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64个条目

技術經濟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技術經濟學(Technical economy)

目錄

技術經濟學的含義及研究範圍

  技術經濟學是一門應用理論經濟學基本原理,研究技術領域經濟問題和經濟規律,研究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相互關係的科學,是研究技術領域內資源的最佳配置,尋找技術與經濟的最佳結合以求可持續發展的科學。

  技術經濟學研究的不是純技術,也不是純經濟,而是兩者之間的關係,即把技術與經濟結合起來進行研究,以選擇最佳技術方案。

  技術經濟學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將技術更好地應用於經濟建設,包括新技術和新產品的開發研製、各種資源的綜合利用、發展生產力的綜合論證。

  技術經濟學把研究的技術問題置於經濟建設的大系統之中,用系統的觀點,系統的方法進行各種技術經濟問題的研究。

  技術經濟學把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結合起來,並採用各種數學公式、數學模型進行分析評價。技術經濟學在研究中採用兩種以上的技術方案進行分析比較,併在分析比較中選擇經濟效果最好的方案。

經濟學分支學科
部門經濟學
比較經濟學
保險學
不確定性經濟學
保險經濟學
產業經濟學
城市經濟學
財政學
產權經濟學
畜牧業經濟學
傳媒經濟學
供應鏈物流學
第三方物流學
燈塔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
福利經濟學
服務經濟學
非生產領域經濟學
分銷物流學
風險經濟學
法律經濟學
房地產經濟學
非稀缺經濟學
古典經濟學
公共經濟學
國際經濟學
規模經濟學
管理經濟學
公司金融學
工程經濟學
規制經濟學
工業經濟學
國土經濟學
國防經濟學
規範經濟學
國際統計學
過剩經濟學
國際金融學
公共管理學
巨集觀經濟學
海洋經濟學
環境經濟學
後勤學
混沌經濟學
護理經濟學
巨集觀信息經濟學
計量經濟學
結構經濟學
教育經濟學
經營經濟學
經濟動力學
公共財政學
計劃經濟學
經濟預測學
基本建設經濟學
激進派經濟學
金融學
金融工程學
實驗金融學
金融市場學
經濟控制論
價格經濟學
技術經濟學
交易成本經濟學
建築經濟學
金融經濟學
經濟倫理學
近代統計學
經濟地理學
經濟社會學
家庭經濟學
軍事經濟學
經濟政策學
家政經濟學
科學經濟學
凱恩斯經濟學
空間經濟計量學
快樂經濟學
空間經濟學
開發經濟學
會計公共關係學
理論經濟學
旅游經濟學
勞動經濟學
勞務經濟學
流通經濟學
林業經濟學
勞權經濟學
馬歇爾經濟學
民生經濟學
民族經濟學
描述統計學
農村經濟學
農業經濟學
能源經濟學
農業生產經濟學
新經濟地理學
品牌生態學
品牌經濟學
品牌學
區域經濟學
窮人經濟學
企業物流學
企業經濟學
契約經濟學
歧視經濟學
氣象經濟學
人口經濟學
人事管理經濟學
生產力經濟學
數量經濟學
世界經濟學
實證經濟學
生態經濟學
數理經濟學
實驗經濟學
神經元經濟學
商品運輸學
商業經濟學
社會經濟統計學
生物經濟學
商品學
數理統計學
水利經濟學
商業地理學
投入產出經濟學
推斷統計學
統計學
土地經濟學
圖書館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
文化經濟學
衛生經濟學
物流管理學
物流學
物流技術學
物流會計學
物流經濟學
維基經濟學
物資經濟學
污染經濟學
微觀信息經濟學
消費經濟學
心理經濟學
信息經濟學
新制度經濟學
行為經濟學
現代物流學
憲政經濟學
行為金融學
現代金融學
心理統計學
新貨幣經濟學
新政治經濟學
新自由主義經濟學
信息系統經濟學
運輸經濟學
演化經濟學
應用經濟學
郵電通信經濟學
漁業經濟學
藥物經濟學
語言經濟學
中觀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
制度經濟學
電子商務物流學
資源經濟學
資產階級庸俗政治經濟學
戰爭經濟學
知識產品經濟學
轉軌經濟學
綜觀經濟學
自然資源經濟學
質量經濟學
自然災害經濟學
知識經濟學
[編輯]

  技術經濟學研究的內容涉及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各個領域和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各個方面,也涉及生產和建設的各個階段。

  從全局的範圍來看,技術經濟學研究技術進步對經濟發展的速度、比例、效果、結構的影響,以及它們之間的最佳關係問題;生產力的合理佈局、合理轉移問題;投資方向、項目選擇問題;能源的開源與節流、生產與供應、開發與運輸的最優選擇問題;技術引進方案的論證問題;外資的利用與償還,引進前的可行性研究與引進後的經濟效果評價問題;技術政策的論證、物資流通方式與渠道的選擇問題等等。

  從部門和企業範圍看,技術經濟學研究廠址選擇的論證,企業規模的分析,產品方向的確定,技術設備的選擇、使用與更新的分析,原材料路線的選擇,新技術、新工藝的經濟效果分析,新產品開發的論證與評價,等等。

  從生產與建設的各個階段看,技術經濟學研究試驗研究、勘測考察、規劃設計、建設施工、生產運行等各個階段的技術經濟問題的研究,綜合發展規劃和工程建設項目的技術經濟論證與評價,等等。

  技術經濟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有系統綜合,即採用系統分析、綜合分析的研究方法和思維方法,對技術的研製、應用與發展進行估計;方案論證,即技術經濟普遍採用的傳統方法,主要是通過一套經濟效果指標體系,對完成同一目標的不同技術方案的計算、分析、比較;效果分析是通過勞動成果與勞動消耗的對比分析,效益與費用的對比分析等方法,對技術方案的經濟效果和社會效果進行評價,評價的原則是效果最大原則。

技術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對技術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從各種不同版本和作者的技術經濟學專著中不難發現,這依然是一個爭論最多的問題。較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觀點有:

  1. 效果論,認為技術經濟學研究技術活動的經濟效果。
  2. 關係論,認為技術經濟學是研究技術與經濟的相互關係以達到兩者最佳配備的學科。
  3. 因素論,認為技術經濟學是研究技術因素與經濟因素最優結合的學科。
  4. 問題論,認為是研究生產、建設領域技術經濟問題的學科。這三個觀點顯然與20世紀80年代以來引進技術和加大建設項目投資的時代要求有關。
  5. 動因論,認為是研究如何合理、科學、有效的利用技術資源,使之成為經濟增長動力的學科。這反映了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變化,進一步深入研究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理論的客觀需要。
  6. 綜合論(系統論),認為是研究技術、經濟、社會、生態、價值構成的大系統結構、功能及其規律的學科。這反映了希望在更廣泛的人類社會大系統中研究技術問題的願望。

  最近版本的技術經濟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把技術經濟學的對象歸納為研究技術領域的經濟活動規律,經濟領域的技術發展規律,技術發展的內在規律三大領域。並把研究對象分為工程(項目)、企業、產業和國家四個層面的技術經濟問題,學科構成由基礎理論、基本方法以及理論方法的應用等三個方面。可以看作是對上述提法的歸納、揚棄和提高。

  上述關於學科對象的描述突出特點是緊緊扣住了“技術”這一主體,把技術經濟學看作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交叉學科,是以經濟學的相關專門理論研究經濟活動中重要因素——技術活動及其發展的規律。這是學科創立以來長期堅持的脈絡。

  如果說,我國技術經濟學的創立和發展是基於對忽視技術發展的經濟規律的批判,那麼一批西方學者發起的技術經濟學則是基於對當代主流經濟學忽視技術要素,難以解釋當代經濟增長的反思。西方一批經濟學家認為,作為當代主流經濟學的新古典經濟學忽視技術與經濟的互動作用,在各種經濟學分析中,只把技術要素作為經濟系統的外生變數,在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中,僅僅把最重要的技術進步因素視為除資本和勞動力投入以外剩餘的部分,完全背離了通過技術促進經濟發展的古典經濟學分析框架,對當代經濟增長越來越缺乏解釋力。因此,也在倡導建立技術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Technology),並把它作為經濟學的分支,一方面對技術的變化進行經濟分析,另一方面從技術的變化分析經濟的變化。這恰好與我國技術經濟學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同之處在於我國的技術經濟學偏重應用性和對實踐的具體指導,國外似偏重技術與經濟互動規律的揭示和理論解釋。無論是我國經濟建設的經驗,還是來自西方的研究動態,均驗證了在當代經濟學的研究中重新關註技術要素的重要性,同時,也驗證了發展技術經濟學的重大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技術經濟學的基本研究方法

  技術經濟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有系統綜合,即採用系統分析、綜合分析的研究方法和思維方法,對技術的研製、應用與發展進行估計;方案論證,即技術經濟普遍採用的傳統方法,主要是通過一套經濟效果指標體系 ,對完成同一目標的不同技術方案的計算、分析、比較;效果分析是通過勞動成果與勞動消耗的對比分析,效益與費用的對比分析等方法,對技術方案的經濟效果和社會效果進行評價,評價的原則是效果最大原則。

  技術經濟分析、論證、評價的方法很多,最常見的有決定型分析評價法、經濟型分析評價法、不確定型分析評價法、比較型分析評價法、系統分析法價值分析法、可行性分析法等。

技術經濟學在各領域發展趨勢

  技術經濟學將伴隨中國經濟建設的實踐需要而不斷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技術經濟學方法的應用範圍將不斷擴大,廣泛應用於各種技術政策、產業政策的論證與評價;生產力佈局、轉移的論證與評價;經濟規模的論證與評價;資源開發利用與有效配置的論證與評價;企業技術改造的論證與評價;技術轉移技術擴散的經濟分析與技術引進的論證與評價;企業技術創新、新技術開發、新產品研製的論證與項目評價;企業技術經濟潛力的分析、論證與評價;技術發展戰略的研究、論證與評價等等。

  技術經濟理論方法也將應用於環境研究領域中,如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的經濟損失估算,綠色GDP核算體系,環境政策與管理的經濟分析

  在資源技術經濟領域,將研究節能技術的經濟評價,替代能源新能源技術開發的經濟分析,重大能源項目的經濟分析人力資源配置,技術進步,增長方式轉變與就業形勢分析等。

  在信息經濟領域,將應用於技術進步與信息化戰略,企業信息化技術經濟評價理論與方法等。知識經濟研究也將把技術與經濟互動關係的研究帶入到一個新的天地,相關的研究針對知識經濟的發展背景、概念,知識經濟與高技術產業的關係,知識經濟與工業化現代化的關係,國家技術創新體系等展開。

  技術經濟學方法還將應用於以下一些方面:企業績效評估證券投資基金績效評估資產評估,資源、生態與環境的價值評估,資本效率與經濟增長分析,人力資源開發,政府公共工程項目評價理論與方法,大型區域開發項目經濟分析與社會分析,技術產權交易和金融擠兌的博弈分析等等。

  今後本學科的一項急待研究的重點任務是發揮學科特點和優勢,探討中國的技術發展與技術創新之路,回答中國如何從加工中心,製造中心轉變成為創造中心。這是一個大課題,除了應用傳統技術經濟理論方法研究具體技術和項目的經濟分析與評價,具體企業技術選擇、技術創新模式,不同產業的技術發展與創新戰略外,還需要的研究內容包括:經濟全球化時代國際技術轉移、技術擴散,以及技術演化和技術創新的內在規律;原創性技術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基礎上的再創新的各自的適用範圍,效果分析;中國未來經濟發展中技術演變規律和技術發展戰略,中國技術進步的走勢,所需的經濟政策;技術創新動力與國家創新體系;國家 S&T政策,企業R&D政策與激勵機制;技術發展與人力資源發展的適應性,未來就業發展趨勢;促進經濟增長、技術進步和勞動就業協調發展的政策研究等等。總之,在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中,技術經濟學大有用武之地。同時,學科的建設與創新也將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學科創新已經成為一項重要而迫切的任務。為此:

  第一、需要加強技術經濟學基礎理論的研究。例如,什麼是技術經濟學所涉及的技術,目前,大多數技術經濟學專著多採用自然科學有關技術的定義,這顯然與技術進步、技術創新所談的技術並不一致,用此指導技術創新、技術政策,可能出現偏差。因為技術創新在總體上是企業的經濟活動,經營活動,而不是單一的科技活動。這就需要給技術一個來自經濟學的定義。再如,關於技術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目前爭議較大,能否根據學科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的研究領域的拓展,總結提煉出一個恰如其分,簡單明瞭的說法,這已經涉及了學科所應包括的具體內容,以及理論和知識結構脈絡。

  第二,應當積極吸取近期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總結、提煉相關理論與方法,納入到技術經濟學基本理論方法之中,傳統的技術經濟學中“工程經濟學加項目評價”的學科結構需要拓展和重新架構。諸如技術進步、生產力分析、技術創新、以及技術發展規律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應當納入基本理論和方法,形成互相關聯的知識結構

  第三,積極探討技術經濟分析中模型化的數學方法的應用,用以解決複雜技術經濟問題,進行技術政策效果模擬論證等,提高技術經濟分析的精細度和可靠性。

  第四,加強對國外相關學科理論方法的研究和科學交流工作,進行必要的合作研究,使國內外技術經濟學研究的雙方能夠理解各自的理論、研究方法,逐步形成行業“通用語言”,拓展技術經濟學的通用性和國際化程度。

技術經濟學研究的薄弱環節

  技術經濟學科目前的研究現狀是,攤子鋪得太大,比較散,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一些領域的研究急需加強。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學科理論有待創新與完善。技術經濟學科尚沒有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論體系,技術經濟學界對它的理論構架、學科體系、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存在較多爭論。目前技術經濟學已經開創了許多新的研究領域,例如,技術創新、生產率分析、資源經濟、環境經濟、知識經濟、迴圈經濟等,但理論較零散,缺乏技術經濟學學科理論上的系統歸納。原有的學科體系和理論架構需要完善和再創新。

  2、需要進一步處理好學科的中國特色與國際相關學科的融合。由於國際上沒有與技術經濟學完全對應的學科,影響了在這個領域與國外學術界的溝通、交流與合作,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技術經濟學科的發展。國外技術經濟學研究值得關註,但是因為多為學者的興趣小組,也沒有建立起正式的學科,至今尚未能進行必要的溝通和建立起正常的聯繫。國外研究技術發展,技術轉移,技術擴散,以及技術創新的理論,方法,有待交流和借鑒。

  3、學科在巨集觀經濟領域的應用需要加強。技術經濟學科的理論與方法在微觀經濟領域應用較為普遍和普及,今後應加強學科在國家巨集觀經濟與重大決策中的應用,特別是在經濟增長的技術要素和技術發展的經濟規律領域,為科技興國戰略起到“思想庫”和“智囊團”的作用。當前,技術的發展與自主創新已經成為我國調整產業結構,剋服資源緊缺,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關鍵。國家科學技術發展戰略規劃,如果僅僅依靠科技的自然科學規律,缺少科技發展的經濟學規律的指導,兩條腿不一樣長,將不可能發揮應有的效用,甚至冒巨大的經濟風險。當前我國正處於國際技術擴散與轉移的接受地,但是,研究技術轉移與擴散的專著極少,這折射出此類研究的明顯不足。不研究透徹這些規律,可能造成國家技術創新戰略取捨的偏差和執行的走樣。如何利用當前國際技術向中國擴散的歷史機遇期,實施技術追趕和技術跨越戰略,將技術引進與消化吸收、自主創新有機結合起來,走出一條低成本高效益的技術創新之路,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是技術經濟急待加強的研究領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技術經濟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