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作業(Activity)
目錄 |
作業是企業提供產品或勞務過程中的各個工作程式或工作環節,即組織內為了某種目的所進行的消耗人力、技術、原材料、方法和環境等資源的活動。
作業貫穿產品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從產品設計開始,經過物料供應、生產工藝的各個環節,直至產品銷售。在此過程中,每個環節、每道工序都可以視為一項作業,如創業構想、籌劃、產品設計、設備安裝、訂單處理、採購、儲存等。而生產過程中的消耗表現為作業消耗,即作業成本。因此,作業是成本分配的第一對象。資源耗費是成本彙集到各作業的原因,而作業是彙集資源耗費的對象。
對作業進行科學分類是作業識別和作業分析的基礎。在作業觀念逐漸形成的過程中,有一些作業分類方法可供實務界採用。如喬治·斯托布斯(George J·Staubus)教授從作業的層次上把作業分為單位層次作業、批別層次作業、產品層次作業、能量層次作業四類。
1、單位層次作業(Unit Activity)。單位層次作業反映對每單位產品產量或服務所進行的工作,即使單位產品或服務受益的作業。單位層次作業所耗用的資源量(即成本)與產品產量、服務量或某種屬性(如直接人工小時、機器小時、產品重量、長度等)成比例的。
2、批別層次作業(Batch Activity)。批別層次作業是由生產批別次數直接引起,與生產數量無關,使一批產品或顧客受益的作業,如對每批產品的檢驗、機器調整準備、銷貨運送、原料處理、生產計劃等作業。批別層次作業的成本通常與產品的批數成比例變動,不受產銷數量或其他數量基準所影響。此外,整批層次的成本也和各批次的數量多少無關,如不論一次訂購1單位還是5000單位,每次訂購成本都不會改變,因而,批別層次作業的成本取決於批數而非各批次的數量。批量水平作業和單位水平作業的主要區別在於完成批量水平作業所需要的資源不依賴於每批次所包含的單位數。
3、產品層次作業(Product-sustaining Activity)。產品層次作業是每一類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所需要的工作,即使某種產品的每個單位都受益的作業。如對某種產品編製數控計劃、進行工藝設計、編製材料需求清單等作業。其作用在於支援該產品品種的生產,因此,與其他產品品種無關。這種作業的成本與產品產量及批數無關,但與產品種類數或產品線的數量成比例變動。
4、能量層次作業(Facility-sustaining Activity)。能量層次作業也稱管理級作業,是指為了維持企業的總體生產經營能力而進行的作業,即使某個機構或某個部門受益的作業,屬於企業一般維持性作業,如管理作業、廠房使用、人員培訓等。該類作業與企業的整體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無法追溯到特定的批次或產品上,與產量、批次、品種數無關,而取決於組織的規模與結構。這種作業的成本為全部生產產品的共同成本。
作業從不同角度還可以進行多種分類。例如,傑弗·米勒和湯姆·沃爾曼將作業分為邏輯性作業、平衡性作業、質量作業、變化作業;詹姆斯·布林遜(James A·Brimson)按不同標准將作業區分為重覆性作業和非重覆性作業、必需作業和酌量性作業等。此外,依據作業是否增加顧客價值,還可將作業劃分為增值作業和非增值作業,這種劃分有利於企業通過作業分析和作業管理減少浪費和提高作業效率。
作業是連接資源消耗與成本計算對象的橋梁,具有如下特征:
1、作業的主體是人。
2、作業消耗一定資源。
3、作業是投入產出因果連動的過程,即作業既是一種狹義的、具體的交易活動,又是一種動態活動,在這種活動過程中它既需要投入資源、耗費資源,但在投入或耗費資源的同時,它又產生一定的效果,實現活動目的。如設計產品,投入的是智慧、技術、儀器等,產出的是產品設計圖案。
4、作業貫穿於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企業整個生產經營過程是由一系列作業實現的,每項作業都是前一項作業的延續及後一項作業的開始,這些作業構成包容企業內部和連接企業外部的作業鏈。
5、作業是可以量化的,這是作業最重要的特性。作業的可計量性使得作業識別具有了現實意義,也使得基於作業的成本計算有了客觀依據。
6、作業的範圍可以根據管理要求來限定。
不錯,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