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企业投资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企业投资(Business investment/Enterprises Investment)

目录

什么是企业投资

  企业投资是指企业投入财力,以期望在未来获取收益的一种行为。财务管理中的投资既包括对外投资,也包括对内投资。 

企业投资的意义

  (一)企业投资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前提 

  (二)企业投资是发展生产的必要手段 

  (三)企业投资是降低风险的重要方法 

企业投资条件[1]

  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1.必须具有一定的资金来源。企业以一定量的自我积累资金或融资资金,保证投资活动顺利进行。自我积累资金可以利用企业的税后利润、固定资产折旧资金、大修理资金、新产品试制费等。企业也可以对外融资,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等形式筹措资金。

  2.必须拥有独立的投资决策权。企业可以自主决定是否投资,向什么方向投资,采取什么形式投资,投资额度的大小等。

  3.必须是投资收益的获得者。企业对投资所形成的资产及由此带来的收益具有支配权,能自主地委托他人进行经营。

  4.必须是投资责任和风险的承担者。

  从企业的价值链角度看,企业创造的价值是通过许多环节来实现的,它包括投资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其中投资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必须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尽管投资决策正确,并不一定能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是至少可以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提供必要的条件;反过来,再好的企业,如果出现重大的投资决策失误,也会在竞争中失败。

影响企业投资的基本要素[2]

  究竟哪些因素会对企业投资发生影响,企业应该如何考虑这些方面,这是企业投资时首先应该考虑清楚的问题。这主要包括:

  1.投资增值程度。指经过一段时间后,原投资额增长的程度。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原有资产的增值,即原有资产实物形态没有增大,但价值上涨。如由于短缺房地产价值上涨、股票价格变动引起的股票增值等。(2)投资的盈利,指由于对原有资产的运用而取得的收入,包括投资取得的股息、利息和待分配利润等。实现最大限度的投资增值是企业投资最重要的目标,是分析评价投资方案最重要的尺度。

  2.投资保本能力。亦称投资保值能力,指投资保持其原有价值不下跌的能力。如购买证券,当筹资者破产或亏损时能回收本金;通货膨胀会不会使资产贬值等。投资保本能力表示投资本金的安全性,应归入投资风险性.但鉴于其重要性单独列为一项原则。

  3.投资风险性。亦称投资安全性,指投资遭到损失的可能性及可能的损失程度。其中影响损失的可能性与影响可能的损失程度的因素并不完全相同,如市场购买力频繁的微小变动可能对损失的可能性影响很大,而对可能的损失程度的影响却不大。投资风险一般只限于最初投资本金范围内,如购买股票、债券等;有的则可能超出了最初投资本金,如合资经营投资、合作经营投资等。产生投资风险的原因很多,较重要的有:

  (1)政治风险,如战争、国内政治动荡、政策变化等;

  (2)利率风险,如利率的涨落;

  (3)市场风险,如市场购买力变动、市场转移;

  (4)经营风险,如企业经营亏损、破产等。

  (5)购买力风险,如供求、物价相对变化;

  (6)投资决策风险,如决策的基础数据不准确,规模、时机选择不恰当等。

  投资风险性通常与投资增值程度密不可分,在分析评价投资方案中的地位仅次于投资增值程度。

  4.避免通货膨胀的能力。避免通货膨胀的能力指避免因通货膨胀使资产贬值的能力。它可以归入保本能力、投资风险性,但鉴于其重要性也单独列为一项。

  5.投资流动性。亦称投资的变现能力,指投资以合理的价格迅速转换为现金的能力。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1)投资资产有销售市场;(2)资产销售价格公平合理;(3)销售费用在合理限度内。投资流动性与投资占用时间、投资风险性直接有关,也是分析评价投资方案时需着重考虑的因素。

  6.投资占用时间。投资占用时问指投资者预期的投资时间。如果投资流动性很大,则投资占用时间的灵活性也很大。但即使流动性很大的投资,长期投资占用与短期投资占用在投资方案选择上也有很大的不同。长期投资必须着重于长期收益,甚至有时可以牺牲当前投资收益,而短期投资则要更多地关注短期内市场行情的变化,注意投资增值。

  7.投资管理的难度。投资管理的难度指管理投资需要的业务知识、管理技能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如购买股票与固定资产投资需要直接管理的业务有很大的不同,对市场行情把握的侧重点也不同。各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管理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与精通证券交易的企业在选择投资方案上应有所不同。

  8.纳税优惠条件。纳税优惠条件指投资在减免及推迟纳税方面的优惠。税收往往占投资收益的很大一部分,甚至有时通过投资还可以将其他方面的收入也转化为享受减免税的收入,所以选择投资方案时应考虑到企业投资在税收方面的利益。

  9.对实际资产和经营控制的能力。指由于投资而取得的实际资产的所有权、支配权使用权。这也是企业投资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如购买企业短缺材料供应商的股票有利于保证企业材料来源;购买银行股票有利于取得信贷;租赁企业有利于以后的购买等。

  10.投资的预期成本。指从投资构思至投资资金全部收回全过程的费用。它包括:(1)投资的交易成本,如购买股票、租赁房屋的交易费;(2)实际投资额,即实际用于投资的资金,例如股票价格固定资产投资额等;(3)资本成本,指由于投资而筹措资本的费用,如股息、利息等;(4)其他费用,主要指投资前一系列评估准备费和最后投资回收费用。

  11.企业筹资能力。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合理的代价筹措投资资金的能力。它对企业投资起着制约作用,同企业的经营状况、规模、信誉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12.投资的法律和社会约束。指宏观投资环境中政府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政治经济形势等因素。这是投资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投资收益、投资风险、筹资能力等许多问题,如房地产投资的法规、对股票交易的限制及政策的稳定性等。

  以上企业投资的12个要素,虽然没有概括企业投资应考虑的全部问题,但是只要把握了这些基本点,就抓住了企业投资的核心问题,为进一步选择评价投资方法确立了决策准则。

企业投资流程[3]

  企业投资活动是企业最复杂的经济活动之一,它需要经历一定的阶段。这些阶段环环相扣,前面阶段为后面阶段创造条件,而后面阶段必须在前面阶段的基础上进行。了解企业投资的各个阶段及内容,对于掌握企业投资如何运作,投资管理的重点在哪,是非常重要的。企业投资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各类投资的运动过程及其所经历的阶段也不尽相同。从企业固定资产的角度出发,企业投资经历三个阶段:投资决策阶段、投资实施阶段和投资回收阶段。

  一、投资决策阶段

  投资决策阶段也可以称为投资前期阶段,其主要任务是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资金筹措。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研究投资决策程序。当前存在的投资决策程序有很多,下面介绍企业投资决策的一般程序和我国现行的投资决策程序。

  (一)企业投资决策的一般程序

  企业进行投资决策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

  1.调查研究,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确定预期目标

  一个企业,无论是新企业还是老企业,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都要进行投资。企业在决定投资前首先要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市场分析、投资环境分析、投资前景分析等,企业应清楚投资的目的。企业投资的目的主要有:①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②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③获得企业急需的能源或原材料;④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保证市场占有率;⑤有效地利用企业闲置资金等。在企业投资目的明确后,确定企业预期的投资目标

  2.根据宏观环境和现有条件拟定若干投资方案

  一般来说,实现企业预期投资目标,可能存在几个投资方案。例如拟进行投资项目所需的材料,既可以采用购买国产材料的方案,也可以采用购买进口材料的方案,购买材料所需的资金也有多种不同的筹资方案。哪个方案更经济,成本费用更低,对企业更为有利,就应该采用哪个方案。企业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从中选出最优方案。

  3.对拟选定的方案进行详细的分析比较,选出最满意的实施方案

  虽然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出了最优方案,但事情并没到此结束,还应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最优方案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以选出使企业最满意的实施方案。所谓科学的方法是指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它们是投资决策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1)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通过对与项目有关的市场、资源、工程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和评价,从而确定项目是否可行或选择最佳方案的一项工作。可行性研究在国外已被广泛采用,我国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可行性研究方法的。

  一般而言,大型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包括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详细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

  投资机会研究的主要任务是鉴别投资方向,寻求投资机会,选择项目,提出投资建议。投资机会研究可分为一般机会研究和具体机会研究。一般机会研究就是对某个指定的地区、行业或部门鉴别各种投资机会。在进行一般机会研究时,可参考国内外同类项目、同类地区和同类投资环境的成功案例。在发展中国家,一般机会研究通常由政府部门或专门机构进行,作为中央政府制定国民经济长远发展规划的依据。根据一般机会研究得出的结论,可进行具体机会研究,将投资的设想转变为投资的建议。投资机会研究是可行性研究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比较粗略,对投资额估计的误差一般要求在30%以内,研究时间一般是1~3个月,所花的研究费一般占总投资的0.2%~1.o%。

  初步可行性研究是对项目作初步评价,进行专题辅助研究,广泛分析、筛选方案,确定项目的初步可行性。初步可行性研究是在投资机会研究的基础上,对项目可行与否所作的较为详细的论证。对于投资规模较大、工艺技术又较复杂项目,仅靠机会研究还不能取舍,往往需要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与详细可行性研究相比,除研究的深度和准确度有差异外,其内容大致是相同的。在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对投资额估计的误差一般要求在20%以内,研究时间一般是4个月~6个月,所花的研究费一般占总投资的0.25%~1.25%。

  详细可行性研究是投资决策的重要阶段。在该阶段,要全面分析项目的全部组成部分和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最终形成可行性研究的成果——可行性研究报告。在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对投资额估计的误差一般要求在10%以内,研究时间一般是8~10个月或更长,所花的研究费占总投资的比重,大项目为0.2%~1.o%,中小项目为1.o%~3.0%。详细可行性研究全面研究并回答六个方面的问题,有人归纳为六个“W”:

  ①why——说明投资的目的,即为什么要进行这项投资活动。

  ②what——说明投资的对象是什么,什么样的项目,采用何种原料、工艺、技术,项目的规模有多大,经济上的盈利性怎样。

  ③where——说明建设地点,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怎样。

  ④when——说明什么时间项目开工,什么时间完工,需要多长时间收回投资。

  ⑤who——说明谁来投资,谁来进行生产经营管理。

  ⑥how——说明采用何种筹资方式,如何进行工程建设和生产经营管理。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对于企业投资主体来讲,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二是为投资者筹措资金提供依据;三是为商务谈判和签订有关合同或协议提供依据;四是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此外,还可为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机构设置和人员培训等提供依据。

  (2)项目评估

  项目评估是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政策、法律法规、方法和参数等,从项目(或企业)、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角度出发,由有关部门(包括银行、中介咨询机构等)对拟建投资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生产条件、产品市场需求、工程技术、财务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并就该项目是否可行提出相应判断的一项工作。项目评估是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全面审核和评估,分析判断可行性研究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项目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项目与企业概况评估。对项目实施的背景和项目概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项目投资者、建设性质、建设内容、产品方案、项目隶属关系、组织机构等内容。

  ②项目建设必要性评估。分析项目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是否符合地方规划,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③项目市场需求分析。分析项目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市场现状、发展前景、竞争力等。

  ④项目生产规模的确定。

  ⑤项目建设生产条件评估。

  ⑥项目工程与技术评估

  ⑦投资估算资金筹措。估算项目总投资额并制定相应的资金筹措方案和资金使用计划。

  ⑧财务评价。从企业或项目角度出发,根据财务基础数据,编制财务评价报表,计算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判断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

  ⑨经济评价。从国民经济角度,分析判断项目建成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⑩不确定性风险分析。分析项目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11)项目评估结论。在我国,投资项目可分为政府投资项目和企业投资项目。作为政府投资项目,投资者首先向政府职能部门提供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一般政府投资项目,政府职能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对于重大政府投资项目,政府职能部门要委托有资质的中介咨询机构进行项目评估。企业投资项目的投资者向政府职能部门提出投资要求,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应提交项目申请报告,重大企业投资项目,政府职能部门要进行项目评估。如果投资者需要金融机构提供贷款,金融机构也要进行项目评估,金融机构也可委托中介机构和其他职能部门进行项目评估。由此可见,项目评估对投资者、政府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进行投资(或贷款)决策是非常重要的。

  (二)我国现行的投资决策程序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改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制为核准制和备案制,彻底改变了现行的不分投资主体、不分资金来源、不分项目性质,一律按投资规模大小分别由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审批的企业投资管理办法。今后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资金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政府只对其中的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进行核准,对其他项目实行备案制。

  实行核准制的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仅需向政府提交项目申请报告,不再经过批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开工报告的程序。政府对企业提交的项目申请报告,主要从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方面进行核准。对于外商投资项目,政府还要从市场准入、资本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核准。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严格规范的核准制度,明确核准的范围、内容、申报程序和办理时限,并向社会公布,提高办事效率,增强透明度。

  实行备案制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行备案制企业的投资项目,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企业按照属地原则向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备案。备案制的具体实施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自行制定。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要对备案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防止以备案的名义变相审批。根据规定,企业投资决策主要工作顺序如下:

  1.提交项目申请报告

  国家有规定比较严格的项目申请报告标准,企业需按要求的内容提交报告。

  2.政府职能部门对投资者提交的项目申请报告进行核准

  企业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后,政府职能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对项目进行核实、论证。如果属于重大项目或限制类项目,政府职能部门还要委托有资质的中介咨询机构进行项目评估,若符合有关要求,则予以核准。

  3.办理相关手续

  项目核准后,企业可依此办理相关手续,如环境保护、土地转让城市规划等。

  4.金融机构进行评估

  如果企业需要贷款,金融机构会按照贷款程序进行项目评估。

  (三)企业融资

  企业在投资决策阶段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是筹措资金。企业的资金来源可以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指企业所有者提供的资金和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资金,主要有股东出资折旧资金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出售资产等。外部融资是企业从社会融入资金。企业外部融资的规模取决于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也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条件,如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如何。按我国现行规定,企业之间不能直接进行资金融通,企业外部融资的形式主要有: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发行股票合资经营信托融资等。企业在进行融资之前,应该设计出几个不同的融资方案,对各个融资方案进行认真的计算和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一般来说,选择融资方案时需计算个别资金成本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融资的每股收益,分析经营杠杆财务杠杆最优资本结构。选择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风险最小、企业市场价值最大的方案。

  二、投资实施阶段

  投资实施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工程设计、购置土地、施工建设和竣工验收等工作,最终形成资产,提供生产能力和效益。投资实施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一)工程设计

  企业在经历了投资决策阶段后,首先应编制设计委托书,通过招投标或其他方式委托设计单位进行设计。设计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综合性技术工作,它是在技术、经济上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具体的规划,是委托施工的主要依据。设计好坏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工程的质量和进度、项目建成后的使用效果。在进行设计前,应进行地质勘探,研究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

  通常将工程设计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这些不同的阶段称为设计阶段。一般工业与民用建设项目设计按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进行,称为“两阶段设计”;对于技术上复杂而又缺乏设计经验的项目,可以增加技术设计阶段,称为“三阶段设计”。小型建设项目可以适当简化。一些大型的矿区、油田、林区和联合企业等项目,为满足总体规划设计密切配合的需要,在进行初步设计之前,还应编制总体设计。

  1.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是建设项目的轮廓设计,是对项目中的各个单项工程根据生产运行的内在联系,进行统一规划、部署和安排,使整个工程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生产上方便、布置上紧凑、流程上顺畅。只有特大型项目需要总体设计。总体设计的主要作用是满足编制初步设计的要求,以及大型设备的预订货。

  2.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按照设计任务书要求所做的具体实施方案,是对设计的建设项目做出基本技术决定,并通过编制总概算,确定总的建设费用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它应能满足项目投资控制招投标、材料设备订货、土地购置和施工准备等要求。

  初步设计文件由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机电设备目录和工程概算书等几部分组成,各类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内容不尽相同,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①设计依据及指导思想;②建设规模,产品方案;③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的用量及来源;④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选型和配置;⑤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公用辅助设施和生活区的建设;⑥占地面积和土地使用情况;⑦外部协作条件;⑧生产组织劳动定员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⑨建设顺序和期限;⑩工程总概算。

  3.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对初步设计阶段中无法解决而又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所进行的一个设计阶段。它是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编制的。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有:新型设备的试验、研究及确定,有关工艺流程的试验、制造,建筑物、构筑物某些关键部位的试验、研究和确定。

  4.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是在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基础上,将设计的工程形象化、图纸化。施工图设计应能满足土建和安装工程的要求,各种非标准设备的制作,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以及设备材料的安排。施工图设计一般包括施工总平面图、房屋建筑施工平面图和剖面图、安装施工图、各种专门工程施工图、非标准设备加工图、设备和各种材料明细表等。

  (二)购置土地

  目前,在我国,根据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理论,城市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总的来说,企业可以通过行政划拨和市场两种途径获取土地使用权。在运用市场机制配置土地时,又有协议、招标和拍卖几种方式。现将有关途径与方式简要介绍如下:

  1.土地使用权划拨

  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块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各种资源均由国家计划控制、调拨。土地资源的使用和分配亦不例外,主要由政府无偿拨给。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以后,有些类别的用地仍需政府行政划拨。鉴于我国目前土地使用双轨并存的局面和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行政划拨作为政府配置土地资源的一种手段还将长期存在,但其使用的范围和行政划拨土地的数量,将逐步减小,具体的运作方式也会逐步有所改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的有关规定,以划拨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的用地类型包括: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企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大致程序是:政府职能部门对投资者提交的项目申请报告核准后,企业持有关文件,向城市规划土地部门提出申请,城市规划土地部门审批后,核发城市规划用地许可证和建筑许可证。

  2.土地使用权出让

  土地使用权出让是国家采取有偿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其具体形式主要有如下四种:

  (1)协议出让

  协议出让方式是目前中国土地使用权出让的主要方式。协议出让是指政府在出让土地使用权时,通过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者协商确定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的出让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商业旅游娱乐和豪华住宅用地,有条件的,必须采取拍卖、招标方式;没有条件不能采取拍卖、招标方式的,可以采取双方协议的方式。在协议出让方式中,企业支付的土地出让金主要包括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费、七通一平费、市政大配套费、土地的预期净收益。协议出让方式主要运用在竞争不充分的土地地块和竞争不激烈的土地地块。

  (2)招标出让

  招标出让是指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发布招标公告或者发出投标邀请书,邀请特定或者不特定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参加国有土地使用权投标,根据投标结果确定土地使用者的行为。企业进行投标时应提交下列文件:申请书、法人单位有效证明文件、法定代表人的有效身份证明文件、保证金缴纳凭证、招标拍卖挂牌文件规定需要提交的其他文件。

  (3)拍卖出让

  拍卖出让是指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发布拍卖公告,由竞买人在指定时间、地点进行公开竞价,根据出价结果确定土地使用者的行为。与招标、协议比较起来,拍卖是一种竞争最激烈的方式。由于拍卖往往导致较高的成交价,所以对一些竞争性强、盈利性大的商业用地,常采用这种方式。但这需要有完善的市场相配合,因为成交价并非越高越好,只有在较完善的市场条件下,才能达到合理的最高价。通过拍卖方式获取土地使用权的受让人,必须在出让合同规定的范围内开发、使用土地。

  (4)挂牌出让

  挂牌出让是指发布国家行政管理部门挂牌公告,按公告规定的期限将拟出让土地的交易条件在指定的土地交易场所挂牌公布,接受竞买人的报价申请并更新挂牌价格,根据挂牌期限截止时的出价结果或现场竞价结果确定土地使用者的行为

  企业通过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可以在有关法律、法规和出让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范围内通过市场出让、转让,还可以出租和抵押(担保)。企业获得的土地使用权,按照土地用途不同,有使用年限的限制:住宅用地为70年;工业用地为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为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或其他用地50年。土地使用年限期满后,如未申请续期或申请续期未被批准,其土地使用权终止。土地使用权终止时,土地连同其上建筑物无偿无条件交回政府。如果申请续期获得批准,需重新签订出让合同,缴纳出让会。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如土地转让、出租、合作经营土地入股等。

  (三)施工建设

  施工建设阶段是企业投资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由施工准备、组织施工和生产准备三个阶段组成。

  1.施工准备阶段

  项目在开工建设之前要切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征地、拆迁和场地平整;②完成施工用水、电、路、通讯等工程;③通过设备、材料公开招标投标订货;④准备必要的施工图纸;⑤通过公开招标投标,择优选定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

  项目在报批新开工前,必须由审计机关对项目的有关内容进行开工前审计。审计机关主要是对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否正当、落实,项目开工前的各项支出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资金是否按有关规定存人银行专户等进行审计。新开工的项目还必须具备按施工顺序所需要的、至少有3个月以上工期的工程施工图纸,否则不能开始建设。

  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后,编制项目开工报告,按现行的建设项目审批权限进行报批。

  2.组织施工阶段

  施工准备工作就绪以后,就可以提出开工报告,开工报告批准后,就可以动工建设。施工是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对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工程,要及时采取措施。目前,为了完善和加强施工阶段的管理,我国正推行项目监理制度。监理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有:①质量控制:分包确认、工程材料质量控制、设备质量控制、质保体系和质量责任、施工方法、施工环境、质量报验;②进度控制:进度计划、现场协调会、进度动态控制、工程计量、工程延误处理;③投资控制:工程预算、审核工程款支付、工程变更工程结算、索赔处理;④合同管理;⑤组织协调。

  3.生产准备阶段

  生产准备在项目投产前就应该开始,否则会影响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生产准备内容主要有:①招收和培训人员;②生产组织准备;③生产技术准备;④生产物资的准备等。

  (四)建成投产和竣工验收阶段

  工程项目的建成投产和竣工验收是施工全过程的最后一道程序,是企业投资成果转入生产或使用的标志,也是全面考核投资效益、检验设计和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根据国家现行规定,所有建设项目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和施工图纸的要求全部建成,工业项目经负荷试运转和试生产考核能够生产合格产品,非工业项目符合设计要求,能够正常使用,都要及时组织验收。

  一般来说,竣工验收的程序是:①施工单位竣工预验收;②施工单位提交验收申请报告;③根据申请报告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做现场初验;④由验收委员会或验收小组正式验收;⑤验收委员会或验收小组通过工程竣工验收鉴定书并验收签字,不合格工程不予验收。

  竣工验收可分为单项工程验收和全部工程验收两种情况。如果投资项目的某个单项工程已按设计要求建成,经试车运转证明已具备使用条件,能够生产合格产品,即可办理单项工程的验收和价款结算。整个投资项目按设计要求全部建成,并符合竣工验收标准,即应进行全部验收。

  三、投资回收阶段

  投资回收阶段是企业投资流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衡量企业投资效益的最终标志。

企业投资的分类

  (一)直接投资间接投资 

  按投资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关系,投资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类。直接投资是指把资金 投放于生产经营性资产,以便获取利润的投资。间接投资又称证券投资,是指把资金投放于证券等金融资产,以便取得股利或利息收入的投资。

  (二)长期投资短期投资 

  按投资回收时间的长短,投资可分为短期投资长期投资两类。短期投资又称流动资产投资,是指能够并且也准备在一年以内收回的投资。长期投资则是指一年以上才能收回的投资。

  (三)对内投资对外投资

  根据投资的方向,投资可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两类。对内投资又称内部投资,是指把资金投在企业内部,购置各种生产经营用资产的投资。对外投资是指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或者以购买股票债券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

企业投资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及时捕捉投资机会 

  (二)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认真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三)及时足额地筹集资金,保证投资项目的资金供应 

  (四)认真分析风险和收益的关系,适当控制企业的投资风险 

企业投资决策指标

  1. 现金流量:投资决策有关的现金流入流出的数量。
  2. 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投资回收期平均报酬率
  3. 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净现值内部报酬率利润指数

投资环境的分析

  投资环境是指影响企业投资效果的各种外部因素的总和。

  一、投资环境分析的意义

  (一)进行投资环境研究,可以使投资决策有坚实的基础,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二)进行投资环境研究,可以使企业及时了解环境的变化,保证投资决策的及时性

  (三)进行投资环境研究,可以使企业预计到未来投资环境的变化情况,提高投资决策的预见性

  二、投资环境的基本内容

  (一)投资的一般环境 

  1.政治形势。

  2.经济形势

  3.文化状况。

  (二)投资的相关环境 

  1.相关市场

  2.相关资源。

  3.相关科学技术。

  4.相关地理环境。 

  5.相关基础设施。 

  6.相关政策优惠。

  7.其他相关因素。

  三、投资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调查判断法

  调查判断法是一种定性分析法,它主要是借助有关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实践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投资环境的好坏作出评价。这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调查。调查可分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直接调查是指调查人员直接与被调查单位接触,由调查人员通过当面采访、询问、观看、记录等方式获取有关资料的一种方法。间接调查是以有关单位保存的各种数据资料为基础,通过加工整理获得投资信息的一种方法。

  2.汇总。在进行整理、汇总时,要注意剔除其中的虚假成份和偶然性因素,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分析,以便提高信息质量,抓住事物本质。 

  3.判断。判断是根据调查和汇总后的信息,对投资环境的好坏作出判断。在判断时,一般先对构成投资环境的每个因素都评出好、中、差三种情况,然后综合判断投资环境的好坏。

  (二)加权评分法

  加权评分法是先对影响投资环境的一系列因素进行评分,然后进行加权平均,得出综合分数的一种预测方法。其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Y=\sum_{i=1}^{n}\omega_i x_i

  式中,Y——投资环境评分; 

  ωi——事先拟定的对第i种因素进行加权的权数;

  xi——第i种因素的评分。

  在采用加权评分法进行预测时,分数在80分以上,说明投资环境良好;分数在60分~80分,说明投资环境一般;分数在60分以下时,说明投资环境较差。 

  (三)汇总评分法

  这种方法先根据各因素的重要程度确定其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再按每个因素的具体情况进行评分,最后把各因素的分数汇总,作为对投资环境的总体评价分数。在采用此法时,总分

  越高,表示投资环境越好;反之,则表示投资环境较差。

投资额的预测

  这里所说的投资额是指一定时期(如一年)内企业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的总的数额。 

  一、投资额预测的程序和意义 

  (一)投资额预测的基本程序 

  1.确定所有可以进行投资的投资项目。

  2.预测各个项目的投资额。

  3.确定一定时期内的企业投资总额。 

  (二)投资额预测的意义 

  1.进行投资额的预测有利于企业正确合理地筹集资金

  2.进行投资额的预测有利于正确地评价投资方案的经济效果。 

  二、内部投资额的预测 

  (一)内部投资额的构成内容 

  1.投资前费用。投资前费用是指在正式投资之前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而花费的费用。 

  2.设备购置费用。设备购置费用是指为购买投资项目所需各项设备而花费的费用。

  3.设备安装费用。设备安装费用是指为安装各种设备所需的费用。 

  4.建筑工程费。建筑工程费是指进行土建工程所花费的费用。

  5.营运资金的垫支。投资项目建成后,必须垫支一定的营运资金才能投入运营。

  6.不可预见费不可预见费是指在投资项目正式建设之前不能完全估计到的,但又很可能发生的一系列费用。 

  (二)内部投资额预测的基本方法 

  预测投资额的方法有很多,现说明最常用的几种方法。 

  1.逐项测算法。逐项测算法就是对构成投资额基本内容的各个项目先逐项测算其数额,然后进行汇总来预测投资额的一种方法。

  2.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是根据同类项目的单位生产能力投资额和拟建项目的生产能力来估算投资额的一种方法。生产能力是指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达到的产量。可以用下列公式预测投资额:

  拟建项目投资总额=同类企业单位生产能力投资额×拟建项目生产能力

  3.装置能力指数法。装置能力指数法是根据有关项目的装置能力和装置能力指数来预测项目投资额的一种方法。装置能力是指以封闭型的生产设备为主体所构成的投资项目的生产能力。装置能力和投资额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Y_2=Y_1\cdot\left(\frac{X_2}{X_1}\right)^t\cdot\partial

  式中,Y2——拟建项目投资额;

  Y1——类似项目投资额; 

  X2——拟建项目装置能力;

  X1——类似项目装置能力; 

  t——装置能力指数; 

  \partial——新老项目之间的调整系数。

  公式中的装置能力指数,根据经验来取。

  三、对外投资额的预测

  对外投资是指把资金投向企业外部以便获取利润的投资。 

  (一)对外联营投资额的预测 

  对外联营投资又称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企业直接把现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投向其他企业或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兴建新企业。这种情况下的对外长期投资额的预测与对内长期

  投资额的预测有密切联系。其有关计算公式为: 

  ×本企业投资额=拟新建企业投资总额本企业投资占总投资额的比重

  (二)对外证券投资额的预测 

  1.为控制一企业所需要的投资额。为控制一个企业,必须拥有一个企业足够的股权。为控制一个企业所需投资额可计算如下: 

  Y=M·h·P

  式中,Y——为控制一个企业所需投资额; 

  M——目标公司发行在外的股数总额; 

  h——为实现控制的目的所需最低股权比例; 

  P——在收购时股票的平均价格。

  2.为利润的目的而进行证券投资额的预测。企业单纯地为追求利润而进行证券投资时,投资额是最难估计的。一些最基本的长期证券投资的数额还是可以预计的,其公式为: 

  Y=\sum^{n}_{i=1}W_i P_i

  式中,Y——证券投资额; 

  Wi——第i种证券的投资数量; 

  Pi——第i种证券的价格。

企业投资的注意内容

  1.注意选择好项目实施团队

  无论你的资金实力有多雄厚,市场、原料供给条件多优越、所置设备多先进,对项目起决定作用的最终还是人,是项目实施团队,核心竟争能力存在于企业人的身上,而不存在于公司的资产本身,核心竟争力深深根植于人的技巧、知识、个人能力和合作精神之中,选择好项目实施团队远比选择项目本身重要得多,企业项目投资一定要选择好适合项目特征、有项目实施管理经验和运作能力的项目实施团队。

  2.注意对项目的前期分析

  对投资项目的前期分析是战略决策从书面走向实践的关键一步。企业应从法律、市场前景、财务和整合资源能力的多个角度对实施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投资的前期分析是企业可性分析的假设前题,是可研报告的基础,但我们许多投资项目不注意这项基础性工作,或对这项工作只作简要的分析,甚至根本不做分析,今天觉得要做,明天就开始干起来了,典型的拍脑袋项目,这对项目投资是及不负责任的做法,这样做的结果成功是偶然,失败是必然的,企业不仅应注意对项目投资进行前期分析,还必须认真地做祥细分析,这是投资项目的基础。

  3.注意投资项目的“安全”

  只有生产、产品安全了,企业才有可能生存与发展。对安全,特别人生命安全要求,以前没有任何一个时期提到现有高度,现在社会上流行许许多多的一票否决制,但真正能做到一票否决的,我认为是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是项目投资中的真正第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员工操作“安全”、生产环境“安全”、劳动保护的“安全”、产品使用的“安全”等等,总之项目投资一定要注意各方面的“安全”。

  4.注意投资项目的环保

  以前我们在项目投资时对环境保护要求不怎么严格,随地排放污染的现象累有发生,加上地方政府为了实现经济指标也睁一眼闭一眼,给国家环境治理造成严重的后果。随着我国经济总体的水平的提高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环境保护的整体要求在不断提高。我国幅员辽阔,国家对环保要求一样,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可能实际要求存在差异,同一地区各个发展阶段不同,要求也不一样,但总体来说全国、全球对环保的要求都在逐年提高,如果投资项目有带污染性的三废外排,投资设计时就应考虑做到达标排放,不注意到这一点,以后再来补课,发生费用将更大,项目预计的好的效益可能就会被未来的废水、废气等环保处理费用给吞食,企业项目投资一定注意环保事项。

  5.注意与企业现有产业相衔接

  投资是为了获利,要获利就得发挥企业优势,节约各种支出。企业的优势是什么?当然是对现在从事产业的了解和成熟的运作,投资要获利还得控制成本,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是节约支出最有效的办法。企业进行新的投资时首先应当考虑是否能与现有产业链衔接,投资对现有产品的技术提升,生产能力提升,或投资现有产品上、下游,成功的机会应当更多一些,投资项目能与现有产业链相衔接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得多。无论投资什么项目,投资项目的大小,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都是决定企业获利能力的关键因素,由于企业类型不同,管理的方式方法差异也很大,工业与商业、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同地区间企业管理要求差异非常大,企业选择投资项目时了解项目行业特征和管理特点,注意与企业现有产业链相衔接。

  6.注意与所在地区产业相连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现国内已形成就了许多专业生产区域的格局,而原料集散市场、产品的集中展示集散市场,对行业布局非常重要,在这些区域里所有生产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劳动力资源相对集中并配套,形成了一些一小时经济圈,半小时经济圈,在这一经济圈内许多费用都是国内最低的,甚至是世界最低,如果企业投资能与地区优势相结合,成功的可能性也将大大提高。

  7.注意与现有营销体系相连接

  产品的销售是任何项目都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投资项目成败最终取决于项目产品是否能按预期实现销售,并获取收益,销售是项目投资的关键一环。由于产品性质不同,营销体系的不尽相同,而建立一个与产品特征相符的营销体系,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营销体系的花费往往是难以估计的。在项目投资时应考虑项目产品营销特点是否与现有产品营销特点相一致或相仿,注意与现有营销体系相连接。

  8.注意对项目投资总额的控制

  项目投资总额的多少,决定了项目技术含量的高低、投产后产品的总成本水平的高低,项目投资过程可能改变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现未知事项、遇到其他变化事项,容易造成超预算投资,投资总额如果不加以严格控制,就可能突破原有预算,投资效益投资回报率就会出现偏差,如果企业资金不足,甚至会产生烂尾工程,所以企业投资必须根据自身财力,注意对项目投资总额的控制,更不能投那些资金没有着落的项目。

企业投资的税务筹划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在经济环境中的要素地位越来越高,日渐成为企业投资、融资等选择的重要因素。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等量的资本投入,投资成本越低,投资收益就越高,投资成本越高,投资收益就越低。一个企业如何合理合法地安排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才能缴纳尽可能少的税收,称之为税务筹划。税务筹划的具体方法很多,比如:分税种筹划、分经营环节筹划、分国别筹划、投资融资筹划等。为了使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在进行具体税务筹划时,可以综合使用各种筹划方法。本文仅论述企业投资方面的税务筹划方法。

  一、投资决策的税务筹划

  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所关心的是企业投资所获得的所得税后净收益。因此,企业所得税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最为明显。税收负担轻或者减税有利于刺激企业投资,而税收负担重或者增税会抑制企业投资。税收负担轻重或税收负担增减可以从国家在某个时期的税收政策中显现出来,税收优惠是国家税收政策的组成部分,是减轻税收负担的一种手段。国家实施税收优惠引导企业投资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刺激经济增长,而企业投资利用税收优惠可以减轻税收负担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分析国家的税收政策的导向,预测税收特别是企业所得税对企业投资收益的影响。从目前看,在这方面可以从几个方面筹划:

  一是投资于固定资产可以享受折旧抵税待遇,减轻税负。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将改为消费型增值税,投资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行业,增值税税负将比现在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二是在投资总额中压缩注册资本的比例,根据税法规定,借款利息能够列入企业的财务费用,进而减少所得税开支,并且可以减少投资风险,享受财务杠杆利益

  三是尽可能多地使用设备及无形资产投资,因为设备的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费可以在税前扣除,缩小所得税的税基,进而减少所得税税负。

  二、投资地点的税务筹划

  分析税收制度的区域导向型优惠,选择税收负担轻的投资地点。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度规定,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率一般是15%,其他地区一般是33%,相差18%,而且,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二年。自我国西部大开发以来,在税收方面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如果企业到西部投资,就可以享受这些优惠。

  从国外的情况看,有的国家或地区不征收所得税,有的国家的所得税率高于我国或者低于我国。因此,投资地点不同,税收负担会有所差别,最终影响到投资收益。对于跨国投资者,还应考虑有关国家同时实行税收居民管辖权和收入来源地管辖权而导致对同一项所得的双重征税,以及为避免国际间双重征税的双边税收协定有关税收抵免的具体规定,以进行投资国别或地区选择。

  企业进行投资时,应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税制差别或区域性税收倾斜政策,选择整体税收负担较轻的地区进行投资,使得该投资收益较大。

  三、投资行业的税务筹划

  分析税收制度的行业导向型优惠,选择税收负担轻的行业进行投资。

  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中关于所得在不同行业之间税收负担的差别比较明显。比如,企业所得税制度规定,对新办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安置城镇行业人员达到规定比例的,可在三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而在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所得税制度中规定,从事港口码头建设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经营在15年以上,经企业申请,主管税务机关批准,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六年至第十年减半征收。其税率按15%计。而对于从事农业林业、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和设在不发达的边远地区的外国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第一年、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而没有优惠的其他行业,所得税率一般为33%,且没有减税期和免税期。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所得税税率为15%.

  四、投资方式的税务筹划

  考虑企业的投资方式。按投资的对象分,投资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直接投资一般指对经营资产的投资,通过购买经营资产,兴办企业,掌握被投资企业的实际控制权,从而获得经营利润。企业进行直接投资面临的税制因素很多,可以涉及到商品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企业在进行直接投资时,还会面临是兴建新企业,还是收购现有亏损企业的问题。如果税法允许投资企业与被收购企业可以合并报表集中纳税,则盈亏抵销之后,投资企业的所得税负担将有所减轻。

  间接投资是指对股票或债券等金融资产的投资,对这种投资方式,需要关心的是投资收益及投资风险,而税收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我国税法规定,企业分取的股息须按规定计入收入总额缴纳所得税,而购买国库券的利息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即国库券利息收入是免税的。

  五、组织形式的税务筹划

  企业在投资时,还应考虑企业的组织形式。因为企业的组织形式不同,税收待遇有差别。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有公司企业、合伙企业独资企业。公司企业是一种重要形式,又分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不少国家对公司和合伙企业实行差别税制。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不同,总体税负也将有别。从税法角度看,子公司母公司的关系和分公司与总公司的关系不同。子公司是独立的纳税人,而分公司作为总公司的分支机构,而不作为独立的纳税人。对于国内投资者,因为分公司不作为独立纳税人,分公司的经营结果是利润或者是亏损都转给总公司,由总公司统一集中缴税,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盈亏在计税时可以互抵,而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就不享受这一税收待遇,而是各负盈亏,各自缴税。一般来讲,企业可以在分支机构设立前期采用分公司形式,后期采用子公司的形式。

  企业投资决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的制定不仅与当前现行的税收制度有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企业对国家未来的税收政策的预测。这就是说,企业在进行投资时,不仅要考虑现行税收制度、税收政策,还要关心国家的税制改革状况、税制改革动向、税收政策的导向,合理合法地进行有效的税务筹划,使得本企业的投资既能尽可能多地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获得最大的投资净收益,又能符合国家税收政策,接受国家的税收调控,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六、直接投资税收策划

  一般来讲,直接投资应考虑的税收因素比间接投资多,涉及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其可行性分析主要是综合评估投资回收期、投资的现金流出和现金流入的净现值、投资项目的内部报酬率财务指标,因而需要考虑的税收因素主要是指影响上述财务指标的税收政策。

  对于流转税的策划首先要确定投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应征收增殖税还是营业税,如征收增殖税是否还征收消费税。这一切都将影响投资企业的税收负担,进而影响投资企业的税后净收益。其次还有一个要考虑的因素的是价内税价外税,因为根据我国税法规定,增殖税是价外税不能在所得税前扣除,而营业税是价内税,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这就需要投资者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就有必要估算销售收入,从而考虑流转税金及附加。

  对于所得税的策划是投资企业重点要考虑的。我国税法规定了很多税收优惠政策,包括税率优惠和税额扣除等方面。如设在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对于综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企业,可在5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另外还有对发展第三产业、扶持贫困地区、安置待业人员、发展教育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等这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是非常多的,另外有些地方性税收优惠也应当给予关注。投资者有必要在综合考虑投资项目的各种税收待遇的基础上,进行项目评估和可行性分析,在投资行业、方式和企业规模、性质、组织形式、注册地点以及财务核算方式、从业人员等方面都要综合考虑,做出科学的选择,以期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

  七、间接投资的税收策划

  间接投资主要方式是股票和债券,他们的税收策划比直接投资简单的多。股票投资分为短期股票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短期股票投资的税收策划基本同后述的债券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的关键是核算方法。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长期股权投资损益的确认有成本法权益法两种。成本法按投资成本计价,其投资收益的确认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为准。而权益法则是指投资最初以投资成本计价,以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权益份额的变动确认投资损益,调整投资的账面价值。当被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率低于投资企业时,上述两种核算方法对投资企业的所得税将会有一定的影响,如采用权益法核算,投资者将无法规避其应补缴的所得税。

  但是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并不是可以随意选择的,其关键点是投资规模控制。我国会计制度规定通常在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 (通常以拥有20%表决权为界)或者被投资单位在严格限制条件下经营,其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限制时采用成本法核算。

  债券投资短期股票投资税收策划主要关键是净收益。我国税法规定,股息收入或企业债券收入必须缴纳所得税,而国库券利息收入则可以免税。需要注意的是,对国库券的处置收益(或损失)的处理与利息收入是不同的,前者应并入所得额征税,在申报纳税时不做纳税调整。

  现代企业的投资策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税收方面牵涉到税收负担的测算,纳税方案的策划等等,涉及面广、实务性强,但效果也是比较显著的。

企业投资案例[4]

  海尔的国际化投资经营

  海尔现在生产的产品遍及电冰箱、电冰柜、空调器、洗衣机、微波炉、彩电、电脑小家电、整体厨房和整体卫生间产品等58个门类,9200余个规格品种。18年来,海尔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科研、生产、贸易金融于一体,由70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组成的大型家电企业集团。

  海尔在发展过程中,进行海外投资经营,逐步推行了国际化战略。早在1990年,海尔电冰箱首次出口德国和美国市场,拉开了海尔产品进人海外市场的序幕。经过9年的努力,海尔的营销国际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海尔的电冰箱、电冰柜、空调器、洗衣机等产品出口到欧洲、美国、日本、东南亚、中东、拉美、澳洲等87个国家和地区;海尔电冰箱、空调器和洗衣机的生产技术也出口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南斯拉夫和西班牙等国家;海尔还在印度尼西亚、南斯拉夫、伊朗和美国等国投资,设立了生产厂。这样,海尔初步形成了国内销售、对外出口和海外投资生产的综合性的发展战略

  (一)海尔国际化投资发展阶段

  海尔海外投资国际化经营步调稳而快,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海尔的国际业务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内向发展(1984-1990年)。

  这一阶段海尔完全致力于国内市场,构筑国内销售和服务网络,完善企业管理,力争取得国内市场地位,创立国内名牌,为在海外发展打基础,做准备。

  第二阶段:外向出口(1990-1996年)。

  1990年,海尔在中国工业企业中率先提出“与狼共舞”的观点,开始了国际化的进程。海尔采取了先难后易的战略,首先将海尔家电产品打人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后进军东南亚、拉美、中东和非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发展海尔专营商和经销网点,建立全球性的营销网络。到1996年底,海尔已经在31个国家建立了经销商,共拥有3000多个营销网点。这期间,在商品出口迅速发展的同时,海尔的家电生产技术也出口到东南亚、中东、东欧及欧盟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第三阶段:海外投资(1996—1998年)。

  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1996年海尔进一步提出了“本土化”:战略,开始海外投资建厂。当年12月,印度尼西亚海尔莎保罗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海尔首次实现了生产投资的国际化。其后,海尔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南斯拉夫和伊朗等地也相继投资建厂。

  第四阶段:国际经营(1999年至今)。

  1999年3月,海尔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立了当地设计、当地生产:并当地销售的首家“三位一体本土化”海外海尔——海尔美国冰箱厂,使海尔的国际化进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与此同时,经过近10年:的探索,海尔正式形成了成熟的国际化经营网络战略,也就是“三个三分之一”的全球市场战略。所谓“三个三分之一”,即国内生产国内销售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外销售三分之一;国外生产国外销售三分之一。它是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根据海尔国际化的发展历程提出的企业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即是对海尔过去国际化投资经营经验的总结,也必将:成为今后海尔国际化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二)海尔国际投资经营特点

  1.在经营范围上,海尔的国际化投资经营限于自营产品

  海尔国际化的主要方式包括商品出口、技术出口及海外直接投资。:出口的商品、技术和海外工厂生产的产品主要都是围绕电冰箱、电冰柜、空调器和洗衣机等方面,局限在海尔自己的核心产品范围之内具有;工业企业国际化投资经营的典型特征。

  2.海尔的国际化投资经营的进程具有渐进性的特点

  海尔的国际化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海尔首先取:得了国内市场领先地位,成为中国名牌,为其国际化打下良好的基础;接着,海尔开始将经过市场检验的优质产品向国外输出,在商品输出的同时,还根据国外市场的需求输出部分主产技术;进而,在对当地市场比较熟悉、且当地市场又达到一定规模时,海尔不失时机地开始在当地直接投资设厂。现在,海尔又站在全球市场的高度,赋予海外业务部门更重要的地位和更大的自主权,开始全面推行国际化经营战略

  3.海尔的海外投资方式以新建为主

  海尔在国内发展和扩张时主要以“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方式,即主要采取的是兼并。而在进行海外投资时,海尔基本上没有进行并购活动,其海外工厂基本上都是新建的,这与中信首钢等中国第一代跨国经营企业在国际化时采用并购的方式相比有着显著差异

  4.海尔的国际化投资经营发展快、成功率高

  海尔虽然从事国际化经营的时间较短,但是海尔的国际业务发展却十分迅速,短短10年即经历了商品与技术出口和海外投资两个阶段,跨越到全面国际化的第三个阶段,业务遍及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尤力可贵的是,海尔国际化投资经营绩效显著,而且迄今为止尚未遇到大的挫折

  (三)海尔国际化投资经营的策略

  1.创立世界名牌

  海尔首先致力于创立中国名牌,并取得了累累硕果。1988年,海尔冰箱摘取了中国冰箱史上第一枚国优金牌;到1990年,海尔连续7年被全国消费者评为最受欢迎的轻工产品,冰箱类第一名;海尔还荣获国家质量管理奖,成为当时中国家电行业惟一的驰名商标;1990年3月,海尔更被授予中国企业管理最高奖——“金马奖”,得到了高度认同。进而,海尔确立了在国际市场树立中国民族工业名牌的目标。海尔提出了“国门之内无名牌”的观念,积极扩大国际影响,将海尔品牌推向世界。1992年4月,海尔集团获得国际IS09001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个通过此项认证的企业。在生产和质量认证上与国际接轨,跻身世界级合格供应商之列,先后10次在国际招标中中标。1996年8月,海尔进一步在全行业中率先通过IS014001国际环境管理认证,拿到了国际市场的绿色准人证。不仅如此,海尔还陆续取得了大量的各国认证。1996年11月又取得了进入欧洲市场的CB认证。此前海尔已经取得了进入德国市场的VDE认证和进入美国市场的UL认证。1998年6月,海尔更获加拿大CSA全权认证,这意味着海尔集团的冰箱、冰柜等家电产品只需经海尔集团技术中心检测合格,即可自行对其产品颁发CSA证书,并获中国商检机构的出口免检,实现了海尔集团产品CSA认证的“零周期,零费用”。目前,海尔产品已经相继取得了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美洲、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18类产品认证,成为中国获得各类国外试验室认证证书最多的企业。

  海尔创立世界名牌的实践同样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经权威机构评估,1999年海尔的品牌价值已高达265亿元人民币。到1999年底,海尔已经在128个国家注册了546个海尔商标。在欧洲、美国和东南亚,海尔的广告牌和巨型灯箱广告与世界名牌家电比肩而立;海尔标志的用户服务车也构成了中东地区一道独特的风景。海尔已经在全世界建立起18000多个服务网点,24小时为用户开通服务电话,建立了国际标准的一条龙服务体系。海尔努力通过质量、服务等树立了自己的国际形象。海尔在成功创立世界名牌的过程中,在生产、技术、质检和环保等多方面顺利实现与国际接轨,树立了海尔良好的国际形象,也为海尔进军各国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

  2.建立国际化的营销网络

  海尔国际化投资经营的实际行动是从产品出口开始的。出口是海尔“三个三分之一”中的第二个三分之一,即国内生产国外销售三分之一,也是海尔涉及国际市场的第一个三分之一。海尔对此做了精心安排,采取了“先难后易”的出口战略。海尔首先将产品打人发达国家,扩大影响,建立信誉,创立名牌。1990年,海尔成功地与德国经销商签订了经销2万台海尔冰箱的合同,在德国和欧洲打开了局面。其后,将冰箱打人美国市场,将洗衣机打人日本市场。到1996年底,海尔仅在德国就向12个经销商颁发了专营证书。1996年,美国从中国进口冰箱25万台,其中海尔出口18万台。同年,中国出口到日本的洗衣机中,海尔占了56%。

  接着,海尔开始推行国际化营销网络战略的第二步,在继续大力开拓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以居高临下之势占领发展中国家市场。海尔的海外市场迅速向西欧、美国、日本、中东欧、拉美、中东、澳洲和南非等国家和地区扩展,并且频频告捷。在美国,184升以下容量的冰箱中,海尔占据了20%的市场份额,而且价格并不比美国著名公司的产品低。在西欧,海尔的电冰箱、冰柜和洗衣机等产品与MIELE、BOSCH、AEG等欧洲著名品牌摆在一起竞争,取得了亚洲电冰箱出口德国第一,洗衣机出口欧盟第一的佳绩。日本和韩国自1995年起就开始使用海尔洗衣机,日本全国进口全自动洗衣机的61%来自海尔。在拉美、中东等其他地区,海尔产品同样与世界名牌家电面对面地竞争,十分畅销。

  海尔主要是依靠发展外国经销商来建立自己的国际营销网络。到1999年底,海尔在海外发展了62家经销商(专营商),30000多个营销网点,辐射87个国家,其中66%在欧美,进入了欧美国家的大型连锁超市。为了保证对需求量较大的欧洲和中东经销商的产品供应,海尔还在德国科隆和阿联酋迪拜设立了国际物流中心。在整个构建国际营销网络过程中,海尔“先难后易”的出口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出口量逐年翻番。1998年,海尔的电冰箱、冰柜、空调和洗衣机四大主要出口产品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1%、144%、183%、134%。1999年,海尔产品出口创汇1.38亿美元,同比增长100%;2000年上半年,出口创汇又达到了1.65亿美元的新高度。

  3.构建国际化技术开发网络

  海尔国际化投资经营的另一重要举措是构建国际化的高科技开发网络。海尔坚持技术创新目标国际化、技术创新课题市场化和技术创新成果商品化的技术创新三原则,走过了从引进消化、吸收模仿国外技术,到创新发展已有技术,再到向海外输出技术的历程。

  海尔是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海尔逐渐开始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海尔在国内以资本为纽带,分别与3家国家级的研究机构合作进行高技术开发,还与全国25所院校的120多名教授建立了联合开发网络。

  1997年和1998年,海尔的技术研究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和4.8%,居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海尔已形成平均每天生产一种新产品,每天申请两项专利的开发能力,产值中新产品所占的比率已达75%。在海外,海尔一方面与各国的大公司、技术中心建立交流、合作、协作网,另一方面建立了东京、洛杉矶、蒙特利尔、悉尼、阿姆斯特丹、香港等10个信息中心和东京、蒙特利尔、里昂等6个设计分部,可以根据国际市场的信息,开发当地化的家电产品。

  随着技术力量的不断成熟,海尔开始向海外输出技术,如向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巴基斯坦和印度输出电冰箱和洗衣机制造技术,向南斯拉夫和西班牙输出变频空凋制造技术等。海尔的技术出口还带动厂产品出口和带料加工项目,1999匀:这部分业务占集团出口总额的30%左右。

  4.建立国外生产体系

  海尔认为,产品出口是企业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发展到一定水平就府向技术输出、资本输出发展,即在国外建厂。通过本土化设计、生产,在国外生产“海尔造”,这就是海尔第三个国外生产国外销售三分之一。

  1996年12月,印度尼西亚海尔莎保罗有限公司成立,海尔占其51%的股份,标志着海尔首次实现·了生产的国际化。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给该地区经济蒙上了阴影,但是海尔认为东南亚家电市场的潜力很大,危机之中抓机遇,反而加快了海外直接投资的步伐。当年6月,海尔与非律宾LKG公司合资成立了海尔LKG电器有限公司,牛产海尔牌冰箱。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当地消费者欢迎,迅速打破了美国、闩本产品的垄断,进入了马尼拉最大的连锁超市SM,产品供不应求。同年8月,海尔在马来西亚的投资企业——马来西亚海尔工业(亚细安)有限公司成立。11月,南斯拉夫海尔空调生产厂也得以建立。但这些工厂都是以散件组装带动出口为重心的加工基地。

  1999年3月,海尔在美国南卡罗来那州的生产基地——美国冰箱厂奠基,它标志着设计中心在洛杉矶、营销中心在纽约、生产中心在南卡罗来那的第一个“三位一体本土化”的海外海尔的诞生,使海尔的海外投资首次彻底摆脱了为出口服务的目的,真正进入到国际化投资经营阶段。该厂计划于2000年上半年投产,其技术水平高于美国冰箱行业的整体水平,具有技术优势。选择在南卡罗来纳州建厂是因为那里的投资条件好,交通便利,便于向南美洲市场辐射,且人工费相对低廉一些。

  目前,海尔已将全球划分为10个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经济共同体。其“国外生产国外销售三分之一”的目标就是要在每一个共同体中选点设一个工厂,在当地达到国产化率60%,以便将产品输送到共同体的其他成员国争取获得关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取得更快的发展。

  (四)海尔国际化投资经营的经验
  1.重视国际市场,走国际化投资经营之路

  海尔认识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广阔的全球市场正在形成,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中国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彻底改变传统体制,参与国际竞争。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发展之初,海尔就将国际化置于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坚定不移地创国际名牌,走国际化投资经营之路,这为海尔实现国际化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2.高质量高技术,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

  海尔的国际化投资经营战略以创立国际名牌为导向,坚持生产高质量、高科技的产品,这也为海尔赢得了良好的世界声誉,使其产品得以在世界范围内顺利推广。在1992年6月德国权威机构对本国市场上进行的一次突击检测中,海尔冰箱获得8个全优,超过利勃海尔的7个全优,高居榜首。在另外的测试中,海尔洗衣机以连续无故障运行突破7000次的成绩,大大超过了5000次的国际最高标准。除了高质量外,技术先进也是海尔产品的显著特色。当海尔产品正式在菲律宾亮相时,得到的评价是:“只有美国和日本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高质量高技术使海尔名声鹊起,在世界各国市场都树立起名牌形象。

  3.市场细分,依需求开发新产品

  在新产品开发方面,海尔注意根据各国用户的不同需求市场,进行市场细分,开发适合当地情况和消费特点的新产品,实现产品的差异化。海尔在法国的设计分部专门设计了“无霜金王子”冰箱,首次将双系统无霜换代技术、法国浪漫风情设计和智能模糊控制技术同时在冰箱上成功应用,以飘逸潇洒的外观和领先的科技含量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不但创造了海尔单项产品出口的最高记录,在国内市场也供不应求。德国为了鼓励节能环保产品,规定凡消费者购买到达德国国家A级能耗标准的无氟冰箱,可获得政府颁发的节能环保补贴。海尔为此专门开发了海尔超级节能无氟冰箱,既显示了海尔雄厚的技术实力,也反映了海尔注重市场需求为用户着想的理念,深受消费者喜爱。

  4.本土化战略创世界美誉

  海尔国际化的另一个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必须不断推行“本土化战略”,通过在当地融智与融资,发展成为本土化的世界名牌。海尔在国外的研究机构用的都是当地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当地市场最新信息,设计海尔对当地市场的出口产品。在海尔设有海外工厂的地区,还负责为该厂设计要生产的产品。思路要全球化,行动要本土化。行动本土化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品牌影响力的渗透过程。创本土化海尔名牌的过程是按照本土化认知、本土化扎根、本土化名牌三个阶段逐步进行的。第一步,按照“创牌”而不是“创汇”的方针,出口产品开拓海外市场,打“知名度”;第二步,按照先有市场,再建工厂的原则,当销售量达到建厂盈亏平衡点时,开办海外工厂,打“信誉度”;第三步,按照本土化的方针,实行“三位一体”的本土发展战略,打“美誉度”。第一步是播种,第二步是扎根,第三步是结果。

参考文献

  1. 马秀岩编.投资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01.
  2. 郎荣燊,和宏明主编.企业投资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10.
  3. 马秀岩编.投资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01.
  4. 肖晖主编.企业财务主管自助工具库.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01月第1版.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4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企业投资"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