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后效应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滞后效应(Lagged effect)
目录 |
在管理心理学中,由于决策、管理诸因素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重要而产生不良后果的现象,被人们称之为滞后效应。
在生活中表现在,一个动作做出之后,需要等到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有效果,这就是滞后效应。
滞后效应这个话题得从美国政治学家——伊恩·布雷默的《J曲线:懂得为什么国家会兴亡》一书说起。布雷默是研究政治学的,他在研究了很多国家从落后走向繁荣、稳定的道路之后,发现这样一个规律:
一个落后的国家如果按照现在最舒服的状况发展是没有希望的,如果有幸找到了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可能国家的发展和你想要的方向是相反的,但是如果你坚持正确的方向,过了一个坎,以后的发展就和你想的方向一致了,而且只要方向对,你走得越远,结果越好。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显明的效应差异呢?主要原因是:
一是与忧患意识相关。有忧患意识的,就会深谋远虑,就会超前作出谋划,就不会作出马后炮的现象。如果没有忧患意识,就不可能着早作好准备,就会作出滞后反应。
二是与人的敏锐洞察力有关。如果一个人的洞察力是敏锐的,具有前瞻性,就能作出预期决策。
- 商业中的滞后效应
比如你是一个生产商,生产了一个新产品。货物到渠道后有些反馈还不错,于是有大量生产,过了几个月发现产生了货物积压。这就是渠道的滞后效应,因为全部反馈不会马上就来,有的可能好几个月甚至半年。做新产品推广,会发现有些产品,顾客不会马上购买,有的过了一星期,有的过了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这就是产品反馈的滞后。
- 非典对中国经济的滞后效应[1]
2003年,为了抗击非典,政府财政已经大幅增加了公共卫生方面的开支,这样也会带动相关行业和领域的短期超常增长。但在抗非典结束后.这些短期内激发起来的强势需求很难发育成为具有持续性的新经济增长点,一旦这种强势需求明显回落,经济增长会随即下降。因此即使保持今年正常规划的政府投资规模不变和大幅增加公共卫生方面的开支,也仍不足以应付非典滞后影响可能造成的增长缺口。因此为了保证非典期间特别是非典
“非典”对中国经济发生滞后效应这是许多能人智士所洞察到的,为了减轻这种效应的危害性,使中国经济能继续保持稳定较快增长,他们提出了许多对策,诸如适时改进税费改革,有选择性地减少税种、科目;增加政府预算支出,或增加政府国际采购规模,把明后年的一些采购项目适当提前;增发短期项目公债或考虑增加财政担保贷款或财政贴息贷款的规模以及政府下决心至少拿出一部分钱来增补出口退税已经积累的巨大缺口;降低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消费信贷规模以及实行稳中微降的汇率政策等。事实证明,这些措施大大降低了滞后效应对我国经济的严重影响。
学校中这种滞后效应有没有?譬如青少年性教育问题。滞后效应就十分大,许多学生现在都早熟,女生11岁就来月经了,男生13岁就遗精了,但据调查有84%的学生对应有的性知识基本一无所知。 学校生理卫生课虽有生殖系统这一节,但很少有学校认真地教过,许多都是让学生自学或看点科教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这种性教育相对于发育早熟的学生而言是严重滞后的,产生滞后效应是不言而喻的。可见,重视滞后效应对教育的影响只能超前防范,不能“事后诸葛亮”,否则,已产生的危害就很难换回。因此,学校教师要重视如下几方面的对策:
首先,学校教师要对易产生滞后效应的方面作好及早防范。我们认为,现在基础教育极易产生滞后效应的方面主要有如下方面:新课程标准实施中师资问题可能带来的滞后效应、综合课缺乏师资产生的滞后效应、班主任的“官”、“管”、“灌”引发学生人格滞后发展的效应、网络快速发展而引起的德育滞后效应、学业负担过重而引起的学生主动性学习滞后效应,等等。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都必须超前谋划,不能临时抱佛脚,更不能“马后炮”,否则滞后效应只会越来越严重,不可能自然消失。比如新课程标准实施就应该着早对教师进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对新课程进行深入钻研,对新课程教法进行相互研讨,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没有这方面的准备,必然是“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老方一贴,改革课程很有可能失败。
其次,学校教师决策时一定要有前瞻性。许多滞后效应可以说是我们学校教师决策没有前瞻性引起的。只要决策具有前瞻性,许多滞后效应都是可以避免的,起码可以减轻一些。比如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性教育问题、健康教育问题、情感教育问题、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等等,我们教师的教育理念问题、师德问题、有偿家教问题、现代教育技术问题、终身学习能力问题,等等。如果这些问题都能超前解决,那么滞后效应就会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样的教师就是一位深谋远虑的教师,学生持续发展就有一定的保障。
第三,学校教师要有及时扼制滞后效应的能力。许多滞后效应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偶发性、突发性。但能不能及时扼制由此所带来的滞后效应是极为关注的。但这类突发性的偶然性的滞后效应也会发生,比如同学间打群架,处理不好后遗症就很大,又如外出郊游发生安全问题也可能产生严重的滞后效应,等等。总之,学校教师一定要作好预防工作,防止各类滞后效应的发生。
- ↑ 韩康, 王建. 如何应对"非典滞后效应"[J]. 陕西审计, 2003, 000(0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