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鏈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作業鏈(Activity chain)
目錄 |
作業(activity),是指企業為了達到其生產經營的目標所進行的與產品相關或對產品有影響的各項具體活動。
作業鏈(activity chain),是相互聯繫的一系列作業活動組成的鏈條。現代企業實際上是一個為了最終滿足顧客需要而設計的一系列作業活動實體的組合,所以企業就是作業鏈。
企業資源計劃(ERP)中的作業鏈是以顧客的需求為起點,為顧客服務為終點,通過設計、執行一系列從產品設計到生產、售後服務的作業,提供滿足顧客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在作業鏈的各個環節上的活動之間都是緊密聯繫,相互影響的。前後作業間存在著需求和供給的關係,產品價值伴隨著作業活動的發生和轉移而在企業內部外部流動、轉移、最終到達顧客。
作業鏈和價值鏈
現代企業實質上是為滿足顧客需要而設計的作業的集合體,因為從產品設計到產品銷售過程的整個生產經營過程,都是由一系列前後有序的作業構成,這些作業由此及彼、由內到外相連接,就形成了一條“作業鏈”。作業消耗資源,產品消耗作業,每一項作業的完成都需要消耗一定的資源,同時又有一定的價值量和產出轉移到下一個作業。價值沿作業鏈在各作業之間轉移,就構成了一條“價值鏈”。
價值鏈(value chain),從生產經營環節上看就是作業鏈,是從貨幣和價值的角度反映的作業鏈。卡普蘭教授等學者認為,立足於經營的最後一個環節(即產品銷售到顧客的環節)來看,能夠產生和增加顧客價值的作業是需要大力加強的有效作業,不增加價值的作業是維持作業或無效作業,需要嚴格控制。但是,無效作業不等於無用作業。比如,修複殘次品、管理活動,都增加不了價值,是無效作業,但卻是維持企業正常運營的有用作業。
價值鏈需要不斷的優化組合,如努力減少各環節的無效作業,使之逼近於零;在各環節有效作業中,提高其產出比例等。前面提到的JIT,“零存貨”,“零缺陷”和“單元(櫃員)式”生產制度就是優化價值鏈組合的重要手段。
價值鏈的優化組合需要對其作科學的分析。分析價值鏈應該體現市場營銷意識,尤其在買方市場中,,要從顧客著手,分析顧客支付的價格與其受益的比例,,產品與競爭對手的比較,逐步延伸到廠商的內部價值鏈組合情況;控制價值鏈應該從產品設計環節開始,儘力改善價值鏈的組合,提高其投入產出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