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心理效应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某人一句随便说出的话,却弄得别人十分“不得意”,有点“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意味。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瀑布心理效应”,即信息发出者的心理比较平静,但传出的信息被接受后却引起了不平静的心理,从而导致态度行为的变化等,这种心理效应现象,正象大自然中的瀑布一样,上面平平静静,下面却溅花腾雾。
瀑布心理效应的影响因素[1]
“瀑布心理效应”,通俗来讲,就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先讲一个案例:
某部班长刘某患有腰椎间盘突出,部分训练课目不能参加。一天连长在讲评工作时连续讲了部分班级训练成绩不理想、骨干作用发挥不好、预防训练伤等问题。刘某认为连长处处针对自己,身患疾病本就心情低落的他当即和连长顶撞起来。
“瀑布心理效应”的出现一般受下列三方面的因素影响,以案例解释:
- 一是信息发出者及其发出的信息。事例中连长讲评的多个问题都与刘某的情况雷同类似,刘某认为连长是在针对自己,进而引发了顶撞行为。
- 二是信息接受者。连长的言语在其他人看来只是讲评工作,但在刘某看来却是在针对自己、给自已难堪。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理解方式是发生“瀑布心理效应”决定因素。
- 三是环境因素。当环境中存在较多引发负面情绪的因素时更容易使人产生“瀑布心理效应”。刘某之所以顶撞连长,就是因为在公开场合感觉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瀑布心理效应与学校教育[2]
大自然中的瀑布,奔流而下,异常的壮观宏伟,令人回肠荡气。然而尽管上面平平静静,其流水悠闲自在;下面却溅花腾雾,其景观气势磅礴。人的心理也恰恰如此:一方心理比较平静,但他的言语、姿态、眼神、情绪、处理问题的方式作为一种信息被另一方接受后,却引起另一方不平静的心理,从而导致不良心境,这就是“瀑布心理效应”。事实上,此效应在班级管理中也同样存在。班主任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或者表情,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瀑布心理效应。反之,学生的言行亦会在一定程度上牵动着班主任的情绪。
某男生,自小患有多动症,经常会做些小动作而妨碍同桌的学习。于是乎,双方闹得鼻青脸肿乃是家常便饭。终于有一天,同桌的小脸又遭挂彩了,哭哭啼啼地跑到教师办公室。教师想这种情况司空见惯了,多动症在短期内也无法改变,管不了吓唬吓唬也成。于是,教师轻飘飘地甩出一句话:下回再出现这种情况,就安排你跟A同桌(A为某女生,成绩非常不理想,极不注重个人卫生,没有同学愿意与之同桌)。出乎意料,该男生的脸立刻涨得通红,委屈、羞愧的表情展露无疑,像是遭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更为糟糕的是,A 女生刚巧也听到了这句话,腾得从座位上站起来,说:要坐叫你妈跟他坐。并且哭着背起书包跑出了教室。教师原本平静的心情此刻也立刻变得起伏不定:难堪、后悔、愤怒……”
根据这一典型事例,班主任一句看似平静的话语极大地引起了两位学生内心的不平静,A 学生那句气愤难堪地怒吼也打破了班主任原先平静的心湖。那么我们班主任在事前应该如何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不影响学生原本平静的心灵。
强者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