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危機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 該條目對應的頁面分類是企業危機。
企業危機(Enterprise Crisis)
目錄 |
企業危機的定義[1]
危機是一種特殊情況,也是一種突發性事件,是由不平衡和混亂狀態引發的。企業危機也叫企業經營活動中的突發性事件,它是指嚴重威脅公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的,並產生嚴重社會影響的重大事故,這些事故和影響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企業危機實際上是企業發展過程中因為若幹方面的矛盾激化而導致的一種非常規的狀態,和困難、災難性事件不完全等同。企業危機是企業中已出現或潛在的危及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因素,需要對自身進行有效的變革才能剋服的非常規狀態。
企業危機的特征[1]
- (一)突發性
危機的發生常常是人們無法預料的,它常常是在人們的防範意識薄弱的地方發生,並因此讓人們措手不及。由於發生突然,容易使準備不足的企業手足無措,在慌亂之中決策有誤,造成巨大損失。但突然性並不意味著人們對危機的發生毫無辦法,只要企業正視危機,研究危機發生的條件及其變化規律,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危機管理,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做好危機發生的準備工作,在危機發生時做到胸有成竹。
- (二)兩面性
兩面性指危機事件的危害與契機並存。危機事件的發生常有或大或小的危害性,無論是經濟上的、名譽上的,其危害性有時不可估量,但如果企業能很好地利用危機,將其化為企業的契機,不但度過了危機,還促進了企業的發展,提高了企業品牌形象。危機的發生使企業成為信息源,得到媒體的關註和報道,而且會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成為他們關註的焦點,這樣企業就掌握了營銷的主動權。
- 【例1】
天津一汽豐田召回VIOS威馳車2005年,天津一汽豐田發現發動機進水管處可能有冷卻液輕微滲漏現象,便於2005年5月30日召回VIOS威馳車,天津一汽豐田的汽車召回事件,不但防止了潛在的汽車駕駛危機,還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了企業對汽車質量的高度重視。
(資料來源:燕紀勝.事件營銷在企業危機管理中的應用: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
- (三)緊急性
危機一旦發生,就有飛速擴展之態勢,它會像瘟疫一樣迅速蔓延,若不採取有效的制止措施,就容易使整個組織形象徹底遭到破壞。因此,危機事件往往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壓力。一般來說,危機發生後,企業應當首先想方設法防止事態的進一步擴展,然後再採取具體而有效的措施修複和提高企業形象。自我保護居首位,修複和補救次之,提高再次之,這是危機處理的基本原則。
企業危機的成因[2]
由上述危機表現形式可以看出,引發危機的因素大致包括企業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兩方面。
- 外部環境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1)政治、法律因素。如行政命令、法令法規、國際關係、政治事件等。
(2)社會文化因素。如環保衛生、消費者行為、新聞輿論等。
(3)經濟因素。如經濟政策(價格、稅收、信貸等)、競爭態勢、資源供給、經濟糾紛等。
(4)自然因素。如自然災害等。
企業要生存發展,必然要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但如果外部環境的變化是突發性、致命性的,則會使企業措手不及,來不及做出反應就陷入危機,有時即使有時間做出反應,但由於受管理機制自身條件的限制無法做出正確的反應,這同樣也會使企業陷入危機。
外部環境的變化並不必然導致危機。企業作為一個有生命的組織體,在企業管理的有效作用下,本身就具有反饋和應變機能。出色的企業管理可以預測和監控危機的產生和發展,使瀕臨絕境的企業起死回生,而無能的管理只會對危機束手無策,必然會將前途無量的企業斷送掉。
- 引起企業危機的內部環境因素主要包括:
(1)組織管理因素。如員工素質、決策過程、財務結構、公共關係、規章制度。
(2)技術因素。如產品設計、工藝過程、質量控制、設備狀況等。
美國Dunhe和Bradstreet在《The Failure Record Through 1969》中分析:管理無能造成的破產企業數幾乎占到美國總破產企業的90%。管理無能的主要表現為:管理思想落後,管理體制不健全;決策失誤,擴張過度引起的資產結構比例失調,擴張不力;技術工藝落後,產品品種、質量都不適應市場需求,競爭力很弱;存貨過多、資金運轉失靈等。所以,真正的危機在於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危機,是企業內部管理出現了問題,只是通過不同的外在形式表現出來而已。
企業的危機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經營危機、制度危機、管理危機、安全危機和競爭危機。
1、經營危機
對企業來講,經營是企業內向性活動與外向性活動的統一,以營利為目的、以智力、經驗、財產手段進行的行為。企業經營環境包括兩個層次:微觀經濟環境和巨集觀經濟環境。微觀經濟環境包括產品定價、產品受益、生產成本、企業雇員等因素。這些微觀因素影響著單個企業在市場上的經營活動。巨集觀環境不僅包括社會條件、社會總供求矛盾運動,還包括政府巨集觀財政、貨幣、產業、區域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同時,國內、國際政治、經濟結構體制、法律、文化因素也是巨集觀環境的重要構成部分。
在現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環境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企業經營時刻面臨著危機。企業經營必須適應微觀環境與巨集觀環境的雙重變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化解危機,立於不敗之地。
2、制度危機
企業制度是指企業的產權構成、組織方式和管理方式的體系和組合方式,使企業文化的主要內容之一。企業制度是實現企業目標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合理的企業制度能夠保證企業活動的正常運轉,協調領導、管理層和員工之間以及本企業與其他企業之間的關係,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實現企業目標。相反,如果企業制度不合理,將會破化企業的正常運轉,甚至嚴重削弱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導致企業經營失敗。
傳統的企業制度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企業面臨的危機加深。主要危機表現有:
(1)傳統企業制度的產權結構和治理結構難於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需求。
(2)社會分工更加細化,經濟體系各部門、產業之間的聯繫更為緊密,交易行為的外部化更加明顯,使傳統的企業成本——收益關係遇到了挑戰。成本與收益關係的嚴重不對稱和分裂使結構相對穩定、統一、制度化的企業制度不能完全適應這一變化的需求。
(3)要素流動加快,資源配置的有效時間縮短,資本集聚、流動、轉移更加頻繁,傳統的企業制度已不能適應這一變化的需求。一些柔性企業組織、虛擬企業、利益聯盟、靈巧企業組織形式的出現不可避免地給傳統的制度化企業組織提出了挑戰。
(4)知識的資本化、資本來源與所屬的多元化使企業活動跨越國家、民族界限,進一步全球化、國際化。很多企業行為的法律管轄和規範不再屬於一國主權範圍內的事,這也給企業制度帶來挑戰。
(5)資本權益在空間、時間上進一步分離,企業內部交易費用上升。委托代理問題突出,代理成本有上漲之勢。傳統的企業制度已經很難解決代理成本上升的問題,因此,必須進行企業制度創新。
3、管理危機
現代經濟中的企業管理活動,不再是單純的微觀企業行為,還涉及到社會倫理道德以及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在人道主義、民本主義、自由主義思潮日益盛行的社會經濟體系中,企業管理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與危機。
(1)企業管理的“倫理危機”。企業倫理準則是指企業經濟活動過程中,應遵循的倫理標準、社會正義和行為規範的總和,包括公平與效率、社會期望、平等競爭、廣告、公共關係、社會責任、消費者主權、企業行為方式等多方麵價值規範。
(2)企業管理的綠色環境危機。人類面臨的生態危機,包括人口危機、資源危機、環境危機、資金技術危機。企業管理者必須面對如上危機所帶來的挑戰,如人口壓力增大、資源不足、環境受到破壞、資金不足、技術落後、物資短缺。生態危機越嚴重,管理危機越大。
4、安全危機
企業安全主要涉及到企業生產安全,經營安全、技術安全、資金安全、市場安全等多個方面。
(1)企業市場安全危機,所謂市場安全是指企業能夠在市場進行有效的經營活動,企業所需的要素和信息能便利地從市場獲得,企業的產品和服務能方便地在市場上售出,能夠獲得豐富的市場利潤。
(2)企業技術安全危機,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技術市場壟斷引起的技術轉讓困難,使企業不能獲得先進的技術,限制了其在市場上競爭能力的發揮。
第二,企業用於技術開發的費用,想對於企業的長遠發展而言,始終處於短缺不足地位,使企業面臨的技術“稀缺”難題,限制了企業發展,也是企業技術安全得不到保障。
第三,技術資源儲備不足與技術裝備率不高是制約企業發展的又一技術安全隱患。
(3)企業面對金融危機的壓力。金融已經成為現代經濟運行的核心,銀行利率、股市、債券市場、外匯市場等金融活動的波動都會對企業經濟活動產生影響,威脅企業安全運行。
5、競爭危機
競爭危機主要表現在知識技術的競爭、人才的競爭、信息占用與處理能力的競爭、企業預測與決策能力的競爭和應付危機能力的競爭。
總之,企業面臨的危機可以簡單表現如右圖。
癥狀 | 引發的危機 | 典型臨床表現 |
1.員工有不滿情緒 | 工作地點發生暴力 | 近年發生的法國公車司機罷工事件,航空公司罷工事件 |
2.令人失望的財務結果 | 消極的媒體報道:員工流失;士氣問題 | 銀廣夏事件 美國安然公司 |
3.顧客抱怨 | 產品回收;失去業務;產品可靠性訴訟 | 清華紫光筆記本“換芯”事件 |
4.年齡過大的CEO或高級決策者 | 突然或嚴重的傷害 | 青島啤酒集團總裁彭作義猝死事件 |
5.忽視代理人、會計師或稅務顧問的建議 | 罰款或處罰;消極的媒體報道;喪失信用/信任 | |
6.不健全的環保過程 | 罰款或處罰;昂貴的訴訟;喪失信用/信任 | 桶裝礦泉水的信任危機 關停小煤礦和小造紙廠 |
7.研究和投資的減少 | 丟失市場份額;糟糕的財務表現;聲譽受損 | 三菱帕傑羅事件,賓士MB100設計缺陷 |
8.沒有充分考慮員工的工作計劃 | 嚴重的質量問題;事故;失去業務 | 新華航空公司飛行員疲勞駕駛 |
9.沒有持續的計劃 | 工作業績不佳,過多集中於組織內部和責任 | |
10.沒有經營計劃 | 由於缺乏戰略/戰術和長期計劃,使得工作業績不佳 | |
11.沒有危機管理計劃 | 危機管理不當;消極的媒體報道;聲譽受損 | 康泰克PPA事件 |
康泰克PPA事件
企業應對即將發生的危機事件提前予以報警,使企業能有充足的時間來擬定應對方案,做到防患於未然。這要求企業必須建立長期的危機預警機制,隨時關註相關信息資料,並及時地進行彙總分析以預防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在PPA事件上中美史克正是由於沒有危機管理意識,結果導致禁令發佈的當天,庫房裡還有1億粒康泰克存貨,PPA風波實際上早已在美國鬧得沸沸揚揚,而公司並沒對此作出關註。不註意新產品的研發和投資的更新,被康泰克一時的紅火銷售矇蔽了眼睛,拱手讓出了相關藥品市場80%的市場份額。
清華紫光筆記本電腦“換芯”事件
事件緣由於一位上海的顧客使用紫光筆記本頻繁出現死機現象,而後發現其使用的是台式機的CPU,與紫光數度交涉仍然得不到滿意的解決。極度失望之下,致函相關媒體,稱清華紫光惡意欺詐消費者。此事經媒體炒作,對清華紫光的聲譽產生了極壞的影響。清華紫光產品的形象在顧客心目中一落千丈,面臨嚴重的信譽危機。清華紫光在隨後的說明中向媒體解釋,使用台式CPU是筆記本製造技術的發展趨勢。如果清華紫光及早取得消費者協會的諒解,預先與INTEL公司協調,強調筆記本電腦使用台式CPU是技術發展的未來方向,就不會在面對消費者的指責時疲於應付,面對惡意欺騙指責時處於被動地位。
青啤老總猝死案
2001年,青啤老總彭作義游泳時猝死,此時正當青島啤酒處於高速擴張戰略的關鍵時期。
青島啤酒將何去何從,是否繼續執行彭作義時代的戰略,外界產生了極大的懷疑,內部也有一定的分歧。青啤花了一定的精力向外界傳遞青啤戰略不變的思想。我國國有企業領導人高齡化現象很普遍,註意避免企業在領導人轉接過程中戰略的搖擺,避免戰略危機,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