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經濟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工業經濟學是研究工業經濟發展及對其進行社會管理的規律性的學科。
工業經濟學是一門歷史不長的新興學科。但是,工業經濟理論則有很長的發展歷史,它是伴隨著機器大工業一起誕生,伴隨著機器大工業的發展而發展的。在資本主義國家中,工業經濟理論的發展反映出資本主義發展各階段的特點。
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古典經濟學企圖說明勞動在工業生產中的作用而提出勞動價值論。在資本主義確立以後,庸俗經濟學企圖說明資本在工業生產中的作用而提出均衡價格理論、資本與土地和勞動的三要素論、邊際效用理論等。
在資本主義上升到壟斷階段,為了剋服壟斷帶來的社會基本矛盾,資產階級經濟學和管理學中,出現了以反托拉斯為主要內容的規模經濟理論和產業組織理論;以強調政府干預經濟作用,研究政府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經濟政策作用的巨集觀經濟理論;為防止社會生產的比例失調,對各經濟部門的數量關係進行定量分析的投入產出平衡法。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國家又出現了調整勞資關係,運用社會心理學方法的行為科學;運用數學方法的經濟計量學,研究巨集觀工業發展戰略的日本產業結構理論以及銷售學、市場預測學等。
進入70年代以來,資本主義國家又興起了電子電腦在工業管理中的應用技術,預測社會經濟政治發展趨勢的未來學等。所有這些都對工業經濟理論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制,它的整個工業經濟活動仍然是無政府狀態的,這決定了資本主義國家不可能對工業經濟活動實行統一的社會管理。
因此,在資本主義國家,雖然出版過不少關於工業經濟管理方面的理論專著,但這些理論始終是零散的和著眼於定量分析與現象描述上,從沒有形成系統完整的以工業經濟活動的社會管理為內容的工業經濟學。
工業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社會主義國家形成的。它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基礎,最初創立於1917年十月革命後的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為了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需要,於50年代從蘇聯引進了這門學科,並根據中國工業生產和建設的具體經驗,從理論上加以概括,形成了中國的工業經濟學。
這門學科在指導社會主義工業生產和建設、培養工業經濟管理人才方面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這門學科原有的理論體系和內容存在著許多缺陷,這些缺陷主要體現在:①把社會主義經濟看成為有計劃的產品經濟,對商品生產,價值規律重視不夠;在這門學科的原有內容中,貫串始終的是使用價值的生產,註意總結使用價值運動的規律,而很少研究價值、價值運動。②主要考察的是全民所有制的國營企業,很少研究多種經濟成份在工業生產中的作用。③重視工業生產本身的研究,忽視流通階段,割裂了工業再生產過程的完整統一。④主要依靠計劃機制、行政手段,而忽視市場機制、經濟手段,管理方法單一。⑤沒有把經濟效益作為一條主要紅線貫徹始終。
由於這些問題,原有的工業經濟學的內容體系,已不適應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要求,有必要對這門學科的理論體系和內容進行較大的改造。改造的方向是:強調商品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強調商品生產的內在規律的要求;強調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強調多種經濟形式並存;強調工業生產的目的是為了滿足社會物質文化需要;強調運用經濟方法和價值規律;強調生產和流通的統一;強調巨集觀經濟效益和微觀經濟效益的統一;強調增強企業的活力和建立充滿生機的工業經濟管理體制等。
中國的工業經濟學是在科學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特別是經濟改革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不斷發展的。同時,在這門學科的研究中,當然也註意吸收西方發達國家的工業經濟與管理理論中符合實際的科學成份。
工業經濟學在不同的工業生產力發展階段上應有不同範圍的內容。在現階段,中國工業經濟學的主要內容,一般包括六個基本部分:
①學科的概述部分。其中包括工業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工業經濟理論發展過程;工業發展的歷史過程和階段劃分及各階段對工業經濟管理的基本要求;作為工業經濟管理的主要實施對象和工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基本單位──工業企業的基本職能和特征。
②基本的經濟理論問題部分。工業中的經濟學問題,集中體現在投入與產出之間關係上。這一部分中,工業成本問題集中體現了對投入方面的研究;工業盈利集中體現了對產出方面的研究;工業品價格從成本與盈利相統一的關係上體現了對投入與產出之間內在關係的研究;工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從它們相對立的內在關係上體現了對投入與產出之間內在經濟關係的研究。
③基本的管理理論問題部分。這一部分著重研究管理學在工業中應用時的基本理論問題,包括管理的原理、管理方法和工業管理體制。
④工業規劃部分。從巨集觀上對工業進行規劃,包括從長期目標、方針、措施上進行規劃的工業發展戰略問題,按時間序列進行規劃的工業計劃問題,按空間位置規劃的工業佈局問題,按社會生產分工進行規劃的工業部門結構問題;從對工業生產活動和自然及社會之間關係的協調上進行規劃的工業環境問題等。
⑤ 工業資源部分。包括對資金資源、勞動力資源、技術資源、原料及能源資源、信息資源的探討研究。各種工業資源之間存在著密切的內在聯繫,在工業發展的不同階段,依賴於不同資源的開發。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過程,明顯地表現出是從勞動密集型向資金密集型,又向技術、信息密集型生產不斷過渡的過程。
⑥工業再生產部分。工業再生產的問題,包括一般再生產過程的問題和擴大再生產的問題;生產過程的問題和流通過程的問題。對工業社會生產組織問題的研究是對一般再生產過程的問題研究;對工業基本建設和工業技術改造問題的研究是對外延和內涵的擴大再生產問題的研究;對物資供應和產品銷售問題的研究是對流通過程問題的研究。
在上述六個部分中,前三部分是從工業經濟活動的整體進行探討的基本理論部分,後三個部分是對工業經濟活動進行分解後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分別進行探討的。
中國經濟學者研究工業經濟學的目的,是要努力探索中國工業經濟發展的道路,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和完整的、科學的工業經濟管理理論體系。中國學者認為,從中國的具體情況出發,研究工業經濟理論必須貫串以下指導思想,即以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為前提,以客觀的經濟規律為依據,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現代化為目標。
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工業經濟管理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在這一前提下,主要運用以下的方法:①對立統一的方法。觀察、認識和解決工業經濟管理中的任何問題都應從對立的兩方面的內在聯繫中尋求答案。②系統的方法。從工業經濟活動和工業經濟管理各個組成部分的內在聯繫和它們所組成的整體出發,從系統與它所處的外部環境之間關係出發,全面地、綜合地分析和解決問題。③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工業經濟活動中的各環節、各方面不但有質的聯繫,還存在著量的比例。在現代經濟管理理論中,只有掌握精確的數據統計及對其進行科學的分析,才能得出準確的科學結論。④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工業經濟活動是一個不斷發展著的具有不穩定性的過程。在對工業經濟問題的探討中,既要從一個特定時點上的橫斷面上進行分析,即進行靜態的分析,還要引入時間因素,從發展的、變化的角度進行分析,即進行動態的分析。
此外,在工業經濟問題的研究中,還應當註意借用現代化的物質力量,運用電子電腦等人工智慧模擬的方法;運用所有理論科學都不可少的抽象的方法;在一定合理條件下,運用邏輯證明的方法;在特定的範圍內運用抽樣的方法等。
關於我國工業經濟學,有講的比較好的書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