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服務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氣象服務是指運用科技手段、儀器等將天氣、氣候、氣候變化、農業生產與氣候的關係等等現象進行深加工,形成直觀、鮮明、形象的信息,以指導人們的生產生活活動。
氣象服務的定位[1]
1.氣象行業屬於服務行業。該行業不生產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在市場體系中是以與各行各業相關的氣象信息產品來服務於生產部門和消費部門的,所以也叫氣象服務業,或稱氣象服務。
2.氣象服務四大功能。即保障功能、防災減災功能、指導生產消費功能與趨利避害功能。保障功能就是保障工農業生產、政府決策順利進行有序開展的作用,防災減災就是抵抗自然災害防災減災的作用;指導生產消費功能就是作為生產消費指導意見的作用I趨利避害就是利用氣象服務創造財富避免損失的作用。由於氣象服務涉及各行各業各個層面,因此氣象服務的種類繁多,並且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豐富,不斷產生新的服務內容。
我國氣象服務需求的特點[1]
1.需求多樣化。指社會各行各業對氣象服務的需求種類繁多,有氣象服務發展工農業生產的需要,有氣象服務保障社會活動順利進行的需要,有氣象防災減災的需要,有氣象服務節能減排的需要,有氣象服務健康生活的需要,還有對基本氣象信息資料的需求,對專業化氣象資料的需求,對氣象控制信息的需求,更有對氣象服務工程的需求等等。
2.需求精細化。隨著社會的發展,對氣象服務的需求越來越精、越來越細,精是指精確,細是指細化,是對氣象服務質量的要求。反映在氣象服務上,是對氣象服務時間、空間的要求,是對產品針對性的要求,是對可控性的要求,這是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對氣象服務的必然要求。
3.需求不均衡。主要表現在氣象服務需求地區的不均衡和種類上的不均衡,但總體上講,大部分地區需求不足,也就是低迷,量上的增加比較緩慢。
氣象服務的供給分析[1]
1.氣象服務的主體結構。氣象服務的主體包括氣象服務的供給方、氣象服務的需求方、氣象服務中介、氣象服務的管理者。在我國,氣象服務的供給方是國家氣象局及其領導下的各級氣象部門和相關實體,需求方是國家、企業、以及社會中的每一個人;中介方僅有氣象經紀人,管理者是行業管理者,即國務院下屬的國家氣象局及省、市、區、縣氣象局。
2.氣象服務的客體結構。氣象服務的客體結構包括氣象信息服務產品、氣象服務工程技術產品和氣象科技綜合咨詢服務產品。在我國,氣象信息服務產品包括基本氣象信息產品、專業化氣象信息產品、專業化氣象服務產品;氣象服務工程技術產品包括人工影響天氣、防雷施工檢測,農業氣象實用性技術、城市環境氣象技術服務;氣象服務工程技術產品包括大型活動保障等。
3.氣象服務市場的供給特征。在我國,氣象服務是公益性的基礎性的服務行業。目前,從氣象服務市場需要對氣象服務供給的角度來看,氣象服務市場的供給具有三個方面的特征:供給主體單一,即國家氣象局及其領導下的氣象部門,壟斷了全部的市場供給;供給產品簡單,初級產品較多,精心加工的較少,高科技含量的寥寥無幾;市場中介稚嫩,僅有剛剛出現的氣象經紀人,中介作用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