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企業投資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企業投資(Business investment/Enterprises Investment)

目錄

什麼是企業投資

  企業投資是指企業投入財力,以期望在未來獲取收益的一種行為。財務管理中的投資既包括對外投資,也包括對內投資。 

企業投資的意義

  (一)企業投資是實現財務管理目標的基本前提 

  (二)企業投資是發展生產的必要手段 

  (三)企業投資是降低風險的重要方法 

企業投資條件[1]

  企業作為投資主體必須具備四個條件:

  1.必須具有一定的資金來源。企業以一定量的自我積累資金或融資資金,保證投資活動順利進行。自我積累資金可以利用企業的稅後利潤、固定資產折舊資金、大修理資金、新產品試製費等。企業也可以對外融資,包括銀行貸款發行債券發行股票等形式籌措資金。

  2.必須擁有獨立的投資決策權。企業可以自主決定是否投資,向什麼方向投資,採取什麼形式投資,投資額度的大小等。

  3.必須是投資收益的獲得者。企業對投資所形成的資產及由此帶來的收益具有支配權,能自主地委托他人進行經營。

  4.必須是投資責任和風險的承擔者。

  從企業的價值鏈角度看,企業創造的價值是通過許多環節來實現的,它包括投資生產和銷售各個環節,其中投資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企業為了在競爭中處於優勢,必須進行科學的投資決策。儘管投資決策正確,並不一定能保證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但是至少可以為企業創造競爭優勢提供必要的條件;反過來,再好的企業,如果出現重大的投資決策失誤,也會在競爭中失敗。

影響企業投資的基本要素[2]

  究竟哪些因素會對企業投資發生影響,企業應該如何考慮這些方面,這是企業投資時首先應該考慮清楚的問題。這主要包括:

  1.投資增值程度。指經過一段時間後,原投資額增長的程度。

  具體表現在以下兩方面:(1)原有資產的增值,即原有資產實物形態沒有增大,但價值上漲。如由於短缺房地產價值上漲、股票價格變動引起的股票增值等。(2)投資的盈利,指由於對原有資產的運用而取得的收入,包括投資取得的股息、利息和待分配利潤等。實現最大限度的投資增值是企業投資最重要的目標,是分析評價投資方案最重要的尺度。

  2.投資保本能力。亦稱投資保值能力,指投資保持其原有價值不下跌的能力。如購買證券,當籌資者破產或虧損時能回收本金;通貨膨脹會不會使資產貶值等。投資保本能力表示投資本金的安全性,應歸入投資風險性.但鑒於其重要性單獨列為一項原則。

  3.投資風險性。亦稱投資安全性,指投資遭到損失的可能性及可能的損失程度。其中影響損失的可能性與影響可能的損失程度的因素並不完全相同,如市場購買力頻繁的微小變動可能對損失的可能性影響很大,而對可能的損失程度的影響卻不大。投資風險一般只限於最初投資本金範圍內,如購買股票、債券等;有的則可能超出了最初投資本金,如合資經營投資、合作經營投資等。產生投資風險的原因很多,較重要的有:

  (1)政治風險,如戰爭、國內政治動蕩、政策變化等;

  (2)利率風險,如利率的漲落;

  (3)市場風險,如市場購買力變動、市場轉移;

  (4)經營風險,如企業經營虧損、破產等。

  (5)購買力風險,如供求、物價相對變化;

  (6)投資決策風險,如決策的基礎數據不准確,規模、時機選擇不恰當等。

  投資風險性通常與投資增值程度密不可分,在分析評價投資方案中的地位僅次於投資增值程度。

  4.避免通貨膨脹的能力。避免通貨膨脹的能力指避免因通貨膨脹使資產貶值的能力。它可以歸入保本能力、投資風險性,但鑒於其重要性也單獨列為一項。

  5.投資流動性。亦稱投資的變現能力,指投資以合理的價格迅速轉換為現金的能力。需要特別註意以下三點:(1)投資資產有銷售市場;(2)資產銷售價格公平合理;(3)銷售費用在合理限度內。投資流動性與投資占用時間、投資風險性直接有關,也是分析評價投資方案時需著重考慮的因素。

  6.投資占用時間。投資占用時問指投資者預期的投資時間。如果投資流動性很大,則投資占用時間的靈活性也很大。但即使流動性很大的投資,長期投資占用與短期投資占用在投資方案選擇上也有很大的不同。長期投資必須著重於長期收益,甚至有時可以犧牲當前投資收益,而短期投資則要更多地關註短期內市場行情的變化,註意投資增值。

  7.投資管理的難度。投資管理的難度指管理投資需要的業務知識、管理技能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如購買股票與固定資產投資需要直接管理的業務有很大的不同,對市場行情把握的側重點也不同。各企業都有自己的優勢,管理技術力量雄厚的企業與精通證券交易的企業在選擇投資方案上應有所不同。

  8.納稅優惠條件。納稅優惠條件指投資在減免及推遲納稅方面的優惠。稅收往往占投資收益的很大一部分,甚至有時通過投資還可以將其他方面的收入也轉化為享受減免稅的收入,所以選擇投資方案時應考慮到企業投資在稅收方面的利益。

  9.對實際資產和經營控制的能力。指由於投資而取得的實際資產的所有權、支配權使用權。這也是企業投資要考慮的一個重要方面。如購買企業短缺材料供應商的股票有利於保證企業材料來源;購買銀行股票有利於取得信貸;租賃企業有利於以後的購買等。

  10.投資的預期成本。指從投資構思至投資資金全部收回全過程的費用。它包括:(1)投資的交易成本,如購買股票、租賃房屋的交易費;(2)實際投資額,即實際用於投資的資金,例如股票價格固定資產投資額等;(3)資本成本,指由於投資而籌措資本的費用,如股息、利息等;(4)其他費用,主要指投資前一系列評估準備費和最後投資回收費用。

  11.企業籌資能力。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以合理的代價籌措投資資金的能力。它對企業投資起著制約作用,同企業的經營狀況、規模、信譽等因素有密切的關係。

  12.投資的法律和社會約束。指巨集觀投資環境中政府的法律、法規、政策以及政治經濟形勢等因素。這是投資時應考慮的重要因素,因為它直接關係到投資收益、投資風險、籌資能力等許多問題,如房地產投資的法規、對股票交易的限制及政策的穩定性等。

  以上企業投資的12個要素,雖然沒有概括企業投資應考慮的全部問題,但是只要把握了這些基本點,就抓住了企業投資的核心問題,為進一步選擇評價投資方法確立了決策準則。

企業投資流程[3]

  企業投資活動是企業最複雜的經濟活動之一,它需要經歷一定的階段。這些階段環環相扣,前面階段為後面階段創造條件,而後面階段必須在前面階段的基礎上進行。瞭解企業投資的各個階段及內容,對於掌握企業投資如何運作,投資管理的重點在哪,是非常重要的。企業投資可以從不同角度分類,各類投資的運動過程及其所經歷的階段也不盡相同。從企業固定資產的角度出發,企業投資經歷三個階段:投資決策階段、投資實施階段和投資回收階段。

  一、投資決策階段

  投資決策階段也可以稱為投資前期階段,其主要任務是進行可行性研究和資金籌措。在進行投資決策時,需要研究投資決策程式。當前存在的投資決策程式有很多,下麵介紹企業投資決策的一般程式和我國現行的投資決策程式。

  (一)企業投資決策的一般程式

  企業進行投資決策一般應遵循以下程式:

  1.調查研究,收集信息,提出問題,確定預期目標

  一個企業,無論是新企業還是老企業,為了企業的生存發展都要進行投資。企業在決定投資前首先要進行廣泛的調查研究,收集相關資料,進行市場分析、投資環境分析、投資前景分析等,企業應清楚投資的目的。企業投資的目的主要有:①擴大市場份額,提高市場競爭力;②擴大生產規模,實現規模經濟;③獲得企業急需的能源或原材料;④進行產品的更新換代,保證市場占有率;⑤有效地利用企業閑置資金等。在企業投資目的明確後,確定企業預期的投資目標

  2.根據巨集觀環境和現有條件擬定若幹投資方案

  一般來說,實現企業預期投資目標,可能存在幾個投資方案。例如擬進行投資項目所需的材料,既可以採用購買國產材料的方案,也可以採用購買進口材料的方案,購買材料所需的資金也有多種不同的籌資方案。哪個方案更經濟,成本費用更低,對企業更為有利,就應該採用哪個方案。企業應從巨集觀和微觀兩個角度,採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從中選出最優方案。

  3.對擬選定的方案進行詳細的分析比較,選出最滿意的實施方案

  雖然從多個備選方案中選出了最優方案,但事情並沒到此結束,還應運用科學的方法對最優方案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以選出使企業最滿意的實施方案。所謂科學的方法是指可行性研究和項目評估,它們是投資決策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1)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通過對與項目有關的市場、資源、工程技術、經濟和社會等方面的問題進行全面分析論證和評價,從而確定項目是否可行或選擇最佳方案的一項工作。可行性研究在國外已被廣泛採用,我國是從20世紀70年代末引入可行性研究方法的。

  一般而言,大型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包括投資機會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詳細可行性研究三個階段。

  投資機會研究的主要任務是鑒別投資方向,尋求投資機會,選擇項目,提出投資建議。投資機會研究可分為一般機會研究和具體機會研究。一般機會研究就是對某個指定的地區、行業或部門鑒別各種投資機會。在進行一般機會研究時,可參考國內外同類項目、同類地區和同類投資環境的成功案例。在發展中國家,一般機會研究通常由政府部門或專門機構進行,作為中央政府制定國民經濟長遠發展規劃的依據。根據一般機會研究得出的結論,可進行具體機會研究,將投資的設想轉變為投資的建議。投資機會研究是可行性研究的第一階段,這一階段的研究比較粗略,對投資額估計的誤差一般要求在30%以內,研究時間一般是1~3個月,所花的研究費一般占總投資的0.2%~1.o%。

  初步可行性研究是對項目作初步評價,進行專題輔助研究,廣泛分析、篩選方案,確定項目的初步可行性。初步可行性研究是在投資機會研究的基礎上,對項目可行與否所作的較為詳細的論證。對於投資規模較大、工藝技術又較複雜項目,僅靠機會研究還不能取捨,往往需要進行初步可行性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與詳細可行性研究相比,除研究的深度和準確度有差異外,其內容大致是相同的。在初步可行性研究階段,對投資額估計的誤差一般要求在20%以內,研究時間一般是4個月~6個月,所花的研究費一般占總投資的0.25%~1.25%。

  詳細可行性研究是投資決策的重要階段。在該階段,要全面分析項目的全部組成部分和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最終形成可行性研究的成果——可行性研究報告。在詳細可行性研究階段,對投資額估計的誤差一般要求在10%以內,研究時間一般是8~10個月或更長,所花的研究費占總投資的比重,大項目為0.2%~1.o%,中小項目為1.o%~3.0%。詳細可行性研究全面研究並回答六個方面的問題,有人歸納為六個“W”:

  ①why——說明投資的目的,即為什麼要進行這項投資活動。

  ②what——說明投資的對象是什麼,什麼樣的項目,採用何種原料、工藝、技術,項目的規模有多大,經濟上的盈利性怎樣。

  ③where——說明建設地點,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怎樣。

  ④when——說明什麼時間項目開工,什麼時間完工,需要多長時間收回投資。

  ⑤who——說明誰來投資,誰來進行生產經營管理。

  ⑥how——說明採用何種籌資方式,如何進行工程建設和生產經營管理。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內容是論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技術上的可行性、經濟上的合理性。對於企業投資主體來講,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為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提供依據;二是為投資者籌措資金提供依據;三是為商務談判和簽訂有關合同或協議提供依據;四是為工程設計提供依據。此外,還可為設備訂貨、施工準備、機構設置和人員培訓等提供依據。

  (2)項目評估

  項目評估是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國家有關部門頒佈的政策、法律法規、方法和參數等,從項目(或企業)、國民經濟和社會的角度出發,由有關部門(包括銀行、中介咨詢機構等)對擬建投資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建設條件、生產條件、產品市場需求、工程技術、財務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論證,並就該項目是否可行提出相應判斷的一項工作。項目評估是對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全面審核和評估,分析判斷可行性研究的可靠性和真實性。

  項目評估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項目與企業概況評估。對項目實施的背景和項目概況進行簡要分析,包括項目投資者、建設性質、建設內容、產品方案、項目隸屬關係、組織機構等內容。

  ②項目建設必要性評估。分析項目是否符合國民經濟發展規劃,是否符合地方規劃,是否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從巨集觀和微觀角度論述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③項目市場需求分析。分析項目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的市場現狀、發展前景、競爭力等。

  ④項目生產規模的確定。

  ⑤項目建設生產條件評估。

  ⑥項目工程與技術評估

  ⑦投資估算資金籌措。估算項目總投資額並制定相應的資金籌措方案和資金使用計劃。

  ⑧財務評價。從企業或項目角度出發,根據財務基礎數據,編製財務評價報表,計算技術經濟評價指標,判斷項目的財務盈利能力和清償能力。

  ⑨經濟評價。從國民經濟角度,分析判斷項目建成後對國民經濟的貢獻。

  ⑩不確定性風險分析。分析項目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11)項目評估結論。在我國,投資項目可分為政府投資項目和企業投資項目。作為政府投資項目,投資者首先向政府職能部門提供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對於一般政府投資項目,政府職能部門組織有關專家進行論證;對於重大政府投資項目,政府職能部門要委托有資質的中介咨詢機構進行項目評估。企業投資項目的投資者向政府職能部門提出投資要求,一般企業投資項目應提交項目申請報告,重大企業投資項目,政府職能部門要進行項目評估。如果投資者需要金融機構提供貸款,金融機構也要進行項目評估,金融機構也可委托中介機構和其他職能部門進行項目評估。由此可見,項目評估對投資者、政府職能部門和金融機構進行投資(或貸款)決策是非常重要的。

  (二)我國現行的投資決策程式

  根據國務院《關於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改企業投資項目的審批製為核准制和備案制,徹底改變了現行的不分投資主體、不分資金來源、不分項目性質,一律按投資規模大小分別由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審批的企業投資管理辦法。今後對企業不使用政府投資資金的建設項目,一律不再實行審批制,政府只對其中的重大項目和限制類項目進行核准,對其他項目實行備案制。

  實行核准制的企業投資建設項目,僅需向政府提交項目申請報告,不再經過批准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和開工報告的程式。政府對企業提交的項目申請報告,主要從維護經濟安全、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優化重大佈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現壟斷等方面進行核准。對於外商投資項目,政府還要從市場準入、資本項目管理等方面進行核准。政府有關部門要制定嚴格規範的核准制度,明確核准的範圍、內容、申報程式和辦理時限,並向社會公佈,提高辦事效率,增強透明度。

  實行備案制是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實行備案制企業的投資項目,除國家另有規定外,由企業按照屬地原則向地方政府投資主管部門備案。備案制的具體實施辦法由省級人民政府自行制定。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要對備案工作加強指導和監督,防止以備案的名義變相審批。根據規定,企業投資決策主要工作順序如下:

  1.提交項目申請報告

  國家有規定比較嚴格的項目申請報告標準,企業需按要求的內容提交報告。

  2.政府職能部門對投資者提交的項目申請報告進行核准

  企業提交項目申請報告後,政府職能部門應在規定時間內對項目進行核實、論證。如果屬於重大項目或限制類項目,政府職能部門還要委托有資質的中介咨詢機構進行項目評估,若符合有關要求,則予以核准。

  3.辦理相關手續

  項目核准後,企業可依此辦理相關手續,如環境保護、土地轉讓城市規劃等。

  4.金融機構進行評估

  如果企業需要貸款,金融機構會按照貸款程式進行項目評估。

  (三)企業融資

  企業在投資決策階段還有一項重要工作是籌措資金。企業的資金來源可以分為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內部融資是指企業所有者提供的資金和企業通過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資金,主要有股東出資折舊資金資本公積金盈餘公積金、出售資產等。外部融資是企業從社會融入資金。企業外部融資的規模取決於資本市場金融市場的發育程度,也取決於企業自身的條件,如企業是否具有良好的社會信譽、盈利能力和發展前景如何。按我國現行規定,企業之間不能直接進行資金融通,企業外部融資的形式主要有:銀行借款發行債券融資租賃發行股票合資經營信托融資等。企業在進行融資之前,應該設計出幾個不同的融資方案,對各個融資方案進行認真的計算和分析,從中選出最佳方案。一般來說,選擇融資方案時需計算個別資金成本加權平均資金成本、融資的每股收益,分析經營杠桿財務杠桿最優資本結構。選擇加權平均資金成本最低、風險最小、企業市場價值最大的方案。

  二、投資實施階段

  投資實施階段的重要任務是工程設計、購置土地、施工建設和竣工驗收等工作,最終形成資產,提供生產能力和效益。投資實施階段各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如下:

  (一)工程設計

  企業在經歷了投資決策階段後,首先應編製設計委托書,通過招投標或其他方式委托設計單位進行設計。設計工作是一項非常複雜的綜合性技術工作,它是在技術、經濟上對投資項目進行全面具體的規劃,是委托施工的主要依據。設計好壞直接影響工程成本、工程的質量和進度、項目建成後的使用效果。在進行設計前,應進行地質勘探,研究建設地點的自然條件和技術經濟條件。

  通常將工程設計劃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有不同的任務和要求,這些不同的階段稱為設計階段。一般工業與民用建設項目設計按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兩個階段進行,稱為“兩階段設計”;對於技術上複雜而又缺乏設計經驗的項目,可以增加技術設計階段,稱為“三階段設計”。小型建設項目可以適當簡化。一些大型的礦區、油田、林區和聯合企業等項目,為滿足總體規劃設計密切配合的需要,在進行初步設計之前,還應編製總體設計。

  1.總體設計

  總體設計是建設項目的輪廓設計,是對項目中的各個單項工程根據生產運行的內在聯繫,進行統一規劃、部署和安排,使整個工程技術上可靠、經濟上合理、生產上方便、佈置上緊湊、流程上順暢。只有特大型項目需要總體設計。總體設計的主要作用是滿足編製初步設計的要求,以及大型設備的預訂貨。

  2.初步設計

  初步設計是按照設計任務書要求所做的具體實施方案,是對設計的建設項目做出基本技術決定,並通過編製總概算,確定總的建設費用和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它應能滿足項目投資控制招投標、材料設備訂貨、土地購置和施工準備等要求。

  初步設計文件由設計說明書、設計圖紙、主要機電設備目錄和工程概算書等幾部分組成,各類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內容不盡相同,其主要內容一般包括:①設計依據及指導思想;②建設規模,產品方案;③原材料、燃料和動力的用量及來源;④工藝流程和主要設備選型和配置;⑤主要建築物、構築物、公用輔助設施和生活區的建設;⑥占地面積和土地使用情況;⑦外部協作條件;⑧生產組織勞動定員和各項經濟技術指標;⑨建設順序和期限;⑩工程總概算。

  3.技術設計

  技術設計是對初步設計階段中無法解決而又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的問題所進行的一個設計階段。它是在初步設計的基礎上編製的。技術設計的主要內容有:新型設備的試驗、研究及確定,有關工藝流程的試驗、製造,建築物、構築物某些關鍵部位的試驗、研究和確定。

  4.施工圖設計

  施工圖設計是在初步設計或技術設計基礎上,將設計的工程形象化、圖紙化。施工圖設計應能滿足土建和安裝工程的要求,各種非標準設備的製作,施工圖預算的編製,以及設備材料的安排。施工圖設計一般包括施工總平面圖、房屋建築施工平面圖和剖面圖、安裝施工圖、各種專門工程施工圖、非標準設備加工圖、設備和各種材料明細表等。

  (二)購置土地

  目前,在我國,根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的理論,城市土地所有權歸國家所有,農村土地屬於集體所有。總的來說,企業可以通過行政劃撥和市場兩種途徑獲取土地使用權。在運用市場機制配置土地時,又有協議、招標和拍賣幾種方式。現將有關途徑與方式簡要介紹如下:

  1.土地使用權劃撥

  土地使用權劃撥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後將該塊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將土地使用權無償交付給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為。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的各種資源均由國家計劃控制、調撥。土地資源的使用和分配亦不例外,主要由政府無償撥給。實行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以後,有些類別的用地仍需政府行政劃撥。鑒於我國目前土地使用雙軌並存的局面和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性質,行政劃撥作為政府配置土地資源的一種手段還將長期存在,但其使用的範圍和行政劃撥土地的數量,將逐步減小,具體的運作方式也會逐步有所改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的有關規定,以劃撥方式獲得土地使用權的用地類型包括:國家機關用地和軍事用地;城市基礎設施用地和公益事業用地;國家重點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用地;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用地。企業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大致程式是:政府職能部門對投資者提交的項目申請報告核准後,企業持有關文件,向城市規劃土地部門提出申請,城市規劃土地部門審批後,核發城市規劃用地許可證和建築許可證。

  2.土地使用權出讓

  土地使用權出讓是國家採取有償方式轉讓土地使用權。其具體形式主要有如下四種:

  (1)協議出讓

  協議出讓方式是目前中國土地使用權出讓的主要方式。協議出讓是指政府在出讓土地使用權時,通過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與土地使用者協商確定土地使用權出讓價格的出讓方式。《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規定:商業旅游娛樂和豪華住宅用地,有條件的,必須採取拍賣、招標方式;沒有條件不能採取拍賣、招標方式的,可以採取雙方協議的方式。在協議出讓方式中,企業支付的土地出讓金主要包括徵地拆遷安置補償費、七通一平費、市政大配套費、土地的預期凈收益。協議出讓方式主要運用在競爭不充分的土地地塊和競爭不激烈的土地地塊。

  (2)招標出讓

  招標出讓是指國家行政管理部門(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發佈招標公告或者發出投標邀請書,邀請特定或者不特定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組織參加國有土地使用權投標,根據投標結果確定土地使用者的行為。企業進行投標時應提交下列文件:申請書、法人單位有效證明文件、法定代表人的有效身份證明文件、保證金繳納憑證、招標拍賣掛牌文件規定需要提交的其他文件。

  (3)拍賣出讓

  拍賣出讓是指國家行政管理部門發佈拍賣公告,由競買人在指定時間、地點進行公開競價,根據出價結果確定土地使用者的行為。與招標、協議比較起來,拍賣是一種競爭最激烈的方式。由於拍賣往往導致較高的成交價,所以對一些競爭性強、盈利性大的商業用地,常採用這種方式。但這需要有完善的市場相配合,因為成交價並非越高越好,只有在較完善的市場條件下,才能達到合理的最高價。通過拍賣方式獲取土地使用權的受讓人,必須在出讓合同規定的範圍內開發、使用土地。

  (4)掛牌出讓

  掛牌出讓是指發佈國家行政管理部門掛牌公告,按公告規定的期限將擬出讓土地的交易條件在指定的土地交易場所掛牌公佈,接受競買人的報價申請並更新掛牌價格,根據掛牌期限截止時的出價結果或現場競價結果確定土地使用者的行為

  企業通過出讓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可以在有關法律、法規和出讓合同規定的權利、義務範圍內通過市場出讓、轉讓,還可以出租和抵押(擔保)。企業獲得的土地使用權,按照土地用途不同,有使用年限的限制:住宅用地為70年;工業用地為50年;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為50年;商業、旅游、娛樂用地40年;綜合或其他用地50年。土地使用年限期滿後,如未申請續期或申請續期未被批准,其土地使用權終止。土地使用權終止時,土地連同其上建築物無償無條件交回政府。如果申請續期獲得批准,需重新簽訂出讓合同,繳納出讓會。

  此外,企業還可以通過其他形式取得土地使用權,如土地轉讓、出租、合作經營土地入股等。

  (三)施工建設

  施工建設階段是企業投資的一個重要階段,主要由施工準備、組織施工和生產準備三個階段組成。

  1.施工準備階段

  項目在開工建設之前要切實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其主要內容包括:①徵地、拆遷和場地平整;②完成施工用水、電、路、通訊等工程;③通過設備、材料公開招標投標訂貨;④準備必要的施工圖紙;⑤通過公開招標投標,擇優選定施工單位和工程監理單位

  項目在報批新開工前,必須由審計機關對項目的有關內容進行開工前審計。審計機關主要是對項目的資金來源是否正當、落實,項目開工前的各項支出是否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資金是否按有關規定存人銀行專戶等進行審計。新開工的項目還必須具備按施工順序所需要的、至少有3個月以上工期的工程施工圖紙,否則不能開始建設。

  施工準備工作完成後,編製項目開工報告,按現行的建設項目審批許可權進行報批。

  2.組織施工階段

  施工準備工作就緒以後,就可以提出開工報告,開工報告批准後,就可以動工建設。施工是按照施工組織設計中的施工進度計劃進行。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和施工驗收規範進行施工,保證工程質量。對不符合工程質量要求的工程,要及時採取措施。目前,為了完善和加強施工階段的管理,我國正推行項目監理制度。監理工作的具體工作內容有:①質量控制:分包確認、工程材料質量控制、設備質量控制、質保體系和質量責任、施工方法、施工環境、質量報驗;②進度控制:進度計劃、現場協調會、進度動態控制、工程計量、工程延誤處理;③投資控制:工程預算、審核工程款支付、工程變更工程結算、索賠處理;④合同管理;⑤組織協調。

  3.生產準備階段

  生產準備在項目投產前就應該開始,否則會影響項目達到設計能力,影響項目的經濟效益。生產準備內容主要有:①招收和培訓人員;②生產組織準備;③生產技術準備;④生產物資的準備等。

  (四)建成投產和竣工驗收階段

  工程項目的建成投產和竣工驗收是施工全過程的最後一道程式,是企業投資成果轉入生產或使用的標誌,也是全面考核投資效益、檢驗設計和施工質量的重要環節。根據國家現行規定,所有建設項目按照批准的設計文件所規定的內容和施工圖紙的要求全部建成,工業項目經負荷試運轉和試生產考核能夠生產合格產品,非工業項目符合設計要求,能夠正常使用,都要及時組織驗收。

  一般來說,竣工驗收的程式是:①施工單位竣工預驗收;②施工單位提交驗收申請報告;③根據申請報告由建設單位組織施工單位、設計單位做現場初驗;④由驗收委員會或驗收小組正式驗收;⑤驗收委員會或驗收小組通過工程竣工驗收鑒定書並驗收簽字,不合格工程不予驗收。

  竣工驗收可分為單項工程驗收和全部工程驗收兩種情況。如果投資項目的某個單項工程已按設計要求建成,經試車運轉證明已具備使用條件,能夠生產合格產品,即可辦理單項工程的驗收和價款結算。整個投資項目按設計要求全部建成,並符合竣工驗收標準,即應進行全部驗收。

  三、投資回收階段

  投資回收階段是企業投資流程的最後一個階段,也是衡量企業投資效益的最終標誌。

企業投資的分類

  (一)直接投資間接投資 

  按投資與企業生產經營的關係,投資可分為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兩類。直接投資是指把資金 投放於生產經營性資產,以便獲取利潤的投資。間接投資又稱證券投資,是指把資金投放於證券等金融資產,以便取得股利或利息收入的投資。

  (二)長期投資短期投資 

  按投資回收時間的長短,投資可分為短期投資長期投資兩類。短期投資又稱流動資產投資,是指能夠並且也準備在一年以內收回的投資。長期投資則是指一年以上才能收回的投資。

  (三)對內投資對外投資

  根據投資的方向,投資可分為對內投資和對外投資兩類。對內投資又稱內部投資,是指把資金投在企業內部,購置各種生產經營用資產的投資。對外投資是指企業以現金實物無形資產等方式或者以購買股票債券有價證券方式向其他單位的投資。

企業投資管理的基本原則

  (一)認真進行市場調查,及時捕捉投資機會 

  (二)建立科學的投資決策程式,認真進行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分析

  (三)及時足額地籌集資金,保證投資項目的資金供應 

  (四)認真分析風險和收益的關係,適當控制企業的投資風險 

企業投資決策指標

  1. 現金流量:投資決策有關的現金流入流出的數量。
  2. 非貼現現金流量指標投資回收期平均報酬率
  3. 貼現現金流量指標凈現值內部報酬率利潤指數

投資環境的分析

  投資環境是指影響企業投資效果的各種外部因素的總和。

  一、投資環境分析的意義

  (一)進行投資環境研究,可以使投資決策有堅實的基礎,保證決策的正確性

  (二)進行投資環境研究,可以使企業及時瞭解環境的變化,保證投資決策的及時性

  (三)進行投資環境研究,可以使企業預計到未來投資環境的變化情況,提高投資決策的預見性

  二、投資環境的基本內容

  (一)投資的一般環境 

  1.政治形勢。

  2.經濟形勢

  3.文化狀況。

  (二)投資的相關環境 

  1.相關市場

  2.相關資源。

  3.相關科學技術。

  4.相關地理環境。 

  5.相關基礎設施。 

  6.相關政策優惠。

  7.其他相關因素。

  三、投資環境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調查判斷法

  調查判斷法是一種定性分析法,它主要是藉助有關專業人員的知識技能、實踐經驗和綜合分析能力,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投資環境的好壞作出評價。這種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1.調查。調查可分直接調查和間接調查。直接調查是指調查人員直接與被調查單位接觸,由調查人員通過當面採訪、詢問、觀看、記錄等方式獲取有關資料的一種方法。間接調查是以有關單位保存的各種數據資料為基礎,通過加工整理獲得投資信息的一種方法。

  2.彙總。在進行整理、彙總時,要註意剔除其中的虛假成份和偶然性因素,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地分析,以便提高信息質量,抓住事物本質。 

  3.判斷。判斷是根據調查和彙總後的信息,對投資環境的好壞作出判斷。在判斷時,一般先對構成投資環境的每個因素都評出好、中、差三種情況,然後綜合判斷投資環境的好壞。

  (二)加權評分法

  加權評分法是先對影響投資環境的一系列因素進行評分,然後進行加權平均,得出綜合分數的一種預測方法。其基本計算公式如下:

  Y=\sum_{i=1}^{n}\omega_i x_i

  式中,Y——投資環境評分; 

  ωi——事先擬定的對第i種因素進行加權的權數;

  xi——第i種因素的評分。

  在採用加權評分法進行預測時,分數在80分以上,說明投資環境良好;分數在60分~80分,說明投資環境一般;分數在60分以下時,說明投資環境較差。 

  (三)彙總評分法

  這種方法先根據各因素的重要程度確定其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後再按每個因素的具體情況進行評分,最後把各因素的分數彙總,作為對投資環境的總體評價分數。在採用此法時,總分

  越高,表示投資環境越好;反之,則表示投資環境較差。

投資額的預測

  這裡所說的投資額是指一定時期(如一年)內企業對內投資和對外投資的總的數額。 

  一、投資額預測的程式和意義 

  (一)投資額預測的基本程式 

  1.確定所有可以進行投資的投資項目。

  2.預測各個項目的投資額。

  3.確定一定時期內的企業投資總額。 

  (二)投資額預測的意義 

  1.進行投資額的預測有利於企業正確合理地籌集資金

  2.進行投資額的預測有利於正確地評價投資方案的經濟效果。 

  二、內部投資額的預測 

  (一)內部投資額的構成內容 

  1.投資前費用。投資前費用是指在正式投資之前為做好各項準備工作而花費的費用。 

  2.設備購置費用。設備購置費用是指為購買投資項目所需各項設備而花費的費用。

  3.設備安裝費用。設備安裝費用是指為安裝各種設備所需的費用。 

  4.建築工程費。建築工程費是指進行土建工程所花費的費用。

  5.營運資金的墊支。投資項目建成後,必須墊支一定的營運資金才能投入運營。

  6.不可預見費不可預見費是指在投資項目正式建設之前不能完全估計到的,但又很可能發生的一系列費用。 

  (二)內部投資額預測的基本方法 

  預測投資額的方法有很多,現說明最常用的幾種方法。 

  1.逐項測演算法。逐項測演算法就是對構成投資額基本內容的各個項目先逐項測算其數額,然後進行彙總來預測投資額的一種方法。

  2.單位生產能力估演算法。單位生產能力估演算法是根據同類項目的單位生產能力投資額和擬建項目的生產能力來估算投資額的一種方法。生產能力是指投資項目建成投產後每年達到的產量。可以用下列公式預測投資額:

  擬建項目投資總額=同類企業單位生產能力投資額×擬建項目生產能力

  3.裝置能力指數法。裝置能力指數法是根據有關項目的裝置能力和裝置能力指數來預測項目投資額的一種方法。裝置能力是指以封閉型的生產設備為主體所構成的投資項目的生產能力。裝置能力和投資額之間存在著如下關係:

  Y_2=Y_1\cdot\left(\frac{X_2}{X_1}\right)^t\cdot\partial

  式中,Y2——擬建項目投資額;

  Y1——類似項目投資額; 

  X2——擬建項目裝置能力;

  X1——類似項目裝置能力; 

  t——裝置能力指數; 

  \partial——新老項目之間的調整繫數。

  公式中的裝置能力指數,根據經驗來取。

  三、對外投資額的預測

  對外投資是指把資金投向企業外部以便獲取利潤的投資。 

  (一)對外聯營投資額的預測 

  對外聯營投資又稱對外直接投資,是指企業直接把現金、實物資產、無形資產等投向其他企業或與其他企業共同投資興建新企業。這種情況下的對外長期投資額的預測與對內長期

  投資額的預測有密切聯繫。其有關計算公式為: 

  ×本企業投資額=擬新建企業投資總額本企業投資占總投資額的比重

  (二)對外證券投資額的預測 

  1.為控制一企業所需要的投資額。為控制一個企業,必須擁有一個企業足夠的股權。為控制一個企業所需投資額可計算如下: 

  Y=M·h·P

  式中,Y——為控制一個企業所需投資額; 

  M——目標公司發行在外的股數總額; 

  h——為實現控制的目的所需最低股權比例; 

  P——在收購時股票的平均價格。

  2.為利潤的目的而進行證券投資額的預測。企業單純地為追求利潤而進行證券投資時,投資額是最難估計的。一些最基本的長期證券投資的數額還是可以預計的,其公式為: 

  Y=\sum^{n}_{i=1}W_i P_i

  式中,Y——證券投資額; 

  Wi——第i種證券的投資數量; 

  Pi——第i種證券的價格。

企業投資的註意內容

  1.註意選擇好項目實施團隊

  無論你的資金實力有多雄厚,市場、原料供給條件多優越、所置設備多先進,對項目起決定作用的最終還是人,是項目實施團隊,核心竟爭能力存在於企業人的身上,而不存在於公司的資產本身,核心竟爭力深深根植於人的技巧、知識、個人能力和合作精神之中,選擇好項目實施團隊遠比選擇項目本身重要得多,企業項目投資一定要選擇好適合項目特征、有項目實施管理經驗和運作能力的項目實施團隊。

  2.註意對項目的前期分析

  對投資項目的前期分析是戰略決策從書面走向實踐的關鍵一步。企業應從法律、市場前景、財務和整合資源能力的多個角度對實施項目的可行性進行分析。投資的前期分析是企業可性分析的假設前題,是可研報告的基礎,但我們許多投資項目不註意這項基礎性工作,或對這項工作只作簡要的分析,甚至根本不做分析,今天覺得要做,明天就開始幹起來了,典型的拍腦袋項目,這對項目投資是及不負責任的做法,這樣做的結果成功是偶然,失敗是必然的,企業不僅應註意對項目投資進行前期分析,還必須認真地做祥細分析,這是投資項目的基礎。

  3.註意投資項目的“安全”

  只有生產、產品安全了,企業才有可能生存與發展。對安全,特別人生命安全要求,以前沒有任何一個時期提到現有高度,現在社會上流行許許多多的一票否決制,但真正能做到一票否決的,我認為是企業的“安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是項目投資中的真正第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員工操作“安全”、生產環境“安全”、勞動保護的“安全”、產品使用的“安全”等等,總之項目投資一定要註意各方面的“安全”。

  4.註意投資項目的環保

  以前我們在項目投資時對環境保護要求不怎麼嚴格,隨地排放污染的現象累有發生,加上地方政府為了實現經濟指標也睜一眼閉一眼,給國家環境治理造成嚴重的後果。隨著我國經濟總體的水平的提高及人們環保意識的加強,環境保護的整體要求在不斷提高。我國幅員遼闊,國家對環保要求一樣,但由於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可能實際要求存在差異,同一地區各個發展階段不同,要求也不一樣,但總體來說全國、全球對環保的要求都在逐年提高,如果投資項目有帶污染性的三廢外排,投資設計時就應考慮做到達標排放,不註意到這一點,以後再來補課,發生費用將更大,項目預計的好的效益可能就會被未來的廢水、廢氣等環保處理費用給吞食,企業項目投資一定註意環保事項。

  5.註意與企業現有產業相銜接

  投資是為了獲利,要獲利就得發揮企業優勢,節約各種支出。企業的優勢是什麼?當然是對現在從事產業的瞭解和成熟的運作,投資要獲利還得控製成本,提高現有資源的利用率是節約支出最有效的辦法。企業進行新的投資時首先應當考慮是否能與現有產業鏈銜接,投資對現有產品的技術提升,生產能力提升,或投資現有產品上、下游,成功的機會應當更多一些,投資項目能與現有產業鏈相銜接成功的可能性會大得多。無論投資什麼項目,投資項目的大小,企業管理水平的高低都是決定企業獲利能力的關鍵因素,由於企業類型不同,管理的方式方法差異也很大,工業與商業、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勞動密集型企業、不同地區間企業管理要求差異非常大,企業選擇投資項目時瞭解項目行業特征和管理特點,註意與企業現有產業鏈相銜接。

  6.註意與所在地區產業相連接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現國內已形成就了許多專業生產區域的格局,而原料集散市場、產品的集中展示集散市場,對行業佈局非常重要,在這些區域里所有生產資源、技術資源市場資源勞動力資源相對集中並配套,形成了一些一小時經濟圈,半小時經濟圈,在這一經濟圈內許多費用都是國內最低的,甚至是世界最低,如果企業投資能與地區優勢相結合,成功的可能性也將大大提高。

  7.註意與現有營銷體系相連接

  產品的銷售是任何項目都必須重點考慮的問題,投資項目成敗最終取決於項目產品是否能按預期實現銷售,並獲取收益,銷售是項目投資的關鍵一環。由於產品性質不同,營銷體系的不盡相同,而建立一個與產品特征相符的營銷體系,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和花費較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建立營銷體系的花費往往是難以估計的。在項目投資時應考慮項目產品營銷特點是否與現有產品營銷特點相一致或相仿,註意與現有營銷體系相連接。

  8.註意對項目投資總額的控制

  項目投資總額的多少,決定了項目技術含量的高低、投產後產品的總成本水平的高低,項目投資過程可能改變施工方案、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現未知事項、遇到其他變化事項,容易造成超預算投資,投資總額如果不加以嚴格控制,就可能突破原有預算,投資效益投資回報率就會出現偏差,如果企業資金不足,甚至會產生爛尾工程,所以企業投資必鬚根據自身財力,註意對項目投資總額的控制,更不能投那些資金沒有著落的項目。

企業投資的稅務籌劃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稅收在經濟環境中的要素地位越來越高,日漸成為企業投資、融資等選擇的重要因素。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目的是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等量的資本投入,投資成本越低,投資收益就越高,投資成本越高,投資收益就越低。一個企業如何合理合法地安排本身的生產經營活動,才能繳納儘可能少的稅收,稱之為稅務籌劃。稅務籌劃的具體方法很多,比如:分稅種籌劃、分經營環節籌劃、分國別籌劃、投資融資籌劃等。為了使企業整體效益最大化,在進行具體稅務籌劃時,可以綜合使用各種籌劃方法。本文僅論述企業投資方面的稅務籌劃方法。

  一、投資決策的稅務籌劃

  企業進行投資決策所關心的是企業投資所獲得的所得稅後凈收益。因此,企業所得稅對企業投資決策的影響最為明顯。稅收負擔輕或者減稅有利於刺激企業投資,而稅收負擔重或者增稅會抑制企業投資。稅收負擔輕重或稅收負擔增減可以從國家在某個時期的稅收政策中顯現出來,稅收優惠是國家稅收政策的組成部分,是減輕稅收負擔的一種手段。國家實施稅收優惠引導企業投資方向,調整產業結構,刺激經濟增長,而企業投資利用稅收優惠可以減輕稅收負擔企業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應分析國家的稅收政策的導向,預測稅收特別是企業所得稅對企業投資收益的影響。從目前看,在這方面可以從幾個方面籌劃:

  一是投資於固定資產可以享受折舊抵稅待遇,減輕稅負。在不遠的將來,我國現行的生產型增值稅將改為消費型增值稅,投資於資本有機構成高的行業,增值稅稅負將比現在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二是在投資總額中壓縮註冊資本的比例,根據稅法規定,借款利息能夠列入企業的財務費用,進而減少所得稅開支,並且可以減少投資風險,享受財務杠桿利益

  三是儘可能多地使用設備及無形資產投資,因為設備的折舊、無形資產的攤銷費可以在稅前扣除,縮小所得稅的稅基,進而減少所得稅稅負。

  二、投資地點的稅務籌劃

  分析稅收制度的區域導向型優惠,選擇稅收負擔輕的投資地點。我國現行企業所得稅制度規定,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國務院批准的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率一般是15%,其他地區一般是33%,相差18%,而且,國務院批准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的高新技術企業,自投產年度起免徵所得稅二年。自我國西部大開發以來,在稅收方面出台了不少優惠政策,如果企業到西部投資,就可以享受這些優惠。

  從國外的情況看,有的國家或地區不征收所得稅,有的國家的所得稅率高於我國或者低於我國。因此,投資地點不同,稅收負擔會有所差別,最終影響到投資收益。對於跨國投資者,還應考慮有關國家同時實行稅收居民管轄權和收入來源地管轄權而導致對同一項所得的雙重徵稅,以及為避免國際間雙重徵稅的雙邊稅收協定有關稅收抵免的具體規定,以進行投資國別或地區選擇。

  企業進行投資時,應充分利用不同地區的稅制差別或區域性稅收傾斜政策,選擇整體稅收負擔較輕的地區進行投資,使得該投資收益較大。

  三、投資行業的稅務籌劃

  分析稅收制度的行業導向型優惠,選擇稅收負擔輕的行業進行投資。

  我國現行稅收制度中關於所得在不同行業之間稅收負擔的差別比較明顯。比如,企業所得稅制度規定,對新辦的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當年安置城鎮行業人員達到規定比例的,可在三年內減徵或免徵所得稅。而在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所得稅制度中規定,從事港口碼頭建設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經營在15年以上,經企業申請,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從開始獲利的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六年至第十年減半征收。其稅率按15%計。而對於從事農業林業、牧業的外商投資企業和設在不發達的邊遠地區的外國投資企業,經營期在10年以上,從開始獲利的年度起,第一年、第二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減半征收。而沒有優惠的其他行業,所得稅率一般為33%,且沒有減稅期和免稅期。對於高新技術產業,所得稅稅率為15%.

  四、投資方式的稅務籌劃

  考慮企業的投資方式。按投資的對象分,投資分為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

  直接投資一般指對經營資產的投資,通過購買經營資產,興辦企業,掌握被投資企業的實際控制權,從而獲得經營利潤。企業進行直接投資面臨的稅制因素很多,可以涉及到商品稅所得稅財產稅行為稅。企業在進行直接投資時,還會面臨是興建新企業,還是收購現有虧損企業的問題。如果稅法允許投資企業與被收購企業可以合併報表集中納稅,則盈虧抵銷之後,投資企業的所得稅負擔將有所減輕。

  間接投資是指對股票或債券等金融資產的投資,對這種投資方式,需要關心的是投資收益及投資風險,而稅收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我國稅法規定,企業分取的股息須按規定計入收入總額繳納所得稅,而購買國庫券的利息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准予扣除,即國庫券利息收入是免稅的。

  五、組織形式的稅務籌劃

  企業在投資時,還應考慮企業的組織形式。因為企業的組織形式不同,稅收待遇有差別。現代企業的組織形式有公司企業、合伙企業獨資企業。公司企業是一種重要形式,又分為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不少國家對公司和合伙企業實行差別稅制。公司內部的組織結構不同,總體稅負也將有別。從稅法角度看,子公司母公司的關係和分公司與總公司的關係不同。子公司是獨立的納稅人,而分公司作為總公司的分支機構,而不作為獨立的納稅人。對於國內投資者,因為分公司不作為獨立納稅人,分公司的經營結果是利潤或者是虧損都轉給總公司,由總公司統一集中繳稅,總公司與分公司之間的盈虧在計稅時可以互抵,而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就不享受這一稅收待遇,而是各負盈虧,各自繳稅。一般來講,企業可以在分支機構設立前期採用分公司形式,後期採用子公司的形式。

  企業投資決策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過程,它的制定不僅與當前現行的稅收制度有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企業對國家未來的稅收政策的預測。這就是說,企業在進行投資時,不僅要考慮現行稅收制度、稅收政策,還要關心國家的稅制改革狀況、稅制改革動向、稅收政策的導向,合理合法地進行有效的稅務籌劃,使得本企業的投資既能儘可能多地享受國家的稅收優惠,獲得最大的投資凈收益,又能符合國家稅收政策,接受國家的稅收調控,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

  六、直接投資稅收策劃

  一般來講,直接投資應考慮的稅收因素比間接投資多,涉及流轉稅和企業所得稅。其可行性分析主要是綜合評估投資回收期、投資的現金流出和現金流入的凈現值、投資項目的內部報酬率財務指標,因而需要考慮的稅收因素主要是指影響上述財務指標的稅收政策。

  對於流轉稅的策劃首先要確定投資項目按照稅法規定應征收增殖稅還是營業稅,如征收增殖稅是否還征收消費稅。這一切都將影響投資企業的稅收負擔,進而影響投資企業的稅後凈收益。其次還有一個要考慮的因素的是價內稅價外稅,因為根據我國稅法規定,增殖稅是價外稅不能在所得稅前扣除,而營業稅是價內稅,可以在所得稅前扣除。這就需要投資者在進行可行性分析時就有必要估算銷售收入,從而考慮流轉稅金及附加。

  對於所得稅的策劃是投資企業重點要考慮的。我國稅法規定了很多稅收優惠政策,包括稅率優惠和稅額扣除等方面。如設在國務院批准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的高新技術企業可以減按15%的稅率征收所得稅;對於綜合利用資源,保護環境的企業,可在5年內減徵或免徵所得稅;另外還有對發展第三產業、扶持貧困地區、安置待業人員、發展教育事業和社會福利事業;等等這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是非常多的,另外有些地方性稅收優惠也應當給予關註。投資者有必要在綜合考慮投資項目的各種稅收待遇的基礎上,進行項目評估和可行性分析,在投資行業、方式和企業規模、性質、組織形式、註冊地點以及財務核算方式、從業人員等方面都要綜合考慮,做出科學的選擇,以期獲得最大的投資收益。

  七、間接投資的稅收策劃

  間接投資主要方式是股票和債券,他們的稅收策劃比直接投資簡單的多。股票投資分為短期股票投資長期股權投資短期股票投資的稅收策劃基本同後述的債券投資

  長期股權投資的關鍵是核算方法。我國現行會計制度規定,長期股權投資損益的確認有成本法權益法兩種。成本法按投資成本計價,其投資收益的確認按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為準。而權益法則是指投資最初以投資成本計價,以後根據投資企業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權益份額的變動確認投資損益,調整投資的賬麵價值。當被投資企業的所得稅率低於投資企業時,上述兩種核算方法對投資企業的所得稅將會有一定的影響,如採用權益法核算,投資者將無法規避其應補繳的所得稅。

  但是採用成本法還是權益法並不是可以隨意選擇的,其關鍵點是投資規模控制。我國會計制度規定通常在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無控制、無共同控制且無重大影響 (通常以擁有20%表決權為界)或者被投資單位在嚴格限制條件下經營,其向投資企業轉移資金的能力受到限制時採用成本法核算。

  債券投資短期股票投資稅收策劃主要關鍵是凈收益。我國稅法規定,股息收入或企業債券收入必須繳納所得稅,而國庫券利息收入則可以免稅。需要註意的是,對國庫券的處置收益(或損失)的處理與利息收入是不同的,前者應併入所得額徵稅,在申報納稅時不做納稅調整。

  現代企業的投資策劃是一項系統工程,在稅收方面牽涉到稅收負擔的測算,納稅方案的策劃等等,涉及面廣、實務性強,但效果也是比較顯著的。

企業投資案例[4]

  海爾的國際化投資經營

  海爾現在生產的產品遍及電冰箱、電冰櫃、空調器、洗衣機、微波爐、彩電、電腦小家電、整體廚房和整體衛生間產品等58個門類,9200餘個規格品種。18年來,海爾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集科研、生產、貿易金融於一體,由70多家企業和科研機構組成的大型家電企業集團。

  海爾在發展過程中,進行海外投資經營,逐步推行了國際化戰略。早在1990年,海爾電冰箱首次出口德國和美國市場,拉開了海爾產品進人海外市場的序幕。經過9年的努力,海爾的營銷國際化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海爾的電冰箱、電冰櫃、空調器、洗衣機等產品出口到歐洲、美國、日本、東南亞、中東、拉美、澳洲等87個國家和地區;海爾電冰箱、空調器和洗衣機的生產技術也出口到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南斯拉夫和西班牙等國家;海爾還在印度尼西亞、南斯拉夫、伊朗和美國等國投資,設立了生產廠。這樣,海爾初步形成了國內銷售、對外出口和海外投資生產的綜合性的發展戰略

  (一)海爾國際化投資發展階段

  海爾海外投資國際化經營步調穩而快,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

  海爾的國際業務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內向發展(1984-1990年)。

  這一階段海爾完全致力於國內市場,構築國內銷售和服務網路,完善企業管理,力爭取得國內市場地位,創立國內名牌,為在海外發展打基礎,做準備。

  第二階段:外向出口(1990-1996年)。

  1990年,海爾在中國工業企業中率先提出“與狼共舞”的觀點,開始了國際化的進程。海爾採取了先難後易的戰略,首先將海爾家電產品打人歐洲、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市場,後進軍東南亞、拉美、中東和非洲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市場,發展海爾專營商和經銷網點,建立全球性的營銷網路。到1996年底,海爾已經在31個國家建立了經銷商,共擁有3000多個營銷網點。這期間,在商品出口迅速發展的同時,海爾的家電生產技術也出口到東南亞、中東、東歐及歐盟的一:些國家和地區。

  第三階段:海外投資(1996—1998年)。

  為了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1996年海爾進一步提出了“本土化”:戰略,開始海外投資建廠。當年12月,印度尼西亞海爾莎保羅有限公:司成立,標志著海爾首次實現了生產投資的國際化。其後,海爾在菲律賓、馬來西亞、南斯拉夫和伊朗等地也相繼投資建廠。

  第四階段:國際經營(1999年至今)。

  1999年3月,海爾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建立了當地設計、當地生產:並當地銷售的首家“三位一體本土化”海外海爾——海爾美國冰箱廠,使海爾的國際化進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與此同時,經過近10年:的探索,海爾正式形成了成熟的國際化經營網路戰略,也就是“三個三分之一”的全球市場戰略。所謂“三個三分之一”,即國內生產國內銷售三分之一;國內生產國外銷售三分之一;國外生產國外銷售三分之一。它是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根據海爾國際化的發展歷程提出的企業發:展戰略,這一戰略即是對海爾過去國際化投資經營經驗的總結,也必將:成為今後海爾國際化的指導思想和戰略目標

  (二)海爾國際投資經營特點

  1.在經營範圍上,海爾的國際化投資經營限於自營產品

  海爾國際化的主要方式包括商品出口、技術出口及海外直接投資。:出口的商品、技術和海外工廠生產的產品主要都是圍繞電冰箱、電冰櫃、空調器和洗衣機等方面,局限在海爾自己的核心產品範圍之內具有;工業企業國際化投資經營的典型特征。

  2.海爾的國際化投資經營的進程具有漸進性的特點

  海爾的國際化是逐步發展起來的,有一個漸進的過程。海爾首先取:得了國內市場領先地位,成為中國名牌,為其國際化打下良好的基礎;接著,海爾開始將經過市場檢驗的優質產品向國外輸出,在商品輸出的同時,還根據國外市場的需求輸出部分主產技術;進而,在對當地市場比較熟悉、且當地市場又達到一定規模時,海爾不失時機地開始在當地直接投資設廠。現在,海爾又站在全球市場的高度,賦予海外業務部門更重要的地位和更大的自主權,開始全面推行國際化經營戰略

  3.海爾的海外投資方式以新建為主

  海爾在國內發展和擴張時主要以“海爾文化激活休克魚”的方式,即主要採取的是兼併。而在進行海外投資時,海爾基本上沒有進行併購活動,其海外工廠基本上都是新建的,這與中信首鋼等中國第一代跨國經營企業在國際化時採用併購的方式相比有著顯著差異

  4.海爾的國際化投資經營發展快、成功率高

  海爾雖然從事國際化經營的時間較短,但是海爾的國際業務發展卻十分迅速,短短10年即經歷了商品與技術出口和海外投資兩個階段,跨越到全面國際化的第三個階段,業務遍及全球87個國家和地區。尤力可貴的是,海爾國際化投資經營績效顯著,而且迄今為止尚未遇到大的挫折

  (三)海爾國際化投資經營的策略

  1.創立世界名牌

  海爾首先致力於創立中國名牌,並取得了纍纍碩果。1988年,海爾冰箱摘取了中國冰箱史上第一枚國優金牌;到1990年,海爾連續7年被全國消費者評為最受歡迎的輕工產品,冰箱類第一名;海爾還榮獲國家質量管理獎,成為當時中國家電行業惟一的馳名商標;1990年3月,海爾更被授予中國企業管理最高獎——“金馬獎”,得到了高度認同。進而,海爾確立了在國際市場樹立中國民族工業名牌的目標。海爾提出了“國門之內無名牌”的觀念,積極擴大國際影響,將海爾品牌推向世界。1992年4月,海爾集團獲得國際IS09001質量體系認證,成為中國家電行業第一個通過此項認證的企業。在生產和質量認證上與國際接軌,躋身世界級合格供應商之列,先後10次在國際招標中中標。1996年8月,海爾進一步在全行業中率先通過IS014001國際環境管理認證,拿到了國際市場的綠色準人證。不僅如此,海爾還陸續取得了大量的各國認證。1996年11月又取得了進入歐洲市場的CB認證。此前海爾已經取得了進入德國市場的VDE認證和進入美國市場的UL認證。1998年6月,海爾更獲加拿大CSA全權認證,這意味著海爾集團的冰箱、冰櫃等家電產品只需經海爾集團技術中心檢測合格,即可自行對其產品頒發CSA證書,並獲中國商檢機構的出口免檢,實現了海爾集團產品CSA認證的“零周期,零費用”。目前,海爾產品已經相繼取得了美國、歐盟、日本、澳大利亞、美洲、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的18類產品認證,成為中國獲得各類國外試驗室認證證書最多的企業。

  海爾創立世界名牌的實踐同樣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經權威機構評估,1999年海爾的品牌價值已高達265億元人民幣。到1999年底,海爾已經在128個國家註冊了546個海爾商標。在歐洲、美國和東南亞,海爾的廣告牌和巨型燈箱廣告與世界名牌家電比肩而立;海爾標誌的用戶服務車也構成了中東地區一道獨特的風景。海爾已經在全世界建立起18000多個服務網點,24小時為用戶開通服務電話,建立了國際標準的一條龍服務體系。海爾努力通過質量、服務等樹立了自己的國際形象。海爾在成功創立世界名牌的過程中,在生產、技術、質檢和環保等多方面順利實現與國際接軌,樹立了海爾良好的國際形象,也為海爾進軍各國市場提供了有力保障。

  2.建立國際化的營銷網路

  海爾國際化投資經營的實際行動是從產品出口開始的。出口是海爾“三個三分之一”中的第二個三分之一,即國內生產國外銷售三分之一,也是海爾涉及國際市場的第一個三分之一。海爾對此做了精心安排,採取了“先難後易”的出口戰略。海爾首先將產品打人發達國家,擴大影響,建立信譽,創立名牌。1990年,海爾成功地與德國經銷商簽訂了經銷2萬臺海爾冰箱的合同,在德國和歐洲打開了局面。其後,將冰箱打人美國市場,將洗衣機打人日本市場。到1996年底,海爾僅在德國就向12個經銷商頒發了專營證書。1996年,美國從中國進口冰箱25萬台,其中海爾出口18萬台。同年,中國出口到日本的洗衣機中,海爾占了56%。

  接著,海爾開始推行國際化營銷網路戰略的第二步,在繼續大力開拓發達國家市場的同時,以居高臨下之勢占領發展中國家市場。海爾的海外市場迅速向西歐、美國、日本、中東歐、拉美、中東、澳洲和南非等國家和地區擴展,並且頻頻告捷。在美國,184升以下容量的冰箱中,海爾占據了20%的市場份額,而且價格並不比美國著名公司的產品低。在西歐,海爾的電冰箱、冰櫃和洗衣機等產品與MIELE、BOSCH、AEG等歐洲著名品牌擺在一起競爭,取得了亞洲電冰箱出口德國第一,洗衣機出口歐盟第一的佳績。日本和南韓自1995年起就開始使用海爾洗衣機,日本全國進口全自動洗衣機的61%來自海爾。在拉美、中東等其他地區,海爾產品同樣與世界名牌家電面對面地競爭,十分暢銷。

  海爾主要是依靠發展外國經銷商來建立自己的國際營銷網路。到1999年底,海爾在海外發展了62家經銷商(專營商),30000多個營銷網點,輻射87個國家,其中66%在歐美,進入了歐美國家的大型連鎖超市。為了保證對需求量較大的歐洲和中東經銷商的產品供應,海爾還在德國科隆和阿聯酋迪拜設立了國際物流中心。在整個構建國際營銷網路過程中,海爾“先難後易”的出口戰略取得了顯著成效,出口量逐年翻番。1998年,海爾的電冰箱、冰櫃、空調和洗衣機四大主要出口產品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21%、144%、183%、134%。1999年,海爾產品出口創匯1.38億美元,同比增長100%;2000年上半年,出口創匯又達到了1.65億美元的新高度。

  3.構建國際化技術開髮網絡

  海爾國際化投資經營的另一重要舉措是構建國際化的高科技開髮網絡。海爾堅持技術創新目標國際化、技術創新課題市場化和技術創新成果商品化的技術創新三原則,走過了從引進消化、吸收模仿國外技術,到創新發展已有技術,再到向海外輸出技術的歷程。

  海爾是在引進德國利勃海爾電冰箱生產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通過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海爾逐漸開始發展自己的創新能力。海爾在國內以資本為紐帶,分別與3家國家級的研究機構合作進行高技術開發,還與全國25所院校的120多名教授建立了聯合開髮網絡。

  1997年和1998年,海爾的技術研究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和4.8%,居於國內領先地位。目前,海爾已形成平均每天生產一種新產品,每天申請兩項專利的開發能力,產值中新產品所占的比率已達75%。在海外,海爾一方面與各國的大公司、技術中心建立交流、合作、協作網,另一方面建立了東京、洛杉磯、蒙特利爾、悉尼、阿姆斯特丹、香港等10個信息中心和東京、蒙特利爾、里昂等6個設計分部,可以根據國際市場的信息,開發當地化的家電產品。

  隨著技術力量的不斷成熟,海爾開始向海外輸出技術,如向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巴基斯坦和印度輸出電冰箱和洗衣機製造技術,向南斯拉夫和西班牙輸出變頻空凋製造技術等。海爾的技術出口還帶動廠產品出口和帶料加工項目,1999勻:這部分業務占集團出口總額的30%左右。

  4.建立國外生產體系

  海爾認為,產品出口是企業國際化的初級階段,發展到一定水平就府向技術輸出、資本輸出發展,即在國外建廠。通過本土化設計、生產,在國外生產“海爾造”,這就是海爾第三個國外生產國外銷售三分之一。

  1996年12月,印度尼西亞海爾莎保羅有限公司成立,海爾占其51%的股份,標志著海爾首次實現·了生產的國際化。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給該地區經濟蒙上了陰影,但是海爾認為東南亞家電市場的潛力很大,危機之中抓機遇,反而加快了海外直接投資的步伐。當年6月,海爾與非律賓LKG公司合資成立了海爾LKG電器有限公司,牛產海爾牌冰箱。產品投放市場後,深受當地消費者歡迎,迅速打破了美國、閂本產品的壟斷,進入了馬尼拉最大的連鎖超市SM,產品供不應求。同年8月,海爾在馬來西亞的投資企業——馬來西亞海爾工業(亞細安)有限公司成立。11月,南斯拉夫海爾空調生產廠也得以建立。但這些工廠都是以散件組裝帶動出口為重心的加工基地。

  1999年3月,海爾在美國南卡羅來那州的生產基地——美國冰箱廠奠基,它標志著設計中心在洛杉磯、營銷中心在紐約、生產中心在南卡羅來那的第一個“三位一體本土化”的海外海爾的誕生,使海爾的海外投資首次徹底擺脫了為出口服務的目的,真正進入到國際化投資經營階段。該廠計劃於2000年上半年投產,其技術水平高於美國冰箱行業的整體水平,具有技術優勢。選擇在南卡羅來納州建廠是因為那裡的投資條件好,交通便利,便於向南美洲市場輻射,且人工費相對低廉一些。

  目前,海爾已將全球劃分為10個有較大國際影響力的經濟共同體。其“國外生產國外銷售三分之一”的目標就是要在每一個共同體中選點設一個工廠,在當地達到國產化率60%,以便將產品輸送到共同體的其他成員國爭取獲得關稅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以取得更快的發展。

  (四)海爾國際化投資經營的經驗
  1.重視國際市場,走國際化投資經營之路

  海爾認識到,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廣闊的全球市場正在形成,跨國公司在世界經濟和政治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中國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必須徹底改變傳統體制,參與國際競爭。國際化已經成為當代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在發展之初,海爾就將國際化置於發展戰略的重要地位,堅定不移地創國際名牌,走國際化投資經營之路,這為海爾實現國際化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2.高質量高技術,以創國際名牌為導向

  海爾的國際化投資經營戰略以創立國際名牌為導向,堅持生產高質量、高科技的產品,這也為海爾贏得了良好的世界聲譽,使其產品得以在世界範圍內順利推廣。在1992年6月德國權威機構對本國市場上進行的一次突擊檢測中,海爾冰箱獲得8個全優,超過利勃海爾的7個全優,高居榜首。在另外的測試中,海爾洗衣機以連續無故障運行突破7000次的成績,大大超過了5000次的國際最高標準。除了高質量外,技術先進也是海爾產品的顯著特色。當海爾產品正式在菲律賓亮相時,得到的評價是:“只有美國和日本可以達到這樣的水平!”高質量高技術使海爾名聲鵲起,在世界各國市場都樹立起名牌形象。

  3.市場細分,依需求開發新產品

  在新產品開發方面,海爾註意根據各國用戶的不同需求市場,進行市場細分,開發適合當地情況和消費特點的新產品,實現產品的差異化。海爾在法國的設計分部專門設計了“無霜金王子”冰箱,首次將雙系統無霜換代技術、法國浪漫風情設計和智能模糊控制技術同時在冰箱上成功應用,以飄逸瀟灑的外觀和領先的科技含量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不但創造了海爾單項產品出口的最高記錄,在國內市場也供不應求。德國為了鼓勵節能環保產品,規定凡消費者購買到達德國國家A級能耗標準的無氟冰箱,可獲得政府頒發的節能環保補貼。海爾為此專門開發了海爾超級節能無氟冰箱,既顯示了海爾雄厚的技術實力,也反映了海爾註重市場需求為用戶著想的理念,深受消費者喜愛。

  4.本土化戰略創世界美譽

  海爾國際化的另一個經驗是:為了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必須不斷推行“本土化戰略”,通過在當地融智與融資,發展成為本土化的世界名牌。海爾在國外的研究機構用的都是當地人,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收集當地市場最新信息,設計海爾對當地市場的出口產品。在海爾設有海外工廠的地區,還負責為該廠設計要生產的產品。思路要全球化,行動要本土化。行動本土化的目的是為了加快品牌影響力的滲透過程。創本土化海爾名牌的過程是按照本土化認知、本土化扎根、本土化名牌三個階段逐步進行的。第一步,按照“創牌”而不是“創匯”的方針,出口產品開拓海外市場,打“知名度”;第二步,按照先有市場,再建工廠的原則,當銷售量達到建廠盈虧平衡點時,開辦海外工廠,打“信譽度”;第三步,按照本土化的方針,實行“三位一體”的本土發展戰略,打“美譽度”。第一步是播種,第二步是扎根,第三步是結果。

參考文獻

  1. 馬秀岩編.投資經濟學.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01.
  2. 郎榮燊,和巨集明主編.企業投資學.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10.
  3. 馬秀岩編.投資經濟學.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01.
  4. 肖暉主編.企業財務主管自助工具庫.中國經濟出版社,2003年01月第1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4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企業投資"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