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信貸風險管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信貸風險管理(credit risk management)

目錄

什麼是信貸風險管理[1]

  信貸風險管理是指通過風險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等程式,對風險進行評級、分類、報告管理,保持風險效益的平衡發展,提高貸款的經濟效益。信貸風險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系列化工作,貫穿於整個信貸業務流程,自信用分析貸時審查控制、貸後監控管理直至貸款安全收回。

信貸風險管理的目標[1]

  信貸風險管理的目標是促進信貸業務管理模式的轉變,從片面追求利潤管理模式,向實現“風險調整後收益”最大化的管理模式轉變;從以定性分析為主的風險管理方式,向以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管理方式轉變;在註重單筆信貸業務風險、分散管理的模式的基礎上,加強信貸業務組合管理。通過信貸風險管理,商業銀行可以準確識別和計量信貸業務的風險成本和風險水平,從而實現風險與收益的匹配,提高銀行競爭能力盈利能力

信貸風險管理的實施進程[2]

  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工程,一方面需要能夠及時採集、監測、度量和調製各種風險;另一方面這個系統要能夠對銀行的各種行為提供完善和全面的決策依據,為未來的風險控制和失誤改正提供準則,也為各種監控提供手段和工具。

  (1)風險管理的實施程式

  構建風險管理體系,首先要保證這個機制的適用和實用,同時還要保證這個機制的有效和及時,因此,這個系統應該遵從風險的本質規律來制定程式。

  1.對風險體系進行系統研究和分析,保證銀行確立風險管理目標,併為如何選定管理模式打下適用的基礎。

  2.確定銀行所應對的風險分類和結構,以便所建立的風險管理機制有明確的控制管理對象

  3.選擇準確的風險信號,確定對風險信號的採集標準和時間間隔,保證對風險狀態瞭解及時和準確

  4.根據銀行自身實際選擇適用的風險度量方法。

  5.根據以往風險失敗案例風險事件的分析,確定風險臨近或發生作用的銀行安全閾值,以便作為風險評估的基本標準。

  6.確立風險預警系統和中間控制過程,不僅通過人力和組織結構上予以保證,而且應儘可能通過電子信息系統技術手段實現上述目的。

  7.建立銀行風險管理組織架構,明確各個風險管理部門職責,併為銀行選定具備風險度量和控制能力的專業人員。

  8.建立風險控制指令和對風險處置行為標準,並與風險預警信號採集和度量建立對應體系,保證銀行風險管理的連續性。

  9.保證銀行風險預警調節傳導的有效運行,控制各個風險管理工具和手段的應用效果,同時確保銀行與外部管理部門風險協商機制通暢運行。

  10.確定當風險進入後期轉化階段時,銀行需擬定對風險處置、轉移和退出等一系列管理方案,提高風險抗禦能力。

  (2)風險管理的實施進程

  信貸風險結構決定著一筆貸款的各個風險基點的作用強度和方式有所不同,同時由於時變屬性的影響造成信貸風險的結構處於動態變化之中。因此,銀行的風險管理需要按照這種內在的本質和邏輯規律來實施,儘可能將風險的各種關聯和過程在一個完整預警體系中得到控制。這個風險管理進程或結構可用圖1來表示。
Image:风险管理的实施进程.jpg

信貸風險管理原則與內涵[3]

  (1)風險管理儘量前移,風險控制從選擇客戶開始。銀行要支持能夠盈利客戶,避免“風險投資式”的貸款,兩者的風險報酬模式完全不同。因為管理“問題客戶”的代價非常高昂,銀行應儘量避開,“防止被騙的最好方式是不與騙子打交道”。

  (2)重視第一還款(即借款人本身)來源,而不是將重點停留在關註抵押擔保(即西方商業銀行所謂的“磚頭”文化)上面。寧願給好的企業提供無擔保的貸款,也不給差的企業提供完全擔保的貸款。擔保僅僅是一種保證,但絕對不是主要的還款來源。現金流是判別能否貸款的主要依據。

  (3)從貸款獲得的息差不是簡單的存貸款利差利潤,它只不過是作為對銀行給相關借款人發放貸款所承受的相應風險的補償。基於這一認識,西方銀行在發放貸款時,就必須找到能直接衡量其因此所承受的風險量化數據模型:其中包括借款人違約概率(PD)、預期違約風險額(EAD)和違約損失額(LGD)等。自然而然,量化信貸風險管理便成為西方先進銀行在過去15年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以至於應運而生了以提供量化信貸風險管理模型和數據為其核心業務咨詢服務公司,比如到2003年底,穆迪公司信用矩陣度量模型(credit—metrics)的客戶已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數目達2000多家。全球銀行業對於量化信貸風險管理的需求強烈。

  (4)貸款收益有上限而本金損失無下限。從實際情況看,貸款的最大收益就是按與借款人所簽訂的貸款合同規定利率,按期收回本息。但倘若借款人一旦違約,其涉及的損失則不會僅限於貸款本金本身。基於上述認識,西方先進銀行在過去15年時間里逐步建立完善了一整套資本分配製度貸款定價模型,其核心要素包括:要確保可持續的長期發展、有能力承受所持有風險資產的風險,銀行必須從每年賺取的收益中提取足夠的壞賬準備以便沖減預期內損失;要在任何時間內均維持有足夠的普通股本資本以應付預期外損失;通過合理信貸定價,確保從客戶所賺取的收益,足以彌補呆壞賬準備的提取,並保證獲得相應的資本回報率

  (5)貸款集中不能像股票投資集中那樣會帶來額外收益,相反,它會造成額外損失。因為,預期外信貸損失或損失波動,不但取決於借款人的違約概率違約損失率的波動,也取決於銀行信貸資產組合的內在關係。為此,西方先進銀行通常會從以下四個層面監察和測量信貸組合損失的內在聯繫,包括風險評級、行業、地理和單個大借款人(集團)風險,並通過對信貸資產實施多元化管理來降低和減少信貸資產組合在同一時間出現損失的幾率,從而將預期外信貸損失的負面影響控制在一定限度內。基於上述認識,西方銀行在其內部會增設專門負責對貸款發放後的信貸資產組合管理工作的部門,通過不同的金融市場不斷優化其資產組合,以達到降低組合風險,提高組合回報。

信貸風險管理組織[3]

  (1)在推行審貸分離後,審人員(獨立審貸人)所掌握的信息要多於送審人員(如客戶經理或負責信貸調查人員)所提供的信息。現實生活中,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不但會出現在貸款人(銀行)和借款人之間,同時也會出現在銀行內部審貸人與送審人之間。為避免包括道德風險在內的相關風險,西方先進銀行通常會專門通過各種辦法為審貸人員尋找和提供由第三者長期固定提供的涉及借款人的信息。有關審貸人員則把這種第三者長期固定提供的信息用作貸前核實和印證送審人員所送審材料,貸後則用作對貸款人的不間斷跟蹤和監察或預警。比如,不少西方先進銀行就專門為其信貸審核人員訂閱穆迪公司的按月更新信貸監察系統(credit monitor)和按日更新信貸監察系統(credit edge),從而掌握全球幾萬家企業的信貸信息。

  (2)風險經理和業務經理平行作業信貸風險控制遵循“四隻眼”原則,必須是客戶經理和風險管理員兩人之行為,只有客戶經理或風險管理員任何一方的貸款發放決定信貸業務流程不能繼續。花旗銀行推行風險經理和業務經理平行作業,而且,每筆信貸的發放都必須得到至少兩個經授權的信貸審批官(其中一人應為獨立的風險管理人員)的批准。

信貸風險管理技術與方法[3]

  (1)銀行發放貸款並不一定要放在自身的資產負債表內。自1992年《巴塞爾協議》實施以來,西方銀行便十分重視對其資產負債表管理工作,嚴格控制信貸資產的規模與增長。不少銀行更專門設立“資產負債表委員會”負責協調該項工作。以摩根大通銀行為例,該行的政策其中一條就是由其組織發放的銀團貸款,最終保留在其資產負債表的比例必須控制在某一相當低的水平。正因如此,儘管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貸款有相當部分是由該行安排發放,但在這兩家公司倒閉時,該行所遭受到的損失卻沒有外界所想像的那麼大。

  (2)貸款是可以買賣的。基於上述幾個認識和理念,並出於優化資產組合和充分利用自身組織發放貸款能力來創造額外非利息收入需要,不少西方銀行均設立獨立功能部門專門從事貸款買賣交易工作,並因此引起銀行業務整體組織管理的變化。

  (3)通過內部評級和高效職能管理體系控制單筆資產風險,通過資產組合分散系統性風險。在單筆資產層面:應建立內部評級體系,對資產違約概率違約損失率行測量;應為每一個不同部門和細分市場建立定義清晰的操作標準,並確保客戶經理和審批人正確全面地瞭解和把握這些標準;要建立高效的信貸管理職能體系,發揮系統性的信貸審計職能,確保每一筆信貸敞口風險把握的精確性和所有的制度和條件均得以有效遵循。在資產組合層面:應明確組合管理和分散化管理目標,設立與銀行業務發展及財務管理目標相一致的風險容忍度標準,並根據這一標準對資產集中進行限額管理;建立和維護一個全面的集中化信貸數據庫,制定一套能有效支撐信用風險測量和管理的靈活的報告體系;要制定實施資產組合戰略,在既定限額內,優化全部資產組合的風險回報率指標;依據風險限額監控資產組合頭寸,建立頭寸矯正計劃,對超出限額的組合進行調整,並運用壓力測試技術評估資產組合在不同的經濟行業周期情景下的表現。

信貸風險管理的必要性[4]

  (一)信息不對稱

  信息經濟學認為,在經濟運行中的任何一項交易中,如果交易雙方所擁有的與該項交易有關的信息是不對稱的,就會引起“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從信息不對稱發生的時間來看,不對稱信息可能發生在當事人簽約之前,稱為事前不對稱,也可能發生在簽約之後,稱為事後不對稱。事前不對稱信息會引發“逆向選擇”;事後不對稱信息會導致“道德風險”。而授信活動中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是導致信貸風險形成的重要因素。

  信息經濟學把在交易中擁有信息優勢的一方(知情者)稱為代理人,將不具備信息優勢的一方(不知情者)稱為委托人。在商業銀行授信活動中,借款人對其自身的情況以及貸款項目風險擁有更多的信息,而商業銀行對借款人的情況以及信貸用途和風險可能缺乏瞭解,這種商業銀行與借款人在信貸合約簽訂之前擁有信息的不對等,有可能導致“逆向選擇”。因為商業銀行在這種現實情況下,要獲取較高收益率,必須提高利率水平。由於它無法瞭解所有項目的風險程度,銀行只能根據市場上各個項目的平均風險程度決定貸款利率。這樣,低風險項目由於借貸成本高於預期水平而退出借貸市場,而那些願意支付高利率的都是高風險項目,“逆向選擇”由此產生,而貸款的平均風險隨之提高。即使商業銀行採取了抵押貸款這一風險防範措施,逆向選擇依然會存在。這是因為,達成抵押協議的抵押物很可能是低質量資產或是資產凈值低於抵押金額的資產。這樣,當銀行貸款不能正常收回時,抵押物不能補償資金損失,銀行不良資產就形成了。

  在信貸合約簽訂之後,企業在貸款執行過程中,由於商業銀行對貸款資金的實際使用狀況、投資項目的風險和收益信息的瞭解肯定少於借款人,同時由於受到成本控制和信貸員素質、經驗等事後監督成本高昂的因素制約,商業銀行對隨時追蹤借款人貸款使用情況的信息所需花費的大量人力和費用力不從心,於是貸款企業就可能產生機會主義動機,隱藏資金使用的真實信息,採取不完全負責的態度,從而可能導致信貸資產損失的發生。

  總之,如果商業銀行對借款人的篩選和監督是高效率的,並且是無成本或低成本的,通過縮小信息不對稱缺口,就可以有效地分配信貸資金並確保資產質量。如果信息不對稱的缺口在擴大,就會導致商業銀行對借款人篩選和監督的失誤,從而使銀行信貸資產質量趨於惡化。

  (二)信貸合約的不完全性

  信貸合約是一種典型的不完全合約。由於信貸合約不可能是完全合約,從而導致信貸風險出現的可能性。

  信貸合約的不完整性與人的有限理性有關。一方面是由於影響授信活動的因素是複雜的、多方面的和不確定的;既有巨集觀的,也有微觀的;既有企業內部的,也有企業外部的;另一方面是銀行信貸管理人員對影響授信活動的因素的計算能力認識能力是有限的,對有關授信活動的信息的收集、篩選、分析和加工整理以及信息的驗證等會受到限制。

  由於有限理性與影響授信活動的因素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商業銀行既不可能在簽訂授信合約前把與合約相關的全部信息寫入到合約的條款中,也無法預測到將來可能出現的各種不同的偶然事件,更無法在合約中為各種偶然事件確定相應的對策以及計算出合約事後的效用結果,同時也會增加授信合同的監督費用和維護費用。由此而導致的不完全信貸合約就意味著信貸風險可能發生。

  (三)信貸資產的專用性

  資產專用性概念是威廉姆森首先使用的,“是指在不犧牲生產價值的條件下,資產可用於不同的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它與沉入成本概念有關”。其涵義是有些投資一旦形成某種特定資產(質資產或人力資產等)就難以轉向其他用途,即使能夠再配置也要以重大經濟價值損失為代價。與資產專用性對應的概念是資產通用性,它可以被表達為資產專用性接近和等於零。

  金融交易資產的專用性一般是指金融資產流動性程度,流動性高、可轉換能力強的金融資產,其專用性就差、通用性強;而流動性低和可轉換能力差的金融資產,其專用性就強、通用性就差。現金活期存款是流動性極高的金融資產項目,其流動和轉讓成本就低。股票債券的流動性較差,其轉換與變現所支付的成本相對較高。銀行信貸市場是一個協議市場而非公開市場交易貸款大都具有固定的期限安排,資產的專用性特征明顯、轉換能力差。要保證貸款的安全、防止違約的發生,必然耗費大量的信息收集、分析費用以及談判簽約、事中檢查和事後監督費用信貸資產的專用性容易引發機會主義行為,形成信用風險

  (四)高負債經營

  商業銀行的突出特性是高負債經營,即使按《巴塞爾協議》規定資本充足率也僅為8%,其中核心資本僅為4%。所以,商業銀行資產形成的資金大部分來源於存款。與銀行信貸資產相比,存款具有高提取性、高流動性和短期限性,導致商業銀行的資產與負債在流動性與期限性方面往往不一致,不匹配,一旦商業銀行的信貸資產質量惡化,不良貸款大量形成,就會加劇商業銀行資產與負債流動性與期限性的不對稱、不匹配,從而有可能導致銀行擠兌風潮出現,甚至銀行倒閉。因此,銀行高負債經營的特點要求銀行加強信貸資產的風險管理

信貸風險管理的策略[5]

  信貸活動是商業銀行的資金運用行為,在這一運用過程中,商業銀行可以根據不同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來管理風險,迴避、轉嫁,分散和自留就是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基本策略。

  一、信貸風險的迴避

  從根本上說,信貸活動是商業銀行的一種主動行為,為了保證信貸資產的安全,商業銀行首先要主動地迴避那些不應承擔的風險

  (一)堅持審慎原則

  作為對社會有著廣泛影響的金融中介機構銀行在其經營管理過程中應始終堅持審慎原則。銀行與一般企業不同,一般企業根據其風險偏好的不同,既可以選擇低風險低收益投資活動,也可以選擇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活動。而銀行始終應作為一個低風險偏好者存在,它所追求的是可承受風險下的合理收益,而不是高風險下的高收益,這是商業銀行風險選擇的一個基本要求。從另一方面講,銀行的信貸活動所收取的只是相當於社會平均收益貸款利息,這一收益比率也不允許它承擔過高的風險。

  (二)進行科學的評估和審查

  要及時迴避信貸風險,就是要在授信之前,深入調查款企業情況,客觀評估借款企業信用,嚴格審查貸款項目,然後根據自己的風險選擇,敘做那些適合自身風險要求的項目,放棄那些不符合自身風險要求的項目。簡言之,信貸風險的迴避就是商業銀行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特點,憑藉科學的手段使風險成為可控。這一切都要建立在對信貸風險的科學評估之上,而我們對授信客戶進行信用評級、核定最高風險限額授信額度、細化各類授信業務審查格式就是為了客觀評價信貸風險。所以,信貸風險迴避的過程實質上也是對客戶進行信用評級統一授信、對項目進行評估和審查的過程。

  二、信貸風險的轉嫁

  銀行在將一筆貸款給一家企業的同時,即承擔了該企業不能按期還本付息的信用風險,在這種情況下,銀行一方面要儘可能避免風險的發生,另一方面要及時將風險轉嫁出去。信貸風險轉嫁,是指銀行在承擔借款企業信用風險的同時,用擔保等方式把自己所承擔的信用風險轉嫁給第三者的一種風險控制方法,分為以下幾種:

  (一)擔保轉嫁

  擔保轉嫁即通過辦理擔保,銀行把本應由自己承擔的借款企業信用風險轉嫁給擔保人,但銀行在轉移借款企業信用風險的同時,又承擔了擔保人的信用風險。所以用擔保來轉嫁風險,其效果的好壞取決於擔保人的資信,如果擔保人的資信水平較差,擔保也就形同虛設。因此商業銀行一般都要求擔保人資信明顯優於被擔保人,擔保人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擔保人必須具有足夠代償貸款本息或其他授信資金本息的資產,因此,擔保授信額必須低於擔保人能夠提供的擔保資產的數額;二是擔保人必須具有獨立處理自己財產的自主權,如政府機關不能作為擔保人。

  根據以上要求,為確保擔保人能夠履行擔保義務,銀行必須對擔保人進行嚴格的審查,擔保貸款及其他授信業務的展期必須經擔保人、借款人、銀行三方協商一致,並訂立新的擔保合同,或者尋找新的擔保人。展期改變了借款合同的期限,引起了借款合同的變更,延長了擔保人的法律責任,必須經擔保人的認可方能生效。

  信貸風險的擔保轉嫁也包括抵押轉嫁,抵押分以第三人財產抵押和以借款人自身財產抵押兩種。在以第三人財產抵押的情況下,銀行所面臨的信用風險轉嫁給了抵押人;在以借款人自身財產抵押的情況下,雖然銀行所面臨的信用風險沒有轉嫁給第三人,但是通過抵押能有效控制信貸資產損失,達到降低信貸風險的目的。

  (二)保險轉嫁

  保險轉嫁,即通過辦理保險,將被保險人保險標的所遭受的財務損失後果轉嫁給保險人承擔的一種財務補償技術。保險是人們處置風險的一種有效方式,它能為人們在受害後及時提供經濟補償,但並不是所有的風險都可以得到承保銀行信貸面臨的客戶信用風險是一種動態風險,亦即投機性風險,這種風險既有損失的可能又有獲利的機會,這種風險是不可保的。銀行信貸風險正是一種不可保的風險,一方面,貸款客戶可能不按時歸還貸款本息,使銀行蒙受一定的損失,另一方面,客戶也可能遵守貸款合同,按時歸還貸款本息,使銀行獲得一定的利息收入。正是因為銀行貸款具有這樣的投機性,所以保險公司對於一般的銀行貸款是不予保險的。但是,一個國家為了某種特殊目的,可能會對有限的銀行貸款活動實施保險,出口信用保險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出口信用保險是對托收信用證等項下進口商拒付貨款的風險進行保險,承保人多是由一國官方出面或由財政補貼出口信用機構。目前在我國,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可以辦理出口信用保險。出口信用保險能有效地幫助商業銀行轉嫁對出口企業信用風險,促進機電產品資本貨物出口

  三、信貸風險的分散

  信貸風險的分散是指銀行在進行授信活動時要註意所選擇地區、行業和客戶的分散,避免信貸資金的投向過度集中,即“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以減少銀行可能遭受的信用風險,從總體保證銀行信貸資產效益。對於銀行信貸業務來講,既要集中資金支持效益良好、有發展潛力的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客戶,又要註意信貸投向不能過度集中於某一個或少數幾個重點,要註意做到地區分散、行業分散和客戶分散。

  (一)地區分散

  地區分散是指銀行在敘做貸款等授信業務時,應把資金投向於不同地區的企業,以避免由於某一個地區的經濟狀況劇烈變動而使銀行蒙受巨大損失。當然,這主要是針對一些規模比較大、跨地區經營的銀行而言。近幾年,一些大銀行在完善國內機構網路的同時,紛紛到境外設立分支機構,對境外客戶敘做授信業務,一定程度上也是出於地區風險分散的考慮。

  (二)行業分散

  行業分散是指銀行在對企業貸款時,要考慮到企業所處的行業,不能把大部分的甚至全部的資金只投入到某一個或少數幾個行業的企業中。儘管一家銀行可能對某一個或幾個行業比較熟悉,但同樣要考慮到行業分散,因為市場狀況變化很大,我們所熟悉、看好的行業很可能會發生一些突然的、超出我們預料的變化,若銀行的資金僅投資於這些行業,會使銀行發生較大的損失。我國銀行過去按專業分工,與行業分散的風險管理要求是相違背的,不利於銀行經營的安全,因而近幾年我國加快了金融體制改革的步伐,鼓勵銀行間的業務交叉和同業競爭,符合風險分散的原則。

  (三)客戶分散

  為了避免貸款過分集中的風險,各國金融當局都規定了一家銀行對同一借款人貸款的最高限度。例如:美國聯儲理事會規定了一家銀行對同一借款人的放款不能超過銀行股東權益的10%,同時還規定了對銀行高級職員款的金額和具體用途。我國《商業銀行法》也規定,銀行對同一客戶的放款不能超過其資本餘額的10%。所有這些規定都是從客戶風險分散的角度來考慮的。

  信貸風險分散要求銀行動態地監控授信地區、行業及客戶的分佈結構,適時進行調整,這也就是所謂的貸款組合管理。消極的貸款組合管理只是簡單的風險分散,而積極的貸款組合管理則是追求風險分散基礎上的貸款收益最大化,它不是簡單的風險分散,而是有機的風險分散。

  四、信貸風險的自留與補償

  任何風險管理策略都要付出代價和成本。隨著金融創新的不斷發展,新的金融工具大量涌現,風險控制技術日益發展,人們對風險的預測能力增強,對損失頻率損失程度的把握能力提高,為適應新形勢下競爭需要銀行積極尋求更為經濟合理的風險處理方式,於是自留風險的技術得以重視和推廣。所謂信貸風險的自留,也叫自擔風險或保留風險,是指銀行自行承擔信貸損失的一種方式。任何風險管理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風險,銀行自身必然要承擔一部分信貸風險。

  呆壞賬準備金制度就是銀行風險自留的一種有效方式。我國銀行自1988年開始實施呆賬準備金制度,目前,呆賬準備金計提辦法是在每年初的應提貸款基數上按1%差額提取,也就是說,我國銀行自留風險的規模基本上是控制貸款餘額的1%這樣一個範圍內的。

  銀行自留信貸風險必須考慮兩個問題:一是一筆貸款數額的大小,損失的範圍有多大,是局部受損還是整體受損,發生損失的可能性有多大;二是銀行有多少資金可用於應付呆賬及意外的一些損失。也就是說,銀行的呆賬準備金和應付意外損失基金有多少。這兩點是銀行自留風險的前提,銀行的財力限制著銀行的風險自留能力,過度的風險自留會影響銀行的正常經營

  商業銀行在開展信貸業務經營活動的過程中必然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因此,商業銀行需要根據各項信貸業務發生風險的概率,適度地安排各類業務規模,使風險得以分散,並確保各項業務收益足以補償一般經濟環境下的平均風險,使自身清償力足以彌補一般經濟環境下的最大風險。

  信貸風險的迴避、轉嫁、分散和自留,都是信貸風險管理的基本策略,前兩者偏重於具體貸款風險管理,更多屬於微觀信貸風險管理的範疇;後兩者偏重於商業銀行整體信貸業務的風險管理,不管是風險分散,或是風險自留,都是以一定規模的信貸資產作為管理對象的,是屬於巨集觀的信貸風險管理的範疇。

信貸風險管理的環節[6]

  信貸風險管理貫穿於貸款政策的制定、客戶的選擇,直至貸款的收回及有問題貸款的識別和處理的整個信貸業務過程中。信貸風險的管理既應審慎,也應具有前瞻性。

  世界銀行專家認為,信貸風險管理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正常風險管理

  正常風險管理指的是在正常情況下的信貸風險管理。信貸風險管理的常規程式應包括以下環節及內容:

  (1)界定目標市場

  (2)制定貸款政策與業務操作規程;

  (3)建立與客戶的信用關係並予以分析、審查;

  (4)加強文件與支付的管理;

  (5)加強對於資產組合的管理;

  (6)監測並識別各環節潛在的風險

  2.補救性風險管理

  補救性風險管理強調對在資產組合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矯正。包括對有問題貸款的預警信號的識別以及對於有問題貸款的處理。

  3.組織與人員管理

  組織人員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組織機構與組織體系;

  (2)人員的充足性;

  (3)人員的連續性;

  (4)教育培訓

  這些活動旨在促進工作人員素質的提高,以便能在風險管理中很好地發揮積極作用。

信貸風險管理系統[7]

  信貸風險管理系統就是通過對貸款的風險實施量化管理控制貸款的風險,實現貸款的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信貸風險管理系統由以下內容組成:

  1.企業信用等級評估

  款企業信用程度高低,直接對信貸風險產生很大的影響。通過對企業信用等級的評估,對借款企業進行風險評估,來測算借款企業信用對貸款風險的影響程度,這是信貸風險管理的重要一環。企業信用等級的評估內容主要包括借款人(單位)領導素質、履約情況、經濟實力、資金結構經濟效益和發展前景等方面。貸款調查人員或經貸款行認可的評估機構對借款人進行調查評估後,應撰寫總評估報告,對借款人進行綜合評價,評定借款人信用等級,經初評後填寫借款人信用等級認定表,然後根據企業信用等級確定相應的信用等級繫數。

  2.貸款方式貸款期限、貸款形態的風險測定

  3.貸款風險度測算

  4.貸款風險保障機制

  建立貸款風險保障機制的重點,是建立貸款不同階段的管理崗位責任制,實行審貸分離。在貸款前期調查階段,重點進行借款人的信用分析或者借款項目評估,確定借款人信用等級繫數,測算貸款風險度,提出貸款意見;在貸款審查階段,主要驗證貸款風險度,確定貸款方式,對貸款的基本情況進行審查,努力將貸款風險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內;在貸款決策階段,管理人員在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之後,最終審批貸款;貸款發放之後,貸款檢查人員要監測貸款資產質量的變化,加強對貸款資產管理和清收處理,並及時向有關部門通報貸款資產風險情況,定期測算和分析全部貸款資產的風險度。只要貸款各階段、各崗位的人員相互配合併相互監督,建立起自控、互控、監控三道防線,就能有效地防範貸款風險。

信貸風險管理的意義[8]

  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現實意義有:

  (一)有利於商業銀行的戰略決策戰略投資

  城市商業銀行由於歷史、體制、環境等原因,在經營理念產品市場經營策略方面與先進銀行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為縮短與發達地區商業銀行的差距,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城市商業銀行應該鑒國內外商業銀行先進的管理經驗,建設現代金融制度,找準自身的市場定位,加快業務創新步伐,提高核心競爭力。其中借鑒國內外商業銀行先進的管理經驗,就是通過加強信貸風險管理,有效引入風險管理理念,縮小與先進的經營理念差距,提高決策的科學性。最終實現商業銀行戰略決策戰略投資

  (二)有利於商業銀行穩健運行,提高商業銀行抗禦風險能力

  城市商業銀行是一級法人,具有較強的獨立性,決策性的工作在行內就可以完成,免去了相對於其他銀行繁瑣的報批程式。因此,城市商業銀行具有靈活、多變,快速適應市場的優勢。但獨立快速的決策並不等於盲目決策,獨立決策在很大程度也有其先天不足。因此商業銀行通過加強信貸風險管理,可以有效彌補商業銀行目前在資產業務管理上的不足,通過科學的管理,量化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分散風險化解風險。有利於商業銀行穩健運行,提高商業銀行抗禦風險的能力,為商業銀行健康持續發展打下牢固的基礎。

  (三)有利於商業銀行優化資產結構,實現持續發展

  城市商業銀行由於歷史、體制、環境等種種原因,存在著資本金不足、金融產品滯後、資產結構不合理等不足。正是因為城市商業銀行這些不足,決定了它面臨著與其他銀行不同的挑戰。未來面臨的挑戰主要有金融監管政策變化和資本充足率的要求,資產質量的歷史包袱和高額運營費用的壓力,面向資本市場改革利率風險,以及來自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甚至是國際銀行的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因此城市商業銀行通過加強信貸風險管理,可以提高優質資產比例,壓縮不良資產占比,強化自身在銀行業競爭力,保持其在競爭中處於主動地位,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四)有利於商業銀行內控機制的完善

  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城市商業銀行資產業務得到快速發展,信貸產品層出不窮,信貸規模日益加大,與此同時城市商業銀行面臨的信貸風險也隨之加大。為達到將風險降到最小,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城市商業銀行也不斷推出適應自身發展需要的內控機制。通過加強信貸風險管理,引入風險管理的科學理念,可以進一步完善銀行內控機制,更好地適應銀行發展的需要,提高城市商業銀行的運營能力

  (五)有利於營造商業銀行良好的信貸經營文化

  信貸文化是指信貸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價值取向行為規範的總稱,其作用力具有持久性特征。信貸人員是信貸文化的載體,信貸管理工作要用現代先進的信貸文化來規範信貸經營行為。一種舊的信貸文化有可能助長借款人賴賬風氣的滋生和蔓延,使銀行資金信譽蒙受損失。通過加強信貸風險管理,可以營造城市商業銀行良好的信貸文化,有助於信貸隊伍的建設,不斷提高信貸人員素質

參考文獻

  1. 1.0 1.1 解讀貸款新規.中國金融出版社,2010.10.
  2. 中國銀行業前瞻性研究 中國工商銀行博士後報告集(2007).中國金融出版社,2008.1.
  3. 3.0 3.1 3.2 趙志巨集主編.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年04月第1版.
  4. 李揚 劉華 餘維彬編著.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理論、技術和實踐.經濟管理出版社,2003年08月第1版.
  5. 張燕玲主編.中國銀行信貸 2005年版.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年1月.
  6. 趙曉菊著.銀行風險管理:理論與實踐.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7. 周脈伏,成琴,葛大江編著.信貸風險管理.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06.
  8. 章一峰主編.金融熱點問題聚焦.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1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信貸風險管理"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M id 852b8aad82cf1d7f8d87ce91cdd5526c (討論 | 貢獻) 在 2020年10月17日 09:55 發表

寫的全面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