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MBA智库百科用户:


过去的17年,百科频道一直以免费公益的形式为大家提供知识服务,这是我们团队的荣幸和骄傲。 然而,在目前越来越严峻的经营挑战下,单纯依靠不断增加广告位来维持网站运营支出,必然会越来越影响您的使用体验,这也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因此,经过审慎地考虑,我们决定推出VIP会员收费制度,以便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优质的内容。


MBA智库百科VIP会员,您的权益将包括: 1、无广告阅读; 2、免验证复制。


当然,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您对百科频道的支持。诚邀您加入MBA智库百科VIP会员,共渡难关,共同见证彼此的成长和进步!



MBA智库百科项目组
2023年8月10日
百科VIP
未登录
无广告阅读
免验证复制
1年VIP
¥ 9.9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PayPal
购买数量:
1
应付金额:
9.9
汇率换算:
1.32
美元(USD)
  • 美元(USD)
  • 加元(CAD)
  • 日元(JPY)
  • 英镑(GBP)
  • 欧元(EUR)
  • 澳元(AUD)
  • 新台币(TWD)
  • 港元(HKD)
  • 新加坡(SGD)
  • 菲律宾(PHP)
  • 泰铢(THB)

按当月汇率换算,

包含手续费

打开手机微信 扫一扫继续付款
立即开通
PayPal支付后,可能会遇到VIP权益未及时开通的情况,请您耐心等待,或者联系百科微信客服:mbalib888。
温馨提示:当无法进去支付页面时,可刷新后重试或更换浏览器
开通百科会员即视为同意《MBA智库·百科会员服务规则》

支付成功

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64个条目

墨菲定律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Moffe's Law)

墨菲定律(Murphy's Law)亦称莫非定律、莫非定理、或摩菲定理

目录

[隐藏]

什么是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语。简单来说就是事情往往会向你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发展,只要有这个可能性。

  西方的“墨菲定律”是这样说的: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

  “墨菲定律”的原话是: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

  根据“墨菲定律”可以得出4条结论:

  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比如你衣袋里有两把钥匙,一把是你房间的,一把是汽车的;如果你现在想拿出车钥匙,会发生什么?是的,你往往会拿错了房间钥匙。

  换种说法:假定你把一片干面包掉在地毯上,这片面包的两面均可能着地。但假定你把一片一面涂有一层果酱的面包掉在地毯上,常常是带有果酱的一面落在地毯上。

  它道出了一个铁的事实:技术风险能够由可能性变为突发性的事实。

  它揭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及自然现象。

  它的极端表述是: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坏。

  “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

墨菲定律的起源[1]

  大家都知道墨菲定律(Murphy's Law),你甚至可能已经经历过:凡是可能出错的事必定会出错(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注:去年的科幻大片《星际穿越》(Interstellar)男主角Cooper的女儿Murphy就是因此得名的,影片中也讲到了墨菲定律)

  但是提出这样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蹩脚定律”是谁呢?他就是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

  好消息是,墨菲本人不会老出错的。坏消息是,墨菲会对犯错误的人发火。

  时光回溯至1940年代,美国空军正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火箭滑车测试,他们的研究和测试设施在南加州。一位名叫爱德华·墨菲的工程师到来协助试验,并带来了四个传感器即加速度计能够帮助精确地测量超重力。

  他们将加速度计安装在火箭滑车之上,并一切正常启动,然而小组人员发现几个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完全相反。这样所得到的读数完全无法使用。

  “有可能出错的事情,就会出错(If there's any way they can do it wrong, they will)。”墨菲抱怨道。这是任何不满的老板都可能会说的话,那么,墨菲能把这整个“定律”归因于他吗?一个关键词:记者。

  在错误安装几周之后,约翰·斯塔普(John Stapp)上校举行首次新闻发布会,其中一名记者提问想知道在这高速试验期间是如何做到没有人受伤的。

  “我们做的所有工作都有考虑墨菲定律。” 斯塔普说道。当然,斯塔普随后解释了什么是墨菲定律,还补充了句他们已经学到的:“在做一个测试前,你必须考虑所有的可能性。”

  这之后的事情都众所周知了……但事实是,墨菲定律在很久以前是以全名爱德华·墨菲(Edward Murphy)命名的。英国数学家奥古斯都·德·摩根(Augustus DeMorgan)曾写道:“如果我们做足够多的试验,该发生的事终究会发生。”

  顺便说一下,如果你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你可能更愿意倾向于逆墨菲定律(Yhprum's Law,Yhprum只是将Murphy这个单词倒过来拼写):任何有效的东西,就会有效(Anything that can work, will work)。

管理定律
AL续
安慰剂效应卢维斯定理
阿尔巴德定理蓝斯登定律
暗箱模式蓝斯登原则
阿尔布莱特法则垃圾桶理论
阿姆斯特朗法则蓝柏格定理
阿什法则雷鲍夫法则
艾奇布恩定理懒蚂蚁效应
阿罗的不可能
定理
牢骚效应
艾德华定理洛克忠告
艾科卡用人法则拉图尔定律
阿伦森效应鲁尼恩定律
暗示效应拉锯效应
安泰效应M
氨基酸组合效应木桶原理
B墨菲定律
彼得原理蘑菇管理定律
不值得定律马太效应
贝尔效应名片效应
保龄球效应米格—25效应
布里特定理马蝇效应
比伦定律末位淘汰法则
柏林定律麦克莱兰定律
巴菲特定律目标置换效应
彼得斯定律梅考克法则
白德巴定理摩斯科定理
布利丹效应美即好效应
波特定律马斯洛理论
布利斯定理曼狄诺定律
波特法则冒进现象
布朗定律毛毛虫效应
伯恩斯定律摩尔定律
布利斯原则木桶歪论
名人效应
拜伦法则N
冰淇淋哲学鲶鱼效应
比林定律南风法则
邦尼人力定律尼伦伯格原则
玻璃天花板效应凝聚效应
巴纳姆效应纳尔逊原则
半途效应希尔十七项
成功原则
贝尔纳效应鸟笼效应
贝勃规律O
边际效应奥卡姆剃刀定律
菠菜法则奥格威法则
标签效应奥狄思法则
杯子理论奥美原则
弼马瘟效应欧弗斯托原则
搬铁块试验P
C螃蟹效应
长尾理论帕累托法则
刺猬法则帕金森定律
长鞭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磁石法则破窗效应
磁力法则皮尔斯定律
蔡戈尼效应皮京顿定理
从众效应皮尔·卡丹定理
权威效应披头士法则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攀比效应
超限效应Q
全球化链条定律群体压力
传染效应乔布斯法则
参与定律犬獒效应
成事定理青蛙法则
拆屋效应乔治定理
出丑效应秋尾法则
D强手法则
多米诺骨牌效应齐加尼克效应
达维多定律情绪效应
倒金字塔管理法R
定位法则热炉法则
大荣法则柔性管理法则
杜利奥定理儒佛尔定律
杜根定律洛克定律
迪斯忠告人性定理
灯塔效应|锐化效应
达维多夫定律S
德尼摩定律三强鼎立法则
杜嘉法则手表定律
杜邦定律水坝式经营法
登门槛效应首因效应
叠补丁效应生态位法则
等待效应
德西效应
狄伦多定律
多看效应
E生鱼片理论
250定律隧道视野效应
恶魔效应
F500强企业经
典管理法则
反暗示效应
弗洛斯特法则双木桶理论
辐射效应失真效应
适才适所法则
飞轮效应史坦普定理
弗里施法则史华兹论断
肥皂水效应舍恩定理
凡勃伦效应史提尔定律
法约尔原则斯坦纳定理
费斯诺定理矢泽定律
费斯法则“4+2”法则
复壮效应思维的定势效应
反馈效应社会惰化效应
反木桶原理苏东坡效应
弗洛伊德口误森林效应
峰终定律
G圣人理论
声誉磁场
光环效应T
格雷欣法则同仁法则
身体语言
古狄逊定理跳蚤效应
沟通的位差效应特雷默定律
管理沟通论踢猫效应
沟通无限论托利得定理
古德曼定理特里法则
古德定律铁钉效应
格利定理蜕皮效应
孤峰原理汤水效应
果子效应托伊论断
过度理由效应投射效应
过度学习效应同群效应
功能固着心理头鱼理论
感觉剥夺实验鸵鸟政策
铁锹试验
态度改变—
糖果实验
W
感情效应王永庆法则
共生效应韦特莱法则
箍桶理论威尔逊法则
乌兹纳泽定律
H威尔德定理
花盆效应翁格玛丽效应
花生试验
环境蓄势
黑洞效应
蝴蝶效应沃尔森法则
霍桑效应沃尔顿法则
华盛顿合作定律沃森定律
猴子理论王安论断
互惠关系定律韦尔奇原则
杰亨利法则温德定律
海潮效应无折扣法则
横山法则沃特曼定律
海恩法则武器效应
猴子大象法则X
赫勒法则新木桶定律
信心获得咸鸭蛋理论
怀特定律斜坡球体定律
哈默定律夏皮罗法则
坏苹果法则西点军校的
经典法则
霍布森选择效应希望效应
海因里希法则虚荣效应
和谐定理Y
哈罗效应羊群效应理论
亚佛斯德原则
J“100-1=0”定律
酒与污水定律鱼缸理论
激励倍增法则影响世界的
100个定律
金鱼缸效应蚁群效应
吉格勒定理雅格布斯定理
吉尔伯特定律印刻效应
吉格定理150定律
吉德林法则Yerkes-Dodson
法则
竞争优势效应约翰逊效应
监狱角色模拟
实验
野鸭精神
棘轮效应邮票效应
近因效应优先效应
经验的逻辑
推理效应
优势富集效应
金属切削试验延迟满足实验
K因果定律
苛希纳定律异性心理
快鱼法则雁阵效应
异性效应
酝酿效应
拥有效应
坎特法则Z
卡贝定律智猪博弈理论
克里奇定理坠机理论
柯维定理自来水哲学
卡尔岑定理煮蛙效应
刻板效应自吃幼崽效应
L自我参照效应
雷尼尔效应自我选择效应
零和博弈帐篷理论
柯维定理最高气温效应
卡尔岑定理詹森效应
雷尼尔效应责任分散效应
蟑螂效应
座椅舒适感
[编辑]

墨菲定律的案例

  1、哥伦比亚事件

  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即将返回地面时,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地区上空解体,机上6名美国宇航员以及首位进入太空的以色列宇航员拉蒙全部遇难。“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也印证了“墨菲定律”。如此复杂的系统是一定要出事的,不是今天,就是明天,合情合理。一次事故之后,人们总是要积极寻找事故原因,以防止下一次事故,这是人的一般理性都能够理解的,否则,或者从此放弃航天事业,或者听任下一次事故再次发生,这都不是一个国家能够接受的结果。

  人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上帝,当你妄自尊大时,“墨菲定律”会叫你知道厉害;相反,如果你承认自己的无知,“墨菲定律”会帮助你做得更严密些。

  这其实是概率在起作用,人算不如天算,如老话说的“上的山多终遇虎”。还有“祸不单行”。如彩票,连着几期没大奖,最后必定滚出一个千万大奖来,灾祸发生的概率虽然也很小,但累积到一定程度,也会从最薄弱环节爆发。所以关键是要平时清扫死角,消除不安全隐患,降低事故概率。

  2、马航失联事件

  2014年,马航失联客机事件发生,很多媒体都在分析马航事件,智通财经网播出的金融技术视频《马航失联事件终极分析——致命的墨菲定理》中,外国主持人斯蒂芬用墨菲定理分析马航失联客机事件,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1、墨菲定理第一条“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马航客机失联后,众说纷坛,斯蒂芬认为事件看起来没有那么简单。

  2、墨菲定理第二条“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斯蒂芬讲到了目前各国搜寻工作,还是没有找到有价值的线索,马航客机失联时间,比很多人预计的时间还长。

  3、墨菲定理第三条“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斯蒂芬描述了在2012年8月9日,MH370航班所用的这家波音777-200型客机发生过一次意外。当时它在上海浦东机场与东方航空的MU583航班(机型为A340-600)在右道口发生剐蹭,并在这次事故中被蹭断了右机翼。虽然马航当时对受伤的机翼进行了维修,但这难保这架受过伤的飞机在今后的飞行中不再出事。

  按照马航失联事件发生后某空管人士的说法,这次事件也有可能是由2012年那次事故的后遗症引发的。“波音777-200型客机如果维修不当、旧伤复发,可能导致转弯时一部分机翼解体。这也可以解释它为什么最后一次数据联络会报出下降200米加近360度大角度转弯,飞机如果解体,求救信号也发不出来。”

  4、墨菲定理第四条“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2013年7月6日,一架韩国亚洲航空公司波音777-200型客机在美国旧金山国际机场降落过程中发生事故,燃起大火。事故造成2名中国学生死亡,百余人受伤。而目前失联飞机与韩亚空难机型一样,都是老式旧款的波音客机,很多人担心会再次出现类似的事故。尽管就目前公布的各种数据而言,也有人说马航失联客机是劫机事件,但马航客机载油量正常最多可飞8小时,至今还没有搜查到降落的场地,极可能是机身故障坠毁。

墨菲定律的启示

  “墨菲定律”诞生于20世纪中叶,这正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类真正成为世界主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处处弥漫着乐观主义的精神:人类取得了对自然、对疾病以及其他限制的胜利,并将不断扩大优势;我们不但飞上了天空,而且飞向太空……我们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世界的面貌,这一切似乎昭示着: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无论是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总能找到一种办法或模式战而胜之。

  正是这种盲目的乐观主义,使我们忘记了对于亘古长存的茫茫宇宙来说,我们的智慧只能是幼稚和肤浅的。世界无比庞大复杂。人类虽很聪明,并且正变得越来越聪明,但永远也不能彻底了解世间的万事万物。人类还有个难免的弱点,就是容易犯错误,永远会犯错误。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世界上大大小小的不幸事故、灾难才得以发生。

  近半个世纪以来,“墨菲定律”曾经搅得世界人心神不宁,它提醒我们: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我们将要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事故照旧还会发生,永远会发生。“墨菲定律”忠告人们:面对人类的自身缺陷,我们最好还是想得更周到、全面一些,采取多种保险措施,防止偶然发生的人为失误导致的灾难和损失。归根到底,“错误”与我们一样,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狂妄自大只会使我们自讨苦吃,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接受错误,并不断从中学习成功的经验。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在街上准备拦一辆车去赴一个时间紧迫的约会,你会发现街上所有的出租车不是有客就是根本不搭理你,而当你不需要租车的时候,却发现有很多空车在你周围游弋,只待你的一扬手,车随时就停在你的面前。如果一个月前在浴室打碎镜子,尽管仔细检查和冲刷,也不敢光着脚走路,等过了一段时间确定没有危险了,不幸的事还是照样发生,你还是被碎玻璃扎了脚。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论科技多发达,事故都会发生。而且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所以,我们在事前应该是尽可能地想得周到、全面一些,如果真的发生不幸或者损失,就笑着应对吧,关键在于总结所犯的错误,而不是企图掩盖它。

墨菲定律的演化版本

  墨菲定律的原句是这样的: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到今天,它已经派生出以下的版本:

   1.别试图教猫唱歌,这样不但不会有结果,还会惹猫不高兴。

   2.别跟傻瓜吵架,不然旁人会搞不清楚,到底谁是傻瓜?

   3.不要以为自己很重要,因为没有你,太阳明天还是一样从东方升上来。

   4.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

   5.好的开始,未必就有好结果;坏的开始,结果往往会更糟。

   6.你若帮助了一个急需用钱的朋友,他一定会记得你——在他下次急需用钱的时候。

   7.有能力的——让他做;没能力的──教他做;做不来的──管理他。

   8.你早到了,会议却取消;你准时到,却还要等;迟到,就是迟了。

   9.你携伴出游,越不想让人看见,越会遇见熟人。

  10.你爱上的人,总以为你爱上他是因为:他使你想起你的老情人。

  11.你最后硬着头皮寄出的情书;寄达对方的时间有多长,你反悔的时间就有多长。

  12.东西越好,越不中用。

  13.一种产品保证60天不会出故障,等于保证第61天一定就会坏掉。

  14.东西久久都派不上用场,就可以丢掉;东西一丢掉,往往就必须要用它。

  15.你丢掉了东西时,最先去找的地方,往往也是可能找到的最后一个地方。

  16.你往往会找到不是你正想找的东西。

  17.你出去买爆米花的时候,银幕上偏偏就出现了精彩镜头。

  18.另一排总是动的比较快;你换到另一排,你原来站的那一排,就开始动的比较快了;你站的越久,越有可能是站错了排。

  19.一分钟有多长? 这要看你是蹲在厕所里面,还是等在厕所外面。

墨菲定律应用分析

案例一:从墨菲定律看安全管理[2]

  一、正确认识墨菲定律

  对待这个定律,安全管理者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消极的态度,认为既然差错是不可避免的,事故迟早会发生,那么,管理者就难有作为;另一种是积极的态度,认为差错虽不可避免,事故迟早要发生的,那么安全管理者就不能有丝毫放松的思想,要时刻提高警觉,防止事故发生,保证安全。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后者。根据墨菲定律可得到如下两点启示:

  认识之一:不能忽视小概率危险事件

  由于小概率事件在一次实验或活动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就给人们一种错误的理解,即在一次活动中不会发生。与事实相反,正是由于这种错觉,麻痹了人们的安全意识,加大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其结果是事故可能频繁发生。纵观无数的大小事故原因,可以得出结论:“认为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是导致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的根本原因。墨菲定律正是从强调小概率事件的重要性的角度明确指出:虽然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在一次实验(或活动)中,仍可能发生,因此,不能忽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认识之二:墨菲定律是安全管理过程中的长鸣警钟

  安全管理的目标是杜绝事故的发生,而事故是一种不经常发生和不希望有的意外事件,这些意外事件发生的概率一般比较小,就是人们所称的小概率事件。由于这些小概率事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发生,所以,往往被人们忽视,产生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这恰恰是事故发生的主观原因。墨菲定律告诫人们,安全意识时刻不能放松。要想保证安全,必须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采取积极的预防方法、手段和措施,消除人们不希望有的和意外的事件。

  二、发挥警示职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管理的警示职能是指在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和有关活动之前将危及安全的危险因素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找出来,告诫有关人员注意并引起操作人员的重视,从而确保其活动处于安全状态的一种管理活动。由墨菲定律揭示的两点启示可以看出,它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对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安全管理中,警示职能将发挥如下作用:

  1) 警示职能是安全管理中预防控制职能得以发挥的先决条件

  任何管理,都具有控制职能。由于不安全状态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使安全管理不得不在人们活动之前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方法和手段,防止事故发生。这说明安全管理控制职能的实质内核是预防,坚持预防为主是安全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墨菲定律指出:只要客观上存在危险,那么危险迟早会变成为不安全的现实状态。所以,预防和控制的前提是要预知人们活动领域里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并告诫人们预防什么,并如何去控制。

  2) 发挥警示职能,有利于强化安全意识

  安全管理的警示职能具有警示、警告之意,它要求人们不仅要重视发生频率高、危险性大的危险事件,而且要重视小概率事件;在思想上不仅要消除麻痹大意思想,而且要克服侥幸心理,使有关人员的安全意识时刻不能放松,这正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3) 发挥警示职能,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传统安全管理是被动的安全管理,是在人们活动中采取安全措施或事故发生后,通过总结教训,进行“亡羊补牢”式的管理。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市场经济导致个别人员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不断变化,新的危险不断出现,发生事故的诱因增多,而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已难于适应当前情况。为此,要求人们不仅要重视已有的危险,还要主动地去识别新的危险,变事后管理为事前与事后管理相结合,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牢牢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

  4) 发挥警示职能,提高全员参加安全管理的自觉性

  安全状态如何,是各级各类人员活动行为的综合反映,个体的不安全行为往往祸及全体,即“100-1=0”。因此,安全管理不仅仅是领导者的事,更与全体人员的参与密切相关。根据心理学原理,调动全体人员参加安全管理积极性的途径通常有两条:①激励:即调动积极性的正诱因,如奖励、改善工作环境等正面刺激;②形成压力:即调动积极性的负诱因,如惩罚、警告等负面刺激。对于安全问题,负面刺激比正面刺激更重要,这是因为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如果安全,则被认为是正常的;若不安全,一旦发生事故会更加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不安全比安全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墨菲定律正是从此意义上揭示了在安全问题上要时刻提高警惕,人人都必须关注安全问题的科学道理。这对于提高全员参加安全管理的自觉性,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结束语

  墨菲定律的内容并不复杂,道理也不深奥,关键在于它揭示了在安全管理中人们为什么不能忽视小概率事件的科学道理;揭示了安全管理必须发挥警示职能,坚持预防为主原则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对于人们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墨菲定律背后的墨菲到底是谁?.怪罗科普.2016-06-01
  2. 简论安全管理的警示职能——墨菲定律的启示 崔全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9/04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28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545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墨菲定律"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D-lybw8 (Talk | 贡献) 在 2008年3月4日 13:13 发表

这只针对大多数的人而言吧。

回复评论
Blackachao (Talk | 贡献) 在 2008年6月4日 14:16 发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以这么理解么

回复评论
121.207.137.* 在 2008年7月24日 19:21 发表

我觉得墨菲定律很搞笑呀,但也是蛮有道理的。

回复评论
120.67.162.* 在 2009年7月7日 23:02 发表

我的理解是都有出现或发生的概率(一切皆有可能),只是有时以事以愿违收场!

回复评论
222.64.146.* 在 2009年7月17日 22:13 发表

当什么都无所畏俱,莫非定律就消失了

回复评论
121.0.29.* 在 2009年7月20日 16:18 发表

121.207.137.* 在 2008年7月24日 19:21 发表

我觉得墨菲定律很搞笑呀,但也是蛮有道理的。

感觉也是,很有意思的定律,但是影响的结果却是深刻的。

回复评论
219.149.10.* 在 2009年8月10日 09:41 发表

事出必有因,又因必有果。感觉能跟这个联系起来

回复评论
116.18.126.* 在 2009年8月10日 13:40 发表

错误跟正确本来就是一对双胞胎,而双胞胎经常是同时出现在人们得视野里面得,如果世界上没有灾难得话,媒体该用什么来吸引人们得眼球呢????

回复评论
122.7.128.* 在 2009年8月22日 19:07 发表

只是巧合的积累罢了

回复评论
116.21.180.* 在 2009年8月28日 09:41 发表

人类的恐惧、悲观和推卸责任才是墨菲定律的根基。

回复评论
Haogaiqin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8月31日 14:09 发表

其实,莫非定律很有道理。这个在事故致因方面很有说服力。 “灾祸发生的概率虽然也很小,但累积到一定程度,也会从最薄弱环节爆发。”很经典

回复评论
60.2.234.* 在 2009年9月8日 10:49 发表

有一位母亲,当发现当司机的儿子出了一次事故后,就无论如何再也不让儿子开车了,认为开车必然会有生命危险。

回复评论
116.226.64.* 在 2009年9月9日 15:12 发表

你担心什么就越会发生什么,最好的方法就是顺其自然!

回复评论
114.241.216.* 在 2009年9月14日 09:22 发表

顺其自然

回复评论
58.60.230.* 在 2009年9月15日 15:30 发表

过分乐观和过分悲观,都是不可取的,这个定律只说了一个方面而已。 还有一种情况是,把事情的不利因素想的过多,考虑所有最坏的因素。

回复评论
111.72.71.* 在 2009年10月5日 01:02 发表

great

回复评论
219.238.17.* 在 2009年10月8日 03:09 发表

我这样理解:当事情不好的结果不是0概率的时候,这个不好的结果在事情不断重复时,总会发生……

这个Murphy口袋里有两把钥匙,分别是车钥匙和房钥匙,而他想取车钥匙,但总是取出房钥匙,这是他的结论。 假设他把“取钥匙”这个动作重复10000次,如果能取房钥匙达9000次,不,7000次也行,偶就觉得这个说法,还行…… (当然,他摸不出两把钥匙的差别……)

回复评论
Jasonrdq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0月12日 02:52 发表

耐人寻味,顶一个

回复评论
219.133.134.* 在 2009年10月13日 10:27 发表

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用心里预期来解释呢,心里期望值越高,从而发生超出平常的甚至过分紧张的行为行动,接下来的是便是事与愿违。所以平常心还是很重要吧。

回复评论
Adawang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0月14日 23:38 发表

小概率事件可以解释

回复评论
121.17.8.* 在 2009年10月15日 10:00 发表

错误明显比幸运容易让人记起,实际上某一个巧合中正确和错误的概率都是50%,只是错误更容易让你记住罢了,你可以一天到晚的抱怨错误,但不能一天到晚的抱怨正确

回复评论
222.45.229.* 在 2009年10月15日 19:05 发表

我们不是上帝,该来的终究会来!

回复评论
221.212.38.* 在 2009年10月16日 16:14 发表

偶然事件的必然性

回复评论
218.22.22.* 在 2009年10月19日 15:01 发表

219.238.17.* 在 2009年10月8日 03:09 发表

我这样理解:当事情不好的结果不是0概率的时候,这个不好的结果在事情不断重复时,总会发生……

这个Murphy口袋里有两把钥匙,分别是车钥匙和房钥匙,而他想取车钥匙,但总是取出房钥匙,这是他的结论。 假设他把“取钥匙”这个动作重复10000次,如果能取房钥匙达9000次,不,7000次也行,偶就觉得这个说法,还行…… (当然,他摸不出两把钥匙的差别……)

10000次都摸不出差别,他也够墨菲的。

回复评论
61.189.106.* 在 2009年10月22日 08:47 发表

墨菲法则在投资界就是金律

回复评论
118.113.104.* 在 2009年10月22日 21:34 发表

这是人的心理作用!而且我认为这个定理更适合爱情!

回复评论
Plm 3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0月23日 11:51 发表

说的是这样的。很多时候特地让人们注意某些问题,反而越容易让问题发生。

回复评论
218.80.206.* 在 2009年10月26日 12:47 发表

墨菲定律不过是相对于幸福,人对于痛苦记忆更加深刻的一种表现罢了。

回复评论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0月27日 00:40 发表

222.64.146.* 在 2009年7月17日 22:13 发表

当什么都无所畏俱,莫非定律就消失了

这是典型唯心主义的看法,也是最危险的看法。无所畏惧的时候,墨菲定理不是不发生,而是你把它忽视了。“屋漏偏逢连夜雨 船迟又遇打头风。”“夜路走多了终会遇到鬼”说的也跟墨菲定理一样。

回复评论
Dkk654321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0月27日 07:18 发表

不是很科学,要是那个航天飞机出事前有人把一只蚂蚁踩死了,会不会有人说踩死蚂蚁了会导致了出事儿?而且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小事儿,譬如,这一点同时有数以十万人次的踩死了蚂蚁…… 心里作用罢了,科学地对待概率,然后用最好的心态面对不幸,用最努力的心情对待奋斗,这才是真理。

回复评论
113.108.141.* 在 2009年10月28日 09:54 发表

Blackachao (Talk | 贡献) 在 2008年6月4日 14:16 发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以这么理解么

您看起来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墨菲定律”啊,你说的是人主观性的必然,而“墨菲定律”是让你知道客观性的必然。

回复评论
113.108.141.* 在 2009年10月28日 09:59 发表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0月27日 00:40 发表

这是典型唯心主义的看法,也是最危险的看法。无所畏惧的时候,墨菲定理不是不发生,而是你把它忽视了。“屋漏偏逢连夜雨 船迟又遇打头风。”“夜路走多了终会遇到鬼”说的也跟墨菲定理一样。

观点一致。墨菲定理是表明它一定存在,并会发生。你能够做的就主观能动性的把事情毁坏程度降到最低。

回复评论
61.54.34.* 在 2009年11月5日 12:44 发表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这话也是推卸责任罢了,孔老夫子死了那么久了,还不让安生!

回复评论
59.55.139.* 在 2009年11月5日 16:37 发表

唉……我每天都验证了墨菲定律的正确性……

回复评论
ZY学经济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1月5日 22:57 发表

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回复评论
200.77.198.* 在 2009年11月9日 04:52 发表

121.207.137.* 在 2008年7月24日 19:21 发表

我觉得墨菲定律很搞笑呀,但也是蛮有道理的。

当然啦,,,因为这句话本来就是在搞笑的状态下产生的

回复评论
0020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1月10日 11:07 发表

害怕就有鬼

回复评论
61.236.219.* 在 2009年11月10日 13:42 发表

这是侥幸心理的最好表现。

回复评论
221.193.212.* 在 2009年11月10日 18:47 发表

巧合的累计加上记得与不记得就是墨菲,有些内容实在不敢认同

回复评论
96.250.31.* 在 2009年11月11日 06:21 发表

喜欢赌博的人多想一下墨菲,有益

回复评论
113.97.123.* 在 2009年11月11日 11:38 发表

这个定理用来买彩票还行吧!

回复评论
222.191.170.* 在 2009年11月11日 15:33 发表

平常心来对待

回复评论
220.194.23.* 在 2009年11月11日 18:01 发表

天天买彩票,迟早会中的。定律!!!!!!!!!!!!

回复评论
Qfan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1月14日 23:09 发表

很有意思的定律,支持

回复评论
Yahuan09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1月22日 19:27 发表

运用得好就不错

回复评论
Rinoa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1月23日 12:03 发表

从前我觉得墨菲定律是句废话,经过这么多年人和事,才渐渐体会到它的精辟

回复评论
60.216.87.* 在 2009年11月23日 17:59 发表

人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上帝,当你妄自尊大时,“墨菲定律”会叫你知道厉害;相反,如果你承认自己的无知,“墨菲定律”会帮助你做得更严密些。 感觉作者的最后这句话说的太好了 这才是“墨菲定律”对我们的用处

回复评论
123.113.41.* 在 2009年11月24日 11:02 发表

116.226.64.* 在 2009年9月9日 15:12 发表

你担心什么就越会发生什么,最好的方法就是顺其自然!

水满自溢

回复评论
Lzhdiamond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1月26日 22:37 发表

我们在事前应该是尽可能想得周到、全面一些,如果真的发生不幸或者损失,就笑着应对吧,关键在于总结所犯的错误,而不是企图掩盖它。

回复评论
113.90.239.* 在 2009年11月28日 11:31 发表

116.21.180.* 在 2009年8月28日 09:41 发表

人类的恐惧、悲观和推卸责任才是墨菲定律的根基。

你这样讲才是推卸责任.

回复评论
58.62.42.* 在 2009年11月29日 11:47 发表

2012就是墨菲定律的一个很好展现。科技越发达,造成的后果越严重,人类越发展,把自己推向毁灭的几率就越大。

回复评论
121.204.239.* 在 2009年11月29日 18:23 发表

111.72.71.* 在 2009年10月5日 01:02 发表

great

同意

回复评论
122.159.195.* 在 2009年11月30日 16:56 发表

越想得到!却越不让你得到!!顶

回复评论
衅慰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2月1日 18:11 发表

Blackachao (Talk | 贡献) 在 2008年6月4日 14:16 发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以这么理解么

朋友 你说的实在是太到位了 莫非定律让人能像动物一般时刻警觉周围一切的事物 一句无关紧要的话却成为至理名言 有时候真觉得人无所不能啊 遐想中( ~o ~ )啊!

回复评论
60.190.55.* 在 2009年12月3日 14:58 发表

121.17.8.* 在 2009年10月15日 10:00 发表

错误明显比幸运容易让人记起,实际上某一个巧合中正确和错误的概率都是50%,只是错误更容易让你记住罢了,你可以一天到晚的抱怨错误,但不能一天到晚的抱怨正确

经典,有理.

回复评论
202.204.76.* 在 2009年12月4日 17:06 发表

风险无处不在啊!!

回复评论
202.204.76.* 在 2009年12月4日 17:17 发表

有时候把倒霉看做是偶然的,原来一切早有定数啊

回复评论
218.70.109.* 在 2009年12月7日 14:08 发表

121.17.8.* 在 2009年10月15日 10:00 发表

错误明显比幸运容易让人记起,实际上某一个巧合中正确和错误的概率都是50%,只是错误更容易让你记住罢了,你可以一天到晚的抱怨错误,但不能一天到晚的抱怨正确

说的好 我顶

回复评论
121.15.167.* 在 2009年12月7日 16:48 发表

一切都有可能发生,心态平和一点吧,因为一切又都会成为过去。

回复评论
121.121.19.* 在 2009年12月9日 08:53 发表

就如环保课题一样。当所有的产品愈来愈工业化,迅速化地被制造出来以应付更多的需求量,方便的目的在某种程度上是被达到了,但却隐藏著迎接而来的种种危机,包括了水,空气与土地的污染,人民与自然界生物更是受到了灾害的威胁。而且,当文化与科技继续被提升,这种不平衡的现象就会越明显。

回复评论
221.192.235.* 在 2009年12月9日 09:47 发表

能力与目标不相匹配,肯定要出事。

回复评论
221.123.132.* 在 2009年12月10日 09:18 发表

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还是多学学中国的国学吧!

回复评论
Yuwen403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2月12日 12:10 发表

不要用什么数学统计原理来反驳墨菲定律,那是数学理论。而不是生活的。我觉得墨菲定律恰恰是生活的反映,,生活就是一切皆有可能,越是糟糕的事情越容易发生!

回复评论
123.144.18.* 在 2009年12月13日 13:41 发表

218.22.22.* 在 2009年10月19日 15:01 发表

10000次都摸不出差别,他也够墨菲的。

假设真的这样摸10000次,不到100次,断然那把房匙早已发烫,还分不出来,该是智商定律了,,,

回复评论
222.66.26.* 在 2009年12月14日 14:32 发表

D-lybw8 (Talk | 贡献) 在 2008年3月4日 13:13 发表

这只针对大多数的人而言吧。

墨菲定律只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感受。其实好事、坏事发生的概率有其自身的规律,但有些人总觉得坏事老是发生在自己头上,他心理上总是关注着坏事,而好事发生时却视而不见。于是,产生幻觉,觉得坏事发生的概率似乎变高了,这就是墨菲定律的实质。

回复评论
119.139.213.* 在 2009年12月19日 21:23 发表

可不可以从另外一个方向来想,如果老想着成功就往往会成功!

回复评论
123.120.18.* 在 2009年12月22日 16:49 发表

莫菲用的好,就会少出问题,用的不好,也会适得其反 觉得凡事坚定信念,三思而敏行就可以了

回复评论
60.186.222.* 在 2009年12月22日 18:40 发表

个人理解墨菲定律就是:简单的讲,人们只是过分注意“不好的事”而常常忽略“好的事”。就上面墨菲定律里的例子来说,当你掏出正确的钥匙时,你经常就直接推门进屋了,对开门的过程没有留下记忆;而当你掏出错误的钥匙时,由于门锁没能够打开,使你注意到这一错误,而在脑海里留下了一定印象。于是在很多次开门之后,你的“正确的记忆”会远远少于“错误的记忆”,于是就会觉得自己经常掏错钥匙,而很少掏对。

回复评论
113.113.61.* 在 2010年1月19日 11:38 发表

做好预防工作,把可能发生的事情概率降到最低。

回复评论
220.232.182.* 在 2010年1月21日 14:44 发表

泰坦尼克号,不沉之船

回复评论
116.113.61.* 在 2010年1月24日 17:37 发表

怕啥来啥--莫非定律的中文注解

回复评论
218.13.181.* 在 2010年1月30日 12:51 发表

用佛家的话来说就是,! 是福不是祸,! 是祸躲不过.!

回复评论
221.214.15.* 在 2010年2月4日 15:31 发表

221.192.235.* 在 2009年12月9日 09:47 发表

能力与目标不相匹配,肯定要出事。

不知道与墨菲有没有关系,不过这句话我顶!

回复评论
221.214.32.* 在 2010年2月20日 11:06 发表

如同张瑞敏说的:“把简单的工作做100遍不出错,就叫不简单”

回复评论
117.84.31.* 在 2010年2月22日 23:00 发表

莫非要出事,真的出事了,就叫莫非定律!

回复评论
58.18.164.* 在 2010年2月23日 11:34 发表

如同等公交车,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情况:你等哪路车的时候,这路车偏偏不来,当你不等哪路车的时候,它却一辆又一辆的来。

回复评论
135988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2月23日 16:48 发表

另一排总是动的比较快;你换到另一排,你原来站的那一排,就开始动的比较快了;你站的越久,越有可能是站错了排。 比较形象! 还是要做好规划,一切按规划进行就会减少意外的发生!

回复评论
222.68.146.* 在 2010年2月27日 14:43 发表

要出错的总归要出错

回复评论
116.27.184.* 在 2010年2月27日 17:24 发表

Blackachao (Talk | 贡献) 在 2008年6月4日 14:16 发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以这么理解么

对对对对对

回复评论
113.134.38.* 在 2010年2月28日 12:22 发表

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要出错总是要出错的。

回复评论
60.165.121.* 在 2010年3月2日 01:58 发表

魔鬼总是伴随我们左右,总想让你不舒服。但是魔鬼却不知道怎么让你不舒服!只有当你担心的时候魔鬼马上就知道它该去做什么了? 人千万不要妄自最大,这个世界/宇宙有太多我们不知道也探测不到了空间及物质,墨菲定律是个经验科学,这个科学是个没有常数的科学,是随时变动的,是测不准的,但是确实存在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世界很复杂,上帝或者神/或者是佛/真主是存在的,否则是谁创造的宇宙呢???

回复评论
58.22.27.* 在 2010年3月7日 21:18 发表

虽然,莫非定律也会有错误。 但,又有什么是完美的? 何必这么强求?

回复评论
58.22.27.* 在 2010年3月7日 21:19 发表

一味的为工作忙碌? 最后你得到了什么?

回复评论
Wanlong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3月7日 22:35 发表

"一次事故之后,人们总是要积极寻找事故原因,以防止下一次事故,这是人的一般理性都能够理解的,否则,或者从此放弃航天事业,或者听任下一次事故再次发生,这都不是一个国家能够接受的结果。"我很认同这句话,亡羊补牢, 未为晚矣。

回复评论
110.178.27.* 在 2010年3月13日 14:12 发表

关键是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有发生坏事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回复评论
114.249.45.* 在 2010年3月13日 14:36 发表

居安思危? 呵呵 太细了吧 我感觉这就是自己的过于谨慎……

回复评论
222.210.9.* 在 2010年3月14日 11:20 发表

耐人寻味,理解其意主要依据个人的想法,你若觉得对就去相信,一定有用;你若觉得不对就不要去信,同样有用;世间之事,没有谁可面面俱到。个人而言,有用。一个观点,不是说怕遭疑惑而不提,怕的就是没人质疑,那就没有想法了。要对一个观点反驳,总有人能找出疑惑点。但是,要提出一个这样一个能被大多数人都所接受的观点就实属不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顶!!!

回复评论
赵夫江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3月18日 17:13 发表

该发生的总要发生

回复评论
118.81.199.* 在 2010年3月19日 00:14 发表

上帝总是保护小心谨慎的人.总和严密和周详做朋友.妄自尊大和侥幸是魔鬼的密友,当你盲目和妄自尊大时魔鬼就睁开了它可怕的双眼,,顶上了你,为它打开了一条通道.我们中国也这样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小心行得万年船等许多

回复评论
118.81.199.* 在 2010年3月19日 03:12 发表

墨非定律,我想不是在事后去弥补,亡羊补牢,更重要的是事前根除将来事情发生不幸或变糟的因素,如果没办法根除它就把影响事情变坏或变糟的因素概率降到最低.比如说上面那个口袋里放房子和汽车钥匙的故事,假如想要拿的是房子钥匙,我们就把两把钥匙分开放.或放在左右口袋里,或上下口袋里.拿房子钥匙时就去上衣口袋或左边,拿汽车钥匙是就去下面或右边,这样拿错钥匙的概率就会降低许多,如果我们想拿房子钥匙一不小心还会拿错的话.我们所有的口袋都装上房子钥匙身上就装一把房子钥匙,汽车钥匙放到包里或另一人身上等等许多方法.这样拿错钥匙的机会彻底的没了.当我们想去口袋里拿房子钥匙时只会拿到房子钥匙,再也不会拿出汽车钥匙了.所以不想在口袋里拿错钥匙就不要在里面放两把钥匙. 有一个木匠,一生用木头盖了许多房子,每次盖的房子都尽善尽美牢固而结实,这为他在当地方圆百里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但是在他晚年还是发生了一件事让他懊悔不已.愧疚终生.总此再也不去碰木头了 那是有一家人刚盖不久的房子忽然倒塌.全家六口人都在房里.老的老,小的小,少的少全部丧生无一生还全部惨死在这场血淋淋的事故中,这件事震惊了当地人们纷查找事故发生的原因最后发现是房屋中间一根主梁忽然折断导致房屋倒塌才发生了这场悲剧,那位技艺精湛的老木匠回想起当时盖房的情景,那根木头 粗看起来粗壮而结实但细心的老木匠还是发现这根木头的边落角里有一个比针眼还小的一个小孔经验丰富的老木匠知道那是一个比蚂蚁还小的一个小虫子的杰作,当时他也在犹豫要不要换掉这根木头.因为本这根木头很关键要作主梁支撑整个房子,不能有任何闪失,但在要重新再去找一根做主梁的合适木头一来又要花大笔钱而来还得有充裕的时间,考虑到主人经济不宽裕为盖房已负债累累,另外赶工期主人催得紧 他也就没在坚持怀着侥幸的心理用了这根木头想着在那个边角落的比针眼还细小的一个小孔怎么也不会 对一整幢房子够成什么威胁.但怕什么来什么就是那个小虫子在里面安了家没几年就掏空了一截木头,就是那个不起眼的小孔夺走了六条活生生的性命.有时忽视细微处怀着侥幸造成的后果是可怕的,不可挽回的.我们中国早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许多许多这样的教训.这是用多少次惨败,多少个血淋淋的生命换来的真理墨非定律!我们一定要珍视他,好好的研究重视她!

回复评论
220.248.45.* 在 2010年3月22日 18:37 发表

莫非定律:相当于有分支的树结构,每个分支都是客观存在的,至于哪条分支被选择,一切皆有可能。不是说你选不到正确的,而是说它强调了错误的可能性。以上无论哪个例子,都含有正确的做法,只是特别于错误而以。

回复评论
Qr 820327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3月23日 02:22 发表

很不错,学习中,谢谢

回复评论
121.63.177.* 在 2010年3月24日 12:32 发表

人性决定了墨菲定律的存在。

回复评论
冯雷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3月24日 14:32 发表

很通用的原理。 看淡一些

回复评论
xuyan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3月24日 16:09 发表

是人心理的问题

回复评论
202.156.11.* 在 2010年3月25日 17:46 发表

墨菲定律就是墨菲定律,是人类从这个世界上总结出来的。每一件事物存在这个世上,不管它是对失措,他都是合理的,因为世上本无对错,只是因为判断的标准不一样罢了,该出错的事情还是会出错,并且会在最糟糕的时候。

回复评论
Langhao419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3月26日 11:41 发表

谦卦告诉我们的或许能够更好的理解墨菲定律。

回复评论
183.66.68.* 在 2010年3月26日 17:29 发表

经济学、管理学里面都有很多“伪知识”。所谓“墨菲定律”就是其中之一。

回复评论
李辉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3月28日 13:07 发表

表现在股市上就是反向操作了。

回复评论
222.175.169.* 在 2010年3月30日 15:50 发表

STAY FOOLISH! ALL WILL BE RIGHT.

回复评论
60.191.204.* 在 2010年3月31日 10:14 发表

虽然对于我来说MBA很多东西很深奥,但是我很喜欢这个网站,能学习的东西很多,比那些只有外壳没内在的网站好了不知道及倍,陪伴你们,支持你们!

回复评论
111.73.157.* 在 2010年4月1日 02:29 发表

与中国的“事与愿违”相等吧,所以中国还有一句话,叫“防患于未燃”。很深奥啊

回复评论
114.246.110.* 在 2010年4月4日 23:53 发表

刚在微薄上看了北京天文馆长朱老师的关于莫非定律的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按事情最有可能发生的可能性去做,对于自己不能掌控的事任其自然。

回复评论
CT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4月6日 12:49 发表

常在河边走,岂能不湿鞋.

回复评论
58.248.180.* 在 2010年4月8日 14:51 发表

鸿继续飞:存在即真理。

回复评论
114.43.241.* 在 2010年4月8日 21:41 发表

我覺得是對事情常保悲觀的想法,盡可能努力規劃防止事故發生跟事故發生時之處理。

回复评论
123.204.213.* 在 2010年4月13日 21:48 发表

本定律的參考價值很大, 但它仍有一定侷限。 任何理論都是這樣。 例:您上回遇到此類狀況,是什麼時候? #

回复评论
211.84.153.* 在 2010年4月14日 15:40 发表

“河里淹死的大都是会游泳的!”呵呵呵。墨菲定律只是教给我们一种态度:对待任何你正在做的事情,你都要认真细致!谢谢啦!我真是受益匪浅!

回复评论
天生本蛋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4月17日 18:56 发表

墨菲定律,也只是个定律,不是定理,它也只能把一部分已存在的事实作为它的成立依据,其实这样的定律很多,很多人都明白这样那样的定律并遵循着,但这些定律却是他们自己本身的一部分,是生活赋予给他们的,并不是靠别人总结出来的,当然总结出来更有利于它的传播

回复评论
222.172.238.* 在 2010年4月18日 20:10 发表

求同存异:我的理解是物极必返。凡事总要有度。 还有就是人们求胜心很强,赢得起,输不起。

回复评论
59.175.226.* 在 2010年4月19日 21:00 发表

哈哈 有意思哈 墨菲定律把人的感觉都解释进去咯

回复评论
Chpchampion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4月19日 21:18 发表

小概率事件让人记忆犹新,因为人们都有一种拿新鲜(奇异)的事实说服人的秉性。

回复评论
田新忠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4月20日 13:44 发表

确实如此,一般都是只要有可能发生,就一定可能发生,就像有时候,我们最害怕碰见某个人,其结果往往是肯定碰见某个人,经常带电话都没事,一时不带电话,未接电话就一堆,往往还是重要的电话

回复评论
219.137.188.* 在 2010年4月21日 15:31 发表

有墨菲定律 才有冒险精神!!!

回复评论
王滕旭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4月30日 00:20 发表

It deserves praise! But sometimes, it is too conservertive.

回复评论
113.112.213.* 在 2010年5月1日 18:24 发表

欲望无限;需求有度。经济法则:金钱与消费成正比时,经济呈平衡态势。

回复评论
222.130.130.* 在 2010年5月3日 11:34 发表

经济在调控中

回复评论
119.145.253.* 在 2010年5月3日 14:00 发表

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墨菲定律说的就是 不幸的人生 事与愿违!!!

回复评论
218.104.135.* 在 2010年5月5日 15:19 发表

意思就是不要抱着侥幸心理,要做好全面的准备

回复评论
60.220.253.* 在 2010年5月9日 15:34 发表

if you have seen,you will understand it!

回复评论
113.70.131.* 在 2010年5月9日 22:16 发表

统计学告诉我们,小概率事件是可以被忽略的,而墨菲定律则告诉我们,小概率事件是客观存在的,不能亦不应该被忽略。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件将发生的事情时,应该尽可能考虑会发生的问题并解决之,然后尽可能考虑一个或数个对策,去应对出现问题后的局面。任何事情如果需要作出一种选择时,任何可能的选择都会被选中,包括导向完美和灾难的选择,这才是墨菲定律真正揭示的道理,而不是强调导向灾难的选择一定会被选择。这会导致悲观的出现。“既然导向灾难的选择一定会被选中,那为何一开始还要作选择呢,不选择才是正确的。”这明显有违常理吧?

回复评论
114.34.122.* 在 2010年5月9日 22:43 发表

各種安全規定如果你把當成放屁,那隨時就會讓你送去地獄.把別人血的教訓,當自己的教材

回复评论
58.62.221.* 在 2010年5月14日 14:16 发表

因为容易发生才担心,怕发生。容易错的事情错了实际上是很正常的事情!其中肯定还有被人给你的,自己给自己的心理暗示!

回复评论
222.45.5.* 在 2010年5月14日 16:48 发表

平常心。。平常至无心,无心则无过。。

回复评论
卜继柏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5月14日 19:24 发表

一口气看完文章和所有评论,真的是有点晕头晕向了!有人骂有人顶,有人开心有人郁闷,有人计较有人无算谓!其实这就是墨菲定律的体现,同样的一编文章,你选择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就会不一样的结果!在适当时间你刚好看到这编文章,结果你看了以后本来心情很好因此而变坏!也可能你心情不好但看到这编文章结果心情变好了!这不是你能不能选择的问题,而是一开始你就是习惯性的这样做了,任何事都在事后去看都是可以改变的!

回复评论
119.145.253.* 在 2010年5月15日 20:38 发表

222.64.146.* 在 2009年7月17日 22:13 发表

当什么都无所畏俱,莫非定律就消失了

这个 很有道理

回复评论
114.80.219.* 在 2010年5月17日 10:50 发表

119.145.253.* 在 2010年5月15日 20:38 发表

这个 很有道理

是的,都是心魔在作怪,小概率事件对人的心理造成了大的影响,导致人们就对小概率事件产生了心理障碍。原本自然的事件,就让人感觉有破不了的魔咒了。

回复评论
流水、年长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5月18日 13:44 发表

把自己该做的做好,再给自己提高个要求,相信墨菲定律发生的机率肯定会降低。。。

回复评论
118.251.135.* 在 2010年5月21日 15:34 发表

一切皆有可能!

回复评论
220.191.231.* 在 2010年5月21日 18:10 发表

墨菲只是现象,不是定律。 错误已经存在,只是被忽略了,那么结果就必然发生,这不是概率问题。 各位对照一下墨菲事件的因果,有哪个因被人们主观上发现并改正了?人们要么只着重于结果,那么什么结果当然与你的愿望无关,相背就是常事了。要么主观上在查因上努力了,但还是把关键项给疏忽了。当然这个“关键项”也只能是事后才被发现是关键,不然也就不存在疏忽问题了。 也就是说,大家要学诸葛亮,事无巨细,虽也不能尽善,但总尽力了。

回复评论
123.152.145.* 在 2010年5月25日 16:22 发表

学习学习!让自己更能全面的考虑问题,和仔细研究客观存在的事实。

回复评论
70.25.65.* 在 2010年5月26日 23:38 发表

顶 很受教

回复评论
58.254.92.* 在 2010年6月1日 22:51 发表

不是说数学中的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吗?还是说墨菲定律中的事件不是小概率事件?

回复评论
222.86.215.* 在 2010年6月7日 13:43 发表

墨菲定律虽然是现代西方管理文化的代表之一,但这种理论实际上具有宿命论的因素,“命中注定该是你的自然而然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永远也挣不来”,因此对此观点要正确理解,要积极应对,避免消极懈怠!

回复评论
Sadwer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6月10日 21:04 发表

其实就是居安思危!

回复评论
敬霆书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6月18日 13:02 发表

我觉得墨菲定律非常有道理,警示的作用演变道管理上是非常细致的处理每一个环节。 积极的应对所有问题,周全安排下一分钟将要发生或可能发生的

回复评论
59.42.57.* 在 2010年6月24日 21:07 发表

次定律告诉咱们:不能想太多,做太少

回复评论
222.70.139.* 在 2010年7月1日 20:33 发表

闲的总会蛋疼

回复评论
117.90.218.* 在 2010年7月4日 17:19 发表

疼了,你就认识墨非呢

回复评论
60.190.248.* 在 2010年7月9日 17:18 发表

中文意思:怕啥来啥。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我举个例子:设计电路时,如果为了赶市场或者赶MPW,而不仔细测试验证。等流片或者卖出去以后,总会担心会不会出问题啊?我某个地方好像没验证到啊。结果真的出问题(同事的原话是:如果我们觉得有问题,就肯定有问题)。如果我们事先做验证测试工作非常仔细,面面俱到,还会有此担心吗?我想不会的。这要求我们防范于未然,未雨绸缪。

回复评论
60.222.254.* 在 2010年7月11日 17:14 发表

我买彩票 不想种500万 结果偏偏种了 莫非有定律

回复评论
110.77.146.* 在 2010年7月12日 08:55 发表

为什么不能同事摸出两把钥匙,然后选择呢?

回复评论
Nikeio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7月14日 00:24 发表

积极的、正视任何错误,这是对我的启发!

回复评论
114.217.216.* 在 2010年7月14日 17:53 发表

人要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话,至少上文中的问题会减少发生几率。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回复评论
113.132.218.* 在 2010年7月15日 23:15 发表

不好意思,看成费墨了。。。

回复评论
123.103.68.* 在 2010年7月16日 11:44 发表

呵呵 挺有意思

回复评论
60.161.25.* 在 2010年7月20日 15:07 发表

莫非真有莫非定律?我一向认为自己很幸运 但是后来一段时间就进了莫非定律的怪圈。有两扇门 两把钥匙 有百分之八十可能会在开外面的门拿出里面门的钥匙 然后进里面的门钥匙也有反正之分(但没标识) 但是每次都要插两次才开门 后来我外面的门挂钥匙扣 里面门的钥匙正方向贴个标就没再犯过这个毛病了 莫非定律应该是有的但是还是很偶然的多 而且可以自己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去摆脱 ,都是心理在作怪。

回复评论
Shanshan 336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7月22日 18:04 发表

想起《死神来了》,莫非定律的演绎

回复评论
朱啟兵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7月23日 02:23 发表

魔鬼都比較隱密﹐凡事以細心方法去准備。風險就會降到最低

回复评论
Shuxiangpiaofei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7月25日 09:49 发表

其实墨非定律本质就是简单的概虑问题,我觉得它适用平时生活的点滴!当你小瞧它时,你会知道它的历害。

回复评论
阮凯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7月25日 22:35 发表

116.21.180.* 在 2009年8月28日 09:41 发表

人类的恐惧、悲观和推卸责任才是墨菲定律的根基。

我很赞同这位网友说的,再加个,依赖性....

回复评论
122.224.201.* 在 2010年7月27日 16:42 发表

任何事情都有出错的概率,只是概率有高有低,不能因为怕出错就不去实施。根据这个定律,仪表装反的概率是永远不会等于0的,那么也就是说它一定会出现,且一定会造成最大的破坏,那是不是就说我们不应该继续试验了呢?感觉这个定律没什么实际使用价值。

回复评论
221.221.152.* 在 2010年7月30日 15:14 发表

我个人认为此定律只是在强调让大家重视那种错误的存在,可能那种可能性很小。 感觉好多兄弟都是抱着一种抬杠的心态来看问题的。。。

不理解

回复评论
218.170.107.* 在 2010年8月4日 01:27 发表

風險社會不是告訴我們有時候錯誤的判斷或者是在資訊不夠清楚完整的狀況下,人人往往容易犯了大錯,甚至是要大部分的人來承擔這個錯誤的決定。 農業土地政策如果想的不夠深,只是短視近利,往往間接導致了生態浩劫。我想任何執行政策的人都知道農業土地政策的風險為何,只是常忽略了大自然反撲的力量。有什麼方法才能人文與自然和諧共存呢?這是個大哉問!

回复评论
卢淑华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8月4日 02:17 发表

218.170.107.* 在 2010年8月4日 01:27 发表

風險社會不是告訴我們有時候錯誤的判斷或者是在資訊不夠清楚完整的狀況下,人人往往容易犯了大錯,甚至是要大部分的人來承擔這個錯誤的決定。 農業土地政策如果想的不夠深,只是短視近利,往往間接導致了生態浩劫。我想任何執行政策的人都知道農業土地政策的風險為何,只是常忽略了大自然反撲的力量。有什麼方法才能人文與自然和諧共存呢?這是個大哉問!

从团体来看是政策,从个人来看是整个生涯规划。如果人下错了判断或走入歧途,往往却不自知,尤其是高级知识份子,自恃甚高,往往所做的事情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墨菲定律如一记醒钟,不能不警惕在心。

回复评论
116.235.147.* 在 2010年8月8日 01:02 发表

有意思!留着慢慢消化

回复评论
cathyshen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8月8日 20:47 发表

墨菲定律应不仅是一个概率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工作态度问题,目的在于要提醒大家谨慎细心,从乐观主义角度是说一切都有可能。从悲观主义来看也是一切都有可能。这个告诉我,做人既不能太悲观,也不能太乐观。大喜时要思忧,大忧时要思乐!

回复评论
乖乖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8月9日 18:31 发表

我觉得这就是个意识,例如穿袜子,一般来说穿正和穿反概率相等,但是我们总觉得老是穿反,因为穿正的时候没有意识,而穿反了就意识到了,所以总以为穿反了。考试的时候,做对的要比做错的多多了,可还是觉得错了好多题。墨菲定律其实是悲观的,只关注了错误一面,放弃了正确的一面。

回复评论
张娴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8月15日 20:46 发表

211.84.153.* 在 2010年4月14日 15:40 发表

“河里淹死的大都是会游泳的!”呵呵呵。墨菲定律只是教给我们一种态度:对待任何你正在做的事情,你都要认真细致!谢谢啦!我真是受益匪浅!

赞同!学习以审慎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即使这件事很平常。这可能是墨菲定律最重要的价值吧。

回复评论
张娴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8月15日 20:54 发表

卢淑华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8月4日 02:17 发表

从团体来看是政策,从个人来看是整个生涯规划。如果人下错了判断或走入歧途,往往却不自知,尤其是高级知识份子,自恃甚高,往往所做的事情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墨菲定律如一记醒钟,不能不警惕在心。

人不是神,怎么可能每时每刻都做出正确的判断呢(即使是集满精英的团体)。个人觉得,墨菲定律应该是教给我们一种正视“可能”的态度,而不是让我们诚惶诚恐地对待每一个“可能”的错误。

回复评论
123.120.163.* 在 2010年9月1日 16:09 发表

墨菲定律就是提醒我们,无时不刻的都要把事情想的全面,尽可能的将错误或失败降到最低。

回复评论
121.8.210.* 在 2010年9月8日 12:30 发表

去上课老师不点名,不去上课老师又点名~~~~~~呼呼!!!

回复评论
222.125.207.* 在 2010年9月11日 08:40 发表

121.17.8.* 在 2009年10月15日 10:00 发表

错误明显比幸运容易让人记起,实际上某一个巧合中正确和错误的概率都是50%,只是错误更容易让你记住罢了,你可以一天到晚的抱怨错误,但不能一天到晚的抱怨正确

你说到了点子上。

回复评论
116.16.75.* 在 2010年9月16日 22:33 发表

难怪中国的教育一直难以前进,因为太多像你这样的“高材生”

回复评论
为平衡找个支点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9月17日 15:54 发表

曾以观察银行窗口和火车站窗口排队的现象来解释跳槽与稳步进步的差距,却发现我的排队理论在18条已经阐述。

回复评论
Becomeceo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9月23日 08:37 发表

别产生侥幸心理。

回复评论
58.49.160.* 在 2010年9月23日 16:44 发表

做任何事情都要谨慎。

回复评论
119.109.77.* 在 2010年9月24日 12:38 发表

只要有可能,就会发生。如果还没有发生,我们就说是有可能,如果发生了,我们就说是必然。

回复评论
221.238.232.* 在 2010年9月27日 11:27 发表

居安思危。。

回复评论
219.149.59.* 在 2010年9月30日 21:49 发表

老子 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回复评论
129.11.120.* 在 2010年10月2日 06:40 发表

活着就是要蛋定!

回复评论
Chack2010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0月10日 13:35 发表

对生活中出现的不如意要淡定,不要慌张。

回复评论
220.130.167.* 在 2010年10月11日 16:34 发表

Murphy's Law = Fuzzy Logic = 垃圾

回复评论
220.130.167.* 在 2010年10月12日 11:19 发表

研究Murphy's Law 與研究 1+1=2 一樣無聊及愚笨

回复评论
113.98.192.* 在 2010年10月13日 09:07 发表

引力法则,太关注坏的了,如果你把他们进行对比,你会发现,其实好坏概率也许是一样的,但你更关注坏的,所以坏的只有呈现一次,你就会进行累加,而好的出现,你却不关注他

回复评论
李泰瑞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0月15日 16:38 发表

世界一樣在運作,好事、壞事隨機的產生,我們只是剛好遇到了而已,不代表任何意義。

回复评论
221.212.109.* 在 2010年10月16日 13:24 发表

这似乎违背了小概率事件不发生的原理,但是有可能就终究会发生。

回复评论
临窗听雨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0月20日 11:31 发表

现实中很多人就认为既然发生概率那么小,就漠然置之

回复评论
程念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0月20日 14:36 发表

毕竟只是小概率,一般的事情总能找到一定的规律,发现规律后就不会墨菲了

回复评论
酆都太子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0月22日 10:26 发表

我觉得墨菲定律就是告诉我们,一切事情都是必然的就像初生和死亡。要淡定!

回复评论
222.89.145.* 在 2010年10月26日 22:08 发表

这个定律在我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回复评论
Nolity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1月1日 23:51 发表

危机意识.规避风险

回复评论
202.96.15.* 在 2010年11月4日 16:19 发表

安全生产工作包括以预防为主、超前控制的事前风险管理和事后防范的事故管理两大部分,以风险管理为基础和主导。

回复评论
Hsf1002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1月5日 19:45 发表

淡然处之

回复评论
Jollyxiong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1月6日 10:31 发表

SO COLL还有人总结出了专业术语

回复评论
蒋波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1月8日 16:22 发表

也就是说只要有出现问题的可能早晚都会发生,所要做的就是拼命做好,尽量让发生的可能降到最低

回复评论
120.65.252.* 在 2010年11月9日 16:40 发表

有些总概.还有一个效应...德Y效应

回复评论
58.214.28.* 在 2010年11月10日 09:20 发表

同时也能造就一些 焦虑症

回复评论
凌齐冠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1月10日 13:44 发表

这个符合国人的理念啊,坏人有坏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回复评论
190.76.79.* 在 2010年11月10日 14:07 发表

老生常谈:居安思危。可以理解我们处于“危”时要求“安”是必然的,可我们“安”时也还要思“危”那么我们“安”来干嘛?

回复评论
124.228.209.* 在 2010年11月14日 21:04 发表

对我们做理财,操盘很有帮助

回复评论
116.54.84.* 在 2010年11月19日 11:16 发表

邪乎··· 刚看完这儿···“坏消息”接踵而至

回复评论
121.56.31.* 在 2010年11月19日 14:19 发表

60.2.234.* 在 2009年9月8日 10:49 发表

有一位母亲,当发现当司机的儿子出了一次事故后,就无论如何再也不让儿子开车了,认为开车必然会有生命危险。

因噎废食,这也是消极的应对方法。

回复评论
113.246.125.* 在 2010年11月24日 12:44 发表

60.2.234.* 在 2009年9月8日 10:49 发表

有一位母亲,当发现当司机的儿子出了一次事故后,就无论如何再也不让儿子开车了,认为开车必然会有生命危险。

我也认为开车很危险,因为觉得迟早会出事。看来我潜意识也很赞同墨菲定律

回复评论
113.246.125.* 在 2010年11月24日 12:46 发表

220.130.167.* 在 2010年10月12日 11:19 发表

研究Murphy's Law 與研究 1+1=2 一樣無聊及愚笨

总有人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

回复评论
113.246.125.* 在 2010年11月24日 12:49 发表

123.120.163.* 在 2010年9月1日 16:09 发表

墨菲定律就是提醒我们,无时不刻的都要把事情想的全面,尽可能的将错误或失败降到最低。

不错,我认为这正是墨菲定律的核心

回复评论
113.246.125.* 在 2010年11月24日 12:52 发表

117.84.31.* 在 2010年2月22日 23:00 发表

莫非要出事,真的出事了,就叫莫非定律!

兄弟你很搞嘛,哈哈

回复评论
113.246.125.* 在 2010年11月24日 12:56 发表

乖乖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8月9日 18:31 发表

我觉得这就是个意识,例如穿袜子,一般来说穿正和穿反概率相等,但是我们总觉得老是穿反,因为穿正的时候没有意识,而穿反了就意识到了,所以总以为穿反了。考试的时候,做对的要比做错的多多了,可还是觉得错了好多题。墨菲定律其实是悲观的,只关注了错误一面,放弃了正确的一面。

兄弟,你没理解这定律的精髓,你说这是悲观的,那难道是说赞成凡事抱有侥幸心理,只想好的一面,而忽略可能发生的错误吗?如果是这样,你的人生一定是悲剧。所以,墨菲定律其实积极无比。

回复评论
Liangzhutou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1月24日 13:02 发表

122.224.201.* 在 2010年7月27日 16:42 发表

任何事情都有出错的概率,只是概率有高有低,不能因为怕出错就不去实施。根据这个定律,仪表装反的概率是永远不会等于0的,那么也就是说它一定会出现,且一定会造成最大的破坏,那是不是就说我们不应该继续试验了呢?感觉这个定律没什么实际使用价值。

你阅读理解总结中心思想的题一定常常是0分吧?

回复评论
Liangzhutou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1月24日 13:06 发表

58.254.92.* 在 2010年6月1日 22:51 发表

不是说数学中的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吗?还是说墨菲定律中的事件不是小概率事件?

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我数学全还给老师了也不会这么认为,只要概率不是0就一定有机会发生,只是时间的问题

回复评论
Liangzhutou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1月24日 13:09 发表

113.70.131.* 在 2010年5月9日 22:16 发表

统计学告诉我们,小概率事件是可以被忽略的,而墨菲定律则告诉我们,小概率事件是客观存在的,不能亦不应该被忽略。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件将发生的事情时,应该尽可能考虑会发生的问题并解决之,然后尽可能考虑一个或数个对策,去应对出现问题后的局面。任何事情如果需要作出一种选择时,任何可能的选择都会被选中,包括导向完美和灾难的选择,这才是墨菲定律真正揭示的道理,而不是强调导向灾难的选择一定会被选择。这会导致悲观的出现。“既然导向灾难的选择一定会被选中,那为何一开始还要作选择呢,不选择才是正确的。”这明显有违常理吧?

双手赞成

回复评论
Liangzhutou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1月24日 13:13 发表

又一个老以为自己最聪明,其他人都是傻瓜的极品

回复评论
113.77.14.* 在 2010年11月24日 21:52 发表

做坏事自以为人家不知道,其实很多事情早已不是秘密了~~

回复评论
58.55.32.* 在 2010年11月25日 19:14 发表

墨菲定理就是说当事情发生后,不要感到惊讶!

回复评论
221.238.110.* 在 2010年11月29日 12:08 发表

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

回复评论
Achang7877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2月1日 08:21 发表

想要好的结果就乐观一些,料不到结果的好坏就豁达一些!

回复评论
123.152.155.* 在 2010年12月5日 23:47 发表

这好像不是能预料的,但可以预防吧!

回复评论
210.51.225.* 在 2010年12月7日 13:37 发表

墨菲定律,嘿嘿,就是说不要抱侥幸心理了,特别是重要战略、战术安排,对手要打的点往往就是你侥幸认为不会发生的事情。

回复评论
113.105.13.* 在 2010年12月7日 21:48 发表

安全生产、如履薄冰!

回复评论
183.38.38.* 在 2010年12月13日 14:06 发表

有意思,莫非真的有定律

回复评论
222.240.200.* 在 2010年12月21日 10:49 发表

其实只是,人总是对失败和不幸的印象深刻些。

回复评论
59.175.226.* 在 2010年12月23日 15:53 发表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0月27日 00:40 发表

这是典型唯心主义的看法,也是最危险的看法。无所畏惧的时候,墨菲定理不是不发生,而是你把它忽视了。“屋漏偏逢连夜雨 船迟又遇打头风。”“夜路走多了终会遇到鬼”说的也跟墨菲定理一样。

说得好

回复评论
218.5.2.* 在 2010年12月24日 14:51 发表

116.226.64.* 在 2009年9月9日 15:12 发表

你担心什么就越会发生什么,最好的方法就是顺其自然!

不是吧 还是需要控制 否则谈什么管理

回复评论
张洪涛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2月25日 15:40 发表

细节有时很能决定成败。

回复评论
121.32.196.* 在 2010年12月29日 15:41 发表

121.17.8.* 在 2009年10月15日 10:00 发表

错误明显比幸运容易让人记起,实际上某一个巧合中正确和错误的概率都是50%,只是错误更容易让你记住罢了,你可以一天到晚的抱怨错误,但不能一天到晚的抱怨正确

错误明显比幸运容易让人记起,实际上某一个巧合中正确和错误的概率都是50%,只是错误更容易让你记住罢了,你可以一天到晚的抱怨错误,但不能一天到晚的抱怨正确---一条新定律产生了

回复评论
水幕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2月30日 17:39 发表

我是无数次的印证了这个定律

回复评论
Open Source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月1日 10:31 发表

60.186.222.* 在 2009年12月22日 18:40 发表

个人理解墨菲定律就是:简单的讲,人们只是过分注意“不好的事”而常常忽略“好的事”。就上面墨菲定律里的例子来说,当你掏出正确的钥匙时,你经常就直接推门进屋了,对开门的过程没有留下记忆;而当你掏出错误的钥匙时,由于门锁没能够打开,使你注意到这一错误,而在脑海里留下了一定印象。于是在很多次开门之后,你的“正确的记忆”会远远少于“错误的记忆”,于是就会觉得自己经常掏错钥匙,而很少掏对。

赞同你的说法,这些事情的发生都是有一定的概率的,当样本足够大的时候,无论一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有多么的小,他都会产生,只是人们对坏事的发生印象非常深刻而已!!

回复评论
218.18.57.* 在 2011年1月6日 11:01 发表

首先这个定理是唯物主义论,就是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其次,这个定理包含一些心理暗示,对失败的恐惧会让人紧张,从而对结果产生影响

回复评论
154.20.222.* 在 2011年1月20日 05:28 发表

58.18.164.* 在 2010年2月23日 11:34 发表

如同等公交车,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情况:你等哪路车的时候,这路车偏偏不来,当你不等哪路车的时候,它却一辆又一辆的来。

这是经常发生的事,赶时间时,就是截不到的士,好不容易截到了,路上又塞车。

回复评论
Wbsyuer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月26日 14:36 发表

墨菲定律让我想起了精益生产中的防错法

回复评论
116.6.52.* 在 2011年1月26日 16:35 发表

很好的理论,再小的小概率事件,它都有它发生的那个概率.所以永远不能大意. 联想起每每的车祸,我总在想,那些出车祸的人如果在出门前知道他那天要发生车祸的时候,他一定会加倍的小心,那样的话灾难一定是可以避免的.但不幸的是,活了几十年,每次都平安无事,不幸的事情那样小概率的事情怎么可能会发生呢?抱着这样的心理,抱着不留意的心态,事情发生了--- 小概率的事件,不是一定会发生,而是随时有可能发生!

回复评论
小竹片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2月5日 17:30 发表

生活中必须时时刻刻注意墨菲定律,我们的运气不会总好。

回复评论
122.224.124.* 在 2011年2月16日 10:42 发表

119.139.213.* 在 2009年12月19日 21:23 发表

可不可以从另外一个方向来想,如果老想着成功就往往会成功!

对了,这边是积极地一面,所谓的“吸引力定律”,可是人们阐述“吸引力定律”时候,却严重提醒后人注意不要往坏的方面想象,可这却恰恰是肯定了“墨菲定律”真谛的存在

回复评论
124.228.9.* 在 2011年2月16日 15:37 发表

任何话都有它一定的道理,就看我们从一个什么角度去审视,怎么去面对!所以,人不要想太多,只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个意愿别违背伦理即可!对自己的幸福未来有利那就更好啦!勇敢的做自己!!!!

回复评论
218.75.85.* 在 2011年2月16日 16:57 发表

116.226.64.* 在 2009年9月9日 15:12 发表

你担心什么就越会发生什么,最好的方法就是顺其自然!

你所说的,我觉得有点阿Q,顺其自然就是不担心吗,不担心事情就不会发生了吗?费解

回复评论
218.75.85.* 在 2011年2月16日 16:58 发表

122.224.124.* 在 2011年2月16日 10:42 发表

对了,这边是积极地一面,所谓的“吸引力定律”,可是人们阐述“吸引力定律”时候,却严重提醒后人注意不要往坏的方面想象,可这却恰恰是肯定了“墨菲定律”真谛的存在

很赞成!

回复评论
218.75.85.* 在 2011年2月16日 17:02 发表

58.55.32.* 在 2010年11月25日 19:14 发表

墨菲定理就是说当事情发生后,不要感到惊讶!

心态问题

回复评论
楷杰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2月25日 10:29 发表

当你不在意一件事,就算它发生了你也不会在意,甚至还不会发现。

回复评论
59克拉鹅毛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3月2日 16:28 发表

已阅,我同意第六条关于墨菲定律的演化版本。

回复评论
59.48.140.* 在 2011年3月5日 11:21 发表

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回复评论
小天天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3月7日 10:52 发表

Dkk654321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0月27日 07:18 发表

不是很科学,要是那个航天飞机出事前有人把一只蚂蚁踩死了,会不会有人说踩死蚂蚁了会导致了出事儿?而且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小事儿,譬如,这一点同时有数以十万人次的踩死了蚂蚁…… 心里作用罢了,科学地对待概率,然后用最好的心态面对不幸,用最努力的心情对待奋斗,这才是真理。

赞成!客观很是重要。

回复评论
218.18.246.* 在 2011年3月14日 22:35 发表

一个让自己在做事之前充分考虑各种后果的定律。

回复评论
221.123.180.* 在 2011年3月17日 14:27 发表

挺好的文章!

回复评论
204.93.183.* 在 2011年3月17日 14:33 发表

凡事都要用心啊。

回复评论
Bianrunsheng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3月21日 13:20 发表

呵呵,真的挺好的文章,收藏!!! 要是不想让坏的一面事情发生,解决途径是:再好的一面图上果酱。

回复评论
114.250.216.* 在 2011年3月22日 13:09 发表

122.7.128.* 在 2009年8月22日 19:07 发表

只是巧合的积累罢了

不能否认,确实存在在生活中,尽管是巧合

回复评论
218.108.94.* 在 2011年3月23日 16:23 发表

呵呵…… 我记得 在家我妈总说小心点!不要摔倒了!结果我就摔倒了!~~~~~~~~~~~~~~~~~ 她说了小心什么事情,什么事情就会发生 …… 心理作用。

回复评论
218.108.94.* 在 2011年3月23日 16:30 发表

想到最坏的 不可以只想最好的 想到最坏的得去解决了

回复评论
59.37.26.* 在 2011年3月25日 10:26 发表

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做最好的准备,最坏的打算。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蝴蝶效应。FMEA

回复评论
少来一地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3月28日 17:15 发表

这是一个心态问题,是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其实对任何事淡然一点,想得开一点,不要过分计较得失,这个定律就会走开。这个定律其实就是中国人的“疑心生暗鬼”在作祟。

回复评论
CatherineW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3月31日 21:29 发表

感觉有点意识决定形态

回复评论
115.198.221.* 在 2011年4月2日 18:56 发表

D-lybw8 (Talk | 贡献) 在 2008年3月4日 13:13 发表

这只针对大多数的人而言吧。

有点像我看过的一部电影所讲的东西!你希望什么它就来什么!@

回复评论
219.146.73.* 在 2011年4月12日 00:34 发表

人总是会死,就是早死和晚死,为什么每个人明知道自己会死,还不想死?

回复评论
119.59.239.* 在 2011年4月14日 15:53 发表

害怕被淘汰,结果就被淘汰了。差一分

回复评论
Yyj122227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4月14日 20:38 发表

有墨菲定律,要学习,用以预防錒,完善在完善

回复评论
221.207.216.* 在 2011年4月15日 21:54 发表

原来这么多人关注这个网站,顶!

回复评论
Nancy1003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4月22日 16:28 发表

居安思危。就如人类现在大力发展的核能原,就要充分考虑好各种可能性。心可能的做到安全防范措施。还有我们中国的各类大型项建设,质量方面一定要抓好。

回复评论
14.108.111.* 在 2011年4月23日 09:31 发表

临窗听雨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0月20日 11:31 发表

现实中很多人就认为既然发生概率那么小,就漠然置之

存在的概率小,发生的概率大。

回复评论
痞子小圣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4月25日 00:41 发表

很经典···

回复评论
112.64.171.* 在 2011年4月25日 11:22 发表

存在是有道理的,发生就是必然的

回复评论
114.84.239.* 在 2011年4月25日 17:24 发表

人活着就有危险

回复评论
一飞冲天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4月26日 12:11 发表

墨菲定理仅仅人们的心理作用而已,对于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等可能的,是不由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回复评论
210.83.228.* 在 2011年4月27日 11:09 发表

挺有意思.中国也有类似的话,像夜路走多就会碰到鬼;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用在安全警示上不错!

回复评论
119.122.12.* 在 2011年4月28日 15:26 发表

不错! 所以不要以为概率小就不做安全防备了,还是要做的,哪怕不发生也是要做的,不要怕麻烦。 因为不好的事情往往就在你没做安全防备就来临了。 简而言之,有备无患。

回复评论
119.6.48.* 在 2011年4月30日 17:48 发表

墨菲定理的意思是如果有两个选择,必定其中一个必将导致灾难。我想他给我的启示是巨大的 在机械制造方面应该制定流程工序,一切按流程走,在反腐是也是巨大的,应该分流领导的权利,不给他选择的余地,也就捣毁了腐败的温床

回复评论
58.32.233.* 在 2011年5月3日 16:12 发表

Dkk654321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0月27日 07:18 发表

不是很科学,要是那个航天飞机出事前有人把一只蚂蚁踩死了,会不会有人说踩死蚂蚁了会导致了出事儿?而且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小事儿,譬如,这一点同时有数以十万人次的踩死了蚂蚁…… 心里作用罢了,科学地对待概率,然后用最好的心态面对不幸,用最努力的心情对待奋斗,这才是真理。

拿放大鏡看直方圖

回复评论
117.80.243.* 在 2011年5月13日 23:17 发表

你找小三,越不想被发现,越容易发现!所以,心里要想着不会被发现!

回复评论
183.27.169.* 在 2011年5月14日 15:15 发表

墨菲定理,有点心烦,不喜欢!

回复评论
117.82.42.* 在 2011年5月27日 16:27 发表

简直就是放屁 垃圾定律

回复评论
219.145.52.* 在 2011年5月29日 00:10 发表

当事故发生时,你就马上想到墨菲定律。若事情进展顺利,得意忘形的你早就忘了什么定律了 。那这个神奇的定律到底是真实的存在还是发生不幸时人们的安慰剂?或许是幻觉罢了........ 以上只代表个人观点,绝无挑衅或冒犯之意,欢迎大家不吝指正。

回复评论
qilin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6月11日 23:47 发表

这就好比怕什么来什么,一样的道理。也就是说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大,但是现实是发生的概率要远远小于理论概率,一个小概率事件现实发生的概率要远大于理论概率!

回复评论
61.160.99.* 在 2011年6月13日 11:04 发表

我看挺适用于买彩票的。

回复评论
61.160.99.* 在 2011年6月13日 11:09 发表

我的个人看法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无心插柳柳成荫!

回复评论
Desertrose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6月14日 09:55 发表

受益颇多,谢谢朋友们的无私奉献!

回复评论
221.212.156.* 在 2011年6月19日 09:07 发表

“莫非定律”還隱含著另一個現象:人的期望與現實的距離。古往今來又有多少事情的發展是按照人的主觀意志演進的?如果“明天會更好”成為生活信條那事情可能會更糟。防範于未然或許你的期望與現實的距離會縮短。

回复评论
111.174.156.* 在 2011年6月27日 09:52 发表

没出差错前,尽量把事计划周全,一旦碰到什么事了,淡定。

回复评论
111.174.156.* 在 2011年6月27日 09:56 发表

117.82.42.* 在 2011年5月27日 16:27 发表

简直就是放屁 垃圾定律

还是要有点基本悟性才会从中受益的

回复评论
60.213.13.* 在 2011年6月29日 15:09 发表

很好

回复评论
117.35.2.* 在 2011年7月3日 17:22 发表

我觉得 :只是人们对不好的事印象深而特别注意,一直念念不忘 , 而对好的事觉得理所当然而很平常的心处之。最终在脑海里才会形成这种现象--坏事总是发生在不该发生的时间和人。凡事平常心对待

回复评论
Kanon7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7月4日 12:01 发表

218.80.206.* 在 2009年10月26日 12:47 发表

墨菲定律不过是相对于幸福,人对于痛苦记忆更加深刻的一种表现罢了。

恩,很有见解!

回复评论
Liusicong12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7月4日 21:52 发表

魔兽世界我带25人团队。。。 详细讲了这个BOSS的所有犯错点。。。 很多人都会打。。。 结果 所有错误都犯了。。。。。。。 墨菲定理 呵呵 挺准的。。。。

回复评论
202.134.92.* 在 2011年7月14日 17:08 发表

Blackachao (Talk | 贡献) 在 2008年6月4日 14:16 发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以这么理解么

不可以,笨蛋

回复评论
113.12.47.* 在 2011年7月15日 14:07 发表

220.194.23.* 在 2009年11月11日 18:01 发表

天天买彩票,迟早会中的。定律!!!!!!!!!!!!

好的不灵,坏的灵,墨菲定律

回复评论
58.251.100.* 在 2011年7月20日 09:58 发表

可以理解为一切皆有可能或者凡事不能绝对的好或者坏

回复评论
211.103.133.* 在 2011年7月21日 10:46 发表

Kanon7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7月4日 12:01 发表

恩,很有见解!

其实是没思考一下所有小概率的错误都不出现的几率有多大而已

回复评论
211.103.133.* 在 2011年7月21日 10:47 发表

218.108.94.* 在 2011年3月23日 16:23 发表

呵呵…… 我记得 在家我妈总说小心点!不要摔倒了!结果我就摔倒了!~~~~~~~~~~~~~~~~~ 她说了小心什么事情,什么事情就会发生 …… 心理作用。

这是负面暗示的作用吧

回复评论
邹志军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7月21日 14:36 发表

小概率事件往往必定发生是因为我们在预估风险的时候预定其是小概率事件,但实际上,我们预估的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概率和我们认为正常事件发生的概率是一样的,或至少是对半的。

回复评论
sui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7月23日 09:27 发表

想起了 黑天鹅事件。

回复评论
Yuh2szh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7月26日 11:12 发表

担心什么, 什么就发生

回复评论
Roma87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7月31日 23:45 发表

万无一失!

回复评论
122.227.195.* 在 2011年8月14日 08:47 发表

222.64.146.* 在 2009年7月17日 22:13 发表

当什么都无所畏俱,莫非定律就消失了

无欲无求。。无知无畏。。

回复评论
木南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8月15日 11:08 发表

邹志军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7月21日 14:36 发表

小概率事件往往必定发生是因为我们在预估风险的时候预定其是小概率事件,但实际上,我们预估的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概率和我们认为正常事件发生的概率是一样的,或至少是对半的。

其实就像这个结论一样,要么被人认为有道理,要么没有道理。往往有时候人们可能会归结为RP问题。

回复评论
220.248.0.* 在 2011年8月19日 08:57 发表

学习了。

回复评论
183.32.161.* 在 2011年8月21日 15:44 发表

58.62.42.* 在 2009年11月29日 11:47 发表

2012就是墨菲定律的一个很好展现。科技越发达,造成的后果越严重,人类越发展,把自己推向毁灭的几率就越大。

我并不同意你的看法 并没有你说的那么恐怖的 但是 人类还是应该好好的反思下自己的行为了

回复评论
pitt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8月24日 12:27 发表

假设各种小概率时间的发生,提前做好防范以及应对措施!

回复评论
113.106.101.* 在 2011年8月25日 17:21 发表

222.175.169.* 在 2010年3月30日 15:50 发表

STAY FOOLISH! ALL WILL BE RIGHT.

经典~~~~

回复评论
113.106.101.* 在 2011年8月25日 18:26 发表

STAY FOOLISH! ALL WILL BE RIGHT.

不全对

回复评论
夏天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8月30日 14:27 发表

说曹操,曹操就到!面对肯能出现的困难,不要唯心认为什么一定可以避免!

回复评论
szy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8月31日 09:27 发表

本来好好的事情,结果就在最后一天突然出现变故,始料不及。。。。。。。。。

回复评论
121.13.95.* 在 2011年8月31日 22:10 发表

其实这个定义看似大家都懂 其实大家都不能断言自己懂了

回复评论
211.136.253.* 在 2011年9月5日 12:52 发表

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乘以参与者的人数,那就更多了

回复评论
221.224.137.* 在 2011年9月10日 20:20 发表

118.113.104.* 在 2009年10月22日 21:34 发表

这是人的心理作用!而且我认为这个定理更适合爱情!

我同意,当你越爱这个女人,越在乎,舍不得这个女人,那么她终究会走

回复评论
183.10.205.* 在 2011年9月15日 10:21 发表

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尤为重要,做大做强的前提

回复评论
123.128.171.* 在 2011年9月18日 10:03 发表

110.77.146.* 在 2010年7月12日 08:55 发表

为什么不能同事摸出两把钥匙,然后选择呢?

最终,你会选择那个错误的钥匙。

回复评论
58.216.204.* 在 2011年9月20日 15:50 发表

只能说顺其自然。你越在乎的反而越不在乎你。

回复评论
吴国昌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9月22日 21:29 发表

220.194.23.* 在 2009年11月11日 18:01 发表

天天买彩票,迟早会中的。定律!!!!!!!!!!!!

公平,公正得时候你这个定律会成立

回复评论
王侃云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9月24日 14:21 发表

往往发生一次安全事故,是很多次的惊险孕育而成的

回复评论
203.114.244.* 在 2011年9月27日 16:30 发表

有句话: 小概率时间终会发生

回复评论
202.167.250.* 在 2011年9月28日 14:28 发表

防错很重要

回复评论
五味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9月29日 17:23 发表

会有这种定律的出现,是因为我们害怕出错,过于执着成功!从而影响大脑做出正确的抉择。(或者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大脑更多想得是整么避免出错,而非整么去做!)

回复评论
117.82.197.* 在 2011年9月30日 10:48 发表

一切的定律都是一种感觉罢了,你认为他是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只是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罢了。

回复评论
121.231.210.* 在 2011年10月7日 09:18 发表

概率小不等于不会发生,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有时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在安全方面,带来的影响有时是不可估量的。

回复评论
61.141.180.* 在 2011年10月9日 21:48 发表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做事要尽最大的努力,作最坏的打算。

回复评论
183.13.76.* 在 2011年10月16日 10:28 发表

金玉良言

回复评论
124.225.172.* 在 2011年10月20日 22:43 发表

有些事情一旦注定,任凭你怎么做,它还是会发生的。

回复评论
122.159.207.* 在 2011年11月3日 10:28 发表

要怎么认识呢 其实就是做好所有该做的事 尽量预测到可能发生的坏事 以及做好对付坏事的准备

回复评论
59.172.246.* 在 2011年11月4日 11:25 发表

不幸不是必然发生的,只要按照科学认真的流程做,小概率事件就会大大减少。墨菲定律的提出背景是60年前,那时我们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还不是很高。

回复评论
222.179.234.* 在 2011年11月4日 15:08 发表

对啊,每每担心的事偏偏会发生。

回复评论
14.147.75.* 在 2011年11月7日 09:45 发表

勇者不惧,无欲则刚

回复评论
221.194.160.* 在 2011年11月8日 20:43 发表

做好FMEA,可以竟可能的防止莫非定律重演!

回复评论
金武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1月22日 21:39 发表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回复评论
180.169.8.* 在 2011年11月23日 17:12 发表

要防微杜渐。

回复评论
58.248.188.* 在 2011年11月27日 19:19 发表

我认为啊,在事情的开端要思考出现特发事故时候的处理 在中端要perfect事情的处理方式 在末端要熟练并且完全只思考正确的做法 所谓的失误,是因为我们犹豫了!

回复评论
112.193.63.* 在 2011年11月29日 03:19 发表

只要有可能,就会发生。如果还没有发生,有人就说是有可能,如果发生了,有人就会说是必然。

(这正是中国人消极心态的一种表现——对一件不合其心意或有损其暗中私欲的事时则有这种表现

总会说﹕看嘛!我早就提醒过哈或我当时不好开腔怕你误解之类的马后屁。中国人总是因噎废食,这也是中国人消极的应对事物的通常方式。尤其在企业管理中调整或创新经营时。 )

回复评论
艾琪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1月29日 19:06 发表

Blackachao (Talk | 贡献) 在 2008年6月4日 14:16 发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以这么理解么

貌似你理解的完全是相反的

回复评论
艾琪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1月29日 19:07 发表

D-lybw8 (Talk | 贡献) 在 2008年3月4日 13:13 发表

这只针对大多数的人而言吧。

定律如果是针对少数人就不被称为定律了

回复评论
上官煒澈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1月29日 19:39 发表

當他說想要取車鑰匙卻每次都取到房鑰匙時 相信大家都是想:「這怎麼可能?明明是五五機率阿!」 沒錯,的確是如此,機率上來說是五五。 那是科學根據的角度下做出的判斷。

然而真正的莫菲定律, 雖然稱為定律(Law) 卻不能全然用我們以往熟悉的科學價值觀判斷 更不能以全然理性的觀點作定論。

在闡述這項定律時, 除了理性、還有最重要的「人性」。 當莫菲定律提出「從口袋拿鑰匙」的故事做說明時, 不要你絞盡腦汁以科學基礎反駁「從口袋拿鑰匙」的例子是謬論, 而是要你基於理性、人性,發自內心地感同身受。 否則,若你真的要說是謬論,我看莫菲本人也無法反駁。 因為科學上,「老是從口袋拿錯鑰匙」、「果醬吐司掉地板」的確都是無法提出根據的謬論!

但,在感同身受的前提下 站在與定律提出者同一角度省思以後會發現, 其實莫菲定律當中,之所以會說「老是」拿到錯誤的鑰匙, 用的是一種激起你心中漣漪的文字技巧, 他想讓你心裡暗道:「對耶!好像每次都這樣!」

是的,單論次數來說, 從口袋拿出車鑰匙或房鑰匙的次數是接近於五五比的 但在人性上,「想要車鑰匙拿成房鑰匙」往往比「想要車鑰匙拿對車鑰匙」。 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也就是說,莫菲定律的理論是建立在「人們老是抱存樂觀心理」前提下的產物, 「拿到正確鑰匙是應該,拿錯就悔恨。」 「吐司那面著地是應該,果醬著地就惱怒。」

所以在這些前提下, 沒人會記得「拿對鑰匙時怎樣怎樣」, 只會記得「拿錯鑰匙的悔恨」, 如此一來, 『存在的』就只剩「拿錯鑰匙的悔恨」, 把它以理論方式發表就成了這副德性:『老是會拿錯鑰匙。』 其實哪是老是拿錯鑰匙,是他把拿對鑰匙的狀況都當作不存在〈或不引人留意)了呀! (汗…)。

回复评论
上官煒澈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1月29日 19:41 发表

59.172.246.* 在 2011年11月4日 11:25 发表

不幸不是必然发生的,只要按照科学认真的流程做,小概率事件就会大大减少。墨菲定律的提出背景是60年前,那时我们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还不是很高。

依你的意思是說當時科學不發達所以促進莫菲定律的產出?

回复评论
119.4.132.* 在 2011年11月30日 07:47 发表

墨菲定律对中国人的思维而言,它仅仅在提醒历来重视而习惯与感性认知的中国人,事物的另一面是理性的,而理性认知的优点在于能够将事物做细分和量化。这种理性的认知方式初看上去似乎会对事物的了解产生偏差误断,但请别忘了,饭是一口一口吃进肚里的,不但吃得充足实在,并且对饭的品质和口感有了真切的触觉体验。这会给下一步对事物的理性认知带来进歩和成长。如此,在一步更比一步高的极垒下,人类才会从野走入文明,从愚昩走向科学。请问,虽有四千年的高龄,但却没习惯积存总结,权谋机巧只能靠意会心悟,而各自意会心悟的必然结果就是﹕反应在知识群体中时则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无法沟通,反应在文盲群体中时则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各说不一。而社会是离不开权威的,在更高层面上有天理这个至高权威罩着,统治者唯一头疼的仅是世俗准则如何标定的问题,除去佛教的归佛教,道教的归道教,儒教这一伙既然贪恋“进士及第”的实惠,那么就不管仁者还是智者,也不不管是公还是婆,通通闭嘴哑口。一切皆由我说了算!如果我有错,只归上级领导管。凡上级领导的意思皆由我传话代言——这儿后来叫中国,而感性认知从习惯已进化成了遗传的基因的人叫中国人。(千万别扯逻辑哈)

回复评论
杨鸿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2月5日 10:49 发表

墨菲定律就是小概率事件的多次积累,就变成了一个必然结果。一件事有错误的可能,那必将会发生。

回复评论
202.113.19.* 在 2011年12月6日 23:58 发表

心理作用!潜意识里太软弱!

回复评论
148.87.67.* 在 2011年12月26日 15:53 发表

个人认为,墨菲定律只因为准确,是由于我们总是按照概率的思想考虑问题,殊不知我们认为是小概率的事情,真实的概率一定小,世界太复杂,宇宙太复杂,我们只能是在我们有限范围内讨论概率的大小。因此,影响事情发生的条件我们不可能完全的想到,所以所谓的概率问题也就有一定的误导性。

回复评论
张琪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1月4日 14:31 发表

有点消极

回复评论
123.150.182.* 在 2012年1月4日 23:37 发表

莫菲定率有没有一条在考试时在意度与结果成反比?

回复评论
116.208.53.* 在 2012年1月13日 20:48 发表

其实我觉得跟“视网膜效应”一样,当你盯住一件事情不放时,你就会发现他出现的非常频繁,其实他出现个频率还是在正常的概率内的,并没有增加多少。

回复评论
乔林木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2月7日 23:38 发表

成功吸引成功,祸福无门,惟己自招。思到做不到。担心什么来什么、做到,得到。要什么是什么。

回复评论
125.39.112.* 在 2012年2月8日 00:19 发表

Plm 3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0月23日 11:51 发表

说的是这样的。很多时候特地让人们注意某些问题,反而越容易让问题发生。

不是注意 是用行动来防范

回复评论
60.215.206.* 在 2012年2月14日 08:52 发表

墨菲定律,蝴蝶效应【混沌法则】,薛定谔猫的悖论等~总觉得这些都是一个环的一部分。

回复评论
jessica peng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2月14日 21:19 发表

根本原因是什麽呢!

回复评论
黄金龙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2月21日 11:08 发表

做事情要有多个可能的方案且要做好可能发生错误或者事故的处理方案

回复评论
124.8.196.* 在 2012年3月4日 08:42 发表

首先,谢谢各位编辑的辛苦和努力,也谢谢网友的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从墨菲定律上看,一切还得从长计议,切不可麻痹大意,为了不仅是自己,也是整个团队。

回复评论
张先生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3月5日 22:01 发表

墨菲定律的内容并不复杂,道理也不深奥,关键在于它揭示了在安全管理中人们为什么不能忽视小概率事件的科学道理;揭示了安全管理必须发挥警示职能,坚持预防为主原则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对于人们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回复评论
张先生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3月5日 22:02 发表

关注细节,减少失误,减少损失

回复评论
121.249.211.* 在 2012年3月6日 20:02 发表

有道理啊。泰坦尼克号不就号称永不沉没,结果~~

回复评论
59.38.38.* 在 2012年3月8日 13:38 发表

59.55.139.* 在 2009年11月5日 16:37 发表

唉……我每天都验证了墨菲定律的正确性……

啊啊.....同道中人

回复评论
123.62.27.* 在 2012年3月15日 23:54 发表

123.144.18.* 在 2009年12月13日 13:41 发表

假设真的这样摸10000次,不到100次,断然那把房匙早已发烫,还分不出来,该是智商定律了,,,

作者说的小概率事件不易发生,或者说50%的机会,但是也发生了

回复评论
183.7.242.* 在 2012年3月21日 11:24 发表

很多时候,一个错误的结果带来的影响要远大于一个正确的结果。 比如说坐飞机,如果飞机的功能没有发生错误,那你也只不过是顺利地抵达了目的地。 但如果发生了错误,你失去的就是生命。

墨菲定律不如理解为对风险测量的定律,一旦一个事情有可能向糟糕的方向发展,我们必须要提前考虑到最坏的结果,评估风险。

单纯地从概率角度理解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拿错一次钥匙和飞机出故障,付出的代价根本就不一样。

回复评论
210.75.9.* 在 2012年3月24日 08:57 发表

赞成

回复评论
218.75.90.* 在 2012年3月24日 21:51 发表

感受挺深,值得学习!

回复评论
222.95.17.* 在 2012年3月28日 16:48 发表

墨菲定律的别样经典理解:1:每个人都不是你看起来那么简单,也没有你羡慕的那么厉害。2:没有人是傻瓜,大家都很聪明。3: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回复评论
keyunxia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3月31日 15:03 发表

现在我不敢说死了100年的人他不会活过来。

回复评论
张建方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4月6日 12:20 发表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

回复评论
202.108.41.* 在 2012年4月6日 12:34 发表

是的,但不是每次都是的。

回复评论
202.108.41.* 在 2012年4月6日 13:08 发表

113.132.218.* 在 2010年7月15日 23:15 发表

不好意思,看成费墨了。。。

什么 眼神 这么重要的时间

回复评论
123.19.255.* 在 2012年4月9日 18:32 发表

好坏在自己“心”中,好的事总认为理所当然,记不得了,一有问题总放在心里,总认为不是理所当然的,记在心里,我不这么认为,只是好坏一样多,好的你没记住,坏事总放不下。

回复评论
222.240.239.* 在 2012年4月9日 19:58 发表

还有一句话漏写了,“如果采取了预防措施,就不会发生”。 ZHIHUAKANG

回复评论
116.16.239.* 在 2012年4月14日 20:29 发表

对楼上的说法赞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一定要避免事故的发生。虽然是纸上谈兵,人如果要经历了一些事故,就不会这么去看问题。有过事故经历的和没有事故经历的看法是不一样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你用什么心态去看问题。墨菲定律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揭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及自然现象。它的极端表述是: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坏。

回复评论
193.24.65.* 在 2012年5月7日 09:56 发表

123.113.41.* 在 2009年11月24日 11:02 发表

水满自溢

不对的,顺其自然是什么都不做,而我们根据墨菲定律要做的是防止错误发生或者减少错误几率。 比如插头插反了,那我们就做一个不能插反的插头(像现在的优盘,鼠标的插头)不给人犯错误的机会。因为只要有机会就会犯错。

回复评论
167.83.99.* 在 2012年5月15日 09:27 发表

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

回复评论
222.134.61.* 在 2012年5月24日 16:18 发表

这样的定理很小资

回复评论
183.93.117.* 在 2012年5月30日 18:16 发表

同理,只要有成功的希望,那么就会成功`

回复评论
110.86.46.* 在 2012年6月7日 16:06 发表

通俗点说就是怕啥来啥~

回复评论
218.1.21.* 在 2012年6月13日 14:05 发表

218.80.206.* 在 2009年10月26日 12:47 发表

墨菲定律不过是相对于幸福,人对于痛苦记忆更加深刻的一种表现罢了。

同意这个

回复评论
218.1.21.* 在 2012年6月13日 14:06 发表

其实就是一个概率问题 但是碰到了,对个人而言就是100%

回复评论
219.228.253.* 在 2012年6月14日 11:34 发表

其实很简单,如果事情按照我们想法发展的话,我们往往会把它忽略掉,而只关注不属于自己期望的事情。像摸钥匙,如果你摸对钥匙后自然会很自然的把门打开,不会特地想你今天摸对了一次。而当你摸错了的时候,你脑海会记着你摸错了一次。久而久之,你会认为你摸错的机会大很多!

回复评论
222.217.65.* 在 2012年6月26日 11:44 发表

感同深受。

回复评论
rex周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7月4日 20:41 发表

说了等于没说啊~上帝不会掷骰子啊!

回复评论
221.208.150.* 在 2012年7月5日 11:38 发表

墨菲定律,旨在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即便你在谨慎,也有发生失败的几率,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是,我们唯一能控制的就是在事前做好万全的准备,尽量将正负两方面都想周全,即便结果和我们预期的相反,我们在心里也会更容易的接受。同时,好的心理状态是应对一切灾难的法宝,珍惜这个法宝,让它时刻在你的生活中发挥效应。

回复评论
202.127.20.* 在 2012年7月5日 16:46 发表

随机事件的发生无法预测,无法预测,做得越好越容易出错,并不是教导咱们不去做不做好,而是应该去做做的更好。

回复评论
218.26.92.* 在 2012年7月6日 17:37 发表

审计或内控行业的指导思想。

回复评论
183.5.226.* 在 2012年7月10日 17:11 发表

墨菲定律更有一种心理的暗示,当你不希望的事情发生了过后,你往往更加印象深刻,比如N次面包掉地上的情形,你往往记住的是涂果酱的哪一边着地的情形,因为你不希望他发生,所以印象更深刻。

回复评论
220.173.189.* 在 2012年7月12日 16:56 发表

121.17.8.* 在 2009年10月15日 10:00 发表

错误明显比幸运容易让人记起,实际上某一个巧合中正确和错误的概率都是50%,只是错误更容易让你记住罢了,你可以一天到晚的抱怨错误,但不能一天到晚的抱怨正确

别忘记出现巧合的概率可不是简单的50%啊

回复评论
113.111.196.* 在 2012年7月14日 22:10 发表

118.81.199.* 在 2010年3月19日 03:12 发表

墨非定律,我想不是在事后去弥补,亡羊补牢,更重要的是事前根除将来事情发生不幸或变糟的因素,如果没办法根除它就把影响事情变坏或变糟的因素概率降到最低.比如说上面那个口袋里放房子和汽车钥匙的故事,假如想要拿的是房子钥匙,我们就把两把钥匙分开放.或放在左右口袋里,或上下口袋里.拿房子钥匙时就去上衣口袋或左边,拿汽车钥匙是就去下面或右边,这样拿错钥匙的概率就会降低许多,如果我们想拿房子钥匙一不小心还会拿错的话.我们所有的口袋都装上房子钥匙身上就装一把房子钥匙,汽车钥匙放到包里或另一人身上等等许多方法.这样拿错钥匙的机会彻底的没了.当我们想去口袋里拿房子钥匙时只会拿到房子钥匙,再也不会拿出汽车钥匙了.所以不想在口袋里拿错钥匙就不要在里面放两把钥匙. 有一个木匠,一生用木头盖了许多房子,每次盖的房子都尽善尽美牢固而结实,这为他在当地方圆百里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但是在他晚年还是发生了一件事让他懊悔不已.愧疚终生.总此再也不去碰木头了 那是有一家人刚盖不久的房子忽然倒塌.全家六口人都在房里.老的老,小的小,少的少全部丧生无一生还全部惨死在这场血淋淋的事故中,这件事震惊了当地人们纷查找事故发生的原因最后发现是房屋中间一根主梁忽然折断导致房屋倒塌才发生了这场悲剧,那位技艺精湛的老木匠回想起当时盖房的情景,那根木头 粗看起来粗壮而结实但细心的老木匠还是发现这根木头的边落角里有一个比针眼还小的一个小孔经验丰富的老木匠知道那是一个比蚂蚁还小的一个小虫子的杰作,当时他也在犹豫要不要换掉这根木头.因为本这根木头很关键要作主梁支撑整个房子,不能有任何闪失,但在要重新再去找一根做主梁的合适木头一来又要花大笔钱而来还得有充裕的时间,考虑到主人经济不宽裕为盖房已负债累累,另外赶工期主人催得紧 他也就没在坚持怀着侥幸的心理用了这根木头想着在那个边角落的比针眼还细小的一个小孔怎么也不会 对一整幢房子够成什么威胁.但怕什么来什么就是那个小虫子在里面安了家没几年就掏空了一截木头,就是那个不起眼的小孔夺走了六条活生生的性命.有时忽视细微处怀着侥幸造成的后果是可怕的,不可挽回的.我们中国早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许多许多这样的教训.这是用多少次惨败,多少个血淋淋的生命换来的真理墨非定律!我们一定要珍视他,好好的研究重视她!

小概率错误->找到解决方法->不再犯 小细节(可能造成重大后果)->怕麻烦,侥幸心理->重大后果 【墨菲定律】 这样理解了,谢谢!

回复评论
81.130.38.* 在 2012年7月20日 15:52 发表

113.70.131.* 在 2010年5月9日 22:16 发表

统计学告诉我们,小概率事件是可以被忽略的,而墨菲定律则告诉我们,小概率事件是客观存在的,不能亦不应该被忽略。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件将发生的事情时,应该尽可能考虑会发生的问题并解决之,然后尽可能考虑一个或数个对策,去应对出现问题后的局面。任何事情如果需要作出一种选择时,任何可能的选择都会被选中,包括导向完美和灾难的选择,这才是墨菲定律真正揭示的道理,而不是强调导向灾难的选择一定会被选择。这会导致悲观的出现。“既然导向灾难的选择一定会被选中,那为何一开始还要作选择呢,不选择才是正确的。”这明显有违常理吧?

Great!

回复评论
183.26.128.* 在 2012年7月25日 10:31 发表

Dkk654321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0月27日 07:18 发表

不是很科学,要是那个航天飞机出事前有人把一只蚂蚁踩死了,会不会有人说踩死蚂蚁了会导致了出事儿?而且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小事儿,譬如,这一点同时有数以十万人次的踩死了蚂蚁…… 心里作用罢了,科学地对待概率,然后用最好的心态面对不幸,用最努力的心情对待奋斗,这才是真理。

我 搞不定关蚂蚁什么事 你说 那蚂蚁死在飞机的紧密仪器里面 还 有可能影响到 人奋斗也是为了提高成功的几率,有些事件几率能提高到100% 但是有些事情 不管你怎么奋斗也不能提高100% 只是他们的回报率不同 你可以选择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的地方,墨菲定律的意思是 只要事情有几率出现不好结果 而且这事情不停的发生总会于是不好的结果

回复评论
183.26.128.* 在 2012年7月25日 10:33 发表

220.173.189.* 在 2012年7月12日 16:56 发表

别忘记出现巧合的概率可不是简单的50%啊

但是 有一点他说对了 不好的事情比较容易记得

回复评论
长江骑士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7月25日 15:33 发表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回复评论
122.228.155.* 在 2012年8月3日 10:49 发表

有一部系列电影很好的诠释了墨菲定律------《死神来了》

回复评论
杨师榕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8月4日 16:47 发表

假定你把一片干面包掉在地毯上,这片面包的两面均可能着地。但假定你把一片一面涂有一层果酱的面包掉在地毯上,常常是带有果酱的一面落在地毯上。也许可以在物理学中得到更加合理的解释:涂有一层果酱的面包会重一点,由于重力的作用,所以一般情况下这一面掉在地上了。所以严格来说,这并不是小概率现象。

回复评论
58.247.12.* 在 2012年8月7日 14:43 发表

太消极了。墨菲不知道什么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个道理。

回复评论
113.117.77.* 在 2012年8月10日 22:04 发表

心里越害怕一件事情的发生,而这件事情就往往会发生。

回复评论
袁尤昌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8月11日 14:37 发表

219.133.134.* 在 2009年10月13日 10:27 发表

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用心里预期来解释呢,心里期望值越高,从而发生超出平常的甚至过分紧张的行为行动,接下来的是便是事与愿违。所以平常心还是很重要吧。

good

回复评论
124.127.161.* 在 2012年8月14日 17:01 发表

“概率小事件必然发生”!警钟长鸣!积极预防!切莫沾沾自喜! 没有预案一切都是必然:有了预案只是将突发事件缩小范围!没有预案一切都是突发事件!

回复评论
203.198.28.* 在 2012年8月15日 13:07 发表

218.22.22.* 在 2009年10月19日 15:01 发表

10000次都摸不出差别,他也够墨菲的。

心里越着急,摸错的概率就会越高。

回复评论
36.40.160.* 在 2012年8月15日 14:15 发表

就像大学里的期末考试,你越认为老师不会考的地方,越可能出大题。等到出成绩之后,我们会说下学期我一定会好好学!

回复评论
fish苏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8月16日 10:00 发表

就是,先把可能发生的情况尽量都想到

回复评论
112.112.202.* 在 2012年8月16日 11:41 发表

人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上帝,当你妄自尊大时,“墨菲定律”会叫你知道厉害;相反,如果你承认自己的无知,“墨菲定律”会帮助你做得更严密些.我觉得这句话对我们非常有用,这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得到了验证,工作和生活中提示我们不想发生的不好事情,却一定会发生,预防为主,可以减少发生的机会。

回复评论
119.129.64.* 在 2012年8月18日 17:09 发表

中国千年前,兵书有云: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内涵大同小异

回复评论
15915806745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8月20日 22:24 发表

难道想和我说,想减肥却会变胖,想早睡却很晚才睡?

回复评论
黄广驰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9月12日 12:46 发表

很郁闷的理论呀,感觉都没好事发生的感觉呀

回复评论
123.150.174.* 在 2012年9月19日 01:30 发表

121.17.8.* 在 2009年10月15日 10:00 发表

错误明显比幸运容易让人记起,实际上某一个巧合中正确和错误的概率都是50%,只是错误更容易让你记住罢了,你可以一天到晚的抱怨错误,但不能一天到晚的抱怨正确

有同感。其实这就是简单概率问题,对于理想的结果,谁也不会去庆幸做对了;而对于非理想结果,人们便会后悔、反思、总结经验。最终人们只是记得错误过,而不记得正确过罢了。

回复评论
蔡炫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10月15日 18:29 发表

开车也是这样的,自己这个道总是很慢,等变道了,原来那个道上的就开始比自己的道上的快了。

回复评论
1.164.67.* 在 2012年10月24日 12:42 发表

就我們老祖宗提到的,陰溝裡翻船

回复评论
120.194.101.* 在 2012年11月16日 11:43 发表

148.87.67.* 在 2011年12月26日 15:53 发表

个人认为,墨菲定律只因为准确,是由于我们总是按照概率的思想考虑问题,殊不知我们认为是小概率的事情,真实的概率一定小,世界太复杂,宇宙太复杂,我们只能是在我们有限范围内讨论概率的大小。因此,影响事情发生的条件我们不可能完全的想到,所以所谓的概率问题也就有一定的误导性。

脑残不解释,不懂就别再这装什么高深莫测了。

回复评论
118.151.157.* 在 2012年11月16日 13:58 发表

心想事成法则?

回复评论
120.193.153.* 在 2012年11月19日 17:12 发表

心想坏事成法则

回复评论
120.193.153.* 在 2012年11月19日 17:15 发表

要想车祸不发生,只有不要用车子。。

回复评论
刘军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12月7日 16:39 发表

小概率事件首先要定义整体。

回复评论
刘军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12月7日 16:41 发表

对于不同的整体有不同的表象,不站在整体的角度来考虑墨菲定律是不科学的

回复评论
幻雪城主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12月23日 23:10 发表

人们在刻意避免一些事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另一些事,而这些事人们往往使人们的不重视而向不好的结果发展,这可能是对其他的事的重视造成其发生的概率增大。如果在各方面达到一个均衡的话,事情就完美了,重要的是人们不能达到完美的均衡。如何达到最大的均衡?不是科技能够完成的,它本身就是一个概率。

回复评论
115.236.44.* 在 2012年12月29日 14:42 发表

一分钟有多长? 这要看你是蹲在厕所里面,还是等在厕所外面。

回复评论
MandyLam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1月16日 12:19 发表

感觉墨菲定律常常发生在我身上,这算杯具不?

回复评论
小马哥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2月13日 22:07 发表

墨菲定理,使小概率事件在安全管理上的警示作用得到充分的解释。但如果个人在做任何事情都有小概率事件的想法,恐怕啥事也做不成了

回复评论
222.33.57.* 在 2013年2月18日 21:55 发表

这也可以记算作是定律吗....... 古人云 常在河边走 怎能不湿鞋 一个道理 老美整的文绉绉的就牛了?

回复评论
高艳国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2月21日 08:33 发表

我也想发表一个定律

回复评论
Keni liu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3月11日 12:33 发表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回复评论
113.108.140.* 在 2013年3月12日 13:04 发表

我覺得這是一個統計的問題吧,或者可以看做是總體下的正態分佈。只要樣本足夠大的話,所有結果都有可能發生,只是頻率高低的問題。anyway,警惕作用還是不錯的。

回复评论
58.251.70.* 在 2013年3月15日 17:04 发表

墨菲定律的本质 表达了事物的多面性、事情的可能性发展

回复评论
59.40.124.* 在 2013年3月23日 15:50 发表

很有意思

回复评论
113.232.190.* 在 2013年3月24日 22:45 发表

刘备早跟扶不起说过了,可阿斗就是不听。

回复评论
203.73.183.* 在 2013年3月25日 01:14 发表

一年365天,我的手機從不關機,朋友卻總是在我手機沒電的時候打來

回复评论
171.37.92.* 在 2013年3月26日 14:27 发表

俗语云:越冷越出风,越怕越见鬼

回复评论
176.205.3.* 在 2013年4月7日 02:52 发表

墨菲定律对人们的意义就是:防范于未燃

回复评论
mingqianwei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4月9日 11:45 发表

某些细小的地方,往往是被我们忽略的地方,某些小概率的错误,却总能把整个事件打乱~

回复评论
111.78.106.* 在 2013年4月17日 12:46 发表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0月27日 00:40 发表

这是典型唯心主义的看法,也是最危险的看法。无所畏惧的时候,墨菲定理不是不发生,而是你把它忽视了。“屋漏偏逢连夜雨 船迟又遇打头风。”“夜路走多了终会遇到鬼”说的也跟墨菲定理一样。

就当你认为这个理论是对的时候,你已经被洗脑了,什么是真理,只是因为你觉得他对你有用,换句话来说 楼上说无所畏惧对于他也是正确的,关键时看你自己怎么看待,凡事都有他正确的一面和错误的一面,对于我来说,墨菲定律是无效的,因为有逆向效应,呵呵 这也是很少人所知道的。

回复评论
115.151.147.* 在 2013年4月24日 12:54 发表

看起来很大一部分是利用了人的心理作用,一般人在看到或听到某个事件时往往在记忆中找寻与其相似的事件,而不是与其相反的事件,所以是让你在忽略该事件在身上发生的概率后来赞同墨菲定律

回复评论
114.245.224.* 在 2013年4月27日 20:58 发表

墨菲定律 在现在看来是否可以理解为 追求完美? 虽然追求完美不太现实,但是风险防控还是挺有道理的,能做的就尽量避免。

回复评论
218.206.229.* 在 2013年4月29日 14:33 发表

是有人的选择性记忆引起的!

回复评论
欧火盛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4月29日 22:32 发表

学习了!

回复评论
106.86.182.* 在 2013年5月2日 14:30 发表

要是买彩票的时候遇上墨菲定律就笑了

回复评论
Sylar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5月8日 15:20 发表

墨菲定律+破窗定律=防微杜渐

回复评论
陳小麥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5月10日 17:50 发表

阮凯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7月25日 22:35 发表

我很赞同这位网友说的,再加个,依赖性....

我也認同二位的言論發表!

回复评论
60.6.231.* 在 2013年5月11日 10:00 发表

细节管理和防微杜渐不就是这个意思,

回复评论
113.109.67.* 在 2013年5月13日 09:15 发表

墨菲定理就是凡事情都会出现不好的一面,即使它发生的可能性很少,一旦发生了也就应了墨菲定理。墨菲定理告诉我们纵然某种事情出现消极一面的可能性不大,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相反要更加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这样,发生不测时我们也能从容面对。我的理解正确吗?

回复评论
林森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6月9日 17:44 发表

受益匪浅

回复评论
93.96.23.* 在 2013年6月9日 22:35 发表

当一个人想到一件事情可能发生的时候,不管这事情是好事,还是坏事,会从潜意识里面产生心理期待,那么这件事情一旦按照想到的结果发生了,那么就会有murphy law的这种感觉。可是我认为,做一件事情如果你能给出几种可能,那么这几种可能本身就已经成为概率事件,会根据所处的环境概率有大有小而已。所以任何结果的产生都不足为奇。

回复评论
192.193.132.* 在 2013年6月25日 16:09 发表

可不可以这么理解,小概率灾难或不期待事件的影响更恶劣,即其“权重”更大,所以一旦发生,造成的各方面影响更深远,不得不提醒人们重视,所以,期待事件×低权重 和 不期待事件×高权重 往往相差不多

回复评论
1.197.117.* 在 2013年6月29日 12:40 发表

好强

回复评论
218.79.97.* 在 2013年7月6日 19:06 发表

正确的事物也有可能是错误的,错误的事物也有可能是正确的。所以选择最有利的,才会是最有价值的。

回复评论
211.152.34.* 在 2013年7月9日 16:23 发表

往往觉得最不可能发生的事 最后就是发生了

回复评论
219.232.38.* 在 2013年7月12日 17:26 发表

可以这样利用墨菲二定律:我就期望不好的事不生,结果就是好事发生。

回复评论
182.151.158.* 在 2013年7月18日 15:05 发表

这定律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句废话。

回复评论
219.141.227.* 在 2013年7月23日 10:04 发表

莫菲定律原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如果有几种可选择的方式,其中有一种是要酿成大祸的,所以人们会尽力避免选这种方式,选择该方式的概率很小,但是,最终还是会有人选择这种成大祸的。简言之,当一个事件不能完全避免它发生时,即使概率再小,它最终也会发生。

这样来看,莫菲的话等于废话,就是最基本的概率论的知识。

莫菲想表达的应该是效用函数的概念,出错的负效用其严重性远远大于正确的正效用。比如,掏车钥匙的例子,假设正好拿到车钥匙,当事人的满意度(或效用)是10,错拿成房钥匙,当事人的满意度是-100,为什么差这么多?因为当事人认为拿到车钥匙是应该的,而拿到房钥匙是不应该的。但我们知道,其实拿到车或房钥匙的概率都是50%。 可以计算其效用函数=拿到车钥匙的概率50%*10+没拿到车钥匙的概率50%*(-100)=-45,其效用为负,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觉得当他需要打开车门的时候,掏出的总是房钥匙的原因。

再说打车的例子,假如在某个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打到车的概率是10%。当你需要打车的时候,打到车的效用为10,打不到车的负效用为-100,计算其效用函数=10%*10+90%*(-100)=-89 而当你不需要打车时,打不打到车对当事人来说无所谓,打到车的效用为0,打不到车的负效用也大大降低到0,重新计算其效用函数=0*10%+0*90%=0,要远远大于-89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觉得需要打车时打不到,不需要时,却感觉空车特别多的原因。

回复评论
219.141.227.* 在 2013年7月23日 10:10 发表

219.141.227.* 在 2013年7月23日 10:04 发表

莫菲定律原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如果有几种可选择的方式,其中有一种是要酿成大祸的,所以人们会尽力避免选这种方式,选择该方式的概率很小,但是,最终还是会有人选择这种成大祸的。简言之,当一个事件不能完全避免它发生时,即使概率再小,它最终也会发生。

这样来看,莫菲的话等于废话,就是最基本的概率论的知识。

莫菲想表达的应该是效用函数的概念,出错的负效用其严重性远远大于正确的正效用。比如,掏车钥匙的例子,假设正好拿到车钥匙,当事人的满意度(或效用)是10,错拿成房钥匙,当事人的满意度是-100,为什么差这么多?因为当事人认为拿到车钥匙是应该的,而拿到房钥匙是不应该的。但我们知道,其实拿到车或房钥匙的概率都是50%。 可以计算其效用函数=拿到车钥匙的概率50%*10+没拿到车钥匙的概率50%*(-100)=-45,其效用为负,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觉得当他需要打开车门的时候,掏出的总是房钥匙的原因。

再说打车的例子,假如在某个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打到车的概率是10%。当你需要打车的时候,打到车的效用为10,打不到车的负效用为-100,计算其效用函数=10%*10+90%*(-100)=-89 而当你不需要打车时,打不打到车对当事人来说无所谓,打到车的效用为0,打不到车的负效用也大大降低到0,重新计算其效用函数=0*10%+0*90%=0,要远远大于-89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觉得需要打车时打不到,不需要时,却感觉空车特别多的原因。

当你期待某种结果出现,但出现的却是其它结果时,你的内心就非常失望,这个失望就是负效用。期待越迫切,失望越大,负效用也越大。

回复评论
60.183.161.* 在 2013年7月25日 17:15 发表

60.190.55.* 在 2009年12月3日 14:58 发表

经典,有理.

这就是真理啊

回复评论
nina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7月27日 16:58 发表

这个墨菲定律竟然是我一直以来的唯心思想。 从小就学会对一件事情做最坏的打算,比如放学回家迟了,在进家门之前就想好了应对爸妈的各种审问的回答以及想到最坏的结果——被打骂,每次都这样做,但有时被打骂,有时啥事没有。甚至到现在,我还习惯性的有着同样的思维。 不知道墨菲定律的意义到底何在?

回复评论
171.12.190.* 在 2013年8月6日 00:49 发表

125.39.112.* 在 2012年2月8日 00:19 发表

不是注意 是用行动来防范

这句话说得很好!

回复评论
恋雪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9月4日 15:26 发表

警示自己

回复评论
218.1.38.* 在 2013年9月10日 10:48 发表

大家提到了概率论和墨菲定律的矛盾性,其实这并不矛盾,让我们来先看下小概率原理的定义:一个事件如果发生的概率很小的话,那么它在一次试验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但在多次重复试验中几乎是必然发生的,数学上称之小概率原理。我再给出一个数理统计公式或许大家都能明白了:Pn=1-(1-p)n(1-p的N次方),即使事件的发生概率p很小,但在反复多次的试验或实行后,概率Pn越来越接近于1,这样一来大家能否明白墨菲定律的神奇性了呢?举个简单的例子生产现场存在某一隐患,该隐患导致安全或质量事故的可能性为0.4%,当我们重复的忽视该隐患达1149次后,事故发生的概率就高达99%了。我觉得墨菲定律体现了事件(差错、事故)发生的客观必然性,而我们主观上能做的就是降低隐患发生的概率即减小事件发生概率p。大家有什么更精彩的理解欢迎回复,与君共勉~

回复评论
183.13.178.* 在 2013年9月12日 14:20 发表

有些事情,无法利用主观思维去控制。只能说,不可能事件发生了,墨菲定律也就存在了。

回复评论
171.88.126.* 在 2013年9月14日 13:13 发表

222.64.146.* 在 2009年7月17日 22:13 发表

当什么都无所畏俱,莫非定律就消失了

不错啊

回复评论
116.232.108.* 在 2013年10月2日 11:32 发表

youli

回复评论
115.80.45.* 在 2013年10月2日 15:57 发表

淡定

回复评论
何超群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10月3日 21:05 发表

121.207.137.* 在 2008年7月24日 19:21 发表

我觉得墨菲定律很搞笑呀,但也是蛮有道理的。

我看着看着就笑了,哈哈!

回复评论
何超群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10月3日 21:06 发表

我亲身经历的都有好多这种情况啊!

回复评论
116.228.61.* 在 2013年10月29日 16:18 发表

其实拿到两把钥匙的概率是一样的。 当你想拿汽车钥匙时,拿到了汽车钥匙,你不会记住这件事,但是拿到了房间钥匙,觉得真麻烦怎么就拿错了,影响比较深刻而已。正常事发生100次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麻烦事发生一次就印象深刻了。

回复评论
183.158.108.* 在 2013年11月9日 15:44 发表

人的思想是不可解释的

回复评论
115.150.216.* 在 2013年11月16日 10:19 发表

D-lybw8 (Talk | 贡献) 在 2008年3月4日 13:13 发表

这只针对大多数的人而言吧。

是的,我就是这大多数人之一。但墨菲定律应该还有一条:一件很不好的事情,你越往坏处想,它反而越好;你如果把这件事情用侥幸的心理想,它一定会搞砸!我已经尝试过多次了,这是真的!前往不要小看墨菲定律,它不是玩笑,更不是可笑的糊弄人的东西,这是真的!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

回复评论
盘古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11月18日 11:43 发表

受教了!

回复评论
盘古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11月18日 11:43 发表

受教了!

回复评论
123.150.203.* 在 2013年11月22日 11:30 发表

当你做一件事没100%把握时,就存在了侥幸心理,所以也就有了出错的可能,这时也就有了莫非定律,如果是100%把握,也就沒了这定律

回复评论
花槿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11月24日 11:22 发表

222.66.26.* 在 2009年12月14日 14:32 发表

墨菲定律只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感受。其实好事、坏事发生的概率有其自身的规律,但有些人总觉得坏事老是发生在自己头上,他心理上总是关注着坏事,而好事发生时却视而不见。于是,产生幻觉,觉得坏事发生的概率似乎变高了,这就是墨菲定律的实质。

人们本能的对坏消息反应过度,对好消息反应不足

回复评论
115.221.78.* 在 2013年11月25日 23:21 发表

113.246.125.* 在 2010年11月24日 12:52 发表

兄弟你很搞嘛,哈哈

莫非要出事,真的出事了,哈哈,兄弟太逗了

回复评论
27.109.219.* 在 2013年11月26日 10:33 发表

120.193.153.* 在 2012年11月19日 17:15 发表

要想车祸不发生,只有不要用车子。。

- -!你的说法也错了,人家还可以撞你成车祸

回复评论
223.203.186.* 在 2013年12月4日 17:12 发表

控制情感,理性抉择

回复评论
98.232.195.* 在 2013年12月8日 12:34 发表

116.21.180.* 在 2009年8月28日 09:41 发表

人类的恐惧、悲观和推卸责任才是墨菲定律的根基。

有道理

回复评论
180.175.181.* 在 2013年12月13日 09:25 发表

对,我们要做的是让想发生的事尽量发生让不想发生的事不要发生。

回复评论
夏凌风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12月26日 12:40 发表

墨菲定律我个人认为是让人们计量规避可能出现的错误。

回复评论
1.202.54.* 在 2013年12月27日 10:11 发表

无限夸大了机会成本。

回复评论
115.32.2.* 在 2014年1月2日 10:10 发表

说的很对!买了就下跌,卖了就上涨!对于小散来说永远是反向指标。

回复评论
118.122.94.* 在 2014年1月6日 10:42 发表

墨非定律折射出两种态度:1、谦虚;2、谨慎。

回复评论
gregory-wu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1月6日 10:45 发表

墨菲提出了人的弱點,対各行業的安全生產提出警告。

回复评论
122.228.152.* 在 2014年1月9日 09:28 发表

这也是一种吸引力法则的体现,只是过于悲观了。 我们完全可以认为一切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而事实上,也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只要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念--这是吸引力法则-宇宙磁场的影响。 莫菲定律应该可以理解为过于悲观的人群的自我总结。

回复评论
14.29.177.* 在 2014年1月11日 09:52 发表

‘倒霉’一词就这么来的吧

回复评论
田先生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1月24日 10:14 发表

概率大于零的事件迟早会发生

回复评论
58.248.238.* 在 2014年2月12日 22:01 发表

期望与现实的落差,让人感到墨菲定律是普遍存在的。

回复评论
124.193.83.* 在 2014年2月13日 16:52 发表

这个是一个错误的定律!!!记得心理学上解释过这种现象,其实并非是这个真的存在,而是由于你存在而发生的这面相对来说是显性的,更容易被发现而已。如果人对于事物没有提前自我设置的这种错误预想性,就不会感觉这个定律是有效的了。总之,着眼点不同而已。

回复评论
218.199.211.* 在 2014年3月4日 10:05 发表

其实我认为好事坏事的概率是相同的,只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坏事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比较深,所以会有坏事发生的概率较大的错觉。

回复评论
171.8.148.* 在 2014年3月14日 17:33 发表

就是个数学问题,只是墨菲定律讲的更有趣一点了

回复评论
1.202.72.* 在 2014年4月2日 10:05 发表

这样看来凡是做一件事情,都会上演着墨菲定律的实验者!

回复评论
Yang Seaphy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4月10日 19:48 发表

心本无善无恶,结果被这个社会所侵染,所以有墨菲定律,墨菲定律乃统计概率与心理预期的综合表现。

回复评论
27.17.153.* 在 2014年4月21日 16:58 发表

222.64.146.* 在 2009年7月17日 22:13 发表

当什么都无所畏俱,莫非定律就消失了

就像吴邪一样

回复评论
58.208.12.* 在 2014年4月27日 11:16 发表

买彩票?根据墨菲定律,可能会中头奖,那么必定会中头奖。什么时候能中????

回复评论
59.127.195.* 在 2014年4月28日 15:40 发表

219.133.134.* 在 2009年10月13日 10:27 发表

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用心里预期来解释呢,心里期望值越高,从而发生超出平常的甚至过分紧张的行为行动,接下来的是便是事与愿违。所以平常心还是很重要吧。

贊成您說的平常心!

回复评论
222.26.205.* 在 2014年5月5日 21:40 发表

121.17.8.* 在 2009年10月15日 10:00 发表

错误明显比幸运容易让人记起,实际上某一个巧合中正确和错误的概率都是50%,只是错误更容易让你记住罢了,你可以一天到晚的抱怨错误,但不能一天到晚的抱怨正确

回复评论
27.17.139.* 在 2014年5月5日 22:52 发表

219.238.17.* 在 2009年10月8日 03:09 发表

我这样理解:当事情不好的结果不是0概率的时候,这个不好的结果在事情不断重复时,总会发生……

这个Murphy口袋里有两把钥匙,分别是车钥匙和房钥匙,而他想取车钥匙,但总是取出房钥匙,这是他的结论。 假设他把“取钥匙”这个动作重复10000次,如果能取房钥匙达9000次,不,7000次也行,偶就觉得这个说法,还行…… (当然,他摸不出两把钥匙的差别……)

这两个钥匙必然可以摸出来差别,才适合于墨菲定律。

回复评论
谢菲菲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5月6日 10:53 发表

福兮祸之所倚

回复评论
60.190.152.* 在 2014年5月17日 10:12 发表

58.208.12.* 在 2014年4月27日 11:16 发表

买彩票?根据墨菲定律,可能会中头奖,那么必定会中头奖。什么时候能中????

就看今晚双色球了

回复评论
张永宾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5月25日 23:04 发表

真理虽然知道,但是不看还真表达不出来,哲学家就是不一样。

回复评论
羽懿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5月29日 23:52 发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回复评论
14.29.90.* 在 2014年5月30日 15:21 发表

概率事件无论你想不想它发生,它都有可能发生,只不过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就会令人印象深刻,墨菲定律只是把人性掺杂在了概率事件中而已

回复评论
王伟龙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6月9日 11:43 发表

mark

回复评论
221.14.192.* 在 2014年6月10日 10:43 发表

当你不想让他发生的时候,它却发生了;当你不想让他发生的时候他就不发生了;这也算莫非定律么?

回复评论
119.96.144.* 在 2014年6月11日 17:33 发表

114.246.110.* 在 2010年4月4日 23:53 发表

刚在微薄上看了北京天文馆长朱老师的关于莫非定律的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按事情最有可能发生的可能性去做,对于自己不能掌控的事任其自然。

赞一个

回复评论
119.96.144.* 在 2014年6月11日 18:19 发表

221.212.156.* 在 2011年6月19日 09:07 发表

“莫非定律”還隱含著另一個現象:人的期望與現實的距離。古往今來又有多少事情的發展是按照人的主觀意志演進的?如果“明天會更好”成為生活信條那事情可能會更糟。防範于未然或許你的期望與現實的距離會縮短。

赞。给人以正能量。

回复评论
183.63.193.* 在 2014年7月5日 17:30 发表

119.96.144.* 在 2014年6月11日 18:19 发表

赞。给人以正能量。

说的很对,

回复评论
61.15.170.* 在 2014年7月9日 23:37 发表

說的很對,

回复评论
承成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7月10日 18:18 发表

119.96.144.* 在 2014年6月11日 18:19 发表

赞。给人以正能量。

我觉得您的只是水平可能在小学阶段

回复评论
承成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7月10日 18:21 发表

此文跑题了,而且,除了最前面部分比较客观,后面有一种格物致知的味道。我不禁想问小编一句,你觉得“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句话逻辑正确吗,如果你认为正确就说明你很赞同此文,然后你的逻辑确有很大问题。

回复评论
陳信吉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7月22日 11:02 发表

我想世人都誤解了墨菲定律,有人看過墨菲上尉當初的測試失敗的檢討報告嗎,【墨菲定律】那只是墨菲上尉最終結論,世人引用它謂之墨菲定律,卻沒注意檢討報告結論前,所述的話語。墨菲上尉在檢討報告上,大量引用統計分析方法,因為測試飛彈成本很高,所以運用統計檢定方式,從有限測試【樣本】資料中推論真正缺失(失敗)【母體】原因,請注意墨菲定律中,並不是它有可能發生它就會發生,墨菲是要告訴世人,不要從有限樣本資料經驗中,以為它(失敗原因)發生機率小就不會發生,墨菲要世人重視,從有限樣本比例如何統計推論母體真正水準的過程,不要以為樣本比例小就忽視它,只是因為您活著不夠久,經驗不夠多,實際狀況母體比例是可觀的。 說了這麼多,談墨菲定律,世人往往只節錄最後幾段話,其實重點在於墨菲希望大家善用統計推問,有限經驗(樣本資料)可能忽視問題原因,故請好好推論母體發生機率,一旦問題原因比例高或發生後嚴重程度高,即因啟動風險管理過程,致力降低問題原因發生機率或減損問題發生後之嚴重度。這才是墨菲上尉帶給世人的最重要的地方。並非最後那幾句可笑的話^O^~

回复评论
221.233.217.* 在 2014年8月20日 17:26 发表

219.133.134.* 在 2009年10月13日 10:27 发表

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用心里预期来解释呢,心里期望值越高,从而发生超出平常的甚至过分紧张的行为行动,接下来的是便是事与愿违。所以平常心还是很重要吧。

这个比较有道理

回复评论
汪哥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8月23日 14:41 发表

墨菲定律不需要理解的那么玄乎,其实道理大家都知道也很简单,一切皆有可能,小概率事件不代表零概率,中国谚语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夜路走多了总会遇到一次鬼,这些话的大概意思都有点像。这个要自己去慢慢感觉。

回复评论
113.210.128.* 在 2014年9月8日 12:44 发表

每個事件都會遇上挫折 用最壞打算,做最好的防備 Murphy's law可能不存在,存在的只是心裡 就像,你越想擁有就會越得不到

回复评论
包子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9月22日 15:54 发表

平常心面对

回复评论
1.36.235.* 在 2014年10月5日 08:19 发表

延能解釋為[無數巧合才能形成的結果]嗎??

回复评论
183.203.159.* 在 2014年10月14日 13:51 发表

怕什么,来什么

回复评论
96.49.21.* 在 2014年11月13日 17:15 发表

其实就是那件事发生的概率比较大,然后忍不住去想,然后事情就发生了而已~说到底也就是侥幸心理

回复评论
180.120.250.* 在 2014年11月25日 09:56 发表

读完"墨菲"再读"大家"......我个人认为每个人的观点都对都让我受用,只是墨菲在读大家,而大家在读墨菲而已。凡事用放大和缩小的眼光去论事,都不应该去指责错对,而是问自己读完后受用了多少......

回复评论
218.65.113.* 在 2014年11月28日 15:48 发表

222.64.146.* 在 2009年7月17日 22:13 发表

当什么都无所畏俱,莫非定律就消失了

存在,但是没了心理因素加剧。

回复评论
117.89.106.* 在 2014年12月8日 16:34 发表

越是不想发生的事情,在不定期就是会发生。

回复评论
222.178.202.* 在 2014年12月10日 18:55 发表

可能是心理因素的作用也说不定,人们往往更容易记住坏的事情而不是好的 还有那个面包果酱问题,明明就是重力作用的结果,果酱比重大,速度大阻力就小,所以果酱面包结合体为了使阻力更小果酱自然就会在下面

回复评论
113.106.6.* 在 2014年12月18日 15:21 发表

防患于未然,这是我读之后的总结

回复评论
陳信吉 (Talk | 贡献) 在 2015年1月13日 03:12 发表

陳信吉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7月22日 11:02 发表

我想世人都誤解了墨菲定律,有人看過墨菲上尉當初的測試失敗的檢討報告嗎,【墨菲定律】那只是墨菲上尉最終結論,世人引用它謂之墨菲定律,卻沒注意檢討報告結論前,所述的話語。墨菲上尉在檢討報告上,大量引用統計分析方法,因為測試飛彈成本很高,所以運用統計檢定方式,從有限測試【樣本】資料中推論真正缺失(失敗)【母體】原因,請注意墨菲定律中,並不是它有可能發生它就會發生,墨菲是要告訴世人,不要從有限樣本資料經驗中,以為它(失敗原因)發生機率小就不會發生,墨菲要世人重視,從有限樣本比例如何統計推論母體真正水準的過程,不要以為樣本比例小就忽視它,只是因為您活著不夠久,經驗不夠多,實際狀況母體比例是可觀的。 說了這麼多,談墨菲定律,世人往往只節錄最後幾段話,其實重點在於墨菲希望大家善用統計推問,有限經驗(樣本資料)可能忽視問題原因,故請好好推論母體發生機率,一旦問題原因比例高或發生後嚴重程度高,即因啟動風險管理過程,致力降低問題原因發生機率或減損問題發生後之嚴重度。這才是墨菲上尉帶給世人的最重要的地方。並非最後那幾句可笑的話^O^~

莫非定律: 您認為它不會發生,它總是會發生;一旦發生必然很嚴重。 就上述而言,應可修正為:不要因您的無知,而以為它不會發生;其實它經常發生,只是您的經驗不曾遇過,如此而已!

回复评论
113.81.3.* 在 2015年1月25日 19:09 发表

感觉地球要爆炸了

回复评论
114.111.167.* 在 2015年1月31日 00:40 发表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研究出墨菲定律了——哪壶不开提哪壶!

回复评论
39.75.68.* 在 2015年2月13日 10:42 发表

买了那么多年彩票,一直没有中大奖,也没有想过要中,那么是不是就应该中个了啊??

回复评论
Hyperstatic (Talk | 贡献) 在 2015年2月15日 10:37 发表

只要有发生的可能,就一定会发生! 质量管理如履薄冰,一丝也不能松懈!

回复评论
219.141.157.* 在 2015年6月1日 16:14 发表

219.149.10.* 在 2009年8月10日 09:41 发表

事出必有因,又因必有果。感觉能跟这个联系起来

赞同。

回复评论
Oliver (Talk | 贡献) 在 2015年6月4日 15:48 发表

因为不顺利时,特别容易被记住,所以总结时不顺利的情况就占多数了。

回复评论
183.33.108.* 在 2015年7月25日 20:10 发表

96.250.31.* 在 2009年11月11日 06:21 发表

喜欢赌博的人多想一下墨菲,有益

赞成

回复评论
10.243.88.* 在 2015年9月4日 21:20 发表

真是太尼玛有道理了

回复评论
49.67.222.* 在 2015年9月23日 18:46 发表

没有-激励措施,员工-偷懒是大概率事件! 不抓质量,一定会出质量问题。 不抓促销,一定卖不出。

回复评论
49.67.222.* 在 2015年9月23日 19:00 发表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回复评论
毛欢 (Talk | 贡献) 在 2015年9月24日 01:01 发表

陳信吉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7月22日 11:02 发表

我想世人都誤解了墨菲定律,有人看過墨菲上尉當初的測試失敗的檢討報告嗎,【墨菲定律】那只是墨菲上尉最終結論,世人引用它謂之墨菲定律,卻沒注意檢討報告結論前,所述的話語。墨菲上尉在檢討報告上,大量引用統計分析方法,因為測試飛彈成本很高,所以運用統計檢定方式,從有限測試【樣本】資料中推論真正缺失(失敗)【母體】原因,請注意墨菲定律中,並不是它有可能發生它就會發生,墨菲是要告訴世人,不要從有限樣本資料經驗中,以為它(失敗原因)發生機率小就不會發生,墨菲要世人重視,從有限樣本比例如何統計推論母體真正水準的過程,不要以為樣本比例小就忽視它,只是因為您活著不夠久,經驗不夠多,實際狀況母體比例是可觀的。 說了這麼多,談墨菲定律,世人往往只節錄最後幾段話,其實重點在於墨菲希望大家善用統計推問,有限經驗(樣本資料)可能忽視問題原因,故請好好推論母體發生機率,一旦問題原因比例高或發生後嚴重程度高,即因啟動風險管理過程,致力降低問題原因發生機率或減損問題發生後之嚴重度。這才是墨菲上尉帶給世人的最重要的地方。並非最後那幾句可笑的話^O^~

谢谢补充啊

回复评论
113.57.74.* 在 2015年9月27日 10:51 发表

121.0.29.* 在 2009年7月20日 16:18 发表

感觉也是,很有意思的定律,但是影响的结果却是深刻的。

是的

回复评论
118.80.183.* 在 2015年11月8日 18:30 发表

183.33.108.* 在 2015年7月25日 20:10 发表

赞成

3

回复评论
12.176.38.* 在 2015年12月17日 09:04 发表

就是提醒大家,凡事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回复评论
43.225.237.* 在 2015年12月21日 09:46 发表

222.64.146.* 在 2009年7月17日 22:13 发表

当什么都无所畏俱,莫非定律就消失了

具体例子呢

回复评论
Eriny (Talk | 贡献) 在 2016年1月25日 09:19 发表

想起去年看的星际穿越了。。。里面也有提到一下墨菲定律,印象深刻。

回复评论
福来day (Talk | 贡献) 在 2016年3月7日 13:45 发表

114.111.167.* 在 2015年1月31日 00:40 发表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研究出墨菲定律了——哪壶不开提哪壶!

哈哈

回复评论
钱鹏飞 (Talk | 贡献) 在 2016年7月25日 23:27 发表

114.111.167.* 在 2015年1月31日 00:40 发表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研究出墨菲定律了——哪壶不开提哪壶!

哈哈哈哈!有道理!

回复评论
邢金石金航 (Talk | 贡献) 在 2016年7月30日 17:28 发表

你一次借钱给他,那下一次他一定先想到你。而且他总是缺钱!切身体会啊!

回复评论
116.228.78.* 在 2016年8月25日 09:32 发表

深有感触

回复评论
123.160.235.* 在 2016年11月2日 10:10 发表

卜继柏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5月14日 19:24 发表

一口气看完文章和所有评论,真的是有点晕头晕向了!有人骂有人顶,有人开心有人郁闷,有人计较有人无算谓!其实这就是墨菲定律的体现,同样的一编文章,你选择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就会不一样的结果!在适当时间你刚好看到这编文章,结果你看了以后本来心情很好因此而变坏!也可能你心情不好但看到这编文章结果心情变好了!这不是你能不能选择的问题,而是一开始你就是习惯性的这样做了,任何事都在事后去看都是可以改变的!

暂,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人与人的区别,对于一个客观存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主观看法,甚至同一个人不同的情境下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回复评论
123.160.235.* 在 2016年11月2日 10:16 发表

墨菲定律给我的启事是,人不是无所不能的。人不能盲目乐观,在大自然和自然规律面前,永远没有十成十的成功。谨慎、尽可能的周全,才会让事情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当然如果不好的情况发生了,也不必悲观失意,总结经验教训,重新上路才能更有可能成功。人也不能尽是悲观,过早的预计坏的结果,而不作为,坏的结果发生的概率就越大,积极面对降低坏的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有可能成功。看起来尽是废话,却是耐人寻味的

回复评论
冯云云 (Talk | 贡献) 在 2016年12月7日 16:57 发表

邢金石金航 (Talk | 贡献) 在 2016年7月30日 17:28 发表

你一次借钱给他,那下一次他一定先想到你。而且他总是缺钱!切身体会啊!

同意楼上~ 同样深有体会

回复评论
1.164.146.* 在 2016年12月21日 01:18 发表

莫非定律是錯的,只往負面思考根本稱不上定律,要是所有人都往正向思考去解決問題,就能說明這個定律的錯誤。

回复评论
小廢 (Talk | 贡献) 在 2017年6月5日 19:49 发表

Oliver (Talk | 贡献) 在 2015年6月4日 15:48 发表

因为不顺利时,特别容易被记住,所以总结时不顺利的情况就占多数了。

我也赞同你说的

回复评论
ChloeLL (Talk | 贡献) 在 2017年8月21日 22:38 发表

注重细节是好的。可是墨菲定律过于消极。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好的事物只要你肯努力也会得到。只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

回复评论
49.216.17.* 在 2017年10月13日 10:45 发表

但是把這定律拆解來看 就以定律本身的三大特點來說 這無非是事後諸葛 畢竟像是以馬航的例子 今天是發生了 才以墨菲定律來解釋 但是不是所有飛機失事都像馬航的情況 然而既然已發生 說時間長 這當然長 如不是隔天或後兩三天找到 必定會有人出來說時間長 第二會出錯的總會出錯 但是你又是如何得知他會出錯 這也是在發生了之後才說的 不然這期間這架班機航行了幾次 也沒出意外 與其相同情況的班機又有多少仍在服役 也不是都像馬航一樣出事 另外以水滿自溢來解釋 是不相符的 因為一件事並不是必然 而是未知 人生並非一定會發生重大事故 就算有事故 也並非一定是最嚴重的 何謂重大事故 連此本身都需要定義 何況是如此無稽的理論 再者 夜路走多總會遇到鬼 以開車為例 也並不是只要開車就一定會發生事故 也是有人開一輩子車 都安然無事 也有人只是小擦撞 那何以墨菲定律解釋?


所以在事件發生前 一切皆是未知數 這定律只是個想法罷了 一個思想理論並不該稱做定律 這也是毫無根據的 以哲學抑或科學 最主要還是在於想法

回复评论
我爱傲娇汤 (Talk | 贡献) 在 2017年10月30日 15:40 发表

114.111.167.* 在 2015年1月31日 00:40 发表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研究出墨菲定律了——哪壶不开提哪壶!

没毛病

回复评论
49.95.37.* 在 2017年11月9日 21:26 发表

哎呀这就是莫非定律

回复评论
slmtest (Talk | 贡献) 在 2018年7月25日 10:37 发表

回复评论
176****6434 (Talk | 贡献) 在 2018年8月15日 22:11 发表

219.133.134.* 在 2009年10月13日 10:27 发表

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用心里预期来解释呢,心里期望值越高,从而发生超出平常的甚至过分紧张的行为行动,接下来的是便是事与愿违。所以平常心还是很重要吧。

有一定道理

回复评论
176****6434 (Talk | 贡献) 在 2018年8月15日 22:35 发表

听到愈多,看的愈多,越符合这个定律。

回复评论
192.168.1.* 在 2018年10月31日 11:28 发表

D-lybw8 (Talk | 贡献) 在 2008年3月4日 13:13 发表

这只针对大多数的人而言吧。

看来你是少数人呀

回复评论
M id 04d233f0367d5496d879738137abd4c3 (Talk | 贡献) 在 2019年1月7日 16:59 发表

有趣

回复评论
124.65.245.* 在 2019年2月25日 17:09 发表

0020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1月10日 11:07 发表

害怕就有鬼

good

回复评论
117.163.21.* 在 2019年3月11日 21:27 发表

60.2.234.* 在 2009年9月8日 10:49 发表

有一位母亲,当发现当司机的儿子出了一次事故后,就无论如何再也不让儿子开车了,认为开车必然会有生命危险。

是的,有几率发生的事情。假定你把一片干面包掉在地毯上,这片面包的两面均可能着地。但假定你把一片一面涂有一层果酱的面包掉在地毯上,常常是带有果酱的一面落在地毯上。 为什么呢?有这么一种可能,带有果酱的一面落在地毯上我们会觉得很可惜,留给我们的印象会更深刻点,所以当我们记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印象深刻的应该是会先想起来的。

回复评论
117.30.74.* 在 2019年3月13日 16:15 发表

117.163.21.* 在 2019年3月11日 21:27 发表

是的,有几率发生的事情。假定你把一片干面包掉在地毯上,这片面包的两面均可能着地。但假定你把一片一面涂有一层果酱的面包掉在地毯上,常常是带有果酱的一面落在地毯上。 为什么呢?有这么一种可能,带有果酱的一面落在地毯上我们会觉得很可惜,留给我们的印象会更深刻点,所以当我们记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印象深刻的应该是会先想起来的。

没错 有道理

回复评论
佛养大的 (Talk | 贡献) 在 2019年5月13日 17:35 发表

個人發現了有關於墨菲定理的部分破解方法,當然不知道會不會適用於每個人: 1.當設想自己所做的事情可能導致最壞的結果時,一般都是自己還未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結局。既然這樣,就重新開始新一輪的想法。這回設想情況較好的結局,並仔細想象保證你在通往好結局的途中會做的所有事情,並一一實現這些假想計劃中的每一件正在促進你達成目標的行動。最終,結局也會是你想象的樣子。 2.拿原文中打的士的那件事情來說,當你想打的確打不到時,回想曾經打的一揮手就來的那些場景,並思考今天打不到的士的真實原因,例如會不會是因為今天天氣不好,或是已經很晚了所以的士來的很少之類的更可信的原因。然後當下立即反思平時能夠隨時打到的士的真實原因,並依循那些方法一步一步修正這條本會導致你壞結局的路線,最終迎來的一定會是你想象的結局。比如現在要做的就是換個地方打的之類的。

  • 總之,我認為墨菲定理大多情況出於自己不理性的想法(如莫名的擔憂),或者其中可能還冥冥之中存在著人類暫未發現的定律。但是,在不理性的想法方面,我認為有一些細節的問題是我們能夠解決的。以上只是出於本人的狹隘經驗,如果不是適用於每個人,或是我有些什麼地理解的不到位,敬聽更好的想法。
回复评论
勇敢的心 (Talk | 贡献) 在 2019年6月12日 20:39 发表

其实根本原因 就是人的认知超过人的承受范围 人就会犯错误 世界太复杂人不可能完全掌握所有的细节 就像是不可能每次飞行之前把飞机✈️的每个零件都检查一遍一样 就是太复杂的道理 就像天气预报不可能每分每秒都准确一样! 有很多规律我们还没有掌握!

回复评论
M id c2ae45ed796cbefc65f91d4c7495586f (Talk | 贡献) 在 2019年10月20日 08:25 发表

墨菲定理可能就是用最坏的结果来反推过程中的不细致

回复评论
M id d0eba6a8bd89e43e681a9250d7235677 (Talk | 贡献) 在 2020年1月19日 19:43 发表

车钥匙和门钥匙我是万万拿不错的

回复评论
M id 6dfa36eeda25cfd0c3599695c0f66b1c (Talk | 贡献) 在 2020年2月27日 22:06 发表

个人觉得这不足为奇,谈不上“什么定律”,只能说是个概率、环节把控、人物性格、心理作用……结合的产物。

回复评论
54.169.112.* 在 2020年5月29日 17:45 发表

信的人自然会信

回复评论
117.30.136.* 在 2020年7月6日 13:58 发表

好像没什么道理的道理

回复评论
M id 9c88ed6eb1f5b885e0c427150e7ee409 (Talk | 贡献) 在 2020年8月3日 11:51 发表

你往往会找到不是你正想找的东西。

回复评论
122.5.115.* 在 2020年11月16日 22:26 发表

世界上最恐怖的东西

回复评论
M id cc5f3d4612d819177f831f2c8e320f80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5月7日 10:30 发表

这是一种心理作用,出事的时候我们会记住他,会有教训。没事的时候谁会在意一个小问题

回复评论
M id fb4ea893e92222dfcf93bf075642630c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8月4日 10:19 发表

小概率事件往往会被人所忽视。

回复评论
117.136.34.* 在 2022年2月27日 15:51 发表

222.64.146.* 在 2009年7月17日 22:13 发表

当什么都无所畏俱,莫非定律就消失了

墨菲定律=莫非定律

回复评论
117.136.34.* 在 2022年2月27日 15:54 发表

96.250.31.* 在 2009年11月11日 06:21 发表

喜欢赌博的人多想一下墨菲,有益

喜欢赌博的人一定墨菲定律,知道的话就不会去赌了

回复评论
223.81.207.* 在 2022年3月1日 17:11 发表

116.18.126.* 在 2009年8月10日 13:40 发表

错误跟正确本来就是一对双胞胎,而双胞胎经常是同时出现在人们得视野里面得,如果世界上没有灾难得话,媒体该用什么来吸引人们得眼球呢????

难道只有灾难才能让媒体吸引人们的眼球吗? 如果说是这样的,那愿世界没有媒体。

回复评论
M id ebbd8779dccbdba14e2876a74d41b0e0 (Talk | 贡献) 在 2023年8月7日 07:54 · 湖南 发表

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告MBA智库百科用户的一封信
亲爱的MBA智库百科用户: 过去的17年,百科频道一直以免费公益的形式为大家提供知识服务,这是我们团队的荣幸和骄傲。 然而,在目前越来越严峻的经营挑战下,单纯依靠不断增加广告位来维持网站运营支出,必然会越来越影响您的使用体验,这也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因此,经过审慎地考虑,我们决定推出VIP会员收费制度,以便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优质的内容。 MBA智库百科VIP会员(9.9元 / 年,点击开通),您的权益将包括: 1、无广告阅读; 2、免验证复制。 当然,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您对百科频道的支持。诚邀您加入MBA智库百科VIP会员,共渡难关,共同见证彼此的成长和进步!
MBA智库百科项目组
2023年8月10日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编辑收藏夹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