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資產組合管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組合管理是指銀行根據其授信業務的性質、種類、風險程度等因素對授信業務和信貸資產按照不同地區、行業實行多組合、多層面、多角度的縱向與橫向的動態分析監控。信貸資產組合管理的目的是為了分散風險、優化授信結構、確定最佳的風險平衡組合。
信貸資產組合管理的內容和目的有兩個方面:其一是根據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要求對商業銀行的風險資產進行評級。內容包括:貸款評級、國家評級和資產組合評級等。目的是為了判斷和確定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的質量狀況,進而根據巴塞爾協議規定滿足資本充足比率要求的風險資本數額。其二是根據商業銀行董事會確定的損失容忍度、風險資本數額和業務發展及收益計劃,確定信貸資產組合的最佳配置方案,以達到風險平衡的管理目標。[1]
信貸資產組合管理與信用衍生工具[2]
與貸款交易和資產證券化相比,信用衍生工具在銀行信貸資產管理中的確具有很多優勢。首先,同讓渡貸款的法定權益相比,衍生產品轉移信用風險的交易成本和組織成本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管理信用風險的過程與貸款業務不存在衝突,是對信貸資產的某一特征進行分解和交易而不改變貸款的權益歸屬,著就保持了業務的連續性。另外,信用衍生工具採用表外方式管理貸款組合,是對放貸業務的積極管理,而不是簡單的出售貸款,從而維持了客戶關係。再有,同資產證券化複雜的法律程式相比,其執行安排相對比較簡單。最後,信用衍生結構與資本市場聯結,可以通過市場交易方式發現信用風險價值,有助於客觀的判斷信貸資產的質量,為放貸業務提供定量分析數據,推動銀行放貸業務和信貸資產質量的提高,同時也為資本市場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證券產品,促進了資本市場的發展。
基於信用衍生工具的信貸資產組合管理體系的構建[3]
毫無疑問,信用衍生工具在銀行信貸資產管理中有著巨大的優勢,在這裡本文將嘗試構建一個基於信用衍生工具的“發放-分銷”的信貸資產組合管理的優化體系。
整個體系的構建目標是為了打破傳統的“發放-持有”模式,解決貸款發放和信貸資產管理過程中的“信貸悖論”問題。通過信用衍生工具來對沖、交易、重組風險,提高整個信貸資產的風險/收益比,進而優化資產負債表中經風險調整的資本收益率和相應的資本金配置。按照這個目標銀行的信貸資產管理可以清晰地分為“發放-分銷”兩個階段,銀行發放貸款以滿足融資需求,通過信用衍生工具和其他一些貸款組合管理方法將信用風險分銷給其他投資者,從而就形成了由貸款發放、組合管理和市場分銷所組成的整個信貸資產管理體系。在這個體系中,信用衍生工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首先,持有信用衍生合約,銀行無須通過現貨交易就可以在表外持有合成的信用風險頭寸,從而分離轉移了信用風險,為銀行貸款提供了信用保護,這是第一層次。其次,使用信用衍生產品交易和重組貸款組合信用風險能夠放開組合的限制,改變貸款組合的風險集中度,進而提高了貸款組合的經風險調整的收益水平。最後,運用市場化的方法根據貸款組合的風險特征來計提損失準備進而管理資本金和風險績效度量。
銀行在實施上述的貸款組合管理時,可以通過配套的組合結構設計、數據收集和管理、人力資源安排等形成一個清晰的信用風險管理的執行流程(管理客戶關係——獨立風險評估貸款發放——對沖交易信用風險——管理資本金)和組織架構(客戶經理——貸款委員會———貸款組合經理——董事會)。
在這個模式中,客戶經理的職責仍然是發放貸款和組織貸款業務,其信用風險管理的職責包括風險評估、風險評級。貸款委員會或類似機構進行獨立風險評估並決定是否發放貸款。銀行組合管理經理的職責是管理貸款組合,組合經理或者決定將貸款持有到期末,或者決定運用貸款交易,資產證券化或信用衍生工具等管理方法來優化資產的風險/回報比。
更高層次的資本金配置和經風險調整收益的績效度量由董事會及高管層負責。在組合管理過程中,每個環節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通過相互協調相互配合,從而達到整個銀行信貸資產組合的最優化。
商業銀行信貸組合管理應對策略[3]
根據《資本辦法》的規定,本部分藉助於前面的分析,從減少風險加權資產節約資本的角度提出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組合管理的應對策略。
(一)大力發展高信用等級的貸款客戶
信用等級對風險加權資產計算的影響非常明顯,從信用等級的角度看,低信用等級占用的風險加權資產要顯著高於高信用等級客戶。另外,相比於風險暴露類型、期限等影響因素,信用等級對風險加權資產的計算起著更加基礎性決定性的作用,而且這一決定性的作用對於不同風險暴露類型和期限的貸款都是相同的。
在信貸投放管理中要加強客戶信用等級準入管理,著力發展高信用等級的客戶。由於內部評級法相比於權重法可以降低風險加權資產,因此要擴大評級覆蓋範圍。在開拓新客戶的同時,要更加著力通過交叉銷售等方式發展關係型客戶,從而擴大評級的覆蓋範圍。
(二)適度配置優質中小企業信貸
雖然中小企業信貸對於風險加權資產的節約效果不是非常顯著,但是中小企業風險暴露具有相對較低的風險權重,一定程度上能減少風險加權資產。由於在高級內部評級法下中小企業的信貸可以採用2.5年,因此從風險加權資產計算的角度,中小企業信貸的期限可以適當延長。
在中小企業信貸中要註意信貸對象的選擇,首先,註意選擇中小企業中規模相對較大,評級較高的企業進行信貸投放,如上部分所述高信用等級的企業,這樣可以顯著減少風險加權資產。其次,要註意生命周期在信貸對象選擇中的使用,部分中小企業的產品具有很強的生命周期,該中小企業本身的生命周期也很明顯,因此可以通過分析產品的生命周期進行信貸投放決策。
(三)大力發展零售業務
從資本占用的角度看零售業務是最優的業務。建議商業銀行創新產品,大力發展“合格零售迴圈貸款”。根據《資本辦法》規定,合格迴圈零售風險暴露指各類無擔保的個人迴圈貸款,合格迴圈零售風險暴露中對單一客戶最大信貸餘額不超過100萬元人民幣。根據規定合格零售迴圈貸款屬於資本需求最低的風險暴露類型,相比於其他風險暴露類型,同樣額度的風險暴露,合格迴圈零售貸款的風險加權資產最小。
商業銀行可以以貸記卡等為載體,創新零售貸款產品,一次授信,靈活放貸和還款,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大力發展迴圈信用額度的個人經營性貸款,優質個人客戶信用貸款等合格零售迴圈貸款。保證能夠及時滿足貸款人資金需求,並獲取相應的利潤。另外,零售風險暴露的風險加權資產不受期限的影響,在考慮零售貸款的資本占用時可以不用考慮期限因素。在當前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對銀行定價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情形下,銀行可以通過適當延長零售貸款的期限來獲得更高的價格收益。
(四)合理利用風險緩釋工具
合格擔保和抵押可以有效地緩釋信用風險,改變銀行的風險輪廓,進而降低資本要求。在信貸結構調整中,要提倡使用金融質押品,儘量提高抵質押水平。根據《資本辦法》的規定,從節約資本占用的角度針對風險緩釋工具有如下建議:
提倡使用金融質押品。初級內部評級法下,在可以選擇的信用風險緩釋工具中,金融抵質押品的最低違約損失率可以為0%,從而使該筆貸款不占用任何資本,而其他類型的抵押品最低違約損失率分別為35%和40%,因此金融抵質押品具有最好的抵質押效果。在進行信貸發放時借款人使用的風險緩釋工具中要提倡優先使用國債、政策性債券、股票等金融質押品,且要求能夠滿足最低違約損失率到0%的條件,從而減小風險加權資產,節約資本。
抵質押水平要達到超額抵質押水平。初級內部評級法下,單獨一項風險暴露存在多個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時,可以將風險暴露細分為每一信用風險緩釋工具覆蓋的部分,分別計算風險加權資產。如果借款人單個品種的抵質押品不能夠覆蓋全部風險暴露時,借款人可以通過提供多種形式的抵質押品進行風險緩釋。如果有多種類型抵質押品可以選擇,則優先使用金融抵質押品。另外,在利用多種形式抵質押品對同一風險暴露共同擔保時要確保在確認合格的金融質押品和應收賬款質押作用後,另外幾種抵質押品價值的總和與扣減後風險暴露價值的比率不低於30%,以保證緩釋效果。
重視高信用等級保證人保證。初級和高級內部評級法均允許使用替代法處理保證或信用衍生工具覆蓋的風險暴露部分,低信用等級的借款人使用保證作為風險緩釋方式時要儘量提供高信用等級客戶作為保證人,以減少風險加權資產,節約資本。另外,還要註意抵押品的分佈情況,以防止出現集中度風險。
(五)合理安排貸款期限及還款方式
期限M雖然是一個計算風險加權資產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但是期限對風險加權資產的影響不像違約概率和違約損失率那樣敏感,且期限對風險加權資產的影響還受到違約概率的影響。在初級內部評級法中,所有的非零售風險暴露的有效期限設定為2.5年,因此初級內部評級法下可以不考慮期限的安排。
高級內部評級法下期限因素可以根據貸款的有效期限自行進行估算,從節約資本占用的角度,貸款的有效期限越短越好,對於有效期限5年以下的貸款要儘量縮短貸款期限,加快貸款償還速度。由於5年以上貸款有效期限均為5年,對於5年以上的貸款可以不用從資本占用角度考慮還款方式。總體看,在信貸結構擺佈中可以根據流動性的需要保持長中短期貸款適當比例。
總之,在進行信貸組合管理時註意信貸資產在不同的行業區域等的組合分配,避免集中度風險。從減少資本占用的角度,進行信貸投放時要大力發展高信用等級的貸款客戶,適度配置優質中小企業信貸,大力發展零售業務,合理利用風險緩釋工具,合理安排貸款期限及還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