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伦特定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仓促达成一项不尽如人意的协议比根本达不成协议更糟糕。
提出者:英国谈判专家E·H·克伦特
点评:在勉强的妥协里,往往隐藏着再次对抗的种子。
1961年,索尼公司的部分职工想利用公司成立15周年纪念的机会举行罢工,要求公司只雇佣工会的成员。盛田昭夫处理这次罢工事件时明确指出,工会的要求是不公平的。双方针锋相对、毫不相让。
工会知道公司将在5月7日举行庆祝活动,于是声称当天实行罢工。他们认为公司庆祝活动非比寻常,只要稍加威胁,公司就会让步。
盛田昭夫经过调查,认为大多数雇员是不会支持工会这一做法的。于是,他的态度非常强硬,并跟工会进行了多次谈判,但结果毫无进展。
随着庆祝日期的临近,工会认为有十足把握而毫不相让。盛田昭夫已经早有安排,他继续率领谈判小组和工会周旋。直到庆典的头一天晚上,双方仍然没有达成协议。‘
庆典的那天早上,罢工的人群封锁了公司办公大楼,声势浩大。盛田昭夫做好参加庆祝活动的准备后穿上晨服走到窗前,只见大楼已经挂起了庆祝的条幅,但是却没有各界要人前来祝贺。罢工者开始还以为公司取消了活动,不过他们很快就意识到是搞错了地方。
原来,在整个谈判过程中,公司全体经理都日夜守在这幢大楼里;直到前一天晚上,才给300名嘉宾一一打了电话,告知庆典活动改在1公里以外的王子宾馆。结果庆典活动如期举行,盛田昭夫也及时赶到会场。当罢工者发现时也晚了。
这次谈判,盛田昭夫并没有因为庆典活动的召开而仓促与罢工者签订协议,而是巧妙地周旋,使对方的要挟没有成功。
仓促解决不了问题,正所谓:欲速则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