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廣告牌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廣告牌(advertising board)

目錄

什麼是廣告牌[1]

  廣告牌泛指一切傳遞廣告信息戶外媒體

廣告牌的類型[2]

  最常見的廣告牌有張貼和漆面噴塗兩種類型。張貼的廣告製作是在事先準備好的規格紙張上設計廣告宣傳,然後固定到廣告板上。漆面噴塗的製作通常成本較高,人們常稱為牆壁式廣告欄宣傳。後一種形式常常出現在城市中,由酒店出資直接噴塗到牆體上。廣告牌宣傳是提前製作好,然後分別運送到指定地點進行組裝,而且每年都要重新粉刷幾次以保證最佳的外觀。大多數的噴塗廣告宣傳欄都是帶有燈光裝飾的。

常見的廣告牌[3]

  1.單立柱廣告牌(簡稱單立柱)

  廣告牌置於特設的支撐柱上,以立柱式T形或P形為主,廣告裝置設立於高速公路、主要交通幹道等地方。面向密集的車流和人流。普通使用的尺寸為6m×18m,主要以射燈作為照明裝備。

  2.候車亭廣告牌

  設置於公車候車亭的戶外媒體。以燈箱為主要表現形式。在這類媒體上安排的廣告以大眾消費品為主。可以單獨或網路式購買多個站亭廣告位以實現較高的覆蓋率甚至覆蓋多個城市

  3.地鐵廣告

  在地鐵範圍內設置的各種廣告統稱地鐵廣告。其形式有12封燈箱、4封通道海報、特殊位燈箱、扶梯、車廂內海報等。其特點是人流集中、受註目程度高,能夠增加產品的認知度。可以單獨或網路式購買多個廣告位。

  4.公交車廣告

  公交車屬於移動媒體,廣告表現形式為全車身彩繪及車身兩側橫幅掛板等,其特點是接觸面廣,覆蓋率高,可根據目標受眾對象來選擇路線或地區。可以單獨或網路式購買廣告位,

  5.機場廣告

  設置在機場周圍和機場內部的廣告牌。一般針對層次及收入較高的受眾,如公幹及外出旅游人士。

  6.火車站廣告

  設置在火車站範圍內的廣告形式,以來往各地的旅客為主要目標對象,特點是人流量高及可覆蓋鄰近區域。其廣告形式有燈箱、電子屏幕、射燈廣告牌、三面翻等。

廣告牌的設計

廣告牌的造型設計[4]

  戶外廣告牌主要是發佈廣告信息的承載體,可以分為三大類型。

  一、落地廣告牌

  落地式廣告牌具有獨自的建築體系、結構體系。如各種大小的路牌廣告、跨街構架廣告等。其建築獨立成形,其結構受力自成體系。

  二、牆面廣告牌

  牆面廣告牌是指依附於其他建築物上的廣告結構。附壁廣告結構的受力將傳給所附建築物的牆、梁、柱等受力構件。

  三、屋頂廣告牌

  屋頂廣告牌建在屋頂之上,其結構受力最終傳到建築物的屋面板、梁、柱等受力構件上。屋頂廣告牌的結構受力體系必須結合所依附的建築物來綜合考慮。

  獨立體系的廣告牌構築物,其造型空間相對自由、靈活。

  附著式廣告牌構築物,如牆面廣告牌和屋頂廣告牌,其造型的選擇、受力的大小、力的傳遞體系,必須考慮到所附建築物的已有條件。

廣告牌的形態設計[4]

  建築物(包括廣告構築物)的造型是由形態和色彩兩大主要要素組合構成的綜合效果所形成的。

  一、形態的元素

  形態的形成元素有:點、線、面、空間、立體、質感、光和影。

  1.點

  點是形態構成的最基本元素。點是有大小的,點的大小是相對而言的。同樣大小的點,由於空間尺度的不同,它的反映效果是不同的。同樣的點,在大空間環境中,其顯示效果就相對小,在小空間環境中,其顯示效果相對就大。同樣的點,近距離顯示其效果相對大,遠距離顯示其效果就相對小,甚至沒有。

  根據點的構成情況,會顯示出形形色色的視覺效果。一組同樣大小的點,按一定規律組合,會產生相互牽拉的視力,隱示著線或面的存在。一定大小的點有序排列,暗示著某種規律。大、中、小三個點依序排列,會產生方向性的動感。大小不等的一群點的組合,會產生綜合的動感(圖1)。
Image:点的形态.jpg

  2.線

  線有寬窄、粗細和形狀。

  線在面內時,反映的是寬與窄;線在空間內就表現為粗與細;線的走向不同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形狀,如直線、斜線、曲線等。

  直線表現的是挺直、單純。

  垂直線表現出高雅、希望,給人以緊張感、上升感。

  水平線表現出平和、靜態,給人以安全感、平常感。

  斜線表現的是動向感,斜線斜率的不同所帶來的動向感是完全不同的。平穩斜率的斜線,顯示的是努力向上或者順勢而下的動感。陡峭斜率的斜線,顯示的是緊張感。甚至是岌岌可危的危險感。

  曲線是柔軟的、複雜的、動態的效果顯示。

  在曲線之中,幾何曲線由於其奔放而富於感情。自由曲線則因處理意識與手法不同而有不同的效果。

  在幾何曲線中,圓具有充實感。橢圓(長、短軸合宜比例)則顯示圓潤、厚重。拋物線與流線形,則顯示速度感。雙曲線其規律對稱,具有均衡的美感和現代感。

  3.面

  面由線與線(包括曲線)相交所形成,由於線與線(包括曲線)之間的組成關係的不同而形成平面、斜面、曲面及其他多種形式的面。

  平面單純、利用效率高。平面之中,垂直面有緊張感,顯示高潔。水平面平和,顯示靜態,表現安定感。斜面反映的是動態感。曲面亦具有動感,顯示溫和、柔順。

  面的基本形狀有矩形與圓形,其他形狀的面都是由這兩個基本形狀變化組合而形成。如正方形、橢圓形、三角形、多邊形、扇形等。不同形狀都會產生一定的顯示效果。多種形狀的組合運用,能夠增加空間的造型效果,創作出有特色的造型表現。但是,由於意識的差別,處理手法的不同,容易產生優與劣的差別,因此,宜予必要的註意。

  4.質感

  質感是相對所使用的材料而言。材料有其特有的材質,其材質所顯示的效果就是質感。質感有光滑、細膩、粗澀、輕軟、光亮、沉著、典雅等評價語言。

  鋼鐵材料顯示牢固,原木顯示粗曠,不鏽鋼顯示光亮等等。材料的質感在造型效果的整體反映上來說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材料除了具有原始的質感外,通過各種現代加工手段和各種輔助用料的配套,材料的質感也可發生多種多樣的變化。

  5.光與影

  在自然界,光和影是並存的自然現象。在建築造型設計中,合理地運用光與影,會給造型設計帶來非常強烈的效果。

  戶外廣告設施構築物因其特點暴露在自然環境之中,受光和影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合理利用自然產生的光與影的有利效果,避開其不利影響,是在造型設計中應加以註意的問題。除了自然光影的利用,為了加強效果,特別是在夜晚,利用人工照明產生有效的光和影,也是廣告構築物造型設計中可以考慮充分利用的手段。

  元素的利用構成了形,形與形的組合構成了造型。這種構成的造型是否能成立,除看構成對象(造型)自身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是否合理有序外,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有為多數人所承認的客觀性。

  二、尺度和規則

  人們通過長期的實踐與經驗總結,在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與評價過程中,形成了一些公認的、符合自然規律的、有價值的評價尺度(標準)和規則,把握這些尺度和規則,有利於使作品(造型)更趨合理和完善,能為大多數人所理解和接受。這些應把握的尺度與規則包含以下幾方面:

  1.造型的統一與變化

  造型可以考慮各種各樣的形式,然而一切形式的出發點應是統一與變化。

  統一與變化意味著在一個造型中,部分與部分、部分與全體間的關係應首先是視力上的統一。各部分不同的造型,但在總體上呈現為一個整體。當然,部分的變化並不是無序的變化,應是統一中的變化,是統一中的變形。

  2.共感的調和

  在部分與部分以及部分與整體之間給予穩定的關聯性,這種構成在相互之間稱為共感的調和。調和中有類似與對比兩種。

  (1)調和中的類似調和中的類似可以看作是由同質的部分的組合而帶來的,由於視力的一致造成的形態感覺的效果。類似的調和顯示出的是溫和,也有可能會顯得單調。然而,通過適當的手法,給部分以反覆提高,造成視覺重覆的興奮的刺激,則可以表現出由反覆效果而產生的韻律。

  (2)調和中的對比調和中的對比可以看作是由不同質的部分的組合而帶來的,由於視力的強弱而產生的形態感覺的效果。其具有與類似形成鮮明對照的特點,對比的要素有大與小、高與低、縱與橫、曲與直、疏與密、明與暗等等。

  3.各部分的均衡

  在部分與部分以及部分與全體之間,取得視覺力的平衡,給人以舒適的形態感覺。均衡包括對稱、非對稱、比例、主導與從屬幾方面。還有形式的均衡和非形式的均衡。

  (1)對稱對稱在均衡之中是最正規的構成形式,也是最常見、最通用的。對稱容易給人以有秩序的感覺,有統一感,但有時則顯過於端莊,甚至給人以古板、呆板的印象。對稱有左右對稱和放射對稱。

  左右對稱是在左右或上下之間具有中心軸的構成。

  放射對稱是以一個點為中心,向周圍呈放射狀擴散的構成,或圍繞中心點旋轉一定的角度而形成。當旋轉角度為180°時,獲得的形式稱之為反對稱。

  放射對稱較左右對稱更具動感。反對稱則更具變化感。

  (2)非對稱對對稱施予有統一的變化則會呈現非對稱的效果。這種形式在形狀上是不平衡的,但是由於視力的集中,給予人的是富於變化的形態感覺和具有動態趨向的穩定感。

  (3)比例在部分與部分以及部分與全體之間加以適當的比例變化,可給予在均衡基礎上的調節變化的形態感覺。比例是人類在對自然形態和人類自身的觀察、總結中,獲得的一個極有意義的數學元素。比例是最接近自然,最接近人的構成形式,它對人具有直接的表達力。在自然形態和人為形態當中,凡能夠具有良好功能、良好形態的事物,一定具有一切良好的比例。

  常見的比例有:

  1)黃金比與黃金比例長方形。將線段分割為大小兩段,使小段與大段之比、大段與全段之比相等,這樣的分割就稱作黃金分割,把這個比值稱作黃金比值。黃金比值Φ=0.618。

  兩邊之比是黃金比的矩形稱為黃金比長方形。這是自古以來求得的最均衡的長方形(圖2)。
Image:黄金比图例.jpg

  2)平方根與根長方形。每邊為1的正方形的對角線為\sqrt{2},用1和應作兩邊所形成的長方形稱為\sqrt{2}長方形。同理,可作出\sqrt{3}長方形和無數個根長方形。按照根長方形作圖法能夠求得包含無理數的比例,這樣的比例在視覺感受中符合較好的審美尺度。通常在實用中考慮到\sqrt{5}長方形求出的比例也就足夠了。

  3)整數比。把由1:2:3或者1:2,2:3這樣的整數比例稱作整數比。這種比例存在著某個單位值的一定的倍數關係,因而它容易處理、使用方便,實用價值很高。

  4)相加數列比。即斐伯拉數列比,是1:2:3:5:8:13:21:……這樣的數列,其中每一項的值為該項前兩項值相加之和。由這種數列產生的比例,其相鄰兩項之比逐漸接近於黃金比。

  5)等差數列比。例如1:4:7:10:……,即相鄰兩項之差為定值的數列所產生的比例,按照給定的公差,可以得到各種各樣的比例。通常採用的數列有3:5:7,1:6:11等,按照這樣的比例,獲得使人愉悅的韻律感。

  6)等比數列比。是由1:2:4:8:16:……這樣的相鄰兩項之比為定值的數列形成的比例,按照給定的公比可以得到各種各樣的比例。1:1.3:1.7:2.2:2.9,1:1.4:2:2.8:4,20:37:68:125等經常被採用。採用等比數列,數列的增加率大,可以獲得更強烈的韻律感。

  (4)主導與從屬在造形上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係採取併列或對立的手法時,主從效果就表現在這對立的場合。主導是支配空問一切部分的勢力,從屬是把主導部分拉開的相關的力,它們從整體上帶來詞和。主導與從屬雖是主從關係,但是處於從屬地位的部分並不單純是從屬物。這種關係是惟此兩部分的存在而存在的,缺少哪一方面造型也不能構成。

  主從效果具體表現為對比、非對稱、抑揚等,給人們的感覺是動的、有個性的、明快的形態感覺。

  4.韻律

  韻律表現在部分與部分之間視覺的強的力和弱的力的有規則的連續的形態中,這樣動態的秩序顯現出有活力的表現,給人以舒暢的形態感覺。

  韻律有重覆、漸增、抑揚。其多在作為整體的調和手段中加以恰當的運用,此時更能使造型表現豐富多彩。

  (1)重覆將同一部分進行反覆,構成整體,由於觀看者的視線移動可相對地給予動感。重覆的韻律的效果是由視力的強弱不同而帶來的。

  這種重覆構成手法可以比較容易地運用,但重覆的次數少時則顯單調,也不能增強造型的表現效果。當重覆的次數增多,表現出力的均等效果,則能提高造型表現的效果。

  (2)漸增在各部分之間給予漸進的變化,表現漸增的韻律。漸增比重覆具有更強的動態感,給觀看的人以充滿力量的形態感覺。這種視覺之力的比例也就是由於漸進力的變強而產生舒適的韻律感,其效果是從等差的構成向等比的構成的提高。

  (3)抑揚在視力的強弱上施以不規則的級差進行各個部分的構成,可表現出抑揚的效果。

  抑揚的表現,給人以非常輕妙的形態感覺。

  抑揚,作為有機聯結起來的調和手段同時加以運用時,可以將造型表現的效果更提高一步。

廣告牌的色彩設計[4]

  色彩是造型設計的又一主要因素,任何一個建築物,除了形之外,必然伴隨著色彩。色彩是吸引人視覺註意力的重要因素,色彩本身具有特別的表現力,不同的色彩可以給人不同的色彩感受。合理的運用色彩的特性,可以把造型的效果更提高一步。

  一、色彩的表述要素

  對色彩的感覺因人而異,由於各人對色彩的感覺不同,描述也就會不同,因此,要表現色彩則是複雜的。

  通常,色彩學上用色相、明度、彩度表示色的三要素,度、彩度又稱為色彩的三種基本屬性。

  1.色相

  色相指色彩的質面貌。色相與色的波長相關,有彩色才具有色相,無彩色則無此屬性。

  紅、橙、綠、藍、紫為色相的基本代表色。

  2.明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亮程度,表示反射率的級差。

  白色(純白)為最明亮的色,黑色(純黑)為最暗的色。從白到黑其間分成感覺相等的明度,形成11個級差,用以描述色的明度。色的明亮程度與色相無關。但色的明度也不可能離開色相而單獨存在。色的明度與色相相結合,就可以顯示色的明暗程度。

  3.彩度

  彩度是指色的純度或色的飽和度(色的鮮艷的程度)。色除了具有色相、明度的差別之外,還具有鮮艷程度的差別。鮮艷色的彩度高,渾濁色的彩度低。同一色相中彩度高的為純色,加入白色、黑色則可降低彩度。不同的顏色,其最高彩度也不相同。

  二、色彩的心理效應

  人類具有色彩的聯想,這種聯想因個體的差別(包括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地域)而有所不同。聯想促使人們對色彩具有一種心理反應。這種反應是人類在自身的發展中,隨著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所形成,與具體的物並不一定相關。人們對雪地、冰山的白色感到陰冷,對太陽、火光的紅色、黃色感到暖和,這種心理所帶來的冷與暖所形成,與具體的物並不一定相關。人們對雪地、冰山的白色感到陰冷,對太陽、火光的紅色、黃色感到暖和,這種心理所帶來的冷與暖的感覺已與具體的物、具體的溫度無關。這就是聯想的感覺形成的心理效應

  不同的顏色在人們的心理及生理上的反映是明確的,其反應特征稱為心理聯想效應。

  色彩的色相不同,帶給人們的聯想不同。紅、橙、黃等色刺激性較強,為陽色(暖性色);而藍、藍紫等色刺激性較弱,為陰色(冷性色);綠、紫、白、黑、灰等色則為中性色。

  色彩的明度也同樣給予人們不同的感覺。明亮色感覺輕鬆、開放,而暗色感覺沉重、封閉、沉悶。

  色彩的彩度給予人的視覺影響較大。彩度與明度相關。彩度、明度均高的暖色,及白色、金色給人以華麗感;彩度、明度均高的冷色具有朴素感;彩度低、明度高的色彩及灰色具有柔軟感,使人產生輕快、鬆軟、流動的感覺;彩度高、明度低的色彩,及黑色、白色具有堅硬感,使人產生沉重、壓迫、有力的感覺。

  三、色彩的物理效應

  色彩是通過光的作用被人們的視覺所感知,光(特別是太陽光)是具有能量的,所以色彩也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能。色彩與太陽的輻射熱有密切關係,不同的色彩對太陽光輻射的反射、吸收各不相同,其熱吸收率也不一樣,從而產生不同的物理效應。

  白色:熱吸收率較低,其物理效應是偏冷,其反射率較高,呵以獲得明亮的效果。

  黑色:熱吸收率較高,其物理效應是偏暖,其反射率較低,可以產生神秘幽深的環境氣氛。

  四、色彩的情感效果

  人們看到色彩時,往往結合自己的經驗,把所看到的色彩與事物、往事和經驗過程加以聯繫,觸發心理聯想,從而觸發情感。不同的色彩對觀看者會引發不同的情感感觸,這就是色彩的感情效果。

  1.興奮色與沉靜色

  興奮與沉靜是因刺激的強弱而引起。紅色、橙色、黃色這樣的顏色刺激性強,給人以興奮感,稱為興奮色;青綠色、青色這樣的顏色刺激性較弱,給人以沉靜感,稱為沉靜色;黃綠色、綠色、紫色則屬於中性色。興奮色、沉靜色根據它們的明度、彩度的高低,其引起興奮、沉靜的程度也隨之變化。

  2.暖色與冷色

  紅色、橙色、黃色給人以溫暖感,這類色稱作暖色。青色、青綠色、青紫色給人以森冷感,這類色稱作冷色。黃綠色、綠色、紫色、紫紅色則為中性色,沒有暖冷感。在無彩色中,白色感覺冷,黑色感覺暖,灰色是中性色。

  色彩的冷、暖與色彩的明度、彩度也有關係。如果色彩的明度高,則趨變冷;明度低則趨變暖。色彩的彩度高低同樣也會影響對冷、暖的感覺,高者趨變暖,低者趨變冷。

  3.鮮艷色與朴素色

  彩度高的色鮮艷,彩度低的色朴素。對於明度而言,明度高的色鮮艷。通常,暖色鮮艷,冷色朴素。色的鮮艷與朴素是相對而言,不同的色在不同的色配環境下,其鮮艷與朴素的傾向也是變化的。

  4.歡快色與陰郁色

  紅色、橙色、黃色這類暖色易激發歡快。青色、青綠色、青紫色這類冷色易引起陰郁。白色與別的純色組配時顯得歡快,黑色屬陰郁,灰色屬中性。明度高的色顯歡快,明度低的色顯陰郁。明度低而彩度亦低時,也顯示陰郁。

  5.軟色與硬色

  色的軟、硬是由色的明度、彩度的高低而顯示的。明度高而彩度低的色顯示較軟,明度低而彩度高的色以及純色則顯示較硬。無彩色中,白與黑顯示硬,灰色顯示軟。

  6.輕色與重色

  明度高的色輕,明度低的色重。明度相同時,彩度高顯示輕,彩度低顯示重。

  7.色的組配

  當不同的色組配出現時,應根據色的冷暖、輕重、軟硬、適宜的明度與彩度加以運用,才能給人以有序而舒心的感覺。無序而雜亂不當,會給人造成心煩氣燥、混亂不安的氣氛。

  五、色彩的應用效果

  1.色的面積效果

  冷色、輕色的環境,感覺空間要大。重色、暖色的環境,感覺空間要小。在色的明度、彩度相同的情況下,色彩所占面積的大小不同會給人以不同的空間感覺,面積大時,使人感覺明度高、彩度高,反之,明度高、彩度高時,使人感覺面積大、空間寬敞。

  2.色的前進與後退感

  人的生理現象反映在色彩感覺上具有進退、伸縮性。色的三要素對於色彩的進退、伸縮感影響的次序為:色相、彩度、明度。紅色、橙色、黃色等暖色系的色具有擴大、向前的性質,綠色、紫色等冷色系的色具有後退、收縮的性質。暖色屬於前進色,冷色屬後退色。高彩度色為前進色,低彩度色為後退色。

  3.色的膨脹與收縮感

  由於人的心理對色彩的感受不同,而產生色的膨脹或收縮感。明度高的色感膨脹,明度低的色感收縮。暖色感膨脹,冷色感收縮。

  4.色的視認效果

  人的眼睛能夠辨別不同的色彩,稱為視認性。一般規律是,冷色系的色視認性較弱,暖色系的色視認性較強;色相、明度、彩度的色彩三屬性差別越大,其視認性越強;背景色與視認物體之間色的三要素差別大時,視認性增強;暗色背景中淡色物體比淡色背景中的暗色物體視認性強;高彩度色背景時無彩色物體的視認性強,其中藍色或綠色背景中白色物體的視認性相對較強。

  六、配色規律

  1.同類色的配色

  同類色的配色指色彩同一,而明度不同的色彩配合,如大紅、粉紅、深紅等色的互相配合。同類色的配合既有色相的統一基調,又有色的冷暖、明暗、深淺色的層次變化。其特點是較容易取得調和性。

  2.類似色的配合

  類似色的配合指含有共同色相諸顏色的配合。如藍與綠藍、紅與橙等相互配合。類似色由於屬同類色與對比色之間的配合,是近色距的配合。色彩間具有較強的親近性,可形成寧靜、清新的氣氛。

  3.對比色的配合

  對比色的配合指使用不含有共同色相諸色的配合。如紅與黃、紅與藍的配合等。其中,補色配合為最強烈的對比色配合,如紅與綠、橙與藍、黃與紫等。對比色的配合,突出地表示了色的豐富性,可構成各種不同的冷暖對比的色調,可形成高雅、明快的氣氛。對比色配合既保持了色的相鄰的親近性,又顯示了色的差異性,因此色的構成幅度較大。

  對比色的配合,可產生鮮明、對照的對比性,可產生強烈、活躍、鮮艷的氣氛,是一種極富表現力的配合方式。醒目的對比或補色關係,可突出重點部位和主要空間;相互面積差不多的互補對比色,可強烈展示空問層次;利用小面積的補色配合,可作重點點綴,突出主要部分:

  對比色配合,特別是補色關係的配合,需註意“面積效應”是否恰當。

  4.無彩色的配合

  指由黑、白、灰色層次的組配,這足一種高度吸引註意力的色組合方式。這種配合雖無明確的色相和彩度,但具有一定明度,且各色仍具有不同的色感傾向,由無彩色構成的色彩空間顯得協調、素雅、高尚、幽靜。當採用無彩色配為主時,周邊環境配置適當的常綠植物,則會增加素雅、明快的高貴感受。

  以上幾種色的配合關係,在實際使用中,並非孤立地使用,應根據實際需要,相互滲透、互補,以求得最佳效果。

  七、配色原則

  1.設定基調

  基調的決定是極為重要的。基調的設定應考慮以下要素:

  (1)共性共性是指色彩配置色相、明度、彩度等方面應有相同的近似因素,這是色彩統一調和的關鍵。

  (2)明顯性基調要求清楚,配色要求明確,色相和明度的差別或對比是構成色調明顯性的重要手段。

  (3)節奏和韻律感節奏和韻律感是序列性的反映,正確使用色彩的明度、彩度的等差,可使色彩具有生動而有條理的和諧關係。

  (4)主次性主次性是色彩統一與變化的直接體現,配色或以色相為主,或以明度為主,或以彩度為主。在量的比重及地位方面,相互襯托、相互依存,既統一又變化,統一中有變化,變化服從於統一的需要

  2.色彩的調和

  色彩的調和有同一色的調和、類似色的調和和對比色的調和等。

  (1)同一色的調和採用同一色相,在色的明度、彩度方面進行變化配合,這樣容易取得調和的效果。為避免單調,應註意形體、排列方式、光澤和肌理等方面的區別。

  (2)類似色的調和應明確區分色的明度和彩度,高明度與低明度色配合使用,結合高彩度與低彩度的色配合,能收到良好的視覺效果。

  (3)對比色的調和這種調和一般採用大面積調和配合小面積對比。大面積色彩應降低彩度,小面積色彩適當提高彩度。明亮色、弱色應擴大面積,暗色、強烈色應適當縮小面積。

  色彩的配合使用,不僅要考慮色彩的選用、明度的選用、彩度的選用,還要考慮外界環境條件的借用與制約。這些外界條件包括:光源對色彩的影響所帶來的變化,周邊環境物體的風格所要求的限制,材料自身特點對色彩原料的要求與限制等等。

廣告牌的設計要點[5]

  廣告是商品經濟的產物,現代廣告充斥著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廣告傳播媒體通過明示的介質(廣告牌、柱等)傳達信息,如路牌廣告、張貼廣告、立體廣告等。這些設施一般被設置在城市中心或熱鬧街道等場所,與街道、建築等共同組成現代都市景觀。廣告牌的設計要點:

  ①造型、橫豎取向、長度、面幅、構造方式與所在的建築立面的造型、性質及結構特點的一致性。

  ②廣告牌的集中設置,將多種廣告內容按照統一規格和照度進行統一式集中處理和管理,以增強空間的秩序感和視覺美感,避免視覺污染。

  ③要註重夜間整個廣告的視覺整體效果。

  ④廣告牌的設計和設置要符合道路和規劃方面的管制規定,註重安全性,避免事故發生。

  ⑤在一些風景觀光、古舊保護地區、社會行政等特定區域,要註意其與環境特征、性質的協調

  通常有如下幾種廣告信息媒體形式:壁面廣告、立體廣告、張貼廣告、設施廣告等。

參考文獻

  1. 魯英燦,康玉芬編著.設計大師SketchUp入門 第2版.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02.
  2. 宿榮江編著.酒店營銷實務.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06.
  3. 高寅生,李真編著.Illustrator平面設計完整方案詳解.中國鐵道出版社,2011.01.
  4. 4.0 4.1 4.2 王肇民等編著.廣告設施設計與檢測技術.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
  5. 王國勇,尚娜主編.公共設施設計.湖南大學出版社,2006.11.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连晓雾,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廣告牌"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