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分析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專利分析法(Patent Analysis)
隨著世界技術競爭的日益激烈, 各國企業紛紛開展專利戰略研究, 而其核心正是專利分析, 即對專利說明書、專利公報中大量零碎的專利信息進行分析、加工、組合, 並利用統計學方法和技巧使這些信息轉化為具有總攬全局及預測功能的競爭情報, 從而為企業的技術、產品及服務開發中的決策提供參考。專利分析不僅是企業爭奪專利的前提, 更能為企業發展其技術策略, 評估競爭對手提供有用的情報。因此, 專利分析是企業戰略與競爭分析中一種獨特而實用的分析方法, 是企業競爭情報常用分析方法之一,是指跟蹤、研究、分析某一領域及競爭對手的專利發明,以獲得超越競爭對手優勢為目的的企業競爭情報分析。
目錄 |
自1474 年世界上出現第一部專利法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美國專利與商標局(U SPTO ) 將專利定義為一種發明, 是發明人知識產權的許可。專利作為社會鼓勵發明創造、推動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的一種法律制度而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迄今全球已有4700 萬件專利, 且全世界現每年新增100 多萬件專利文檔。由於企業可以通過開發技術、申請專利來獲得成果的生產、銷售的獨占權, 從而建立自身的競爭優勢, 因而專利數量的增長才如此之迅速。
專利數據雖不斷累積增多, 但人們並未很快意識到它能轉化為競爭情報的潛在價值。隨著技術發展不斷加快的步伐, 技術對企業生存和競爭策略來說顯得越來越重要。技術進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市場的轉變, 新的領先技術快速催生出新的市場領域, 而舊的市場則很快被淘汰。面對技術的快速變化步伐, 而已往的戰略與競爭分析方法無法很好地預測其發展趨勢的情形下, 企業決策者們開始找尋摸索能夠有效地管理企業內部技術源、監控外部技術環境的新方法。正是在這種情況下, 人們發現專利作為發明創造其本身包含著技術創新價值, 分析大量的專利數據可以很好的把握技術動態、瞭解技術競爭力。
專利分析方法最初的產生是比較緩慢的。Seidel 於1949年第一個系統地提出專利引文分析的概念, 他指出專利引文是後繼專利基於相似的科學觀點而對先前專利的引證,Seidel 同明還提出了高頻被引專利其技術相對重要性的設想。然而, 直到1981 年, 他的設想才為人們所逐漸證實。20世紀90 年代後隨著信息技術、網路技術與專利資料庫的不斷發展、完善, 專利分析法開始真正適用並應用於企業戰略與競爭分析之中, 其方法體系開始不斷建立和完善。
技術是市場中占主導地位的競爭參數, 專利分析所針對的正是競爭性技術情報源, 專利分析的價值已被下列的戰略應用廣泛證實:
①技術競爭分析: 通過分析競爭對手所擁有的全部專利或分析該技術領域的全部專利, 可以確定競爭對手的相對競爭地位及其相對的技術性競爭優勢、劣勢。
②整合S - 曲線分析: 通過整合S- 曲線分析, 可早期預測競爭對手的未來技術戰略趨勢。
③新風險評估 : 通過專利分析確定競爭對手的優勢及劣勢後, 公司可選擇性買賣合適的專利技術, 以輔助進行擴張和分散風險的決策。
④專利投資組合管理: 通過專利分析可以輔助決策專利許可、出售、聯合風險開發等。
⑤研究與開發管理: 專利分析可發現具有競爭力的先進技術, 以優化自身R&D 項目。
⑥產品領域和市場監督: 通過跟蹤競爭對手的專利申請領域及範圍等狀況, 可發現競爭對手動向、技術開發及競爭性加入。
⑦兼併與收購分析: 通過專利分析可輔助M &A 的決策以增強公司的技術基礎力, 並減少技術威脅。
⑧價值鏈分析 : 可分析供應商與客戶的專利活動情報, 觀察價值鏈中各個環節的潛在變化, 輔助公司作出相應調整決策。
綜合以上專利分析的戰略應用, 將其主要的應用範圍及應用價值列舉於表1之中。
從表1 可以看到專利分析為企業的戰略決策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前景。企業在進行專利分析中不斷從專利數據中挖掘出更多有價值的競爭情報, 從而通過多方面的戰略應用為企業決策服務。
例如: 20世紀80年代進行的一項全球硫化鈉電池產業的專利分析, 通過對1966~ 1982 年間284 件相關專利進行了統計、組合、分析, 在技術競爭分析中, 統計出各公司專利申請的領域及專利的技術價值, 發現在電解質、外觀設計領域中Ford、GE、Chloride Silent Power三個企業申請的專利數量最多且平均被引用率相對較高, 因而它們在這兩個領域中技術競爭實力相對較強, 是市場的主導。在進行新風險評估中, 發現Ford 與Chloride Silent Power兩家企業間存在著技術優勢的互補性, 因而兩家公司可以通過合作如聯合風險開發等來取長補短, 從而減少投資風險、增強自身競爭實力; 同時分析發現GE公司1982 年後退出了該技術領域, 可將其相應的專利技術進行轉讓, 相關企業可與GE公司協商來收購其有價值的專利技術。
多年來, 人們通過不斷摸索專利分析的方法並找尋更好的分析指標, 使分析方法及指標體系已日趨完善。目前, 國外進行專利分析的方法和指標已能夠較好地客觀評價專利 數據, 充分挖掘其中的戰略競爭情報, 為企業戰略決策帶來有價值的參考。
專利分析方法分為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兩種, 其中定量分析又稱統計分析, 主要是通過專利文獻的外表特征來進行統計分析, 也就是通過專利文獻上所固有的項目如申請日期、申請人、分類類別、申請國家等來識別有關文獻, 然後將這些專利文獻按有關指標如專利數量、同族專利數量、專利引文數量等來進行統計分析, 並從技術和經濟的角度對有關統計數據的變化進行解釋, 以取得動態發展趨勢方面的情報; 定性分析也稱技術分析, 是以專利說明書、權利要求、圖紙等技術內容或專利的“質”來識別專利, 並按技術特征來歸併有關專利並使其有序化, 一般用來獲得技術動向、企業動向、特定權利狀況等方面的情報。通常情況下, 在進行專利分析時, 需要將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起來使用, 也就是將外表特征及內容特征結合起來進行分析, 才能達到較好的分析效果。
專利分析的指標較多, 利用不同的指標可以從不同角度客觀評價專利數據。許多國外的專利咨詢機構都已建立了自身的一套完備的分析指標體系, 如美國摩根研究與分析協會、CHI 研究中心等, 他們在分析中結合利用多個分析指標, 綜合評價專利數據。現將部分常用的分析指標列於表2 之中。
與國外較成熟的專利分析方法及指標體系相比, 國內目前對專利分析的重視度仍不夠、利用較少, 分析中對專利信息資源的加工程度較低, 且專利資料庫中對專利的引用情況沒有記錄, 以至於一些重要的分析方法如專利引文分析及其相應指標都無法利用, 最終導致專利分析的價值在國內的企業戰略中沒能得以充分發揮。然而我們應該看到專利分析對企業的戰略決策確實有著很好的輔助預測作用, 因此國內開展專利分析應學習借鑒國外分析方法及指標, 加深對專利信息的加工, 建立專利引文等資料庫, 更好地發揮專利信息的價值, 為企業戰略競爭服務。
專利分析的價值已被許多企業戰略應用的實例所證實,但也不能過高地估計其分析的準確性及優越性, 專利分析在實際的應用中還存在一些缺陷與不足。
首先, 專利數據並不能完全代表整個領域的創新活動。這是由於一方面並不是每一個專利都具有商業創新價值, 另一方面, 不少企業選擇保守商業秘密來保護其發明創新技術, 這些都是無法通過單純的專利分析來發現的。
其次, 專利分析存在著固有的時滯, 這是因為申請日期和公開日期之間通常有18 個月的間隔, 對於一個在進一步開發與現有產品相關的專利技術的企業來說, 這個時滯將直接影響專利分析預測結果的準確性。
再次,專利申請只是複雜企業活動的一個方面, 因此單純的專利分析並不能完全準確地評價企業現狀及其活動。鑒於專利分析仍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因此我們在利用專利分析的時候, 應與其他經濟數據、技術文獻等競爭情報源配合起來, 才能有助於企業更好的實施專利戰略, 輔助企業在市場競爭作出正確的決策。
專利分析方法案例分析[1]
案例:專利分析在企業競爭對手分析中的應用
專利文獻是首選的競爭情報源。由於專利授予條件是必須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所以專利文獻比一般公開的文獻資源提前五六年報道科研成果。據分析,美國專利技術有84%基本上沒有在專利文獻以外的其他文獻中報道。專利活動是當前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過對專利申請等信息進行分析,可以對競爭對手的各個方面做出評價。
- 1.確認誰是競爭者
同類專利的申請人/專利權人是競爭對手。申請項目和專利權越多,越有競爭力。一般被授予專利權的數量僅占申請量的1/10強,因此專利權人又比申請人更值得研究。
但是對於企業而言,有的對手只是技術上的對手,比如著名的研究機構或高等院校,有的是產品上的對手,比如具有大規模生產能力的企業。例如有人曾做過此項分析,通過檢索1995、1997、1998年中國專利年度分類索引,列出H04N7/015類高清晰度電視機(國際專利分類表1995年~1999年第6版增設)發明專利申請人(按照申請量排序)南韓三星電子株式會社、湯姆森消費電子有限公司、南韓大宇電子株式會社、中國原廣電部電視機研究所、李兆萬。
而國內名牌長虹、康佳卻沒有同類申請。總體來看,對高清晰度電視機申請量不多,而且沒有該類專利的發明專利權和實用新型專利權的授予,說明高清晰度電視機尚處於研製階段。對於國內電視機企業而言,有必要瞭解未來產業化競爭對手。一般人對南韓大宇、三星有所瞭解,對湯姆森公司不瞭解,通過專門對湯姆森公司進行查詢,根據索引顯示的捲期號,從1998年發明專利公報(14捲第33期)申請人索引(續)查詢湯姆森消費電子有限公司及公開號,根據公開號在公報正文查到該公司位於美國印第安納州。該公司在電子產品類有較多的專利申請,說明是技術類型的公司,可通過Dialog2OnDisc的幾個公司名錄資料庫檢索以及網路搜索該公司的資料。主要的產業化競爭對手是南韓三星、大宇。以上分析對於企業調整研發力量、設計生產規模都具有切實的戰略指導意義。
- 2.分析競爭對手的特點
如果對競爭對手申請的全部專利按類別進行排序並考慮其分佈情況。即可判斷競爭對手的研究與開發重點放在何處,從而可以進一步對該競爭對手的技術政策和發展方向等做出判斷。
有人曾對日本工業技術研究院1980~1983年公開的專利進行了分析。該院4年中共申請專利3022件,涉及到國際專利分類118個大類中的93個大類,這說明該院的研究工作涉及的技術領域相當廣。對該院的申請專利所涉及的類別按數量排序,並取其中數量最多的幾個類別,得到下圖:
圖中數字為申請件數,百分比為占申請總數3022件的百分比。有關的國際專利分類為:HO1基本電器元氣件;G01測量、測試;C07有機化學;B01一般的物理或化學的方法或裝置;C08有機高分子化合物;C01無機化學;A61醫學和獸醫學、衛生學;C04水泥、陶瓷、隔音或隔熱材料。從圖中可以看出,在HO1、G01等8個大類中集中了1543件專利,在不足9%的大類中的專利件數超過了總數的一半。因此可以認為,雖然該院研究內容涉及面極廣,但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基本電器元件、有機化學等8個領域內。通過對這些大類內專利的分佈作進一步分析,最後可以發現該院的研究開發工作的力量很大程度上集中於解決基本元器件與基本測量,特別是研究材料性質的測量測試方法上。
此外還可以對比幾個企業的特點,例如首先通過對幾十家申請了電扇技術專利的公司進行專利數量的統計,找出日立、東芝等6家在電扇技術方面占主導地位的公司,再按專利技術內容進行分類並分析。從表1可以看出,電風扇的機頭和控制部分的有關專利最多,是日本電扇技術的主攻方向。東芝、日立等公司就把風向及風速控製作為他們的技術重點;而三菱公司把重點集中在電扇的包裝結構及台壁兩用扇方面;三洋集中在底座方面等。這種分析對瞭解各個公司的特點和發展重點提供了可靠的情報。
日本6家公司申請專利的技術構成
- 3.可以瞭解競爭對手及其戰略意圖
專利文獻幾乎覆蓋了絕大多數實用技術。只要採取簡單的數理統計,就可知道研究對象的過去、現在與將來的發展趨勢。一般而言,專利的擁有者都是自己的競爭對手,擁有同類專利最多的幾家則是主要競爭對手。在瞭解誰是主要的競爭對手的同時,註意分析其申請的專利文獻分佈狀況,對於瞭解主要競爭對手的戰略意圖大有益處。如果其申請帶有突擊性,即突然就某一研究領域申請大量專利,其意圖就是想封殺他人研究開發之路;這時就要提高警惕,看是否還有機會避開其鋒芒,進行自我研究開發的可能性與必要性。可見分析競爭對手的戰略意圖,對於研究開發者制定自己的研究計劃是很有好處的。
- 4.評價競爭對手的實力
可以用各種專利分析方法來評估競爭對手的實力。可通過競爭對手專利申請與專利批准數的比例來考察其技術開發研製的效益,也可以通過考察競爭對手國外專利申請數與國內專利申請數之比來分析其經濟實力,還可以通過競爭對手每年申請的專利數與實用新型數的比例來分析塔頂技術水平實力等。
國外也有人提出利用對專利引用關係的分析來考察競爭對手實力的方法。其具體做法如下:收集各競爭對手專利利用情況的數據,以某企業或公司引用本公司早期專利技術所申請專利數占總專利數的比例為橫坐標。在橫坐標上,如引用本公司專利技術所申請的專利數的比例越大,就表示該公司是通過利用本公司自己的技術力量來開發自己的技術的,可稱為技術開髮型企業。而縱坐標則由該公早期申請的專利被自己公司引用的件數占總專利數的比例構成。此比例大,表示該公司的技術能很好的被公司內部自己使用,屬技術保護型企業。反之,則表示該公司的技術絕大部分被其他公司使用,所以把它稱為技術傳授型企業。
圖光電子耦合器件競爭對手情況分佈
上圖給出在光電耦合器領域中,各競爭對手情況的分析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在此領域中,柯達、富士等公司屬技術開創保護型企業,其開發實力較強。而IBM及湯姆森公司則為技術模仿傳授型企業,其開發實力較差。
- 5.可尋找研究開發的最佳合作伙伴
正所謂“沒有絕對的敵人”,在眾多的競爭者中,企業也可以針對各個企業的特點、自己的戰略,選擇其中一個或幾個結成戰略聯盟,變對手為伙伴。
一類技術或產品,如果已被競爭對手用專利權壟斷了市場,要擠進這一市場一般只能以許可證貿易等方式同專利權人進行合作。這時你的合作伙伴不一定是綜合力最強的,而應是權力保護範圍覆蓋最廣的、專利三性(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最強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花最少的錢去獲取最大的市場利益,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必要的專利糾紛。可以通過專利分析,獲得以上信息,以便決策者做出與誰合作的決策。
一類技術或產品,如果已被競爭對手用專利權壟斷了市場,要擠進這一市場一般只能以許可證貿易等方式同專利權人進行合作。這時你的合作伙伴不一定是綜合力最強的,而應是權力保護範圍覆蓋最廣的、專利三性(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最強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花最少的錢去獲取最大的市場利益,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必要的專利糾紛。可以通過專利分析,獲得以上信息,以便決策者做出與誰合作的決策。
- ↑ 唐煒 劉細文.專利分析法及其在企業競爭對手分析中的應用.現代情報.2005年9月第9期
- Craigs. Fleisher,BabetleBensoussan. Strategic and Competitive Analysis:Methods and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Business Competition. Prentice Hall PTR, 2002. 3
- Seidel, A. ACitation System for Patent Office. Journal of the Patent Office Society, 1949 (31)
- Mogee,M. E. Using Patent Data for Techno logyA nalysis and Planning.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1991, 34 (4)
贊~