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6个条目

連鎖酒店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連鎖酒店(Chain Hotel)

目錄

什麼是連鎖酒店[1]

  連鎖酒店可以說是經濟型酒店的精品,以同樣的品牌、同樣的設施、同樣的服務標準在多個地區設立,進行集團式管理。

國外連鎖酒店的發展[2]

  國外酒店業的發展始於古文明時代,古羅馬帝國是早期酒店業發展的繁榮時期,每一座城市都有由市政府擁有並管理酒店。19世紀後半葉,法國大革命後,大型交通運輸工具的出現促成了酒店業的發展,如1850年巴黎著名的Grand Hotel建成,以後的從業者沿用Hotel這一名詞。最早的酒店集團是建立於19世紀末的里茲(Ritz)集團,其發源於歐洲各大城市,隨後發展到非洲的開羅以及美國的紐約。

  現代意義的連鎖酒店集團由斯塔特勒創立,他從1901年建立第一座酒店起,隨後發展成擁有10家酒店的連鎖集團,旗下酒店統一名牌與風格,並實行集中採購控製成本市場推廣。康拉德·希爾頓最早使用酒店管理合同的方式,促進了酒店管理業務的發展。而凱蒙斯.威爾遜最早使用酒店特許經營,並建立全國性的預訂網路。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中,歐美國家的酒店集團在市場需求經濟利益的驅動下,逐步完成了從獨立經營到規模擴張、從單一經營到多元經營、從國內競爭到國外競爭的成長過程,並先後經歷了以下三個發展階段:

  1、連鎖模式建立與區域發展階段(20世紀初—50年代)

  在20世紀初建立的現代連鎖酒店模式,由於兩次世界大戰減緩了發展的速度。二次大戰後,伴隨著全球經濟的複蘇與發展,歐美等國居民生活水平消費能力得以迅速提高,使得遠距離旅游的人員增加,加強了對制度化規範化標準化管理的連鎖酒店的市場需求。特別是民用航空業和汽車業的發展,緊密了與酒店業的結合,出現了很多航空公司的酒店與汽車旅館。行業競爭的加劇又促進了酒店管理公司加快樹立自己的管理模式,例如1946年泛美航空成立了洲際酒店集團(Inter-Continental,1946),而希爾頓國際集團(Hilton International,1949)、地中海俱樂部集團(Club Med,1950)和假日酒店集團(Holiday Inn,1952)等現代連鎖酒店集團也都是這一時代的產物。該階段酒店集團的擴張方向主要以本國或本區域為主。

  2、連鎖模式成熟與跨國發展階段(20世紀60—70年代)

  伴隨委托合同特許經營等模式的推行,連鎖酒店模式得到迅速拓展,同時連鎖酒店集團的產品發展由同質轉變向多元化,通過品牌和業務鏈延伸擴大了連鎖規模。世界各國的民航業在20世紀60—70年代迅速發展,又進一步催生了跨國旅游和跨洋度假的大眾旅游消費市場。巨大的國際旅游市場需求吸引了很多非酒店業的資本投入,眾多的航空公司與酒店集團形成多方聯盟,到本國出境游客流量較大的外國旅游目的地管理或投資酒店,例如1967年環球航空公司收購美國的希爾頓國際,併在其影響下,1970年美國的西方國際(WI)又與聯合航空公司(UA)聯姻,幾乎每一家航空公司都正在或打算經營酒店,此時希爾頓和洲際等在國外的經營成功,又帶動了喜來登、威斯汀、凱悅等一批酒店公司紛紛跨國發展。

  3、連鎖模式創新與資源整合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今)

  20世紀後期,伴隨著信息技術和網路平臺在各國酒店經營管理業務中的日益普及,酒店的客房預訂系統、採購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都形成了網路化管理,特別是全球預訂系統實現了橫向與航空公司的合作,縱向與酒店、銀行旅行社等行業的合作,廣泛的聯合使酒店連鎖在運營模式上產生了質的飛躍。同時,國際連鎖酒店出現資源整合的發展趨勢,即酒店集團的擴張模式逐漸從單一酒店接管向管理公司或酒店集團之問的併購與聯盟的轉型,通過兼併與收購迅速形成完整的品牌系列,併在區域擴張上從歐洲轉向亞洲、拉美、東歐等新興市場。以萬豪集團為例,1987年收購了旅居連鎖酒店(Residence Inn),1995年收購了麗思卡爾頓(Ritz—Carlton),1997年又相繼完成了對萬麗連鎖酒店公司(Renaissance)及其下屬的新世界連鎖(New world),以及華美達集團(Ramadaj的收購,一系列舉措使萬豪酒店集團在全球酒店數量上大幅度增長,並大舉進入除美國以外的國際市場,特別成為在亞太地區數量領先的酒店連鎖集團。而1991年成立的喜達屋資本(starwrood Capital)更是通過一系列的併購完成了酒店帝國的締造,1998年1月完成了對威斯汀酒店(westin)的收購,2月完成了對ITT喜來登的收購,變身為喜達屋酒店集團(Starwood Hotels&Resorts)。通過重新整合資源,在世界範圍內出現了一大批跨國界、跨行業、多品牌、管理統一的跨國酒店集團

國內連鎖酒店的發展[2]

  國內酒店業的發展始於商代中期的驛站,專門用來接待信使和公差,提供車馬交通工具及食宿設施。漢代以後商業活動發達,客棧開始出現在城內繁華街道中。鴉片戰爭後,英、法、德等國開始在租界地興建西式酒店,20世紀初我國資本家投資建立半中半西風格的新式酒店如長安春飯店、東方飯店,其建築外觀與經營項目受到西式酒店影響,30年代到達鼎盛時期。

  我國酒店業的集團化發展進程起步較晚,直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通過“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的戰略方針之後,集團化發展之路才剛剛開始。在過去的20多年中,我國酒店業的集團化發展進程在政府巨集觀政策的扶持、引導下成功地跨越了以下三大階段:

  1、開放引進階段(20世紀80年代)

  我國酒店業從20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全面對外開放,並通過合資、合作、獨資等方式引進了一大批國際知名的酒店管理集團。自1982年北京建國飯店引進第一家國外酒店集團(香港半島集團)至1989年為止,共有30餘家國外酒店集團落戶我國,如假日、喜來登、希爾頓、香格裡拉等。這些國外酒店集團為我國酒店業帶來了現代的管理體制市場經營模式、科學的操作方法和規範的標準程式,也引進培養了優秀的管理人才,開啟了我國酒店業集團化發展的進程。在各項優惠政策的吸引下,全國範圍內的高檔次酒店紛紛通過加盟國外酒店集團的方式邁出了向集團化發展的第一步,也促使中國酒店業產生了質的改變。

  2、學習模仿階段(20世紀如年代)

  為了支持我國酒店業連鎖的發展,創建一批擁有民族品牌的管理公司或酒店集團,國務院辦公廳於1988年4月發佈了《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旅游局關於建立酒店管理公司及有關政策問題請示的通知》,該文件使我國的酒店管理公司在原則上享受外國酒店集團在我國享受的同等待遇(如:稅收減免政策,進口指標優惠,經營自主權,信貸資金支持等)。在各級政府行政命令的驅動下和諸多優惠政策的扶持下,中國出現了一批以模仿外國酒店集團經營管理模式的我國國內的管理公司或酒店集團,如1991年成立的中旅飯店管理公司和錦江國際、1994年成立的東方喜來登管理公司、1996年成立的天津泰達國際酒店集團和山東魯能信誼有限公司、1993年成立的金陵(國際)飯店管理公司和北京東方酒店管理有限公司、1998年成立的北京建國國際酒店管理有限公司、1999年成立的北京首都旅游國際酒店集團有限公司等。

  3、自主創新階段(進入2l世紀以來)

  進人21世紀,國內酒店集團在規模上產生了飛躍,2008年美國HOTELS雜誌對世界酒店集團進行了排名,國內的錦江酒店集團名列17位,金陵連鎖酒店名列48位,粵海酒店名列50位,維景酒店名列51位,他們在品牌建設、網路系統、人才戰略等方面都與國外酒店集團努力拉近了距離,打造了我國酒店業自己的航空母艦。但另一方面,在品牌建設和經營業績上國內酒店集團與國際酒店集團的差距仍然很大,國內集團規模有大而虛、難以可持續發展的感覺。在集團化的進程中有以下行業特點:

  (1)國內酒店集團的各種重組仍在進行

  由於國內酒店的國有屬性比重很高,由政府主導的國內酒店集團化進程仍然引人註目。在上海,錦江集團實現了與華亭集團、新亞集團的合併,在北京,首旅集團實現了與全聚德、燕莎的重組,一些地方和行業的酒店重組也值得關註,廣東地區以嶺南集團、東方賓館等幾家五星級酒店為龍頭組建酒店集團,而金陵飯店實現在中國A股主板上市,正在探索資本擴張之路。但由於很多國有酒店和各級政府、部門有直接的隸屬關係,行業和地區行政性的條塊分割阻礙了酒店集團跨地區、跨體制發展。另外,受經濟實力和現行體制的限制,現有的酒店集團除少數幾家外,基本上都沒有經濟實力通過直接投資、併購實現控股的方式來取得對成員酒店的直接管理權。

  (2)國內酒店集團在成長過程中的管理體系建設明顯滯後

  儘管國內酒店集團化的進程在不斷前進,但從總體上看,國內酒店集團的經營管理業績卻不盡理想。在國際品牌國內品牌和業主自行管理的三類酒店中.國內酒店集團所管理的酒店的業績與業主自行管理相比沒有明顯優勢,品牌的市場影響力較小。雖然採取了管理合同與特許經營的連鎖方式,但缺乏支持品牌連鎖所必需的一整套科學、系統化的管理模式和職業化的管理團隊,因此造成成員酒店之間的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旗艦店和成員酒店之間的差距更大,甚至影響了酒店品牌美譽度

  (3)各方面專業人才培養不足

  現代酒店呈現資本與技術的密集,為推進酒店集團化發展,需要一批精通資本運營的酒店企業家。我國酒店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吸取了國外酒店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培養了一些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人才,但這些人才基本仍停留在酒店操作層面,缺少對技術、資本等新知識的學習能力,因此為了縮短同國外酒店集團在經營管理上的差距,必須吸引一批IT、金融投資等跨專業的職業經理人到酒店企業家之中,用來支撐酒店集團的成長與創新

國外連鎖酒店在我國的發展[2]

  酒店業是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行業之一,基本上和改革開放同步進行。國外連鎖酒店集團在國內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探索進入階段(1979—1989年)

  早在1979年5月,國務院就決定在北京、上海、廣州和南京等城市利用外資興建6座旅游酒店,並簽訂一系列酒店建造合同,這標誌著國外連鎖酒店集團開始了在我國的發展。1982年香港半島集團管理開業的北京建國飯店,1984年假日集團管理北京麗都假日飯店,1984年6月喜來登集團管理開業的北京長城飯店。在1979—1989年的十年間,喜來登、希爾頓、雅高、香格裡拉等國際品牌都相繼進入了我國市場,但只有假日集團連鎖規模超過10家,進入的城市以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杭州等直轄市和沿海中心城市為主,主要採取管理合同的模式進行高中檔酒店的經營

  2、加速擴張階段(1990—2000年)

  20世紀90年代以來,特別是1992年鄧小平南巡以後,我國對外開放的範圍也進一步擴大,形成了以沿海、沿江、沿邊、內陸地區相結合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格局,這一時期也形成中國旅游業蓬勃發展的階段。隨著我國開放程度的擴大進入從點到線、從線到面的高速發展階段,國外連鎖酒店集團在我國的發展速度超過了任何一個國家。2000年,世界排名前10位的聖達特、六洲、萬豪、雅高、選擇國際、希爾頓、最佳西方、喜達屋、卡爾遜、凱悅中除聖達特以外都在中國建設或管理酒店,品牌覆蓋高中低檔,同時凱賓斯基、香格裡拉等紛紛擴大在大陸的市場。外資酒店的出租率、營業收入經營利潤等各項指標都已經超過了全國旅游酒店和國有酒店企業的平均水平,開始在全國酒店業中發揮起主導性作用。

  3、深入發展階段(2001年至今)

  我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外國酒店集團在我國的發展進入了向縱深擴張階段,伴隨著品牌的多樣化,在布點上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滲透。2007年底,已有41家國外酒店管理集團、67個酒店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管理了516家酒店,目前世界排名前10位的國際酒店管理集團均已進人中國市場。一些在20世紀90年代還沒有進入我國的酒店集團也開始登陸國內酒店市場。2008年北京奧運會對國外酒店集團產生了持久的吸引力,並推動了酒店業新一輪擴張發展,雖然事實證明奧運會後酒店行業很快跌入低谷。

  可以預見,今後跨國酒店集團在我國的發展將由加速擴張過渡到深入擴張階段,其發展重點、進入範圍以及發展方式等都將發生變化,具體表現為:

  1.品牌戰略由高端品牌轉向中高端多品牌;

  2.市場佈局由一線城市轉向二、三線城市,並向中西部滲透;

  3.競爭對手由國際間轉向國際、國內間全面展開;

  4.經濟型酒店成為國外酒店集團的另一擴張重點。

參考文獻

  1. 唐立華,朱廣才編著.中國現代酒店傢具設計與鑒賞.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03.
  2. 2.0 2.1 2.2 胡明著.第三章 連鎖酒店的發展及其經營模式分析 酒店連鎖企業知識轉移研究.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09.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方小莉,Mis铭,Tracy,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連鎖酒店"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