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城市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工業城市(industrial cities)
目錄 |
工業城市是產業革命後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而產生的以工業生產為主要職能的城市,在英國等國有以單一工業為主的“專業性工業城”(company town)。在工業化國家中,工業是促使大多數城市發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城市的主要經濟基礎。除特殊情況外,一般城市是綜合性的,大多是有工業的。中國習慣上稱以工業為主的城市為工業城市。工業城市可分為綜合性工業城市和專業性工業城市兩類。工業城市形成的初期,往往具有專業性的特點。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和工業生產分工協作的發展,城市工業的部門結構往往經歷從簡單到複雜的發展過程。在地理、資源等條件優越的地區,專業性工業城市會逐步演變為綜合性工業城市。中國遼寧省素有“煤都”之稱的撫順市,就經歷了從專業性煤礦城市逐步發展為兼有石油、鋼鐵、機械、煉鋁、電力等工業的綜合性工業城市的過程。
這類城市工業職工占城市人口的比重高,工業用電、用水、用地占的比重也很大。工業城市又可分為汽車工業城市、森林工業城市、鋼鐵工業城市等。
1901年,法國青年建築師戛涅提出了“工業城市”的城市規劃理論,闡述了未來大工業城市如何佈局的問題。戛涅從工業的發展需要出發,設想“工業城市”人口為35000人。他把“工業城市”各功能要素都進行了明確的功能劃分。中央為市中心,有集會廳、博物館、展覽館、圖書館、劇院等。城市生活居住區是長條型的。療養及醫療中心位於北邊向陽面。工業區位於居住區的東南。各區間均有綠帶隔離。火車站設於工業區的附近。鐵路幹線通過一段地下鐵路深入城市內部。城市交通設快速幹道和供飛機發動的實驗場地。“工業城市”住宅街坊寬30米,配備綠化地帶,組成各種舍友小學和服務設施的鄰裡單位。戛涅的規劃設計思想對現在的工業城市的整體佈局規劃仍然有著很大的影響,但在實踐中,戛涅所提出的理論在很多時候是一種美麗的理想:現代城市的擁擠大大超出了戛涅的設想。
全球工業城市:
北美洲
紐約、底特律、芝加哥、匹茲堡、費城、波士頓、舊金山、鹽湖城、休斯頓、西雅圖、墨西哥城等
歐洲
倫敦、伯明翰、愛丁堡、曼徹斯特、設菲爾德、巴黎、鹿特丹、漢堡、柏林、多特蒙德、慕尼黑、法蘭克福、莫斯科、聖彼得堡等
亞洲
東京、大阪、橫濱、首爾、釜山、平壤、班加羅爾、加爾各答、孟買、塔什乾、阿拉木圖、秋明、巴統、迪拜 、海法、阿巴丹、卡拉奇、新德里、曼谷、新加坡等
南美洲
里約熱內盧、聖保羅、累西腓、利馬、布宜諾斯艾利斯等
中國工業城市:
東北地區
沈陽﹑哈爾濱、大慶、撫順、鞍山﹑長春﹑吉林、大連、丹東、本溪等
華北地區
北京、天津、唐山、保定、大同、太原、包頭、白雲鄂博、鄂爾多斯、張家口等
華東地區
上海、南京、無錫、揚州、徐州、淮安、寧波、廈門、青島、東營、棗莊、濰坊、臺北、基隆等
中南地區
武漢﹑十堰、洛陽、廣州、東莞、桂林、欽州、防城港等
西北地區
西安、天水、咸陽、寶雞、蘭州、酒泉、西寧、格爾木、烏魯木齊等
西南地區
成都、德陽、綿陽、重慶、攀枝花、六盤水等
工業城市雖然情況比其他類型的城市複雜,可作多種性質、多層次的分類,但是在規劃建設上仍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
- 工業部門在城市經濟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工業從業人員在城市的人口結構和勞動結構上占有較大的比例。
- 工業用地(包括工業區)在城市中的合理佈置,對工業城市的空間佈局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決定性影響。要根據各類工業的特點和城市發展用地的具體條件選擇工業用地,並安排好工業用地同城市其他用地之間,特別是同居住用地之間的相互位置,使職工上下班比較方便而又不受工業污染的危害。
- 工業城市要有方便的對外交通運輸條件。城市的工業區應儘可能沿鐵路、公路和通航河流佈置,並應考慮各種交通運輸方式之間的相互聯繫和相互補充,使工業區與交通運輸樞紐之間保持有機的聯繫;工業城市還需要有足夠的倉庫用地。
- 工業城市要特別重視環境保護,應採取有效的措施(包括在工業區和居住區之間設置衛生防護地帶等),以減少或避免工業生產中排放的有害物質(包括工業雜訊)對環境的污染,做好城市環境保護規劃。
- 工業城市還應註意合理的產業結構和人口結構,要為弱勢人群就業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