之後發現還盈餘80日元。因為開店才一年,又是22歲就賺下了這筆錢,所以很高興。我下決心要在一生中攢下1000塊錢,於是拼命工作。不管怎麼說,我很喜歡機械,手也靈巧,因此對身邊的東西常做一些修改、研究和創新,真是樂此不疲,興趣盎然。"

  進入第二年,本田宗一郎全身投入汽車的改造工作,這是應客運、貨運公司的要求,把客車的車身加以改造,可以增加兩三人的座h位,又把貨車的車身也加以改造,這也可以增載入貨量。由於亞特商會濱松分店的改造技術高明,名聲四起,名聞遐邇,鄰近地區的客戶都知盜本田宗一郎的大名。因此,只能容納四臺車的修理工廠,已無法接受更多的修理或改造車輛,便在第三年把工廠搬到占地80坪的較大廠房。

  這期間,本田宗一郎不僅搞修理,而且還搞發明創造。前面也曾提到:當時的汽車,輪圈都是木製品,而木製品易腐蝕、怕撞擊,一遇上火災,整個車輪全毀,因此木製品用於汽車極不合適。於是,本田宗一郎開始琢磨用金屬來製造輪圈,終於發明瞭可以防火的金屬輪圈。1931年,這項發明取得了專利,其產品在博覽會上展出後深受好評,除了在國內銷售外,還出口到印度,可謂生意興隆。這是本田宗一郎首次進入創造世界,這也是他所擁有的100多項專利中的第一項。曾經下決心一生要攢下1000塊錢的本田宗一郎,經過這番努力,在他25歲時,每月所賺到的錢,就比這多出許多了。

  1933年,本田宗一郎27歲時,與一位美麗賢淑的退職官吏的女兒、小學教師阿幸姑娘結婚。兩人結婚後,夫人就成了本田宗一郎基礎修養或者說是有關社會學方面的家庭教師。正因為有這位賢內助的支持與幫助,才有後來的本田宗一郎。

  ☆成了名副其實的老闆

  1934年,成家不久的本田宗一郎創立了一家東海精機公司,成了名副其實的老闆。

  1937年7月,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當時的世界局勢很不穩定。本田宗一郎眼看修理進口車輛的事業前程黯淡。在修理業務紅火的時候。毅然決定把業務從修理轉向製造,並選中了戰時和平常時期都有用的活塞環作為他的研製開發產品。轉向製造業。這意味著他在事業上的一大轉機,這是大突破,是向製造業邁進的第一步。

  由於本田宗一郎上完高小就當了學徒工,修理行也沒有學到冶金技術,於是他以旁聽生的名義到濱松高等工業學校重新學習。年屆30歲的本田宗一郎。已成家立業,是擁有員工50餘人的老闆,卻穿起學生服來當了一名旁聽生。雖說是旁聽生,不但要交學費,也要參加考試,更不能缺課,天天要上學。這樣的學習生活持續了兩年。本田宗一郎一邊學習知識,一邊繼續研究。一開始,活塞環攻關幾乎沒有什麼進展,他的第一個主顧是正在試製汽車的豐田公司。豐田公司試用了本田宗一郎的50只活塞環,只留用了3只,其餘都退貨。本田宗一郎日以繼夜地在爐前反覆試驗,產品質量終於有了提高。不久活塞環終於研製成功了,本田宗一郎製造的活塞環被用到了著名的"奧斯卡"轟炸機上。接著,他又進一步採用自動切削機,使生產一架飛機螺旋槳上所需活塞環的時間從一星期降到半個小時。自此,東海精機公司蓬勃發展,成為中島飛機公司(富士重工的前身)和豐田汽車公司的下游廠商,豐田汽車公司也入了股。到了1945年,公司員工已達數千人。至少在濱松地方,本田宗一郎已經成了家喻戶曉的年輕企業家

  1945年,日本中部地區發生地震,本田宗一郎的工廠--東海精機公司,同別的工廠一樣,機器遭受了巨大的損壞。接踵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日本戰敗了,社會一片混亂,幾乎所有的物質都受到管制,很難搞到需要的物資。本田宗一郎感到日本的前途渺茫,便把發展順利的東海精機公司全部賣給了豐田汽車公司,售價為45萬日元。對於當時的情況,本田宗一郎是這樣說的: "我認為,那種時候做生意是做不出什麼名堂來的。因此,接下來的一年裡,我什麼事也沒做。"

  ☆本田企業的誕生

  本田宗一郎在家呆了一年,他看到剛剛脫離戰爭後日本的衣料十分缺乏,於1946年成立了"本田技術研究所",最初以製造紡織機械為目標,但因資金不足,就放棄了開發大型紡織機械。本田宗一郎轉而致力於研製機動自行車,即設法在自行車上安裝小型引擎。他想到了戰時散落在各地的軍用通訊機,若把那上面的引擎裝到自行車上會是什麼樣子?他低價收購這些小引擎,將它們裝到自行車上,沒想到推出後,這個俗稱"叭嗒叭嗒"的自行車銷售量很大,成為當時的熱門商品。在這種"叭嗒叭嗒"自行車發售之初,許多人都懷疑:"汽油不足的時代,會有人騎這種機動自行車嗎?"本田宗一郎的考慮卻相反:汽油不足,正需要這種用汽油少的機動自行車,因為即使藥房裡賣的揮髮油,也能讓它發動。

  這種"叭嗒叭嗒"自行車發售的第一個月銷售量只有二三百輛,不久即上升到1000輛。 "本田技研"正是靠"叭嗒叭嗒"自行車的成功,為日後跨進世界行列奠定了基礎。很快那些舊引擎都用完了,本田宗一郎就獨立開發小型引擎,不久他成功開發並生產了小型引擎--本田50CCA型馬達。

  1948年9月,本田宗一郎以100萬日元的資金,成立了"本田技研工業公司"(股份公司)。他以這種A型馬達為基礎,經過不斷改良,1949年8月成功開發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D型馬達。D型馬達雖然屬於二行程98CC的小型馬達,卻相當於三匹馬力。裝上這種新型馬達,1949年8月,集本田公司全體員工智慧的第一輛輕型摩托車的試製工作終於完成了。該車被命名為"理想號",寓意是"以速度寄托自己的理想"。這是從機動自行車到摩托車的一次質的飛躍,也是本田公司發展史上的一次質的飛躍。

  本田宗一郎著手開發D型馬達之際,因需要製圖人才,公司聘用了當時剛從濱松高等工業學校畢業的河島喜好。1949年, "夢想號"摩托車開發成功後,本田宗一郎又遇到了終生搭檔藤澤武夫。本田宗一郎在藤澤武夫和河島喜好兩員大將的協助下,潛心研究摩托車,並一舉獲得了成功,先後研製了"理想"、"佳普"、"奔利"及小型"天使"等多種型號的摩托車。

  1950年,本田宗一郎設立東京營業所,作為打入東京市場的基地,併在東京地區的上十條建造了裝配廠。1952年,本田宗一郎將資本額增加到1500 萬日元,並將本田技研工業公司總部遷移到東京,本田宗一郎重新回到了闊別24年的東京,他把全家都搬來了。、同年,本田宗一郎的150件專利權受到社會的好評,以最年輕的46歲榮獲"藍綬褒章",併列席皇宮的招待會,親王問他: "發明是很辛苦的事吧??'他回答說:"一見鐘情。千里之遙僅值一里。"

  1954年1月,本田宗一郎創辦的本田技研工業公司的股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旋即成為熱門股。本田技研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日本最大的摩托車生產公司,"本田現象"一時轟動了全日本,被產業界視為奇跡。有"經營之神"之稱的松下電器松下幸之助,屈尊就教,來到本田的東京工廠參觀學習。

  ☆頑強渡過難關

  正當本田宗一郎雄心勃勃、想成為世界摩托車王之際,1954年遭受了巨大的打擊。首先是資金周轉出現了困難。隨著新建、擴建工廠,本田宗一郎大量購進了機器設備,但貨款支付發生了困難。當時公司的資本額為6000萬日元,而投資在進口設備上的資金競達4.5億日元以上,不難看出這筆資金之龐大。在年初的每一天,公司都有可能倒閉,由於藤澤武夫的努力,公司總算度過了這一難關。緊接著第二次危機, "佳普"車銷售量大幅度下降。 "佳普"車是自行車後輪裝上一個輔助發動機的機動自行車。主體是自行車,不耐用,發動機越好,車子耐久性越差。由於"佳普"車存在的問題反映出來,於是殃及"夢想"、"奔利"、"天使"等的銷量,真可謂四面楚歌,公司的主要產品都不約而同接連跌價。

  公司瀕臨破產倒閉,本田宗一郎夜以繼日改進產品的性能,提高產品的質量。通過分析估計出問題發生在發動機的汽化器上,本田宗一郎反覆精心研究汽化器,最後終於成功地研製出了高功率發動機的汽化器。後來,本田宗一郎回憶說:"當時,被一種可怕的氣氛所困擾,即公司將會破產倒閉!"在這樣的逆境中,本田宗一郎沒有喪失信心和勇氣,沒有分散註意力。可以說,越是身處逆境。他驚人的信念、氣概和毅力越能充分地表現出1948年,宗一郎與他一生事業的得力伙伴藤澤武夫(左)合影來。由於經受了挫折的考驗和痛苦的磨煉,本田宗一郎終於站到了騰飛的起跑線上。

  就這樣,在本田宗一郎的領導下,公司上下一心,剋服危機的努力和複原期雖因通貨膨脹多少有些延誤,但最後還是大功告成。大約自1955年6月起,本田技研工業公司便重振雄風,走向輝煌的未來。

  三、汽車王國的奇才
  ☆成為世界摩托車大王

  1954年,本田宗一郎到歐洲考察摩托車工業,看到那裡的摩托車工業的發展,他受到了很大的震動,認為自己雖然在本國取得一些成績,但與歐洲相比,相差甚遠。回國後,他參看許多資料,反覆進行對比,併到車間向工人征求意見。1958年,本田公司生產出了第一輛新穎的c一100型摩托車,這是一種新型的摩托車,超過了世界水平。從此以後,本田公司快速發展。

  本田宗一郎雄心勃勃,一直想成為世界摩托車大王。1954年,就在公司被倒閉的陰影所籠罩時,本田宗一郎卻宣佈了一個令公司上下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的決定:他要參加在英國馬恩島舉行的世界著名摩托車大賽。為此,本田宗一郎寫下瞭如此"狂人宣言": "我們充滿了必勝的信心,天生的鬥志不允許我們這樣苟且地經營。我們本田技研工業公司的使命在於給日本企業界以啟蒙。我在這裡宣佈我的決心,與諸君共同宣誓,為參加T·T摩托車大賽並奪取勝利,我們將殫精竭慮,銳意創新!"他將自己的產品拿到世界最高級的摩托車競賽中角逐,從中瞭解競爭者哪方面具有優勢,哪方面處於劣勢,然後再進行創造革新。在1959年世界摩托車大賽--T。T大賽上,本田的產品囊括了250CC級摩托車比賽的前五名。從此以後,各種摩托車比賽的獎盃都被本田產品捧走。

  1959年,本田宗一郎的年收入已達到4000萬日元,本田技研工業公司的市值也達到20億日元。從此他躋身於日本"億萬長者"(富豪)排行榜的前茅。1960年,本田技研的總公司搬到東京火車站前八重洲口,這是自行建設的辦公大樓,資本額也增加為66.4億,成為一家大企業。本田宗一郎的年收入達到1.18億,日元,在當年日本的富豪排行榜上名列第8位。

  1960年,本田技研工業公司生產的摩托車突破了149萬輛的記錄,出口6萬輛,居世界第一,終於成為世界一流的摩托車公司。1965年,本田技研工業公司在日本國內204家機車廠商中脫穎而出,奪取了日本第一和世界第一的摩托車廠商稱號。本田宗一郎成了促使摩托車業成為年銷售收入達30億美元的行業偶像。他富有創意的設計和推銷方式是使摩托車業發生根本變化的催化劑。本田技研工業公司在產品上始終處於領先地位,從而改變了摩托車業,併在摩托車業占據優勢地位,無論在當時還是在以後,沒有另一家公司能與本田技研工業公司媲美。如今,本田技研工業公司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車製造商,在全世界摩托車的銷量中,每4輛當中就有1輛是本田摩托車。

  ☆向汽車業進軍

  在確保摩托車業的龍頭大哥的地位之後,精力充沛和雄心勃勃的本田宗一郎決定進入汽車市場。他再三考慮,決定採取以製造賽車為主的策略。

  製造汽車的最大障礙來自日本政府的通產省,通產省打算把日本10家左右的汽車大廠分為生產大型車、小型車和特種車的三個集團,因此不允許再有新廠家加人進來。通產省對本田宗一郎說,日本不需要又一個汽車生產商。本田宗一郎對通產省的無端干涉深感氣惱,大發雷霆地說: "政府工作人員本應該以維護公共利益為天職,可一提起這些人來,他們簡直成了人們開拓新事業的障礙。"他又說: "假如沒有通產省,我會比現在更成功......通產省造不出車,卻能制服我們。"

  20世紀60年代後期,本田宗一郎又一鼓作氣,開始向輕型汽車的方向進軍。

  本田宗一郎以他的獨特方式無視通產省官員的勸阻,就像他當初無視所有預言他一開始就會失敗的行業專家們一樣。1970年,本田宗一郎成功地打人了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自沃爾特·克萊斯勒於1925年成功地進入投資巨大、困難重重的汽車市場以來,還沒有人取得像本田宗一郎這樣的成就。在克萊斯勒公司講人市場之後和本田公司進入汽車市場之前的歲月里,不少於10家公司在試圖進入汽車市場時碰得頭破血流。本田宗一郎不僅成功地進入了汽車市場,還戰勝了在他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

  1972年10月,經過本田宗一郎與公司技術人員的反覆研製,成功開發了符合法律要求的低公害發動機--這就是CVCC發動機。本田公司的成功,比 GM福特、豐田和日產等超一流廠家均搶先了一步,本田汽車的優點已引起國外人士的註目。以美國為銷售中心的汽車出口額大幅度增長,銷售額僅次於豐田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

  屢次衝擊賽車大賽均告失敗的本田宗一郎,終於在1986年9月21日實現了。本田公司製造的賽車在賽車運動的最高領域--汽車速度賽一級方程式大賽 (F1)上擊敗所有對手,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想起當時的情形,本田宗一郎說道: "明明是造摩托車的,卻要去參加汽車賽,真是個混蛋,簡直瘋了!當時,周圍的人都這麼說。我拚命乾,拚命乾,產品總算有了眉目,然後成熟,一直發展到現在這一步。說實話,當初如果不是朝著努力,就不會有今天。"到了80年代,本田公司已成為日本第三大汽車製造商,而到80年代末,它已成為世界上的第三大汽車製造商。與此同時,本田宗一郎的接班人河島喜好奉行他的"經營要面向世界"的基本方針,決定到美國建廠生產本田汽車。本田公司在美國生產的本田一阿科德牌汽車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成了美國的最暢銷的汽車,並使本田宗一郎成為第一位進入美國汽車名人堂的日本企業家。

  ☆永遠擁有夢想與年輕

  本田技研工業公司在1955年成立當初,立下了幾條基本方針:"

  1.永遠擁有夢想與年輕;

  2.尊重理論、構想與時間;

  3.熱愛工作,保持工作場所的明快節奏;

  4.建立諧調的工作流程

  5.牢記不間斷地研究。"這些基本方針中,看不見古時傳下來的那些善感的字眼,也絲毫不帶"和為貴"之類舊時代的感傷主義的色彩,而是充滿著與時俱進的精神和活力。公司座右銘頭條所揭示的"夢想與年輕",即使在今日更新換代的本田公司內部,依然被保持著。

  在本田公司獲得飛速發展的1961年,本田宗一郎就許下諾言:"我將提名公司中最優秀的人選充當我的繼承人,如果沒有合適的,外國人也行。因為一家世襲經營的公司大體上都是要破產的,你就走著瞧吧。"1973年9月24日,本田公司舉行創業25周年紀念活動,就在這一天,本田宗一郎履行諾言,辭去了本田技研工業總公司董事長一職,就任公司最高顧問。他把公司最高領導的寶座讓給45歲的河島喜好後,。自己駕駛著汽車開始雲游全國,花了一年半時間,一一尋訪了本田公司旗下的工廠、所有經營本田公司汽車的經銷商和修理廠,約有700個定點。

  1974年,本田宗一郎"忍痛割愛",讓創業功臣、歷盡滄桑的弟弟本田弁一郎從公司常務董事的位置上退下來,離開了公司。他擔心自己引退之後,周圍的人們就會儘力推薦弟弟擔任下一任董事長,本田公司不知不覺中仍會成為同宗經營的家族公司。基於同樣的理由,本田宗一郎當然堅決不讓兒子進入本田公司。

  本田宗一郎把世界性大企業拱手交給毫無血緣關係的外人,這在日本企業史上被傳為佳話。也是富有遠見的創舉。本田宗一郎常說,本田公司不是本田家族的, "企業乃社會產物"。在不少公司的領導人挖空心思把親屬往公司內安插的時候,本田宗一郎卻表現出了創業家所特有的驚人氣魄,不是任人惟親,而是任人惟賢。

  ☆最高的榮譽

  本田宗一郎從本田技研總公司的最高領導人的寶座下來後,過著擔任公務和榮譽職務的的生活。本田宗一郎一生擁有470種發明和150多項專利權。他的財產,以本田技研的股票、土地為中心,最保守的估計約近千億日元之多,是名副其實的大富豪。1983年,本田宗--f11j辭去本田技研工業總公司的董事職務,割斷了與本田公司的最後一點聯繫。

  在本田宗一郎退出江湖的歲月里,世上多種榮譽隨著本田技研總公司的發展,源源而來,其中犖犖大者如下。

  本田宗一郎擔任的公務主要有:1974年,就任總理府物價問題懇談會委員;1975年,就任總理府公務員問題懇談會委員,就任運輸省國鐵再建問題懇談會委員;1976年,就任東京商工會議所工業部會長;1978年,就任日本職業高爾夫球名譽顧問;1982年,就任日本工商聯盟副會長;1983年,就任東京都情報公開懇談會委員;1986年,就任通商省航空機工業審議會臨時委員,等等。

  本田宗一郎獲得的榮譽主要有:1978年,榮獲義大利總理產業獎;1979年,榮獲比利時頒發的王冠勛章;1980年,榮獲瑞典頒發的北極星勛章;1981年,榮獲日本頒發的一等瑞寶勛章;1984年,榮獲法國頒發的勛章;1991年,榮獲美國汽車工業協會頒發的特別獎,等等。

  此外,本田宗一郎還曾獲得美國密執安技術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以及哈佛大學名譽博士。其中,1989年本田宗一郎的塑像列入美國汽車城底特律的"汽車殿堂",是他一生最高的榮譽。因為能進入這個殿堂的日本人只有本田宗一郎一人,並且他的塑像與"汽車大王"福特並肩同列在殿堂里,讓全世界愛好汽車的人瞻仰,這是他生前的光榮,也是死後名垂青史的恆久紀念。

  本田宗一郎晚年,他的肝臟病和糖尿病併發,直到去世為止,這兩種病一直纏身。1991年8月5日,本田宗一郎在東京與世長辭,終年85歲。

  斯人已逝,其功永垂。

創新是成功致富的源泉

  本田宗一郎是一位從"二"次大戰I拊經濟廢墟中走出來的有代表陛的成功者,一名令全世界摩托車、汽車製造者同行望而生畏的勁敵。他既是一位卓越的技術專家,又是一位膽識過人的創業家和經驗豐富的企業家,同時還是一位實幹家和冒險家。他信奉的人生哲學就是"拼搏與挑戰",他成功致富的經驗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

  第一個成功致富的經驗是:技術創新

  在現代科學技術的綜合化趨勢中,人們意識到完成"代替性技術"的發明越來越困難了,而集中已有的各家技術創造新產品是一條發展工業的惟一齣路。本田宗一郎的創業成功,就是能夠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別人的智慧融合起來,從而達到自己的奮鬥目標。他於1952年到世界各地參觀考察、博採眾長,回來後悉心對各國的先進樣品鑽研了兩年,集中各種樣品的優點,然後向全公司員工宣佈:"本田要吸納萬國之長,不步他人後塵,要創世界第一技術水準。"全公司上下,為實現這一目標,致力於技術的研究和開發。1954年參加了世界摩托車T·T大賽,這次大賽雖未奪取好成績,但起到了火力偵察的試探作用。1959年本田公司再次參加T·T大賽,獲得了第6名。到了1961年,本田公司的產品質量更上一層樓,當年的T·T競賽中,在125CC級和250CC級的競賽項目里,囊括了第1名至第5名,可說獲得了全面大勝利。從此,本田摩托車名聲大噪。本田宗一郎也因此被稱之為"當代著名技術專家"、"日本摩托車之父"。

  本田宗一郎進入了汽車行業以後,同樣以一項又一項的創造發明聞名於世。(1)"FF方式"的前輪驅動方式的發明。 "FF方式"的前輪驅動方式,現在已成為每一家汽車製造廠商的常識,但在當初是一項劃時代的發明。(2)獨創的本田喜美箱型汽車。本田公司推出喜美箱型汽車的成功,豐田、日產、三菱等日本汽車廠商一窩蜂地模仿起來了,今日箱型汽車已成為小型汽車的標準體型。(3)360CC輕型汽車的AT車的發明。AT車就是自排汽車,本田公司製造的360CC輕型小汽車就是全自動的AT車。靠這項發明,本田公司成為業界之雄,輕量小型的AT車今天便成為本田汽車的代名詞。(4)低公害的CVCC引擎發明成功。作為降低有害廢氣排放的對策,各家廠商都在研究開發利用觸媒凈化的引擎時,本田公司就率先開發出來CVCC的低公害引擎,使得日美各家廠商不得不向他購買專利權,模仿CVCC方式製造引擎。(5)N360輕型汽車的獨家製造。1967年,本田公司推出的N360輕型汽車,這是本田公司正式走人生產汽車的第一步。N360,是360CC、31馬力、前輪驅動方式,定價31萬日元。這種超低價的大眾車受到日本消費者的歡迎,改變了向來認為汽車高不可攀的形象。後來,又推出NSX型,本田公司的技術日新月異,一直領先同業,每次都以嶄新的姿態出現。

  第二個成功致富的經驗是:經營創新

  本田宗一郎不僅重視技術創新,而且重視經營創新。他除了有一家技術研究所,還設立了一家營業研究所--本田營研,專門研究獨特的行銷方式,亦即不採用一般汽車廠商的"業販方式"(同業之間的買賣,亦即上游與下游的方式),而採用"直販方式"(直銷至摩托車店、汽車店)。這可以說是本田公司在經營方面的獨創性和創造性。

  本lit公司參加國際競賽也是為了擴大銷售自己的產品,本田宗一郎不隱瞞這個意圖,公開提出"本田的理想是以全世界為目標",並教育全公司所有員工要為此巨集大的抱負而奮鬥。本著這個目標,本田公司決定首先開發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美國,將暢銷的車型作為主攻的有力武器,大做廣告,開拓分銷渠道,亮出本田機車在國際T'T競賽的名聲,併在那裡設立"美國本田"公司,結果很快打開了美國市場。之後又以"世界的本田"品牌形象向歐洲市場進軍,也取得了可觀的銷售量。

  第三個成功致富的經驗是:人才創新

  本田宗一郎極為註重招攬各方面的優秀人才,這是本田公司始終充滿活力與生機的原因。他特別用心於發現、培養和使用年輕人才,甚至從年輕人身上去發現自己的不足,虛心向年輕人學習,即使這個年輕人比自己年輕得多。他風趣地說: "我只有小學文化程度,我不用擔心向別人討教有失體面。"他在美國設廠生產時,千方百計把當地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招聘進廠,然後把他們送到日本的本田廠進行一個半月至三個月的訓練,使他們熟悉本田的生產標準和管理程式。結果,這些美國人也可以生產出同樣水準的汽車。他對在職員工的職業培訓十分嚴格,任何人上崗前要進行崗位訓練,獲得合格證才能上崗工作。公司里設有研究所,每年支出大批經費讓科研人員和設計人員進行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研究開發,並鼓勵公司員工提合理化建議,凡是被採納的好建議,可視效益多少發給重獎。在這麼一種人人動腦筋、出謀獻策的工作氣氛里,人才不斷涌現,有力地促進了公司的生產和經營的發展。

  本田宗一郎還非常重視企業領導班子的年輕化和專業化,1973年他辭去了本田技研工業總公司董事長一職,就任公司最高顧問,把公司最高領導的寶座讓給 45歲的河島喜好。他不把社長的位置讓給自己的兒子,甚至連他的弟弟也與他同時引退。這種做法,在日本的其他公司不要說找不到第二家,連美國的公司也是罕見。

  第四個成功致富的經驗是:觀念創新

  20世紀70年代初期,世界各國紛紛仿效美國制定了限制汽車排放廢氣的法律。這對各大汽車生產廠家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本田宗一郎敏銳地感覺到,這也許是本田公司超越強勁對手的一次機會。當時,本田宗一郎剛剛進入汽車行業,他立即全身心投人攻剋汽車製造業的最薄弱環節--由美國政府實施的限制汽車廢氣排放法。因為這個法律由美國議員馬基斯首先提出,故而被稱為《馬基斯法》。要符合《馬基斯法》的規定,關鍵在於開發出排放清潔尾氣的汽車發動機。可是,世界汽車業的巨頭,沒有一個能解決這個重大問題。本田宗一郎說: ':汽車業的廠家今後能否生存下去,關鍵在於能否研製、開發出這種新型發動機。"在公司開發新型發動機動員大會上,他對研製人員說: "只有開發出低公害的汽車發動機,本田技研工業總公司才能取得與老牌汽車廠家並駕齊驅的機會。"本田宗一郎親l臨第一線,與年輕的研究人員一起收集資料,查閱文獻,經過反覆研製,最終於1972年10月成功地開發出符合《馬基斯法》規定值的低公害發動機--CVcC發動機。本田公司的成功,比福特、豐田、日產等超一流廠家均搶先了一步,他受到了世界各國的高度評價。而且,由於CVCC發動機具有非常好的社會效益,公司在銷售方面也就獲得了非常客觀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重成功,使本田宗一郎受益匪淺,他總結到: "這次的成功,不是企業間競爭的成功,而是一種神聖的社會責任感的成功。它使我為之驚嘆,一種新的價值觀,有關企業和社會之間的聯繫等一系列問題的新感覺和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新的經營觀念已經完全形成。需要我們具備這種新的經營觀念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

  第五個成功致富的經驗是:不斷創新

  在創新領域,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只有專心致志和堅持不懈,才能剋服在通往任何目標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危機和障礙。本田宗一郎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從修理汽車到生產摩托車,從生產摩托車到生產汽車,他一直不斷探索和不斷創新。本田宗一郎深有體會地說: "創業家必須主動確定未必可能實現的目標,並樂意遭受失敗。"

  "只有堅持不懈,才有可能成功!"--偉大的創新家,從美國的愛迪生到日本的本田宗一郎,無一不把這句話作為座右銘。愛迪生強調指出,創造力依據的是 99%的努力和1%的靈感。本田宗一郎贊同愛迪生的觀點,認為他的成功來自他的"失敗"。他認為,一連串的"失敗"乃是不斷嘗試錯誤的探索性試驗,是成功的創新所必需的。他說: "我從自己的經驗中體會到,創造發明不是異想天開,而是走投無路、迫不得已時的智慧結晶。"這種經歷一次又一次失敗而絕不放棄的不屈不撓態度,是本田宗一郎成功致富的重要法寶。

本田宗一郎經營語錄

  ☆青春易逝,不用實在可惜

  "人生的青春,逝去就不再來了。""年輕有為"是指能夠珍重青春的人,如果青年時代無所作為,那就是"年輕無為",這實在很可惜。

  青春本身就是無量的寶藏,具有偉大的價值。青年人應該利用青春的特權,多做一些事情。即使做不成功也不要緊,至少也會換來一點失敗的教訓。

  青春一縱即逝,不用它實在很可惜。☆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我在30歲的時候,還在當老學生。當時我已經是一家工廠的經營者,這家公司有50個工人,我是社長。那時候,我去拜托濱松工業專科學校的校長,他同意收我當旁聽生,從高工一年級學起,天天上學,為的是想學一點工科的理論課程。學校一放學,就回到自己的工廠工作,邊學習邊工作,每天忙得不得了。通常都工作到三更半夜,不眠不休。

  人的一生離不開學習。要想進步就不能離開學習,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公司不要用關係進來的人

  靠關係或請人介紹,這種人我公司絕對不錄用。原因很簡單,靠關係進來的人沒有一個是有才能的人,真正有才能的人要靠自己的力量進來。請人介紹更是不可靠,尤其請國會議員介紹進來的人,我沒有發現過有一個是可用的人才。

  我從來不過問公司的人事問題,也不擔任新進人員的考試委員,因為我對"人社考試"一直抱著懷疑。何以在學校念了三四年的畢業生,能在一二小時的考試過程中就把他的能力考出來?再說,即使新進人員考試合格,他的能力也只不過考試委員的水平而已,我看沒有什麼了不起。

  ☆絕對不允許公私混淆

  我一生從來沒有用過公司的錢,雖然我是這家公司的社長。不但如此,我也禁止公司的高級人員使用公費做接待工作。用接待來做生意,是最沒出息的做法。

  我把公司的公車廢止了,不讓高級人員坐公司的轎車上班。我自己也是開私家車上班,連汽油也是用自己的錢買。不但如此,我最看不起有些公司,讓公司的社長夫人坐公司的車去看戲、去百貨店購貨、去參加宴會,甚至讓社長的小孩也坐公家車去上學。有些社長把公司的公家車司機叫來為社長夫人或小孩開車,簡直不合道理,這是公私混淆,假公濟私,萬萬行不得。

  ☆工作是為自己工作。不是為別人工作

  公司職員遇到社長不必起立敬禮,他只要拼命地工作,就是對社長的最高敬意。虛禮無用,工作要緊。

  工作是為自己工作,不是為別人工作。所以說,有人認為他是為公司工作,這就不對了。因為能為自己工作,而在工作上找到樂趣,這就是他本人的幸福,也是公司的幸福。有人為工作而工作,不是為自己的幸福而工作,世界上沒有比這種工作更無聊的事了。

  ☆窮苦出身,才會更加努力

  在貧窮家庭出生,不要以為是可恥的。也不要因為家境窮苦,無法上比較高級的學校而悲觀。反而要為出生在貧苦家庭而自傲,因為出生在貧苦家庭,這是給你一個努力的機會。由於出身窮苦,自己想從窮苦中解脫出來,自然會比人家多加一倍努力。努力的結果,絕對會帶來比較富裕的人生。成功的人物,大多出身貧苦的。

  ☆成功的秘訣在於永不模仿別人

  我成功的全部秘訣,就在於永不模仿別人,永遠立志創造出別人從沒有過的高質量產品,正是這樣不懈的努力,才走上了汽車產業的顛峰。

  我討厭模仿。所以我們公司是以我們自己的做法去探索的,為此我們也吃盡了苦頭。雖然趕超他們之前我們花了不少時間,但是,在趕超之後,我們技術上的領先就形成了彼此之間的差距。我們從一開始就選定了艱苦奮鬥的方向,所以是先苦後甜。模仿只圖一時的舒服,日後就會叫苦不迭。作為一個科研人員,認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是尤為關鍵的。我現在還是這樣想的,模仿一次,就會永遠模仿下去。

  ☆模仿是先樂後苦。創造是先苦後樂

  模仿,就是把人家的研究成果據為己有,製造出一模一樣的商品。雖然模仿得真似乎很不容易,但是世界上沒有比模仿更加快樂的事情。能把它模仿成功,不是很快樂嗎?

  話雖如此,模仿是先樂後苦。因為一旦嘗到了這個滋味後便欲罷不能,只要有一次模仿成功便不想自己創造了。這樣,不想自己創造而專事模仿,永遠走在人家的後面,世界上還有比這種事更痛苦的嗎?無法超越人家,或製造出人家要向你模仿的東西,怎麼會快樂呢?

  可是,創造就不同了,是先苦後樂。創造是一件非常艱苦的工作,有99次失敗才會有一次成功。在創造的過程中,時間、金錢、精力、創意、工夫等都不可或缺,並且這幾項因素又不一定能保證最後會給你帶來成功。

  話雖如此,一旦創造成功了,其快樂是無與倫比的,並且創造會給你帶來永遠的快樂,不會是短期的。所以說,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先苦而後樂,何樂不為?

  ☆失敗也是好事

  人沒有刺激就不會進步。當一個人身處逆境、走投無路時,智慧就顯得尤為寶貴。發明的最好條件是吃苦耐勞,是親身體會痛苦。經受的痛苦與獲得的榮譽往往成正比。如果說有了榮譽就沒有痛苦,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失敗也是好事,一個沒有經歷過失敗,一帆風順就把問題解決了的人和一個經受10次失敗才獲得成功的人,他們如果是同齡人,要我選擇的話,我就要經歷過失敗的那一個。同一年齡,經受過失敗的人能吃苦耐勞,因為這些痛苦的經歷可成為一股力量,成為人生飛躍的基礎。

  ☆我對他人的"失敗談"特別感興趣

  什麼是"失敗談"?就是談一些失敗的經驗。什麼是"成功談"?就是專談他的成功史。我不喜歡聽人家的成功史,因為他人的成功不一定對我有幫助,可是他人的失敗可以作為他山之石,拿來攻玉。所以,我對他人的成功不感興趣,反而對他人的失敗特別有興趣。

  一個沒有失敗過的人,實在很可憐。我認為人不經失敗就不會長智,更無成長可言。人都是從失敗中,記住了失敗的經驗,然後檢討為什麼會失敗。反省失敗的原因,雖說經歷了一次的失敗,卻會帶來長期的成功。"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名言,一點都不假。

  聽聽人家的"失敗談",便可叫自己不要犯同樣的錯誤;因為能夠避免犯錯,才有成功的希望。至於聽人家的"成功談",他人的成功肯定有他人的條件,他人的條件不一定和你的條件一致,聽這些"成功談"對自己毫無幫助,所以我就不喜歡去聽,原因就在這裡。

  ☆培養年輕人,必須讓他們不斷地工作

  我們年輕時,常被老一輩的人說志氣,現在我絕不會說這樣的話。我年輕時,飛機性能還沒像現在這麼好,如今只要花10個小時就能到美國。時代在進步,年輕人也在進步。若沒有年輕人的進步,這個世界就會倒退。所以年輕人的智慧永遠是進步的。由此,為培養年輕人,必須讓他們不斷地工作,讓他們打開第六感之門。我的工作重點就在於此。

  ☆石頭就是石頭。金子就是金子

  公司里每一個人都毫無保留,完全暴露自己的優缺點,是一件好事。石頭就是石頭,金子就是金子。教練要儘量掌握運動員的特點,並使之得到充分發揮,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合理安排。那樣,石頭也罷,金子也罷,統統都會成為真正有用處的東西。

  ☆機械靠燃料。經營靠哲學

  我是搞機械出身的,知道機械這種東西,只要有燃料和潤滑油便能使它運轉。同樣地,經營企業也要有一套哲學,沒有哲學的人來搞經營肯定會失敗。誰會在沒有哲學的人底下工作呢?

  有正確的思想和哲學,便可保證企業會永存不亡。沒有正確的思想和哲學,企業就危險了,一發生挫折便會失去方向。就好像機械缺了燃料和潤滑油,就不能動了。

  什麼是企業的正確哲學?企業若把賺錢作為經營思想,這個企業保證不會長久安定與成長。把企業作為"私產"來經營,這個經營哲學也是不對的;誰會保證第二代或第三代人不出個惡妻孽子、低能子孫?

  企業的存續是對社會有貢獻才會萬代長青,把企業看做公家的事業來經營,經營者就不會以私害公。有了正確的企業經營哲學,難道這家企業還會中途失速(發生故障)嗎?

  ☆我把公司名稱叫"本田"是我一生最大的遺憾

  "本田技研工業公司"和"本田技術研究所",這兩家公司都是用我的"姓"取名,這樣的做法是我一生感到後悔不及的愚舉,於今覺得非常遺憾。

  為什麼呢?這違背了我的哲學。我一直認為公司是大眾的公司,是天下人的"公器",並非我一人的公司,不能把公司作為"私器"。因為公司用我的"姓"取名,便會引起誤會,大家會認為我把公司"私物化",是一個獨裁的經營者。實際上,我連我的兒子都不讓他進入公司做事,要他自己去開一家叫"無限"的公司。並且,我在十幾年前已把本田技研工業和本田技術交給別人去經營,現在的社長叫久米,前任社長叫河島,這兩位社長都不姓本田。

  有一次,鈴鹿市長要求我把鈴鹿市改名為本田市,他所持的理由是:本田技研在鈴鹿市有大型的鈴鹿賽車場,又有幾家鈴鹿工廠,幾乎全市的市民都靠本田吃飯,因為市民的一半以上都是本田的員工與家屬。豐田汽車的根據地叫豐田市,日立製作的發祥地叫日立市,那麼本田技研所在地鈴鹿市也應該改名叫本田市才對。鈴鹿市長的建議,初聽之下很有道理,可是卻被我拒絕了,因為這是違背我的哲學的。我已經為公司的取名感到後悔,不能再犯一次錯誤,否則我會死無葬身之地了。

品茶談富豪

  那位先生(本田宗一郎)真使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從不考慮買賣的得失,一味地創新和發明,即使你說這件事是否可緩一緩,他也只是說"知道了,知道了",但從不停止他的發明創造。

  --日本企業家石田退三

他(本田宗一郎)對任何事物都不曾考慮過"不可能"三個字。他為了剋服戰爭期間物資不足的困難,曾在自己工廠的一角自製水泥和石灰。更有甚者,據說他還自己動手製成了玻璃板。撇開那種做法的利害得失,這不正是向各種不可能因素挑戰,化不可能為可能的極好的例子嗎?

  --日本企業家川上嘉市

戰後,日本的經營者中,要數真正創造出財富來的人,只有索尼公司井深大和本田技研的本田宗一郎了。其他皆非個人所創造,而是整體組織創造出的。

  --日本商工會議所會長五島升

  本田宗一郎是自亨利·福特之後世界上最有才氣、最成功的機械工程企業家。

  --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美國汽車推銷商喬治·吉爾德

本田的設計之精良,幾乎像是一塊寶石手錶,令每一位我與之交談過的工程師吃驚。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

在試著拆裝本田機械時,坦白說,因其構造實在太完美,令我們深感惶恐。那機械做得簡直跟手錶一樣精密,且完全沒有模仿的痕跡,是一種根據偉大的構思而獨創的機械。

  --英國《每日鏡報》

鄭周永

從農夫之子到企業巨子

  他只有小學畢業文憑,卻獲得了許多名譽博士學位。他以神話般的奇跡,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東方金字塔。他赫有名的"現代集團",為南韓創造輝煌,他領導的"現代集團",也最具"南韓色彩"。

  鄭周永的成功,得益於他身上表出現的強烈的現代企業精神,即"創造、開拓、剛強、勤儉"的特質。這四點支撐了鄭周永的財富大廈。

  一、農民的兒子
  ☆松田是一個美麗的地方

  1915年11月25日,鄭周永出生於地處南韓東海海岸通川郡松田面一個叫峨山(現在"三八線"以北)的偏僻農村。鄭周永常自稱為峨山鄭周永。

  松田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從松田火車站往東走不遠就可以看到蔚藍的大海。黎明時來到海邊,便可一睹海上日出的壯麗景色,太陽升起來時那瞬間的璀璨會使你心動不已。松田游泳場很有名,白色的沙灘旁邊是茂盛翠綠的松樹,早春的金達萊花含苞怒放,把整個游泳場裝扮得更加絢麗多彩。在鄭周永童年的心裡,即使是名聞天下的元山海棠花也比不上松田海邊的金達萊嬌艷。

  鄭周永家世代務農,家境極為貧寒。甲午年為了躲避戰禍,鄭周永的曾祖父帶著三個兒子離開咸境北道的吉州,一路南下來到了松田,他們看到此處山青水秀,便決定在這裡扎根。時間過得非常快,一晃他們在這裡生活了20年。1910年《韓日合併條約》簽訂,北韓半島正式淪為日本的殖民地,五年之後連學校里也要學唱Et本國歌了。當時在北韓半島,到處都有光復祖國的秘密組織。鄭周永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出生的,在他出生四年之後,爆發了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3·1運動"。

  鄭周永的父親勤勞朴實,在松田一帶遠近聞名。鄭周永的祖父在村裡開了個學堂,不管是農活還是家裡的生活都不操心,一切都由鄭周永的父親操辦。鄭周永的父親要養活自己的一群兒女,而且還要照顧弟弟和妹妹,肩上的擔子著實不輕。鄭周永是長子,下麵還有6個弟弟和妹妹。父親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希望他能夠成為一個出色的農民,挑起家裡的大梁。從6歲到8歲,鄭周永在私塾學習了3年漢文。私塾先生很嚴厲,背不出前一天佈置的功課就要打學生們的手背。鄭周永如果不是怕挨打,是不會安心地坐在這裡背書寫字的。在私塾先生嚴厲管教下,他從《千字文》學起,讀了《小學》、《大學》、《資治通鑒》,還有許多"無題詩"、"聯珠詩"和"唐詩"。當時學的許多東西,鄭周永至今仍然記憶猶新。就是到了後來,他仍喜歡漢文,在房間里掛著他喜歡的詩句,一有時間便揣摩玩味。

  離峨山最近的小學在松田。鄭周永進入松田的小學才發現,3年私塾學習為他打下了牢固的基礎,小學的課程學習起來是那樣的輕鬆。那時的光景,可以說是鄭周永一生中最沒有負擔、最開心的時光。他的父母從來沒有為他的學習操心,除了寫字和唱歌不及格外,其餘功課都是滿分。

  ☆乾不完的農活

  在鄭周永童年的記憶里,一家人除農忙時能吃上幾頓乾飯外,其他時間幾乎每天都是以粥度日。從鄭周永開始懂事的時候,父親就教他做農活。10歲那年起,鄭周永就跟著父親下地勞動。通常是天不亮就被叫起來,走七八里路才能到達幹活的地里,他們開始勞動時東方纔剛剛發白。在一眼望不到邊的玉米地里,鄭周永和父親戴著草帽,頂著烈H,彎著腰一棵一棵地拔草,再用手仔細地鬆土。用麻布做成的衣服,早晨被露水打濕,白天又被汗水浸濕,汗水與被風吹起的灰土混在一起,在他們身上形成了一道一道的泥印。鄭周永的父親不愛說話,往往是幹了一天的活也沒有一句話,只是當腰酸得實在忍不住時才直起身來歇歇。一到這時,鄭周永就能聽到父親長長的口哨聲,這口哨聲不是別的,是當時流行的一種乞盼豐年的歌曲。

  十幾歲正是花一般的季節,這個年紀的孩子應該有他們自己的生活,不應該乾這麼繁重的農活。鄭周永當然又和其他同齡的孩子一樣,有著一顆天真頑皮的童心。但他卻不能像其他同齡的孩子一樣,放學回家後盡情地玩耍,他要同父親一道去地里幹活。有一年中秋節的前一天早上,鄭周永沒有按時起床,當父親收拾好東西叫他下地時,他還在被窩裡酣睡。父親生氣了,拿起稻草稈就往鄭周永的屁股上打。雖然不痛,鄭周永看到父親既生氣又心痛的樣子,以後再也不敢偷懶不起床了。

  鄭周永的母親在家裡養蠶,家裡沒有桑樹,就到山裡去採野桑葉。他經常跟隨母親上山採桑葉。桑葉採得越多,他就越高興,當然背起來就越沉重。可是,鄭周永還是儘可能多背一些,這樣母親就可以少上山一次。

  冬天大雪封住了一切,人們只能躲在家裡。鄭周永本以為到了冬天可以輕鬆一下了,可是父親又要教他編草鞋。編草鞋得從搓草繩學起,這是一項十分枯燥無味的工作。儘管父親耐心地教他,他還是坐不住。為了躲避這種毫無趣味的勞動,鄭周永故意裝出自己的手很疼的樣子,父親當然心疼兒子,他就趁機跑出去同村裡的小伙伴去玩耍。

  在鄭周永的眼裡,父親是一個模範農民,沒有一個農民比他幹活更投入、更賣力,無論嚴冬還是酷暑,他永無止息。然而,儘管他歷盡千辛萬苦,還是無法維持全家的生計。他同情父親,敬重父親,但卻不願走父親的老路,從心底裡發出呼叫: "我要進城,我們的經濟狀況太差了,幾乎連肚子都填不飽。早晨很晚我們才吃點燕麥粥,中午空著肚皮,到晚上才喝點豆粥。我決定要去一個吃飽飯的地方。"☆ 三次離家出走

  鄭周永小學畢業後,因家境貧寒,被迫綴學。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l6歲的鄭周永決心離開農村。他第一次出走是與同村的池周元一起走的。他們是在晚上悄悄地走的,身上只帶著砍柴賺到的四角七分錢。照他們步行的速度,需要走15天才能到達清津,這僅有的四角七分錢就成為他們的特別基金,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動用的。夜裡不敢停留,因為第二天一大早父親照例還要叫他下地幹活,就會發現他出走這件事。如果走得不遠,父親很容易就會追上。因此儘管夜路難走,兩個小伙伴還是一步也沒敢停留,一下子走了60里。經過長途跋涉來到高元市,在一個築路工地找了重體力的工作,一天能掙4角5分錢。白天他們和成年人一樣幹活,晚上又和大家擠在窩棚里。工地的吃住要統一交錢,每人每天吃飯就要用掉3角錢,辛辛苦苦幹一天才能攢下1角5分錢。這樣他們在高元工地幹了兩個月,每天早晨6點出工,天黑了才能回來,勞動12個小時,除了幹活、吃飯和睡覺,其他什麼都不想。8月15日那天,鄭周永的父親找到了高元工地,把他們帶了回去。

  第二年4月,鄭周永與同村另外兩個小伙伴又出走了。這次他們計劃先到淮陽再到漢城。好不容易走到漢城,來到鄭周永叔祖父家裡。這時候叔祖父已知道他們離家出走的情況,第二天就把他父親找來,由父親把他們帶回了家。

  鑒於上兩次離家出走失敗的經驗,這次鄭周永不再找同伴,人多了只會增加麻煩。鄭周永帶了70元錢從村子里出來,搭了輛拉貨的卡車來到元山,再坐火車終於到了漢城。他進人大經會計學校學習。但是,還是被父親找到了,反覆勸告他回家,他不得已只得跟隨父親回到了村裡。

  鄭周永先後三次離家出走,但都被父親找了回來。1934年,罕見的旱災使得田裡顆粒無收,呆在家裡無異等死,當他再次提出要離家去城時,父親也不能不同意了。

  ☆在漢城打工

  這一次鄭周永離開家鄉,先到仁川港,幹了一陣子搬運工。然後又到了漢城,在學校的工地上乾泥水活,再到石油設備廠當學徒工。鄭周永幾經周折後,經過多方尋找,終於找到了一份還算像樣的工作,那就是在福興商會的糧米購銷商行當一名運送糧食的小工。從這時開始,鄭周永找到了他的人生目標。福興商會的老闆李景誠是靠賣芹菜起家的,現在李老闆不僅有福興商會,而且還有一個大米加工廠。鄭周永想,李老闆當初也是赤手空拳打天下的,只要我努力工作,將來一定會有出頭的那一天。也就是從這時起,鄭周永有了比較穩定的生活。這裡的待遇是一個月相當於一袋米的工錢(12元錢),年終以發放大米的形式一次付清,每天三頓飯在店裡吃。

  鄭周永習慣早起,每天早晨,在其他人還沒起床之前,他已經把店裡店外打掃得乾乾凈凈,並把各種糧食擺放得整整齊齊。李老闆有一個與鄭周永同歲的兒子,十分懶惰,什麼也不願做,賬本總是亂丟亂放,賬目也算不清楚。鄭周永來這裡做工以後,也許是與生俱來的吧,他把每天要出多少貨、進多少貨,每一種貨各有多少,打理得清清楚楚。起初李老闆只讓鄭周永記每天進出貨的流水賬,後來乾脆把店裡的賬本都交給了他,他接過賬本,心裡非常感動,這意味著李老'板把他當成自己人看待了。

  李老闆因鄭周永既勤勞、又誠實,作為獎賞,給他買了一輛自行車,得到新車,他的幹勁就更足了。每天早起晚睡,進貨送貨,忙個不停。這樣,鄭周永不僅得到米店老闆的信任,而且頗受一些老客戶的稱贊。幾個月後,李老闆又給鄭周永提高了工資,每月18元錢。到年終發大米時,鄭周永一共運回家18袋大米。父親起早摸黑苦幹一年也得不到這麼多糧食,鄭周永的父親看著已經長大的兒子,滿意地點了點頭,再也不說"跟我回去"這句話了。

  二、商界的新寵
  ☆當上米店老闆

  鄭周永在福興商會裡一干就是3年。3年的時間,鄭周永學到了許多經營米店的知識,也結識了不少客戶。

  偶然的機遇有時會成為一個人一生的轉折點。本來很興隆的福興商會,被店老闆那個五毒俱全的兒子揮霍殆盡。李老闆對經營米店已經喪失了興趣與希望,他對鄭周永說: "你在許多客戶那裡已經有了很好的信譽,不如把這個店過給你,你就在這裡重新開張,辦個米店吧。"這可真是天上掉下來的機會,鄭周永沒花一分錢,只是憑他在這裡建立起來的信譽,由米店的小工轉變為米店的老闆。於是,福興商會換上了京一商會的招牌,生意還是原先的生意,客戶仍是原先的客戶。那一年是1938 年,鄭周永才23歲。

  鄭周永利用以前結識的老客戶,辦起了自己的米店。剛一開始,他從三昌精米廠購進上好的大米,再把它出售給漢城女商、培花女高等單位。由於良好的信譽和服務,京一商會逐漸發展起來。鄭周永也擴大了經營對象的範圍,他直接從黃海道延白產稻區大量購進稻穀,在漢城加工後批發兼零售

  京一商會的生意越做越好,鄭周永更是春風得意。他在家鄉買了2000坪水田,並遵父命同松田面面長之女邊氏結婚。在此後的三年裡,鄭周永迎來了經營生涯中的第一個黃金時期,先後盈利一千多元,把父母和弟妹都接到了漢城。

  天有不測風雲。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件爆發,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後,北韓成了日本侵華的重要基地。為了搜括戰爭物資,日本在北韓實行了配給制,嚴禁糧食買賣,鄭周永的糧店也被迫關門。

  ☆開辦汽車修理廠。一波三折

  在這以後,鄭周永找到了一個更能賺錢的行當,就是修理汽車。他發現,在戰爭年代,汽車修理業是投資少、利潤高的行業。於是鄭周永想方設法籌措來 5000元錢買下一家汽車修理廠。從鄭周永住的地方到工廠,坐車只要5分錢,可是他從來不坐車,不管多遠的路,都是靠一雙腳。他天不亮就起床,在廠里一干就是一天,直到夜裡12點才能回家。生活雖然艱苦,生意卻出奇的好,雇佣的工人達到了50人。很快汽車修理廠就由赤字變為盈利,開業第20天,就已償還了一半的借貸。

  誰知好事多磨,新工廠開工剛剛25天,一個工人不小心將火種掉在地里,引起了一場大火。無情的火燒掉了廠房,也燒毀了廠里正在修理的幾輛汽車。鄭周永望著被火燒後的情景,呆住了。買這家工廠的錢才償還了一半,現在又要賠償被毀掉的汽車。這可怎麼辦呢?時間不允許鄭周永傷心,他要重新站起來。鄭周永向高利貸商人借了3500元,儘快地修複工廠,重新開工。工廠被毀,對鄭周永的打擊很大,重新修複工廠,遇到的麻煩更多。可是他回到家裡從來什麼也不說,因為,賢惠的妻子已經給了他一個幸福溫暖的家,還怎麼能夠忍心去破壞每天短暫的溫馨時光呢。

  工廠被毀的第二天,鄔周永就開始準備重建新廣。他本打算在原來的地方重新將工廠修複起來,可市政當局不同意在發生過火災的地方再建工廠。郇周永只好另外尋找廠吐,重建了名叫"阿道服務"的汽車修理廠。3年以來,這個小小的"阿道眼務"汽車修理廠給鄭周永帶來了極大的利潤。然而,還是好景不長,1941 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年日本殖民當局頒佈《企業整頓令》,鄭周永的汽車修理廠很快被別人吞併了。沒有了廠子,鄭周永用幾年積累下來的錢,買了30輛卡車,成立了車隊,與一個日本人開設的寶光株式會社簽訂合同,乾起了礦石運輸生意。車隊於1943年正式投入營運。到戰爭結束前夕,鄭周永又將車隊轉讓,帶著一大筆錢返回了家鄉。誰知3個月後,日本戰敗投降,日資產業全部關閉。幸虧鄭周永抽身得早,否則,幾十萬錢就泡湯了。鄭周永把這件事說成是"神"的庇護。他永遠也不會忘記那一天:1945年5月15日。

  ☆第一次打出"現代"招牌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在漢城設立的軍政廳代替了日本的總督府。鄭周永在日本宣佈投降後不久就回到了漢城。他來到美軍兵器庫,憑自己的實力承包了那裡的更換吉普車發動機以及汽車維修業務。當美軍拍賣"敵產"時,鄭周永瞧準時機,買下了位於漢城中區草洞106號的一塊地皮。這是一塊雜草叢生的荒地,原有的幾間房屋早已被拆掉。經過幾個月的修整,鄭周永就在這片空地上建起了汽車修理廠。

  1946年4月,鄭周永的汽車修理廠第一次打出了"現代汽車工業社"的牌號。此時在他身邊有他的弟弟鄭順永、妹夫金永柱以及多位故鄉老朋友。當時,進駐北韓南方的美軍車輛很多,鄭周永因富有修理經驗,技術好,服務周到,深受客戶信任,不到一年工夫他的修車行就發展成為近百人的修理廠。

  當時,美軍為了扶植南韓企業,規定了向企業撥一定款項,以幫助企業發展的政策。鄭周永主要經營的是汽車修配,即使多方奔走,也只能弄到30~40萬元的軍政府財政支持,而一個普通的建築公司,一次就能獲得上千萬元的政府資助。鄭周永動心了,別人能做的事情我也能做。於是,1947年5月25日,鄭周永又建立了"現代土建社"。現代土建社是現代建設公司的母體,因此鄭周永把這一天定為現代建設公司的創立紀念日。這一年他才32歲,正是最富於冒險精神和開拓進取精神的年齡。也正是在這個堅忍不拔的硬漢率領下,現代集團從這裡起步,逐漸發展成為南韓的第一大企業。

  三、前進的步伐
  ☆擴展建築業

  從汽車修理業向建築業擴展後,鄭周永的事業蒸蒸日上,到北韓戰爭爆發前夕,他所擁有的資產接近3000萬美元。北韓戰爭爆發後,鄭周永從銀行抽出存款,與弟弟鄭仁永一起逃到釜山。由於鄭仁永能說一15流利的英語,這就為鄭周永與美國軍政廳聯繫、向美國人尋求更多的建築合同提供了方便。在北韓戰爭期間,鄭周永幾乎什麼都做,只要能賺錢。他不僅從事汽車修理,承包建築工程,還成立了"現代商業運輸公司",從事運輸活動。戰爭為鄭周永提供了賺大錢的機會,單從為美軍建造的300個哨所中,他所獲利潤率即高達500%~600%。在美國軍政部門的扶持下,鄭周永逐步獲得了一些更大的合同,其中包括空軍基地的建設、雲賢宮熱水供應系統和衛生設施的改造等,而最大的一筆交易則是重建仁川美國軍用和商用貨運碼頭,金額近200萬美元。

  北韓戰爭結束後,政府開始在戰爭廢墟上重建南韓。在這樣一個年代里,建築業成了最賺錢的行業,鄭周永的現代建設公司業務迅速擴展,他也很快成了國內著名的建築工程承包商。1957年以後,南韓政府開始在全國範圍內修築公路,現代建設公司成為南韓築路大軍中的主力。在全國範圍內,到處都能看到現代建設的標誌。1968年2月1日,以現代建設公司為主承建的京釜高速公路正式破土動工,樸正熙總統親自參加開工儀式。南韓政府對鄭周永的現代建設寄予厚望,鄭周永本人也十分清楚自己所肩負的重擔。他知道,這是南韓有史以來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它的成敗關係到國家的榮辱。因此,鄭周永吃住都在工地,人們經常能看見他盤腿坐在一張1:20萬比例尺的南韓地圖旁,仔細研究施工的每一個細節。每當鄭周永進入這種忘我的境界時,身旁的人誰也不來打擾他,他們知道,會長正在思考最簡、最節約、最合理的方案。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奮鬥,1970年7月17日,京釜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了,樸正熙總統親自主持慶典,並授予鄭周永一枚"銅塔產業勛章"。

  從1965年起,鄭周永的現代建設公司又邁出向海外發展的第一步,以522萬美元的低價擊敗來自16個國家的29家競爭者,贏得了修建泰國北大年至那拉特高速公路的合同,成功躋身國際建築業的行列之中。越南戰爭期間,南韓成了美國在亞洲的橋頭堡和供給基地,鄭周永也從中獲利不菲。1975年,鄭周永的現代建設公司進入中東,其最大客戶是沙烏地阿拉伯,公司先後派往那裡的建築工人有兩萬多人。到1979年時,現代建設公司已成為在該國的七十餘家南韓公司的領頭羊。

  1981年,現代建設公司更名為現代工程與建築公司。到了90年代初,公司已發展成為南韓最大的建築企業,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大型建築企業。在國內市場上,公司的建築業務占了全國的60%,將它先前的競爭對手大宇、大林、東亞和三星遠遠地甩在了後面。在海外,它所承包的建築工程總金額已突破1000 億美元,占南韓海外建築業務的40%一50%,其中80%集中在東南亞。與此同時,現代工程與建築公司的收益也直線上升,1990年為18億美元,1991年達30億美元,1992年又增加到34億美元。

  如果把日後迅速擴展的現代集團比作一個金字塔的話,這個金字塔的基礎就是它的母公司--現代建設公司。現代集團總部設立後,其最高管理層幾乎都來自現代建設公司,甚至在現代集團每創辦一個新的公司時,其管理人員也都從現代建設公司調任。

  ☆闖入造船業

  在擴展建築業的同時,鄭周永也做好了向重工業進軍的準備。1970年,他以超常的自信,在蔚山購買了地皮,著手籌建一個能建造3萬噸級的輪船和年產 50萬噸輪船的造船廠。為此,鄭周永首先需要籌措6300萬美元,從自己的公司他最多只能籌措100萬美元,政府答應給他貸款1000萬美元,其餘的空缺只能向銀行貸款。當時的南韓還沒有一家公司造過17000噸以上的輪船,許多外國銀行因懷疑南韓有造3萬噸級輪船的能力而拒絕貸款。但鄭周永堅信,早在 16世紀就能造鐵甲"龜船"的民族,肯定能在造船業方面趕上西方。他設法使外國銀行相信,南韓之所以在造船業方面落後,不是因為南韓人的能力不行,而是因為國家的外交和工業政策跟不上, "一旦開始行動,不可估量的潛力就會迸發出來"。他終於達到了目的。

  1964年1月10日, "現代建設"承建的當時南韓最大的忠州多功能水壩開工。左一為鄭周永。

  1972年3月23日,蔚山造船廠舉行了奠基儀式,南韓總統親自為它剪彩。從造船廠破土動工,到1974年6月正式竣工,只用了2年多的時間。這種速度和效率在世界造船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一般情況下,按照當時的造船技術,若建像蔚山造船廠那樣大規模的船廠,光建廠就需要3年,而建造2艘希臘船王的巨型油輪,最快也需要2年。鄭周永做了一件別人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他讓建廠和造船同時進行,在修建船塢時就開始建造油輪的各個部位,待船塢建成後,立即進船塢進行組裝,下一艘油輪的建造也隨之開始。如果不是這樣,等到船廠建成後再造船,那筆巨大的貸款利息就會把現代集團壓垮。當鄭周永同時舉行船廠竣工儀式和油輪命名儀式時,許多人都認為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此後,鄭周永的造船事業蓬勃發展,並且為他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從1974年到1992年,現代重工業公司共建造船隻332艘,總噸位達3380萬噸。1991年,公司接受的訂單總噸位達200萬噸,占世界造船總量13%。1992年,現代重工業公司共建造26艘輪船,總噸位達180萬噸,占南韓造船總產量的40%。這一年,其銷售額達31億美元,其中出口高達24.7億美元,占南韓造船業出口的70%,全年利潤則達3.6億美元。

  1985年,也就是在蔚山造船廠建成13年以後,英國記者西蒙·溫徹斯特來到蔚山,他看到的是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廠。他同時發現,在位於英格蘭東北部的英國造船之都泰晤河畔的造船廠已日落西山時,鄭周永的現代重工卻能夠同時建造46艘船隻,總噸位達365萬噸。他感慨地寫道: "我立即意識到遙遠而陌生的泰晤河畔造船業氣息奄奄的原因了。在日本海海岸草木叢生的峭壁旁的這片寬闊的地帶,座落著一個名叫現代的'奇跡'般的南韓新公司的造船廠總部。"它正在以超常的速度前進, "從巨型鋼板的鑄造車間被切割,到乾船塢的閘門被打開,放進海水讓巨輪浮人海中,南韓工人只需要9個月的時間,然後再用9個月時間進行各種裝配。也就是說,現代重工只需要一年半的時間即可,而且比最低競爭價還低10%"。

  ☆進軍汽車業

  長期從事汽車修理業為鄭周永建立現代汽車公司奠定了基礎。北韓戰爭期間,鄭周永賣掉了汽車修理廠,主要從事建築業,但他並沒有忘記汽車業,1965年他曾對樸正熙總統說過,他希望南韓的高速公路上跑的都是南韓自己製造的汽車。1967年,鄭周永註冊成立了現代汽車公司,開始進軍汽車業,這是從現代建設公司分出來的第一個實體,他的四弟鄭世永被任命為新公司的總裁。第二年,現代汽車公司與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簽訂了《標準海外裝配廠特許協議》,由福特汽車公司向現代汽車公司提供設備和技術,由現代汽車公司進行裝配。

  在1970年代初,現代汽車公司主要裝配福特汽車公司的"科蒂納"、 "格拉納達"等品牌汽車。緊接著,他們為了能夠早日生產南韓自行生產的國產車而日夜奮戰。1976年1月,第一批國產轎車正式駛出現代汽車製造廠的大門。至此,南韓成為世界上第16個能夠完全自行生產小轎車的國家。到了80年代,現代汽車公司已經成了能夠生產自己品牌的轎車、卡車和大客車的大汽車製造公司。1988年,現代汽車公司的汽車在美國市場打敗日本,在美國的銷量為美國進口汽車銷量之首,從1986年到1988年現代汽車公司向美國出口汽車達 50萬輛。新型號的小汽車也進入了美國和歐洲市場。

  1992年,南韓的汽車生產在世界上名列第9,該年全國的汽車總產量為173萬輛,其中現代汽車公司就生產了84萬輛,銷售額達到73.75億美元,不僅在現代集團所屬各企業中遙遙領先,而且在南韓所有的企業中名列榜首。這一年,現代汽車公司給自己定下了發展目標: "全球第十",即到2000年時年產量達到200萬輛,進而躋身全球汽車製造商的前10名,並將質量、成本和效率提高到與日本相同的水平。然而,有時事情的發展也會超出人們的意料之外,由於種種原因,2000年8月31日南韓公正交易委員會宣佈,因現代汽車公司等10家現代汽車集團已脫離現代集團,此舉使現代集團在南韓企業集團中的排名一下子被三星集團反超,從第一位降到了第二位。

  ☆涉足電子業

  鄭周永的現代集團涉足電子業遠比其他公司遲,但卻後來居上。1982年,鄭周永開始投資電子業,到1983年啟動經費已超過3億美元。現代電子公司從一開始投資規模就很龐大,資金大部分是靠銀行貸款,在借不到錢時,鄭周永就從現代集團的其他公司抽調資金。1980年代末,現代電子公司的利潤名列全集團第七,位居現代汽車、現代建設、現代重工、現代精工、現代商船和仁川制鐵之後。

  現代電子公司早期主要靠生產他人的專利產品,其代表性產品是一種以"現代"為商標IBM電腦的複製品。1980年代末,現代電子又上了一個最大的新項目,為德克薩斯儀器公司生產256位節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半導體,當時德克薩斯儀器公司將其在13本的業務改為生產1兆位的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晶元,因而將原先的業務轉給了現代電子,並把它在日本的一些專家派往南韓,向現代電子提供技術幫助。1988年,現代電子收人的一半來自德克薩斯儀器公司。

  從1987年開始,現代電子公司開始通過在美國的分公司,銷售以它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電腦,到1992年現代電子公司生產線上的個人電腦產品95%都已是現代品牌了,而同一時期三星公司的個人電腦產品80%尚是根據原設備生產廠家的原則生產的。在南韓的電子電腦生產廠家中,1990年代以前三星公司無疑是第一流的,但進入1990年代後現代電子公司便脫穎而出,在晶元和個人電腦方面,現代電子公司已經與三星公司齊名並領先於大宇公司

  鄭周永領導的現代集團的業務範圍,從建築業擴展到輪船製造、汽車製造領域,又擴展到電子業、零售業甚至銀行、證券等領域。到目前為止,現代集團已發展成為以現代汽車、現代電子、現代重工和現代股份公司這四大公司為主的、擁有一百多萬人的大家族。

  四、企業的領袖
  ☆連任五屆會長

  1977年4月,南韓全國經濟人聯合會開會,鄭周永被當選為新會長。南韓全國經濟人聯合會簡稱全經聯,成立於1961年8月,初期的名稱為全國經濟人學會,1986年改為全國經濟人聯合會,宗旨為加強經濟人各部門的聯繫,開辦主要企業,振興經濟。該組織對會員的要求較高。對一般會員的要求是:須是擁有資金為50億韓元和年均營業額為1200億韓元以上的企業,年均出口額在1億美元以上的重化和建築企業,年均出口額在1億美元以上的年需企業,對國民經濟發展有較大貢獻的企業。會長和副會長均由南韓的大財閥擔任。樸正熙政府在確立了南韓經濟向現代化發展的政策後,面對資金不足的現狀,由政府擔保引進外國資本,並對南韓企業制定了許多優惠的政策,充分相信企業。全經聯正是起到了與政府溝通,反映民間經濟界意願的作用。

  鄭周永在任職演說中充分表達了他的立場和決心: "1950、1960年代,我們經濟界受國內、國外非經濟因素的影響,任其擺佈。

  20年代後,我國經濟不斷向大型化、現代化和國際化方向發展,我們經濟界已開始逐漸擺脫外界的干擾,不管這種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如今,我們經濟界已有了決定自己的命運的能力和可能,我們已經可以選擇自己的道路,這是一個非常可貴的進步。我們應該認識到,今天經濟界的自尊和繁榮,將對我們民族的發展產生直接影響。所有這一切,都取決於我們這些經濟人。我們應該冷靜而正確地認識我國在世界上所處的地位和環境,為建設

  一個使全體國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國家而努力。"

  全經聯會長2年一屆,鄭周永一干就是10年,連任5屆會長。全鬥煥任南韓總統後,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曾以"刷新政治"為名,強行命令全經聯等財界組織改組,還曾擬定某人取代鄭周永的位置。政府的這一行為引起了財界的強烈不滿,反而使一度想放手不幹的鄭周永下定決心,為南韓的經濟界盡自己應盡的力量。直到1987年他退居二線時,全經聯會長位置才由樂喜金星會長具滋擔任。

  ☆角逐南韓總統

  1987年2月,鄭周永宣佈退居二線,將現代集團會長的位置交給他的四弟鄭世永,自己擔任現代集團名譽會長。此後幾天,他又將全經聯會長的職位交給了樂喜金星會長具滋。鄭周永退居二線後閑暇的時間多了,他經常來到瑞山,在那裡有一個他建立的水稻種植農場。他似乎很喜歡這種田園式的生活,其實他的志趣並不在此。他曾經說過這番話: "1987年2月報紙上曾說我要隱退,我認為,70歲只能算作一個人的前半生,70歲以後是後半生。我在前半生是為了我自己的生活而奮鬥,在後半生我要為企業、社會、國家和民族做些事情,使生活更有意義。我不會隱退,只要一息尚存,我會繼續乾我的工作。"

  1992年,77歲的鄭周永決定親自出馬競選南韓總統,為此他調用了現代集團內部數百個"志願者",投入了他本人以及家庭和集團的雄厚資金,到處游說和活動,在南韓和國際傳媒中颳起了一股強勁的"鄭周永旋風"。12月18日,南韓舉行了共和國總統選舉。民主黨代表金泳三獲勝,成為南韓第14任總統。鄭周永在這次競選中失敗,他最終只得了l6.1%的選票。更為糟糕的是,鄭周永所領導的統一人民黨的 13個分部領導人和二百多名黨員,因"競選中的違法行為"而被關進監獄,他本人也因涉嫌"幕後指揮"而受到傳訊。鄭周永儘管沒能如願,但在人們眼裡,他是名副其實的南韓"財界總統"。

  ☆首富與榮譽

  鄭周永於1946年創辦"現代汽車工業社",於1947年創辦"現代土建社",1950年將上述兩家合併創辦了"現代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拉開了創建"現代王國"的序幕。至1976年底,現代集團的營業額突破了1000億美元大關,是1975年的兩倍。從1968年現代集團產值首次突破100億美元之後,只用了8年時間,就將其營業額擴大了10倍。1977年美國《財富》雜誌評選1976年世界500家大企業時,現代集團名列278位,1978年又躍升為世界500家大企業排名中的第98位。經過幾十年的奮鬥,鄭周永將現代集團發展成為南韓第一大企業集團,其經營範圍涉及建築、造船、汽車、電子、機械、鋼鐵、石化、海運、保險貿易等各個領域。1999年,現代集團的產值約占南韓國內生產總值的20%,在南韓的經濟發展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南韓,鄭周永可以說是富可敵國了,他本人所擁有的資產據估算達65億美元,南韓人稱他為南韓的首富。在一項調查"誰是南韓的富人"的活動中,調查結果表明:在南韓擁有12.8億美元以上的人才可稱為富人,而被調查的人中有51.3%的人認為南韓的首富是鄭周永。鄭周永卻不這樣認為,他說他只是一個富有的勞動者,是用勞動生產財富的人。

  1973年4月,南韓全國經濟人聯合會為了表彰鄭周永在產業經營方面的傑出業績,授予他南韓企業家最高榮譽勛章--金塔產業勛章;1975年,鄭周永獲得南韓慶熙大學名譽工學博士學位;1976年,鄭周永獲得忠南大學授予的名譽經濟學博士學位;1982年5月,美國的華盛頓大學授予鄭周永名譽經營學博士,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鄭周永曾8次訪問北韓,並開發了北韓金剛山觀光項目,對改善韓朝關係做出了重要貢獻。

  1996年1月3日,在鄭周永主持下,次子鄭夢九成為現代集團的會長,五子鄭夢憲為副會長。進入2000年,現代集團發生經營危機,在政府、債權銀行和輿論的壓力下,鄭周永不得不在5月31日發表書面談話,宣佈: "在當今世界潮流和環境下,只有各企業建立獨立的、由專門經營人員負責的體制,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獲得成功。因此,我從即日起退出所有的經營第一線......"

  2001年,鄭周永因急性肺炎在漢城去世,享年86歲。鄭周永逝世後,北韓的一個4人代表團攜帶著北韓領袖金正Et的唁電和花圈抵達漢城,在已故現代集團創辦人鄭周永的靈前致哀。自北韓半島在五十多年前一分為二以來,這是北韓首次派遣弔喪代表團到南韓向一名逝世的南韓人致哀。

君子生財,取之有道

  鄭周永是眾多南韓企業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出生在南韓貧苦的農民家庭,為了謀求幸福生活曾三次離家出走,外出找工作。他從米店的小工做起,逐步當上米店老闆,經營汽車修理廠,後又涉足建築業,創辦了現代建設公司,並將之發展成為南韓最大的財團,他本人也成為南韓的首富。鄭周永有著傳奇般的創業經歷,他的成功,就是南韓經濟發展的縮影。

  鄭周永成功創業及發展過程中,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那麼,鄭周永的"君子生財,取之有道"有哪些道道呢?

  第一個經驗:不斷進取

  不斷奮鬥、不斷進取,敢於在風險中求勝,是鄭周永取得成功的關鍵。正是這種精神的指導下,鄭周永拿下了20世紀最大的產業港,寫下了舉世無雙的用駁船長途運送大型鐵套的記錄。現代集團的蔚山造船廠更是鄭周永的一個創舉,在一無廠房二無設備的情況下,只憑著一張荒地的照片和一張地圖,鄭周永就敢去四處出售他還未見蹤影的油輪,創造了建船廠和造油輪同步進行的世界奇跡。也正是鄭周永這種不斷開拓、勇於進取的闖勁,現代集團敢於同福特公司決裂,終於實現了轎車國產化的夢想。通往成功的彼岸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現代集團就是憑著這種不斷奮鬥、不斷進取的精神,從勝利走向勝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企業家都希望自己親手創辦的企業不斷地發展壯大。鄭周永也是一樣,錢,他已經夠多了,他認為比賺錢更有意義的就是對新領域的挑戰。從經營米店、汽車修理廠到建築業,再從建築業擴展到輪船製造、汽車製造領域以及電子業、零售業甚至銀行、證券等領域。鄭周永創辦的現代集團也由此成為南韓第一大企業集團。

  鄭周永還極力提倡"現場第一主義"。他認為,商場如戰場,一個指揮員如果不親臨前線作戰,是不可能打勝仗的。鄭周永在現代集團里是最忙碌的人,他不僅要聽彙報、看報告、及時掌握現代集團的動向,而且還身先士卒、事必躬親。一般情況下,鄭周永不會坐辦公室,他召開會議非常緊湊,把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施工現場上。不論是在京釜高速公路的工地還是在蔚山造船廠的工地,不論是在巴林還是在朱拜勒,都能看到他足蹬軍靴、身穿工作服的身影。

  第二個經驗:勤儉節約

  鄭周永向來勤儉節約,這與他的成長經歷有關。他從小出身在貧困的農民家庭,18歲到漢城謀生,在建築工地做過苦力,在米店裡當過小工。為了節省幾分錢,冬天只在晚上做飯,並把第二天午飯也帶出來。有人問他: "為什麼要在晚上做飯?"鄭周永說: "晚上做飯,順便把地也燒熱了,這樣晚上就可以睡在熱乎乎的房間里了。"

  鄭周永從不吸煙,他說連肚子都吃不飽,哪裡有錢買煙抽?用他自己的話說: "用血汗掙來的錢不能隨便浪費。"

  鄭周永很註意教育職工節儉。他對年輕的職工說: "不要先忙著買電視。連自己的房都沒有呢,買來電視往哪放呢。有一臺收音機就足夠你們瞭解天下大事了。在沒有建立家庭之前最好不要抽煙,連咖啡等也最好不喝。公司發給你們工作服,甚至連內衣都發,只要有一套去見岳母的西服就足夠了。我年輕的時候,只有一套春秋裝,冬天時就在春秋裝裡面加一件內衣。一年過得也不錯。"

  在鄭周永看來,只要勤儉節約,即使不能做個大富翁,也會成為一個小富翁。只有自己的生活過好了,才會有安定感,才會在這個基礎上圖發展。一個能做好小事情的人,就一定能夠辦大事;一個平時守信用的人,在關鍵時刻也一定能夠守信用。如果人人都勤儉持家,人人都奮發向上,國家就一定會從眼前的難關里走出,會得到更大的發展。

  第三個經驗:重視信譽

  鄭周永非常重視信譽。他認為,信譽就是企業的生命。正是因為鄭周永有著良好的信譽,高利貸商人可以不用任何抵押物就借錢給他。正是因為鄭周永註重信譽,鄭周永的現代建設公司在伊拉克獲得殊榮,以至於伊拉克總統海珊說: "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在戰爭爆發後仍留在伊拉克繼續施工的那家外國公司。"最突出的是鄭周永為了維護信譽、寧可自己虧損甚至賣房賣廠也要保證高靈橋工程按時完工的例子。1953年,鄭周永獲得了高靈橋工程的施工權,並簽定了合同,規定工期為26個月,預算資金為5478萬美元。可是在施工期問由於通貨膨脹,現代建設面臨財政危機。許多人認為,鄭周永這次一定栽了。他的競爭對手也在幸災樂禍地等著他失敗的消息。鄭周永一直以"信譽就是財產"為座右銘,他寧可自己承擔一切損失,也要在合同期內將工程完成。為瞭解決資金問題,他賣房賣廠,籌措了必需的資金。1955年底,高靈橋工程如期完工,最後結算其赤字達 6500餘萬美元。高靈橋工程雖然使鄭周永傷了元氣,但是,鄭周永也獲得了用金錢買不到的東西,那就是信譽。鄭周永寧肯自己背上巨額赤字,也要使工程保質保量地按時完成。對他的這種做法,南韓政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並對他及他的現代企業表示絕對的信任。這對鄭周永以後承接政府的更多的項目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重視信譽的經營理念指導下,鄭周永為海外工程提出了"優質、高速、低價"的方針。另外,現代集團積極學習和推廣日本企業的一些管理方法,在公司成立" 質量管理研討小組",由生產部門的員工參加,每周召開一次會議,讓員工們聚在一起分析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並詳盡地研討具體的解決辦法。這種管理方式給公司帶來了更大的信譽,也帶來了很大的效益。

  第四個經驗:培養人才

  現代集團早期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鄭周永一貫堅持一個原則:只錄用最好的人才。與那時廣泛的社會風氣不同,鄭周永的人才錄用決定完全基於個人的才能,而不是人際關係。當別人問鄭周永最希望新雇員具備什麼素質,他回答說,他看重的是一種積極的人文精神,這要比工作技能更重要,一個真摯熱心的雇員能很容易地學會必要的工作技能。

  鄭周永還非常重視培養人才,他說: "人能因受到教育而發生改變。如果一個人天資不佳但是非常勤奮、誠實可靠、稟性善良,通過學習,他一定能成為出色的經理。現代鼓勵所有職員的自我發展。" 現代集團長期以來把人才視為企業不斷成功的核心要素,為了各級員工的發展投入了相當多的努力。與西方的培訓方法不同,現代集團的努力並不僅限於灌輸與工作有關的新知識、新技能,而且註重按照自己的企業文化來塑造現在和未來的經理。

  1980年,鄭周永創建了現代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該所位於漢城以南50英里水原附近的丘陵地帶,一個名為馬北里的美麗小村裡,設施現代,宛如校園。該所負責為集團人力資源的發展提供戰略導向,它有三大培訓目標:把現代精神融人經理的日常生活中、培養管理技能、提高國際競爭力。在具體操作方面,指導著課程設置和實施的三條實施原則:管理和技術能力的培養、心智開發(包括對諸如創新、積極思考、堅韌、互助友愛、為公司奉獻和勤勉這些所謂"東方價值觀"的突出強調)、體能訓練。這三條原則--包括早操和董事長的動員講話--的目標都是為了塑造集團所稱的"現代人"。集團要求所有的經理在擔當每個職類的工作崗位時至少接受兩次培訓。當員工獲得提升時,他馬上就會送到研究所接受相關培訓。研究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是美國商學院普遍應用的啟髮式教學法,包括講課、案例分析模擬和分組討論等。

  鄭周永在現代集團主政時,常常去研究所看看,在各個培訓班講講話,尤其是培訓新學員的班級。如今,研究所每年的運營經費預算是5000萬美元,擁有l6位專職教員,其中包括3名美國人。該所開設有六十多種不同的課程,這在南韓是規模最大的。

  第五個經驗:現代精神

  在現代集團里員工們都遵循著一種經營管理理念,這種經營管理理念是企業的精髓所在。現代集團的經營管理理念被冠以"現代精神"之名,主要內容是:"創造性才智;堅定的意志;不屈不撓。一往無前。"這一經營管理理念反映出公司創始人根植於心的信念:只要下定決心,沒有做不成的事情。這種信念現在根植於整個公司每個人心中。

  象徵意義還體現在公司的徽標中:一個三角形疊印在另一個的頂端。據公司解釋,三角形象徵著古埃及的金字塔,也代表著天生的社會秩序(按儒教教導,就是等級制度)。徽標的黃底綠色:綠色代表人與自然的密切關係,黃色象徵生命的活力。

  所有現代集團員工們人手一冊的公司手冊是公司規章、公司經營管理原則、公司歷史、產品說明、地圖和常用姓名地址的彙編。在手冊開篇用黑體字印著現代集團管理哲學的正式文本,包含以下五大主要目標:

  (1)努力在未來全球社會中取得領先地位;

  (2)重視人力資源,鼓勵全體員工的發展;

  (3)以創造力和先進技術開拓新領域;

  (4)顧客至上,盡最大可能滿足客戶要求;

  (5)為國家繁榮和全球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鄭周永非常註重培養員工的"現代精神",現代集團創作了自己的集團歌曲,並要求員工們在運動會或其他一些場合都要高唱集團歌曲,每月至少得兩三次。為了培養員工們的"團隊精神"、 "互助精神"、 "吃苦精神",現代集團還經常組織員工參加登山、露營等活動。

  鄭周永的"現代精神"也存在與"現代社會"尤其新世紀不合拍的地方,他個性鮮明,做事獨斷專行,我行我素,不容他人提出任何疑問、批評和爭辯。他曾經說過: "儒家思想是我的管理哲學。"儒家思想重視倫理道德、家族血緣關係和上下尊卑關係。儒家思想對南韓社會影響極大,在鄭周永身上的反映尤其明顯。他對於企業的管理也完全是家長式的:一切都以其家庭體係為中心,首先是他的5個弟弟和妹妹,然後是他的8個兒子和女兒。作為家族中的家長,他將確保弟妹和兒女在現代集團中身居高位視為他的神聖職責,同時他也要求他們對他以及集團絕對忠誠。現代集團就像一個獨立的封建王國,集團內部等級森嚴,沒有什麼民主可言。他也時常召集會議,但目的不是聽取下屬的意見,而是顯示自己的絕對權威,灌輸紀律與忠誠的思想。在他看來,那種美國式的開會、討論、磋商、獻計獻策,只不過是導致效率低下的不可思議的程式。鄭周永這樣做,雖然有助於提高生產效率,但同時也扼殺了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同鄭周永赤手空拳打天下的時代相比,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衝擊下,實行家族統治的鄭周永和他的現代集團將面臨新的選擇。

鄭周永談"經濟哲學"

  一、競爭要敢於拼命

  我們的企業家在世界競爭中要拿出拼命的勁頭,才能夠戰勝發達國家。否則連口湯也得不到。而且,我們也只有努力地去參與競爭,才能改變我們國家落後的面貌。正是由於南韓企業家在海外市場上的這種拼命精神,我們的國家才會取得今天的成績,我們國家的經濟才能夠自立。

  二、能力比職務和工資更重要

  我辦企業多年有一種體會,如果時時處處以追求企業利益為目標進行工作,就會感到相當疲勞。同理,一個人如果時刻惦念的是工資、是職位,那也是很累的。一個企業如果沒有追求目標,想要給職工提高工資和晉升職位也是困難的。你們應該把追求目標放在提高自己的能力上,時刻明白自己的能力在企業內是處在什麼檔次上。無論是從事技術工作,還是管理工作,你們要與本行業其他人比,要同其他公司同行比,要和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同行們比,檢查一下他們是處在什麼水平上,你們又是處在什麼水平上。只有找出追求的目標,工作起來才會興趣盎然,永不疲倦,生活才會過得充實自信。

  三、領導者怎樣才算稱職

  一個人的一生是很短暫的。只有在有限的時間里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才不至於愧對一生。我每天很早就到總部上班,很晚才回家。Et常事務很多,會見客人,簽發文件等,忙得很。但我常常想,僅僅忙就算是工作有成績?越忙就越有價值?不是的。領導人的責任不是批准下邊的工作,而是指出下邊的工作有什麼不足,尋找有沒有比這更好的辦法。只是畫圈批准,那是十足的應付,是領導的失職、失責。你作為負責人,你的工作年限、經驗和能力都應該優先於部下,你應該提出比部下更高明的意見,否則就是不稱職。

  四、企業的使命在於服務社會

  企業的根本是什麼?是在競爭中取勝。只有那些比同行生產出更好更便宜的產品供給國民的企業,才有存在的價值。為國民提供滿意的產品,為國家提供應該負擔的稅金,這是企業的社會責任。只有很好地盡到這一責任的企業,才有資格發展壯大。那些壟斷市場,生產高於國際市場價格產品的企業,不管你廣告說得如何漂亮,都不能掩蓋你掠奪國民的實質。這樣的企業獲得發展,就是國民的災難。

  五、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有主人意識

  你們都是企業負責人,企業能否發展就看你們本身有沒有進取精神,能不能把自己的進取精神帶給屬下人員。一個企業負責人的形象,就是這個企業的形象。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有主人意識,有參與意識。大到國家,小到企業,都不能抱著"事不關己"的態度。你們的眼睛不要只盯著自己的上級,而是要盯著事業。只要我們都有主人意識,我確信,再過10年,我們即使超不過日本,也會趕上Et本。目前,我們在許多領域已同日本並駕齊驅了,比如造船業。縱觀歷史,歷史上一些十分強大的國家,像羅馬帝國,它的國民失去了建國精神,整天沉迷於享樂和腐敗,連保衛國家這樣的大事都交給雇佣軍去做,結果它滅亡了。與此相反, "一戰"後的德國, "二戰"後的日本、德國和法國,由於全體國民在戰爭後都有一種對家庭、對企業、對國家的主人意識,有一種向上的精神,因此很快就崛起了。過去曾是那樣優秀的英國人如今變懶了,所謂"英國病"已"譽滿"全球,因此英國落後了。

  我要求你們的就是對企業的主人意識。你們要使各自負責的那個車間、那個工廠、那個公司成為能同世界上任何一個同行競爭的部門。每個人、每個單位都必須做到這一點。我國在10年內不僅會成為經濟大國,也會成為政治大國、文化大國。為了同先進的國家並肩而立,我們必須競爭,而且要勝利。競爭的戰場就在車間。有人認為企業就是單純賺錢的集團,這不對,這至少同現代的思考方式相抵觸。若是企業不能發展,政治家的漂亮口號和誘人的言辭都是廢話。從這個意義上看,企業不是賺錢的集團,而是創造社會物質和精神財富、引導國民奮發向上的特殊團體。這樣認識,你才能知道自己任務的分量。

  六、"現代精神"就是永遠冒險進取

  一個人,一個團體,或是一個企業,它剋服內外困難的力量來自哪裡?來自他自身,也就是說來自他的精神力量,來自他的信念。沒有精神力量和信念,就會被社會淘汰......

  目前,我們現代面臨著考驗。它的盛衰興亡,已經直接關係到我們民族的生存和繁榮。每位成員都應意識到現代集團所肩負的這種歷史使命。我們已擁有了剋服任何困難的資本,這不是用一定數量的金錢便能表達出來的,它比金錢更寶貴,它就是"現代精神"。 "現代精神"就是永遠冒險進取,而不是安逸守成。

  在我們現代集團面前沒有現成的路。以大無畏的創造精神,剋服困難,開拓前進的道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這就是我們的歷史。我們現代集團的生命力就在於不斷探索,不斷進取。我們敢於手持一張沙灘的照片,推銷尚不存在的船廠建造的巨輪,在常人眼裡似乎是痴人之舉,但這正是我們的現代精神,是我們同其他企業的根本區別。

  沒有目標的人是經不起風浪的。由許多人組成的一個企業更是如此。以謀生為目的而結成的團體或企業是沒有前途的。我們現代集團肩負時代和民族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我們有滿足國民期望的義務。大家都知道,我是一個出身貧苦、飽經患難的人。為了使我們的後代不再有我們經歷過的那種生活,我們有義務使國家實現現代化。我這裡所說的國家現代化,絕不是被政治家說濫了的政治口號,而是我們真心所願。我可以明確地說,實現國家現代化是我們現代精神的源泉。

品茶談富豪

  一個只有小學學歷的農民的兒子,能夠成為一名博學多才的企業家,在全國的建築行業獨領風騷,像這樣的經歷真是不多見,可以說是南韓企業家的典型。

  --南韓前總統樸正熙

鄭周永身上表現出了強烈的現代企業精神,即"創造、開拓、剛強和勤儉",這四點支撐了"現代集團"的財富大廈,是其他企業應該仔細領悟和學習的。

  --《南韓日報》

  鄭周永的投資理念是在風險中求勝,在穩定中求速,在勤儉中發展,這三點包括了現代理財者的經營奧秘,因此他是一位極其成功而又詭秘的投資者。

  --南韓漢城大學經濟研究中心

鄭周永無論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投資都是以信譽為本,這是因為他把信譽看做企業的生命。

  --美國《時代》周刊

鄭周永的一生充滿神秘色彩,在各種困境中不斷尋找新出路,從來不喪失信心,因為他是南韓現代企業的精神領袖

  --美國《福布斯》雜誌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Angle Roh,Cabbage.

評論(共16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苦難是金:從一貧如洗到億萬富豪》"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Angle Roh (討論 | 貢獻) 在 2008年12月16日 17:54 發表

我也能成功!!!

回複評論
221.229.125.* 在 2008年12月23日 20:36 發表

任何人都能成功,只要有信心

回複評論
61.54.198.* 在 2009年1月12日 23:57 發表

苦難是金,是他們在指引著我們 前進~!

回複評論
218.91.57.* 在 2009年1月21日 01:15 發表

苦難是金的實幹家鄭周永做了一件別人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回複評論
119.112.5.* 在 2009年2月1日 19:12 發表

珍惜眼前的一切,並不斷的努力,美好的明天在等著你

回複評論
61.182.232.* 在 2009年3月3日 16:05 發表

我正需要這樣的文章,我很想自己創業,但一直勇氣不足,看了這篇文章以後我覺得應該趕點自己的事情了。我為自己看到這篇文章而慶幸,我應該從現在開始,鼓足勇氣,抓住機會。我為自己制定了新目標:健康、富裕、快樂。我在一步一步做向目標靠近的事情,我每天清晨堅持跑步,晚上進行武術訓練,這是我保證健康的法寶;為自己制定了5萬元的年目標,並每天進行默念;我時時提醒自己要保持快樂的心情,因為人生是短暫的。我希望能多發表這樣的文章,讓我們這樣的 人從中找到力量。

回複評論
114.246.69.* 在 2010年4月19日 17:00 發表

不錯!謝謝你的提供啊!我正在找呢!

回複評論
117.40.28.* 在 2010年4月20日 15:07 發表

請問哪裡有這本書買啊? 我找了好久都沒有。在網上也沒得賣。。

回複評論
218.18.148.* 在 2011年4月20日 18:04 發表

很好!

回複評論
180.108.97.* 在 2013年8月8日 12:06 發表

這隻能看看,增加點信心而已。 在當今時代想成功,不是精英人物幾乎不可能辦到。

回複評論
211.136.166.* 在 2013年11月14日 17:04 發表

這種人物的成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有運氣和概率的成分在內的。哪有那麼容易成功。

回複評論
14.212.89.* 在 2014年2月12日 22:25 發表

回複評論
113.239.169.* 在 2015年5月24日 01:04 發表

多謝佛菩薩保佑!我創業的信心更加強大了,而且我知道很多需要面對的十字路口該如何選擇,這是創業過程中最重要的坐標點,我深信,未來十年是我事業的騰飛期,希望到時我真的實現了《助民平臺》幫助救助國民遠離愚昧與欺騙的傳媒平臺在全國農村地區的建設,讓所有農民與平民有了可以學會保護自己的平臺成就我今生最大的巨集願!!!——王銀華 我立志,死而後已!!

回複評論
滕圣TM (討論 | 貢獻) 在 2017年10月7日 20:00 發表

Angle Roh (討論 | 貢獻) 在 2008年12月16日 17:54 發表

我也能成功!!!

我也會成功

回複評論
滕圣TM (討論 | 貢獻) 在 2018年1月4日 12:16 發表

我在這

回複評論
滕圣TM (討論 | 貢獻) 在 2018年1月4日 12:18 發表
211.136.166.*:哦,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