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效益(Effectiveness)
目錄 |
效益是指效果和收益。可以是勞動(包括物化勞動與活勞動)占用、勞動消耗與獲得的勞動成果之間的比較,也可以是項目對國民經濟所作的貢獻,它包括項目本身得到的直接效益和由項目引起的間接效益或者項目對國民經濟所作的貢獻。
在管理活動中,如果勞動成果大於勞動耗費,則具有正效益;如果勞動成果等於勞動耗費,則視為零效益;如果勞動成果小於勞動耗費,則產出負效益。人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效益好壞其實是指正效益。
①經濟效益:指有項目和無項目相比較所增加的財富或減少的損失。從國家或國民經濟總體的角度進行經濟分析時,所有社會各方面能夠獲得的收益均作為經濟效益;從項目所有者或管理者的角度進行財務分析時,只有那些實際收入才算作財務效益。經濟效益和財務效益是經濟評價的重要指標,是著重進行分析估算的內容。
②社會效益:指實施項目對保障社會安定、促進社會發展和提高人民福利方面的作用。如修建水電站可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修建自來水廠可以改善衛生和生活條件,修建防洪工程可以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等。
③環境效益:指實施項目後對改善水環境、氣候及生活環境所獲得的利益。如修建污水處理工程對改善水質的作用,修建水庫對改善氣候及美化環境的作用等。
效益一般具有如下特性:
①隨機性。經濟活動的效益受不確定性風險影響大,往往難以準確預估。
②綜合性:項目活動往往是多目標開發、綜合利用,具有經濟,社會,環境多方面的綜合效益。
③發展性:由於社會經濟的情況隨著時間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項目活動的效益也是發展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項目活動的收益增加,項目帶來的效益也增加,同時項目的風險也加大。
④複雜性:一些項目的效益往往比較複雜,需全面分析研究。如一些項目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是它會對周邊的環境和居民造成不利的影響。項目各部門間的要求有時是相矛盾的,不能同時實現所有部門的效益最大化。
一般可從以下三條途徑估算。
①減免的損失:從可減免造成的損失估算效益。如工程建造中,防洪可減少洪災損失,提供工業用水可減免因缺水而減產、停產的損失等。
②增加的收益:從可給社會帶來的收益估算。如由於發展航運和提供電力,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收益;由於灌溉而增加農業產量等。
③節省的費用:從可減免替代措施節省的費用估算。如建設水電站,可節省火電、核電站的費用;發展灌溉,可節省進口農產品的費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