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計量(metering)
目錄 |
計量是指以技術和法制手段保證量值準確可靠、單位統一的測量。廣義的理解是指有關測量知識的整個領域。計量在歷史上稱之為“度量衡”。
計量涉及到工農業生產、國防建設、科學試驗、國內外貿易、人民生活等各方面,是國民經濟的一項重要的技術基礎。
隨著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計量已遠遠超出“度量衡”的範圍。現有長度、熱學、力學、電磁學、無線電、時間頻率、電離輻射、光學、聲學、化學等計量專業,已形成了一門獨立的學科──計量學。
計量的內容通常可概括為以下六個方面:計量單位與單位制:計量器具(或測量儀器),包括實現或實現計量單位的計量基準、計量標準與工作計量器具:量值偉遞與溯源,包括檢定、校準、測試、檢驗與檢測:物理常量、材料與物質特性的測定:測量不確定度、數據處理與測量理論及其方法:計量管理,包括計量保證與計量監督等。
計量分為科學計量、工程計量和法制計量3類,分別代表計量的基礎性、應用性和公益性三個方面。
計量的特點有:準確性、一致性、溯源性、法制性。
計量學研究的內容包括:
(l)計量單位及其基準、標準的建立、複製、保存和使用;
(2)量值傳遞、計量原理、計量方法、計量不確定度以及計量器具的計量特性;
(3)計量人員進行計量的能力;
(4)計量法制和管理;
(5)有關計量的一切理論和實際問題
(1)目前我國按專業把計量學劃分為幾何量、溫度、力學、電磁學、電子、時間頻率、電離輻射、光學、聲學、化學(含標準物'質)等10大類。
(2)就學科而言,根據任務性質,計量學又可分為法制計量學、普通計量學、技術計量學、質量計量學、理論計量學等。
(3)國際法制計量組織(OIML)根據應用領域將計量學分為工業計量學、商業計量學、天文計量學、醫用計量學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的公佈,使消費者又多了一件保護自己權益的武器,但由於《計量法》的專業性較強,不易為廣大消費者所掌握,故將計量與消費者的關係作一簡要介紹。
在商業活動中很多商品都是根據商品的數量結算的,而商品的數量大多是藉助計量器具確定的。例如糧、棉、油、肉、糖、蔬菜等商品都是使用各種稱重計量器具── 秤檢斤計重的;布匹、毛料以及各種化纖紡織品是用尺量計數的;水、電、煤氣等則是分別通過水錶、電錶、煤氣表等計量儀錶計量的。買賣雙方依據這些計量器具的示值進行結算,因此其量值是否準確將直接關係到買賣雙方的經濟利益。如果計量示值比商品實際值大,消費者在經濟上就會受到損失;反之,計量示值比商品實際值小,賣方就會吃虧。
由此可見,加強計量監督管理,嚴厲打擊和懲處利用計量器具作弊的不法行為,確保商用計量器具準確,是保證公平交易、維護廣大消費者利益的重要保證之一。《計量法》規定:“使用不合格的計量器具或者破壞計量器具準確度,給國家和消費者造成損失的,責令賠償損失,沒收計量器具和違法所行,可以並處罰款。”《計量法》的頒佈,為進一步加強和發展商業計量工作、維護消費者利益提供了法律依據。廣大消費者要協助計量工作部門加強計量器具的監督管理,以維護國家和消費者自己的利益。
我國的計量法規體系由三部分組成:
1)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2)國務院制定(或批准)的計量行政法規和省、直轄市、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地方計量法規;
3)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制定的計量管理辦法和技術規範,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的部門計量管理辦法,縣級以上人發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制定的地方計量管理辦法。
計量法的基本內容是:
1)計量立法宗旨
2)調整範圍
3)計量單位制
4)計量器具管理
5)計量監督
6)計量授權
7)計量認證
8)計量糾紛的處理
9)計量法律責任
計量單位是為定量表示同種量的大小而約定定義和採用的特定量。
10.我國法定計量單位的構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 國際單位制(SI)的單位 SI單位 SI基本單位共7個 SI導出單位 包括SI輔助單位在內的具有專門名稱的SI導出單位,共21個 組合形式的SI導出單位 SI單位的倍數單位(包括SI單位的十進倍數單位和十進分數單位),共20 個。 國家選定的作為法定計量單位的非SI單位,共16個 由以上單位構成的組合形式的單位
國際單位制(SI)
量 量的符合 名稱 單位符合 長度 l(L) 米 m 質量 m 千克 kg 時間 t 秒 s 電流 I 安[培] A 熱力學單位 T 開[爾文] K 物質的量 n(v) 摩[爾] mol 發光強度 I(Iv) 坎[德拉] cd
希望後來者跟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