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控制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經濟控制論(Economic Cybernetics)
目錄 |
經濟控制論是應用現代控制理論和方法來研究經濟系統的演變規律和最優控制的學科,是控制論的一個重要分支。經濟控制論的內容包括經濟系統的建模、模擬、辨識、估計以至最優控制或次優控制。
“經濟控制論“一詞是在1952年巴黎召開的世界控制論大會上首先提出的。1954年美國數學家R.S.菲利普斯開始用二階常微分方程描述巨集觀經濟系統,並討論了系統的開環控制和閉環控制問題,採用PID(比例-積分-微分)控制原理來改善經濟政策的穩定性。50年代中期,美國 H.A.西蒙等人研究了巨集觀經濟的最優控制問題。50年代末,波蘭科學院應用控制理論的方法建立中央國民經濟計劃系統模型。幾十年來,在許多控制理論家、經濟學家、數學家等的共同合作和努力探索下已取得顯著成果,並於1975年在布加勒斯特召開的第三屆國際控制論與系統大會上正式確認經濟控制論這一新興學科。
經濟控制論強調用整體的、動態的、相互聯繫和協調發展的觀點來研究經濟系統。它不僅適用於巨集觀經濟系統,用以加強國民經濟的巨集觀控制和調節,而且也適用於微觀經濟系統,可以用來加強企業的科學管理。經濟控制論無論是對於計劃經濟體系,還是對於市場經濟體系都已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經濟控制論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4個方面
1、經濟控制系統的結構理論。主要研究經濟系統的穩定性、可控性和可預測性等問題。
2、巨集觀經濟系統的控制和調節。目的是保證整個國民經濟保持持續穩定增長和協調發展。
3、微觀經濟系統的控制和協調。用經濟控制論的方法來研究微觀經濟的控制和協調,對於組織微觀經濟、促進企業發展 、加速現代化管理等,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4、經濟大系統的遞階控制和分散控制。把國民經濟分解成若幹子系統,用遞階控制與分散控制相結合的方式協調處理各子系統之間的動態關聯,用直接控制與間接控制相結合的方式,使國民經濟大系統的前饋控制、反饋控制和自適應控制能夠有機配合,充分發揮經濟規律的潛在控製作用,保證國民經濟的巨集觀控制和調節達到最優控制和次優控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