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社会惰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社会干扰)

社会惰化(social loafing)

目录

什么是社会惰化

  所谓社会惰化,是指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事情时,或个人活动时有他人在场,往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不如单干时出力多,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也称之为社会惰化作用,另也叫社会干扰、社会致弱、社会逍遥、社会懈怠

  富有战斗力的团队精神,也是任何集体都梦寐以求的。企业拥有了团队精神就是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就具备了在现代市场竞争中无往而不胜的战略优势,就可以弥补诸如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不足。这是因为团队可以产生正的效应,也就是说团队的产出比成员单个工作的产出之和大,因为团队精神可以刺激个人的努力,因此2+ 2可以等于5。但事实上,团队产生的效应常常是负的。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呢?原因在于社会惰化效应。

社会惰化的相关实验

管理定律
AL续
安慰剂效应卢维斯定理
阿尔巴德定理蓝斯登定律
暗箱模式蓝斯登原则
阿尔布莱特法则垃圾桶理论
阿姆斯特朗法则蓝柏格定理
阿什法则雷鲍夫法则
艾奇布恩定理懒蚂蚁效应
阿罗的不可能
定理
牢骚效应
艾德华定理洛克忠告
艾科卡用人法则拉图尔定律
阿伦森效应鲁尼恩定律
暗示效应拉锯效应
安泰效应M
氨基酸组合效应木桶原理
B墨菲定律
彼得原理蘑菇管理定律
不值得定律马太效应
贝尔效应名片效应
保龄球效应米格—25效应
布里特定理马蝇效应
比伦定律末位淘汰法则
柏林定律麦克莱兰定律
巴菲特定律目标置换效应
彼得斯定律梅考克法则
白德巴定理摩斯科定理
布利丹效应美即好效应
波特定律马斯洛理论
布利斯定理曼狄诺定律
波特法则冒进现象
布朗定律毛毛虫效应
伯恩斯定律摩尔定律
布利斯原则木桶歪论
名人效应
拜伦法则N
冰淇淋哲学鲶鱼效应
比林定律南风法则
邦尼人力定律尼伦伯格原则
玻璃天花板效应凝聚效应
巴纳姆效应纳尔逊原则
半途效应希尔十七项
成功原则
贝尔纳效应鸟笼效应
贝勃规律O
边际效应奥卡姆剃刀定律
菠菜法则奥格威法则
标签效应奥狄思法则
杯子理论奥美原则
弼马瘟效应欧弗斯托原则
搬铁块试验P
C螃蟹效应
长尾理论帕累托法则
刺猬法则帕金森定律
长鞭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磁石法则破窗效应
磁力法则皮尔斯定律
蔡戈尼效应皮京顿定理
从众效应皮尔·卡丹定理
权威效应披头士法则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攀比效应
超限效应Q
全球化链条定律群体压力
传染效应乔布斯法则
参与定律犬獒效应
成事定理青蛙法则
拆屋效应乔治定理
出丑效应秋尾法则
D强手法则
多米诺骨牌效应齐加尼克效应
达维多定律情绪效应
倒金字塔管理法R
定位法则热炉法则
大荣法则柔性管理法则
杜利奥定理儒佛尔定律
杜根定律洛克定律
迪斯忠告人性定理
灯塔效应|锐化效应
达维多夫定律S
德尼摩定律三强鼎立法则
杜嘉法则手表定律
杜邦定律水坝式经营法
登门槛效应首因效应
叠补丁效应生态位法则
等待效应
德西效应
狄伦多定律
多看效应
E生鱼片理论
250定律隧道视野效应
恶魔效应
F500强企业经
典管理法则
反暗示效应
弗洛斯特法则双木桶理论
辐射效应失真效应
适才适所法则
飞轮效应史坦普定理
弗里施法则史华兹论断
肥皂水效应舍恩定理
凡勃伦效应史提尔定律
法约尔原则斯坦纳定理
费斯诺定理矢泽定律
费斯法则“4+2”法则
复壮效应思维的定势效应
反馈效应社会惰化效应
反木桶原理苏东坡效应
弗洛伊德口误森林效应
峰终定律
G圣人理论
声誉磁场
光环效应T
格雷欣法则同仁法则
身体语言
古狄逊定理跳蚤效应
沟通的位差效应特雷默定律
管理沟通论踢猫效应
沟通无限论托利得定理
古德曼定理特里法则
古德定律铁钉效应
格利定理蜕皮效应
孤峰原理汤水效应
果子效应托伊论断
过度理由效应投射效应
过度学习效应同群效应
功能固着心理头鱼理论
感觉剥夺实验鸵鸟政策
铁锹试验
态度改变—
糖果实验
W
感情效应王永庆法则
共生效应韦特莱法则
箍桶理论威尔逊法则
乌兹纳泽定律
H威尔德定理
花盆效应翁格玛丽效应
花生试验
环境蓄势
黑洞效应
蝴蝶效应沃尔森法则
霍桑效应沃尔顿法则
华盛顿合作定律沃森定律
猴子理论王安论断
互惠关系定律韦尔奇原则
杰亨利法则温德定律
海潮效应无折扣法则
横山法则沃特曼定律
海恩法则武器效应
猴子大象法则X
赫勒法则新木桶定律
信心获得咸鸭蛋理论
怀特定律斜坡球体定律
哈默定律夏皮罗法则
坏苹果法则西点军校的
经典法则
霍布森选择效应希望效应
海因里希法则虚荣效应
和谐定理Y
哈罗效应羊群效应理论
亚佛斯德原则
J“100-1=0”定律
酒与污水定律鱼缸理论
激励倍增法则影响世界的
100个定律
金鱼缸效应蚁群效应
吉格勒定理雅格布斯定理
吉尔伯特定律印刻效应
吉格定理150定律
吉德林法则Yerkes-Dodson
法则
竞争优势效应约翰逊效应
监狱角色模拟
实验
野鸭精神
棘轮效应邮票效应
近因效应优先效应
经验的逻辑
推理效应
优势富集效应
金属切削试验延迟满足实验
K因果定律
苛希纳定律异性心理
快鱼法则雁阵效应
异性效应
酝酿效应
拥有效应
坎特法则Z
卡贝定律智猪博弈理论
克里奇定理坠机理论
柯维定理自来水哲学
卡尔岑定理煮蛙效应
刻板效应自吃幼崽效应
L自我参照效应
雷尼尔效应自我选择效应
零和博弈帐篷理论
柯维定理最高气温效应
卡尔岑定理詹森效应
雷尼尔效应责任分散效应
蟑螂效应
座椅舒适感
[编辑]

  德国人马克斯·瑞格曼(Ringelman,1913)做了一个拔河比赛的实验,他要求被试在分别单独的与群体的情境下拔河,同时用仪器来测量他们的拉力。结果发现随着被试人数的增加,每个被试平均使出的力减少了。一个人拉时平均出力63公斤;三个人的群体拉时,平均出力是 53.5公斤;八个人时是31公斤。这种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时,群体人数越多个人出力越少的现象,后来在其他人的实验中也得到证实。这些现象不仅在实验室里看到,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普遍。

  根据有关研究和统计,在前苏联,私有土地占总农用地的1%,但产量却是农业总产量的27%;在匈牙利,农民则曾在13%的自有耕地上生产出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农产品;在中国,自1978年土地承包责任制,农作的总产量每年递增8%,这一速度是过去26年里平均增幅的两倍半。

  俗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二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正是这种社会心理现象的具体形象化。

社会惰化的成因

  (一)不公平感

  人们常常习惯把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奖励,与别人或自己过去付出的努力和所得到的奖励进行比较,如果比较的结果认为是公平的、合理的,那么就会心情舒畅的继续努力工作;如果比较得出相反的结果,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影响其积极性的发挥。如果你把别人看作是懒惰的或是无能的,你也可能会降低自己的努力程度,这样才会觉得公平。

  (二)社会评价的减弱

  社会心理学家拉奈尔( B.1a- tance,1979)认为在群体情况下,个体的工作是不被记名的,个体所作的努力没有专门的测量指标来评定,此时所测量的指标是整个团体共同的工作业绩,所以在这样一个评价体系下,个人就有机会可以不对自己的行为责任,因而它的评价意识就必然减弱,使得个人为工作所作的努力也就碱弱。典型的例子就是“小和尚效应"。

  (三)社会认知偏差

  群体中的个体,在沟通不够的情况下,认为在集体测评的基础下,其他成员可能会偷懒,不会努力的工作,在这种心理下,个人的努力程度会下降。

  (四)责任分散

  责任分散是指在与他人共同工作时,个人的责任感下降,将工作推给别人去做的倾向。产生责任分散的原因在于,指向群体的责任压力分散开来,落到每个人身上的责任就很少了。因此,个人没有什么责任压力,而且相互依赖,产生推诿。一般说来,人越多,责任分散就越严重,个人的责任感越低;而减少人数,会增强责任感。

  (五)个人协作意愿不足

  巴纳德认为社会惰化产生的主观因素是个人协作意愿不足所致。巴纳德早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就指出了组织中普遍存在着协作意愿不足的问题。巴纳德( Bamard, 1938 )认为,构成组织的是人的协作意愿或贡献意感,而不是人。协作意愿意味着自我克制,对自己个人行动控制权的放弃,个人行为的非个人化,其结果是努力的凝聚、结合。必须有这种把个人行为贡献于非个人的组织行为,个人放弃其行动的控制权的意愿,才能把人们的行动协调起来。但是现实情况是个人作贡献的意愿强度存在着极大差异,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对任何一个现存的或可能成立的组织总是处于否定的立场,可能的贡献者中只有一小部分有着积极的贡献意愿,而且任何个人的贡献意感的强度都不可能维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存在着合适的外部诱因——例如团队规模过大、个人绩效难以衡量等,个体主观上的协作意愿不足就表现为可以观察到的社会惰化。明朝的徐阶.张居正和高拱都是明朝有名的辅臣,可以说他们三个人都有治国安邦之才,国之栋梁。可当他们同时在内阁时,会争权夺利,摩擦不断。可见,有些人是不能在一起合作的。

如何减弱团队中的惰化现象

  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团队?

  (1)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期望是形成一个团队的首要条件,而这也正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人类任何一个组织的延生首先是基于人类彼此存在共同的需求,或者说是共同的好处。例如,原始社会,人们因为要共同抵御野兽的袭击,因为只有共同的狩猎才会有收获,所以就结成部落。进入工业社会后,雇员因为要维护自身的利益,对抗资本家的过度榨取,所以要结成工会,从这样的分析判断,我们不难看出,任何人群和组织其实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相同的利益要求是一个组织产生的首要前提。没有这一点,任何组织都不可能产生。当然,团队精神就更无从谈起。为此,必须让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明白团队的目标是什么,自己在为这个团队目标奋斗中将会得到什么利益。这个目标既是团队对每一个成员的一种利益吸引,也是对大家行为方向的一种界定。否则,大家到这个团队工作的目的就不明确,进入之后的行为方向也不统一。

  (2)团队内部良好的沟通协调亦是形成一个优秀团队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正如同沃尔玛总裁所说的:“如果你必须将沃尔玛体制浓缩成一个思想,那可能就是沟通,因为它是我们成功的真正关键之一。”丹费大学 Stephen·Erbschloe所作的一项研究表明,他所研究的46家公司之所以面对互联网带来的商业机会行动迟缓,最主要的两个原因就是:交流的贫乏和行政上的混乱。使交流成为一个团队、一个公司里的优先事项,并且让每个员工都知道你重视交流;为员工提供同管理交谈的机会;建立信任的氛围。这是优秀的团队要达到有效的沟通协调至关重要的三个条件。

  (3)必须营造公平公正的氛围,创建公平公正的机制保证团队成员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

  一种精神的形成必须以一种积极健康的机制来维系,使遵从团队精神共同行为规范的成员能过上好日子,能得到高的报酬。反之,如果善良的行为被压抑,受打击,高尚的行为注定会惨遭夭折。这些机制,既有利益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现实中,一些企业由于没有处理好团队成员间的公平问题而导致团队人性涣散,凝聚力锐减的事例不胜枚举。有的搞远近亲疏区别对待,培养亲信,扶植小圈子势力;有的有意制造矛盾,以便自己驾御。凡此等等,都是因为没有建立公平公正的机制和氛围而致。

  (4)一个优秀的团队必须具有创新能力

  没有创新能力的团队不能称其为优秀团队。现今,我们面对的是独具慧眼并且具有高智商客户群,这就要求我们的团队要具务高度的弹性以及敏捷的创新能力,在塑造这样的团队文化时,就要把弹性以及创新能力塑造在团队文化内,使每一位员工都习惯于改变并清楚意识到改变是任何改善的前提,永远不变的就是“变”。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0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16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社会惰化"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112.64.12.* 在 2010年5月9日 19:50 发表

how to prevent social loafing?

回复评论
58.246.161.* 在 2010年5月10日 20:09 发表

build in 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 set group goals; increase intergroup competition; use peer evaluation; distribute group rewards based on individual effort.

回复评论
222.197.0.* 在 2011年7月19日 10:33 发表

大家都是国人何必讲一些外文?

回复评论
113.220.150.* 在 2012年5月11日 16:47 发表

222.197.0.* 在 2011年7月19日 10:33 发表

大家都是国人何必讲一些外文?

装逼嘛,不装一下,怎么显得自己高端?

回复评论
123.128.173.* 在 2013年4月15日 06:53 发表

113.220.150.* 在 2012年5月11日 16:47 发表

装逼嘛,不装一下,怎么显得自己高端?

我觉得看MBA智库的人,都应当有一种开放的心态,这也是一种空杯心态。所以,应当尊重每个人表达方式的不同(无论英文还是中文)。如果这种心态都调整不好,我觉得,还是先调整好心态,然后再来看MBA智库。 另外,一般情况下,攻击别人用英文的人,都是英文很差的人。这也是酸葡萄原理。

回复评论
171.208.44.* 在 2013年6月12日 21:25 发表

123.128.173.* 在 2013年4月15日 06:53 发表

我觉得看MBA智库的人,都应当有一种开放的心态,这也是一种空杯心态。所以,应当尊重每个人表达方式的不同(无论英文还是中文)。如果这种心态都调整不好,我觉得,还是先调整好心态,然后再来看MBA智库。 另外,一般情况下,攻击别人用英文的人,都是英文很差的人。这也是酸葡萄原理。

很不错,学以致用,实践就是第一步循序渐进,

回复评论
27.32.1.* 在 2013年6月17日 22:15 发表

171.208.44.* 在 2013年6月12日 21:25 发表

很不错,学以致用,实践就是第一步循序渐进,

對, 加上有些海外朋友所使用的電腦不支援打中文打英文也很正常, 看不懂就查字典好好學習

回复评论
61.143.61.* 在 2013年11月6日 09:01 发表

我一直以为公平是法律概念,今天读来原来它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 看来要搞好团结成就事业,必须懂得心理学.

惰性是人类的本性和原罪,当公平发生倾斜时,会激化这种惰性,造成整体效率低下.

回复评论
1.200.201.* 在 2017年1月5日 10:27 发表

8787

回复评论
陈富龙 (Talk | 贡献) 在 2017年1月5日 16:00 发表

学习了,这和自己目前的状态很像。

回复评论
14.108.148.* 在 2019年6月1日 15:02 发表

心理学不否定任何人的本能和情绪,说原罪的是完全不了解心理学

回复评论
27.202.157.* 在 2020年3月5日 16:01 发表

哈哈哈哈哈哈

回复评论
M id f255712eb20267c8ac7d24d05b5fae19 (Talk | 贡献) 在 2020年4月6日 08:00 发表

这玩意难道是责任分散效应的升级版吗?666

回复评论
M id a88faadb548f0087e4d35078bb5d34db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5月26日 18:45 发表

因为人们在认知上评估风险时,潜意识认为人多风险也就平摊了,法不责众的人性观点

回复评论
M id 4276591f18b753640d8596f0b835f7e7 (Talk | 贡献) 在 2022年9月9日 08:26 · 山东 发表

拔河那个,咱就说,有没有可能是人多了,太挤,撒不开力气(笑哭)

回复评论
M id 4276591f18b753640d8596f0b835f7e7 (Talk | 贡献) 在 2022年9月9日 08:28 · 山东 发表

学到了,这就给每个人配一个领导(bushi)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