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7个条目

分配製度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分配製度

  分配製度即勞動產品在社會主體中如何分割、配給制度的總稱。有按勞分配按資分配按需分配以及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可以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經濟效率的提高,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我國分配製度的歷史演進[1]

  (一)單一的按勞分配方式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要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並以農村為突破口,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城市企業中,實行放權讓利,提高企業的自主管理權利,從而從根本上破除平均主義。責任制的明確劃分,把農民的收入與他們的勞動成果掛鉤,把職工的工資與企業的經營狀況掛鉤,這些都體現了按勞分配的原則。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在經濟政策上,要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一部分工人農民,由於辛勤努力成績大而收人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來,影響左鄰右舍,帶動其他地區、其他單位的人們向他們學習,使整個國民經濟不斷地波浪式地向前發展,使全國各族人民都能比較快地富裕起來。”十二大確定了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管理原則,這為“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共存”奠定了基礎。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該決定第一次提出了要讓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然後帶動更多的人走向富裕。

  (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黨的十三大至十五大以來,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製度。黨的十三大報告第一次提出了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方式為補充的原則,提出了允許合法的非勞動收入,要在促進效率的前提下體現社會公平。黨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幹問題的決定》,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分配框架,突出個人收人分配要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從而把多種分配方式作為與按勞分配方式長期並存的制度確定了下來。首次提出在處理公平與效率的關係問題上應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提出允許和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形成了按勞分配、按經營成果分配、按資分配、按勞動所得分配、按勞動力價值分配和按技術分配等多元分配標準的格局,從而明確了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地位,是對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的具體化。

  (三)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製度

  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了要“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並提出“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實現機制。按生產要素分配,從廣義上講,就是按生產要素的所有權進行分配。具體的講,就是生產要素的所有者根據生產要素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投入的數量和質量、創造價值的多少和所起的作用的大小獲取相應的收入。這裡需要指出的是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貢獻,指的是生產要素對使用價值的貢獻,而不是價值的貢獻,這與勞動價值論並不矛盾。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公平和效率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這是站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角度,統領社會分配的科學制度。

我國分配製度的改革成效[1]

  我國目前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分配製度的前提下,實行按生產要素分配。主體地位不動搖,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是由於兩者具有互補的作用,而且要素的分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鞏固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地位。兩者的互補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按勞分配必須藉助於市場機制(供求機制價格機制競爭機制等)才能實現。如國有企業人才的聘用,招投標機制等。二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為了大力發展生產力,吸引資金、技術等,籌建了很多的私有制企業,到目前為止已有70%的企業是私有制企業,在這樣的前提下,實行全覆蓋的按勞分配是行不通的。而現在這一特殊的社會主義建設階段,在一定程度上實行按生產要素分配有利於調動各方力量積極投入建設,實行資源的優化配置。

  按生產要素分配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實踐併發展,有著其不可取代的現實意義和成效。總的來說,有利於我國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具體來講,表現在以下4點。

  第一,有利於發揮市場的基礎性的作用,從而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勞動和資本的有效結合。目前,在我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形式主要有以下5種:(1)按勞動力要素進行分配;(2)按資本要素進行分配;(3)按土地要素進行分配;(4)按技術要素進行分配;(5)按管理要素進行分配。無疑,按生產要素分配就能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發揮勞動力要素、資本要素、土地要素、技術要素、管理等要素的所有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從而有助於“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乾成事業的氛圍”,“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進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於人民”。這一點在科學技術和人才的引進方面,表現得特別明顯。

  第二,有利於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幫後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正如鄧小平指出的:“共同富裕的構想是這樣提出來的:一部分地區有條件先發展起來,一部分地區發展慢點,先發展起來的地區帶動後發展的地區,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嘲按生產要素進行分配,根據各個社會主體的特點,提供不同的致富機會和途徑。從而,做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江蘇蘇南就利用其地理優勢和科學發展理念,大量吸引外資、人才,搞私有經濟,率先實現了現代化的目標。而蘇北地區相對落後,省政府就實施了蘇南扶持蘇北的計劃,這對實現共同富裕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假設蘇南不率先發展,那也沒有扶持蘇北的能力。這是相通的。

  第三,有利於鞏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是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一方面,按生產要素分配有利於鞏固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有制經濟要增強其控制力,發揮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除了要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佈局、提高國有經濟的整體素質、對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起支配作用外,還必須採取“參與制”,即對一些部門和行業的關鍵企業實行參股、控股的方式。這就必須實行按生產要素分配。另一方面,按生產要素分配給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在分配上提供了支撐。多種所有制的存在,必然在分配方式和分配關係上體現出來。按生產要素分配正是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在分配上的體現。

  第四,有利於順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浪潮經濟全球化的實質,在於資源在全球範圍內趨向直接流動和配置。按生產要素進行分配,有利於吸引外資、先進的科學技術、高素質的人才等資源向我國涌人,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從而更好的加快我國現代化的進程。

參考文獻

  1. 1.0 1.1 孫莉娟.論我國分配製度的歷史演進及其價值(A).江蘇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12,3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Frawewdccder,Mis铭,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分配製度"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