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9个条目

分配制度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分配制度

  分配制度即劳动产品在社会主体中如何分割、配给制度的总称。有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需分配以及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分配制度的历史演进[1]

  (一)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以农村为突破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企业中,实行放权让利,提高企业的自主管理权利,从而从根本上破除平均主义。责任制的明确划分,把农民的收入与他们的劳动成果挂钩,把职工的工资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挂钩,这些都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经济政策上,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人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十二大确定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管理原则,这为“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共存”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该决定第一次提出了要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带动更多的人走向富裕。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党的十三大至十五大以来,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原则,提出了允许合法的非劳动收入,要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框架,突出个人收人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从而把多种分配方式作为与按劳分配方式长期并存的制度确定了下来。首次提出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提出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形成了按劳分配、按经营成果分配、按资分配、按劳动所得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和按技术分配等多元分配标准的格局,从而明确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地位,是对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具体化。

  (三)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并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实现机制。按生产要素分配,从广义上讲,就是按生产要素的所有权进行分配。具体的讲,就是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投入的数量和质量、创造价值的多少和所起的作用的大小获取相应的收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贡献,指的是生产要素对使用价值的贡献,而不是价值的贡献,这与劳动价值论并不矛盾。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公平和效率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统领社会分配的科学制度。

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成效[1]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分配制度的前提下,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主体地位不动摇,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由于两者具有互补的作用,而且要素的分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巩固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地位。两者的互补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必须借助于市场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才能实现。如国有企业人才的聘用,招投标机制等。二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吸引资金、技术等,筹建了很多的私有制企业,到目前为止已有70%的企业是私有制企业,在这样的前提下,实行全覆盖的按劳分配是行不通的。而现在这一特殊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调动各方力量积极投入建设,实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按生产要素分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践并发展,有着其不可取代的现实意义和成效。总的来说,有利于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具体来讲,表现在以下4点。

  第一,有利于发挥市场的基础性的作用,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劳动和资本的有效结合。目前,在我国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主要有以下5种:(1)按劳动力要素进行分配;(2)按资本要素进行分配;(3)按土地要素进行分配;(4)按技术要素进行分配;(5)按管理要素进行分配。无疑,按生产要素分配就能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土地要素、技术要素、管理等要素的所有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有助于“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这一点在科学技术和人才的引进方面,表现得特别明显。

  第二,有利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来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嘲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根据各个社会主体的特点,提供不同的致富机会和途径。从而,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江苏苏南就利用其地理优势和科学发展理念,大量吸引外资、人才,搞私有经济,率先实现了现代化的目标。而苏北地区相对落后,省政府就实施了苏南扶持苏北的计划,这对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假设苏南不率先发展,那也没有扶持苏北的能力。这是相通的。

  第三,有利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方面,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要增强其控制力,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除了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起支配作用外,还必须采取“参与制”,即对一些部门和行业的关键企业实行参股、控股的方式。这就必须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另一方面,按生产要素分配给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在分配上提供了支撑。多种所有制的存在,必然在分配方式和分配关系上体现出来。按生产要素分配正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上的体现。

  第四,有利于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浪潮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在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趋向直接流动和配置。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有利于吸引外资、先进的科学技术、高素质的人才等资源向我国涌人,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从而更好的加快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1.0 1.1 孙莉娟.论我国分配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价值(A).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3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Frawewdccder,Mis铭,苏青荇.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分配制度"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