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部門結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工業部門結構是指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工業內部各部門之間以及部門內部各生產環節之間的技術經濟聯繫與數量比例。工業部門結構是產業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狀況反映一個國家工業發展的水平和方向。
工業部門結構的形成,是有客觀規律性的,工業部門之間的聯繫和比例關係也是具有客觀性的。馬克思在分析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時,將社會總生產分成生產資料生產和消費資料生產兩大部類,科學地揭示出兩大部類在再生產過程中保持著一定的數量比例,社會生產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是符合這一比例要求。這一規律在社會主義再生產中仍然發生作用。影響工業部門結構變動的主要因素有,生產力的發展水平,自然資源的狀況,生產性和非生產性社會需求結構的變化及對外貿易狀況等。
研究工業部門結構,對於完整的工業體系的建立,對於工業現代化的建設都有重要意義。國民經濟投入產出平衡模型等數學方法以及電子電腦的應用,為計劃和分析部門結構以及建立最優化部門結構模型提供了條件。
工業部門結構的主要指標是:重工業和輕工業間的比例關係,各主導工業部門(如鋼鐵、機械等)的產值在工業總產值中所占的比重,獨立工業部門的數目及新工業部門的增加,工業務部門在發展中的相互聯繫和數量比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