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經濟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氣象經濟學(Meteorological Economics)
目錄 |
研究氣象經濟,首先要考察什麼是氣象經濟,但是搜索近十幾年來中國關於氣象經濟的研究文獻,並不能找到一個明確的定義。氣象經濟主要被解釋為氣象服務所帶來的效益,包括減少災害損失和增加經濟效益。中國氣象局許小峰認為,需要從兩個角度理解氣象經濟:“一是指氣象條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比如利用氣象信息減少災害損失;二是以氣象信息為手段,通過市場需求獲利。” 華東師範大學計國忠把氣象經濟歸納為兩種形式:“一是利用氣象預報進行防災抗災所取得的效益,如防禦熱帶氣旋、暴雨、乾旱和人工影響天氣等;二是充分利用有利的氣象條件進行經濟活動所取得的效益,如進行農業綜合開發、商業部門利用氣象預報進行有益的經營活動等。” 可以看出,氣象經濟主要被理解為氣象服務效益。
氣象經濟學的明確定義出現在1994年黃宗捷、蔡久忠的著作《氣象經濟學》中,這也是中國第一本氣象經濟學專著。作者認為,“氣象經濟學是研究氣象服務的經濟關係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研究對象是氣象服務產品的生產全過程中所發生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經濟活動及其內在聯繫,氣象服務產品生產在社會生產和再生產中的地位、作用,氣象服務部門和其他經濟部門的依存關係以及氣象服務部門的巨集觀管理等等” 。作者以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觀分析了氣象產品的運動過程,為中國氣象經濟學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中國迫切需要能適應市場經濟需要、服務社會經濟發展、指導中國氣象事業發展的新的氣象經濟學。2000年,馬鶴年主編的《氣象服務學基礎》出版發行。該書對氣象服務的一些經濟學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作者引入公益指數來劃分公益氣象和商業氣象,分析了氣象服務的投入收益反饋機制,認為基本公益氣象應由國家投入向社會無償提供,附加公益氣象服務應實行補償性的收費制度,而商業性氣象服務可完全按市場機制收費。但該書在論述不同收費模式時,沒能說明不同收費模式的經濟學基礎。
時至今日,基於市場經濟原理,從氣象服務的經濟學特性來研究氣象經濟的系統論述仍然非常缺乏,氣象經濟學的理論框架和學科體系仍有待創立。儘管氣象經濟的內涵仍不明晰,但這並不影響“氣象經濟”這個術語在新聞媒體網路上的“濫用”。縱覽媒體上氣象經濟的內容,幾乎千篇一律都是說明氣象信息如何給企業帶來的商機,如“德國人發現夏季氣溫上升1攝氏度,就會增加230萬瓶的啤酒銷量,日本發現夏季30攝氏度以上的氣溫多一天,空調銷售即增加4萬台”。在媒體人的眼裡,氣象經濟似乎成為“有經濟效益的氣象信息”同義詞。儘管媒體的片面宣傳會造成公眾對氣象經濟的誤解,但對公眾或企業瞭解氣象信息、使用氣象信息以及促進氣象服務商業化不無裨益。
氣象經濟學是指依靠氣象科學技術發展的那部分經濟成分,是研究氣象服務的經濟關係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其研究對象是氣象服務產品的生產全過程中所發生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經濟活動及其內在聯繫,氣象服務產品生產在社會生產和再生產中的地位、作用,氣象服務部門和其他經濟部門的依存關係以及氣象服務部門的巨集觀管理等等。
各類氣象信息產生的效益是一種綜合性的效益,具體可分為: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
有關氣象經濟效益評估如下:
“德爾菲氣象定律”:氣象投入與產出比為1:98,在氣象事業上投資1元,便可以得到98元的經濟回報。
在我國政府部門的公共財政對氣象事業投入與產出比,據測算:上世紀80年代為1:15至1:20到90年代中期為1:38至1:40,這表明各地存在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而導致的氣象經濟效益的不同。
- 在效益分析過程中,如何確定氣象因素的作用;
- 如何處理由於預報預測的不確定性帶來的後果;
- 在氣象業務服務中,如何區分公益性和特殊性,
世界氣象組織(WMO)十分重視氣象經濟學的問題,對氣象服務的經濟學框架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國外“氣象經濟”表現在開展氣象商業化活動方面,其表現形式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1.完全由國家氣象部門從事商業化服務;
2.國家氣象部門只搞公益無償服務,由私人公司開展商業化服務;
3.國家氣象部門既搞公益服務又搞商業化服務,同時也允許私人公司從事商業化服務。
第一種氣象商業化形式的代表是紐西蘭。紐西蘭是完全由國家氣象部門從事商業化服務。1992年7月起開始實行氣象商業化,成立了國家氣象服務公司(MetService),下設三個服務實體開展:航空服務、信息服務和氣象業務服務
第二種氣象商業化形式的代表是美國和日本。國家氣象部門只從事無償公益服務,不搞商業化活動,鼓勵私人機構開展商業化氣象服務,由國家氣象部門無償給社會和私人公司提供資料和產品,但私人氣象公司必須經過審查登記才能開展業務。
第三種氣象商業化形式的代表是英國、法國和澳大利亞。
- 英國氣象局既開展公益服務也搞商業化服務,同時也鼓勵私人公司從事商業性氣象服務。據統計,英國氣象局經費來源中,商業性服務占13.2%;民航為22.1%;防務為38.3%;各類基金和研究經費占26.4%。
- 法國氣象局情況與英國類似,氣象局下設商業化服務中心。其經費來源,14%來自商業化服務;25%來自民航服務;61%來自政府撥款。
- 澳大利亞氣象局除擔負管理職能外還開展多種氣象服務。一種是免費的;一種是只收成本的補償性收費;第三種按商業利率標準收費。前兩種服務通過國家氣象部門提供,而第三種服務是由澳大利亞特殊服務體( Special Services Unit)承擔。
氣象對國民經濟有巨大影響。據統計,全球每年因氣象因素而導致的自然災害損失達上千億美元,我國每年因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占GDP的3% ~5% 。因此,深入研究氣象與國民經濟的關係,也是氣象經濟學的重要內容。隨著生產能力的提高、生產範圍的擴大和生產方法的複雜化,氣象條件與農業、能源、建築、漁業、交通、商業等國民經濟部門的關係將更加密切。這裡簡單介紹了氣象與國民經濟關聯分析的一般方法,提出了氣象消耗繫數、氣象感應度、氣象感應度繫數和帶動繫數的概念及其計算方法。氣象感應度及氣象感應度繫數是反映氣象行業與其他產業的前向關聯程度的兩個參數。所謂前向關聯是指其他產業部門對氣象信息服務產品需求的程度,如果這種需求越大,那麼氣象行業的發展就越能推動該產業發展。帶動繫數是一種後向關聯分析方法,是指每增加單位的氣象產出量,所能引起的國民經濟收入的增加量。提出的這4個概念僅僅是概念意義上的,並不能在實踐中運用。
國際上,氣象條件與能源的關係研究比較成熟,我國學者也進行了類似的研究。袁順全等系統梳理了氣候對能源消費影響的測度指標及計算方法 ,張立祥等用非線性曲線擬合法提取氣象電量,探討了城市供電量與氣象條件的關係,並建立了短期預測模型 。黃朝迎以北京地區為例,用3種方法分離出居民夏季生活用能量的氣候耗能量,研究了溫度與居民生活能源消費的關係,發現居民夏季生活用電量主要取決於溫度的變化,還建立了模型進行短期預測 。劉健等進一步考察了夏季高溫波動對居民和城市系統用電量的影響,分析指出夏季高溫異常是居民和城市系統用電量增加的重要氣候因數,未來氣候變暖可能導致電力需求更加嚴峻的形勢 。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行業,也是對氣象最敏感的行業。除了要從發展農業技術方面降低農業氣象風險外,發展農業保險也是降低農業氣象風險的方法之一。但是傳統的農業保險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氣象災害頻發地區,保險公司要麼不開展保險業務,要麼提高保費,農民無力投保,因此需要發展新的農業氣象風險管理方法。近年來,美國借鑒金融衍生品規避金融風險的經驗,推出了一種新的農業氣象風險管理工具—— 天氣衍生產品,餘滬榮、姚從容 對此進行了介紹。他們介紹了美國的氣溫指數期貨、降水量指數期貨、降雪量指數期貨、風速指數期貨、天氣期權合約、天氣互換合約和天氣頸項合約等天氣衍生品的概念、基本原理、應用方法,並指出在中國開發天氣衍生品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氣象經濟學在中國仍然是一門年輕的學科,近10多年來,中國的氣象工作者和研究人員與經濟學領域的學者一起為中國的氣象經濟學付出了很多努力,結出了豐碩的成果,促進了中國氣象事業、防災減災、農業交通等眾多行業的發展。但是,作為一門邊緣交叉學科,中國的氣象經濟學仍然很不完善,研究深度仍然不夠,學科體系尚未建立,需要氣象界與經濟界的專家學者繼續共同努力,建設中國的氣象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