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锁定效应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旦形成行为规划就很难改变这种规则的现象,称之为阿瑟的路径锁定效应,简称锁定效应。
这是由美国圣塔菲研究所研究员、斯坦福大学经济与人口学教授布莱恩·阿瑟提出的,他认为事物的发展过程对道路和规则的选择有依赖性,一旦选择了某种道路就很难改轩易辙,一旦形成行为规划就很难改变这种规则。因此,他获得了 1990 年度“熊彼特经济学奖”。
那么,为什么会如此地产生锁定效应呢?其原因是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与定势效应有关。从本质上看,路径锁定后就会产生一种按照这一路径走的心理定势,以致不会再从别的方面去思考别的路径去走的心理,从而产生锁定效应。
二是与锁定的路径有关。路径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有其历史根源的。法国人要挑战头号强国,这与它的梦想恢复昔日第一强国有关。如果法国人不曾是世界第一强国,那么它就不可能老与头号强国冲撞。美国人如果不是每次争端中得利,那么它就不会到处横加干涉。因此,锁定效应的产生还与路径的历史时代背景有关。
三是与行为习惯的惰性有关。一经形成的规则就很难打破,一旦形成的习惯就很难改变,其中原因是习惯具有惰性,而路径锁定后所产生的行为很容易形成习惯,因此,锁定效应就具有了持久性,长效性。因此,要改变它是比较困难的。
路径是怎样选定行为规则的呢?也就是说,为什么会产生锁定效应呢?下列三例 ① 点破了个中的缘由。
一是法国人的路径锁定效应。法国自从国王路易十四之后,就失去了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不甘示弱的法国人在此之后多次梦想恢复昔日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于是,它在政治上军事上总是采取与世界头号强国作对的战略原则,法国人从此被这一路径锁定,无法摆脱。从拿破仑挑战当时世界头号强国英国,二战时挑战德国,后来又多次与美国作对,这次伊拉克战争中,法国对美发动伊拉克战争又挑起了强硬的反对攻势。可以说,拿破仑、戴高乐、密特朗等都是按照选定的路径与世界头号强国对着干。
二是俄国人的路径锁定效应。俄国人在国际政治路径上采取的政策与法国人完全不同,它不会把矛头直接指向世界头号强国,而是间接地联合被挑战者,把矛头直指挑战者。例如俄国人联合英国打败挑战者拿破仑,后又联合美英打败希特勒。二战后虽然美苏对抗长期存在,但它始终未对美国挑起战争,始终被“不同世界头号强国直接动武”的行为路径锁定,他们总是只动嘴不动手,南斯拉夫三方的战事、海湾战争与最近的伊拉克战争,俄国均未做出过对美的任何军事行动,也未采取过任何实质性的致命的敌对行动,他们被先人的行为路径锁定着。
三是美国人的路径锁定效应。美国人自从二战后,就被“我是老大,国际争端我都得管”的路径锁定了。因此,它时时处处都表现出世界警察的角色,对国际事务指手划脚、横加干涉,甚至动则出兵。从巴尔干半岛的军事争端到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无一不是挑战者,始终表现出“我是老大,我就管”的思想,它可以不顾国际法则,可以不理联合国、安理会,自行其事。美国人被这种路径锁定后,在国际事务中疲于奔命,不得人心,世界各地都可以听到反美呼声。
路径锁定效应不仅发生于法、俄、美等大国的政治、军事事务中,而且也会发生于日常的各种事务与生活中。例如一个真心助人为乐的人,一旦被这一路径锁定后,哪怕有一天“助人为烦”他也照样会去助人,不会怕因此而带来的众多烦恼,会以“烦”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